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水回收再利用淺談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中水回收再利用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本文首先明確了中水的概念及其利用范圍,然後分析了中水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要意義,最後指出由於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中水利用勢在必行。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主要辦法有三種:節水、蓄水和調水。而節水是三者中最可行和最經濟的。節水主要有兩種手段:總量控制和再生利用。中水利用則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是開源節流的重要措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
1中水的概念及中水利用的范圍
1.1中水的概念
「中水」的概念源於日本,主要指生活和部分工業用水經一定工藝處理後,回用於對水質要求不高的農業灌溉、市政園林綠化、車輛沖洗、建築內部沖廁、景觀用水及工業冷卻水等方面的水,由於其介於上水(自來水)和下水(污水)之間,故稱為中水。
在我國,關於中水的概念,建設部1995年發布的《城市中水設施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中水是指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重復利用的非飲用水。
北京、大連、深圳等地的《城市中水設施管理辦法》關於中水的定義與建設部基本相近,僅將其中的「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表述為「生活污水」。山東省濟南市於2002年8月發布的《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對中水的范圍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將中水表述為城市污水和廢水經凈化處理後,達到國家《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或者工業用水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由於我國目前面臨缺水威脅的不僅僅是大中城市,許多城鎮、村鎮及農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作為法律概念,其定義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普適性。因此,中水的概念可以表述為:在生活、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和廢水經凈化處理後,達到國家《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或者工業用水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1.2中水利用的范圍
對於中水的利用范圍,按照建設部《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主要用於廁所沖洗,綠地、樹木澆灌、道路清潔、車輛沖洗、基建施工、噴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質標準的其他用水,《昆明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辦法》以及《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地方法規則增加了設備冷卻用水和工業用水。從擴大水資源利用范圍,減少浪費的角度出發,後者所規定的范圍顯然更為科學。
1.3中水利用與中水回用
對於中水利用,還有一個「中水回用」的概念。中水回用是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等)集中起來,經過適當處理達到一定的標准後,再回用於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以及家庭坐便器沖洗等方面,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從其概念可以看出,中水回用只是中水利用的一個方面。
2目前在我國大力推進中水利用的必要性
2.1水資源緊缺,形勢嚴峻
我國目前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136座城市嚴重缺水,日缺水量達1600萬立方米,年缺水量60億立方米,由於缺水每年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北方城市普遍缺水,水資源已成為這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根據我國城市化的進程預計,到21世紀中葉,我國城市人將由目前不足4億增加到9億左右,城市數量將增加到1000個以上,城市水資源的供需問題將會在目前的尖銳態勢下變得更加尖銳。
2.2水資源污染嚴重
我國的水源污染長久以來得不到有效控制,據全國7大水系和內陸河流110多個重點河段統計,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I、Ⅱ類的佔32%,Ⅲ類的佔29%,屬於Ⅳ、V類的佔39%。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COD、揮發酚和BOD等。黃河、松花江、遼河屬Ⅳ、V類水質的河段已超過60%;淮河枯水期的水質已達到Ⅲ類,其大部分支流的水質,常年在V類以上。長江和珠江的水質Ⅳ、V的河段已超過20%。同時,城市內及附近的湖泊普遍存在嚴重富營養化。97%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地下水污染物一般以酚、氰、砷、硝酸鹽為主,鉻、硫、汞次之。目前,我國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污染嚴重。
