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苯酐回收富馬酸廢料的原因
污染環境。苯酐尾氣洗滌水中,馬來酸等有機物含量高,有一定腐蝕性,直接排放將嚴重污染環境,將苯酐廢水中的馬來酸催化異構化成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富馬酸加以回收可以重復利用。苯酐指鄰苯二甲酸酐,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鄰苯二甲酸分子內脫水形成的環狀酸酐,為白色結晶性粉末,不溶於冷水,微溶於熱水、乙醚,溶於乙醇、吡啶、苯、二硫化碳等,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
⑵ 鄰苯二甲酸丁卞酯(BBP)的物理化學性質化學、生物專業
鄰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簡稱BBP)為無色油狀高沸點(b.p.370°C)液體,主要用作增塑劑。用作PVC的主增塑劑,與樹脂相容性好,並與聚苯乙烯、醋酸乙烯樹脂、硝酸纖維素等互溶性好,具有良好的耐污染性,塑化速度快、填充劑容量大、耐水和耐油抽出。BBP常與其它增塑劑配合,用於含大量填充劑的塑料地板、裝飾材料及瓦楞板等。可獲得具有良好透明性和光滑表面的製品,還用於壓延法制泡沫人造革[1,2]。
合成BBP一般採用以下兩步反應:
其中的關鍵在於反應(2),因單丁酯鈉鹽溶於水,而氯化苄不溶於水,與之成為兩相,從而使反應難以進行。傳統方法是在無水條件下或選擇適當溶劑使之反應[3], 但無水操作給生產帶來一定麻煩,採用溶劑也使操作較復雜、且產率不高。為此,不少人研究了採用相轉移催化劑達到較佳效果[4-6]。筆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再作了較全面試驗,分別採用季銨鹽(新潔而滅、四丁基氯化銨及自製的新型相轉移催化劑殼聚糖季銨鹽)、叔胺(三乙胺、三丁胺及三辛胺)、三相催化劑(三甲基苄胺樹脂及二甲基苄胺樹脂)等作為相轉移催化劑合成,得到較佳結果。
1 實驗部分
1.1 試劑和儀器
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品。折光率用上海光學儀器廠的WZS-1型阿貝折光儀測定。含量用島津LC-10A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BBP分子結構用島津-8300型紅外分光光度計測定證明。其它指標按GB1666-81,GB1668-81,GB1671-81所規定的方法檢驗測定。
1.2 鄰苯二甲酸單丁酯鈉鹽的制備
在裝有電動攪拌、溫度計、迴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燒瓶中,按1:1.03摩爾比加入鄰苯二甲酸酐和丁醇, 在100-110°C攪拌反應2h, 然後冷至50-60°C,緩慢滴加30%NaOH溶液,調節pH至7.5-8,即得鄰苯二甲酸單丁酯鈉鹽的水溶液。
1.3 鄰苯二甲酸丁苄酯的合成
在上述反應液中加入氯化苄(1摩爾鄰苯二甲酸酐加1.05摩爾氯化苄)及一定量的相轉移催化劑,在100-110°C攪拌反應3h,冷至60°C,加適量水攪拌片刻,再用分液漏斗分去水層,用水洗滌有機層,分出有機層,經水蒸氣蒸餾、減壓蒸餾,收集220-222°C(666.5Pa)之餾分即為產品BBP,然後按上述方法檢測合格後,以鄰苯二甲酸酐為基準計算BBP的產率。
2 結果與討論
2.1 反應物摩爾比的確定
固定反應溫度、時間和催化劑的用量,採用正交試驗法,考察不同的原料摩爾比對產物BBP產率的影響,優選出單酯化時鄰苯二甲酸酐與丁醇的摩爾比為1:1.27,鄰苯二甲酸酐與氯化苄的摩爾比為1:1.10。
2.2 反應條件的優選
固定反應物的摩爾比反應3h,採用正交試驗法考察反應溫度及pH對單酯化產率的影響得出:反應溫度在105±5°C、pH 8.5-9為佳;固定反應物的摩爾比,催化劑用量為鄰苯二甲酸酐摩爾量的3%,在105±5°C反應,考察反應時間對BBP產率的影響得出:反應時間以2.5h為佳;固定反應物的摩爾比,在105±5℃反應2.5h,考察相轉移催化劑品種、用量對BBP產率的影響,得出不同類型催化劑其用量變化較大(詳見下述)。
2.3 用季銨鹽作相轉移催化劑合成BBP
曾採用三種季銨鹽作為相轉移催化劑合成BBP:新潔而滅(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銨),四丁基氯化銨,自製的殼聚糖季銨鹽。其共同特點是:均具有水溶性,其季銨鹽陽離子既溶於水相也溶於有機相,故可載負鄰苯二甲酸單丁酯鈉鹽的陰離子越過界面進入有機相與氯化苄反應生成產物BBP,而季銨鹽陽離子能回到水相中重復上述過程,從而起到液-液相轉移催化作用,此過程如斯托克斯(Starks)相轉移催化循環圖[7]所示:
圖中季銨鹽陽離子Q+ 相當於本文中或或殼聚糖的季銨陽離子;R-X相當於C6H5CH2Cl,MNu相當於鄰苯二甲酸單丁酯鈉鹽,RNu相當於產物BBP。
試驗得出:當新潔而滅用量為鄰苯二甲酸酐的3.5%(mol)時,產物產率最高達96~97%,可見,新潔而滅是合成BBP的高效無毒的相轉移催化劑,可用於工業生產。當四丁基氯化銨用量為鄰苯二甲酸酐的8%(mol)時,產物產率最高達90.1%,說明該催化劑也是合成BBP的有效催化劑,由於季銨離子中碳鏈較短,催化效率不及新潔而滅強,這與Horriott和Picker所總結的規律[7]基本一致,但四丁基氯化銨不僅用量比新潔而滅多一倍,而且價也貴得多,故不適合工業生產。採用殼聚糖季銨鹽時,BBP產率可達82%,預計,它將作為一種新型催化劑出現在相轉移催化法合成有機物的反應中,前景可喜。
2.4 用叔胺作為相轉移催化劑合成BBP
曾採用三種叔胺作為相轉移催化劑合成BBP:三乙胺、三丁胺和三(2-乙基)己胺。用量分別為鄰苯二甲酸酐摩爾量的12%、8%、6%,在105±5°C反應3h,產物最高產率分別為83.1%、90%、95%。此類系非荷電催化劑,在反應體系中,實際上叔胺與鹵烴就地形成季銨離子而起到催化作用[8]。低級叔胺(如三乙胺等)碳鏈短,分子中憎水基所佔比重不大,形成季銨陽離子後不僅把反應質點陰離子帶到有機相進行反應生成產物,而且有可能將少數水分子亦帶到有機相,從而使少數產物分子水解,因而催化效果不及高級叔胺,產物產率也不及高級叔胺。高級叔胺碳鏈較長,親水性較差,很難將水分子帶到有機相,這就避免了產物水解,這與上述三種結果相一致。
2.5 三相催化劑合成BBP
曾採用三甲基苄胺樹脂(PSTM)、二甲基苄胺樹脂(PSDM)合成BBP,產物產率79-82%。這類催化劑是將季銨離子固載化到高聚物載體上:Poly-C6H5CH2R2Cl-,它不溶於水相也不溶於有機相。反應體系為液-固-液的三相相轉移催化體系。與上述液-液相轉移催化作用相比,增加了反應的內外擴散阻力,故催化效果不及相應的叔胺。但這類催化劑易與產物分離,因而易重復使用,生產操作方便、且廢水少。
3 結論
相轉移催化法合成BBP的較佳摩爾比為:鄰苯二甲酸酐/丁醇/氯化苄=1/1.27/1.10;反應溫度105±5°C,PH 8.5-9,反應時間2.5-3h;不同催化劑其用量略有不同。諸類催化劑中,以新潔而滅較佳,價廉、高效、無毒、產物得率高,適於工業化生產;殼聚糖季銨鹽用作相轉移催化劑,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據筆者試驗結果,亦是合成BBP的有效相轉移催化劑,在有機合成中前景可喜;叔胺類中以高級叔胺較為有效,但價較貴,且有一定毒性;三相催化劑可用於BBP合成,但效果不及前二者,其優勢在於反應後處理分離容易、易重復使用,因而生產操作較為方便。
