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污水處理規模 按土建規模,還是設備規模
設備規模。
新建、擴建日處理10萬噸及以上城鄉污水的處理的;新建、擴建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的,環評類別為組織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報告書。
新建、擴建日處理10萬噸及以下500以上的城鄉污水處理的;新建、擴建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的(不含建設單位自建自用僅處理生活污水的;不含出水間直接排入地表水體且不排放重金屬的),環評類別為組織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報告表。
其他(不含提標改造項目;不含化糞池及化糞池處理後中水處理回用;不含僅建設沉澱池處理的),獲評類別為組織編制建設項目環境登記表。
2. 新建污水處理項目工藝必須按照環評建嗎
以環評書為新建污水處理項目工藝做依據,可以新增,調整
3. 環評的具體流程
委託有資質的環評公司。你拿著發改委的立項文件以及可研報告去回找環評答公司,環評公司會派人到你的加工場地進行現場勘查。
環評公司編制環評報告。在環評公司編制環評報告的時候,及時和環評公司進行溝通,以保證你的環評質量。
環保局委託評審。報告出來後,送給環保局,如果需要評審的話,評審完了,會提出一些意見,環評編制的人員要根據評審意見進行修改。
環保局審批。你完了拿上修改好的報告書,交個當地環保局,環保局還有公示的,公示完了後會給你出具批復文件,拿到審批文件後,這樣環評手續就算完畢了。
4. 環評工作的詳細程序步驟及所需環評資料
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編制大綱→編制報告書(表)→評估報告書(表)→審批報告書(表)。
2、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准備→正式工作→編制報告。
准備階段:研究有關文件,進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區的環境現狀調查,識別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篩選主要的環境影響評價因子,明確評價重點,確定各單項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和評價工作等級。
正式工作階段:進一步的工程分析,充分的環境現狀調查和監測,開展環境質量現狀評價,進行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開展公眾意見調查,提出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影響的環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環境影響報告編制階段:分析匯總正式階段所得的各種資料和數據,從環境保護角度確定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給出評價結論,提出進一步減緩環境影響的建議並完成報告。
所需環評資料: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現狀;建設項目對周圍地區的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和預測;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4)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環評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推行,收到了明顯效果。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是我國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控制新污染的兩項主要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特別在保證建設項目選址的合理性上起了突出作用。
因為,評價結果證明雖然投資效果好,但由於布局不合理,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而影響長遠發展的項目,就不能同意建設,必須另選地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還可以對開發建設項目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控制新污染。
5. 新建污水處理廠需要徵求水務部門意見嗎 規劃管理
水務局以前叫水利局,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主要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等,所以是需要得到批錄的。
6. 貴州省污水處理環評報告需要哪些材料
1、環保部門批復的建設項目環境審查登記表;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項目選址意見書或用地許可證;
3、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4、項目的平面布置圖(帶比例尺)、效果圖;
5、如無(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或雖有可行性研究報告,但無如下資料的,需補充提供:
①項目名稱、建設規模(人口、戶數)、項目位置、性質、類別;
②項目施工期時長、開工日期、竣工日期;
③項目總投資、分期投資情況,建設單位電話、傳真、聯系人;
④項目建設過程中土方量、堆放的場所、回填的土方量、棄土量、棄土場所;
⑤施工人員的數量、施工車數量、施工營地位置、施工期間水暖來源、廢水、廢氣、固廢的去向;
⑥項目的水、電、暖的小時最大消耗量、年消耗量;項目建成後的固體廢棄物固廢的去向;
⑦項目的給水管徑、排水去向(污水處理廠名稱)、防雷抗震等級;
⑧項目建設是否有中水設施存在,如有提供中水設計方案及中水 站位置;
6、如甲方自建供暖鍋爐房,則提供鍋爐噸位、數量、鍋爐房的規模、位置、爐型、煙囪高度、煙囪出口直徑、燃料種類、數量、煤質分析;
