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相比而言蘋果A8至A9提升大還是A10至A11提升大
CPU性能提升來源拍扮於很多方面:架構,主頻。。縱觀這幾年的CPU的進步,最重要的還是先進的製程(意味著同樣晶元面積和功耗下可以塞下更多的晶體管,拉高主頻,是不是簡單粗暴?)
a7(28nm)相比a6(32nm),CPU部分性能翻翻,最大的原因就是a7CPU部分晶體管數翻倍(10億)(而不是靠所謂64位處理器這種玄學帶來的提升)
a8(20nm)相比a7,晶體管數繼續猛增(20億),但由於6/6p像素猛增(屏幕變大),多出的晶體管大部分是GPU,CPU提升不多
a9(14/16nm)相比a8,CPU(+70%)與GPU(+90%)性能再一次顯著提高,原因不僅在於晶體管進一步增多(在先進製程同時晶元面積反而變大),還在於主頻的大幅提升(1.4G到1.85G),這么看來新一代架構的貢獻並不大
a10 fusion(16nm)是iPhone 歷史 上首個延續凳配上代製程的處理器,也是首個四核處理器。晶元面積相比a9隻大了一圈(104.5mm2到125mm2),考慮到這回加入了兩個小核心CPU,實際大核心CPU+GPU晶體管估計基本與上代持平,在這種情況下CPU還提升40%,GPU提升70%。GPU提升原因暫不明,但CPU的提升明顯是由於主頻再一次狂飆到2.34G(幅度超過25%),同頻性能提升不多。而a10也成了iPhone 歷史 上第一個跑分會降頻的處理器(這下還笑話燒火龍么?)
綜上所述,對於同一家的處理器而言,性能基本就靠堆晶體管和拉主頻,架構啥的真心影響不大(隔壁牙膏廠都擠了好幾年了)
下代a11,終於能用上姍姍來遲的10nm了,然而很可惜,10nm就和當初的20nm一樣,在功耗方面控製得不是很好,註定是個過渡工藝。就台電的ppt來看,初代10nm相比16nm,同功耗性能提升20%,同性棗賀指能功耗下降40%,由此可10nm做不了高頻。
這代a10由於製程不變,但為了實現iPhone每年性能的增長,蘋果不得不狂飆主頻(拜新扇形封裝所賜,散熱一定程度得以改善),但依舊阻擋不了長時間滿載降頻。由此可見,下代a11將立足於降低功耗,比如完善大小核模式。
就以普通用戶的體驗感受來訴說吧,擺參數講數據的事情在搜索軟體上隨便找找就有了,關鍵還得談體驗,晶元是一年快過一年了,但帶給消費者的切實增益卻可能並不是這樣,還得談這款產品綜合的表現。
以下是本人的換機歷程:
從4s(A5)置換到5c(A6)的時候,能明顯感知到的地方是GPU的提升,狂野飆車8在4s上只能開啟50%的特效,在5c上能完全開啟。但除此之外,在日常軟體開啟速度,軟體內瀏覽的幀率等等來看,5c相比4s均無明顯提升。在和朋友的5s(A7)的比較中我發現,同樣運行ios7,5C的速度遠不及5s,掉幀出現的頻率甚至多過運行ios6的4s。這是我第一次感知到iPhone設備的性能也有極限,A6顯然是喂不飽ios7的,或者說如果A6能完美運行ios7的話,5s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半年後我置換了5s,順滑無比的體驗彷彿再一次回到了ios6,甚至在升到ios8以後,5s的速度也沒有可感知到的下滑,A7相比A6在cpu和Gpu同時提升100%的情況下,名副其實。
一年後置換小6(A8),這是我第一次對iPhone的性能產生質疑,同樣運行ios8的情況下,小6在軟體運行中home鍵返回桌面的速度遠遠滿於5s,為此我還專門跑回店裡詢問。這也從側面說明了A8相比A7僅僅提升20%左右的cpu性能是滿於不了大屏幕的負荷的,再加上同為1G的運存,6代的性能表現比起5s來說吃緊了不少,但這可能並不妨礙6代依然是最暢銷的系列,畢竟大屏太香了。
一年後置換6sp(A9),2G運存的加持徹底解開了iPhone被封印已久的體驗局限,6sp在 游戲 性能和日常運用的處理能力上全面碾壓6,先不談app,光是用過6sp上的指紋速度你就再也不想回去用6了。在6上運行10分鍾就掉幀到不能玩的NBA2k15,6sp滿特效滿幀運行。這里我先拋下一個結論:A8到A9的體驗提升是我認為歷代最明顯的。以至於6sp我一直堅持到了x。