⑶ 鄰苯二甲酸和乙酸酐反應
鄰苯二甲酸和乙酸酐可以直接和水合肼反應,在強酸性條件下會有失水的可能性,脫出來的水會稀釋硝酸導致反應反應速率下降。而且後處理的時候還需要額外加入鹼水將可能產生的硝基鄰苯二甲酸酐水解。在生產過程中哪怕只是多一步後處,理步驟,帶來的額外工藝就會非常麻煩。所以如用鄰苯二甲酸酐反應,得到硝基鄰苯二甲酸酐,然後後面酸酐可以直接和水合肼反應。
⑷ 請問化工材料鄰苯二甲酸酐有什麼危害
般認為苯毒性的產生是通過代謝產物所致,也就是說苯須先通過代謝才能對生命體產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臟和骨髓中進行代謝,而骨髓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進入體內可在造血組織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謝產物。長期接觸苯可引起骨髓與遺傳損害,血象檢查可發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發生白血病。曾經有人對低濃度苯接觸工人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外周血白細胞數雖在正常值范圍之內,但非常顯著低於對照組;經常性苯接觸工人淋巴細胞微核率分布高於非苯接觸組,且制苯車間觀察人群的淋巴細胞微核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隨作業環境苯濃度的增高,白細胞數有降低趨勢,淋巴細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趨勢。這些均證明低濃度苯對作業人群的健康有損害,尤其要注意對人體遺傳物質的損傷作用。 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時間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樞神經亦有抑製作用,同時會伴有頭痛、欲嘔、步態不穩、昏迷、抽痙及心律不整。 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會立即死亡
下面是詳細的資料!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嚴重者會因為中樞系統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產生睡意、頭昏、心率加快、頭痛、顫抖、意識混亂、神志不清等現象。攝入含苯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胃痛、頭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狀,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氣5-10分鍾便會有致命危險。
長期接觸苯會對血液造成極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苯可以損害骨髓,使紅血球、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並使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白血病,甚至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可以導致大量出血,從而抑制免疫系統的功用,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研究報告指出,苯在體內的潛伏期可長達12-15年。
婦女吸入過量苯後,會導致月經不調達數月,卵巢會縮小。對胎兒發育和對男性生殖力的影響尚未明了。孕期動物吸入苯後,會導致幼體的重量不足、骨骼延遲發育、骨髓損害。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經確認為致癌物。
接觸限值:
* 中國 MAC 40 mg/m3(皮)
* 美國ACGIH 10ppm, 32mg/m3 TWA: OSHA 1ppm, 3.2 mg/m3
毒性:
* LD50: 3306mg/kg(大鼠經口);48mg/kg(小鼠經皮)
* LC50: 10000ppm 7小時(大鼠吸入)
當然,由於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接觸條件不同,對苯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嗅出苯的氣味時,它的濃度大概是1.5ppm,這時就應該注意到中毒的危險。在檢查時,通過尿和血液的檢查可以很容易查出苯的中毒程度。
苯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苯
IUPAC中文命名
苯
常規
分子式 C6H6
SMILES C1=CC=CC=C1
分子量 78.11 g/mol
外觀 無色透明易揮發液體
氣味 有強烈芳香氣味。12ppm濃度時可檢測到油漆稀釋劑氣味
CAS號 71-43-2
RTECS號 CY1400000
IMDG規則頁碼 3185
UN編號 1114
性質
STP下的密度 0.8786 g/cm3
溶解度 0.18 g/ 100 ml 水
熔點 278.65 K (5.5 ℃)
沸點 353.25 K (80.1 ℃)
相態
三相點 278.5 ± 0.6 K
臨界點 289.5℃
4.92MPa
熔解熱
(ΔfusH) 9.84 kJ/mol
汽化熱
(ΔvapH) 44.3 kJ/mol
燃燒熱 3264.4 kJ/mol
危險性
閃點 -10.11℃(閉杯)
自燃 562.22℃
爆炸極限 1.2 - 8.0 %
攝取 可引起急性中毒,麻痹中樞神經,需要充分漱口,喝水,盡快洗胃。
吸入 可導致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導致呼吸及心跳停止。
皮膚 變乾燥,脫屑,皴裂,有的可能發生過敏性濕疹
眼睛 有刺激性。需用大量清水沖洗
處理方式
* 危險性:
o 遇熱、明火易燃燒、爆炸。
* 人身保護:
o 防護手套,防護服,濃度過高須配帶防毒面具
* 穩定性:
o 能與氧化劑強烈反應。不能與乙硼烷共存。
* 儲存:
o 陰涼,通風。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密封儲存。防止靜電
液體性質
標准生成焓
(ΔfH0液) 48.95 ± 0.54 kJ/mol
標准熵
(S0液) 173.26 J/mol·K
熱容
(Cp) 135.69 J/mol·K (298.15 K)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都依從國際單位制和來自標准溫度和壓力條件下。 參考和免責條款
