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抽水處理技術的系統介紹
抽水處理技術是最早出現的地下水污染修復治理技術,也是地下水異位修復的代表性技術。自20世紀年代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治理至今,地下水污染治理仍以抽水處理技術為主(圖11.23)。
圖11.23 抽水處理技術概念模型
抽水處理技術一般可分為兩大部分:地下水動力控制過程和地上污染物處理過程。根據地下水污染范圍和程度,在污染場地布置一定數量的抽水井,通過水泵將將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取上來,然後利用地面凈化設備進行地下水污染治理。在抽水過程中,抽水井水位下降,在水井周圍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使周圍地下水不斷流向抽水井,減少了污染擴散和遷移。最後,根據污染場地的實際情況,對處理過的受污染地下水進行排放和綜合利用,可以用於景觀用水、回灌到地下或用於當地供水等。
抽水處理技術適用范圍廣,對於污染范圍大、污染暈埋藏深的污染場地也適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①當非水相溶液出現時,由於毛細張力而滯留的非水相溶液幾乎不太可能通過水泵抽水的方法清除;②該技術開挖處理工程費用較高,而且涉及地下水的抽去和回灌,對污染場地干擾大;③需要持續的能量供給,以確保地下水的抽出和水處理系統的運行,同時還要求對抽水系統和處理系統進行定期的維護與監測。
11.3.1.1 抽水系統
抽水的最終目標是合理地設計和布置抽水井,使已受污染的地下水完全抽出來。為了截獲地下水污染羽狀體,在其下游布置一個或多個抽水井,它們都有水流影響區,稱為截獲區。截獲區包含地下水污染羽狀體的整個范圍。截獲區的形狀受地下流速、抽水量及含水層滲透性的影響,截獲區范圍取決於抽水時間的長短和抽水量的大小,抽水時間越長、抽水量越大,其延伸范圍也越大。
截獲區的計算方法是假定含水層為一個均質各向同性的等厚承壓含水層,地下水流向與X軸平行,但流向為X負方向,抽水井為完整井,抽水井布置在Y軸上。在上述條件下即可推導出計算截獲區的水力學方程。
單井截獲區的設計計算,假設抽水井位於直角坐標原點,截獲區以外的地下水不流向抽水井,截獲區邊界水力學方程為
變環境條件下的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式中:Q為抽水井的抽水量,m3/d;B為含水層厚度,m;v為區域地下水滲流速度, m/d。
式中唯一的未知參數是Q/Bv,其量綱為m。隨著Q/Bv值的增大,截獲區范圍也增大。停滯點在抽水井的下游,與抽水井的距離為Q/2πBv。
多井截獲區的設計計算,假設當抽水井為四眼或大於四眼時,截獲區范圍的水力學方程式為
變環境條件下的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式中:Y1,Y2,…,Yn為抽水井1,2,…,n在Y軸上的位置。
相鄰兩井間的最優距離約為1.2Q/πBv。
上述方程是在假設均質、等厚、各向同性的承壓含水層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含水層的不均質非各向同性居多。因此,用上述方程計算的結果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誤差,在實際工作中應反復校驗並予以校正。對於潛水含水層而言,只要抽水井水位降深與整個含水層相比很小,上述方程計算誤差不是很大。
11.3.1.2 處理系統
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後的處理方法與地表水的處理相同。針對本文要處理的重點污染物六價鉻,目前常採用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化學還原法、沉澱法、鋇鹽法、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纖維法、無機材料吸附法、電解法、絮凝沉澱法、吸附法、反滲透膜法等。
⑵ 1000分急求,挖地基挖到水的處理方法,及具體施工工序
這種情況處理時最好使用地下連續牆來擋水,不過已經有點晚了。
建議你幾種措施:
1.如果水的影響比較大,最好採取井點降水或者修排水明溝。效果比較明顯。
2.鋼樁應使用斜撐螺接固定,以提高整體性。如果坑槽內影響施工,可採用樁頂鋼絞線地面直拉方式解決,但地錨要離基坑足夠遠。
3.滲水問題如果井點法有困難,厲害的話不要堵,最好在槽坑底修排水明溝,採用明排水法集中疏導排出。
4.如果靠近鐵路距離很近則一定要採取加固側壁。最保險的方法是使用鋼筋混凝土擋土牆,而且要足夠厚。以策安全。 輕型井點降水一、目的一般該方法用於地下水位比較高的施工環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體固結,提高地基強度,同時可以減少土坡土體側向位移與沉降,穩定邊坡,消除流砂,減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於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響,提供比較乾的施工條件,還可以減少土方量、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和保證施工安全。�二、施工准備�井點設備主要包括井點管(下端為濾管)、集水總管和抽水設備等。�井點管採用Φ60×5長6.0m無縫鋼管。管下端配2.0m濾管,濾管採用與井點管同直徑鋼管,井點管和濾管之間連接鋼制管箍,與集水總管連接用耐壓膠管,濾管鑽梅花孔,直徑5mm,距15mm,外包尼龍網(100目)五層,鋼絲網二層,外纏20#鍍鋅鐵絲,間距10mm。� 集水總管為內100—127mm的無縫鋼管,每節長4米,其間用橡皮套管連結,並用鋼箍接緊,以防漏水,總管上裝有與井點管聯結的短接頭,間距0.8米—1.2米。�每套抽水設備有真空泵一台,離心泵一台,水氣分離器一台,每套井點降水設備帶70根井點降水管。