7、項目設有的泵房的位置、規模、大小。
8、項目的其他相關各種批文:供水證明、供電證明、供熱證明、供氣證明、污水接納證明、垃圾處理接納證明、文物保護證明、海防林用地證明。
9、項目建設是否有中水設施存在,如有提供相關資料。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學習污水處理知識就上易凈水網
7. 人工濕地在中水回用中的應用研究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人工濕地在中水回用中的應用研究,以供參考。
0引言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238.6m3,排在世界第109位,只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屬於水資源脆弱國,是世界人均水資源極少的13個貧水國之一。在全國669個城市中,有110個嚴重缺水,日缺水量1600萬m3,每年因缺水造成工業產值損失2300多億元。生活用水的人均使用量為50-300L/d,其中直接飲用或食用以滿足生理需求的消耗量僅佔5L/d左右,其餘大部分的水主要用於洗滌、沖廁等衛生目的,使用後會攜帶多種污染物。
為了解決我國日益突出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方面需要節約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另一方面則更應積極推進污水的回收利用技術,走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中水回用技術正是符合這一目標的技術,並且它有著投資省、見效快、運營成本低等特點。
1中水與中水回用
1.1中水的定義
中水(reclaimedwater)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雜排水,其水質介於上水與下水之間,是水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形式。
現實生活中,中水回用具有很強的經濟優勢,美國曾經拿城市污水和海水作比較,前者含0.1%污染物,而後者則含有3.5%的溶解鹽,還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因而採用海水淡化獲取水源的基建費和單位成本都超過污水回用的費用。由於回用水一般是就近採用,所以較新鮮水的長途管道運輸而言,成本較低,同時城市污水經二級處理後回用,相應也就減少了向水域的排放量,帶來了可觀的環境效益,這些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統一的。
實踐表明,水回用在技術上、經濟上都是可行的,已成為一些缺水國家和地區解決水危機的有效途徑,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美國有357個城市實現了污水處理後再利用;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廣城市回用和中水技術,廣泛供給工廠、企業和居民小區「中水道」沖洗廁所及雜用;南非在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再生水」廠,用作城市自來水的補充水源。
1.2中水回用水源
中水的水源較廣,但對建築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和廁所排水等。若考慮到處理費用和處理的難易程度,對其選用的先後順序一般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在進行建築中水系統的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集流一種或多種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常見組合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空調系統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較輕,稱為優質雜排水,在設計時應優先選擇其作為中水水源;②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稱為雜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其污染程度最重,稱為生活污水,由於其處理費用較高,且難處理,所以在設計時應盡量不採用其作為中水水源。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現有的建築中水回用系統採用的水源幾乎都是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
1.3中水回用處理方式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深度處理或三級處理已在應用的工藝有混凝、沉澱、過濾等常規工藝,微絮凝過濾法以及生物接觸氧化後纖維球過濾,生物炭過濾等方法。我國傳統的污水回用方法歸納有如下幾種:
(1)污水經二級處理後,出水直接回用。
(2)污水經二級處理後,再經過濾,供用水單位回用。
(3)污水經二級處理後,再經混凝、沉澱、過濾後回用。
(4)污水經二級處理後,經混合、沉澱、過濾、活性炭吸附後回用。
(5)污水經二級處理後,經改造A/O法混凝、沉澱、過濾後回用。
但是傳統污水回用方式存在著處理設施差,運行成本較高,處理效果與處理量受限等缺點。所以需要尋找一種更經濟、節能的處理方式。
2人工濕地
2.1人工濕地的定義
人工濕地(constructedwetland)是一詞最早是由澳大利亞的Mackney於1904年提出的,是指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的、工程化的沼澤地[1].但真正為污水處理目的而建造的濕地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開展起來,「人工濕地」或類似的術語也在此時才開始相繼問世.1989年美國著名的濕地研究、設計與管理專家Hammer等人將人工濕地定義為:一個為了人類的利用和利益,通過模擬自然濕地,人為設計與建造的由飽和基質、挺水與沉水植物、動物和水成的復合體(complex).但是我國的夏漢平[4]認為此定義存在不必要的重復,且尚不完全他認為人工濕地是指通過模擬天然濕地的結構與功能,選擇一定的地理位置與地形,根據人
們的需要人為設計與建造的濕地.
