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i58500現在淘汰了嗎
沒有。具體原因如下。
1、Intel酷睿i58500是2018年Intel發布的晶元,Intel酷睿i58500是酷睿i58代系列的產品之一,適用於台式機,製作工藝為14納米。
2、i58500作為Intel第八代酷睿i5處理器擁有6個計算核心在CoffeeLake及14nm工藝的加持下基礎頻率3.0Ghz加速頻率為4.1Ghz。i58500相比上一代i57500T多核性能提升了77%。
❷ 8代i3、i5、i7處理器的用途有哪些區別嗎如何配搭主板
你這個問的問題有點多,我們來一個個的回答。在回答你這幾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8代處理器的詳細參數,這樣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級別的CPU。當然其實目前首先應該是9代了,而且不是8代哦。
一,i3、i5、i7處理器的推薦?
i3 8100 處理器算是八代里入門級的處理器,4核4線程,3.6主頻,性能還算不錯,適合辦公應用以及 游戲 等家用。雖說它是i3系列,但和上一代比,它比i5 7400還要好,所以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七代的i5哦。
8400 是八代i5的代表,曾經900元左右的價格,讓AMD1600都無法招架,最熱門的處理器之一。不過後面漲價太瘋了,一度接近2000元大關,現在不值得購買。它是6核6線程,基頻是2.8,定位就是intel的中端,主流的電腦配置很多選的就是它了,不管你是玩大型 游戲 ,還是辦公與設計,它好像是無所不能。
i7 8700K 定位高端,6核12線程,在沒有9代的時候,它就是intel桌面級最高端的處理器了,而且它的主頻非常高,只要有錢就用了。關於性價比,高端一直都不是很講究性價比的,除了 游戲 ,很多專業設計的電腦都是這個CPU,因為設計要求太高,即便是8400都會嫌慢。
二,如何選擇性價比高,適合自己的處理器?
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問題。因為性價比不光指的是性能,價格,還有質量和適合。只有適合自己的電腦才能談性價比,如果不適合自己,性價比說得再多都沒用。
我們配電腦,主要用途不外乎三種,一是辦公,二是 游戲 ,三是設計。
1,辦公類高性價比處理器
8100首選,因為價格便宜,帶核顯,省錢夠用。再往上就是浪費了;
2, 游戲 類高性價比處理器
8400就可以了,如果是現在的話,絕對選9400F了,因為玩 游戲 都要另外去配一個顯卡,所以要不要核顯不重要,直接選9400F就行,性能更強,價格更便宜。如果非要八代的話,那就只有8400了,夠用,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 游戲 這個U帶不動的。
3,設計類高性價比處理器
這種可以選8400或8700及8700K,一般來說如果是建模可以直接選8700K,如果是渲染可以選8700,如果預算不太夠,那就選8400也是可以的。設計類還是要看你的使用程度,不同的使用程序和不同的軟體,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這個要按需而配吧。
三,如何搭配主板?
1,如果你是8100處理器,最適合的主板就是 H310 型號主板了,也是最便宜的型號了;
2, 如果你是8400處理器,最適合的是 B360 主板,或者用H310也是可以的,省錢;
3, 如果你是8700處理器,最適合省錢的也是B360主板,因為沒有帶K,B360就行了;
4, 如果你是8700K處理器,還是建議用Z370主板,支持更好,還可以裝win7系統。
另外,現在都是用的都是9代處理器了, 目前8代就是8700性價比還高 ,有一定的市場,其它8代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會選擇了,在價格更低性能更強的9代面前,8代已是過去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玩電腦,教你玩電腦。
長話短說題主問8代i3、i5、i7處理器的用途有哪些區別嗎?如何配搭主板?