�三、施工方法井點的平面布置為環狀井點,並點管至坑壁不小於1.0m,防局部發生漏氣。高程布置,根據井點的埋設深度H(不包括濾管)。H≥H1+h+IL(m)�H1——井管埋設面至基坑底的距離;�h——基坑中心處底面至降低後地下水位的距離,一般為0.5—�1.0m�;�I——地下水降落坡度,環狀井點�1/10�;�L——井點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同時還應考慮井點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總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線,這樣事先應挖槽,水泵軸心標高宜與總管平行或略低於總管,總管應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層),各段總管與濾管最好分別設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懸殊。�首先排放總管,再埋設井點,管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通,然後安裝抽水設備,在這里,井點管的埋設是一項關鍵性工作。�井點管採用水沖法埋沒,分為沖孔與埋管兩個過程,沖孔時先將高壓水泵,利用高壓膠管與孔連接,沖孔管與起重設備吊起,並插在井點的位置上,利用高壓水(1.8N/mm2),又經主沖孔管頭部的噴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沖刷洗土壤,同時使沖孔管上下左右轉動,邊沖邊下沉,從而逐漸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後,拔出沖孔管,立即插入井點管,並及時在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灌砂濾層,以防止孔壁塌土。�認真做好井點管的埋設和砂濾層的填灌,是保證井點順利抽水,降低地下水的關鍵,同時應注意,沖孔過程中,孔洞必須保持垂直,孔徑一般為30mm,並在口下一致,沖孔深度宜比濾管低0.5m左右,以防止拔出沖孔管時部分土回填而觸及濾管底部砂濾層宜選用粗砂。以免堵塞濾管網眼,並填至濾管頂上1.0—1.5m。砂濾層填灌好後,距地面下0.5—1.0m的深度內,應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氣,井點系統全部安裝完畢後,需進行抽試,以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井點降水使用時,一般應連續抽水,時抽時停,濾網易堵塞出水混濁,並引起附近建築由於土顆粒流失而沉降、開裂,同時由於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可能引起邊坡塌方等事故,抽水過程中,應調節離心泵的出水閥以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勻,正常的出水規律是「先大後小,先混後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斷井點系統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須經常檢查並採取措施,在抽水過程中,還應檢查有無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時,應用冬暖夏涼的感覺)死井太多,嚴重影響降水效果時,應逐個用高壓水反復沖洗拔出重埋。�四、通病及預防措施1.現象,抽出的地下水始終不清,水中含砂量較多,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較大。2.原因,井點濾網破損,井點濾網孔徑和砂濾料粒較大。失去過濾作用。土層中的大量泥砂隨地下水被抽出,濾層厚度不足。3.預防措施:下井點管必須嚴格檢查濾網,發現破損或包紮不嚴密應及時修補,井點濾網和砂濾料應根據土質條件選用。當始終抽出渾濁的井點,必須停止使用。�五、安全質量保證措施1.抽水設備的電器部分必須做好防止漏電的保護措施,嚴格執行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開關三項要求,施工現場電線應架空布設,用三相五線制。2.嚴禁非機械工操作現場機械。3.夜間施工應保持足夠的亮度。4.應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及時做好相關施工記錄。 明排水 集水坑排水法,又稱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人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該方法宜用於粗粒土層,也用於滲水量小的粘土層。
⑶ 建築工程挖基坑遇到地下水怎麼處理
有2個辦法:
1,、繼續打井,井底標高要比基坑底標高低15米,然後24小時抽井水,通過管道排走。
2、基坑鋪碎石,瓜米石,上面鋪彩條布,需要有坡度,坡腳設置集水井,在彩條布上打墊層。
首先保持基坑乾燥狀態,創造有利於施工的環境;其次是確保邊坡穩定,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視這些必要條件,其後果是嚴重的。有的基坑積水或土質稀軟,工人難以立足,無法施工;有的出現「流砂現象」導致邊坡塌方,地質破壞。
有的內部基坑土體發生較大的位移,影響鄰近建築物的安全。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異常情況,都是由地下水引起的。所以,在基坑施工中應對地下水的處理給予應有的重視。
(3)地基地下水處理技術擴展閱讀:
基坑分類
城市橋梁工程基坑主要用於承台、橋台和擴大基礎施工,一般分為無支護和有支護兩類。
一、無支護基坑
特點:
1、基礎埋置不深,施工期較短,挖基坑時不影響鄰近建築物的安全。
2、地下水位低於基底,或者滲透量小,不影響坑壁穩定性。
主要形式:無支護基坑的坑壁形式分為垂直坑壁、斜坡和階梯形坑壁以及變坡度坑壁。