2018年置換了x,對,6sp我用了兩年,7代對我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6sp牛逼。對於x(A11)來說,最大的體驗提升並不在性能,而是恰到好處的機身尺寸,配上各種結合緊密的操作邏輯,這是一台用著非常舒服的手機,從此再也不想用傻大的plus。性能提升感知不明顯,也許是A9以後iPhone的性能早已能遠遠喂飽ios,總之從A9上到A11,差不多也就是A5到A6的感受,都夠了,所以差不多。
2019~現在,xs。最失望的iPhone,首當其沖的就是英特爾基帶,但是鑒於題目聊的是性能,其他東西盡量不講。這么說吧,A12搭配ios12擁有我在歷代iPhone上體驗過最完美的順滑感,無論是啟動應用,瀏覽網頁,多任務開啟等等,在一年的使用過程里甚至沒有出現過一次卡幀,完成度超越搭配ios7的5s。但是,重點來了,相比x,依然沒有可以明確感知到的提升,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極限操作,A11和A12差距極小,這對於s代的升級來說貌似是不合格的。
A9比a8提升最大,單核翻倍,多核近乎翻倍,a10比a9提升近50%,a11比a10提升近25%,a12比a11提升近15%
拋開例行升級不說,A8 A9改變了快閃記憶體數據傳輸方式,從NAND Pcie,這是結構性的改變,A9 A10是封裝方式結構性變化,A10 A11從單通道Pcie快閃記憶體改為雙通道PCIE。另一方面A9 A10運存從A9的單晶體CPU、GPU共享改為多顆粒運存集成,CPU,GPU獨立運存,Apple A系列越來越接近桌面PC結構靠攏,步步為營,可以看出蘋果的野心,希望對你有幫助。
拋開數據談體驗。A9比A8的提升最大!同環境下A8打開一個應用需要7~8秒,A9是秒開。拋開 游戲 談日常。A9不輸A13。感覺都差不多!ios13系統的6sp打開應用速度比12系統的xs max快,肉眼可見,哪怕只有不到一秒。A10以上當然有提升,在性能上,在能耗上,在GPU上,AI上……
得益於ios系統,15年發布的A9依然很快(快不等於流暢)
A11提升是很大可惜不能火力全開發熱功耗太大 大核心啟動多久就會停掉小核心介入導致應用經常出現掉幀卡頓 A12是在優化功耗發熱還加強了gpu
CPU方面A8到A9提升70%多,A10到A11提升只有45%多
當然是A8到A9的提升更多一些,本人有幸在那個時代用過搭載A9晶元的iPhone 6s,真心感覺不一樣。
6到6s的提升可不是一點點,當年iPhone 6s的廣告可是「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A9晶元可謂是近年來蘋果提升性能幅度最大的一代晶元。
說實話,為了推6s的創新和增加系統後續更多的功能,用過iPhone 6的小夥伴應該還記得當年升級iOS 9後手機有多卡頓。
其實說到A10和A11晶元,代表的機型是iPhone 7和iPhone X。其實大多數iPhone用戶對比過兩款機型以後還是沒有感覺在性能上有多少差距,而差距在於體驗方面。一個是傳統設計,一個是全新的體驗(包括Face ID和OLED屏幕)。還是很少有感覺像6和6s那樣差距明顯,與其說iPhone X引領了未來10年,倒不如說是A9晶元開啟了蘋果的跨越式發展進程。
蘋果a8到蘋果a9吧, A10到a11提升雖然不大,但是是蘋果a系列晶元GPU(圖形處理器)自研的開始(雖然這個自研GPU是收購了挖空img)但是研發的路上,蘋果也收購了很多微架構公司,
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單數的感覺要厲害一些,估計a13比a12要強化不少
② 怎麼把蘋果A9處理器的強大性能發揮出來
每次蘋果發布新的設備,新處理器都是其中最吸引人的元素之一,而每一次蘋果新處理器帶來的強悍性能和極為出色的能耗比表現都令人驚訝。這一次,蘋果又為我們帶來了A9系列處理器:包括使用在iPhone上的A9和iPad上的A9X,那麼它們到底有多強?能否成為了人們眼中新一代移動設備的性能標桿呢?
