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控制網的測量方法!
控制網測量有很多方法:如三角網、三邊網、邊角網、導線網、GPS網,前三種技術落後,費時費力,目前已基本淘汰,導線網及GPS網是目前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最要方法。
按你的題意,估計是想知道導線網的測量方法,現在介紹一下該方法:
一、室內設計網形
找一幅小比例地形圖(1:1萬或1:5萬,有時1:5千也夠用),在圖上選好點,初步確定導線的形狀。
點位設計時要注意:相鄰導線邊的長度相差不能太懸殊,最短邊/最長邊不能小於1/3,導線轉折角不能小於30度,困難的情況下也不能小於25度。
另外,導線邊的長度、單條附合導線或閉合環的總長及包含的導線點數都有規定,不同行業的規范有所差別,需參照執行。
二、實地勘察
根據室內的設計,到實地去落實,如果發現設計點位在實地不適合(如不通視、地質條件不好等),則作適當調整。但不能違反以上邊長及轉折角的有關規定。
三、埋點
按照本行業的規范的要求進行埋點,一般可以採用混凝土現澆法或預製法進行埋點,也可以採用刻石法。標石的規格按有關規定。
四、觀測
等所有新埋設的控制點穩定後(對於一、二級導線來說,至少一天,當然,時間長短與天氣情況有關),方可進行觀測。
1、測水平角。
一般觀測導線前擾陵運進方向的左角,有時也可以觀測右角,在內業計算時換算成左角。
(1)正鏡照準後視方向,調整水平方向讀數,一般第一測回設置成0度00分10秒(之所以設置成10秒,是為了防止歸零時出現小於0-00-00的情況,造成口算的不方便),把這個方向值記錄下來,旋轉微動螺旋,重新照準目標再讀一次數,也記錄下來,兩次讀數之差不能超過限差(參考規范,一級導線一般為3秒),取兩次平均作為該方向的結果。
(2)順時針選擇望遠鏡,照準第二個目標,把方向值記錄下來,微調重新照準讀第二次,取兩次平均數。
(3)重復(2),直到觀測完最後一個方向。
(4)如果本測站的方向數(包括後視方向)超過3個,則需要歸零,即讀完最後一個方向後,繼續順時針旋轉回到後視方向再讀兩次數,把它作為一個新方向值記錄在最後一行。這個方向值一般與後視時不一樣,差值不能超過限差(參照規范),否則重測。
(5)倒鏡逆時針旋轉照準最後一個方向(如果需要歸零,則最後一個方向為後視方向),照準兩次,讀數兩次,記錄在該方向的緩梁倒鏡的位置上。此時可以計算出一個2C值及方向平均值。
(6)逆時針旋轉照準倒數第二個方向,讀數如前,記錄。
(7)繼續逆時針旋轉照準其它方向,讀數、記錄,知道完成所有方向的的觀測。
至此,每一個方向都有一個2C值,每個方向這個數之間的差值不能超過限差(參照有關規范,一般為18秒)。
(1)~(7)步驟完成了一個測回的觀測。
如果是一級導線,還需要觀測第二測回,步驟同前,但後視時把水平方向設置為90度00分10秒。測回間的方向值不能超限(參照規范,一級導線一般為12秒)
2、垂直角觀測。
如果採用經緯儀+測距頭的方式,則需要觀測垂直角,需正倒鏡測量。垂直角用於計算水平距及高差。
(1)測完一個方向的正鏡後,馬上觀測其倒鏡,這樣就可以計算出該方向垂直角的指標差,指標差不能超限(如果指標差太大,可能是照準問題,可能是儀器問題,如果是前者,需重測,如果是後者,需校正儀器)
(2)重復(1),直到完成所有需要觀測距離的方向的垂直角。
此時,所有方向都有一個指標差,各指標差之間的差值不能超限(參照規范)。
3、距離測量
(1)照準目標一次,連續測距4次,分別記錄,這是一個測回。
(2)重新照準目標,重復(1),觀測其它測回。需要觀測的測回數參照規范。
如果採用經緯儀+測距頭,觀測結果是斜距。
如果採用全站儀,觀測的結果有斜距、平距、高差,如果記錄了平距、高差,就可以不觀測垂直角、斜距。不過我本人干這事時,為了保險起見,一般記錄所有數據(斜距、平距、高差、垂直角)。
要注意:記錄儀器高、棱鏡高、氣溫、氣壓。如果採用全站儀,這些參數全部可以輸入儀器內,汪頃儀器的軟體會自動進行各項改正,氣溫、氣壓(特別是氣溫)對測距有明顯影響,需要特別注意。
至此,一個測站的觀測已經完成,搬站,換個地方依樣畫葫蘆。
五、數據整理
檢查各項記錄,計算好各轉折角、水平距離,為平差准備好數據。
六、平差
目前一般採用軟體來搞定這事。
七、形成技術報告。
㈡ 觀測水平角時,如測兩個以上測回,為什麼各測回要變換度盤位置
因為,這樣你每一個測回的每一個讀數都不一樣,但是源鏈只要你沒錯的話,你最後的方向角是一樣的(差的不多)。即使不一樣,也就說明在雹族孫此處錯了,那麼回頭就在這里找問題。反之,人有一個惰性,如果你每次的都是一樣的,也許你第一次是認真讀數,但是後面三次都不認真,比如度和分都隨了第一次的,只有秒是認真度數的。恰好,你第一次就讀錯了。那麼你的這個是不是從一開始就錯了,更嚴重的是,你錯到很遠估計你都不會發現。到你感覺錯了時(比如閉合差錯了)那你是不是得每個角都都得檢查,還檢查不出來,是不是每個角度都得重新去觀測?還有觀測員也會因為惰性,出問題.....
