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污水處理操作
這方麵包括了許多的內容一下子說不完
而且分類許多種類: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等
而且處理工藝不同的話,運行和管理也不同
我給你個網站你可以上去看下。
希望能幫到你http://www.chinacitywater.org
你用的這個在運行和管理上都比較簡單自動化程度一般也比較高
但在運行方面要注意
第一溝中所形成的缺氧、好氧區域在「同時硝化/反硝化」中起主導作用,在外溝中已完成100%的硝化和85%以上的反硝化所以DO的控制就比較重要了。根據硝化和反硝化原理,脫氮過程需先將氨氮在有氧條件下轉化成硝態氮,然後在無分子態氧存在的條件下把硝態氮還原成氮氣,這就要求創造一個好氧和缺氧環境。而奧貝爾氧化溝的三溝(外溝、中溝、內溝)溶解氧呈0-1-2mg/L的分布正創造了一個極好的脫氮條件,大部分硝化反應發生的第一溝(即外溝)。如果硝化只發生在後面兩個溝內,則可以反硝化的只有迴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即使污泥迴流比高達100%,也只有50%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因此在污泥迴流比為60%時,外溝測得的TN去除率即達88%。這一現象,可用一種發生在第一溝內稱為「同時硝化/反硝化」的機理作出解釋。這種「同時硝化/反硝化」機理包括兩層含義:
1,在整個第一溝內存在缺氧與曝氣區域。生物處理系統為多種微生物群體共生的系統,污水在經過曝氣區域時可發生硝化反應,在缺氧區域則進行氮的脫除,加上污水是先進入外溝,為反硝化反應提供了充足的碳源。
2,微小的微生物個體所處的環境可稱為微環境。微環境直接決定微生物個體的活動狀態,而宏觀環境的變化往往導致微環境的急劇變化,從而影響微生物群體的活動狀態並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表裡不一」的現象。事實上,在活性污泥菌膠團內部存在多種多樣的微環境類型,而每一種微環境往往適合於某一類微生物的活動,不適合其他種類微生物的活動。受各種因素(物質傳遞、菌膠團的結構特徵)的影響,微環境所處的狀態是可變的。例如,某一好氧性微環境,當耗氧速率高於氧傳遞速率時可變成厭氧或缺氧性微環境。
對於菌膠團尤其是大顆粒菌膠團來說,微環境的變化可能非常明顯,即由於受菌膠團結構、氧傳遞和硝態氮傳遞的不均勻性影響,外部曝氣狀態下菌膠團內部也可形成缺氧環境。因而曝氣狀態下也可出現某種程度的反硝化,即「同時硝化/反硝化」現象。
所以奧貝爾氧化溝系統中,第一種類型的「同時硝化/反硝化」佔主導地位。
另外該系統的抗沖擊能力比較強所以在處理突發性的高濃度廢水方面比較省心。
同時,只要是氧化溝都多少會出現污泥膨脹現象。
針對這個方面,一般在運行和管理上要注意:
1,加強日常監控,檢測污水水質、氧化溝內溶解氧濃度、迴流污泥濃度、SV和SVI,並做鏡檢等,防止異常情況發生。
2,當入流污水的 BOD5 過高,如超過180mg/L時可以將處理後的水與原水混合來降低其人流濃度。
3.控制污泥迴流量,如污泥負荷過高,可適當提高MLSS值,以調整污泥負荷,一般MLSS值保持在 3000 mg/L左右。必要時還要停止進水,進行「悶曝」。(ORBAL不存在此問題)
4.調節曝氣量及攪拌力度,保證充足的溶解氧(冬春季大於7mg/L)。缺氧時應加大曝氣量,或降低進水量以減輕負荷,或適當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減少。
5.針對污泥絮體難以下沉的情況,可投加一些混凝劑如粘土、硅藻土等以助其沉降,降低污泥指數。
希望能幫到你
⑵ 城市污水處理廠收集的廢棄物,該怎麼處理
人類在城市中產生的排泄物,可以在生活區、公共場所、工業企業中找到,也可以在一些大中型群眾活動場所的臨時移動公廁中找到。
傳統做法是將沖洗水沿排水管道收集到化糞池,停留90天以上,滅活寄生蟲卵、傳染性致病菌和病毒等。化糞池由環衛清洗車定期清洗,然後運送到專門的處理場地進行進一步處理和處置。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殊處理廠採用的處理技術也不同。基本上,糞便和污物是無害的(如生物發酵和堆肥),脫水乾燥,然後使用或填埋。
附近有城市污水,來源穩定,易於收集,是可靠穩定的供水來源。凈化後的城市污水可回用於城市綠化、景觀用水和工業用水。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統、污水凈化處理技術及系統、污水分配系統、回用水應用技術及監控系統。其中,污水凈化再生技術和系統是關鍵,污水凈化處理工藝簡單可靠,投資和運行費用由城市經濟實力承擔,處理後的出水水質滿足回用要求。
⑶ 污水處理do漲不上去
你看看是不是以下幾點原因:
1、原設計風機型號選型錯誤;
2、風機管路是否有破損的地方;
3、風機管路是否有堵塞的地方;
4、是否該排泥;
⑷ 污水處理do漲不上去
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對水質cod的監測濃度大致可分為...通過納米粒子的光催化作用,可以完全礦化、氧化成無害...do又較高,泥中氮釋放!想問幾個問題
1、你是...