蘋果A9系列處理器登場
在iPhone 6s和iPad Pro上,最讓人們感興趣的除了新的配色、設計和功能外,就是全新的A9處理器了。這次,蘋果A9處理器一如既往的不負眾望,不但工藝升級,整體架構設計也大躍進,堪稱目前最先進的移動處理器。A9系列處理器分為了兩款,一款是被應用在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中的A9,另一款則是用在iPad Pro中的A9X。不過由於iPad Pro要到11月份才會正式推出,因此目前玩家主要的目光都集中在iPhone 6s系列的A9處理器上。
在蘋果發布會和隨後的網頁宣傳中,蘋果宣稱A9是其「第三代」64位移動處理器,擁有的架構屬於「台式電腦級」架構,整體性能相比前代產品提升「70%」之多,圖形性能提升高達「90%」。有關這幾個詞彙的具體含義,我們下文來一一解讀。
「第三代」64位處理器
蘋果是全球第一家發布並實際應用ARM指令集的64位移動處理器的廠商。第一代的64位移動處理器型號為A7,第二代為A8,而A9就是最新的第三代。我們先來看看A9的具體信息。A9處理器的CPU部分基於ARMv8-A架構,ARMv8-A架構是ARM旗下的面向移動計算的64位指令集架構。這個架構設計靈活而強大,兼容16位、32位和64位指令集,支持64位通用寄存器、SP(堆棧指針)和PC(程序計數器)、支持64位數據處理和擴展的虛擬定址,是目前最主要的移動計算架構之一。與此類似的是,ARM自家的Cortex-A53、Cortex-A57、Cortex-A72以及高通自行設計的Kryo、英偉達自行設計的丹佛架構,都基於ARMv8-A(可能在部分細節上略有不同)。從這一點來說,A9和目前主流的處理器產品差別不大。
A9 CPU:性能提升70%
繼續看A9處理器,和之前的A7、A8類似,A9處理器依舊採用了雙核心CPU設計,不過主頻被提升到了1.8GHz,主頻的提升和新的架構設計以及新工藝的應用都有一定關系(後文還有詳細解讀),這也是蘋果近幾代來首次如此大幅度提升處理器主頻,之前的A6、A7和A8的主頻都基本維持在1.3GHz到1.4GHz。
更細節的一些資料顯示,A9的一級緩存非常大,每個核心擁有64KB的一級數據緩存和64KB的一級指令緩存,二級緩存為3MB,三級緩存更是高達8MB。這基本上和桌面PC相當(或許這也是蘋果「台式電腦架構」的宣傳語來源之一)。從緩存角度來說,更大的緩存可以提高數據命中率、降低數據延遲甚至提升能耗比等,A9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大方。
在CPU架構的具體改進方面,目前沒有可靠的資料,連架構代號都不清楚,只知道是繼續在之前A8的CPU架構上做出了大幅度改進。之前A8相對於A7改進其實並不大,只是增加了諸如整數乘法單元的數量,改善了浮點加法和整數乘法的延遲,並且調整了分支預測和緩沖等,同頻率整體性能提升大概在15%到20%左右,因此A8的CPU可以稱作是A7的CPU改進增強版。當時蘋果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受制於工藝,28nm工藝進化至20nm的半代工藝本身改善就很有限,因此在保證功耗的前提下,能夠這樣的性能提升實屬不易。
不過在A9上,全新的FinFET和全代14nm或者16nm工藝的應用,使得蘋果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進CPU架構,加入更多的執行單元同時大幅度提升處理器內部的執行效率。因此A9相比A8應該有更為革命性的變化。目前根據GeekBench的測試來看,A9的CPU部分性能單核心高達2500分左右、多核高達4400分,相比之前A8的1600分和2800分,A9所宣稱的提升70%也基本靠譜。至於更細節的內容,我們將繼續等待詳細的資料流出,然後再專門撰文介紹給大家。
A9的GPU:90%提升可期
