① 陳衛的專業論文
1、陳衛,李圭白,鄒浩春,高錳酸鉀復合葯劑去除太湖水中藍藻的試驗研究,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2001,34(3):67-69
2、陳衛,李圭白,鄒浩春,高錳酸鉀復合葯劑去除太湖水中色度的試驗研究,,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2001,34(6):68-69
3、吳慧芳,陳衛,城市降雨徑流水質污染探討,中國給水排水,2002,18(12):25-28
4、鄧風,陳衛,南京居住區雨水利用方案探討,中國給水排水,2003,19(5):97-99
5、鄧風,陳衛,城市雨水的物化處理技術,中國給水排水,2003,19(10):97-98
6、鄧風,陳衛,南京市住宅小區雨水回用方案技術經濟分析,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6(6):104-106
7、陳衛,城市水系統良性循環的節水減污技術關鍵,水資源保護,2004,20(1):40-44
8、Chen Wei, Zheng Xingcan, Study on Removal Including of Pollutants Blue-green Algae in Tai Lak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 with PPC,Attending WEFTEC'2004(77th Annual Technical exhibition and Conference), and Board Meeting of Water Envrionment Federation, New Orleans USA,2004.10
7、鄭曉英,陳衛,好氧顆粒污泥特質及其處理難降解物質廢水的應用研究,水資源保護,2005,21(3):36-41
8、陳衛,鄭天柱,城市達標污水處置技術,水資源保護,2005,21(4):22-26
9、宋佩娣,陳衛,水廠混凝劑投加量杯罐試驗的合理工況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5,21(12)47-49
10、孫敏,陳衛,居住區污水再生回用技術經濟分析,給水排水,2005,31(9):76-79
11、鄭興燦,陳衛,林濤,江浙平原河網地區城市雨污水再生利用策略及技術路線,首屆城市水景觀和水環境治理國際研討會,揚州,2005,5
12、Chen Wei, Zheng Xingcan, Considerations on Water Reuse Issue in China Plain Brooky Region,IWA Specialty Conference of 「Wastewater Reclamation & Reuse for Sustainability (WRRS2005)」,Koera,2005
13、Sun Wenquan, Chen Wei,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larg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circumjacent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in China,I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 Coastal Area,Qing, China ,2005.11
14、夏瓊瓊,陳衛,飲用水生物強化過濾處理效能及其影響因子研究,河海大學學報,2006,34(1):41-45
15、陳衛,宋佩娣,污水系統中導致硫化氫中毒的影響因素與控制措施,給水排水,2006,32(1):15-19
16、陳衛,李圭白,鄒浩春,PPC強化混凝除藻的影響因子研究,河海大學學報,2006,34(2):141-143
17、林濤,陳衛,王磊磊,飲用水活性炭除微污染技術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6,38(12):2194-2198
18、鄒琳,陳衛,飲用水處理絮凝動力學模型研究與應用,河海大學學報,2006,34(5):496-501
19、夏瓊瓊, 陳衛, 顧麗等. 水廠過濾工藝的生物強化技術研究[J]. 中國給水排水, 2006, 22 (增刊): 386-389.
20、趙金輝,陳衛,高速公路降雨徑流污染特徵及其污染控制,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7(11):66-70
21、Lin Tao, Chen Wei. Drinking Water Biotic Security on Micro-polluted Water Treatment by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2006Xi』 an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06
22、夏瓊瓊,陳衛,鄭興燦等. 飲用水生物過濾工藝中微量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模型及適用性分析. 給水排水, 2007, 33(2): 117-121.
23、李紅瑛,陳衛,A/Q-MBR處理低濃度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7,23(3):96-98
24、陸健,陳衛,基於BP神經網路的供水管網分時段宏觀模型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7,23(3):99-101
25、許航,陳衛,程士俊,氣提式接觸氧化法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7,23(5):90-96
26、陳衛,鄭志俠,林濤,許航,鄒琳,構建多元化控制體系防治巢湖水污染. 水資源保護,2007,23(2):70-76.
27、李紅岩,陳衛,楊金虎等. 周期循環式生物反應器系統處理生活小區污水研究. 給水排水, 2007,33(5):152-154.
28、趙金輝,陳衛,林濤,臭氧高級氧化技術在飲用水安全保障中的作用,給水排水,2007,33(6):117-121
29、C. Wei, Z. Xingcan and L. Tao, Considerations on the issue of water reuse in eastern China plain brooky regions,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7,55 (1-2):387–395 (SCI、EI ,No.070710426580)
30、CHEN Wei, LIN Tao, WANG Lei-lei, Drinking water biotic safety of particles and bacteria attached to fines in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07,1(3):280-285 (doi:10.1007/s11783-007-0047-8)
31、周克梅、陳衛、單國平等,南京長江水源地污染預測及應對措施研究[J],給水排水,33(8):36-39
32、周克梅、陳衛、林濤等,南京長江水源突發性污染應急水處理技術應用研究[J],給水排水,33(9):13-16
33、林濤,陳衛,王磊磊,活性炭工藝出水中顆粒物粒徑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研究,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哈爾濱,2007.6
34、辛玉婷,陳衛,孫敏. 淡水養殖污染負荷估算方法芻議[J]. 水資源保護,2007,23(6):19-22.
35、安巧霞,陳衛,塔里木灌區的面源污染現狀及對策[J],新疆環境保護,2007,29(4):17~19.
36、陳衛,鄒琳,汪德爟,水處理絮凝動力學試驗與數值模擬研究,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J],2008,9(3):279-285 (EI:083011401914)
37、陳衛,王磊磊,林濤,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的化學安全性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工程科學[J],2008,10(5):32-37
38、鄒琳,陳衛,汪德爟,水處理絮凝過程動力學的分形模型研究,河海大學學報[J],2008,36(2):165-169
46、趙金輝,陳衛,飲用水TiO2光催化消毒機理及應用研究進展,青島理工大學學報[J],2008,29(1):79-83
39、卜兆宇,陳衛,夏瓊瓊,飲用水生物強化過濾工藝生物膜特性研究,供水技術[J],2008,2(1):11-15
40、許航、陳衛、李為兵等.常規-超濾膜組合工藝凈化湖泊水研究,中國給水排水[J],2008,24(15):58-62
41、LIN Tao,CHEN Wei. Inactivation of Zooplankton and Influence on water quality security of Disinfection Byproct with Current Potential Disinfectant of Chlorine and Chloramines. 12th APCChE, ISBN: 978-7-5611-4285-1, Vol(2), 光碟,文章編號2137
42、龔延風,陳衛主編,《建築消防技術》,科學出版社,2002
43、陳衛,張金松主編,《城市水系統運營與管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② 城市雨水收集與回用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會逐步發展起來。這也就需要有關部門轉變城市治水思路,先發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統,積極推動城市雨水利用與管理進程,使雨水利用系統能夠在大多數城市得到推廣和應用。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城市雨水收集與回用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伴隨著城市化建設,城市中建築屋面、路面、廣場、停車場地等表面大部分均進行了硬化處理,這些硬化處理雖然滿足了美觀、舒適、整潔的要求,但也為人類帶來了一定的隱患。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徑流;而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頻發,我國多個城市(北京、武漢、深圳、廈門等)發生內澇災害,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的正常運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存在城市排水標准偏低、缺乏應對特大暴雨的內澇防治系統、相應的預警及應急措施不完善等問題,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禦暴雨等氣象災害的能力。為解決此類問題,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區積極推進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採取蓄、滯、滲、凈、用、排相結合,實現生態排水,綜合排水。
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在國外發達國家及地區已普及幾十年,國內則剛起步。2011年將LID(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首次寫入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應採取雨水滲透、調蓄等措施,從源頭降低雨水徑流產生量,延緩出流時間[1]。LID強調從源頭開始,全過程實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減降雨期間的流量峰值,減輕排水管道的壓力,降低城市內澇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針對因建築屋頂、路面硬化導致區域內徑流量增加而採取的對雨水進行就地收集、入滲、儲存、處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儲存和凈化後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種人工或自然水體、池塘、濕地或低窪地對雨水徑流實施調蓄、凈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通過各種人工或自然滲透設施使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本文重點介紹源頭也即住宅區等小區內的雨水收集與回用。
1、雨水的收集
1.1屋面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應優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機動車道路等污染嚴重的下墊面上的雨水[2]
目前建築屋面大多採用對雨水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材料,屋面雨水水質相對較好,受外界污染影響相對較小,且其徑流量大,便於收集。
屋面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兩種收集方式:
①屋面雨水經雨水斗收集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經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網,或者是排至室外雨水收集池,經雨水收集池溢流的部分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②採用屋頂花園雨水利用系統,在確保屋面不漏水,多餘雨水水流通暢排放的前提下,植物的生長所需水量和土壤的吸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2 地面雨水收集
地面雨水收集系統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從屋面引至地面的雨水。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4年版)要求,地區整體改建時,對於相同的設計重現期,改建後的徑流量不得超過原有徑流量,可採取的綜合措施有下凹式綠地,設置植草溝、滲透池等,人行道、停車場、廣場和小區道路等可採用滲透性路面,促進雨水下滲,既達到雨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徑流量[1]。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要求新建地區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應小於40%[3]。與傳統的路面相比,常見的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草皮磚等透水地面,在使用上其透水性能有的還優於自然土壤的滲透能力。將地表徑流改為地下入滲,可以減少地表徑流,盡快補充地下水,並且更有利於環境的發展。
1.3 雨水的儲存設施
為便於回用,雨水的收集系統應設置雨水儲存調蓄設施。
儲存設施可以採用區域內景觀水體、水池等,其材料宜耐腐蝕、清潔、環保。
調蓄設施應盡量採用小區內天然的窪地、池塘等地面設施。天然條件不滿足時,可建造室外調蓄池。
1.4 雨水的棄流與外排
受空氣中粉塵及污染物的影響,初期雨水水質較差,回用較麻煩且成本高。考慮到雨水水量大,考慮將初期的雨水進行棄流,將中後期雨水進行收集回用。通過棄流初期徑流雨水就可以降低整體雨水收集的污染物濃度指標,收集到更優質的雨水。