苯(C6H6)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並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種致癌物質。
化學上,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也是最簡單的芳烴。它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可作為有機溶劑。苯是一種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產量和生產的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苯具有的環系叫苯環,是最簡單的芳環。苯分子去掉一個氫以後的結構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為PhH。
目錄
[隱藏]
* 1 發現
* 2 結構
* 3 物理性質
* 4 化學性質
o 4.1 取代反應
+ 4.1.1 鹵代反應
+ 4.1.2 硝化反應
+ 4.1.3 磺化反應
+ 4.1.4 烷基化反應
o 4.2 加成反應
o 4.3 氧化反應
o 4.4 其他反應
* 5 制備
o 5.1 從煤焦油中提取
o 5.2 從石油中提取
+ 5.2.1 催化重整
+ 5.2.2 蒸汽裂解
o 5.3 芳烴分離
o 5.4 甲苯脫烷基化
+ 5.4.1 甲苯催化加氫脫烷基化
+ 5.4.2 甲苯熱脫烷基化
o 5.5 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
o 5.6 其他方法
* 6 分析測試方法
* 7 安全
o 7.1 毒性
o 7.2 可燃性
* 8 工業用途
* 9 苯的異構體
* 10 苯的衍生物
o 10.1 取代苯
o 10.2 多環芳烴
* 11 參看
* 12 參考文獻
* 13 外部鏈接
[編輯]
發現
凱庫勒的擺動雙鍵
放大
凱庫勒的擺動雙鍵
苯最早是在18世紀初研究將煤氣作為照明用氣時合成出來的。1803年-1819年G. T. Accum採用同樣方法制出了許多產品,其中一些樣品用現代的分析方法檢測出有少量的苯。然而,一般認為苯是在1825年由麥可·法拉第發現的。他從魚油等類似物質的熱裂解產品中分離出了較高純度的苯,稱之為「氫的重碳化物」(Bicarburet of hydrogen)。並且測定了苯的一些物理性質和它的化學組成,闡述了苯分子的碳氫比。
1833年,Milscherlich確定了苯分子中6個碳和6個氫原子的經驗式(C6H6)。弗里德里希·凱庫勒於1865年提出了苯環單、雙鍵交替排列、無限共軛的結構,即現在所謂「凱庫勒式」。又對這一結構作出解釋說環中雙鍵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動,所以造成6個碳等價。他通過對苯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種類的研究,發現苯是環形結構,每個碳連接一個氫。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設想:
詹姆斯·杜瓦則歸納出不同結構;以其命名的杜瓦苯現已被證實是與苯不同的另外一種物質,可由苯經光照得到。
1845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從煤焦油的輕餾分中發現了苯,他的學生C. Mansfield隨後進行了加工提純。後來他又發明了結晶法精製苯。他還進行工業應用的研究,開創了苯的加工利用途徑。大約從1865年起開始了苯的工業生產。最初是從煤焦油中回收。隨著它的用途的擴大,產量不斷上升,到1930年已經成為世界十大噸位產品之一。
[編輯]
結構
苯具有的苯環結構導致它有特殊的芳香性。苯環是最簡單的芳環,由六個碳原子構成一個六元環,每個碳原子接一個基團,苯的6個基團都是氫原子。
6個p軌道形成離域大∏鍵的電子雲
放大
6個p軌道形成離域大∏鍵的電子雲
碳數為4n+2(n是自然數),且具有單、雙鍵交替排列結構的環烯烴稱為輪烯,苯就是[6]-輪烯。
苯分子是平面分子,12個原子處於同一平面上,6個碳和6個氫是均等的,C-H鍵長為1.08Å,C-C鍵長為1.40Å,此數值介於單雙鍵長之間。分子中所有鍵角均為120°,說明碳原子都採取sp2雜化。這樣每個碳原子還剩餘一個p軌道垂直於分子平面,每個軌道上有一個電子。於是6個軌道重疊形成離域大∏鍵,現在認為這是苯環非常穩定的原因,也直接導致了苯環的芳香性。
[編輯]
物理性質
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有芳香氣味的透明液體,易揮發。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ml,但其分子質量比水重,。苯難溶於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
苯能與水生成恆沸物,沸點為69.25℃,含苯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應中常加苯蒸餾,以將水帶出。
在10-1500mmHg之間的飽和蒸氣壓可以根據安托萬方程(antoine)計算:
\lg P = A - {B \over C + t}
其中:P 單位為 mmHg, t 單位為 ℃, A = 6.91210, B = 1214.645, C = 221.205
[編輯]
化學性質
苯參加的化學反應大致有3種:一種是其他基團和苯環上的氫原子之間發生的取代反應;一種是發生在C-C雙鍵上的加成反應;一種是苯環的斷裂。
[編輯]
取代反應
苯環上的氫原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鹵素、硝基、磺酸基、烴基等取代,生成相應的衍生物。由於取代基的不同以及氫原子位置的不同、數量不同,可以生成不同數量和結構的同分異構體。
苯環的電子雲密度較大,所以發生在苯環上的取代反應大都是親電取代反應。親電取代反應是芳環有代表性的反應。苯的取代物在進行親電取代時,第二個取代基的位置與原先取代基的種類有關。
[編輯]
鹵代反應
苯的鹵代反應的通式可以寫成:
PhH + X_2 \to PhX + HX
反應過程中,鹵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劑的共同作用下異裂,X+進攻苯環,X-與催化劑結合。
以溴為例:反應需要加入鐵粉,鐵在溴作用下先生成三溴化鐵。
FeBr_3 + Br^- \to FeBr_4^-
PhH + Br^+ + FeBr_4^- \to PhBr + FeBr_3 + HBr
在工業上,鹵代苯中以氯和溴的取代物最為重要。
[編輯]
硝化反應
苯和硝酸在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可生成硝基苯:
PhH + HONO_2 \to PhNO_2 + H_2O
硝化反應是一個強烈的放熱反應,很容易生成一取代物,但是進一步反應速度較慢。
[編輯]
磺化反應
用濃硫酸或者發煙硫酸在較高溫度下可以將苯磺化成苯磺酸。
H_2SO_4 + PhH \to PhSO_3H + H_2O
苯環上引入一個磺酸基後反應能力下降,不易進一步磺化,需要更高的溫度才能引入第二、第三個磺酸基。這說明硝基、磺酸基都是鈍化基團,即妨礙再次親電取代進行的基團。