A9的CPU信息目前還不是很明確,不過在GPU方面資料就豐富多了。根據目前的資料和拆解情況來看,A9使用了PowerVR最新的第七代PowerVR GT7600 GPU。這顆GPU的性能極為強悍,屬於PowerVR 7XT家族中的中高端產品。PowerVR 7XT家族共有GT7200、GT7400、GT7600、GT7800和GT7900五款產品,其型號數字的第二位代表了有多少個統一著色器簇(Unified Shading Cluster,簡稱USC,和英偉達的SMM、SMX以及AMD的CU類似,都是一組完整的著色器集群的稱呼)。比如這次的GT7600,就擁有6個USC,每個USC有32個ALU,因此總計有192個ALU核心。相比之下,上一代的A8採用的是PowerVR GX6450,隸屬於PowerVR 6XT家族,擁有4個USC,每個USC還是32個ALU,總計128個ALU。僅僅看著色器數量,A9就比A8多了50%,再加上GPU頻率提升等因素,A9的具體圖形性能表現值得期待。
其他功能方面,PowerVR 7XT增加了「Tessellation Co-Processor」也就是處理曲面細分的相關協處理器,能譜配合VDM(Vertex Data Master,頂點數據管理器)實現完整的硬體曲面細分功能。此外,幾何前端的頂點數據管理器的幾何性能也翻了一番,計算數據管理器也大幅度提升了速度。在計算能力方面,SFU和ALU可以並發操作,效率更高。
目前也有部分測試成績給出,iPhone 6s的GPU表現令人震驚。在GFXBench的Manhattan 3.0中,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的GPU成績高達39fps左右,基本上達到了iPhone 6系列的20.8fps的一倍,看來蘋果宣稱的提升90%所言不虛。對比Android機型,目前最強的驍龍810也僅僅只能跑出25fps左右,可見A9 GPU性能的強大。總的來看,綜合功能提升、性能提升、USC數量提升等,蘋果A9的GPU又一次拿下了手持移動設備GPU王者之位。
全新工藝:兩種處理器
蘋果在A9上啟用了全新的工藝。和之前一樣,蘋果往往不太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台積電或者三星作為自己的代工合作夥伴。這一次,蘋果同時選擇了兩家,因此最終的具體產品型號有所差別。
經過拆解和確認,目前iPhone 6S和6S Plus中存在兩種不同型號的處理器,如果名稱是APL0X98/5X98,那麼說明其來自三星;而如果是APL1022這樣以「1」開頭的處理器編號,則說明來自台積電。
那麼,蘋果在同一款產品上使用不同的處理器,是否會有性能和功耗的差異呢?答案是:應該沒有。首先來看工藝。台積電的16nm FinFET工藝和三星的14nm FinFet工藝看起來數字上差了「2」,實際上屬於同代工藝,「16」和「14」的不同,更多的是考慮到了商業宣傳角度,因為工藝的名稱比如「22nm」、「28nm」、「16nm」等,只是晶體管生產中柵極的最小線寬,它是一個極限值,而不是典型值或者普世值。在晶元生產中,有大量不同的部件,它們的尺寸和結構都遠大於「最小線寬」,不僅如此,影響晶元性能的還有材料、設計、製造精度等諸多因素,最小線寬只是其中之一,況且整個晶元中,柵極的線寬也並非都是同樣尺寸,也是有大有小。因此,所謂的22nm、16nm、14nm等,只是一個宏觀上代表工藝代次的數據,同代次的工藝往往性能不會有太大差距。其次,對蘋果而言,提供給消費者穩定、可靠、無差別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無論哪種工藝,應該不會有性能功耗等方面的差別,這一點從隨後對部分產品的拆解中隨機出現不同型號的晶元上也得到了證實。另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蘋果手機中使用的存儲晶元往往來自多家供應商,比如SK現代、三星等廠,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這次僅僅是處理器來自多家供應商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大驚小怪的。