雨水的降落量、大自然的變化多端都是無法控制的。所以,設有小區雨水系統的收集設施應設置相應的外排措施,當實際的降雨量超過了雨水系統收集設施的蓄水能力時,多餘的雨水就會形成徑流、溢流,匯到相應的雨水管道,通過雨水排水系統外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2、雨水的回用
2.1雨水回用的設計原則
雨水回用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小區規劃中設有景觀水體時,在景觀水體的設計中,應優先選用雨水進行調蓄、補充,並設置雨水儲存設施。
②小區規劃中未設置景觀水體時,應優先考慮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等入滲方式,其次考慮天然窪地、池塘等作為調蓄池,把徑流的高峰流量蓄起來,從而達到收集、處理、回收的目的。
③雨水收集回用應優先選用水質污染少,並且集水效率高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可採用雨水入滲、收集回用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應根據當地的缺水情況、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質要求、雜用水量和降雨量季節變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滲能力以及經濟合理性等因素綜合確定。
2.2雨水回用的幾種方式
雨水回用是通過規劃和設計,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將汛期雨水蓄積起來並作為一種可用水源,不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小城市徑流量。雨水收集回用系統主要由收集、貯存、處理設施及回用水管網組成。雨水收集後需經過水質凈化設施對雨水進行水體凈化處理,當達到所需用水區域相應的排放標准後才可以使用,另外還可以起到削減外排雨水總流量及總量的作用。
目前,這些用水區域常見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屋面雨水集蓄運用,運用屋頂做集雨面用於家庭、公共和工業等方面的非飲用水,如灌溉、沖廁、洗衣、冷卻循環、道路及廣場澆灑、消防水用水、景觀水補水等中水體系。
(2)屋頂美化雨水運用,屋頂美化是一種減少徑流量、減輕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調理修建溫度和美化城市。
(3)小區雨水集蓄運用,綠洲入滲,保護綠洲面積。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條件比較好的當地,進行雨洪回灌,人工補給地下水。
3、結語
小區雨水的收集與利用對實現雨水資源化、節約用水、雨水資源化、縮小雨水管網管徑、修復水環境、減輕城市的洪澇災害及緩解內陸湖泊的面源污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而且我國水資源分布存在顯著時空不均。近年來我國為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進行了南水北調工程,該項目工程量大、工期長。作為缺水地區不能坐等外部調水,應充分開發和回收利用當地一切可能的水資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長期忽視的一種水資源。通過雨水的合理收集與利用,補充地下水源,削減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體的污染,對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③ 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
發展農業節水事業,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緩解農業水資源的辦法.我精心推薦的一些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篇一
節水灌溉技術淺析
【摘要】在我國各個用水部門中,農業用水最多,約佔全國總用水量的70%~80%。由於農業進行節水灌溉的各項措施還沒有得到充分實行,水資源浪費較大,因此,灌區全面推行節水灌溉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匱乏問題的一條關鍵途徑。本文分析了節水灌溉工程技術,闡明了推行節水灌溉的成效。
【關鍵詞】節水 灌溉 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從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應結合灌溉水運行的環節來考慮。灌溉就是通過給農田補充水分來滿足作物需求,創造作物生長良好環境條件以獲得較高產量,灌溉水的運行大體可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問題。第一個環節是從水源,通過渠道或管道將水輸送到田間,提高輸水的效率,對應的技術稱為輸配水工程技術。第二個環節是灌溉水在田間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灌溉,對應的技術稱為噴灌、微灌、地面灌等技術,提高灌水效率。第三個環節是作物對田間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產效率。由此可見,農業節水的內涵包括了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配置,輸配水系統的節水,田間灌溉進程的節水,作物生長水分轉化過程的節水,用水管理的節水以及農藝節水增產技術氏鋒畝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水灌溉道路來。
二、節水灌溉工程技術
1、渠道防滲技術
這是為減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護層而採取的各項技術措施。根據使用的材料可分為土料壓實、三合土護面、磚石襯砌、砼襯砌、塑料薄膜防滲和瀝青護面防滲等。
我國的渠道防滲科研工作始終圍繞開發性能好、成本低、易於施工、便於群眾掌握的防滲材料為中心, 同時研究推廣新型防滲渠道斷面形式和襯砌形式。如基孝陝西省寶雞峽灌區在近年的三大灌區更新改造過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襯砌機械, 就在施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占我國總用水量80%的農灌主要輸水手段是渠道, 而傳統的土渠輸水滲漏損失約為引水總量的50%~60% , 全國僅此一項年約損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國渠道防滲長度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發展渠道防滲技術是節水灌溉的重要殲森途徑。
2、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
簡稱“管灌”,是利用低壓管道代替渠道輸水的一種灌水方法。“管灌”由於具有一次性投資少、設備簡單、省水、省工、省地、省時, 增產效益顯著, 農民易於掌握等優點, 頗受重視, 在我國北方井灌區已發展到30×106hm2。其中陝西省的關中、陝北地區大片機井灌區大量採用“管灌”技術。實踐證明“管灌”是我國北方地區發展節水灌溉的重要途徑之一。
3、噴灌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專門的設備將壓力水噴灑到空中形成細小水滴, 並均勻地降落到田間的灌水方法。按設備的組成可分為機組式和管道式噴灌系統兩大類。我國從70 年代開始, 發展噴灌技術, 經過20 多年的努力, 噴灌面積已發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較顯著的節水、增產效益。這項技術比較適合在山丘地區、乾旱缺水地區和經濟作物灌區發展。
4、微灌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專門設備將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輸送到作物根層附近土壤表層或土層中的灌水方法。根據灌水器的類型, 可分為滴灌、微噴灌和湧泉灌3 種。微灌技術, 我國從1974 年開始採用, 至今已發展到2×104 hm2, 這一技術適用於山丘地區、水資源非常貧乏地區, 同時因它可將灌溉、施肥、打農葯結合進行, 而特別適用於經濟作物的灌溉。在理論研究上, 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我國條件設計參數和計算方法。在設備研製生產方面, 開發研製了微灌帶、孔口滴頭、補償式滴頭、折射式和旋轉式微噴頭、脈沖滴灌設備、過濾器、進排氣閥、調壓器和施肥器等。
5、改進地面灌水技術
這是一種主要圍繞傳統地面灌水技術存在的灌水均勻度差、灌水定額大等缺點進行的技術改進。包括改進溝畦規格( 如長畦改短畦, 寬畦改窄畦, 短溝灌和細流溝灌等。如陝西省的洛惠渠、寶雞峽灌區, 推廣長畦改短畦, 寬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淺灌後,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採用先進的地面灌水技術( 如波涌灌、隔溝灌、膜上灌、細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國有98%以上的灌溉面積採用地面灌溉, 對這一技術進行改進, 提高灌水均勻度, 節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 在我國最具推廣價值的改進地面灌水技術有波涌灌和膜上灌兩項。波涌灌是美國70 年代末推出的適於旱作灌溉的新技術。從80 年代起我國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對波涌灌節水機理、土壤緻密層形成、入滲特性與地表水流運動規律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目前, 在理論上還需進一步研究渾水波涌灌問題, 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波涌灌灌水設備, 這是擴大應用波涌灌技術的關鍵。膜上灌是我國獨創的新技術,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礎上, 把膜側水流改為膜上流, 利用地膜輸水, 通過膜孔和膜邊側滲給作物進行灌溉, 這項技術在新疆取得了較高的增產節水效果, 但在理論上還需進一步研究。
6、滲灌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地下管道系統將灌溉水引入田間、灌溉水通過管壁孔濕潤根層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國主要有兩種,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滲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土壤濕潤不夠均勻; 易導致表土返鹽; 地下管道不易檢修養護; 投資大, 施工要求高, 這是目前影響推廣的主要原因; 在理論上的研究還很不充分, 關鍵性技術問題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匯集利用技術
這是在乾旱、半乾旱的山丘地區, 將較大強度降雨所產生的地面徑流匯集起來, 並在最需要時供給作物利用的技術。80 年代末我國開展了雨水匯集利用技術的研究, 如匯流表面薄層水泥處理技術、窖窯構建及布局技術、匯集效率、匯流面與種植面積比例確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義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導匯集貯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統化的理論研究, 未形成適宜於不同區域的匯流整體規劃和與之配套的灌溉技術和作物栽培技術。近幾年在甘肅東部、陝西白於山區和寧夏南部發展起來的窖灌農業就是採用典型的雨水匯集利用技術, 有的地區已把它作為扶貧工程而深受群眾歡迎。
三、推行節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顯著提高
中國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紀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單位面積平均灌溉用水量從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有效灌溉面積由20 世紀70 年代末的4 887 萬hm2 發展到2007年的5 778.2 萬hm2。以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為例,1996~2006 年10 年間,中國累計投資212.6 億元,對363 個灌區的病險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滲漏嚴重的渠段進行了改造,共恢復、改善、新增灌溉面積666.7 萬hm2。據分析測算:項目實施前後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畝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節水能力125 億m3。
2、水分生產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根據對363 個已經實施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的大型灌區的測算分析:糧食作物產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15 億kg;取得了國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糧食生產能力和節水1.1m3 的雙重效益。
3、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節水灌溉的發展加快了中國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進程。良好的灌排基礎設施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有機結合,使不少節水灌溉項目區由過去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形式轉變為農民合作組織、大戶承包等經營形式,推進了農業的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結論
水資源短缺與節水將是我國未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主題。它不僅關繫到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而且關繫到國家安全。繼續加大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投入力度,在各類灌區大力發展渠道防滲技術、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噴灌技術、滴灌技術、雨水匯集利用技術和加強用水管理等各項節水技術,將是我國今後節水灌溉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樓豫紅. 我省節水灌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長雲. 中國節水農業: 現狀與發展方法[ J]. 農業經濟問題, 2001, 10( 10): 19- 23.
