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污水怎麼處理最終排到哪
一般來講,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徑流。生活污水占絕大部分,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廚房、部分雨水、商場、單位、洗車點等等 等等都會產生污水),通過排水管網輸送至集中地污水處理設施(也就是XX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地區都有的啦)。工業廢水來自產生集中的生產部門,比如工廠、 實驗室、工業園區等,一般是處理至合適水質後排至污水管網,與生活污水一起處理。雨水比較特殊:除特殊地區的雨水徑流作為工業廢水對待外,大部分分為兩種情況:經濟發達的,建設單獨的雨水管網,即雨污分流模式,這樣生活污水送去處理,雨水可處理可排放(在中國初雨肯定有污染,但生活污水還來不及處理呢,怎 么還顧得上雨水呢?);或者不單獨建設雨水管網,二者共用管網,即雨污合流模式,這種模式下,旱季不會有問題,污水全部送去處理,但在雨季下,由於水量激增,可能超過管網的容納能力,多餘的水量就會溢流出處理體系,由於這裡面混合了部分污水,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從這大家也該看出來了,水處理明顯受經濟制約的)
那水處理後去哪了呢?一般三個去向:(1)向地表水體排放,這是最常見的啦。一般包括排放到海洋、湖泊、小河甚至沙漠等。不用擔心污染,在制定排放標准時,就已經考慮到受納水體的環境承載容量了。但要是偷排的話,那肯定要污染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規定了不同場合下水質的排放標准。(2)工農業利用,水質達到一定標准,就可以利用了,如綠地灌溉、沖洗廁所、洗車、工藝用水、冷卻用水、鍋爐補充水等。(3)地下水回灌。部分地區由於對水資源採用過度,會導致地下水枯竭,所以需要回灌,保持一定的水量。注意哦:涉及到地下水一定要慎重,因為地下水的修復要比地表水的修復難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B. 東陽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有哪些村鎮
東陽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有虎鹿鎮、馬宅鎮、佐村鎮、東陽江鎮、三單鄉。2021年東陽市污水終端改造工程建設地點包括虎鹿鎮、馬宅鎮、佐村鎮、東陽江鎮、三單鄉5個鄉鎮16個污水處理終端。
C. 誰能告訴我南京都有哪些污水處理廠
現在有五大污水處理廠:仙林污水處理廠、城東污水處理廠、江心洲污水處理廠、城北污水處理廠、鎖金村污水處理廠
規劃同時將新建三座污水處理廠,分別是江寧污水處理廠、城南污水處理廠和鐵北污水處理廠。
D. 農村水污染主要有哪些特點
1.1 單個處理量小
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 單戶人口數較少, 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較小 (80~100kg/d) 、污水處理量也不是很大。一個200戶、1000人左右的自然村, 即使全部收集出水量, 也就100t/d左右。
1.2 日變化系數大
農村以農村居民為主、工礦企業少, 村民的生活規律相近, 污水的排放在清晨、中午、傍晚三個時間段水量相對較大, 而夜間的排水量小, 甚至可能斷流。污水排放具有水量變化幅度大、排水不連續的特點, 日變化系數為3.5~5.0。污水量季節變化也很明顯, 夏季污水排放量遠高於冬季。
1.3 可生化性較好
農村用水大部分是居民用水, 除糞尿、洗滌水、餐廚水外, 還有少許畜禽廢水, 基本上沒有化學成分污染物, 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較低, 污水可生化性也較強, 含營養物多。
1.4 收集難度大
農村村莊地形復雜, 坡度不一致, 戶與戶之間落差大, 加大了管網收集難度, 有的一個村管網收集需要跨橋、穿洞、泵引。大部分農村地區由於政府財力和家庭支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缺乏相應的管網建設, 而由政府出資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也常常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由於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作為運行及維護費用, 污水處理設施逐漸被停用。污水處理系統維護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是造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不能長期穩定、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
E. 60年興化的變化
60年,江蘇城市版圖五次大調整
你可知道,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2年,江蘇這片土地分歸兩署一市,直到1952年底,國家才恢復江蘇省建制。你可知道,解放之初,松江、寶山、嘉定、南匯、奉賢等如今隸屬於上海的區域,都是江蘇的一部分,被稱為松江專區。你可知道,直到1983年,江蘇的地級市還只有7個,另外有7個地區。而就在那一年,地區的概念在江蘇退出了歷史舞台。今天,13個地級市、106個縣(市、區),1029個鄉鎮,300個街道辦事處,共同構成了江蘇大地。江蘇城市版圖的變化軌跡,是祖國60年發展進步的縮影。
第一次重大調整
時間:1952、1953年 調整內容:恢復江蘇省建制
「從解放以後,江蘇大的區劃調整有五次,而市、縣、鄉、鎮等行政區劃的調整,則是一直在進行。」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賈敬業說,首次重大調整,當屬恢復江蘇省建制。