在晶元面積上,A9的封裝面積稍大於A8,目前A9的封裝面積為14.5mm×15mm,比A8的13.5mm×14.5mm大了10%不到。根據晶元的X光照片推算的話,三星代工的A9的晶元面積應該是94平方毫米,比A8的89平方毫米稍大了一點。晶體管數量方面,A9的晶體管數量大約在30億到35億左右,比A8的20億來說是「暴增」,這主要還是拜8MB的三級緩存所賜。如果用桌面處理器來對比的話,英特爾Core i7-6700K處理器同為14nm工藝,核心的封裝面積大概在122平方毫米左右,晶體管數量不詳,參考之前的Haswell的晶體管數量最高端版本大約在20億左右,我們假設Core i7-6700K的數量應該不會超過35億。由此可見,蘋果A9的晶體管密度還是相當可觀的。
蘋果歷代A系列處理器回顧
實際上,蘋果並非處理器設計「專業戶」,早前的三款iPhone處理器型號分別是PAL0098、APL0278、APL0298,雖然都出自於蘋果產品,但是架構方面多採用的是ARM官方架構,並且設計也並非蘋果,而是三星和其他公司。蘋果首款自行設計的處理器為A4,搭配了劃時代的iPhone 4發布。實際上,A4處理器依舊使用了Cortex-A8架構,只是蘋果做出了深入優化,使得功耗和性能表現更為出色。在這款處理器上,蘋果首次開始考慮改動核心架構,比如將Cortex-A8的部分處理器介面做出調整,並且將L2緩存從原始設計的512KB增大到640KB。
隨後的蘋果A5處理器採用了雙核心的Cortex-A9方案,這也是蘋果首款雙核處理器。而其繼任者A6是蘋果首款自行研發核心架構的處理器,被稱為Swift,它和當時市場上所有的基於ARM指令集的CPU在核心架構設計上都存在巨大差異。Swift的解碼模塊增加到了三個(Cortex-A9隻有2個)、為FP Add、FP Mul、Load/Store都增加了獨立的埠。Swift的改進相當成功,整體性能相比之前的Cortex-A9提升了大約37%左右,功耗卻沒有明顯增加。Swift的出現,向人們展示了蘋果強悍的研發實力,也標志著蘋果從晶元設計開始,一直到產品總成,甚至軟體、銷售等,掌控了整個移動計算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接下來的蘋果A7、A8、A9都採用了64位設計,尤其是A7,是全球首款64位設計的移動處理器產品。A8則奠定了蘋果在高端移動處理器上的皇者地位。從A4到A9,蘋果從「拿來主義」逐漸變成「實用主義」,最後華麗變身為「設計主義」。
總的來說,盡管目前給出的資料還不是那麼的深入、豐富,但我們依舊可以從CPU、GPU以及工藝設計的改進上看出,蘋果全新的A9系列處理器並沒有讓我們失望,從一些測試成績來看稱它為目前最頂級的移動處理器之一也完全沒有問題,我們在後續拿到實機後也會帶來更加詳細的測試解讀,敬請期待。
③ 蘋果a9相當於驍龍多少
A9處理器相當於驍龍820的水平。
A9用於iPhone6s、6s plus、iPhone SE。A10用於iPhone7、iPhone7P、iPad(6th)。
工藝製程不同。A9晶元的工藝製程是三星14nmFinFET 台積電16nm。A10晶元的工藝製程是台積電 16nm FinFET。高啟殲
(3)a9處理器提升了多少擴展閱讀:
a9的優勢:
一級緩存非常大,每個核心擁有64KB的一級數據緩存和64KB的一級指令緩存,二級緩存為3MB,三級緩存更是高達8MB。
這基本上和桌旁含面PC相當。從緩存角度來說,更大的緩存可戚沖以提高數據命中率、降低數據延遲甚至提升能耗比等,A9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大方。
④ 蘋果A8處理器和A9處理器有多大的區別
全新iPhone採用了64位A9晶元,比A8快70%,圖形處理能力快御碧旁90%。
⑤ a9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蘋果A9晶元的性能相當於驍龍730。
驍龍730:單核2575/多核7100/GPU39/總分15025,蘋果A9:單核2500/多禪逗仿核4450/GPU41/總分13075,驍龍821:單核1875/多核4800/GPU48/總分12625,跑分來源GB4/GFX。從跑分上來看,蘋果A9晶元的性能比驍龍730差了點。