2.2人工濕地的分類
根據植物的存在狀態,人工濕地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浮水植物系統,沉水植物系統,
挺水植物系統[28]。
其中,浮水植物系統有一些潛在的缺點。一方面在此系統中的植物為一種或少數幾種,易受到短時間內部分或全部植物死亡,造成災害性事件損害;另一方面,因為去除營養物和維持植物最佳生長率而進行的收割,然而這些植物含水量一般高於95%,收割後需要干化,干化後的植物仍需要處理。所以,造成了此系統不能廣泛的應用。而沉水植物系統目前主要處於試驗階段,該系統水生植物完全淹沒於水中,系統中的水的濁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此系統適用於處理二級出水的高級處理。
挺水植物系統主要以挺水植物為主,植物根系發達,可通過根系向基質送氧,使基質中形成多個好氧、兼性厭氧、厭氧小區,利於多種微生物繁殖,便於污染物的多途徑降解,目前人工濕地主要指挺水植物系統。按污水在濕地流動的方式不同可分為表面流濕地,潛流濕地和垂直流濕地.
⑴表面流人工濕地(SurfaceFlowWetlands縮寫為SFW):污水在濕地表面漫流,形成一層地表水流並從地表流出.它與自然濕地最為接近,絕大部分有機物的去除是由生長在植物水下的莖、桿上的生物膜來完成.這種類型的人工濕地具有投資少、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這種濕地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豐富的植物根系,夏季容易滋生蚊蠅,產臭味,冬季在寒冷地區易發生表面結冰影響處理效果,衛生條件亦不行,故設計中一般不採用.
⑵潛流人工濕地(SubsurfaceFlowWetlands縮寫為SSFW):污水經配水系統在濕地的一端均勻進入填料床植物的根區,在濕地床內部流動,凈化的出水由濕地末端集水管收集後排出.水在濕地內部流動時,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繫上生物膜及其它各種作用處理污水.與表面流人工濕地相比,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的水力負荷大,對BOD、COD、SS、重金屬等污染指標的去除效果好,而且很少有惡臭和孳生蚊蠅現象.目前,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已被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瑞典、英國、荷蘭和挪威等國廣泛使用.這種類型人工濕地的缺點是控制相對復雜,脫P、除N的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濕地.
⑶垂直流人工濕地(VerticalFlowWetlands縮寫VFW)污水流動綜合了SFW和SSFW的特點,水流在填料床中呈由上而下的垂直流,出水由底部的集水管收集後排出,垂直流人工濕地的硝化能力高於上述兩種人工濕地,可用於處理氨氮較高的污水.其缺點是對有機物的處理能力不如潛流人工濕地系統,落干或淹水時間較長,控制相對較復雜,夏季有孳生蚊蠅的象.同樣地,其在目前應用的領域里也較少.