關於這個問題我一直認為均衡搭配最合理,根據自己用途選擇CPU和主板,八代CPU酷睿系列有i3 i5 i7 i9,i3定位於八代酷睿系列入門級CPU,i5定位酷睿系列中端CPU i7 定位酷睿系列高端CPU,i9 定位酷睿旗艦CPU關於這個i9家用就算了沒必要處理器性能過剩,其中後綴帶K的CPU為可超頻CPU比如 8350K 8600k 8700K等。。。。
然後在來看看八代主板有那些;H310 B360 H370 Z370,其中H310定位入門級,B360定位中端主板當年裝機主流主板,H370定位中高端主板,Z370定位當年高端主板,這裡面除了Z370支持超頻外,其他型號主板都不支持超頻,關於這個超頻必須CPU支持超頻,也就是帶K CPU另外也需要主板支持超頻也就是開頭字母帶Z的,要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才行;
現在我們在來說搭配;
八代酷睿不帶K i3 建議搭配H310或者B 360;如i3 8100搭配B360。
八代酷睿不帶K i5 建議搭配B360或者H370;如i5 8400搭配B360。
八代酷睿不帶K i7 建議搭配B360或者H370;如 i7 8700搭配B360。
八代酷睿i5 i7帶K 建議搭配Z370;如i7 8700K搭配Z370。
首先八代有賽揚、奔騰、酷睿這三個,其中賽揚G4900、奔騰G5400、奔騰G5500都屬於低端CPU,Core i3 8100、Core i3 8350K屬於入門級別,Core i5 8400、8500、8600、8600K都屬於中高端,Core i7 8700以及i7 8700K都屬於高端型號。
奔騰/賽揚: 像賽揚G4900、奔騰G5400、G5500隻需要搭配一個H310主板即可不需要B360這樣有點浪費。
Core i3: i3 8100最理想的主板搭配是H310主板或者B360主板,哪些魔改的H110不建議買。如果是i3 8350K這里只建議搭配Z370主板,因為帶K是可以超頻的如果不用Z370那和咸魚有啥區別。
Core i5: i5 8400、i5 8500、i5 8600都是鎖定倍頻從而不能超頻的主板,搭配B360/H370主板最合適至於H310不建議搭配,i5 8600K其實可以定位高端CPU的,建議搭配供電數11相或者更多的Z370主板。i5 8600K的超頻潛力很大。
Core i7: i7 8700搭配不縮水的B360主板或者稍微高點的H370主板,睿頻高達4.6Ghz這是AMD不能比的,i7 8700K只建議搭配不低於1300的Z370主板,因為很多人買i7 8700K都是為了超頻如果超頻到5.0Ghz會有10-15%的性能提升。
注意:除了i3 8350K以外例如i5 8600K或者i7 8700K超頻建議使用不低於600的240mm水冷散熱器,如果不喜歡水冷可以用貓頭鷹NH-D15或者九州風神 阿薩辛高端風冷散熱器。
在英特爾八代桌面處理器定位中,賽揚和奔騰屬於入門級,I3屬於低端級,I5屬於中端級,I7屬於高端級,I9屬於旗艦級處理器。除了I9,全系列內置HD核顯。
其中I5-8600K和I7-8700K屬於可超頻處理器。搭配Z370可超頻主板,顯卡隨意。
如果非土豪並且想攢一台主流主機,那麼8代I5完全夠用了。推薦其中的I5-8400。深水寶散片現在價格為1110。 主板肯定是B360晶元組主板啦。一般建議B360M(小板)即可。推薦幾款主板給你。
價格為京東自營價,如果去深水寶老店會比較便宜。這幾塊主板主要推薦微星B360M迫擊炮。目前這款主板在深水寶價格為699元,贈送一個酷冷至尊T400熱管散熱器。
如果要性價比高一點的主板,推薦一款性價比非常高的B360M主板,影馳B360M M.2主板。
8代i3-8100/8350K(高效辦公/大型3D 游戲 )
i3-8100可以選擇H310,但是可以 選擇一塊更具性價比的影馳B360M-M.2 ,到手價不超過400元,雖然說採用同德系設計,但是便宜啊!如果玩 游戲 拖動顯卡的話建議到GTX1060系列止步;i3-8350K就別去折騰了,目前來說玩超頻就8700K值得上手,i3你超到天上去也不如一塊8400來的爽快。
8代i5-8400/8500/8600K(高效辦公/特效3D 游戲 )
8代i5首推i5-8400,前段時間漲價,現在價格慢慢回暖,不到1100即可到手一塊i5-8400散片;這里我 推薦i5-8400可以選擇微星軍火庫系列B360迫擊炮 ,迫擊炮的口碑和用料以及拓展等等都非常優秀,當然最求性價比依然可以選擇影馳的B360;i5-8400雖然說拖動GTX1080沒問題,但是我建議拉到GTX1070Ti就該止步了,買得起如此高端的顯卡也不差個8700;而i5-8600K是我一直都不看好的CPU,有些人就說了,可以超頻提升性能,其實i5-8600K你超到天上都好,一張8700就能讓8600K閉嘴。