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篇二
建設節水型社會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針對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我國政府在新時期提出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國現階段建設節水型社會現狀及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節水型社會要從節流、治污、開源三個方面著手的想法,並具體介紹了水價調節、節水宣傳、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舉措。
關鍵詞:節水型社會;節約用水;水價;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污染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劇增,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用水量急劇增長,城市、生活、工業污水的大量排放,導致可利用的水資源日益減少,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威脅。同時我國粗放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在生產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資源損失,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巨大。因此,建設節水型社會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全國人民的節水意識逐漸加強,工企業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規范,農業上節水灌溉的推行與落實,一些先進的節水器具的投入使用,還有一大批污水處理企業的興起,這都為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催化劑。但我國在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
1.1 水權管理的不規范
由於責任分工不明確,導致一旦出現問題,各部門相互推脫,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決。部分城市水務管理交叉嚴重,有時在城建、水利部門間存在真空,甚至有時帶來執法中的抵觸情緒。
1.2 水資源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少數地區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破壞現有的水體。全民節水的教育僅存在紙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實,個別單位無證過量開采地下水。部分企業為躲避政府管理而遷到偏遠地區,污水在當地隨意排放,對當地的水體、水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1.3 節水器具的推廣受阻,開發能力弱
雖然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大量先進的節水工具面向市場,但由於成本高昂,只有個別企業願意購買。還有無論是農業灌溉的噴頭還是城市的洗浴噴頭質量都不過關,技術標准不統一,以低廉的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嚴重影響了節水技術產業化的發展進程。
2 節流、治污、開源三效並舉
2.1 節流
2.1.1推行新型農業灌溉方式
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節水灌溉,發展噴灌、滴管、微灌等先進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傳統農業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噴灌可節水50%,微灌可節水60%—70%。同時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規劃種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間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勻灌溉而浪費大量水資源。
針對我國農村現有的土渠輸水進行改造,傳統的土渠輸水滲漏損失較大,約佔到輸水量的50%—70%。渠道防滲技術的利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考慮到農村現有的經濟條件,採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輸水,可以大大減少滲漏量,將輸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國大約只有20%左右的渠道進行了防滲處理。
2.1.2工業節水
據調查城市工業用水的70%以上將轉化為污水,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近年來也大力推行節水,主要是因為不堪承受污水處理的高額負擔。我國工業萬元產值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的工業生產技術。根據分析指導,2010年供水設施的單位投資約為8元每立方,污水處理約為10元每立方米,而工業節水費用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節水的資金投入不但為持續發展所需,而且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2.1.3水價調節
我國的水價政策極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經十分嚴重,但至今這些城市的企業單位仍可無償開采地下水,導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來水廠難以運營。我們可以採用國外流行的累進制水價、高峰用水價,還可以採取分季分標準的方法控制用水。種種情況表明,水價是水資源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經濟杠桿,必須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制定我國現階段的相應水價政策。
2.1.4節水管理與宣傳
建設節水型社會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完善分水協調、水價聽證會等水管理制度。實行民主監督,廣泛調動用水居民參與水資源管理的積極性。在調動大家積極性的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專門組織專業人員對用水和調水部門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公眾節水技能,鼓勵公眾創新節水新方法和新技術,有關部門協調第一時間進行推廣應用。
政府、學校、工廠等單位要採取各種有效手段如廣播、電視、報紙等進行節水宣傳教育,培養全民節水意識,讓人們意識到水資源短缺的危機感和節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2009年中國污水排放總量達到536.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40.2億噸,占排放總量的44.7%。廢水排放居於前四位的行業依次是造紙、化工、電力和紡織。水污染物排放總量高居不下,導致水污染相當嚴重。
2.2.1建立健全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有關部門要做到嚴格執法,以防為主,以治為輔是我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也是水環境建設的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
2.2.2強化對飲用水源取水口的保護
政府有關部門要劃定水源區,在區內設置告示牌並加強取水口的綠化工作。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從根本上杜絕污染,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同時還有必要健全農村的鑿井制度,合理規劃村井布局,既要保證每戶都能喝上安全的飲用水,又要達到節約水資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開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佔到全球水資源總量的97%,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大規模的海水淡化供水還不太現實,但是我們可以將海水降級利用,即降低它的處理標准,供人類的生產生活使用。
海水沖廁、海水工業冷卻、海水洗車等等對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對海水進行簡單的凈化處理就可以利用。全國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於沖廁,利用海水沖廁可以減少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過度使用。隨著服務行業的興起,許多行業開始大規模使用地下水,洗車行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全國約80%的洗車用水都是開採的地下水,由於成本低廉導致他們大量無節制的浪費水資源。洗車對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資源,如果能夠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緩解現在的水資源危機。建設集雨工程,大力發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庫、塘坎、雨水攔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資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為例,將建築頂部設計成凹漏斗狀,在凹處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設置簡單的過濾器。雨水通過管道流入儲水池,在池中靜置,其顆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經設在池中部的過濾器再次過濾後由水泵送至用戶變為沖洗用水、洗滌用水和院落綠化用水等等。
參考文獻
[1]徐得潛,梅素琴. 水資源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淺談城市節水技術與管理.節水灌溉,[J]2003(3)
[3]汪恕誠. 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要點.中國水利,2003(11)
[4]張靜,王本德,周惠成. 節水型社會建設初探.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32-36
作者簡介
劉文康(1993-),男,漢族,河南鶴壁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1級本科畢業生。
孟翔(1992-),男,漢族,甘肅武威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1級本科畢業生。
潘琛(1993-),男,漢族,湖北黃岡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1級本科畢業生。
看了"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淺談節水措施在農業水利灌溉中的應用論文
2. 農業科技專科畢業論文
3. 關於節約用水的議論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問題及對策 農業科技論文
5. 農業建設發展學年論文
④ 有關世博會環境保護的事例..要具體的,,,很急啊,,寫論文,,
上海世博會環保工作「四個方面」、「四套機制」
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其重要的內涵之一侍滾就是「綠色、低碳、生態、環保」。這些理念不僅將體現在世博會召開的184天,更體現在上海申博以來以及今後的環保工作中。本屆世博
會對上海市的環保工作不僅僅是一次全面的考驗,更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一、關於世博環保工作的總體安排
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四鋒拍套機制」。
「四個方面」:為了舉辦一屆「綠色世博」、「低碳世博」,上海按照「常態長效為主、重點強化保障」的工作思路,主要從改善全市生態環境、推進面上環境整治、強化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和倡導「低碳世博」「綠色世博」理念等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深入地推進全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推動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再上一個台階,以更好的生態環境保障世博會的「成功、精彩、難忘」,並努力為城市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套機制」: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世博環境保障,從體制機制和投入上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和推進。一是在環境保護和建設協調推進委員會工作機制下系統推進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重點是整合全社會資源推進落實污染減排工作和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滾動實施。二是在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工作機制下全面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把河道、揚塵、交通雜訊、機動車和鍋爐冒黑煙、秸稈禁燒等量大面廣的整治工作納入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努力使環保工作做到全覆蓋。三是在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下加強環境空氣質量保障等工作。在環保部的大力支持下,與江浙兩省建立區域環境合作機制,開展區域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四是在世博會運行指揮體系下有序推進保障世博運行的各項環保工作。市委市政府在世博主運行指揮部下設立市政市容環保組,統籌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世博環境保障相關工作。此外,成立了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世博環境顧問組,為科學推進提供技術支持。
二、主要進展情況
經過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世博會各項環境保護工作正有序推進。主要取得五個方面的進展:
第一方面: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和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環境質量穩中趨好。污染減排取得重要進展,2009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2005年銀談羨分別削減19.9%和26.1%,提前一年達到了「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取得明顯成效,環境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推進,全市污水處理率從「十五」期末70.2%提高到78.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55%提高到82.3%,基本實現電廠脫硫全覆蓋,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得到集中安全處置;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的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突破,環境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全市環境質量穩中趨好。按照國家標准,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表徵的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穩中有升,2009年達到91.5%,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其中,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從2005年的0.061mg/m3下降至0.035mg/m3,降幅達42.6%;黃浦江、蘇州河等主要河道水質保持穩定。黃浦江楊浦大橋斷面的化學需氧量濃度從2005年的18.3mg/L下降至2009年的13.5mg/L,降幅達26.3%。 第二方面:依託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推進面上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環境面貌取得明顯改善。明確了市容市貌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30項重點任務,市有關職能部門和各區縣聯動,加強重點范圍、重點路段和重點區域的環境整治工作。環保領域重點開展了「萬河整治」行動,強化了建設工地揚塵污染、鍋爐煙塵排放、機動車冒黑煙和鳴號、道路交通雜訊、秸稈焚燒等方面的整治,加大了執法和監管的力度。通過上述量大面廣的整治措施,城市環境面貌得到了較大改善,一些直接影響市民生活質量的環境問題得到了緩解,而且,通過探索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環境管理水平。第三方面:加強本地污染控制和區域聯防聯控,全力保障世博會環境空氣質量。空氣質量保障主要是三方面的措施和進展:一是盡最大努力減少上海本地污染排放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重點是著力推進了燃煤電廠脫硫脫硝、污染企業結構調整、燃煤爐窯污染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揚塵污染控制、機動車污染控制等針對性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經過持續努力,目前全市已完成所有1000餘萬千瓦燃煤電廠機組脫硫設施建設,關停了73萬千瓦中小燃煤機組;淘汰了3000餘家高污染、高能耗、技術工藝落後的企業和生產工藝;累計對近6000台燃煤設施實施了清潔能源替代和技術改造;完成了420多座加油站油氣回收工作;建立了728平方公里「揚塵控制區」;提前實施了國Ⅳ機動車排放標准,完成了8千多輛公交車和4萬多輛計程車的更新。二是依託長三角區域環境合作機制與江浙兩省實施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重點共同落實世博園區300公里半徑范圍內電廠等高架源以及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污染控制措施,對機動車污染排放實施統一標識管理,全面實施秸稈禁燒工作,並實現重點污染源排放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共享。三是健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預警預報體系。形成了由46個連續自動監測站組成的覆蓋世博園區、園區周邊和全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系,並與長三角區域30多個城市環境監測站形成環境空氣質量監控網路,全面監控並及時向公眾發布環境空氣質量信息,還開發了24小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和48小時高污染預警系統,便於針對特殊污染氣象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污染情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第四方面:全面落實世博會運行環境保障措施,並結合試運行進行了檢查演練。一是落實了環境安全保障工作。重點強化了放射源、有毒化學品使用、轉移、存放和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置各環節的管控措施,對存在環境污染事故風險的主要對象進行了逐一排摸,制定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並開展了長三角區域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聯動演練。二是加強了污染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巡查。市和區縣兩級成立專門隊伍,針對河道、揚塵、冒黑煙等整治和秸稈禁燒等措施落實和效果情況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落實整改措施。三是世博園區內環保設施正常運行。世博園區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已投入使用,將實時監控園區環境質量並向公眾發布;園區內生活垃圾、污水、餐飲業油煙氣、雜訊等污染防控措施在試運行期間得到了檢驗。第五方面:在世博會籌備、舉辦全過程貫徹「低碳」理念,「低碳世博」正在大力推進並得到全社會積極響應。世博會的重要任務是引領未來發展理念。結合本屆世博會主題和當前「低碳發展」的國際潮流,上海在籌備階段發布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綠色指南和環境報告,將「低碳世博」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並正在推進落實。主要集中體現在五方面:一是在世博園區規劃、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貫徹「低碳」理念。如:世博園區選址結合了黃浦江兩岸的舊城改造,關停搬遷了272家污染企業;園區內建設了100多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地;保留利用了1/6的老廠房、老建築等。二是在世博園區廣泛應用、並集中展示「低碳」技術和實踐。如:世博園區太陽能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7兆瓦左右,景觀照明普遍採用節能環保的LED光源,投放1000多輛清潔能源汽車實現園區內公共交通「零排放」,廣泛採用節能、節水、雨水回用等技術;作為本屆世博會的一大特色,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的主要是從世界各地遴選出來的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成功案例;各國、各地、各組織的場館及展示內容幾乎都以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等為主題或重要理念。三是為努力實施碳中和安排了一系列碳補償項目。包括加快推進公交優先、節能減排和種植「世博碳匯林」、開發可再生能源等項目。四是為有良好自願減排意願的企業和參觀者搭建參與平台。如已推出「綠色出行」、「綠色出行交通卡」、「低碳計算器」、「人人一棵樹」等自願減排活動,並正在設計其他便於企業和參觀者參與的自願減排渠道和平台,歡迎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五是加強低碳環保的宣傳和活動組織。世博會期間的很多論壇和活動將以低碳環保為主題或引入環保低碳元素,世博會六個主題論壇之一就是「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同時將繼續開展「迎世博百萬市民環保知識培訓」和中小學環境教育等活動,營造全社會良好環保氛圍。
三、下階段工作安排
目前世博園區已全面開園迎客。世博會舉辦期間,上海將圍繞「鞏固、提高」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做好世博會環境保護工作。一是按照全防全控的要求保障世博會環境安全,進一步落實環境安全管控措施,完善環境應急體系,在加強防範的同時確保應急隊伍和裝備隨時處於應急待命狀態。二是按照「十一五」污染減排方案和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任務,進一步削減污染排放總量,繼續穩步推進水、氣、固廢、工業、農業、綠化、自然生態等重點領域環境建設和保護,健全長效常態管理機制,鞏固前期整治成效,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三是加強世博園區環境質量監控和環保設施運行的監督管理,及時提供園區環境質量信息,營造園區良好環境。四是通過多種途徑、多種載體、多種形式的活動,更好在全社會營造低碳世博、綠色世博良好的氛圍。張全表示,相信世博會一定會「成功、精彩、難忘」,上海的城市環境一定會更美好,也希望世博會組織方、參展方、上海市民以及國內外參觀者,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參與節能減排,共同實踐「低碳世博」,以「安全、有序」保障世博成功,以「清潔、優美」為世博增添精彩,以「綠色、低碳」讓世博更難忘!