原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並沒有江蘇省的建制。「1949年,江蘇全境解放之後,中央政府在這片土地上分設蘇南、蘇北行政公署,以及華東行政區直轄的南京市,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江蘇省當時分別歸屬這3個省級行政區。到了1952年11月,中央批准,恢復江蘇省建制,撤銷蘇北、蘇南兩個行署,並將山東、安徽省原為江蘇舊轄的地區,劃回江蘇省屬,比如原屬山東的徐州市、豐縣、沛縣,原屬安徽的江浦,就是那時候重回江蘇的。」
1953年,兩署一市合並,那一年,江蘇省的管轄范圍包括徐州、淮陰、鹽城、南通、蘇州、鎮江、揚州、松江8個專區,以及南京、無錫、蘇州、常州、徐州、南通這6個地級市。有意思的是,6個地級市下轄的區,起名都很不講究,要麼按數字排列第一區、第二區;要麼按方位叫東區、南區。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八大專區之一的松江,下轄松江、寶山、嘉定、青浦、南匯、奉賢、金山等9個縣——在之後的1958年,這片土地以及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先後就陸續劃歸上海,一部分江蘇人也因此變成了上海「阿拉」。1970年,專區更名為地區。
第二次重大調整
時間:1983年 調整內容:地市合並,分設11市
地區(專區)、地級市並存的格局一直存在了30多年。直到1983年,作為省政府的派出機構,「地區」才在江蘇完成歷史使命,那一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取消了地區建制,並形成了11個省轄市的格局。
「對於『地委書記』這個職務,很多年輕人可能沒聽說過,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是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職位,級別相當於市委書記。地區和地級市都由省政府直接領導,有的地方既有地區,又有地級市,比如蘇州地區和蘇州市並存,蘇州地區就只負責管理蘇州市之外的縣和縣級市。」賈敬業說,隨著人們對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出於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推進行政機構改革等考慮,「一向走在全國前列的江蘇,在1983年又迎來重大調整——撤銷地區。」
據介紹,在這一年,江蘇省全面實行地市合並,撤銷了徐州、淮陰、鹽城、南通、鎮江、揚州、蘇州地區,將鹽城地區所在地的鹽城縣設為地級鹽城市,同時把清江、揚州、鎮江三個縣級市提升為地級市——淮陰市、揚州市、鎮江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分設11個地級市(與現在比尚缺宿遷和泰州兩市)。目前,市管縣體制已成為各地普遍的管理區劃模式。
第三次重大調整
時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調整內容:撤縣設市
崑山、張家港、江陰等26個縣級市,如今已成為江蘇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成為小康路上的排頭兵,而它們的設立也經歷了一個過程。除了常熟早在1949年即已作為一個縣級市而存在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蘇共撤銷儀征、沙洲等縣,設立30多個縣級市。直到1997年,國家暫停撤縣設市。如張家港市,1986年設立;江陰市,1987年設立;宜興市和崑山市分別於1988年和1989年設立等等。
縣和市的區別在哪裡?賈敬業表示,原則上來說,主要體現其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同時,也是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需要。「當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大量的農村人口要向城市轉移,那麼就具備了設市的基礎。雖然有些專家對撤縣設市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認,這一調整對加速城市化進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少縣設市後,發展更添活力,城市規劃建設的起點也更高了。」
第四次重大調整
時間:1996年 調整內容:增設泰州、宿遷兩個地級市
經國務院批准,1996年江蘇增設泰州和宿遷兩個省轄地級市,至此,13個省轄市的格局正式形成。
談到這兩市行政區劃的調整,賈敬業回憶說,「當時最主要是考慮到蘇中蘇北發展的需要。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當時淮陰和揚州兩市管轄的地域較大,有人形容淮陰是『小馬拉大車』,雖然不夠准確,但也道出了當時淮陰地區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的一個方面。」
因此,省委省政府決定調整淮陰和揚州兩地的行政區劃,實行淮宿、揚泰分治。賈敬業介紹說,在那一年,縣級宿遷市被撤銷,設立了地級宿遷市,並將淮陰市管轄的沭陽、泗洪、泗陽三縣劃歸宿遷市管轄,實行淮、宿分治。同時泰州、泰興、泰縣這「三泰」地區從揚州市分離開來,設泰州市。
「泰州的工業基礎較好,解放之初就是蘇北行署的駐地,而將其設為地級市,更有利於促進其經濟的發展。」據了解,當時為了更好地論證調整的影響,省民政廳還專門請華東師范大學的專家做了蘇南和「三泰」地區行政區劃問題的研究課題。
第五次重大調整