8代i7-8700/8700K(想怎樣就怎樣)
說實話,i7-8700K這串東西讓我看起來都心曠神怡,超頻高端玩家的最愛,一塊Z370當然是必備的了,8700K買個B360就是浪費,而網上許多整機便是如此,內存頻率被主板徹底鎖死,超頻無意義;當然對於超頻沒興趣的而對於CPU性能要求也高的可以選擇i7-8700即可,i7-8700主板的搭配方案可以和i5-8400一樣。
8代i3、i5、i7可以說是intel劃時代的一代產品了,為啥就因為AMD發布了Ryzen之後,intel終於不在擠牙膏式的發布產品了,可以說這一代的性能提升幅度最大,不論是從核心數和線程數都有了質的飛躍。從性能上8代I3可以對標7代的i5了,八代的i5能對標上一代的i7依次類推。並且每一款的主頻都很高,玩 游戲 都不在話下。下面我就通過詳細對比一下各自的區別來分析八代CPU個系列主要的用途。
一、從參數上分析
首先我們來從參數上分析,八代的U採用的是14納米製程,從I3到I7cpu的最高頻率分別是4Ghz、4.1ghz和4.7Ghz,L3的三級緩存分別為3MB、6MB和8MB,功耗基本是95W左右。介面都是1151的介面。從參數來分析即可得知i3系列基本是辦公影音兼具影視功能,只不過八代的I3性能已經更為強勁,因此可以說即使配備8代的I3也可以暢玩主流 游戲 。I3系列比較配置多的是I3 8100可能更多一點,配置的主板可以選擇H310或者B360M 系列的主板但是我一般建議選擇B360晶元系列主板,因為要考慮到以後有升級需求因此B360晶元搭載I5系列晶元組可能更為妥當。
其次來看下8代I5系列,比較推薦的是i5 8400或者是8500,一般建議I5主板搭配B360/H370主板,這樣更能發揮I5的性能。I5定位主要是中大型 游戲 及一般設計人員,尤其是八代的核心數已經升級到6核心,因此不論是入門級的制圖和簡單的後期渲染,基本可以應付了,對於 游戲 來說八代I5已經足以夠用,在極限幀速率上已經不能成為 游戲 幀速率瓶頸。
最後來看下八代I7系列CPU,比較推薦的是 I7 8700如果你不是一個超頻玩家的話可以不用買帶K的後綴CPU,可以說I7 8700這款CPU不論是三級緩存還是核心數都是 歷史 以來非常出色一款CPU,即使應對我們做後期渲染和制圖的工作人員來說也基本能應付,至於 游戲 可以說市面所有主流 游戲 都不在其話下。只是價格略高。和其最好的搭配主板晶元組當然是Z系列了,Z370絕對是其最佳搭檔,搭配此款主板可以以後在升級帶K的CPU進行超頻使用。
總的來說這三款CPU中還是i7性能最強,而且有著多線程的超級加持,處理文件什麼的會有更大的優勢,如果你更注重性能與體驗,應優先考慮i5/i7。整機預算大概在8000元左右的,可選Core i7 8700K;整機預算在6000-8000元,可考慮Core i5 8600K;整機預算在5000元內,可以選擇i3 8350K,畢竟性能基本和上一代的i5 持平了。
酷睿i3、i5和i7之間最大的區別自然就是性能和價格,而且它們之間幾乎就是按照核心線程數量和主頻的不同來劃分的,此外還有帶K的不鎖倍頻版本,一般來說,酷睿i3因為只有四核心四線程,規格對於大部分辦公和家庭用戶來說都是夠用的,因為價格只有幾百元,所以非常適合用來組裝辦公和普通家用電腦。
而酷睿i5屬於中端主流級別的CPU,像八代酷睿的i5-8400就是一款6核6線程CPU,這個規格的產品已經擁有不俗的性能,不管是辦公家用還是玩 游戲 ,哪怕是處理一些較為復雜的內容創作也是可以勝任的,酷睿i5的價格一般在1000-2000元之間,不同型號的區別一般是主頻高低與是否鎖倍頻。
至於酷睿i7處理器就是高端的存在了,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i7-8700就是一款支持超線程,6核12線程的CPU,這類產品可以勝任i5的所有應用,並且在多任務表現和支持多線程的應用中表現更好,但是對於大多數用戶乃至 游戲 玩家來說就有點過剩了,更適合生產力創作者提高效率使用。
此外還有i5-8600K和i7-8700K這樣的不鎖倍頻CPU,它們是專門為超頻玩家設計的產品,可以配合更好的散熱器超頻到更高的頻率來提高性能,當然超頻也是有風險的,對於一般用戶來說並不推薦。
要知道每一款CPU的用途,或者說是使用場合以及區別,我們要先了解其官方給他們每款CPU自身的定位,這樣才能結合咱們自己的使用需求來選擇。下面就來講講8代CPU每個型號的區別以及應用場合:
一、酷睿 i3
英特爾的每一代酷睿 i3,都定位在入門級,這個入門級我們可以用在哪些場合?