二、有支護基坑
特點:
1、基坑壁土質不穩定,並且有地下水的影響。
2、放坡土方開挖工程量過大,不經濟。
3、容易受到施工場地或鄰近建築物限制,不能採用放坡開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基坑
網路-建築工程
⑷ 基礎有地下水如何處理
要處理地下水所含的金屬物質。 天雨是一家極富創新性的國際化的水處理公司。
公司專業從事水處理設備的研發、製造並銷售最可靠、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提供優質專業的服務,以幫助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
我們成功的基礎是讓客戶實現他們的目標:環保生活、節能生產、控製成本、提高效率。
公司密切關注國內外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趨勢,並且不斷研製開發出新的產品;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具有一批高素質的技術人員,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術技能;公司具有嚴格的管理體系,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形成了科研、設計、生產、安裝調試和售後服務一條龍的管理體制,力求令客戶滿意。天雨將不斷挑戰自我,勇攀高峰,一如既往地以客戶滿意為宗旨,以優良的品質、一流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回饋廣大客戶。到目前為止,公司客戶主要分布在東莞周邊城市(深圳、珠海、中山、江門、佛山、廣州、惠州和惠陽市等)以及廣東省鄰近省份(廣西、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江蘇和黑龍江省等);部分產品遠銷越南、泰國、孟加拉國、沙烏地阿拉伯及中東地區等國家。
服務: 只有超越客戶的需求,才能體現真正意義的服務價值。天雨公司依自身對水處理行業的豐富經驗,結合客戶的實際情況,認真傾聽客戶的心聲,准確預測客戶的潛在需求,最終為協助客戶不斷超越目標而努力。
創新: 面對水處理設備不斷更新發展,創新是與對手競爭的關鍵。天雨公司將始終立足於科技的最前端,結合水質實情,為客戶提供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0797=8376929
⑸ 各種地基處理方法,要詳細的
地基處理主要方法: 1、強夯法 2、CFG樁 3、DDC樁 4、高壓噴射注漿法 5、水泥土攪拌法
一、強夯法
強夯和強夯置換法是用起重設備將很重的夯錘(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後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產生的較大的沖擊能對土進行強力夯實,以提高其強度、降低其壓縮性的一種地基加固處理方法。強夯法使用的設備簡單,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節約三材,經濟效益顯著。
工程實踐證明,經強夯處理後的地基,其承載力可提高2~5倍,地基壓縮性可減小2~10倍,有效加固深度可達5~15m,可消除飽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強夯法多年來廣泛應用在建築、水利、交通、港口和石化等多種工程的地基加固上。
強夯法是一項動力固結技術,能否迅速的使水從土體內排走,是決定強夯效果好壞的關鍵。強夯法主要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應謹慎採用。
強夯置換法是採用在夯坑內回填塊石、碎石等粗顆粒材料,用夯錘夯擊形成連續的強夯置換墩。強夯置換法一般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
二、CFG樁
CFG ,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是Cement Fly-ash Gravel 的縮寫。 1、分類
(1)CFG 樁復合地基技術採用的施工方法有:長螺旋鑽孔灌注成樁,長螺旋鑽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柱,振動沉管灌注成樁等。
(2)長螺旋鑽孔灌注成樁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實以上的砂土;長螺旋鑽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樁,適用於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對雜訊或泥漿污染要求嚴格的場地。
(3)振動沉管灌注成樁,適用於粉土、黏性土及素填土地基。樁尖採用鋼盤混凝土預制樁尖或鋼制活瓣樁尖。
2、特點:
(1)CFG樁主要是通過樁、樁間土和褥墊層一起組成復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式。所以, CFG是通過對地質的改良,從而使地基滿足建築物基礎的承載力要求。作為一種地質改良形式,在成樁的質量和應用上有一定的限制,CFG沒有單獨作為承台樁的先例,都是以「樁筏」的形式出現。
(2)CFG因為單樁承載力低,所以在本地區內,主要適用於多層和小高層的建築。
三、DDC樁
DDC,孔內深層強夯樁法,是在強夯技術基礎上發展的地基加固技術。它的施工是先成孔,再向孔內填料,以高動能、超壓強特異重錘在孔內深層領域進行沖砸擠壓,使填料在強力的推動下向孔周和底部擠壓。夯擊能量可達20000KN.m/m2。深度可達30m或更深。
DDC技術處理後的地基,可達到遇水不濕陷、地震不液化、壓縮變形小、承載力高、剛度均勻。它能大量消耗建築及工業垃圾,利用各種無機固體廢料進行地基加固處理,減少環境污染,變廢為寶。
該項技術消除了深厚黃土地基的濕陷性,大幅度提高了地基承載力,降低地基壓縮性,地基處理效果顯著。
