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新加坡新生水處理原理

新加坡新生水處理原理

發布時間:2023-01-02 05:43:07

❶ 新加坡除建水壩外,請你為它在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並說明理由。

一、採集儲存雨水。新加坡雨量充沛,具有短歷時、小區域、大流量的特徵。為了更多地收集雨水以供生產生活所需,同時緩解由於降雨量大而導致公路上積流成河的問題,新加坡政府實行明確的雨污分流制度,並耗巨資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統。其中的代表性工程為耗資2.26億美元建成的Marina Barrage(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濱海堤壩)的設計獨具匠心,建成後不僅可以用來採集儲存雨水,還可以開發為旅遊景點,最終達到經濟環境雙豐收的效果。據資料顯示,新加坡全島的雨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建成後,可以將全國約80%的降雨量轉化為飲用水,解決當地居民30%以上的用水需求。
二、廢水循環利用。新加坡政府主要採用微過濾系統和其他形式的高科技過濾技術來處理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達到廢水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目的。經過處理後的新生水水質非常好,一方面可以作為工業用水,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居民的生活用水。新生水的生產成本是海水淡化成本的一半,價格比自來水還便宜,並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生產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此項措施提供的水量如今已位居總供應能力的第二位,僅次於進口,占總用水量的30%,政府制定的長期規劃是將這一指標提升至50%。
新生水的誕生,使新加坡在污水治理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成為國際水業界公認的以科技創新解決水資源困境的成功實踐者。
三、海水淡化。新加坡從1998年開始實施「向海水要淡水」計劃。除政府自行設計、建造和營運外,還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由於淡化水成本高昂,所以目前此項措施提供的水量僅占總需求的10%。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放鬆這項技術的發展,並預期隨著淡化科技的不斷進步,逐漸增加海水淡化的比重。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計劃在兩年內將海水淡化能力增加到現在的三倍,且目標在2060年,滿足新加坡水供的30%。
四、加強教育,提高民眾節約用水意識。除了積極開發水源,新加坡政府也十分重視水資源的合理使用。民眾是水資源的消費主體,為了提高民眾的節水意識,政府提出了「節省、珍惜、享用」的口號,除此之外,政府還會不定時地組織新穎的以節約用水為主題的活動,吸引民眾參與討論,為節水出謀劃策,做到真正的全民節水。在某些具體的政策法規上,政府強制執行。例如,新加坡政府以合理的水價強制節水措施;強制要求安裝雙排檔節水馬桶水箱等。在新加坡,水資源利用的一大原則是「將一滴水變成兩滴水用」,由於宣傳到位,人們節水意識很強。
五、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為保護和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確保供水安全,新加坡特別注重加強水資源管理立法,有《水源污染管理及排水法令》,《製造業排放污水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推出了節水標記計劃、節水建築及強制性控制各類供水器具的最高水流量等政策。在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下,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執法機制和執法程序,以硬性的執法主體、政府律師隊伍和多樣化執法手段構成的有效監管體系,從根本上杜絕了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事件的發生。
六、發展科技,以先進科技應對水資源問題。新加坡政府高瞻遠矚,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教育和科研優勢,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不斷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和資源。對於水資源短缺問題,新加坡人一方面時刻注重節約,另一方面積極發展科技。先進的科技使得新加坡水資源由「短缺型」向「充足型」過渡,向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現在反過來需要高價進口部分新生水。新加坡正在向世界各地出售其先進的水資源技術,其科技水平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贊賞。

❷ 新加坡新生水的意義是什麼

水,是生命之源。作為一個面積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島國,新加坡的淡水資源十分貧乏,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居世界倒數第二位,480多萬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用水主要靠存儲雨水及從鄰國馬來西亞進口。從國家戰略安全考慮,為避免供水危機,新加坡政府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的方針,提出開發四大「國家水喉」計劃,即雨水收集、淡水進口、海水淡化和污水再利用,其中的污水再利用項目就是「新生水(Newater)」項目。
5月6日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到有「新加坡水龍頭」之稱的新生水廠參觀,實地考察新生水的生產流

水廠被一個半圓形的池子所包圍,池中的水就是新生水,清澈見底,幾條五顏六色的魚正在歡快游動。在樣品陳列室展出的「新生水」,看起來與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普通瓶裝水一樣,要是沒有人介紹,你根本不可能想像這種「新生水」是從各種生活污水中凈化提取出來的。
污水如何搖身一變成了飲用水?據介紹,新生水的生產利用了微過濾和逆滲透兩項先進技術。整個生產過程分為3步,先用微過濾把污水中的粒狀物和細菌等體積較大的雜質去掉,然後用高壓將污水擠壓透過反向滲透隔膜,將已溶解的一些較小雜質過濾出來,最後再經過紫外線消毒,就得到了可循環利用的新生水。經過專家鑒定,新生水各項指標都優於目前使用的自來水,清潔度至少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准高出50倍。