如果你僅僅是需要一台輕度辦公或者放在家裡應付一些影音功能,完全可以選擇它,自帶集顯也會給你省下顯卡不必要的開支。
如果你想用這款CPU來玩兒 游戲 ,想要獲得良好的 游戲 體驗,這款CPU並不適合你。
如果你想用這款CPU來進行一些大型軟體的辦公,可能會延長你的工作時間,辦公過程也會讓你不那麼愉快,比如運行各種三維建模、零件編程、機械設計類的軟體。
在官網可以查看,屬於8代i3的一共有8款產品,提供有2核心與4核心,主頻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如果僅僅是用於上述列舉的第一種情況,完全可以選擇其中一款性價比最高的就好。
二、酷睿 i5
酷睿 i5在英特爾的陣營中一般處於中端地位,用它來做什麼才能恰到好處?
要先說明的是i3能乾的它都能幹,i3不能乾的一部分它能幹。咱們看看哪些i3不能乾的它能幹呢?
首先,你能用 酷睿i5 玩兒一般的 游戲 ,就是較大型的 游戲 配合比較好的顯卡,也能讓你流暢玩耍,但僅僅是流暢,想要獲得最佳的 游戲 體驗,抱歉,這個型號的CPU很難做到。
其次,之前列舉到那些大型辦公軟體,它比i3更出色,配合大內存以及專業圖形顯卡,這類軟體一般都能流暢運行。但是面對視頻渲染等工作,它一樣顯得有氣無力。
所以,這個型號的CPU,兼顧了辦公和 娛樂 ,如果本身不玩兒什麼大型的 游戲 ,不做視頻渲染之類要求CPU多核心多線程大緩存的,完全可以選擇它。
順便插一點,i3播放4K類視頻,當溫度起來後,體驗並不好,正好i5可以壓制它。
三、酷睿 i7
民間戲稱的「愛妻」處理器,它與i5比較是更高的主頻,更大的緩存、更多的核心和線程數等優勢。作為英特爾陣營高端處理器,成了玩兒 游戲 必不可少的標配,如果你是各種大型 游戲 發燒友,但是預算沒有達到發燒的級別,那選它就准沒錯了。不論是工作還是 游戲 ,只要搭配專業的顯卡,它總能給你驚喜。
四、酷睿 i9
題主並沒有提這個型號,但是既然都說到了,也就自帶提一嘴。這玩意兒屬於土豪的數碼新寵了,除了壕以外,自身能力也不容小覷。
但是第八代只發布了一款用於筆記本的 i9 8950HK,桌面級可供選擇的有7代和9代。這款CPU沒啥說的,要辦公要 游戲 必然說游刃有餘,你自己高興就好。
其實一台電腦性能的高低,不光要看CPU,與之相關的主板、內存、顯卡、固態往往綜合起來決定了一台電腦整體的性能。我們在自己DIY裝機時,盡量多看看每款硬體的評測,在搭配時,盡量中端配中端,高端配高端。別低一個檔次的配高一個檔次的,如此搭配不能盡情發揮硬體性能。
感謝你的閱讀,要是上述回答有不恰當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性價比最高的主板就華擎太極。搭配就看你選不選1080ti,選1080ti就上8700k吧,其他自己看需求配吧,電源一定要選好點。話說11系也馬上出了。無論是買新款,還是買打折的10系,都是可以的。
八代i3搭配H110(刷過BIOS的價格最便宜)H310全是最佳搭配,不差錢就B360高一個等級的主板,用途么家用 辦公算是不錯的處理器了,再配個1050TI以上的顯卡吃雞也沒問題的
八代I5就推薦用B360主板了 都是屬於中間的,i3能辦的i5都很輕松,性能上要好於i3不少畢竟差價好幾百呢
八代i7也可以上B360主板,不過一般上到i7處理器了也不差那三百二百的差價上Z370大板吧 帶K的處理器上Z370都支持超頻,性能也是杠杠的。
三款處理器差價都比較大,性能差距也擺在那,具體還是看需求來選,當然不差錢另說。
❸ 8代i5和9代i7的區別有多大
8代i5和9代i7的區別大一個級別。