[編輯]
烷基化反應
在AlCl3催化下苯環上的氫原子可以被烷基(烯烴)取代生成烷基苯,這種反應稱為烷基化反應,又稱為傅-克烷基化反應。例如與乙烯烷基化生成乙苯:
PhH + C_2H_4 \to Ph\!-\!C_2H_5
在反應過程中,R基可能會發生重排:如1-氯丙烷與苯反應生成異丙苯,這是由於自由基總是趨向穩定的構型。
[編輯]
加成反應
苯環雖然很穩定,但是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發生雙鍵的加成反應。通常經過催化加氫,鎳作催化劑,苯可以生成環己烷。
C_6H_6 + 3H_2 \to C_6H_{12}
此外由苯生成六氯環己烷(六六六)的反應可以在紫外線照射的條件下,由苯和氯氣加成而得。
[編輯]
氧化反應
苯和其他的烴一樣,都能燃燒。當氧氣充足時,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
2C_6H_6 + 15O_2 \to 12CO_2 + 6H_2O
但是在一般條件下,苯不能被強氧化劑所氧化。但是在氧化鉬等催化劑存在下,與空氣中的氧反應,苯可以選擇性的氧化成順丁烯二酸酐。這是屈指可數的幾種能破壞苯的六元碳環系的反應之一。(馬來酸酐是五元雜環。)
2C_6H_6 + 9O_2 \to 2C_4H_2O_3 + 4CO_2 + 4H_2O
這是一個強烈的放熱反應。
[編輯]
其他反應
苯在高溫下,用鐵、銅、鎳做催化劑,可以發生縮合反應生成聯苯。和甲醛及次氯酸在氯化鋅存在下可生成氯甲基苯。和乙基鈉等烷基金屬化物反應可生成苯基金屬化物。在四氫呋喃中氯苯或溴苯和鎂反應可生成苯基格林尼亞試劑。
[編輯]
制備
苯可以由含碳量高的物質不完全燃燒獲得。自然界中,火山爆發和森林火險都能生成苯。苯也存在於香煙的煙中。
直至二戰,苯還是一種鋼鐵工業焦化過程中的副產物。這種方法只能從1噸煤中提取出1千克苯。1950年代後,隨著工業上,尤其是日益發展的塑料工業對苯的需求增多,由石油生產苯的過程應運而生。現在全球大部分的苯來源於石油化工。工業上生產苯最重要的三種過程是催化重整、甲苯加氫脫烷基化和蒸汽裂化。
[編輯]
從煤焦油中提取
在煤煉焦過程中生成的輕焦油含有大量的苯。這是最初生產苯的方法。將生成的煤焦油和煤氣一起通過洗滌和吸收設備,用高沸點的煤焦油作為洗滌和吸收劑回收煤氣中的煤焦油,蒸餾後得到粗苯和其他高沸點餾分。粗苯經過精製可得到工業級苯。這種方法得到的苯純度比較低,而且環境污染嚴重,工藝比較落後。
[編輯]
從石油中提取
在原油中含有少量的苯,從石油產品中提取苯是最廣泛使用的制備方法。
[編輯]
催化重整
重整這里指使脂肪烴成環、脫氫形成芳香烴的過程。這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形成的工藝。
在500-525°C、8-50個大氣壓下,各種沸點在60-200°C之間的脂肪烴,經鉑 - 錸催化劑,通過脫氫、環化轉化為苯和其他芳香烴。從混合物中萃取出芳香烴產物後,再經蒸餾即分出苯。也可以將這些餾分用作高辛烷值汽油。
[編輯]
蒸汽裂解
蒸汽裂解是由乙烷,丙烷或丁烷等低分子烷烴以及石腦油,重柴油等石油組份生產烯烴的一種過程。其副產物之一裂解汽油富含苯,可以分餾出苯及其他各種成分。裂解汽油也可以與其他烴類混合作為汽油的添加劑。
裂解汽油中苯大約有40-60%,同時還含有二烯烴以及苯乙烯等其他不飽和組份,這些雜質在貯存過程中易進一步反應生成高分子膠質。所以要先經過加氫處理過程來除去裂解汽油中的這些雜質和硫化物,然後再進行適當的分離得到苯產品。
[編輯]
芳烴分離
從不同方法得到的含苯餾分,其組分非常復雜,用普通的分離方法很難見效,一般採用溶劑進行液-液萃取或者萃取蒸餾的方法進行芳烴分離,然後再採用一般的分離方法分離苯、甲苯、二甲苯。根據採用的溶劑和技術的不同又有多種分離方法。
* Udex法:由美國道化學公司和UOP公司在1950年聯合開發,最初用二乙二醇醚作溶劑,後來改進為三乙二醇醚和四乙二醇醚作溶劑,過程採用多段升液通道(multouocomer)萃取器。苯的收率為100%。
* Suifolane法:荷蘭殼牌公司開發,專利為UOP公司所有。溶劑採用環丁碸,使用轉盤萃取塔進行萃取,產品需經白土處理。苯的收率為99.9%。
* Arosolvan法:由聯邦德國的魯奇公司在1962年開發。溶劑為N-甲基吡咯烷酮(NMP),為了提高收率,有時還加入10-20%的乙二醇醚。採用特殊設計的Mechnes萃取器,苯的收率為99.9%。
* IFP法:由法國石油化學研究院在1967年開發。採用不含水的二甲亞碸作溶劑,並用丁烷進行反萃取,過程採用轉盤塔。苯的收率為99.9%。
* Formex法:為義大利SNAM公司和LRSR石油加工部在1971年開發。嗎啉或N-甲醯嗎啉作溶劑,採用轉盤塔。芳烴總收率98.8%,其中苯的收率為100%。
[編輯]
甲苯脫烷基化
甲苯脫烷基制備苯,可以採用催化加氫脫烷基化,或是不用催化劑的熱脫烷基。原料可以用甲苯、及其和二甲苯的混合物,或者含有苯及其他烷基芳烴和非芳烴的餾分。
[編輯]
甲苯催化加氫脫烷基化
用鉻,鉬或氧化鉑等作催化劑,500-600°C高溫和40-60個大氣壓的條件下,甲苯與氫氣混合可以生成苯,這一過程稱為加氫脫烷基化作用。如果溫度更高,則可以省去催化劑。反應按照以下方程式進行:
Ph\!-CH_3 + H_2 \to Ph\!-H + CH_4
根據所用催化劑和工藝條件的不同又有多種工藝方法:
* Hydeal法:由Ashiand & refing 和UOP公司在1961年開發。原料可以是重整油、加氫裂解汽油、甲苯、碳6-碳8混合芳烴、脫烷基煤焦油等。催化劑為氧化鋁-氧化鉻,反應溫度600-650℃,壓力3.43-3.92MPa。苯的理論收率為98%,純度可達99.98%以上,質量優於Udex法生產的苯。
* Detol法:Houdry公司開發。用氧化鋁和氧化鎂做催化劑,反應溫度540-650℃,反應壓力0.69-5.4MPa,原料主要是碳7-碳9芳烴。苯的理論收率為97%,純度可達99.97%。
* Pyrotol法:Air procts and chemicals公司和Houdry公司開發。適用於從乙烯副產裂解汽油中制苯。催化劑為氧化鋁-氧化鉻,反應溫度600-650℃,壓力0.49-5.4MPa。
* Bextol法:殼牌公司開發。
* BASF法:BASF公司開發。
* Unidak法:UOP公司開發。
[編輯]
甲苯熱脫烷基化
甲苯在高溫氫氣流下可以不用催化劑進行脫烷基製取苯。反應為放熱反應,針對遇到的不同問題,開發出了多種工藝過程。
* MHC加氫脫烷基過程:由日本三菱石油化學公司和千代田建設公司在1967年開發。原料可以用甲苯等純烷基苯,含非芳烴30%以內的芳烴餾分。操作溫度500-800℃,操作壓力0.98MPa,氫/烴比為1-10。過程選擇性97-99%(mol),產品純度99.99%。
* HDA加氫脫烷基過程:由美國Hydrocarbon Research和Atlantic Richfield公司在1962年開發。原料採用甲苯,二甲苯,加氫裂解汽油,重整油。從反應器不同部位同如氫氣控制反應溫度,反應溫度600-760℃,壓力3.43-6.85MPa,氫/烴比為1-5,停留時間5-30秒。選擇性95%,收率96-100%。
* Sun過程:由Sun Oil公司開發
* THD過程:Gul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公司開發
* Monsanto過程:孟山都公司開發