「微過濾薄膜」的模型
「紫外線輻射消毒」的模型
廢水回收、過濾、再生,使每一滴水都有超過一次的用途——新生水的「面世」給新加坡人民帶來了無限的驚喜。2002年8月初,在新加坡國慶37周年前,新加坡新生水技術的研發正式宣告成功,令新加坡國人分外自豪,當地媒體稱之為「新加坡生存的里程碑,對新加坡未來水供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當時的吳作棟總理興致勃勃地第一個飲用新生水,並同時宣布,今後新加坡人的飲用水將是新生水和自來水的混合水。
畢竟新生水是從生活污水中回收提取的,要作為飲用水,很多人都存在心理障礙。為消除人們心頭的疑慮,從2003年2月21日起,新加坡正式啟動新生水推廣活動,約佔全部飲用水1%的新生水被注入蓄水池,和天然水混合後送往自來水廠,經進一步處理後成為飲用水。此後在短短6個月內,政府就免費送出150萬瓶新生水。與此同時,新加坡的媒體也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大力宣傳新生水的品質,不斷增強國人對新生水的信心。新加坡領導更是身先士卒,在大庭廣眾之下喝新生水,起到了極好的示範帶動效應。新加坡還在新生水廠設立了遊客參觀中心,向中小學生和到訪遊客全面介紹新加坡和世界水資源情況,遊客還可觀賞到有關新生水的多媒體介紹和電腦互動片,同時還可觀看水廠的實際運作情況。

生產車間
生產控制室
遊客中心內的展覽設施
新生水的開發成功,給新加坡帶來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首先是節約了工業用水。盡管新生水可以安全飲用,但目前主要應用於冷卻系統用水和晶元製造、制葯等需要高度純凈水的行業,預計到2011年新生水將佔到用水總需求的30%。其次是節省了居民的生活成本。新生水的生產成本是海水淡化成本的一半,價格比自來水還便宜,並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生產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新生水的誕生,使新加坡在污水治理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成為國際水業界公認的以科技創新解決水資源困境的成功實踐者,也使新加坡在水資源開發方面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而且也有可能成為水資源輸出國。
榮譽獎章
新生水的「面世」是新加坡人自強不息、創新創業、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又一生動寫照。

❸ 從糞便中提取的純凈水原理是怎樣的

其實原新聞寫的很清楚,這個是用市政污水(sewer water或sewage water)經過處理後的再生水,達到了飲用標准。什麼是市政污水呢?廁所沖洗廢水、洗浴廢水、廚房、部分雨水、辦公和商業場所的污水(總之就是居民生活產生的污水)都屬於市政污水,通過市政排水管網,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一般為物化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達標後排放(一般是地表水體)。管網中的污水以液態為主,含有少量的固體不溶性物質,也就是懸浮固體,在進入污水廠的第一道程序——粗細格柵處,將較大的雜質去除(類似篩子),通過沉砂池將無機顆粒物去除,然後進行處理。但是!!這些個過程是不可能有糞便的,不然污水管網哪還有運輸能力啊,全被堵塞了!那麼糞便去哪了呢?對於家庭小區,有廁所的營業場所,廁所廢水(這個是含有糞便的)先進入小區的化糞池處理,在這里實現固液分離,即糞便留下,污水進入管網(一些工業場所也可以內部處理、達到進入下水道標准後進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化糞池內殘留的固體物質(糞便為主,這個真的是糞便)會進行厭氧消化,實現一定的減量化,然後定期清除即可(一般半年一次)。
這個水能喝嗎?新聞裡面就是把市政污水處理後飲用而已,這在技術上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民眾心理能否接受。水處理界很早就提出污水回用(而不是直接排放到水體),通行的是將污水處理到中水後回用於綠化、保潔等,但這個中水是不能身體直接接觸的(標準是這么寫的,其實是不讓進口和眼睛等,洗手洗腳沒問題的)。這個國內外很多案例了,技術上一點難度都沒有。至於處理到上水,即自來水或直接飲用水,技術上也沒有難度,無非就是再上納濾反滲透之類的呀,只不過民眾無法接受而已。美國一個地區在推行這個,現在在投票呢,決定是否允許污水處理後的水(已達到飲用水標准,並在小范圍推行了)納入到水庫中,為當地供水。具體新聞來源等我看到後再補充上來吧。那麼,還有其他地方這么處理嗎?當然有了,實在沒水喝了,也只能喝這個了,比如新加坡的「新生水(NEWater)」項目。新生水已作為新加坡四大「國家水喉」計劃(雨水收集、淡水進口、新生水和海水淡化)之一。2002年8月初,在新加坡國慶37周年前,新加坡新生水技術的研發正式宣告成功。從2003年2月21日起,新加坡正式啟動新生水推廣活動。目前新加坡共有五座新生水廠,所生產的新生水差不多能夠滿足全島30%的用水總需求。 新生水目前大部分用於工商業,一小部分注入水庫,用作自來水。感興趣可以自行搜索NEWater。