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其命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預示著上海及其他城市將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而創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境,造福全體城市居民。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綠色的世紀。日本愛知舉行的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從這點可以看出人們對自然,對生態越來越關注。二十一世紀主導的住宅是綠色家園,二十一世紀主導的食品是綠色食品,二十一世紀主導的的環境是綠色環境。綠色也是人類的永恆主題。綠化就是體現綠色的一個重要環節。
綠化,這個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眾所周知,綠化可以美化環境,釋放氧氣,減弱雜訊,降低氣溫,阻擋風沙、改良環境。不僅如此,綠化還可以減低人類害怕及生氣的情緒促進正向的心理反應。可以說,綠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上海把綠化作為城市規劃的重頭戲。隨著世博會申辦工作進入倒計時,表盤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動著的指針撩撥起所有關心世博會的人的心弦,特別是與世博項目休戚相關的上海市綠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畢竟400公頃的申辦會址上有60%-80%都將是綠地。綠化對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城市建設、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都非常重要,而且還能帶動經濟增長。
首先,綠化對上海的城市建設有促進推動作用。據了解,2010年世界博覽會將有多條與黃浦江垂直的綠色植物走廊,將綠化帶從濱江地區延伸到城市腹地,猶如現代城市與大自然連接的紐帶;在滿目綠意的襯托下,一條長四五百米、專供遊人徜徉觀光的花橋將橫跨浦江兩岸,成為聯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標志性建築。世博會之後,將根據這一地區的城市雛形改造博覽會的空間,將其融入上海市區。綠色走廊和運河將予以保留。穿越黃浦江的花橋也將保留,它可把散步的遊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園,在展覽會之後,作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成為上海的又一標志性景觀。
其次,綠化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上海也提出了要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在1990年,上海還處於還清債務階段;但就2004年上海全年新建綠地180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平方米。內環線內基本消除綠化500米服務半徑盲區,建設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綠地;由於2010年世界博覽會建設的城市綠地將更多。在綠地建設中不僅突出生態功能,更加註重綠地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城市景觀功能。以這種發展勢頭,到2010年,上海達到目標就指日可待了。
不僅如此,綠化還帶會動經濟的增長。由於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緣故,上海的房價將會有所增長。房地產投資方面有數據顯示綠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園綠地總是"澤被"周邊---公園附近的房價幾乎沒有不"草長價高"的。近年來,公園附近的樓價每平方米至少上漲1000元,靠近綠地的樓盤的平均銷售套數也會高出遠離綠地的樓盤許多。
缺少綠色的家園就缺少了寧靜、安詳。沒有了茵茵綠草,只有片片慘白的路面,在強烈陽光下泛著刺眼的蒼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綠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滿綠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機,充滿活力……
綠色,是人類永恆的理念
綠色,是文明的象徵。
綠色,它顯示了大自然的靈感和魅力。
讓我們從現在行動起來,讓城市多一份綠色,添一份活力。
⑤ 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論文
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論文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論文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方式進行農田輸水灌溉時渠床兩側的雜草、水面等會蒸發出大量的水資源,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選用管道輸水方式有效控制蒸發量。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學技術的引導下,堅持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的產量。
摘要: 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得到很大發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噴灌技術、微灌技術、步行式灌溉技術、雨水集蓄利用的技術等,和傳統的灌溉方式相比節水效能得到極大提高,有利於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續發展,有效保護水資源和當地環境。下面就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給有關人士一些借鑒。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
1前言
由於人類的過度利用和開發,水資源已經相當匱乏,為了保護自然環境,確保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倡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須應用節水技術,提高灌溉效率,保證農田的增產增收。
2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注意的事項分析
2.1分析在無壩取水中的注意問題
根據現實情況建設為有建閘和不建閘兩種,如果建設不建閘的引水口,那麼在發生洪水的情況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進而導致渠道和其他設施被洪水沖走,淹沒大量的農田,針對這一危險的情況,一定要考慮好建設建閘飛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進水閘的中心線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間產生的.夾角,一般都會設計成銳角,基本是在30~45°范圍,這樣可以保證水流的平穩性,而且這樣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時還減少了水流對引水口下唇的沖蝕。如果水位非常低,沒有條件進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塹水建築物,或者是低壩、節制閘等,以此來提高水位,對水資源進陵運談行存儲,合理的調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進行灌溉。
2.2有效控制輸水過程中造悄凳成的水量浪費
在長時間的農田水利灌溉發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將水輸送到農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設備存在質量問題,輸送的水量會有一定的蒸發和滲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結合多年工作經驗以及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長時所需水量為4,000億m3[1],但是在所有輸送水量中利用在農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針對這一情況,一定要對輸水環節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採取有效方案進行節水,例如對水泵、管道進行檢查,不能出現漏水、滲流問題,有效控制農業生產的成本,提高整體灌溉的效率。
2.3對水渠進行防滲處理
在農田灌溉過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進行水資源的輸送,為了保證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選擇渠道的防滲材料,現澆混凝土護面、漿砌塊石、混凝土預制面、干砌塊石是常用的防滲材料,通過統計得知可以解決80%~90%的滲漏損失,如果使用漿砌石,防滲損失的水量可以減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鋪上一層塑料薄膜,輸送水量的損失可以減少到90%,但是這一處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廣泛推廣,只能有針對性的進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設計的渠道比較小,還要求使用混凝土護面,技術人員可以選擇尺碰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輸水流量。
2.4輸水中可以選用管道
傳統方式進行農田輸水灌溉時渠床兩側的雜草、水面等會蒸發出大量的水資源,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選用管道輸水方式有效控制蒸發量。如果在農田灌溉中應用噴灌、滴灌等技術,可以選用高壓的輸水管進行地面灌溉,有效減少5%~10%的水量浪費,這種灌溉方式對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於造價成本較低,因此在實踐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3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3.1分析噴灌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對於噴灌技術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動噴頭,在水泵的作用下產生壓力,推動管道中的水箱噴頭流動,在噴頭處產生高壓進而將水噴灑到田地中,這一噴灑過程非常均勻,提高灌溉的有效性,達到很好的節水目的。通過對實際噴淋技術的調查統計,噴灌的均勻度可以達到90%以上,對水資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將噴灌和傳統地面灌溉進行對比分析,大約能夠節省30%~50%的用水量。
3.2分析步行式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對於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動力來源主要是電力和相關的農用機械,再配備相應的灌溉設備,提高這種步行灌溉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這種灌溉方式充分結合了農業機械技術和節水技術,而且整個操作流程並不復雜,通過對不同設備的簡單組裝,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進行灌溉,流動方便、適應性強,因此在農田灌溉中應用范圍較廣。另一方面,應用步行式灌溉技術後,在當地還無需建設大型的水利工程,極大的節約了用於水利工程建設的費用,節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術不斷發展中這種灌溉模式不會被淘汰。
3.3分析微灌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相關技術人員通過對滴灌技術的深入研究,結合實際需求和該技術的缺點,合理的進行改進,從而研發出了微灌技術,微灌技術在節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體應用方式有四種,分別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噴灌、滲灌[3],可以結合實際需求選用具體微灌方式,這種微灌技術主要由灌水器、灌區首部、輸配水管網、水資源構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點,灌溉過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會延續很長的時間,除此之外,這種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夠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過程中,可以將養分和水分和養分輸送到農作物根部土壤中,這種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強,作用時間更短,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在經濟作物中都選用微灌技術。結合實踐灌溉情況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該灌溉技術可以節約大約50%~80%的用水量,還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對土壤的結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的分析,發現節水灌溉技術很多,目前微灌技術、步行式灌溉技術、噴灌技術在實踐中都有很好的應用,有效節約了水資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學技術的引導下,堅持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的產量。
參考文獻:
[1]盛亞南.簡論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2):172.
[2]張斌.關於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7):96.
[3]居爾艾提,圖爾蓀尼亞孜.淺談節水灌溉技術及其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3).
;⑥ 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問題及解決措施論文