[編輯]
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
隨著二甲苯用量的上升,在1960年代末相繼開發出了可以同時增產二甲苯的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技術,主要反應為:
甲苯歧化和烷基轉移反應
這個反應為可逆反應,根據使用催化劑、工藝條件、原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藝過程。
* LTD液相甲苯岐化過程:美國美孚化學公司在1971年開發,使用非金屬沸石或分子篩催化劑,反應溫度260-315℃,反應器採用液相絕熱固定床,原料為甲苯,轉化率99%以上
* Tatoray過程:日本東麗公司和UOP公司1969年開發,以甲苯和混合碳9芳烴為原料,催化劑為絲光沸石,反應溫度350-530℃,壓力2.94MPa,氫/烴比5-12,採用絕熱固定床反應器,單程轉化率40%以上,收率95%以上,選擇性90%,產品為苯和二甲苯混合物。
* Xylene plas過程:由美國Atlantic Richfield公司和Engelhard公司開發.使用稀土Y型分子篩做催化劑,反應器為氣相移動床,反應溫度471-491℃,常壓。
* TOLD過程: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公司1968年開發,氫氟酸-氟化硼催化劑,反應溫度60-120℃,低壓液相。有一定腐蝕性。
[編輯]
其他方法
此外,苯還可以通過乙炔加成得到。反應方程式如下:
\rm 3CH\!\equiv\!CH \longrightarrow C_6H_6
[編輯]
分析測試方法
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可以檢測各種產品中苯的含量。苯的純度的測定一般使用冰點法。
對空氣中微量苯的檢測,可以用甲基硅油等有揮發性的有機溶劑或者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吸收,然後通過色譜進行分析;或者採用比色法分析;也可以將含有苯的空氣深度冷凍,將苯冷凍下來,然後把硫酸鐵和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得到黃褐色或黑色沉澱,再用硝酸溶解,然後通過比色法分析。或者直接用硝酸吸收空氣中的苯,硝化成間二硝基苯,然後用二氯化鈦溶液滴定,或者用間二甲苯配製的甲乙酮鹼溶液比色定量。
[編輯]
安全
[編輯]
毒性
參看苯中毒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嚴重者會因為中樞系統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產生睡意、頭昏、心率加快、頭痛、顫抖、意識混亂、神志不清等現象。攝入含苯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胃痛、頭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狀,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氣5-10分鍾便會有致命危險。
長期接觸苯會對血液造成極大傷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苯可以損害骨髓,使紅血球、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並使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白血病,甚至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可以導致大量出血,從而抑制免疫系統的功用,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研究報告指出,苯在體內的潛伏期可長達12-15年。
婦女吸入過量苯後,會導致月經不調達數月,卵巢會縮小。對胎兒發育和對男性生殖力的影響尚未明了。孕期動物吸入苯後,會導致幼體的重量不足、骨骼延遲發育、骨髓損害。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經確認為致癌物。
接觸限值:
* 中國 MAC 40 mg/m3(皮)
* 美國ACGIH 10ppm, 32mg/m3 TWA: OSHA 1ppm, 3.2 mg/m3
毒性:
* LD50: 3306mg/kg(大鼠經口);48mg/kg(小鼠經皮)
* LC50: 10000ppm 7小時(大鼠吸入)
當然,由於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接觸條件不同,對苯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嗅出苯的氣味時,它的濃度大概是1.5ppm,這時就應該注意到中毒的危險。在檢查時,通過尿和血液的檢查可以很容易查出苯的中毒程度。
[編輯]
可燃性
由於苯可以在空氣中燃燒,因此它一般都被定為危險化學品。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90)中,苯屬第三類危險貨物易燃液體中的中閃點液體。而且由於它的揮發性,可能造成蒸氣局部聚集,因此在貯存,運輸時一般都要求遠離火源和熱源,防止靜電。
由於苯的冰點比較高,在寒冷天氣中運輸會有困難,但是加熱熔化會帶來危險性。
[編輯]
工業用途
早在1920年代,苯就已是工業上一種常用的溶劑,主要用於金屬脫脂。由於苯有毒,人體能直接接觸溶劑的生產過程現已不用苯作溶劑。
苯有減輕爆震的作用而能作為汽油添加劑。在1950年代四乙基鉛開始使用以前,所有的抗爆劑都是苯。然而現在隨著含鉛汽油的淡出,苯又被重新起用。由於苯對人體有不利影響,對地下水質也有污染,歐美國家限定汽油中苯的含量不得超過1%。
苯在工業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
* 苯與乙烯生成乙苯,後者可以用來生產制塑料的苯乙烯
* 與丙烯生成異丙苯,後者可以經異丙苯法來生產丙酮與制樹脂和粘合劑的苯酚
* 制尼龍的環己烷
* 合成順丁烯二酸酐
* 用於製作苯胺的硝基苯
* 多用於農葯的各種氯苯
* 合成用於生產洗滌劑和添加劑的各種烷基苯
此外還可以用來合成氫醌,蒽醌等化工產品。
[編輯]
苯的異構體
* 杜瓦苯
* 盆苯
* 休克爾苯
* 稜柱烷
[編輯]
苯的衍生物
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苯的取代物或與苯結構相似的物質。
[編輯]
取代苯
烴基取代
* 甲苯
* 二甲苯
* 苯乙烯
含氧基團取代
* 苯酚
* 苯甲酸
* 苯乙酮
* 苯醌
鹵代
* 氯苯
* 溴苯
[編輯]
多環芳烴
* 聯苯
* 三聯苯
* 稠環芳烴
o 萘
o 蒽
o 菲
o 茚
o 芴
o 苊
o 薁
[編輯]
參看
* 芳香性
* BTX
* π鍵
* 粗苯
[編輯]
參考文獻
1. 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常用危險化學品安全數據卡》(內部材料),2004年