3人工濕地在中水回用中的實例及分析
3.1人工濕地單一使用
人工濕地可以作為單一的處理工藝,作為中水回用的主要處理工藝,處理污水並將污水回用。高校校園用水具有水量大、用水集中且排水水質優於居民用戶等特點,並且隨著高校的發展,高效區域呈現出區域集中化,且許多高校比鄰而建。因此,從排水收集、回用處理和中水等環節上高校校園適合建立中水回用系統,具有現實的意義和迫切性並行的。
以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為例,學生宿舍用水量約占校園總用水量的37%,其中盥洗用水約為22.2%,將盥洗廢水作為中水原水,根據水量平衡,已滿足中水的需求量。根據校園的區域面積、景觀建設,採用人工濕地處理系統作為中水處理工藝,使廢水達到回用標准。
小區中水處理系統是目前中國應用較廣泛的中水處理方案。一方面,以小區為處理單位、小區及鄰近地區的優質雜排水為中水水源,經集中處理,使水質達到可回用標准,返回小區使用。其優點是比較方便、靈活,可根據自身條件實施建設方案。另一方面,一般的屋面雨水指標大多都超過了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必須進行處理才能利用。通過人工濕地處理屋面雨水,用於小區綠化方面等用水。
高效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在深圳市梅苑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整個污水處理系統景觀效果良好,與小區內其它環境相協調;出水水質良好,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20)中綠化用水水質標准,可作為小區的綠化用水,節約了自來水使用量;運行費用較低,其運行費用為0.35元/m2左右,而自來水綠化費用為2.7元/m2,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並且人工濕地可小規模就近處理生活污水,節省了污水運輸費用,減輕了污水處理廠的壓力。不僅如此,濕地植物選擇了具有良好景觀效果的挺水植物,多種植物雜種,形成花圃氛圍。
但是小區建立污水回用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小區建設必須要求統一規劃,建築物集中建設,管道單獨鋪設等方面。由於小區居住較集中,局部人口數量相對較密集,還要考慮景觀問題以及在處理污水的同時不會產生惡臭氣味的氣體,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3.2人工濕地組合使用
不僅將人工濕地單獨地使用作為中水回用的處理工藝,也可以作為中水回用組合處理工藝中的一部分。駐南京某部營區污水的綜合整治,為保證處理效果,同時結合地形條件,設計了「接觸氧化+生物滴濾池+潛流人工濕地+氧化塘」的組合處理工藝,處理此營區低濃度生活污水。考察了此組合工藝在冬季及人工濕地未種植植物的條件下,對低濃度污水有良好的凈化效果,出水水質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A標准要求。
葉亞玲等研究了DAF+人工濕地組合處理中小城鎮生活污水,研究結果表明,出水水質達到《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的一級A標准。並且人工濕地種植沼澤植物,可增大綠化面積,美化環境,為人們提供了貼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閑場所。並且污水可進一步凈化,滿足回用要求,進行灌溉綠地或作物,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
有些農村地區為了節省成本,利用當地地形落差的特點,可以優先採用不需能耗的人工濕地處理技術。重慶大學羅固源等將蚯蚓引入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構建了新型生態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結果表明:蚯蚓的活動提高了土地處理系統的供氧速率有利於好氧微生物對污水的快速凈化,蚯蚓和微生物協同「作戰」可以提高原有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運行效率,蚯蚓的挖掘作用及蚓糞的堆積可以實現土壤的快速改良。據此,可在人工濕地的土層養殖蚯蚓,將會大大改善人工濕地的處理效果。另外,根據當地地形落差採用合建式污水處理系統,池體採用磚混結構,可減小佔地面積,節約成本。
3.3人工濕地作為深度處理使用
對於大城市來講,由於污水處理廠規模都較大。可將污水廠的二級處理污水根據回用水水質要求進一步處理,然後再通過輸配水管網進行回用。這種方式技術設備要求高,建設規模較大,便於統一管理運行,能夠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有一定的規模效益,是污水資源回用的發展趨勢。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可將作為廢水二級處理後的深度處理,保證污水回用的質量。
廣州市流溪河沿岸某地區是一個集會議、旅遊、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區。該地區內流溪河水系發達,水量充沛。流溪河為廣州市主要飲用水源,年流量在12-30億m3之間,且水質較好,沿河受到較好的保護。根據該地區的特點,設計時考慮經過污水處理廠常規二級處理後,經過濕地系統自然凈化,最終收集到人工蓄水湖回收利用,實現污水零排放。
由於此污水經過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後的污水污染物含量已經很低,再經過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的進一步深度凈化,出水可以達到地表水環境標准
4結論
目前,中水回用技術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並應用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的區域范圍內,但是奇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於解決。例如,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效率低,直接影響了我國中水回用地全面啟動。除此以外,我國自來水水價過低,造成了水資源嚴重的浪費,也使中水回用缺乏市場競爭力。對於中水回用宣傳力度的不足,也是影響我國中水回用大力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針對上述在中水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了一些解決方案。
