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中水回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特徵

中水回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特徵

發布時間:2023-04-14 04:45:14

㈠ 5R理論的5R理論案例分析

案例一:5R理論框架下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分析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特徵
循環經濟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粗放鏈式經濟,轉變為依附於自然生態良性循環發展的集約閉環經濟。形成「自然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循環過程,實現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經濟發展。這一觀點是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旨在解決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和經濟發展的矛盾,實現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的和諧發展。
循環經濟是經濟增長方式的一種創新,是自然資源高效利用的最高境界,其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二、「5R」理論——循環經濟理論的新規范
傳統的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是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使用原則,是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並在多種場合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原則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
在循環經濟的發展進程中,這三個原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在日本、德國等國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循環經濟的理論也是與時俱進的,它在各國的推廣和實踐的檢驗中不斷的發展、擴充和完善。循環經濟理念的最新規范體現在原則的變化上,已經從3R原則變成了5R原則。
2005年3月26~30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思想者論壇」大會上,我國著名學者吳季松教授參與了國際循環經濟理念從3R向5R轉變的討論,會上提出了5R循環經濟的新經濟思想,並得到一致認同,循環經濟的發展從此有了新的指導原則。5R理念主要包括:
再思考(Rethink):改變舊經濟理論。新經濟理論的重點是不僅研究資本循環、勞力循環,也要研究資源循環,生產的目的除了創造社會新財富以外,還要保護被破壞的最重要的社會財富,維系生態系統。充分挖掘資源節約的潛力。目前,由於管理水平低、監督不力,我國在資源開采、儲運、生產、消費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大量的浪費現象,節約的潛力十分巨大。加強管理監督,是近期節約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制訂明確的節約目標和切實有效的節約措施;建立資源節約技術服務體系,加強資源節約的統計工作和信息發布制度,為企業和各個方面節約資源提供良好的服務。
減量化(Rece):除了原有的改變舊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工程和企業土地、能源、水和材料投入的概念外,還延伸到減少第二產業的城市化集中,在提高人類的生活水準中合理地減少物質需求。
再使用(Reuse):除了原有的盡量延長產品壽命、做到一物多用、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資源、減少廢物排放的概念外;還延伸到企業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領域。如盡可能利用地表水、太陽能和風能等。
再循環(Recycle):除了原有的企業生產廢物利用,形成資源循環外;還延伸到經濟體系由生產粗放的開鏈變為集約的閉環,形成循環經濟的技術體系與產業體系。如土地復墾、中水回用和余熱利用等。
再修復(Repair):自然生態系統是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第二財富。不斷地修復被人類活動破壞的生態系統與自然和諧也是創造財富。科技園區是21世紀的新工廠,不僅要減少排污,逐步接近零排放,而且要承擔修復周邊生態系統的任務,創造第二財富。如建設生態科技園區和循環經濟城市等。
5R理論在原有3R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是對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原有的3R理論主要著眼於人們在實施循環經濟過程中操作規范的約束,5R理論則從理論的角度審視循環經濟的深遠意義。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理念,它不等同於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完全改變了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經濟思想。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學的理念則是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益,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不僅將生產資料視為一種資源,而且認為整個生產系統是一個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三、國外循環經濟模式的啟示
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模式:杜幫公司側重於將3R原則用於企業生產,在企業內部實現效率最高和污染最小。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的耐用性等。通過放棄使用某些環境有害型的化學物質、減少一些化學物質的使用量以及發明回收本公司產品的新工藝,到1994年已經使該公司生產造成的廢棄塑料物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
工業園區模式: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氣、廢水、廢渣、廢熱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典型代表是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這個工業園區的主體企業是電廠、煉油廠、制葯廠和石膏板生產廠,以這4個企業為核心,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生產中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產生量和處理的費用,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形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德國DSD——回收再利用體系:德國則從環境保護入手,主要通過建立廢棄物資源化的雙元系統來發展「循環經濟」。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專門組織回收處理包裝廢棄物的非盈利社會中介組織,1995年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包裝物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有1.6萬家企業加入。它將這些企業組織成為網路,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打上綠點標記,然後由DSD委託回收企業進行處理。任何商品的包裝,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產企業參與了「商品包裝再循環計劃」,並為處理自己產品的廢棄包裝交了費。「綠點」計劃的基本原則是:誰生產垃圾誰就要為此付出代價。企業交納的「綠點」費,由DSD用來收集包裝垃圾,然後進行清理、分揀和循環再生利用。
這些模式是各國在推廣循環經濟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有益借鑒。但是各國的國情不同,我們所處的世界經濟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換,所以不能盲目照搬別國模式。我們可以從企業、區域和社會范圍層次出發,形成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的循環經濟。小循環是指企業內部的循環,在企業內,要根據生態效率理論,推行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減少產品和服務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循環是指生態工業園區循環,把不同的企業聯系起來形成資源共享和互換副產品的生態產業鏈,使得這家企業的廢氣、廢熱、廢水、廢物等成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和能源;大循環則是指社會層面的循環,引導公眾的微觀生活行為,通過廢舊物資的再生利用,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後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四、我國走循環經濟之路的舉措
1.提高公眾對循環經濟的認識
社會公眾的認識與接受程度將從根本上決定循環經濟發展的成敗。要形成全民參與、人人節約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節約資源培訓工作,廣泛開展節約資源科普教育,使廣大群眾掌握節約資源的基本知識和方式方法。要加強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的宣傳交流,加大發展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引導各級政府將循環經濟的理念引入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等工作中,引導企業把工業生態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中。
2.加快法律建設,促進和規范循環經濟的發展
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經濟政策體系有待完善。循環經濟做得較好的國家都有循環經濟的相關立法。對中國來講,有必要完善自己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同時要抓緊制定發展循環經濟、走生態型企業之路的專項法規及相關的技術標准等。強化監督檢查,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走生態型企業之路納入法制化軌道。
3.加大科學研發和技術研究的投入,支持循環經濟的落實
循環經濟的理論和指標體系、生態工業的技術、相關的標准和指南等研究不夠,要加大全國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投入,組織課題攻堅,按照循環經濟的指導原則,加快相關科研成果的研究進度,並迅速地將其轉化為可操作和應用的體系或產品等;開發研究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的技術支撐體系。要藉助現代高科技手段開發關鍵鏈接技術,對現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生態技術的經濟合理性。積極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盡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
4.加大政府的規劃和協調職能,統籌循環經濟的推廣
要通過政府的規劃和調節,對循環經濟應用薄弱的部門給予支持,推動各地區的學術和經驗交流,既要統籌規劃,又要協調好各地方部門的利益。政府相關部門、相關的行業協會,要把走生態型企業之路納入自己的工作規劃,建立相應的協調工作機制,認真研究走生態型企業之路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走生態型企業之路提供優良服務。同時,大力宣傳走生態型企業之路的重要意義、緊迫性和必要性,抓好典型示範推廣工作,讓企業比有標桿、學有榜樣,促使更多企業加快走生態型企業之路的步伐,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奠定堅實的微觀基礎。
5.加快試點的建立和經驗總結,尋找適合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通過試點,抓出成效,提出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工業園區、典型城市節約型社會發展模式、重大技術領域和重大項目領域,提出按節約型社會模式規劃、建設和改造工業園區以及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樹立節約型社會的先進典型,為加快推動節約型社會發展提供示範和借鑒。