2.3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城市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洗滌用水(主要包括洗衣服、洗菜等用水),其排放量占生活污水排放量的75%-80%。而另一方面,大多數城市在城市綠化、道路路面噴灑用水、汽車沖洗、廁所沖洗用水、消防用水等方面都是用的自來水,僅沖廁一項,我國每年就消耗大約100多億立方米自來水,這相當於50座中型城市的年自來水用量!事實上,並非所有用水場合都需要優質水,而只須滿足一定的水質要求即可。以生活用水為例,有相當一部分不需要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生活雜用水並不需要太高的水質要求。如果將城市生活污水在原有處理工藝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使其符合一定的水質標准,然後回用於對水質要求不高、需求量又很大的行業,如工業冷、園林綠化、汽車沖洗、居民生活雜用等,既可以節省大量的潔凈水,緩解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又可以減少排污,實現污水資源化,在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方面都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可見對缺水城市來說,這種水源是一筆寶貴財富。這種潛力的開發非常值得。
2.4中水利用的必要性
解決我國城市大面積缺水的對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開源」,即通過修建引水工程、開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乃至從國外進口淡水等方法增加水資源的供應量。二是「節流」,即通過各種方法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各種「開源」措施在滿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副作用,修建引水工程不僅耗資巨大,耗日持久,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而大規模開采地下水更是導致地下水位降低,形成地質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嚴重的地質災難;海水淡化不僅成本較高,同時適用范圍也僅限於沿海城市;從國外進口淡水更是遠水難解近渴。相比較而言,解決城市缺水問題「開源」只是治標,治本還得通過「節流」來解決。在各種「節流」措施中,在城市中推行中水利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
3目前在我國大力推進中水利用的可行性
3.1國家政策支持
2000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城市供水節水與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回用等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並納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由此可見,城市污水處理率的提高,大量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回用政策的逐步完善,為城市污水回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水利用的確是大有市場和大有可為,潛力很大,前景廣闊。
3.2技術可行
我國近十幾年來有關院校和科研部門組織科技攻關,在城鎮和住宅小區的中水回用;城市污水凈化後回用與園林綠化、市政景觀、道路噴灑等;大型賓館及娛樂場所的中水回用系統;城市中水回用與工業冷卻水系統及工藝用水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也興建了若干示範工程。隨著科技的進步,任何污水都可以通過不同的工藝技術加以處理,滿足任何需要。一般來說,二級出水經消毒處理後,用做市政雜用水,生活雜用水、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等;在這基礎上,經混凝過濾處理,可作為工業循環冷卻水等;再經進一步處理,如用膜技術處理或用活性炭吸附後,就可作為工業上工藝用水或地面水,地下水回灌補充水等。
國內外已經有了很多成熟的經驗。在天津市,僅中水洗車一項每年節約自來水超過500萬噸。在大連,大連機車車輛廠1998年投資150萬元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改造,實施了中水回用工程。現在日回用中水800立方米,工廠綠化、沖廁及冷卻水等都用上了中水,年節約水20萬噸。美國1926年首次回收水,1971年已有358家工廠企業利用處理後的城市污水,回收量5.1億立方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每年利用凈化污水2.7億立方米,相當於100萬人口一年的用水量。1985年,前西德城市75%~80%的污水已經過二級處理後加以利用。通過大規模推進中水利用,發達國家的許多城市在城市發展擴大的同時實現了用水需求的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因此,從技術上說是比較成熟的。
3.3經濟可行
中水利用在城市水資源規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具有非常可觀的經濟價值。
(1)提供新水源:中水利用在對健康無影響的情況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經濟的新水源。減少了由於遠距離引水引起的數額巨大的工程投資。
(2)中水回用在提供新水源的同時,可以減少新鮮自來水用量,因此相應減少了城市自來水處理設施的投資。
(3)中水利用還可以減少污水排放數量,減少控制水體污染引起的治理費用。這些經濟效益都是促使國內外許多城市採用中水利用的因素。
據國內專家的統計,當採用小區污水為中水水源時,人口大於1萬或中水用水量達到750m3/d以上為經濟;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增設中水回用系統,主要是新建一個凈水間,其投資只是新建一個凈水廠投資的30%,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增設中水回用系統是最可行、有效的互益工程。
4中水利用的重要意義
首先,比遠距離引水造價低。由於小區中水回用處理裝置安裝在小區內,減少了輸水管線的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將污水處理到雜用水程度,其基建投資只相當於從30千米外引水,若處理到可回用作較高要求的工藝用水,其基建投資相當於從40-60千米外引水。
其次,比海水淡化經濟。由於小區生活污水污染物濃度較低(小於0.1%),可生化性較好,處理難度較小,而且可用深度處理方法加以去除。因此,當生活污水的排水作為中水水源時,主要污染物的濃度指標COD、BOD5、SS、NH3-N可滿足處理技術要求。而海水則含有3.5%的溶解鹽和大量有機物,其雜質含量為污水二級處理出水的35倍以上,因此無論基建費或單位成本,海水淡化都超過污水回用。
小區污水回用開辟了第二水源,降低了小區新鮮水取用量,經處理後的污水回用於小區,減少了污水的排放量,減輕了受納水體的污染,也減少了治理環境污染的投資。所以污水回用既節約了水資源,也消除了環境污染,具有多重效益。