時間:2001年前後 調整內容:撤縣(市)設區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00年以來,全省各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省內各中心城市規模日益擴大,集聚和輻射功能不斷增強。但中心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市縣同城」問題制約。為了擴大中心城市發展空間,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省委省政府決定在部分地區開展撤縣(市)設區工作。
當時全省共調整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連雲港、鹽城、宿遷10個省轄市的行政區劃,先後撤並了14個縣(市、區),南京的江寧區、六合區,就是在那時由一個縣變成了主城的一部分。撤縣設區後,城市空間變大了,生產力配置和城市功能布局趨向合理,也增強了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2009年,南通的通州市也改設為通州區。
另外,記者了解到,在鄉鎮調整方面,江蘇省也有很大的動作。1998年,江蘇省還有1974個鄉鎮,但到了2008年底,只剩下1029個。「鄉鎮撤並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時推動了城鎮化進程。」賈敬業說。
撤縣設市名單
■1983年
常熟縣→常熟市
■1986年
儀征縣→儀征市
沙洲縣→張家港市
■1987年
江陰縣→江陰市
宿遷縣→宿遷市
丹陽縣→丹陽市
東台縣→東台市
興化縣→興化市
淮安縣→淮安市
■1988年
宜興縣→宜興市
■1989年
崑山縣→崑山市
啟東縣→啟東市
■1990年
新沂縣→新沂市
溧陽縣→溧陽市
■1991年
如皋縣→如皋市
高郵縣→高郵市
■1992年
吳江縣→吳江市
邳 縣→邳州市
泰興縣→泰興市
■1993年
太倉縣→太倉市
南通縣→通州市
靖江縣→靖江市
金壇縣→金壇市
■1994年
江都縣→江都市
海門縣→海門市
揚中縣→揚中市
泰 縣→姜堰市
■1995年
句容縣→句容市
吳 縣→吳縣市
武進縣→武進市
無錫縣→錫山市
■1996年
大豐縣→大豐市
===========================================
1953年江蘇行政區劃
(6市8專區)
●南京市11區、1鎮
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第九區、第十區、第十一區、大廠鎮
●無錫市8區
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
●蘇州市6區(含郊區)
東區、南區、西區、北區、中區、郊區
●揚州專區(駐揚州市)2市10縣
揚州市、泰州市、寶應縣、興化縣、高郵縣、江都縣、泰縣、六合縣、儀征縣、泰興縣、靖江縣、江浦縣
●南通專區(駐南通市)7縣
海安縣、如東縣、如皋縣、南通縣、海門縣、啟東縣、崇明縣
●南通市6區
城東區、城西區、鍾秀區、唐閘區、狼山區、蘆涇區
●常州市6區
東區、南區、西區、北區、郊區、戚墅堰區
●徐州市5區
一區、二區、三區、四區、賈汪礦區
●徐州專區(駐徐州市)10縣1市
新海連市、贛榆縣、豐縣、沛縣、邳縣、碭山縣、東海縣、蕭縣、新沂縣、銅山縣、睢寧縣
●淮陰專區(駐清江市)1市6縣
清江市、灌雲縣、沭陽縣、宿遷縣、漣水縣、泗陽縣、淮陰縣
●鹽城專區(駐鹽城縣)8縣
鹽城縣、濱海縣、射陽縣、阜寧縣、淮安縣、建湖縣、大豐縣、東台縣
●鎮江專區(駐鎮江市)1市10縣
鎮江市、揚中縣、丹徒縣、江寧縣、句容縣、丹陽縣、武進縣、金壇縣、溧水縣、溧陽縣、高淳縣
●蘇州專區(駐蘇州市)1市9縣
常熟市、常熟縣、江陰縣、崑山縣、吳縣、震澤縣、吳江縣、無錫縣、宜興縣、太倉縣
●松江專區(駐松江縣)9縣
松江縣、寶山縣、嘉定縣、川沙縣、青浦縣、上海縣、南匯縣、奉賢縣、金山縣
==================================================
江蘇城市化數字60年
六十年,城市變化有多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統計公布了一組數據,生動地展現了60年來江蘇城市配套、生活條件、人居環境的巨變。
■城市化:
從建國初期的12.4%提高到2008年的54.3%,江蘇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0個百分點,是全國城市化水平提升最快的省份之一。
1949年江蘇城鎮人口共437萬,到1978年也只有570萬。而到了2008年,全省城鎮人口已達3775萬,是解放初期的8倍多。■城市供水:
建國初期,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僅為7.35萬立方米,自來水普及率不足10%。到2008年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已達到2356.86萬立方米,是建國初的230多倍,城市自來水普及率已經達到99.88%。
■城市燃氣:
建國初,城鎮居民家家戶戶的燃料主要依靠柴火、木炭和煤炭。1966年8月,南京市在全省率先開始發展液化氣用戶。1971年1月,南京又率先發展管道煤氣,並逐步進入全省。至此,燃氣以方便、快捷、污染小的巨大優勢,逐步進入居民的日常生活。1992年,全省城市人工煤氣的日生產能力49萬立方米、用氣人口126萬人。2008年,全省人工煤氣日生產能力達到4293萬立方米,煤氣、液化氣和天然氣的用氣人口達到2728.8萬人,城市燃氣普及率98.23%,縣城燃氣普及率94.03%。
■城鎮污水處理:
解放初,全省僅在南京市的頤和路公館區有一座日處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到2008年底,全省實現了縣以上城市全部建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共建成投運城鎮污水處理廠321座,城市污水處理率為84.13%,污水集中處理率61.33%。
■城市道路:
1949年,全省城市道路長度747.48公里、道路面積462.5萬平方米。到2008年全省城市道路長度28760.7公里,道路面積47330萬平方米,分別增長了37倍和100倍。