⑸ 污水處理廠常見的異常現象
污水廠常見異常及處理措施:
(1)污泥膨脹
如果發生污泥膨脹,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如由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可以投加適量的化學葯劑抑制、殺滅絲狀菌,或調整厭氧時間,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如由於DO太低導致的污泥膨脹,可以通過增加供氧量來解決。
(2)污泥解體
污泥解體是污水處理廠最嚴重的工藝問題,污泥由於某種因素的劇烈改變而嚴重惡化,活性降低,大量的微生物死亡,絮凝性能差,大量的污泥隨出水流失,如果出現污泥解體,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3)曝氣池有臭味
曝氣池供O2不足,DO值低,出水氨氮有時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氣池出水 DO 高於2mg/l
(4) 污泥發黑
曝氣池 DO 過低,有機物厭氧分解析出H2S,其與Fe 生成FeS,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迴流
(5)污泥變白
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如有污泥膨脹,參照污泥膨脹對策
(6)進水 PH 過低,
曝氣池 PH≤6 絲狀型菌大量生---提高進水PH
(7)曝氣池表面出現浮渣似厚粥覆蓋於表面
浮渣中見諾卡氏菌或纖發菌過量生長,或進水中洗滌劑過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繼續留在系統內循環,增加排泥
(8)污泥過濾困難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別處置
(9)污泥脫水後泥餅松
有機物腐敗,及時處置污泥
⑹ 關於污水處理廠污泥平衡的一些問題想問一下
一、厭氧排泥
由於厭氧菌繁殖世代周期較長,繁殖速率低。但進水SS大部分沉積在厭氧池內,建議根據進容水SS適量排泥,不建議過量。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排泥量估算方法。
二、好氧沉澱池(二沉池、三沉池)
好氧系統對有機物的利用主要分成三部分。1、降解成二氧化碳排出的約佔1/3;2、自身內源呼吸、繁殖約佔53%;3、細菌殘留吸附(難降解物質)約佔14%。因此好氧排泥建議以以下方式核算
1、排泥後控制初次好氧污泥負荷0.3~0.6KgBOD5/(KgMLVSS*d),二次好氧0.07~0.2KgBOD5/(KgMLVSS*d)。
2、如遇氨氮超標(排除進水鹼度及曝氣原因),適當延長污泥齡,較1述降低污泥符合。
3、如系統總磷超標(要看進出水差值)需縮短污泥齡,通過排泥脫磷。脫氮除磷存在矛盾,需合理調控排泥量。
三、氧化沉澱池
不知道貴單位使用什麼氧化方式,一般來說末端氧化(化學)其機理均是物理吸附,應盡可能多排泥。如果利用臭氧的話基本上是不產泥的不需要考慮排泥。
以上僅是經驗之談,部分情況仍需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分析調整,不可死搬硬套。
⑺ 在污水處理中DO代表什麼意思
在污水處理中DO代表溶氧量,指的是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溶氧量是水中生物在水中生存的重要指標之一。溶氧量的含量隨著水溫、大氣壓力及海水之鹽度而異。在淡水中其溶氧稍高於海水,通常五至十四ppm 。
溶解氧通常有兩個來源:
一個來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飽和時,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
另一個來源是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會由於空氣里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斷補充。但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耗氧嚴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體中的厭氧菌就會很快繁殖,有機物因腐敗而使水體變黑、發臭。
(7)污水處理廠do不平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系。
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一個指標。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凈能力的一種依據。水裡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時間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或者說水體污染不嚴重。否則說明水體污染嚴重,自凈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凈能力。
⑻ 污水處理廠中的污水怎麼處理 污水處理廠中的污水處理方法
1、預處理:主要工藝包括格柵、沉砂池,用於去除城市污水中的粗大懸浮物和比重大的無機砂粒,以保護後續處理設施正常運行並減輕負荷。
2、一級處理:一級處理一般為物理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狀固體物質。懸浮物去除率為50%~70%,有機物去除率為25%左右,一般達不到排放標准。因此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前處理。主要工藝為沉澱池。
3、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為生物處理,用於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或溶解性的有機物,有機物去除率可達90%以上,處理後出水BOD可降至20~30毫克/升,達到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准。主要工藝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4、三級處理:在二級處理之後,用於進一步去除殘存在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以滿足更嚴格的廢水排放要求或回用要求。採用的工藝有生物除氮脫磷法,或混凝沉澱、過濾、吸附等一些物化方法。
⑼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
步驟:
1、廢水首先經過格柵、篩網後流至絮凝沉澱池,為了使處理效果好,在絮凝沉澱池中加入混凝劑,使廢水中懸浮物治理效果更好,混凝加葯也起到調節廢水的作用.絮凝沉澱後的廢水流入預曝氣調節池中。
2、曝氣調節池中通入空氣,起到預曝氣調節的作用.調節均勻的廢水用泵提升到一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中。
3、生化池中安裝充氧效率很高的曝氣頭,並裝入浮動填料,實踐證明該項技術對COD和BOD有較高的去除效率.一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中廢水自流入二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二池採用方法相同。
4、二級浮動填料生化池水自流入斜板沉澱池中.池中加入聚丙烯蜂窩斜管,可大大提高沉降效率,另外水力負荷高,停留時間短,佔地面積小。
5、混凝沉澱池與斜板沉澱池沉澱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中,然後經污泥脫水機械脫水。
6、斜板沉澱池排出的水流入清水池中,經檢測後外排。
(9)污水處理廠do不平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2)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3)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⑽ 污水處理DO值自動控制
根據你的描述,你的設備肯定有這個功能的,至於你說的控制不了也正常,你是不是沒有調試內啊,這個要根容據現場電機和閥門的反映來調試PID的各項參數。一般來說是需要廠家前來指導的。另一方面PLC裡面沒有灌輸程序的情況也可能出現,但是這往往不好判斷,需要專門的上位機軟體。總的來說,建議您聯系廠家前來調試,廠方調試的過程中多多學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