四、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是利用鑽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鑽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後,以20MPa左右的高壓水流從噴嘴中噴射出來,沖擊破壞土體,再用泥漿泵注入壓力為2~5MPa的水泥漿與土體混合,漿液凝固後,在土中形成較大的增強固結體。固結體形狀和噴射移動方向有關,一般分為旋噴、定噴、擺噴三種注漿形式。
1、種類及功能
高壓噴射注漿法的基本種類有:單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和多重管法等四種方法,目前國內以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應用較多。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流塑、軟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黃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高壓噴射注漿法具有增強地基強度、提高地基承載力、止水防滲、減少支擋建築物土壓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種功能,可用於既有建築物和新建建築地基加固,深基坑、地鐵等工程的土層加固或防水;在深基坑防滲帷幕、水庫壩基防滲、多層及高層建築的地基處理、擋土牆加固等工程中應用廣泛。
2、加固機理
主要是利用高壓噴射流對土體的破壞作用,沖擊切割破壞土體,並使漿液與土體拌和,形成較高強度的混合體。
五、水泥土攪拌法
1、施工簡介及適用條件
水泥土攪拌法是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通過特製的深層攪拌機械,邊鑽進邊往軟土中噴射漿液或霧狀粉體,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固化成為具有足夠的強度、變形模量和穩定的水泥土,從而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固化劑採用的有水泥漿液和水泥乾粉,因此,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濕法和干法。在國內,攪拌的最大深度達30m,攪拌加固的柱體直徑為500~850mm。
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
水泥土攪拌法最適用於加固各種成因的飽和軟粘土,如沿海一帶的海濱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沉積的河海相軟土等,還常用於深基坑支護中的防水帷幕。
水泥土攪拌法具有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的特點;在施工過程中,無振動、無雜訊、無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擠土、不污染環境以及施工機具簡單、加固費用低廉等特點。
2、加固機理
水泥土攪拌法主要是利用水泥與土體強制拌和,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合體。該混合體較周圍原狀土體強度高,與周圍土體組成復合地基,按一定的應力比共同分擔上部荷載。
3、工藝要求:
(1)適用范圍為處理淤泥質土,地基承載力設計值不大於120Kpa的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地基; (2)設計前必須進行室內水泥土抗壓強度試驗,對承受豎向荷載的水泥土樁應提供90天齡期的標准強度;
(3)水泥摻入量一般為被加固泥土重的12%~15%或每立方米被加固軟土摻入水泥220~270Kg; (4)水泥漿水灰比可選用0.45~0.55;
(5)水泥土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值宜通過復合地基荷載試驗確定,當無荷載試驗時,可按公式估算。
⑹ 基坑施工中控制地下水的方法有哪些
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和技術標准,選擇施工降水方案、帷幕隔水方案、施工降水+回灌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案等。不論什麼樣的地下水控制方案,都需要滿足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並能滿足基坑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安全的要求。
(6)地基地下水處理技術擴展閱讀:
下水控制方案的選擇必須符合當地的政策和要求,同時符合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的合理性。
保護周邊環境的地下水控制方案選擇應根據地下水位降低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程度和可能採取的措施綜合考慮,本著基坑工程安全和周邊環境安全至上的原則選擇施工降水、施工降水+回灌、帷幕隔水等地下水控制方案。
從保護地下水資源和地下水環境角度,以最大程度減少地下水抽排水量為前提,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使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符合「保護優先、合理抽取、抽水有償、綜合利用」的原則,在地下水控制方案中應優先選擇帷幕隔水,其次選擇施工降水+帷幕隔水,再次選擇施工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