㈡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模式是什麼

總體來講,目前關於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稿毀有以下幾種研究成果。

1.C模式

1)A、B、C模式介紹

諸大建等人定義了經濟發展的A、B兩種模差敬隱式,並且通過對生態效率的情景分析,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即C模式。

A模式是指當前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也稱增物質模式。這種模式與以往中國經濟發展存在類似的規律,遵循傳統的發展模式,即GDP的增長依賴資源投入總量的增加;GDP的增長伴隨污染排放總量的增加;如果繼續保持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所需的資源投入與污染排放將隨經濟同步增加。

B模式是指當前發達國家所沿用的發展模式,也稱減物質模式。這種模式屬於綠色的發展道路,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可以通過一系列革命性的改革計劃得到解決。從增物質化到減物質化的兩種選擇如圖6.9所示。

圖6.9從增物質化到減物質化的兩種選擇

顯然,A模式屬於危險的發展道路,可能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和環境的退化,我國迫於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不能繼續遵循傳統的A模式。然而,從我國當前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來看,也不可能沿用B模式。

通過對生態效率進行情景分析,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C(China)模式。C模式也稱1.5~2倍數發展戰略,即我國到2020年經濟總量翻兩番的同時,允許資源消耗和污染產生(但是污染排放需要嚴加控制)最多增加1倍左右,用不高於2倍的自然資本消耗換取4倍的經濟增長和相應的社會福利。該模式將給予我國GDP增長一個15~20年左右緩沖的階段,並希望經過15~20年的經濟增長方式調整,最終達到一種相對的減物質化階段。

2)C模式的實現需要技術和政策的雙重保障

產品層面上,生態效率的提高有四個階段,見表6.1。配合四個階段在技術方面提高生態效率有四種途徑。

圖6.11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貴陽市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的我國首座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也是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進行跨越式戰略轉型的首次嘗試。貴陽市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個環節、三個核心系統和八大循環體系」戰略框架,建立和採取了「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制度建設、立足生產、轉變觀念」的循環經濟建設和推進體系。

推行循環經濟模式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並結合我國區域發展的特點以及循環經濟發展的趨勢,設計了工業生態園整合模式、虛擬仿生循環模式、企業內部的清潔生產模式、工農業融合模式、農戶群的共生網路模式、以可再生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區域循環經濟模式、商業化專業化的回收處理模式等特色區域發展模式。

㈢ 循環經濟有哪些主要特徵

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徵是:

1、在資源開采環節嘩讓,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2、在資源消團祥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4、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5、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塌蘆搏提倡綠色消費。

(3)中水回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特徵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主要體現: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徵,專家認為其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系統觀

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

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2.新經濟觀

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而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形成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

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㈣ 循環經濟的特徵是

循環經濟的特徵是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廢物的低排放。
具體內容如下: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循環經濟以減量化、滲段者叢薯再利用、資源化為主要內容,發展循環經濟要求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全過程進行。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公眾和行業協會等。
有的同志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發展模式,應當在法律中將活動改為模式。法理認為,法律所規范的,燃團只能是主體所從事的行為、活動,而不能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閱讀全文

與中水回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