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問題及解決措施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問題及解決措施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雨季施工過程中會存在許多不可控因素,如特大暴雨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難,這給建築工程帶來了潛在的隱患。雨季施工需要提前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以便應對多變的氣候,整個建築結構需承受住雨水的沖刷,在施工時若發現地基遭受破壞需要及時採取正確措施,使整個損失將至最小。另外,為了保證施工的經濟性,需在雨期時盡可能減少戶外工作量,以避免大量時間浪費。整個施工計劃可針對雨期特點制定合理的應對策略,對那些不宜在雨季施工的項目可以適當提前或推遲,合理的安排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某工程雨季施工安全檢査項目如下:
(1)檢查項目:雨季前需對各項照明或電氣設備進行檢査,是否有漏電的問題;檢查結果良好。
(2)檢查項目:施工現場的機電設備是否有可靠的防雨措施;檢查結果良好。
(3)檢查項目:腳手架、井架底腳基礎是否牢固;檢查結果良好。
(4)檢查項目:開挖的基坑排水設施是否良好;檢查結果良好。
1雨季施工的容易出現的問題
雨季的施工會產生很多問題,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問題:
(1)樁基出現塌孔問題。在進行深基坑施工時,由於樁基比較多,常常會出現人為原因導致開挖的孔粧後沒有及時採用混凝土澆注,大雨過後易產生塌孔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發現,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停工,進而增加整個工程的工作強度。
(2)護坡出現塌方。凱數在深基坑作業中,若遇大雨會使槽內積滿水,當水泵抽水速度較慢時,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塌方,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塔吊的穩定性,從而造成施工中止。
(3)基礎牆內水過多。由於深基坑作業時間比較長,雨季來臨後將使底板鋼筋出出現積水過多問題,這將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
(4)塔吊發生傾斜。雨季-常常伴隨著大風天氣,因為沒有提前做好防風措施,使鋼塔發生傾斜無法進行正常施工。
(5)人防通道受阻。當雨量過大時,地下室積水過多將流人人防通道內。
(6)牆板出現倒塌問題。在進行高層施工時,由於需要大量的牆板,這些牆板堆放在牆架上,大雨過後牆架容易發生傾斜導致牆板坍塌,使牆板斷裂給施工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雨季施工還有很多問題如施工不方便等,總之,雨季施工會出現很多不穩定因素,各有關部門應該給予高度重視。
2雨季各工程施工措施
2.1建築基礎及土方施工要點
雨水會對建築基礎及土方產生很大影響,如果不能夠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將會影響到整個建築的安全,為此在雨季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為了保證邊坡的安全穩定,需要在雨期開挖多道管溝。與此同時,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情況下可判孫碰適量降低邊坡的角度,且需增加對邊坡與支撐結構檢查的次數。第二,為了防止邊坡遭受雨水沖刷可在邊坡處安放鋼絲網,且用碎石進行鋪蓋。第三,建築物施工量不宜過大,可採取分期、分階段進行建造,當基坑挖到一定高度後應及時開展驗收工作,當驗收合格後及時用混凝土進行澆築。第四,基坑長期浸泡不利於建築物的安全,為此需要做好坑內的排水工作,通常採用安裝排水管道或開挖排水溝。第五,當遇到大雨天氣時,基坑的開挖工作需要停止。另外,當雨季到來時需提前運走基坑上方的積土,一旦基礎完工後,應迅速進行基坑周圍的回填。
2.2混凝土施工要點
混凝土模板的隔離層需要進行塗刷工作,在進行該項工作之前需要提前了解天氣信息,以防止暴雨將隔離層沖刷掉,混凝土澆築時應預先了解4天內的天氣,以便避開雨天。當然,若混凝土施工在雨天進行時,必須實時檢測混凝土中原料的含水量,及時對用水量進行調整。此夕卜,雨天應禁止各種焊接作業,因為雨水會影響鋼結構之間的焊接質量。
2.3砌體施工要點
砌體的穩定程度與原料中的含水量緊密相關,雨期施工將影響砂漿和砌體材料含水量。因此掘談,在雨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有磚塊需一塊放置且盡量不澆水。在砌牆時可選擇干磚和濕磚搭配作業,濕度比較大的磚塊不可適用。
(2)當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氣時,施工必須停止。砌磚工作完成後,在其上層可放置兩層干磚,以防雨水沖掉灰漿。
(3)外牆和內牆必須同時進行施工,若遇惡劣天氣時,應在牆體四周增加穩固結構。
2.4房屋吊裝施工要點
由於吊裝繩索被雨水淋濕後,構件與繩索之間的摩擦力會降低,這樣極易導致吊裝物滑落問題,給地面人員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雨天需避免吊塔工作。每次吊塔工作完成後,需對吊鉤進行檢査,確保無任何遺留物件,這主要是防止遺留物體在大風作用下發生搖晃,導致吊塔傾斜或坍塌。在地面設置許多觀察點,發現吊塔出現小角度偏斜就需及時叫停工程施工並採取措施避免吊塔繼續丨頃2.5建築屋面施工要點
建築屋面的防水工程需在雨季到來前提前完工,且需完成屋面的排水管道安裝。為防止屋面出現浸水問題,可採用濕鋪的方法,如果實在無法避免雨季施工必須設置防雨水措施,防水材料的選擇需要嚴格鈀關。
2.6腳手架施工要點
雨季工作時,腳手架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盡量多增加腳手架與建築物的連接桿,以預防腳手架發生傾覆的問題,另外,制定合理的檢查時間間隔,確保連接桿正常工作。第二,腳手架上工人行走的`表面應做好防滑措施。第三,雨天施工時,必須控制好工作人數,並適當減少建築材料。第四,金屬材料的腳手架一定要做好防電工作,在與電線交匯處設置增加多種絕緣物質。
3雨季施工的安全防護措施
3.1防雷擊措施
在雨季期進行建築施工不僅會遇到強降水,而且容易遇到雷暴天氣。在雷雨到來時,必須禁止工作人員躲避到高樹或建築物牆角下,另外,避雷針接地30米之內不允許靠近,主要是防止雷電擊中工人,造成人員傷亡。與此同時,雷電也會影響施工設備的安全,為此需要對施工處的電梯、腳手架、吊塔等安放避雷裝置。其接地線需選擇銅線或鋁線,一般情況下銅線的截面積需要大於1.2平方厘米,鋁線的截面積需要大於1.6平方厘米。
3.2高空防護措施
在雨季施工時,高空作業通常會遇到各種危險,如腳手架發生傾斜或坍塌事故,因此高空作業人員必須帶安全帶工作且在腳手架四周安放安全防護網,定期做好維護與檢修工作。另外,需要額外設置應急處理措施,針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做出響應,避免出現重大安全事故。
3.3運輸通道管理辦法
雨季施工作業應給機動車留足空間,通常情況下,汽車的通道寬度為4米左右。針對施工現場通道轉彎半徑可設置為14米,只有良好的運輸通道才能確保工程按期竣工。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建築工程通常會出現各種不良情況,有些可以通過規范施工操作可以避免的,但有些也確實無法避免。但從(下轉第97頁)到廣泛的使用和良好的發展。本文主要闡述現代建築的類型和外牆保溫技術的施工工藝,在此基礎上探討對施工工藝流程和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策略,希望能夠為提升我國建築工程外牆保溫施工策略提供一定的參考。
摘 要: 廣東省茂名市春、夏兩季為一年中多雨的季節,這一時期的建築工程搞好防雨施工尤顯重要。結合茂名市雍景花園A、B、C棟商品房的建設,談談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
關鍵詞 :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
1、雨期施工的要求和准備工作
1.1雨期施工的要求。根據雨期施工的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合理進行施工安排;密切注意氣象預報,做好防汛准備工作。
1.2雨期施工的准備。做好現場排水工作;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雨工作;制定現場房屋、設備的排水防雨措施;備足排水需用的水泵及有關器材,准備適量的塑料布、油氈等防雨材料。
2、雨期施工措施
對於大中型工程的施工現場必須做好臨時排水系統的總體規劃,其中包括阻止場外水流入現場和使現場水排出場外兩部分。其原則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坑底抽水、地面排水。規劃設計時,應根據各地歷年最大降雨量和降雨時期,結合各地地形和施工要求通盤考慮。
施工現場的排水相對簡單:低於地面的基坑排水只要確定相應流量就可選用相匹配的水泵和組織人工排水;高於地面的施工現場只要相應的排水渠道不使場內積水即可。
2.1土方和基礎工程
土方工程和基礎工程受雨水影響較大,應注意以下幾點:雨期開挖基槽(坑)和溝管時,應注意邊坡穩定;為防止被雨水沖塌,可在邊坡上加釘鋼絲網片,並抹上10厘米細石砼;也可用塑料布遮蓋邊坡;雨期施工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分期完成。基礎挖至標高後,及時驗收並澆築砼墊層。如被雨水浸泡後的基礎,應做必要的挖方回填等恢復基坑承載力工作;為防止基坑浸泡,開挖時要在坑內做好排水溝、集水井並組織好必要的排水力量;位於地下的池子和地下室,施工時應考慮周到。對雨前回填的土方,應及時進行碾壓並使其表面形成一定坡度,以便雨水能自動排出;降雨量大時,應停止大面積的土方施工;對於堆積在施工現場的土方,應在四周做好防止雨水沖刷的措施。
基礎施工完畢,應抓緊基坑四周的回填工作。停止人工降水(排水)時應驗收箱形基礎抗浮穩定性、地下室對基礎的浮力。抗浮穩定系數應不小於1.2,以防止出現基礎上浮或者傾斜的重大事故。如抗浮穩定系數不能滿足要求時,應繼續抽水,直至施工上部荷載加上後能滿足抗浮穩定性要求為止。當遇到大雨,水泵不能及時有效地降低積水高度時,應及時將積水灌加到箱形基礎內,以增加基礎的抗浮能力。
2.2砌體工程
砌體的整體穩定性多取決於砂漿的等粘結劑以及砌體材料的含水量,應掌握以下要點:磚在雨期必須集中堆放,不宜澆水。砌牆時要求干濕磚塊合理搭配。磚濕度較大時不可上牆。砌築高度不可超過1米;雨期遇大雨必須停工。砌磚收工時應在磚牆頂蓋一層干磚,避免大雨沖刷灰漿。大雨過後受雨水沖刷過的新砌牆體應翻砌最上面兩層磚;穩定性較差的窗間牆、獨立磚柱,應架設臨時支撐或及時澆築圈樑;砌體施工時,內外牆要盡量同時砌築,並注意轉角及丁字牆間的連接要同時跟上。遇台風時,應在風向相反的方向加臨時支撐;砌體砂漿的拌和量不宜過多,以能滿足砌築需要為宜。拌好的砂漿要注意防止雨水的沖刷;雨後繼續施工,須復核已完工砌體垂直度和標高,並檢查砌體灰縫,受雨水沖刷嚴重之處須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2.3砼工程
模板隔離層在塗刷前要及時掌握天氣預報,以防隔離層被雨水沖走;遇到大雨應停止澆築砼,已澆部位應加以覆蓋。現澆砼應根據結構情況和可能,多考慮幾道施工縫留設位置;雨期施工時,應加強對砼粗骨細料含水量的測定,及時調整用水量;大面積砼澆築前,要了解2~3天的天氣預報,盡量避開大雨。砼澆築現場要預備大量防雨材料,以便澆築時突然遇雨進行覆蓋;模板支撐下回填要夯實,並加好墊板,雨後及時檢查有無下沉;下雨時不得進行鋼筋焊接、對接等工作,急需時應做好防雨工作或將施工場所移至室內進行;剛焊好的鋼筋接頭部位應防雨水澆淋,以免接頭驟冷發生脆裂影響建築物質量。
2.4吊裝工程
構件堆放場地要平整堅實,周圍要做好排水工作,嚴禁構件堆放區積水、浸泡,防止泥土粘到預埋件上;塔吊基礎必須高出自然地面15厘米,嚴禁雨水浸泡基礎;雨後吊裝時,應首先檢查塔吊本身穩定性,確認塔吊本身安全未受到雨水破壞時再做試吊,將構件吊至1米左右,往返上下多次穩定後再進行吊裝工作;雨天可能會影響駕駛員的視線,如果司機沒有在雨天吊裝的經驗,最好停止吊裝工作;或請有經驗的司機來進行;停止施工時,應將塔吊的吊鉤收回靠攏塔身,不得在吊鉤上遺留吊索、建築構件等任何物體;雨天由於構件表面及吊裝繩索被淋濕,導致繩索與構件之間摩擦系數降低,可能發生構件滑落等嚴重的質量安全事故,必要時可採取增加繩索與構件表面粗糙度等措施;雨天吊裝應擴大地面的禁行范圍,必要時增派人手進行警戒。
2.5屋面工程
卷材防水屋面盡量在雨季前施工,並同時安裝屋面的落水管;雨天嚴禁油氈屋面施工,油氈、保溫材料不準水淋;雨期屋面工程應採用濕鋪法施工工藝。濕鋪法就是在潮濕的基層上鋪設卷材,先噴刷1~2道冷底子油,噴刷工作宜在水泥砂漿凝結初期進行操作,以防基層浸水。
2.6抹灰工程
雨天不準進行室外抹灰,至少應能預計1~2天的天氣變化情況。對已經施工的牆面,應注意防止雨水污染;室內抹灰盡量在做完層面後進行,至少已做完層面找平層,並已鋪一層油氈;雨天不宜做罩面油漆。
2.7腳手架
雨期施工,腳手架應採取以下措施:加固腳手架基礎。在腳手架底部加墊鋼板或以條石為基礎;適當添加與建築物的連接桿件。腳手架上的馬道等供人通行的地方應做好防滑與防跌落措施;檢查腳手架連接處的連接件,如發現松動或位移應立即加固和恢復;雨期不得在腳手架進行過多施工,工作面不宜鋪得過大,要控制腳手架上的人員、構件及其它建築材料數量,在腳手架上的動作不宜過於激烈;金屬腳手架要做好防漏電措施。腳手架與現場施工電纜的交接處應有良好的絕緣介質隔離,並配以必要的漏電保護裝置;或重新布置施工電纜,避免與金屬腳手架的交接。
2.8施工機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現場的用電
所有機械操作棚要搭設牢固,防止倒塌漏雨。機電設備應採取防雨、防淹措施,安裝接地安全裝置、機動電閘箱的漏電保護裝置要可靠;雨天要防止雷電襲擊造成事故,在施工現場高出建築物的塔吊、人貨電梯、鋼管腳手架等必須裝設防雷裝置;施工機械的排氣孔要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封堵;坑、溝內的機械最好移至地面、以防雨過大被淹沒;現場施工電纜要集中擺設,防止雜亂無章、及時更換絕緣外套老化或破損的電纜線;不必要的電纜線要及時收回。
3、雨期施工的安全措施
雨期施工主要應做好防雨、防風、防雷、防電、防汛等工作。基礎工程應開設排水溝、基槽、坑溝等,雨後積水應設置防護欄和警告標志,超過1米的基槽坑井應設支撐;一切機械設備應設置在地勢較高、防潮避雨的地方,要搭設防雨棚。機械設備的電源線路要絕緣良好,要有完善的保護接零;腳手架經常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或更換加固;高層建築、腳手架和構築物要按電氣專業規定設臨時避雷裝置;腳手架上馬道要採取防滑措施,下雨後及時清掃,並隨時檢查腳手架、電氣設備的安全措施;現場嚴禁使用裸線,並設專人維護管理用電設施,嚴禁私自改拆線路,嚴控各種規程制度;凡參加施工人員一律禁穿拖鞋、硬質等易滑鞋。
摘要: 在目前建築市場工程施工中,尤其是在雨季經常會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而且也制約著工程的施工進度,進而延長工程的施工工期,甚至會影響到建築整體質量,本文通過闡述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旨在為提高雨季施工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 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施工技術
建築工程在雨季施工的過程中,必要要嚴格按照建築的基礎進行施工以及結構施工等,如果降雨量降低時,我們應該停止室外施工,改為室內施工。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概況,找出在雨季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而保證在雨季施工時可以保質保量,盡量不延遲工期,按時完成施工工程進度。
1建築工程雨季施工的特點
由於我國的氣象監測技術還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有些地方的氣象部門對於天氣預報不能提供正確的信息,這樣就會出現暴雨、山洪暴發等特別惡劣的天氣。因此,在建築施工過程中,需要提前收看天氣預報,做好在雨季施工過程中的防護措施。如果下雨天,雨水會對地基基礎和建築結構不斷的進行沖洗,時間一長還會損壞建築物。所以在雨季施工的時候,提前做好防雨工作,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雨季導致工程出現質量問題。下雨還會對土方工程等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可以順利施工,就需要提前做好雨季防護工作。