5結語
中水利用,實現污水資源化,是目前解決水資源緊缺的最有效的途徑,是缺水城市勢在必行的重大決策,可行性很強,具有重大意義和多重效益。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貳』 關於中水
城市污水或小區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一定標准就是中水,可以用來沖廁,洗車,綠化等用途,河水經處理後可以做自來水用,更可以做中水用了。
『叄』 為什麼要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必要性是什麼請多從減排的角度回答。謝謝
1、建設污水處理廠的目的就是處理廢水至排放標准,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必要版性主要來說是從區域來說的,權可以通過論述沒有污水處理廠,我們的生產生活廢水對周邊水環境的影響,進而證明必要性。
廢水處理廠的位置要配合廢水的出路,考慮整個排水系統分期建設的需要,並服從城市用地規劃。廢水處理廠特別是有污泥處理和脫水設備的污水廠,對周圍房屋的環境質量有一定影響。
應有適當的隔離綠帶。發達的計算技術已使排水系統規劃的經濟分析日趨完善,污水廠廠址的選擇常與整個系統的規劃同時解決。
(3)中水回用的必要性說明擴展閱讀:
處理廢水的場所:
在城市也稱污水處理廠或污水廠。設在工廠的常稱處理站,出水放入城市排水管道時,處理站實際上是一種預處理設施。廢水處理的一般目標是去除懸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穩定有機物),有時還進行消毒和進一步的處理。
工業廢水的處理側重於油類、懸浮物、重金屬和妨礙城市污水廠運行的或高殘留的有機物的去除或轉化,以及pH值的調整。
『肆』 中水回用的最佳方案是什麼
中水回用方案
概述:
中水是指各種排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中水水源按照《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設計規范》(GB0335-2002)分為優質雜排水和污水處理,具體種類和選取順序為:
1)衛生間、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2)盥洗排水;
3)空調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水;
4)冷凝水;
5)游泳池排污水;
6)洗衣排水;
7)廚房排水;
8)沖廁排水。
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單一水源,大多有三種組合方式:
1)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循環冷卻水稱為優質雜排水,應優先選用;
2)沖廁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稱為雜排水;
3)污水處理,即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這種水質最差。
中水用於沖廁、道路清掃、消防、城市綠化、車輛沖洗、建築施工等雜用的水質,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質》(GB/T18920-2002)中城市雜用水類標准執行。
中水用於景觀環境用水,其水質應符合國家標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的規定。
處理工藝:
中水回用處理工藝根據污水水質、水量以及回用的水質和水量要求,綜合考慮經濟技術參數,確定最佳處理工藝。目前常用處理工藝以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加三級深度處理單元為主。不同的水質要求,處理工藝亦不同。FILT生化法工藝和MBR工藝是我公司根據不同性質的原水採用的兩種主要處理工藝:污水是污水處理時,採用FILT生化法處理工藝;污水是優質雜排水時採用MBR處理工藝。
FILT生化法工藝流程
工藝特點:
*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凈化效率高,系統運行穩定,處理過程無氣味;
處理流程簡單,構築物可實現一體化,實現無人管理;
*無需污泥馴化,掛膜容易,脫膜快,微生物生長快,啟動時間短;
*佔地面積小,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污泥達到動態平衡、不用外排污泥;
MBR工藝流程
工藝特點:
*出水水質優質穩定。
*無剩餘污泥。
*佔地面積小、不受場地限制。
*可去除氨氮及難降解有機物。
*操作管理方便,易於實現。來源:谷騰水網
『伍』 分析我國實施資源節約型戰略的必要性和對策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招遠市發展循環經濟的調查和思考
招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招遠市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總面積1433平方公里,轄10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開發區,58萬人口,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縣級市之一。目前,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59位。近年來,我們按照國家、省和煙台市的統一部署,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6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1億元,分別增長19%和36%;萬元GDP能耗為0.83噸標煤、取水量為36噸,分別下降0.28%和3.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8.9%,提高了5.4個百分點。
一、招遠市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意義