2. 魏文德主編,《有機化工原料大全》第三卷,化學工業出版社,1994年,p358-381, ISBN 7-5025-0684-5
3. (英)漢考克(Hancock,E.G.)主編,《苯及其工業衍生物》,化學工業出版社,1982.11
4. US 3863310 (1975).
5. FR 1549188 (1972).
6. JP 45-24933 (1970).
7. GB 1241316 (1975).
8. US 3879602 (1983).
9. Wilson, L. D. "Health Hazards from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s Plaines, III., Universal Oil Procts Company, 1962
[編輯]
外部鏈接
維基詞典
您可以在維基詞典中查找此網路條目的相關解釋:
苯
維基共享資源圖標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中查找與此條目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苯
* Benzene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 Chemistry WebBook上的化學性質數據
* 職業性苯中毒診斷標准——GBZ68-2002
* 化工世界苯網——提供苯的市場行情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8%8B%AF"
頁面分類: 芳香烴 | 芳香族化合物 | 致癌物質
⑸ 那位大俠知道建廠相關的安全法規
4.1廠房必須和居住區分開,不得混雜。布局應符合GB 50187要求。 4.2放散大量熱量的廠房宜採用單層建築。多層建築內必須設置熱車間時,應將熱車間設在建築物的最上層。 4.3單跨度廠房如有產生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的車間,應與其他功能建築物隔離。 4.4多跨度廠房在布置工藝設置時,應將冷、熱跨間隔配置。熱加工廠房的平面布置應呈「L」型、「凵」型或「山」型;開口部分位於夏季主導風向的迎風面,而各翼的縱軸與主導風向成0(45夾角。「凵」型或「山」型建築物各翼的間距一般不小於相鄰兩翼高度(由地面至屋檐)和的二分之一,以不小於15m為宜,如建築物內不產生大量有害物質時,該間距不得小於相對兩個建築中較高建築物的高度(由地面至屋檐)。 4.5廠房最低層高不應低於3.0m,每個工人所佔建築容積小於20m的廠房,應保證每人每小時不少於30m的新鮮空氣量:如所佔容積為20(40m時,應保證每天每小時不少於20m的新鮮空氣量;所佔容積超過40m時,可由門窗滲入的空氣來換氣。 4.6產生汞、砷毒物的車間,其牆壁頂棚和地面等圍護結構的表面,應採用不吸附毒物的材料,並加設保護層,以便清洗。牆體與地面交接處應作圓角處理。 4.7產生毒物或強腐蝕性介質的車間。應有沖洗地面和牆壁的設施。車間地面應平整光滑,易於清掃。經常有液體的地面應不透水,不積水,應設坡向排水系統。排水設水封,廢水應納入工業廢水處理系統。 4.8產生粉塵的車間,地面應平整光滑,易於清理。用水沖洗時,地面應不透水,不積水,應設坡向排水系統。排水設水封,廢水應納入工業廢水處理系統。 4.9以自然通風為主的廠房,車間天窗設計應滿足衛生要求;阻力系數小,通風量大,便於開啟,適應季度調節,天窗排氣口的面積應略大於進風口及進風門的面積之和,熱加工廠房應設置天窗擋風板,廠房側窗下緣距地面不應高於1.2m。 4.10設計集中採暖車間時,車間內工作地點的冬季空氣溫度應達到TJ36中有關條款規定要求。冬季採暖室外計算溫度為-20℃以下的地區,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門斗和外室。 4.11生產用水較多或產生高濕的車間應採取必要的排水防潮設施。 4.12車間的圍護結構(不包括門窗),應防止雨水、雪不滲入。採暖車間圍護結構的內表面,應防止凝結水汽(特別潮濕車間工藝上允許在牆上凝水汽的除外)。 4.13生產車間工作面上的採光系數標准值應符合GB 50033要求。側窗應均勻分布在車間的各個方向,窗間牆壁的寬度不宜大於窗寬的兩倍。窗上緣應接近天花板,窗下緣距地不宜高於1.2m。 4.14工作面要有足夠的照度,其標准值應符合GB 50034的要求。 5生產工藝布局要求 5.1基本原則 5.1.1各車間排列的相互關系除按照生產流程要求外,同地也必須考慮到某些車間工段可產生的有害因素影響其他車間的空氣清潔、安靜、通風、採光等。 5.1.2生產過程中產生粉塵、煙霧和毒物的車間應當設在整個廠區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1.3高溫車間的縱軸宜與炎熱季節的主導風向垂直,縱軸與主導風向的夾角不宜小於45。 5.1.4產生雜訊的車間應遠離其他車間、行政區和生活區。 5.2職業危害發生源的布置 5.2.1放散不同有害物質的生產過程布置在同一建築物內時,毒害大與毒害小的應隔開;放散熱量和有害氣體的生產設備布置在多層建築物內時,應按熱源及毒物性質豎向合理布局並加強防護措施。 5.2.2在工藝上允許遠距離控制且雜訊與振動較大的設備應設隔音室集中操作,將雜訊源與操作人員隔開。 5.2.3採用穿堂風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宜布置在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採用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熱源盡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 6勞動衛生防護 6.1粉塵、毒物 6.1.1對產生塵毒危害的作業,應採取密閉、負壓操作或隔離措施。 6.1.2對不能採取密閉和隔離措施的生產工藝,應根據工藝特點和有害物質的特性,分別採取局部通風、全面通風和混合通風措施,使車間空氣中塵毒深度達到國家衛生標准。 6.1.3通風除塵排毒凈化系統和空調系統的設計應符合GBJ 19及相應的防塵、防毒技術規范和規程的要求。 6.1.4局部機械通風系統應包括排氣罩、通風管理、風機和凈化裝置等設備。通風管理道布置應合理,對於容易凝結蒸汽和聚積粉塵的管道及幾種物質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燒或形成更為有害的混合物、化合物的通風管道應設獨立的防爆通風系統。 6.1.5使用、生產酸鹼或其他腐蝕性物質的車間或場所,應設置沖洗皮膚或眼睛的供水設施。 6.2高溫、低溫、冷水 6.2.1車間外的高溫熱源,應布置在車間外當地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車間內的高溫熱源應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車間下風側的外牆側窗附近。 6.2.2高溫作業車間的防暑降溫措施應按TJ36及相應的規范執行。 6.2.3車間內低溫、冷水控制技術措施應按TJ36執行。 6.3雜訊、振動 6.3.1應選用低雜訊的工藝過程和設備,如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採取消聲、隔聲、吸聲以及綜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GBJ 87的規定。 6.3.2產生強烈振動的車間應採取防止振動傳播的措施,車間牆體應加厚。 6.3.3雜訊與振動較大的生產設備應安裝在單層廠房或多層廠房的底層,對振動幅度大、功率大的設備應設計隔振基礎。 