但使用A9晶元的iPhone6s/6SP,相比於使用驍龍730的紅米K20,流暢度反而更高,拋開晶元性能,手機的流賀纖暢度跟系統也有些密切關系,IOS相比於安卓,對晶元性能的要求更低一些,這也是老iPhone比於同年/同級安卓機流暢一些的原因。綜合系統、晶元所呈現的使用流暢度體驗,指橋A9晶元相當於驍龍765。
蘋果A9處理器介紹
蘋果A9處理器是蘋果公司於2015年9月9日發布的一款處理器。是蘋果公司的第三代64位雙核移動處理器,採用14納米工藝技術製造。它具有1850 MHz的2個核心Twister。用於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SE與iPad 5th之中。
A9按理說應該在架構上有大幅度的改進,同時得益於全新的FinFET工藝頻率也大幅提升到了1.85GHz,所以性能提升十分明顯,只不過受限於兩個核心,多線程性能一般般。
⑥ 蘋果a9和a10處理器區別大嗎
蘋果A9處理器與A10處理器還是有較大區別的,具體區別如下:
1、性能更加強悍。蘋果在6S上採用了A9處理器,而A10處理器性能較A9提升了40%,是蘋果一代處理器的120倍。A10處理器擁有四個核心,其中有兩橋襲個高性能核心,另外兩個核心則用於對CPU資源要求較低的應用,全新的控制器將接管CPU的調用;
2、功耗優化。A10處理器的性能提升並沒有以功耗的提升為代價,相反,通過不同核心之間的合理切換,A10處理器還幫助蘋果7系列延長了電池續航時岩清間,相比A9的蘋果6S兩款手機,蘋果7續航提升2小時,蘋果7PLUS續航提升1小時;
3、圓形處理性能提升。A10處理器內部含有六核心圖形處理晶元,性能較A9處理器提升百分之五十敏棗兄,蘋果稱可實現主機級別游戲效果。蘋果7還採用了寬色域LCD屏幕,優秀的圖形處理性能可以讓用戶在該屏幕上的體驗更為出色。
⑦ A9處理器到底有多強
蘋果A9處理器是蘋果公司研數攜答發的一款處理器,是蘋果公司的第三代64位移動處理器,核心數為雙核心,用於薯慧iPhone6s、iPhone6s plus、iPhone SE中。
速度優化硬宏實現可向系統設計人員提供行業標准 ARM 處理器的隱肆整合低功率技術,從而使 ARM 的性能領先優勢進一步延伸到緊湊、高密度和散熱受限的環境所需的功率包絡中的高利潤消費類設備和企業設備。從標准硅中選擇該硬宏實現後,它的運行頻率超過 2GHz,代表了面向性能的高利潤應用中的理想解決方案。
拓展資料:
Cortex-A9 處理器的設計旨在打造最先進的、高效率的、長度動態可變的、多指令執行超標量體系結構,提供採用亂序猜測方式執行的 8 階段管道處理器,憑借范圍廣泛的消費類、網路、企業和移動應用中的前沿產品所需的功能,它可以提供史無前例的高性能和高能效。
⑧ 蘋果a9處理器有哪些機型,蘋果A9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處理器
1.蘋果a9處理器是蘋果公司研發的一款處理器,是蘋果公司的第三代64位移動處理器,核心數為雙則圓核心,用於iPhone6s、iPhone6splus、iPhoneSE中。
2.蘋果a9處理器主頻是4GHz。
3.A8晶元比A7芯攜祥片CPU性能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圖形孫隱塌性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並且由於採用了特殊工藝,因此效能出色。
⑨ a9處理器是蘋果幾代
第九代。
A9處理器是蘋果公司推出的第9代手機處理器,首次使用於2015年9月發布的iPhone6s和iPhone6sPlus手機上。A9處理器採用了64位架構,由蘋果公司自主研發,使用了好改TSMC(台積電)的16nm工藝製造,性能相比前代A8處理器襲芹提升了70%,同時功耗也得到了優化。
A9處理器還配備了M9協處理友禪判器,可以實現更加准確的運動跟蹤和語音識別等功能。
⑩ A9處理器與A7處理器相比較性能有多大差異
據說a8處理器比a7處理器滾漏槐大致提升5%的性能,而a9比a8則提升大致30%的大友性能搜褲,所以a9比a7大致就是36%的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