2雨季施工前期的准備工作
2.1施工進度的合理計劃安排
在雨季施工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需要提前考慮雨季施工中的各種因素。在建築施工過程中,如果天氣比較好,可以對地基進行施工、混凝土施工等等。但如果遇到下雨,就需要安排施工人員進行室內施工,如打樁、吊裝等等。但由於自然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因素,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在雨季,這就需要在施工前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提前制定施工計劃,這樣才能掌握好施工進度,並按期完工。
2.2施工過程中的排水工程
在建築施工的過程中,只要遇到下雨都會給建築施工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地基排水問題,需要相關技術人員一定要處理好,如果處理不好,容易造成建築質量問題。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需要設計合理的排水管道,這樣遇到下雨就可以使雨水得到及時的排出,防止雨水給地基帶來一些危險因素。
2.3保證雨季道路的堅固
在雨季施工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保證施工順利開展,還需要施工道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尤其是雨季的時候,必須要對施工道路進行實時監控,一旦路面出現不平整的狀況,要能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在下雨天施工道路安全。
3雨季施工技術的有效措施
3.1利用土方工程的技術措施
在建築施工的過程中,雨季施工對工程項目的土方作業存在一定的影響,如果在雨季施工的時候並沒有應用相應的解決方法,嚴重威脅到房屋質量問題。同時在雨季施工時候,在基坑開挖作業的時候,要將邊坡的坡度逐漸減小,還需要對房屋建築的支撐和邊坡進行全面的檢查,在開挖完的基坑中,就必須要採取減少邊坡的方法,並採用一些支撐作為輔助,為了減少雨季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可以在邊坡上設置一些鋼絲網片和對混凝土進行加固[1]。在雨季進行施工的時候,要盡量的減少施工的工作面,還需要對工程項目進行分開施工,當其中某一個項目合格以後,需要及時的進行驗收,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即用混凝土進行澆築。為有效的避免雨水對基坑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在設計基坑的時候,需要請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基坑進行排水,通過這樣,才能保證地基的牢固性。避免雨水對基坑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地下室地基進行施工的時候,在完成混凝土施工以後,還需要採取防浮措施。如果雨量過大,造成地下室水位逐漸上升的時候,就必須要停止施工。然而對於在軟地基施工作業的時候,由於降水量比較大,也需要立即停止施工作業,並對基坑及時的進行回填。如果施工設計不符合其相關要求,要對其進行抽水施工作業,這樣才能達到驗收結果標准[2]。
3.2利用混凝土工程的技術性研究
在對混凝土模板進行隔離層的處理的時候,還應該密切關注當時的天氣情況,最好不好在下雨天進行施工作業,防止雨水把模板中的隔離層沖掉。如果出現雨量過大,需要進一步對其進行混凝土施工作業,但一定要嚴格按照混凝土的要求進行施工,在澆築完以後,要用防雨布進行保護,不能被雨淋濕。另外,在對混凝土施工的時候,最後不要選擇在雨天施工。因此,在雨季進行混凝土施工作業時,還需要對混凝土中的骨料進行科學的檢驗,使其可以更好的調整混凝土吸水量。當雨停止以後,還需要認真檢查施工現場中有沒有那塊土層出現松軟的現象,此外,在下雨天不能進行焊接、鋼筋對接等方面的工作。如果一定要進行該方面作業,就必須要在雨棚內進行作業,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性[3]。
3.3對於避雷接地裝置的安裝
在雨季來臨之前,我們應該對天氣情況進行再次檢查,如果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天氣較差就必須要避免在露天進行高空作業,當降雨結束後,就需要對現場臨時設置的道路、護欄、排水等方面進行檢測。如果發現問題我們就必須要及時做好處理工作,而且還需要注意對邊坡應嚴格進行檢查,並分析其所產生的原因。同時,對於塔吊基礎、宿舍、圍牆等方面還需要認真檢查,對存在的變形和下陷問題,應及時處理。所以在施工的設備、電氣方面的裝置都具有防雨的效果。
3.4對於屋面工程的技術措施
在進行施工的時候,應提前做好雨季前的准備工作,嚴格按照設計所要求的進行鋪設排水管道。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對油站屋面進行施工,施工以後不會被淋雨。如果在雨季施工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採用「濕鋪法」進行施工作業,可以避免出現基層滲水現象[4]。
4雨季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措施
在雨季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相關的防雨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施工現場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施工作業人員在進入現場以後不能隨便穿拖鞋或比較容易打滑的鞋。對於施工現場中的大型設備所安放的地方,仔細檢查操作棚是否較為牢固,避免造成棚倒塌和漏雨現象,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要設置必要的防雨安全措施,還要對其接地的安全裝置及漏電保護裝置確保其安全可靠。在雨季施工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用塑料布等防雨材料對排氣孔進行封堵,而且在基坑內的機械設備在降雨的過程中一定要移到地面上來,以免造成機械設備在基坑內被淹沒,對於現場中的電纜要進行集中管理,不能隨便堆放在施工現場,尤其是對於一些電纜外套老化或表皮磨損等等都要進行及時的更換,保證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避免施工人員觸電。對於施工現場所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整。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雨季施工的過程中,由於降雨會影響建築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因此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我們要必須結合工程實際的狀況,並制定有效的施工計劃。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防止出現其他方面的安全事故,最終保證在雨季進行施工的時候並保證其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馬興達.房地產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問題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
[2]時佳興.建築工程雨季施工問題探討[J].新材料新裝飾,2014(1):73-73.
[3]楊志.房地產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問題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6):5511-5511.
[4]王美康.房地產建築工程雨季施工技術問題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4):3962-3963.
;⑦ 請問關於雨水收集回用的意義及展望
雨水的收集回用為小區生活雜用水提供了新的供水途徑,緩解了目前用水緊張的現狀,減輕了城市雨水排水的壓力;雨水的收集回用減少了路面積水,方便了行人,避免了暴雨時雨水積蓄對環境的破壞,減少了污染;雨水的收集回用相比城市自來水的價格,雖然前期投資比較大,但是從長遠來看,雨水的利用節約了傳統的雨水排放中統一收集、處理以及長距離管道輸送的投資。可見,雨水的收集回用使環境、社會以及經濟效益和諧統一,意義重大。
近年來,隨著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人們對雨水的再利用逐步重視起來。但是,達到全國范圍內居住小區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真正的建成並投入使用還有很大的差距,經濟及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導致絕大多數小區並沒有實現對雨水的二次利用。對此,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深入研究:第一,應加大對雨水收集利用的科研力度,為雨水的回用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第二,強化人們的節水觀念,加大對雨水收集回用的宣傳教育;第三,由於我國對雨水的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所以政府應進行宏觀調控,出台相關的配套政策,並給予一定的財政資助,進一步推進雨水二次利用的發展和實施,以促進人和水的和諧發展。
⑧ 雨水的利用途徑
對雨水資源的利用途徑有水池式蓄水;水渠截流蓄水;堰塘蓄水;湖泊蓄水;雨水滲透間接利用和小區綠地及草坪蓄納雨水等途徑。 雨水集蓄利用 ■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統 利用屋頂做集雨面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統主要用於家庭、公共和工業等方面的非飲用水,如澆灌、沖廁、洗衣、冷卻循環等中水系統。可產生節約飲用水,減輕城市排水和處理系統的負荷,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和改善生態與環境等多種效益。 ■ 屋頂綠化雨水利用系統 屋頂綠化是一種削減徑流量、減輕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調節建築溫度和美化城市環境新的生態技術,也可作為雨水集蓄利用和滲透的預處理措施。既可用於平屋頂,也可用於坡屋頂。 ■ 園區雨水集蓄利用系統 在新建生活小區、公園或類似的環境條件較好的城市園區,可將區內屋面、綠地和路面的雨水徑流收集利用,達到更顯著削減城市暴雨徑流量和非點源污染物排放量、優化小區水系統、減少水澇和改善環境等效果。因這種系統較大,涉及面更寬,需要處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凈化、綠地與道路高程、室內外雨水收集排放系統等環節和各種關系。 雨水滲透採用各種雨水滲透設施,讓雨水回灌地下,補充涵養地下水資源,是一種間接的雨水利用技術。還有緩解地面沉降、減少水澇和海水倒灌等多種效益。可分為分散滲透技術和集中回灌技術兩大類廣 分散式滲透可應用於城區、生活小區、公園、道路和廠區等各種情況下,規模大小因地制宜,設施簡單,可減輕對雨水收集、輸送系統的壓力,補充地下水,還可以充分利用表層植被和土壤的凈化功能減少徑流帶入水體的污染物。但一般滲透速率較慢,而且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滲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質污染嚴重等條件下應用受到限制。 ■ 滲透地面 滲透地面可分為天然滲透地面和人工滲透地面兩大類: 天然滲透地面在城區以綠地為主。優點:透水性好、節省投資、便於雨水的引入利用、可減少綠化用水並改善城市環境、對污染物有較強的截留和凈化作用。缺點:滲透流量受土壤性質的限制、雨水中如含有較多的雜質和懸浮物,會影響綠地的質量和滲透性能。 ■ 滲透管溝 雨水通過埋設於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層滲透。優點:佔地面積少、有較好的調儲能力。缺點:難洗恢復、對雨水水質有要求。 在用地緊張的城區,表層土滲透性很差而下層有透水性良好的土層、舊排水管系的改造利用、雨水水質較好、狹窄地帶等條件下較適用。 ■ 滲透井滲透井包括深井和淺井兩類。深井適用水量大而集中,水質好的情況,城區一般宜採用淺井。其形式類似於普通的檢查井,雨水通過井壁、井底向四周滲透。適用於擁擠的城區或地面和地下可利用空間小、表層土壤滲透性差而下層土壤滲透性好等場合。優點:佔地面積和所需地下空間小、便於集中控制管理。缺點:凈化能力低、水質要求高、不能含過多的懸浮固體、需要預處理。 ■ 滲透池(塘) 適合在城郊新開發區或新建生態小區里應用。結合小區的總體規劃,可達到改善小區環境、提供水景觀、開源節流、降低雨水管系負荷與造價等目的。優點:滲透面積大、能提供較大的滲水和儲水容量、凈化能力強、對水質和預處理要求低、管理方便、有滲透(調節、凈化、改善景觀)多重功能。缺點:佔地面積大、在擁擠的城區應用受到限制、設計管理不當會造成水質惡化、乾燥缺水地區蒸發損失大。 ■ 綜合滲透設施 可根據具體工程條件將各種滲透裝置進行組合。優點:可以根據現場條件取長補短。缺點:裝置之間會相互影響。 雨水綜合利用系統 雨水綜合利用系統是利用生態學、工程學、經濟學原理,具體作法和規模依據園區特點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頂綠化、水景、滲透、雨水回用、收集與排放系統等。有些還包括太陽能、風能利用和水景於一體的花園式生態建築。 雨水利用水質控制系統 雨水水質控制是現代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特徵。城市雨水水質情況比較復雜,城市和區域的不同,匯水面、季節、降雨特徵等的不同都會導致徑流水質的很大差別。 ■ 雨水水質源頭控制 源頭控制是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控制城市大氣污染不僅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美化城市環境,也能對水污染控制有明顯的貢獻;屋面雨水水質的控制,要求一些城市有計劃地對舊屋頂進行改造,不僅美化了市容,還解決材料老化漏水、保溫抗寒效果差等問題;路面雨水水質控制需要改善路面污染狀況,設置路面雨水截污裝置,設計初期雨水棄流裝置等。 ■ 雨水處理技術 除了上述源頭控制措施外,還可以在徑流的輸送途中或終端採用雨水滯留沉澱、過濾、吸附、穩定塘及人工濕地等處理技術。隨著城市雨水利用技術的推廣和城市非點源污染控制的開展,雨水的凈化處理也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⑨ 建築雨水資源回用研究
建築雨水資源回用可以解決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發達國家對雨水資源的利用旱有研究,文中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採用相應的雨水收集、處理、利用技術以及建築雨水資源的科學管理等方面,為水資源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包括將雨水用於綠化、景觀、沖洗等途徑。