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也是傳統經濟向可持續發展經濟轉化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招遠市大力推進循環經濟,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招遠是一個資源型城市。招遠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保有礦產儲量2億多噸,境內富含金、銀、銅、花崗石等多種礦藏,尤以黃金、花崗石的儲量、產量比較突出。目前,黃金探明儲量、保有儲量和黃金產量居全國縣級(市)之首,擁有較大的花崗石礦床3處。2004年,全市實現礦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1.4%。長期的開采,使招遠同大多數資源型城市一樣,面臨著資源逐漸枯竭、循環利用率低、生態環境脆弱的沉重壓力;招遠同時也是一個資源、能源相對短缺的城市,轄區內沒有煤、油等資源,土地、水、電等供需矛盾突出,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招遠是一個工業主導型城市。招遠工業門類較多、基礎雄厚,現有工業企業1400多家,主要分布在黃金、汽車零部件、電子、化工、輕紡、食品、建材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還有較大的挖掘潛力。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82億元,利稅45.5億元,分別增長49%和75%,二產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61.5%。
第三,招遠城鄉居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非常迫切。「十五」以來,招遠的GDP年均增長15.4%,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1.3%。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招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962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98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72.9億元。城鄉居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市人大建議、政協提案涉及環境、環保方面佔到了總數的六分之一。
第四,招遠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較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招遠市全方位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連續幾次通過了驗收和復核,並全面啟動了生態市創建工作。2004年,在山東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第三。良好的環保、生態環境,為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於上述認識,招遠市把發展循環經濟列入經濟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通過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環經濟之路,提高資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擺脫經濟增長對資源的過度依賴,推進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二、招遠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做法
近年來,我們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立足於招遠的實際,著眼於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生態城市的創建,在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樹立新的資源觀,以循環經濟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
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我們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形成了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在資源開發環節,實行統一規劃、有序開發。按照控制性、保護性開發的原則,科學制訂礦產、土地和水資源的總體規劃,依法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礦產、水等自然資源,有效防止資源的衰減枯竭。近年來,我們先後制訂出台了招遠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土地利用控制性規劃》和《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為依法有序、科學高效的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堅實保證。2004年,我們在原有基礎上啟動了新一輪土地總體規劃修編,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為經濟發展儲備更多的增量空間。在資源利用環節,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效益。一方面,從源頭上提高集約利用水平,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過度、掠奪性開采。對黃金、花崗石等礦產資源的開采,我們實行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提高探、采礦權人資質門檻,嚴禁村和個人從事勘查和開采。幾年來,全市地質勘查、開采持證率均保持了100%;對土地資源,在嚴格建設用地審批,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的同時,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使用效率。2003年,我們出台了《開發區用地管理規定》,規定進入開發區的項目投資額每畝不得低於100萬元;對水資源,嚴格審核工業用水計劃,引導企業增設節水設施及污水凈化設施,對超計劃用水加價徵收水資源費,促使企業節約用水。嚴格城市自備井管理,依法收取水資源使用費,有效保護了地下水資源。2004年,全市10戶重點用水企業萬元產值取水量同比下降48%,節水增效486萬元。我們還累計投資1.56億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4多萬畝,年可節水4800萬方。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循環利用,不斷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土地循環利用上,採取多種方式盤活城市低效利用或城市周邊鄉鎮企業閑置的用地。