■城市路燈:
解放初期,我省城市只有少量主要幹道才有路燈,1951年全省共有路燈4608盞,1979年全省路燈增加到42407盞,到2008年全省共有路燈1858860000盞。
■城市公交:
1949年,全省只有南京有20輛公交車在運營。1965年,全省城市公交車共計488輛,運營線路1003.1公里。2008年,城市公交車已達25369輛,運營線路14657公里。
■城市計程車:
1949年到1978年間,江蘇計程車行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改革開放以後起步發展,到1992年全省已有出租汽車8133輛。近幾年來,全省計程車數量基本穩定在45000輛左右。
■城市公園:
解放初期,城市公園稀少。到1978年,全省也僅有城市公園59個,園林綠地面積7303公頃,而到2008年底,全省公園數達到715個,縣以上城市園林綠地面積131405公頃,分別增長了12倍、18倍。
F. 南京現有的污水處理廠共有多少家
江心洲污水處理廠、城北污水處理廠、鎖金村污水處理廠、城東污水處理廠、鐵北污水處理廠
南京城北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我國首家對臭氣實施處理及排放的污水處理廠,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有頂蓋污水處理廠。該廠坐落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引橋旁位於南京市下關方家營,佔地約14公頃,採用一體化活性污泥處理工藝,關鍵設備從國外引進。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38平方公里,規劃服務人口76萬人,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30萬立方米。據介紹,國家計委於2000年9月批復建設時,就考慮到污水處理廠臨近長江大橋,附近工廠、學校和居民區密集,因此決定對構築物產生的臭味採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將其加蓋收集後再通過除臭車間進行化學吸收處理,主要接納市內金川河水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服務范圍為38平方公里,日污水處理量30萬噸,總投資約為10.3億元。
南京城北污水處理廠由南京公用水務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是全國第一家按市場化模式成立的水務公司,承擔了包括金川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南京市城北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城東污水處理廠工程等在內的多個水務項目。按照規劃,這些項目全部完工後,南京市的污水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29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南京公用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禹厚勤如是說。
G. 誰知道南京整改的那些173家企業名單啊網上找不到,是不是給和諧了
一、污染整治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整改內容 區域
1 南鋼鋼材現貨貿易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雜訊污染擾民 市直
2 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 化工氣味污染擾民 市直
3 中石化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硫酸生產裝置污染擾民 市直
4 南京帝斯曼東方化工有限公司 未完成「十一五」脫硫工程建設任務 市直
5 南京市路橋工程總公司 瀝青拌和站粉塵污染擾民 玄武
6 南京華雨塗料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污水超標排放 秦淮
7 南京寨賽炭素製品有限公司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8 南京光明碳素有限公司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9 南京便民碳素有限公司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10 南京愛新碳素製品有限公司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11 南京惠聯碳素製品有限公司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12 南京賽達碳素有限公司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13 南京攝山碳素有限公司等 沒有辦理環評手續,無廢氣處理設施,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14 南京明磊橡塑製品廠廢氣污染擾民 廢氣污染擾民 棲霞
15 百育(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長期廢水偷排、超標排放 棲霞
16 南京永磁化工廠 未批先建,無任何環保手續 棲霞
17 南京森海生物油脂廠 未經許可擅自變更深海魚油項目建設地點,污染嚴重。 棲霞
18 南京東珠路橋工程有限公司 生產過程中雜訊、粉塵污染擾民 浦口
19 南京浦口永豐屠宰廠 生產過程中廢水污染擾民 浦口
20 南京市浦口區藍天配件廠 存在環境安全隱患、污染嚴重 浦口
21 南京湯農緊固件有限公司 存在環境安全隱患、污染嚴重 浦口