9代筆記本標准壓力處理器,代號為Coffee Lake Refresh,並繼續採用英特爾14nm工藝。與第8代核心標准壓力處理器相比,除了CPU頻率的提升外,還支持剛剛推出的Intel Wi-Fi 6 ax200網卡,即WiFi 6技術。其次,它支持高達128GB的DDR4內存。接下來,英特爾還強調,9代核心標准壓力處理器可以支持自己的堆疊660p固態硬碟和剛剛推出的奧騰H10混合固態硬碟。
其他技術規格變化不大。晶元組仍然支持消費級hm370、qm370和工作站級cm246。
❹ 八代酷睿電腦為何值得買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註:「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我來說說筆記本的。
四月初英特爾推出了八代酷睿高性能處理器,表明上看只是一次CPU產品的常規升級,實際上八代酷睿高性能處理器不論性能還是規格上都邁出了一大步,不僅給筆記本市場帶來了堪比高端桌面電腦的六核處理器,而且在網路性能甚至命名上都更近了一步,升級幅度非常良心!
我們都知道了八代酷睿高性能處理器使用了Coffee Lake架構,基於更新一代的14nm++工藝,從七代酷睿的4核心升級到了八代酷睿的6核心架構,核心/線程數增加了50%,同時先進的工藝使得加速頻率更高,最高可加速到4.8GH,所以單核、多核性能相比上代產品都有明顯的性能提升。
以魯大師為例,八代酷睿中的Core i7-8750H處理器CPU分數可達104201分,而上代的Core i7-7700HQ只有73950分,CPU性能提升48%。
在國際象棋或者CINBNENCH R15測試中,6核12線程的Core i7-8750H處理器性能也比比之前的4核處理器有大幅提升,增幅在30-60%不等,平均下來八代酷睿處理器的綜合性能提升40%不成問題,可以大大提升工作、 游戲 效率。
不光是性能大提速,八代酷睿處理器還提升了網路性能,此前的無線網路速度只有867Mbps,八代酷睿使用了新一代英特爾AC9462無線網卡,支持MIMO 2X2 160MHz頻段,無線速度達到看1733Mbps,是現有最高水平的2倍多,家庭網路速度大幅提升,無線高清視頻再也不是問題了。
此外,隨著八代酷睿全面走向6核架構,以往使用的HQ後綴也簡化為H系列,代表Quad四核的HQ已經成為 歷史 ,英特爾未來的處理器只會往High Performance高性能路上走了。
從多核性能到網路,英特爾八代酷睿處理器正在不斷提升筆記本的綜合性能,新一代八代酷睿筆記本現在不論 游戲 性能還是網路連接能力都不輸高端台式機,這里就給大家推薦幾款高性能筆記本,幫你提高 游戲 性能或者專業效率。
英特爾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可謂是歷代酷睿性能提升最大的一次。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核心數量上的改變,如8代i3從上一代的雙核四線程,提升到了上代i5的四核四線程,線程數量沒有變化,但是物理核心確實打實的增加了。8代i7更是由原來的四核八線程提升到了六核十二線程,這種核心與線程數量的明顯硬體提升為系統多任務處理帶來了質的飛躍。
從4代採用22nm的Haswell架構主流i3-4160、i5-4570,到7代「14nm+」的Kaby Lake產品i5 7500,使用體驗上並沒有明顯的差距,其中每一代的提升大概就5%的樣子,這也是為何有英特爾擠牙膏的說法存在。
2017年沉寂了多年的AMD爆發,推出了全新的1代銳龍系列處理器,參數上無論從工藝製程還是核心性能上打平因特爾,甚至由於多核心的效能一舉奪走了不少屬於因特爾的市場。因特爾面對如此局面只好不再擠牙膏,只能提前掏出了大寶貝——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這讓第七代處理器成了歷代酷睿最短命的,僅僅半年的時間就淪為了背景板。