共挖掘存量集體建設用地 620畝、國有建設用地534畝,在清理銀行貸款土地使用權抵押中,盤活存量土地80餘畝;在水資源循環利用上,積極發展中水回用。我們投資5000萬元興建了污水處理三期工程,使城市日處理污水能力提升到近5萬噸,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100%,處理後的中水用於城市園林灌溉和新建小區廁所沖洗。在資源保護環節,實施依法治理和整頓。圍繞礦產資源保護,開展了「四項整治」活動:第一,礦業秩序整治。2002年,我們將礦業秩序整頓納入「嚴打」整治斗爭大格局中,用「刑法」開路,綜合運用《礦產資源法》、《土地法》、《安全法》、《環保法》等法律法規,開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礦業秩序整頓。先後清理取締非法礦點395個,選廠138處,遣返礦區外來務工人員7500名。此外,我們還開展了花崗石開采秩序綜合整頓活動,先後取締非法採石場16處。目前,全市礦山資源管理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2003年全國非煤礦山專項整治現場會在我市召開。第二,土地市場秩序整治。定期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對圈而不用、多佔少用的工業項目用地進行全面清理,對該收回的項目用地,依法堅決收回,切實提高工業用地的集約程度。第三,城市地下水使用秩序整治。制定出台了《關於封閉城區地下水井的實施方案》,先後依法查處違法打井案件10起。第四,地質環境整治。高度重視礦產資源開采對經濟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堅持「邊開發、邊治理」的原則,全面加大了地質環境的整治力度。我們先後組織了4次大規模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徹底摸清了全市地質環境的底子,編制完成了《招遠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規劃》,先後劃定各類保護區31個,總面積232平方公里。同時,制定下發了招遠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的意見》、《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收取地質環境治理預備金規定》,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和「轄區負責制」的原則,督促礦山企業做好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工作。幾年來,累計完成投資8000餘萬元,治理塌陷區19處、廢石堆96座;年復墾尾礦庫1500餘畝,土地復墾率達到46.3%;有88%的礦山企業實行選礦尾砂井下充填辦法,每年減少尾礦排放200萬噸;有3家企業利用黃金尾礦、花崗石鋸粉煉制建築材料。2003年,市政府投資2600萬元,將開發區中心區域一處佔地約300畝的黃金尾礦庫,改建成集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鳳凰嶺公園,成為城市綠化的重要景觀。在資源可持續發展環節,大力實施「以金興工」戰略。在上游,進一步加大探礦力度,實施「走出去」戰略,搞好資源的戰略儲備和戰略性擴張;在中游,充分發揮資源和資金優勢,引導黃金企業在黃金以外的汽車零部件、電子、醫葯等領域開發和應用項目,逐步實現黃金企業地下一半、地上一半的產業格局;在下游,以黃金珠寶首飾市場建設為抓手,緊盯金、銀、銅、硫、鐵、砷等多元素拉長產業鏈條。我們正在籌建黃金科技研發中心,加緊招聘、引進黃金專業人才,以加大對黃金中、下游產業發展的研發力度。
(二)樹立新的生產觀,以循環經濟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度,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一是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調整產業結構。對全市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進行合理調整,限制和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產品,關閉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和生產線,構築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綠色產業體系。2004年,對22家無治污設施的企業依法予以關停,對47家小化工企業進行了清理,對部分治污設施管理不善廢水不達標的企業實行了停產整頓。二是加快技術創新,挖掘資源綜合利用潛力。對全市的資源性利用企業,引導其提高資源綜合回收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擴大企業經濟效益。2004年,全市黃金企業回收邊角殘礦和利用低品位礦石50餘萬噸,多回收黃金200千克,價值2000餘萬元;共處理固體廢棄物475萬噸,實現綜合利用產值7.1億元,增長56%。金翅嶺金礦投資1.35億元的多金屬金銀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項目,在提高處理復雜金、銀精礦的氧化回收率的同時,從尾礦中回收鉛、銅、鋅等有價金屬,被授予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4年8月投產後,日處理復雜金、銀精礦100噸,金銀回收率從50%提高到97%以上。項目試驗成功後,我們及時進行推廣,目前全市有3戶黃金冶煉企業都採用此技術。中礦金業利用該技術,年新處理礦石23萬噸,新增經濟效益1150萬元。國大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復雜含金礦物無廢料提取多元素項目,年新增處理復雜含金物料10萬噸,增加黃金4845公斤、白銀6953公斤,創造經濟效益2700萬元,獲得了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三是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水平。加強對黃金、汽車零部件、電子、化工等重點行業能源、原材料、水的消耗管理,採用高效低耗低污染技術、工藝和設備,提高能源、原材料產出效益。我們對金寶電子、尹格庄金礦、熱電廠等9戶年耗能5000噸以上的企業進行監測,提出節能整改意見123條,整改率達到87%,年挖掘節能潛力6800噸。2004年,這些企業萬元產值耗能0.72噸標煤,實現綜合節能率4.3%,節能增效2860萬元。玲瓏橡膠有限公司投入369.5萬元,安裝設備91台套,使水重復利用率由73%提高到96.4%;金寶電子投資220萬元,新建年處理100噸的銅箔漂洗水回收凈化工程,年回收電解銅120噸,回收軟化水80萬方,實現利潤300多萬元。四是推廣清潔生產,加強污染排放治理。一方面,加大了對重點領域的污染治理力度。針對我市粉絲企業多、分布廣、污水治理不徹底的現實,集中開展了粉絲生產專項整治。去年以來,先後有43家企業新上了治污設施,新增廢水日處理能力6450噸。目前,全市粉絲企業污染治理率達到100%。狠抓了化工廢水污染治理,對存在問題的20戶企業進行了集中整治,限期治理;另一方面,引導企業發展清潔生產,實現了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的轉變。2003年,夏甸金礦在我市率先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全市已有9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有6家企業正在進行清潔生產審核。