4測回的時候角度是 0度30分30秒 45度30 分穗念30秒 90度30分30秒 135度30分20秒
㈢ 用斜二測畫法畫長寬高各為4.3.2(cm)的為什麼畫長和高都不變,而要畫寬去縮小到1/2那
世界各國多是這樣,我們國家也有規定,叫做國標,笑亮記作「GB」。
這是符合人們肉眼觀察外界物體的特點的。美術,有一條口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低遠高」。
你想,物體是三維的,我們明冊畫到平面上,只可以「用二維畫三維」。這么一規定,畫出來的就很像,就很逼真。所以,你說的「寬」要乘以「變形系數0.5」,只是規定,總比乘以0.523,要簡便一些吧。
其實,該復雜的,還是要復雜。「正二測」畫法就碰槐寬很古怪:YOZ平面角度不是90度,而是97度10分。變形系數是1:1:0.5.這種畫法說起來古怪,其實我們是最常用的,因為它可以使「斜二測」畫法中的許多「重重疊疊的線條」相互錯開,看得清楚一些。等等,你慢慢會明白的。
㈣ 二測回盤左起點為什麼是90度啊,必須這樣嗎
首先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水平度盤的頃喊刻劃誤差
其次,第二測回起始是多少度要看你總共要測多少個測回,比如總共要測3個測回,雀碼野那麼第二和第三 測回的起始度數就按180°/n(n為測回數)來確定,第一測回起始度數應為0°0′0″,第二測回起始度數應為60°,第三測回為120°,也就是180°/3=60°,第一測回都是0°,第二第模衫三測回就60°的疊加
㈤ 求教高中數學 斜二測畫法
網路
目錄
聲明:網路詞條人人可編輯,創建和修改均免費詳情
1圖
斜二側畫法
從右上角往下看到的長方體的直觀圖的畫法,叫做斜二側畫法。
中文名
斜二側畫法
類型
直觀圖的畫法
夾角
135度,90度及45度
虛線表示
看不見的部分用虛線表示
每個夾角都應是135度,90度及45度,看不見的部分用虛線表示。
斜二測畫法:
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建立X』軸與Y『軸成45°的坐標系
平行於X軸的線段仍平行於X』軸,長度不變碧簡燃
平行於Y軸的線段仍平行於Y『軸 但長度減半
對於立體也就是三維圖形 也有悔虛將X、Y軸均縮小為二分之根號二倍,交角45度或135度,Z軸的長度不變。咐敬
㈥ "斜二測畫法"中的"斜二測"是什麼意思
斜二【側】畫法
從右上角往下看到的長方體的直觀圖的畫法,叫做斜二側畫法。禪坦每個夾角都應是135度,90度及45度,看不見的部分用虛線表示。
投影方式
我們知道在立體幾何中,坐標系有幾種不同的畫法,即圖形的畫法有不同,在本軟體中表現為投影方式的不同,單擊菜單命令「查看| 投影方式」,我們可以看到有三種不同的投影方式:
(1) 斜二側(YOZ面為投影面):這種坐標系是系統默認的坐標系,也是我們在立體幾何中通常所用的坐標系。這樣命名是因為在該坐標系下的作圖法叫斜二側畫法。在此坐標系下的作圖規則是:(a)X軸和Y軸所成的角為45度(或135度),它們所確定的面表示水平平面; (b)原平行於直角坐標系中的X軸、Y軸或賀喊桐Z軸的線仍平行於該坐標系下的X軸、Y軸或Z軸; (c)原平行於直角坐標系中的X軸的線段在該坐標系下為原長的一半,平行於直角坐標系中的Y軸的線段在該坐標系下保持不變,而Z軸中的也同樣不變。
(2) 斜二側(XOZ面為投影面):該坐標系和上一坐標系實質上一樣的,只是作圖法的第三條不同,線段保持不變的是平行於Y和Z軸的,而X軸的線段則為原來的一半了。這是因為投影面的不同而造成的。
(3) 正等側:因為旋轉體的底面是圓,而圓的直觀圖的畫法是正等測畫法,所以這種坐標系是旋轉體中通用的一種坐標系。在此坐標系下的作圖規則為:(a)X軸和Y軸所成的角為120度(或60度),且它們所成的面表示水平面; (b)原平行於直角坐標系中的X軸、Y軸或Z軸的線仍平行於該坐標系下的X軸、Y軸或Z軸; (c)原平行於直角坐標系中的X軸、Y軸或Z軸的線段在該坐標系下保持長度不變。滲皮
㈦ 用全站儀測回法測量水平角的方法步驟 詳細操作步驟2個測回哦!詳細點,謝謝哦
測站點對中整平 盤左照準後視置零 讀數 轉動照準部 瞄準前視 讀數
置盤專右 照準前視 讀數屬 轉動 瞄準後視讀數
第一測回結束
第二測回 盤左照準後視 置盤90° 剩下操作 讀數與第一測回一樣
以上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