為了維持業界老大的地位,第八代處理器著實下了狠功夫,i3-8100性能打平i5-7500,i5-8400甚至比i7-7700還要強,得益於14nm++的工藝,八代i7加速頻率能維持在4.7GHz,在絕大多數的應用場景及 游戲 性能上一躍成為當時最頂級的存在。
在移動端,第八代處理器也是提升巨大,以前筆記本端的cpu是核心閹割的版本,如同為7代i5,i5-7500是四核心四線程,在筆記本上i5-7200U僅為雙核心四線程,主頻2.2-3.4GHz,L3 4m TDP15w。而升級到第八代的i5-8250U,則為四核心八線程,性能爆升,更新了製程為了保持同樣的TDP,主頻設置成1.6-3.4Ghz,L3為6m。在移動端八代處理器也是一個分水嶺。
綜合來說,七代為牙膏,八代為真貨。所以第八代酷睿是當年最值得購買的。
8100升級為四核四線程處理器,主頻3.6GHz,性能相當上代i5啦。i5 7500也是四核四線程,主頻3.4 ~ 3.8GHz。二者相拼性能基本相當,但i5 7500價格要比i3 8100高出幾百,當然是8100性價比高啦。
主板便宜,核心較上一代有較大提升,老1150主板可以魔改升級,不需要額外花費錢買新主板
❺ i5 8400和8600有什麼區別
i5 8400和i5 8600區別如下:
主頻率的區別:8600的CPU主頻是3.1GHz,8400的CPU主頻是2.8GHz。
睿頻頻率的區別:8600單核睿頻頻率4.3GHz, 8400單核睿頻頻率4GHz。
TDP功耗的區別:8600 TDP是95W,8400 TDP是65W。
Intel的八代處理器架構是基於今年的Kaby Lake,可以說是Kaby Lake Refresh,不同之處在於核心數量,7代Kaby Lake的Core i7/i5都是4核8線程、4核4線程,而八代酷睿Coffee Lake處理器則是6核12線程、6核6線程,相當於多了50%的核心。
八代處理器性能提升的一個變化就反映在了睿頻速度上了,之前Core i7-7700K最高加速頻率是4.5GHz,而Core i7-8700K在同樣的95W TDP功耗下最高可以加速到了4.7GHz,這對提升處理器的單核性能很有幫助。
❻ i58代相當於i7幾代
i58代相當於i7七代。八代的i5系列處理器的性能相當於七代的i7性能,6核6線程,2.8Ghz的可睿頻技術,已經能夠勝任大多數復雜而繁瑣的工作,其中i3定位入門級,i5定位主流級,i7定位高端,i9定位旗艦,他們主要差距就在於物理核心數量,線程數量,以及頻率和功耗,按照現有酷睿系列規律也就是說每一個高等系列比低一個等級系列多出2個物理核心和2到4個線程數量。
i7工作原理
存儲單元包括CPU片內緩存和寄存器組,是CPU中暫時存放數據的地方,裡面保存著那些等待處理的數據,或已經處理過的數據,CPU訪問寄存器所用的時間要比訪問內存的時間短。採用寄存器,可以減少CPU訪問內存的次數,從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寄存器組可分為專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
❼ 為什麼i58代9代cpu比10代還貴
其實10代的CPU更貴,因為10代的CPU比8代和9代的CPU有30%左右的提升。
10代CPU內核數為10,8代和9代的CPU內核數為8,相比較10代增加了兩個核心。
中央處理器,簡稱CPU,作為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CPU自產生以來,在邏輯結構、運行效率以及功能外延上取得了巨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