❹ 只有海水沒有淡水的新加坡是如何保障人民的飲水呢

     地處島國,四面環海,新加坡最不缺的就是海水。所以在解決水的問題上,新加坡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淡化海水。2005年9月,大士新泉海水淡化廠項目正式啟動,為新加坡開辟了一項新的水源。該廠每天可生產13.6萬立方米的淡水,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反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廠之一。

反滲透法淡化海水示意圖

盡管新加坡科技發達,技術先進,海水淡化不成問題,但是海水淡化的成本卻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現實問題,畢竟這是一項涉及到子孫後代的宏大工程。所以海水淡化只能是其中一個選擇,即解決應急問題或者部分問題,但不能解決新加坡用水的全部問題。

     新加坡政府解決水資源問題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回收所有的工業和家庭生活廢舊水,然後經過各種過濾和消毒,使其達到可以飲用的水標准,即所謂的新生水。新生水是將處理過的用後回收水經先進的膜技術進一步凈化而產生出來的,通過了6.5萬次的科學測試檢驗,不僅超純凈,而且超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准。目前新生水主要供應給工商業用戶使用,由於其高度純凈,所以是高質量晶片廠的理想用水。另有少量(5%左右)的新生水被注入國家蓄水池(庫),與其它生水混合,最後再處理成飲用水。
新加坡政府解決水問題的第三個措施就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天然的地理優勢,把熱帶雨林氣候帶來的一年四季充沛的雨水轉化為飲用水。

     在採取各種措施擴大水源、增加水量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還想出各種辦法讓民眾親水、愛水,以保護自己有限的水資源。如政府出資把各個大型的集水區改建成無污染、環保型的水上游樂中心和水上公園;街邊和道路兩旁的蓄水溝也都用花草裝點的更加漂亮。換句話說,就是新加坡本地的大小河流將來都有可能成為供水來源,政府採用「雙用海水淡化器」技術,利用靠近海岸線的小河小溪的水源生產用水。「雙用海水淡化器」的原理是在感應水源的鹽性後,自動啟動海水淡化程序或新生水處理程序。另外,隨著集水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居民住家附近的溝渠也會成為集水點,因此,政府時刻提醒居民為了自己能喝上潔凈的飲用水,一定要保持周圍水源的干凈。

從這個城市規劃模型上可以看出,以前環繞城市的海水灣已經完全成了淡水集水區。

     到了2060年,預計新加坡的人口將達到650萬至690萬,那時全島的用水量將從目前的每天3.8億加侖增加到7.6億加侖,是目前的兩倍。

❺ 缺水的新加坡是如何保障國民飲水問題的

新加坡在20世紀末時提出了新生水的設計路線,將經過處理後的污水達到可內以飲用水的標准容,這不但解決了新加坡水資源缺少的問題,同時還打造了一個完善的水科技及產業創新體系。而且新加坡這個國家也是非常有錢的,他們也可以向鄰國購買淡水資源來飲用的。

新加坡國家他的新生水的設計路線有最嚴格最有效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深層的管道來進行污水的排流,然後將污水處理後再重新回收利用。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新生水處理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管道鋼筋如何彎曲 瀏覽:193
反滲透膜耐受水溫 瀏覽:756
abs樹脂用什麼溶解 瀏覽:153
汽車水箱用蒸餾水洗還是純凈水 瀏覽:220
污水泵外殼配件 瀏覽:455
硫酸和硝酸的廢水如何處理 瀏覽:697
純水機幾代機什麼區別 瀏覽:916
企業廢水總氯一般為多少 瀏覽:621
豆漿機過濾的豆渣能吃嗎 瀏覽:754
污水歸哪個部門 瀏覽:46
閥門除垢劑 瀏覽:88
液接電勢半透膜 瀏覽:939
燃氣壁掛爐地暖過濾器 瀏覽:320
沁園250左邊是什麼濾芯 瀏覽:40
污水井潛水用的什麼氧氣 瀏覽:549
飲水機壓力桶沒水是怎麼回事 瀏覽:45
真離子交換樹脂耐溫 瀏覽:107
廢離子交換樹脂主要危廢特性 瀏覽:243
農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瀏覽:964
凈水器黃色顆粒是什麼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