22 南京市浦口區浦石工貿有限公司 存在環境安全隱患、污染嚴重 浦口
23 江浦縣石橋石合噴塑廠 存在環境安全隱患、污染嚴重 浦口
24 南京麒麟電鍍有限責任公司 排污許可證無核定量;設施運行不正常; 江寧
25 南京財禮電鍍有限公司 排污許可證無核定量;設施運行不正常等 江寧
26 南京秣陵陵關電鍍廠 排污許可證無核定量;設施運行不正常;電鍍污泥去向不明 江寧
27 南京恆通泰金屬製品有限公司 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無廢水、廢氣污染治理措施,產生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江寧
28 南京市江寧區林氏廢舊輪胎加工經營部 無廢氣、廢水處理設施,未能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 江寧
29 南京龍溪化工有限公司 廢氣污染擾民、環境安全隱患 六合
30 南京華揚香精香料實業有限公司 廢氣污染擾民 六合
31 南京寶興羽絨有限公司 廢水排放造成新河污染 溧水
32 南京京潤密胺有限公司 廢水排放造成新河污染 溧水
33 南京宏信棉業紡織有限公司 廢水排放造成新河污染 溧水
34 南京泰安鍛造有限公司 廢水排放造成新河污染 溧水
35 南京聯龍紙業有限公司 廢水排放造成新河污染 溧水
36 經傳寶廢舊輪胎加工廠 土法煉油產生的二次污染嚴重,對環境構成較大威脅 溧水
37 溧水縣潤鑫再生橡膠製品廠 土法煉油產生的二次污染嚴重,對環境構成較大威脅 溧水
38 王方明橡膠廠 土法煉油產生的二次污染嚴重,對環境構成較大威脅 溧水
39 溧水縣景山橡膠再生利用加工廠 土法煉油產生的二次污染嚴重,對環境構成較大威脅 溧水
40 溧水縣天龍橡膠製品廠 土法煉油產生的二次污染嚴重,對環境構成較大威脅 溧水
41 溧水縣康雲塑料加工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2 薛國志塑料造粒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3 田伯根塑料造粒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4 溧水縣姚家水庫塑料加工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5 楊榮寬塑料加工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6 溧水縣和鳳鎮陡門圩廢舊塑料加工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7 裴建光廢塑造粒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8 溧水縣晶橋鎮楓香嶺塑料造粒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49 李榮富廢舊塑料顆粒加工廠 項目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投入生產,污染十分嚴重 溧水
50 南京金偉皮革化學品有限公司 違法生產 溧水
51 南京友誼塗料有限公司 違法生產 溧水
52 南京九龍化工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3 江蘇海正葯業化工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4 南京晶美化學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5 南京華晶化工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6 觀山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7 南京觀雲化工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8 南京晶橋香料有限公司 污水設施建設、廢氣治理、危險廢物管理不到位 溧水
59 南京泛亞電器有限公司 衛生防護距離未達到環評批復要求 溧水
60 南京友幫電源有限公司 衛生防護距離未達到環評批復要求 溧水
61 溧水縣洪發熱鍍廠 酸洗過程中酸性揮發性無組織排放等 溧水
62 南京八幸葯業科技有限公司 HW-707-1項目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擅自生產 溧水
63 溧水縣金龍泰實業有限公司 無環保審批手續,部分廢水未經處理直排 溧水
64 溧水縣立盛電鍍有限公司 無環保審批手續,生產期間污染嚴重 溧水
65 溧水縣石湫新華電鍍廠 污染處理設施長期停運,污染嚴重 溧水
66 溧水縣晶橋鎮新財五金加工廠 無環保審批手續,污染擾民 溧水
67 溧水縣仙壇冶煉廠 無環保審批手續,污染擾民 溧水
68 溧水縣興達包裝廠 酸洗廢水未收集處理直接向外排放。未辦理環評及審批手續 溧水
69 溧水縣勝越電動車配件廠 無環保審批手續,酸洗廢水未經處理直接向外排放,無任何處理設施 溧水
70 溧水縣白馬五金電鍍廠 環保手續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徹底,無事故應急池,危險廢物處置不規范 溧水
71 南京市溧水天龍化工有限公司 煉油工段廢氣處理設施不完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擾民十分嚴重 溧水
72 溧水縣金鵬繭絲業有限公司 雨污不分,無廢水處理設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直排洪蘭河 溧水
73 南京紅熠化工廠 無環保審批手續擅自投入生產,廢水、廢氣未經處理直排 溧水
74 溧水縣南京溧濱蓄電池廠 危廢處置不規范,廠區存有強酸廢液和鉛泥鉛渣,部分設備未拆除 溧水
75 南京秦淮紙業有限公司 偷排生產廢水,造成新河污染 溧水
76 南京長固磷肥廠 無環保審批手續,存在環境污染隱患 高淳
77 高淳縣固城古峰編織袋廠 無環保審批手續,存在環境污染隱患 高淳