(三)樹立新的環境觀,以循環經濟推動生態城市創建
生態城市是區域發展循環的重要模式,集中反映了城鄉居民的價值取向。為此,我們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環境觀,把生態城市創建納入循環經濟的總體規劃,通盤考慮,同步推進,讓城鄉居民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地生產生活。一是建設「綠色金都」。圍繞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生態承載能力,實施了以城市東西出口綠化、荒山治理、荒灘改造和「村村通」道路綠化等為重點的大綠化工程。2004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積1.85萬畝,其中荒山造林2500畝,河灘、海灘造林2000畝,完成了威烏高速和「村村通」道路綠化近400公里;全市有近20萬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栽植樹木達50多萬株;市區新增改造綠化面積60萬平方米,對城市東西出口和11條主幹道路進行了高標准綠化。截止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3.2%,城市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了36.1%和32%,人均公共綠化面積達到了16.3平方米。二是打造「綠色城市」。從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入手,優化城市生產、生活環境。首先,調整完善了城市規劃。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合理規劃城市規模、功能區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充分考慮城市產業體系之間的銜接和環境容量的大小。2004年,我們聘請有關專家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修訂完善,突出了以溫泉路、城東河為「金軸銀線」的兩大城市景觀,形成了「一城六區」的城市功能分區,充分展示了藍天、碧水、綠脈的城市新形象。其次,加大了城市環保投入。近年來,累計投入6億元,用於城市供排水設施、污水處理、垃圾中轉站、集中供熱供氣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城市供熱總面積達到162萬平方米;城區年供水量達到1200萬噸,人均生活用水量每日90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清掃保潔率均達到了100%,污水處理率達到了73%以上。2003年,我們投資9800多萬元發展市區集中供熱,拆除鍋爐50多台。第三,啟動了城市過境河流綜合治理。去年以來,我們投資7000萬元,全面啟動了城東河、羅山河兩條過境河流的綜合改造,對河道蓄水、防洪截污、綠化、燈光和沿河建築物進行綜合整治,建成後將成為城市中優美的濱水觀光帶。第四,全面加強了城市環境監測。圍繞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狠抓了大氣污染治理和煙塵控制區、環境雜訊達標區建設。目前,城市總體環境質量穩定改善,始終保持國家二級標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城市地面水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100%,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100%,城市雜訊達標區覆蓋率為78.76%。三是倡導「綠色消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主體的綠色消費體系,大力推進綠色采購和社會可持續消費。在政府層面,我們建立了綠色采購制度,優先採購節能、節水、再生利用產品。同時,對新建項目、新增城市公共設施優先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在社會層面,大力開展了「綠色照明」、全民節水、綠色社區和建築節能示範小區創建等活動。2004年,全市建築工程竣工面積86萬平方米,新型牆體建築材料應用達到98%,金都花園小區基本達到了建築節能示範小區標准。四是發展「綠色農業」。在種植業領域,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產業化生產,加快無公害農產品和基地開發建設步伐。近年來,先後有力源豆奶、金海果汁、金城粉絲等5戶企業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達到了8萬畝,無公害食品基地達到了25萬畝;在養殖業領域,以養殖場污物綜合利用為重點,積極推廣新型沼氣生產技術,實現種養良性循環。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新型沼氣池6000立方米,不僅治理了污染,年還可為農民增收50萬元;在農產品加工領域,建立起變廢為用的循環體系,將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重新「上崗」,用來生產飼料、肥料等。目前,我市金海、金潮、聯蕾等果汁加工企業年產生果渣8000餘噸,全部回收用於生產飼料,年可增加效益320多萬元。
三、招遠市政府在推進循環經濟中的作用