6.4輻射 6.4.1對於從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單位和場所以及操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儀器、儀表或產生電離輻射的設備或裝置等的放射衛生防護要求應按GB 4792的有關條款及有關的標准執行。 6.4.2對於從事工業射線裝置的單位和場所的放射衛生防護要求,應按ZB Y315的有關條款執行。 6.4.3對於產生高頻、微波等非電離輻射的設備應接接地線金屬屏蔽。對於車間的電磁輻射防護,應按GB 8702、GB 10437、GB 10436、GB 10435等規定執行。 6.4.4產生電離輻射的作業場所應設在單獨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物的一端,並要有足夠的建築面積。牆體、門窗應符合防輻射要求,室內應有通風設施。 6.5輔助用室 6.5.1企業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實際需要設置生活衛生用室,包括浴室、更衣室、女工衛生室、醫療室、休息室(含飲水設施)、食堂、廁所等,生活衛生用室應與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及高溫、輻射的車間隔開。 6.5.2對具有生物危害、高溫等特殊場所所應設消毒、清塵室、烘乾室。 附錄A(提示的附錄) 相關的國家標准 標准號 標准名稱 最高允許濃度(或標准值),mg/m GB8773-88 車間空氣中丙烯酸甲酯衛生標准 20 GB8774-88 車間空氣中銻及其化合物衛生標准 1.0 GB8775-88 車間空氣中氯丙烯衛生標准 2.0 GB8776-88 車間空氣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衛生標准 30 GB8777-88 車間空氣中六氟化硫衛生標准 6 000 GB8778-88 車間空氣中磷胺衛生標准化 0.02(皮) GB8779-88 車間空氣中氫化鋰衛生標准 0.05 GB8780-88 車間空氣中二甲基乙醯胺衛生標准 10(皮) GB10328-89 車間空氣中石黑粉塵衛生標准 6 GB10329-89 車間空氣中皮毛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0330-89 車間空氣中炭黑粉塵衛生標准 8 GB10331-89 車間空氣中珍珠岩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0332-89 車間空氣中雲母粉塵衛生標准 4 GB10333-89 車間空氣中活性炭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0439-89 車間空氣中螢石混合性粉塵衛生標准 2.0 GB11516-89 車間空氣中三氯化磷衛生標准 0.5 GB11517-89 車間空氣中乙二胺衛生標准 4 GB11518-89 車間空氣中液化石油氣衛生標准 1 000 GB11519-89 車間空氣中間苯二酚衛生標准 10 GB11520-89 車間空氣中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衛生標准 5 GB11521-89 車間空氣中蛭石粉塵衛生標准 5 GB11522-89 車間空氣中二氧化鈦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1524-89 車間空氣中氯乙醇衛生標准 2(皮) GB11525-89 車間空氣中丙烯醯胺衛生標准 0.3(皮) GB11526-89 車間空氣中百菌清衛生標准 0.4 GB11527-89 車間空氣中碳化硅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1528-89 車間空氣中砂輪磨塵衛生標准 10 GB11529-89 車間空氣中鈷及其氧化物衛生標准 0.1 GB11530-89 車間空氣中三甲苯磷酸酯衛生標准 0.3(皮) GB11531-89 車間空氣中銅塵(煙)衛生標准 銅塵1.0 銅煙0.2 GB11532-89 車間空氣中抽余油(50-220℃)衛生標准 300 GB11719-89 車間空氣中溶劑汽油衛生標准 300 GB11720-89 車間空氣中敵百蟲衛生標准 0.5 GB11721-89 車間空氣中環氧乙烷衛生標准 2 GB11722-89 車間空氣中鋇及其化合物衛生標准 金屬釩、釩鐵合金、碳化釩 1.0釩化合物塵 0.1 釩化合物煙 0.02 GB11723-89 車間空氣中1,2一二氯乙烷衛生標准 15 GB11724-89 車間空氣中含50%-80%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衛生標准 1.5 GB11725-89 車間空氣中含8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衛生標准 1 GB11726-89 車間空氣中鉛、氧化鋁、鋁合金粉塵衛生標准 鋁、鋁合金粉塵 4氧化鋁粉塵 6 GB16182-1996 車間空氣中乙苯衛生標准 50 GB16183-1996 車間空氣中鉈衛生標准 0.01(皮) GB16184-1996 車間空氣中硫醯氟衛生標准 20 GB16185-1996 車間空氣中萘衛生標准 50 GB16186-1996 車間空氣中溴氰菊酯衛生標准 0.03 GB16187-1996 車間空氣中疊氮酸和疊氮化鈉衛生標准 疊氮酸 0.2 疊氮化鈉 0.3 GB16188-1996 車間空氣中氧化樂果衛生標准 0.3(皮) GB16189-1996 車間空氣中異稻瘟凈衛生標准 1.0(皮) GB16190-1996 車間空氣中乙二醇衛生標准 20 GB16191-1996 車間空氣中三氟甲基次氟酸酯衛生標准 0.2 GB16192-1996 車間空氣中氯甲烷衛生標准 40 GB16193-1996 車間空氣中二異氰酸甲苯酯(TDI)衛生標准 0.2 GB16194-1996 車間空氣中電焊煙塵衛生標准 6 GB16195-1996 車間空氣中氧化鎂(煙)衛生標准 10 GB16196-1996 車間空氣中凝聚二氧化硅粉塵衛生標准 3 GB16197-1996 車間空氣中木粉塵衛生標准 游離SO(10% 8 GB16198-1996 車間空氣中棉塵衛生標准 游離SO(10% 3 GB16199-1996 車間空氣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錫衛生標准 0.2(皮) GB16200-1996 車間空氣中氰戊菊酯衛生標准 0.05(皮) GB16201-1996 車間空氣中二氧化碳衛生標准 18 000 GB16202-1996 車間空氣中氯丁二烯衛生標准 4(皮) GB16203-1996 作業場所工頻電場衛生標准 5kV/m GB16204-1996 車間空氣中四氯乙烯衛生標准 200 GB16205-1996 車間空氣中殺螟松衛生標准 1(皮) GB16206-1996 車間空氣中硅藻土粉塵衛生標准 游離SiO(10% 2游離SiO(10% 10 GB16207-1996 車間空氣中大理石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6208-1996 車間空氣中聚乙烯衛生標准 10 GB16209-1996 車間空氣中聚丙烯衛生標准 金屬鎳與難溶性鎳化合物(以Ni計) 1 可溶性鎳合物(以Ni計) 0.5 GB16211-1996 車間空氣中久效磷衛生標准 