78 高淳縣南京雙能電池有限公司 鉛酸蓄電池企業在省和市級督查中存在管理混亂、廢水超標排放、雨污不分、危廢處置不規范等環境問題 高淳
79 南京海立電池有限公司 鉛酸蓄電池企業在省和市級督查中存在管理混亂、廢水超標排放、雨污不分、危廢處置不規范等環境問題 高淳
80 南京海久電池有限公司 鉛酸蓄電池企業在省和市級督查中存在管理混亂、廢水超標排放、雨污不分、危廢處置不規范等環境問題 高淳
81 南京玉果科技有限公司 環境管理混亂,污染擾民嚴重 高淳
82 高淳縣齊越銅業有限公司 冶煉過程中有氣味擾民及影響農作物現象 高淳
二、化工專項整治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整改內容 區域
83 南京梅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梅山化工總廠)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84 南京曙光硅烷化工有限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85 南京有機化工有限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86 南京化學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化研阻燃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87 南京化學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御水科技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88 南京聯華合成樹脂有限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89 豐利興(南京)化學有限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90 南京皮瑞克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 綜合環境問題突出 雨花台
91 南京永豐化工廠 化工整治 棲霞
92 泰力塗料廠 化工整治 棲霞
93 南京美澤塗料廠 化工整治 棲霞
94 南京銘帥裝飾材料廠 化工整治 棲霞
95 南京宏智塗料鋪料廠 化工整治 棲霞
96 南京凱佳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97 南京市燕子磯氣體有限責任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98 南京泰榮特種油品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99 南京雲飛潤滑油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00 南京金水橋制氣有限責任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01 南京騰恆工貿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02 南京可也塗料廠 化工整治 棲霞
103 南京沈玉塗料廠 化工整治 棲霞
104 南京浩源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05 南京華悅磷本能酸鹽廠 化工整治 棲霞
106 南京美懷科技(奮進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07 南京同順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08 南京盛鑫恆精細化工廠 化工整治 棲霞
109 遠強南京化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10 南京金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11 南京利邦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12 南京凱盛聚安酯助劑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13 南京市棲霞區馬群合成油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14 南京發斯特工作液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棲霞
115 江浦建設福利電子配件廠 排放不達標 浦口
116 浦口永興鍍鋅廠 排放不達標 浦口
117 南京上大造漆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浦口
118 南京華威塗料廠 化工整治 浦口
119 南京市江寧區周崗精細化工廠 化工整治 江寧
120 江寧區湯山泉祥生塗料廠 化工整治 江寧
121 江寧區湯山化工廠 化工整治 江寧
122 南京同創創生建材實業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江寧
123 南京銀理工工貿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江寧
124 南京佳源電器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江寧
125 南京市江寧區秣陵化工塗料溶劑廠 化工整治 江寧
126 南京東山溶劑廠 化工整治 江寧
127 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健康塗料廠 化工整治 江寧