0引言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的貧水狀況將達到高峰。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節流、開源,已越來越受到國內有關人士的關注。在這些思路中,人們普遍注意的是污水回用,卻忽略了水資源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就是雨水資源。雨水回用不僅是水資源開源、節流的一條有效途徑,而且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水污染的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1國內外雨水利用情況
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早期快速城市化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建築雨水資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其經驗和方法對於中國不無借鑒意義。
1.1美國美國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滲能辦為目的。1993年大水之培卜後,美國興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統,讓洪水迂迴滯留於曾經被堤防保護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態環境功能,同時減輕了地區的防洪壓力。美國的關島、維爾金島廣泛利用雨水進行草地灌溉和沖洗。美國不但旅運重視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雨水利用給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其他重要條例規定了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
1.2中國我國建築雨水利用雖具有悠久的歷史,而真正意義上的建築雨水利用的研究與應用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配鎮穗,並於90年代發展起來。但總的來說技術還較落後,缺乏系統性,更缺少法律、法規保障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築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統,但是沒有處理和回用系統。比較典型的有山東的長島縣、大連的獐子島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蘆島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
我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處於探索與研究階段,北京、上海、大連、哈爾濱、西安等許多城市相繼開展研究,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由於缺水形勢嚴峻,北京市開展的步伐較快。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國埃森大學的示範小區雨水利用合作項目於2000年開始啟動i北京市政設計院開始立項編制雨水利用設計指南;北京市政府66號令(2000年12月1日)中也明確要求開展市區的雨水利用工程等。
2建築雨水資源回收
一般模式是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收集,通過分散或集中過濾除去徑流中顆粒物質,然後將水引入蓄水池貯蓄,再通過水泵輸送至用水單元。一般用於沖洗廁所或灌溉綠地等。
2.1雨水的收集建築工程中的雨水收集有三種方式:①建築物屋頂綠化,雨水應該集中引入綠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儲水設施蓄存;②地面綠化的庭院、廣場、人行道等,應該首先選用透水材料鋪裝或建設匯流設施,將雨水引入透水區域或儲水設施中;③地面是城市主幹道等基礎設施,應該結合沿線綠化灌溉建設雨水利用設施。此外,居民小區也將安裝簡單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設施,雨水通過這些設施收集到一起,經過簡單的過濾處理,就可以用來建設觀賞水景、澆灌小區內綠地、沖刷路面,或供小區居民洗車和沖洗馬桶,這樣不但節約了大量自來水,還可以為居民節省大量水費。
2.2雨水的處理雨水收集後的處理過程,與一般的水處理過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質明顯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質好依據試驗研究顯示,雨水除了pH值較低(平均約在5.6左右)以外,初期降雨所帶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樹葉等)可經由篩網篩除,泥砂則可經由沉澱及過濾的處理過程加以去除。這些設備的組合與處理容量需在經濟與集水區條件考慮下來調整其大小。處理方法與裝置則主要取決於:①集水方式;②雨水取用目的與處理水質的目標;③收集面積與雨水流量;④建設計劃與相關的條件;⑤經濟能力與管理維護條件。
屋頂集水一般以下述程序來處理所收集的雨水:
集水→篩選→沉澱→砂濾→停留槽→消毒(視情況而定)→處理水槽(供水槽)
雨水的處理設備包括有篩網槽以及兩個沉澱槽。沉澱槽下方則設有清洗排泥管,用來方便槽底淤泥的清洗排除,維持沉澱槽的循環使用。
2.3雨水的供應雨水的使用,在未經過妥善處理前(如消毒等),一般建議用於替代不與人體接觸的用水(如衛生用水、澆灌花木等)為主。也可將所收集下來的雨水,經處理與儲存的過程後,用水泵將雨水提升至頂樓的水塔,供廁所的沖洗使用。另外,如與人接觸的用水,仍以自來水供應。雨水除了可以作為街廁口洗用水外,也可作為其它用水如空調冷卻水、消防用水、洗車用水、花草澆灌、景觀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
通常利用雨水貯留滲透的場所一般為公園、綠地、庭院、停車場、建築物、運動場和道路等。雨水回收利用的主要措施是結合降水特點及地形、地質條件,採用雨水滲透利用方案,設計出一種從「高花壇」、「低綠地」到「淺溝滲渠滲透」逐級下滲雨水的利用模式。採用的滲透設施有滲透池、滲透管、滲透井、透水性鋪蓋、浸透側溝、調節池和綠地等。還可直接在城市一些的建築物上設計收集雨水的設施,將收集到的雨水用於消防、植樹、洗車、沖洗廁所和冷卻水補給等。某雨水回收利用示意圖見圖3。
3發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法規政策,用水體制還不完善,雖然小區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開發利用的潛力很大,但是目前發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還存在不少問題,它對緩解北方缺水城市的用水矛盾起不到根本改善的作用。同時,人們目前對雨水收集利用的認識還存在著許多誤區,需要大力加強雨水收集的宣傳工作。具體來說,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政策不完善,缺乏激勵機制我國目前的水法還不夠完善,它對於雨水的利用規定不夠詳細,沒有提出明確的實施細則和目標措施,在現行的水資源評價中,也忽略了雨水的作用,只把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看待,同時,政府缺乏相應的雨水利用獎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人們利用雨水資源的積極性,我們只有在政策上加以相應完善,組織好我們的獎勵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3.2認識存在誤區,缺乏科技資金投入目前,民眾對建築雨水的認識還存在著許多的誤區,他們還把雨水當做一種有害的東西,認為它會增大建築排水管網的負擔、危害建築防洪安全。殊不知,將建築的雨水資源化,不僅可以降低人們對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依賴性,還能減輕建築防洪壓力,緩解建築用水緊張的局面。同時,在政府這一方面,對雨水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和科技投入,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使我國的雨水利用研究還停滯在起步階段
3.3現有城市小區布局限制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發展我國現有城市小區布局對雨水收集存在諸多不利的因素,妨礙雨水收集,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高層建築越來越多,人均雨水利用量比低層建築減少。高層建築物的項部狹小,造成雨水收集面有限,雨水收集困難;區內的綠地大部分都是高於不透水的硬化地面,這樣就造成了雨水不易滲透,收集起來比較困難,利用綠地作為雨水的下滲途徑還需要改造:目前大部分小區的樓頂覆蓋滯水系數特別大,主要是採用油氈和瀝青一類的具有化學污染性的材料。
4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盡快完善關於雨水利用的各項政策法規,把雨水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看待,消除把雨洪資源看成是城市一大危害觀點,把雨水利用納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體系之中。建立利用雨水可享受環保優惠政策的激勵機制,對於發展雨水收集回用,充分利用雨水資源的居民區或單位,應免徵其防洪費和水污染費等費用。由政府出台相關雨水利用建築的管理辦法,明確今後的小區建設和建築物設計要服從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需要;對於已建成的小區或單位,採用政府投資、地方集資和用戶投入的辦法進行改造。在雨水利用研究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專項資金支持,使研究成果盡快轉化,提高雨水綜合利用程度。要加大雨水收集回用的宣傳教育,強化人們的節水意識。
5結束語
隨著全國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雨水利用正朝著一個利潤豐厚的朝陽產業的方向發展,就目前情況看,建築雨水利用的重要性正逐漸被大家所認識,雨水的收集利用、設備生產等各方面工作正在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它為水資源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建築雨水應用早已被當做一個成熟的產業來發展,雨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建築雨水利用不僅可以解決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還為國家的環境保護工作出了一份力,值得我們長期來發展這項工作。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⑩ 節約用水科技論文
合理用水和節約用水是近期解決我國城市用水緊張的有效辦法,在今後相當的時期內,它們也是一項必須推行的重大政策。我為大家整理的節約用水科技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節約用水科技論文篇一
淺談節約用水管理
摘要:近幾年來,各地發生洪澇災害和水資源短缺。前一段時期我國雲南貴州的一個地區出現乾旱,旱災同時也不斷地在我國部分地區肆虐橫行,各省也在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發生乾旱,損失慘重。我國是農業大國,水資源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因此如何解決“水”的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節約用水;超計劃用水;累計加價
中圖分類號:TU821.7文獻標識碼: A
引言:進入21世紀,隨著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一個水資源緊張的年代,我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更令人堪憂:一是我國水資源總量嚴重短缺。1998年我國人均水量為2251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人均水資源量將降到1760立方米。二是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很不平衡。水資源絕對數量西少東多族早,而人均佔有量東缺西豐,成兩個反向遞度分布。三是我國的水環境也在日趨惡化,導致水資源可利用率降低。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我國未來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還將進一步增加。如何解決水資源供給不足而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已成為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節約用水 措施 ,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除了進行制度創新,改革水資源的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調動全社會節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積極性之外,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節水科技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1.以節約用水的理念確定方案
1.1推廣工業節水技術。工業生產也是用水大戶。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發達國家5~10倍,壓滾陵縮工業用水量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降低工業用水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1.1改革生產用水工藝,爭取少用水。如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若用氧氣轉爐代替老式平爐,不但可提高鋼的產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
1.1.2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國外先進工業企業的水重復利用率高達90%以上,而我國企業的用水絕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後作為廢水排放。雖然我國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高,但地區差別很大,進一步挖潛可節約大量用水。