0.01(皮) GB16212-1996 車間空氣中硝化甘油衛生標准 1 GB16213-1996 車間空氣中丙烯酸衛生標准 6(皮) GB16214-1996 車間空氣中乙胺衛生標准 18 GB16215-1996 車間空氣中鄰苯二甲酸酐衛生標准 1 GB16216-1996 車間空氣中二氧化錫衛生標准 2(以Sn計) GB16217-1996 車間空氣中硒衛生標准 0.1 GB16218-1996 車間空氣中二氯甲烷衛生標准 200 GB16219-1996 車間空氣中三氯甲烷衛生標准 20 GB16220-1996 車間空氣中白僵菌孢子衛生標准 6×10孢子數/m GB16221-1996 車間空氣中肼衛生標准 0.13(皮) GB16222-1996 車間空氣中一甲基肼衛生標准 0.08(皮) GB16223-1996 車間空氣中偏二甲基肼衛生標准 0.5(皮) GB16224-1996 車間空氣中白雲石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6225-1996 車間空氣中呼吸性矽塵衛生標准 游離SiO10%-50% 1游離SiO50%-80% 0.5游離SiO(80% 0.3 GB16226-1996 車間空氣中石灰石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6227-1996 車間空氣中汞衛生標准 0.02 GB16228-1996 車間空氣中氟化物衛生標准 1.0(以F計) GB16229-1996 車間空氣中鎢衛生標准 6 GB16230-1996 車間空氣中異丙醇衛生標准 750 GB16231-1996 車間空氣中四氫呋喃衛生標准 300 GB16232-1996 車間空氣中石膏粉塵衛生標准 10 GB16233-1996 車間空氣中乙酸衛生標准 20 GB16234-1996 車間空氣中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衛生標准 0.1(皮) B16235-1996 車間空氣中呋喃衛生標准 0.5 GB16236-1996 車間空氣中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衛生標准 3 GB16237-1996 車間空氣中穀物粉塵衛生標准 游離SiO(10% 8 GB16238-1996 車間空氣中呼吸性水泥粉塵衛生標准 2 GB16239-1996 車間空氣中桑蠶絲塵衛生標准 10 GB16240-1996 車間空氣中稀土粉塵衛生標准化 游離SiO(10% 5 GB16241-1996 車間空氣中石棉纖維衛生標准 1.5f/mL GB16242-1996 車間空氣中對硝基苯胺衛生標准 3(皮) GB16243-1996 車間空氣中鄰笨二甲酸二丁酯衛生標准 2.5 GB16244-1996 車間空氣中麻塵(亞麻、黃麻和薴麻)衛生標准離SiO(10%亞麻 3游離SiO(10%黃麻 4 游離SiO(10%薴麻 6 GB16245-1996 車間空氣中草酸衛生標准 2 GB16246-1996 車間空氣中硫酸二甲酯衛生標准 0.5 GB16247-1996 車間空氣中氯化鋅(煙)衛生標准 2 GB16248-1996 車間空氣中呼吸性煤塵衛生標准 游離SiO(10% 3.5 GB16249-1996 車間空氣中甲酚衛生標准 10(皮) GB16250-1996 車間空氣中考的松衛生標准 3
⑹ 對苯二甲酸詳細資料大全
對苯二甲酸,又稱p-苯二甲酸,是產量最大的二元羧酸,主要由對二甲苯製得,是生產聚酯的主要原料。常溫下為固體。加熱不熔化,300℃以上升華。若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可於425℃熔化。常溫下難溶於水。 主要用於製造合成聚酯樹脂、合成纖維和增塑劑等。
⑺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詳細資料大全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聚氯乙烯最常用的增塑劑,可使製品具有良好的柔軟性,但揮發性和水抽出性較大,因而耐久性差。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硝基纖維素的優良增塑劑,凝膠化能力強,用於硝基纖維素塗料,有良好的軟化作用。穩定性、耐撓曲性、黏結性和防水性均優於其他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也可用作聚醋酸乙烯、醇酸樹脂、硝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及氯丁橡膠、丁腈橡膠的增塑劑。
⑻ 鄰苯二甲酸酐 是否危險品
我們幫你專業做一份鄰苯二甲酸酐的MSDS,就知道是否危險品。
⑼ 徐州水處理研究所對於磷肥循環水零排放技術中他們所說的超支化處理是什麼意思
追求抄「零排放」不等於不排放
其實,工業生產工藝中使用的水源有時不需要純凈水或者自來水,只要不影響工業生產就可使用。「當前,許多技術針對這一現狀做出調整,採用有針對性的處理工藝,使經過處理後的廢水滿足下一階段客戶要求就能被再利用,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又減少了污水排放。先是市政污水經處理後被用於印染,印染廠使用後成為工業廢水,部分廢水再經氧化、生化處理達標後仍然可再用於沖廁、澆花等,最後再經過提純後沉澱,達到排放標准後排放。
⑽ 最常見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可由鄰苯二甲酸酐與正丁醇在濃硫酸共熱下反應製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
(1)在反應中,濃硫酸起到了催化作用,加快了反應速率,
故答案為:催化劑;
(2)不斷的分離出生成物水,可以使反應向著正向移動,提高了反應物產率;由於反應結束時,反應體系的壓強不再變化,分水器中的水位高度不變,
故答案為:使用分水器分離出水,有利於反應平衡向生成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移動,提高產率;分水器中的水位高度保持基本不變時;
(3)A.增大壓強:該反應中沒有氣體參加,壓強不影響化學平衡,最大壓強,平衡不發生移動,故A錯誤;
B.增加正丁醇的量:反應物濃度增大,可以使平衡向著生成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移動,故B正確;
C.分離出水:減小了生成物濃度,則平衡向著生成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移動,故C正確;
D.增加催化劑用量,催化劑影響反應速率,不影響化學平衡,故D錯誤;
故答案為:BC;
(4)若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會發生反應:+2C4H9OH;
(5)由於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沸點340℃,溫度超過180℃時易發生分解,減壓可使其沸點降低,
故答案為: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沸點較高,高溫會造成其分解,減壓可使其沸點降低;
(6)現代分析方法中測定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通常採用的是質譜儀,
故答案為:質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