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效率低,尤其是在中小城鎮,其中經濟問題是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然而選擇適合的中水回用處理工藝尤為重要。例如,人工濕地對於地域面積較大,所處理的污水濃度不高較適用,不僅如此,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還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可以美化城市,擴大綠地面積,並且有的濕地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作用。
⑵加大對中水回用的宣傳力度,使人們更多地了解我國水資源目前的現狀,認識到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緊迫性,意識到中水回用的重要性。
⑶制定合理的水費制度。將使中水的水費低於自來水的水費,並且收取一定的污染排放費用,制定合理的獎罰制度,並在完善的監管制度下,進行監督。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8. 污水處理廠要進行環評監測嗎請說明理由。
污水處理廠是需要做環評監測的。因為現在的污水處理廠的主要處理工藝運用的是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用含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來吸附或者氧化分解污染物,將污染物減害化,在此過程中,污泥會吸附有害污染物,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物也可能會產生有害氣體,這都需要做廢水、廢氣和固廢的監測。
9. 急求: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標准~
關於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
關於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的通知
環發〔2005〕1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
近年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程逐步加快。但是,一些地方的污水處理廠沒有嚴格執行我局2002年頒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以下簡稱《標准》)。有的地方甚至人為降低處理等級致使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不善,部分生活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為進一步加強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行管理,積極改善城鎮水環境質量,現就執行《標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水,應按《標准》中的相關規定實施分類管理
北方缺水地區應實行中水回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執行《標准》中一級標準的A標准;其他地區若將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回用水,或將出水引入稀釋能力較小的河湖作為城市景觀用水,也應執行此標准。為防止水域發生富營養化,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式、半封閉水域時,應執行《標准》中一級標準的A標准;其他地區可執行《標准》中的二級標准,並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逐步提高污水排放控制要求。現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達不到排放標準的,應限期達標。
二、加強污泥和惡臭污染物的治理,配套建設污泥和惡臭污染治理設施
必須按《標准》要求將污泥進行穩定化處理後妥善處置;若作為農用,必須達到《標准》規定的污泥農用污染物控制要求。含惡臭污染物的氣體也必須達標排放。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應按《標准》規定配套建設惡臭處理和污泥處理設施。
三、生活污水處理廠應按《標准》要求對主要水質指標進行監測,各級環保部門應確實加強監管。
四、新建和現有生活污水處理廠均應按照《標准》要求,安裝污水水量自動計量裝置及主要水質指標在線監測裝置。
二○○五年十月十一日
10. 污水處理項目中的人工濕地有什麼優缺點啊
很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站點可以看到設備的控制櫃和幾個井蓋外,最常見是還有小型的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在天然濕地的凈化功能基礎上,人工將礫石、砂、土壤等介質按一定比例結構的底部封閉並有選擇的植入水生植物的污水處理系統。它的處理方法主要是靠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的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
對於偏遠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人工濕地是性價比較高的污水處理系統。它擁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美化景觀等特點,還可以供水產、畜產、建材、綠化、野生動物棲息等。不過對於規模較大的農村,一般會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組合使用,以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當然,人工濕地也有一定的缺點。佔地面積較大,內部需栽種水生植物,所以真正能穩定運行需要幾年的時間,周期相對長。人工濕地還易受病蟲害影響,加之污水性質復雜,常有水質不達標的現象出現,處理不當人工濕地反而會成為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