128 南京台硝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29 六合永亮金屬裝飾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30 南京華美金屬加工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31 南京常豐農化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2 南京鑫沛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3 南京國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4 福士科鑄造材料(中國)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5 南京虹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6 南京紫高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7 南京順宏達電光源材料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38 南京寶農化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39 南京橫梁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40 南京合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41 南京翔馬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42 六合縣磷肥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43 南京鹿靈電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44 南京六合聯揚化工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45 南京德興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46 南京聯鐵機械材料總廠蓄電池酸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47 南京倍多豐化工實業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48 南京亞東化工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49 南京南匯化工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50 南京化學工業(集團)公司長城磁性肥料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51 南京青山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52 仁祥化肥有限責任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53 南京華森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54 南京仁發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55 南京宏發復合肥廠 化工整治 六合
156 南京泛亞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57 南京盛東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六合
158 南京常順化學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59 溧水縣億隆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0 溧水喬豐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1 南京月亮塑料增白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2 溧水縣愛邦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3 溧水縣飛凱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4 南京昌龍粉末塗料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5 南京屏湖粉末塗料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溧水
166 淳升漆業有限公司 化工整治 高淳
167 南京驕陽化工廠 化工整治 高淳
三、落後產能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整改內容 區域
168 南京海宏爐料有限公司 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類 江寧
169 南京市豐華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類 江寧
170 南京市豐華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類 江寧
171 江寧造紙廠 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類 江寧
172 金江水泥廠 機立窯2座和¢3米以下磨機3台 江寧
173 高淳浙新建材廠 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類 高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