招遠市政府在推進循環經濟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規劃為前提,以政策為保障,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在全社會形成了強力推進循環經濟的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強化規劃指導。我們在全面開展循環經濟戰略規劃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台了招遠市《關於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意見》,分階段提出了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目標、任務,明確了基本途徑和重點領域。同時,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切實轉變觀念,把推進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貫穿始終的重要宗旨。市裡還專門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任副組長,市環保局、發展計劃局、經貿局、財政局等24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確定了工作機構和分工責任,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研究制定了循環經濟發展的推進計劃和實施方案,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合作,建立了有效的協調機制。
(二)實施政策引導。我們在認真落實國家、省關於鼓勵循環經濟發展的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地方產業、財稅、投資及激勵等政策體系建設,大力扶持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在產業發展導向上,把發展循環經濟列為重點,鼓勵發展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和廢棄物減排等方面的產業;在資金上,積極引導金融信貸機構支持循環經濟項目,鼓勵社會資金投向循環經濟;在政策上,市財政建立了市級資源節約專項基金,每年撥款200萬元用於扶持和獎勵循環經濟發展。2004年,我們在黃金、汽車零部件、電子、化工、輕紡、食品等行業選取了8戶企業進行試點和重點扶持,同時全面落實了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企業優惠政策,全年共減免增值稅758萬元。
(三)實行重點推進。始終把發展循環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強化保障措施,加以重點推進。一是加大考核力度。調整完善了市鎮兩級經濟工作考核辦法,加大了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考核力度,調動了各級各部門和企業的積極性;二是加大檢查力度。健全加強了環境監察隊伍,加強對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等行為的檢查密度和查處力度,提高了環境執法的剛性和嚴肅性;三是實行理性招商。一方面,將循環經濟項目列入全市招商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重點對外推介,吸引外商投資;另一方面,成立了項目效益評價辦公室,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對新建項目進行效益評估,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項目的引進。
(四)提高公眾參與度。充分發揮新聞、廣播、文化等部門和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弘揚先進典型,對浪費資源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在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防止污染、保護土地的良好風氣。加強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宣傳教育,引導企業和社會轉變觀念,樹立可持續消費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提高全社會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使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
四、招遠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幾點啟示
招遠市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實踐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和啟發。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政府推動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扯到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在實踐中,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制度創新為保證,做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循序漸進。政府在指導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採取一定的經濟支持和政策鼓勵,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預手段,都是促進和發展循環經濟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其次,市場化運作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在循環經濟發展初期,政府通過適當地發揮財政杠桿、產業導向作用,建立「政府引導、企業投資、社會參與」的市場運作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利於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循環經濟的合力。隨著循環經濟的深入發展,政府應逐步從投資引導轉向政策優惠,將投資拉動變為市場選擇,逐漸培育完善自發的高效運行機制。
第三,科技創新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保證。從技術層面看,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高能耗、高排放和低利用。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促進資源再生利用,必須結合各地實際,依靠科技創新,通過不斷引進、開發和應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