1.1.3探討利用海水、微鹹水的技術。由於淡水資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作工業冷卻水和生活沖廁水,華北和西北地區可開發微鹹水資源。1.2推廣城市生活用水節水技術。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資源消耗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來源。據建設部城市水資源中心的資料表明,我國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於水資供給和使用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而白白損失了。由於許多城市自來水管道老化和質量低劣,每年我國由於管道漏損的水量就占自來水管網供水的20%以上,達到60億立方米。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城市應通過節水技術改造供水管網,開發推廣節水器具,宣傳並鼓勵節水,創建節水型城市。1.3推廣農業節水技術。農業用水占我國總用水量的80%,但農業用水中的浪費現象也最嚴重,灌溉用水占農業用水量的70%,灌溉過程中半數以上在中途滲漏,採用漫灌又要浪費30~35%。今後應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對灌溉農業區,節水灌溉技術應以改進地面灌溉為主,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地面灌溉節水技術(如平地、溝灌、間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區推行並渠結合的灌溉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可發展噴灌和滴灌。應使水利工程和農業技術相配合,進行節水的輪作制度,推廣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大穗戚旱高產優質品種。對旱地農業區,應按照水旱互補的方針,充分利用 雨水 集蓄節灌等現代旱地農業技術,進行以坡改梯為重點的基本農田建設,並通過各種措施,降低無效蒸發,提高土壤有機質,建設土壤水庫,增加貯水。同時,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徵和當地水資源條件,調整作物布局,優化 種植 結構,選育優良品種。 2.為加強城市節約用水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可採取以下措施
2.1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在制定城市供水發展規劃的同時,制定節約用水發展規劃,並根據節約用水發展規劃制定節約用水年度計劃。
2.2各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業的節約用水發展規劃和節約用水年度計劃。
2.3城市實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在節約用水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2.4國家鼓勵城市節約用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節約用水科學技術水平。
2.5生活用水按戶計量收費。新建住宅應當安裝分戶計量水表;現有住戶未裝分戶計量水表的,應當限期安裝。
2.6各用水單位應當在用水設備上安裝計量水表,進行用水單耗考核,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應當採取循環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在保證用水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2.7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城市節約用水工作,業務上受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指導。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業的節約用水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
2.8城市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項目,應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參加節約用水設施的竣工驗收。
2.9城市用水計劃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資源統籌規劃和水長期供求計劃制定,並下達執行。
超計劃用水必須繳納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應當從稅後留利或者預算包干經費中支出,不得納入成本或者從當年預算中支出。
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的具體徵收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3、全面實行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水費徵收
為加強計劃用水管理,根據國務院批准建設部發布的《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和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城鎮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下列規定。
3.1凡在本市市城區、近郊區和無效區的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取用地下水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簡稱用水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市、區、縣節約用水辦公室下達的用水計劃。對超過計劃用水指標的,其超過部分,均按本辦法徵收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
3.2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標准,按用水類別、用水季節和超計劃用水幅度,分別定為現行水價或地下水水資源費的1倍至100倍。
3.3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由市、區、縣節約用水辦公室徵收。
3.3.1使用公共供水月計劃用水量滿3000立方米及3000立方米以上或使用自建供水設施取用地下水的,城區、近郊區范圍內的用水單位由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徵收;遠郊區的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的用水單位,由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委託區、縣節約用水辦公室代征。
3.3.2使用公共供水月計劃用水量不足3000立方米的,市經濟委員會、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系統用水單位和部隊用水單位,由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委託其上級主管機關代征;其他用水單位由區、縣節約用水辦公室徵收。
3.4超計劃用水單位必須在接到繳費 通知書 之日起7日內足額繳納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對逾期不繳納的,市、區、縣節約用水辦公室限期繳納,並按日加收超計劃用水加價價水費5%的滯納金。對拒絕繳納或逾期3個月不繳納的,市、區、縣節約用水辦公室除按規定加收滯納金外,扣減其計劃用水指標或限制其用水;情節嚴重的,通知供水部門停止供水或予以封井。
3.5企業繳納的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一律在企業自有資金中列支,不得列入生產成本或流通費用。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繳納的超計劃用水加價水費,一律在單位的預算包干結余經費中或預算外資金中列支,財政部門不予追加經費。
4、結束語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生活的命脈,水又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但它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增強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法制意識是擺在每個公民面前的一個切課題。所以我們一定要經過艱苦的奮斗,充分認識到水資源浪費的一些問題,做好節水,使得在國民經濟中有一個可靠的水資源供給體系。進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
參考文獻 : [1]楚亞民.試述我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2]李曉輝,程永毅.我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節約用水科技論文篇二
論合理與節約用水
摘要: 合理用水和節約用水是近期解決我國城市用水緊張的有效辦法,在今後相當的時期內,它們也是一項必須推行的重大政策。本文將簡要敘述合理與節約用水的途徑和措施
關鍵字:合理用水 田間滲漏 渠系損失提高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TU99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
合理用水和節約用水是近期解決我國城市用水緊張的有效辦法,在今後相當的時期內,它們也是一項必須推行的重大政策。本文將簡要敘述合理與節約用水的途徑和措施。
一、抑制陸面蒸發
抑制陸面蒸發是節水保水的有效措施之一。陸面蒸發包括土壤、水體的蒸發和植物蒸騰。據試驗研究,地膜覆蓋的保墒蓄水作用很顯著。河北省對冬小麥進行蓄灌加地膜覆蓋試驗,它與常規灌溉相比,平均能節約水量52%,最多達73%,能減少耗水量,每斤小麥僅耗水0.15立方米。陝西對棉花的地膜覆蓋和灌溉技術調查後也證實了這一措施的明顯節水作用。抑制水面蒸發也是途徑之一,據河北省對黃壁庄等14個大型水庫資料估算,平均每個水庫年蒸發損失水量0.0864億立方米,最大者為崗南和黃壁庄水庫,平均年蒸發水量達0.3097億立方米,如果全省19座大型水庫、32座中型水庫和1230座小型水庫累計,平均年蒸發損失水量達4億多立方米,以灌溉定額420立方米/畝計,可灌溉95萬畝耕地。一些發達國家對抑制水面蒸發作過多次試驗研究,美國、波蘭、西非等國家用十六烷醇、十八烷醇或它們的混劑、石臘、漂浮材料、泡沫丁烯橡膠布等覆蓋水面,抑制水面蒸發效率達80~90%,如以此數據估算,河北省減少的蒸發損失水量可灌溉70萬畝耕地。我國武漢、大連、北京生產的水面抑制蒸發增溫劑用於水面和稻田的試驗,其結果是可抑制蒸發70~80%。
改進耕作和灌溉方式也是有效途徑之一,主要措施如下:
(1)選育蒸騰量小的作物品種,即選育生育期短、高產耐旱的作物;
(2)在作物區把高大植物成行交錯栽植,構成風障,或構植防風林帶,減少作物上空的空氣水平流動,以減少作物蒸騰;
(3)採用落葉劑除去非生產性的葉片,或用人工的 方法 適時摘去非生產性葉片;
(4)鬆土保墒或鎮壓提墒保墒。東北地區用釘齒耙耙地,一般可抑制蒸發20~40%;
(5)秸稈還田,在旱地上形成疏鬆的保護層;或用砂石覆蓋;
(6)合理劃分作物地段,避免“水包旱”或“旱包水”現象;
(7)應用化學制劑如武漢生產的土面增溫抑制蒸發劑,可抑制蒸發70~80%。
二、減少田間滲漏
減少水田滲漏的措施有改良土壤;優選生育期短的高產良種;改進耕作技術,如採用旱直播法,即在乾田狀態下直播,到一定苗期後才進行水灌,節水效果一般可達30~50%;對土壤進行化學制劑處理,因一般情況下滲漏常是土壤含鈣造成,鈣能引起粘粒結團,成形裂縫和多孔結構,增大滲漏,國外用鈉鹽如碳酸鈉處理土壤,散碎團粒,並使粘粒膨脹,填實土壤孔隙。
減少旱地滲漏量的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縮小地塊、採用先進的細流溝灌、噴灌、滲灌等方法。據試驗,平整的土地灌水定額也能減少30%左右;在小麥畦灌中將長畦改短畦、寬畦改窄畦也能節水。
三、減少田間排水和渠系損失
減少田間排水的措施主要有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和莊稼生長條件,充分利用有效降雨,減少田間積水;編制正確的灌水方案,如自上而下地輪灌,晝將上塊田排水用於下塊田的灌水;適時中耕,增加田塊的貯水能力。
減少渠系損失的措施有完善渠系配套,防止 渠道 滲漏如對渠道進行護砌,改明渠為管道輸水;改明渠為地下渠,如無錫縣明渠的水利用系數為0.6,改地下渠後提高到0.95;等等;
四、充分利用灌溉回歸水和退水、城市污水、鹹水
灌溉回歸退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水源。遼寧一些實測資料表明,在淺灌的情況下,每四畝稻田的回歸水可灌一畝稻田。有些地區灌溉退水量較大,如山東荷澤地區對引黃灌區統計,渠道退水竟達50~60%之多。
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經過一定的處理也作為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
礦化度大於2克/升的水都屬於鹹水。一些地區的鹹水數量很大,如河北平原有含鹽量2~5克/升的微鹹水22億立方米。不少地區已經有鹹水澆地的 經驗 ,國外如以色列等也已取得成功。
五、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我國目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比較低,只有少數幾個城市達40%以上。國家有關部門要求水的重復利用率在50%以下的城市在今後幾年內每年提高5~10%,重復利用率達50%以上的城市則每年提高2~3%。
提高重復利用率需要增加投資,但從綜合效應考慮,它是合理的措施,因為它具有以下的優點:
1、提高了供水保證率;
2、節約了水;
3、治理污染,改善了環境;
4、重復利用中能回收廢物廢料,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如鋼鐵廠的高爐煤氣洗滌水,水處理過程中能回收鐵粉等。
六、節約生活用水
節約生活用水的措施大致分為非技術性的和技術性的兩大類。
(一)非技術性節水措施
1、做好節水宣傳 教育 工作
近年,我國北方一些缺水城市大力宣傳節水,取得明顯效果。在國外同樣如此,如美國的洛杉磯市曾發動100人作了188次節水的 報告 ,讓7萬名學生觀看了節水電影;日本舉辦節水周和節水日,等等。
2、取消“包費制”,實際分戶裝表,計量收費
國內外實踐表明,居民分戶裝表一般可節約用水20~40%,如北京市調查,分戶裝表可以節約用水50%左右。
3、臨時性節水措施
在城市供水相當緊張時,被迫採用限時、限量供水及超額累進收費等辦法,也可暫時渡過用水困難的時期。
(二)技術性節水措施
1、提倡生活用水的一水多用,如洗臉、洗衣水沖洗廁所。
2、改進用水設備。
各地實踐表明,對衛生設備和盥洗設備加以改進,可收到明顯省水效果。如某食堂用餐人數有3000人,每人每次洗刷碗筷按20秒鍾計算,一天三餐用水90噸;如將水龍頭的水咀用鉛皮堵成八分之一,每分鍾的出水量減少到3公斤,一天可節約用水40噸。
對廁所用水的改進研究成果很多,如廁所沖水箱容積改小;採用節水型廁所沖洗閥,閥門的手柄操作一次,不論時間長短,出水量均為13升;廁所內設有兩種大小的沖洗閥;光電控制沖洗設備,當人在廁所內時閥門打開,人離去後自動關閉;尿成分感測器控制沖洗設備,當有人使用廁所時,尿濃度超過一定值,裝在下水道彎管處的尿成分檢測裝置通過感測器自動打開沖洗電動閥,沖洗後存水彎管內尿濃度下降,閥門關閉。
在水龍頭出水前混入空氣,使出水呈泡沫狀,可使用水量比一般的水龍頭節約31%至50%左右,但使用的效果幾乎相同。還有如設計節水浴盆(盆壁較陡,減少無用水量),節水洗衣機(脫水的水可再利用)和不用水的洗衣機等。
總之,通過種種措施節約用水,是目前各國普遍重視的課題之一。尤其要強調的是人們的觀念要有新的轉變,一定要把節約用水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必須持之以恆的戰略措施來看待。
看了“節約用水科技論文”的人還看:
1. 關於水的科技論文1000字
2. 節水新技術論文
3. 關於水的科技論文
4. 關於水的科學論文集
5. 關於水的科技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