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環境治理的專家
高寶玉,男,山東省鄄城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注冊環保
工程師。
通信地址:山東濟南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郵編:250100。電話:
0531-88364832(o),e-mail: [email protected] 。
受教育情況: 1996.3-1999.3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4.9-1987.7 上海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環境化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78.10-1982.7 華東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石油煉制系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
學位。
工作經歷: 2001.1-至今,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8.6-2008.7 美國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土木、環境和海洋工程
系環境系統中心,客座教授;
1999.9-2000.12 山東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
1999.11-2000.2 德國karlsruhe大學水環境工程研究所,訪問學者
(daad資助);
2003.8-2003.11 德國karlsruhe大學englar-bunte研究所水化學研究室,
訪問學者 (daad資助);
1998.10-1999.10 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5-1998.10 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1995.1-1995.5 美國saint vincent 學院,客座教授;
1989.1-1995.4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中心,講師、副教授;
1987.8-1988.12 山東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
1982.8-1984.8 華東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有機化學教研室,助教。
主要研究領域: 水和廢(污)水處理葯劑與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研製開發和應用
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
水污染控制技術與資源化研究
固體廢物利用技術研究
主要社會兼職: 國際水質協會(iwa)化學工業專題組管理委員會委員
國際水質協會(iwa)會員
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委員會水處理化學專題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混凝技術學組理事
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分會委員會委員
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委員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兼職教授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編輯委員常務委員和委員
《中國環境科學》編委
《環境化學》編委
《安全與環境學報》編委
《環境工程學報》編委
《精細化工》編委
山東省環保產業研發基地理事會常務理事
《山東化工》編委
《山東環境》編委會副主任
濟南市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政協第十二屆濟南市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特邀委員
科研與成果: 先後承擔和參加了國家水專項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課題、山東省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山東省環境保護重點項目等50餘項, 鑒定成果21項,申請發明專利17項(授權7項)。在中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130餘篇),國內外學術會議論文60餘篇。開發研製出十餘種新型高效水處理劑,研製開發出的產品大多已投入到工業生產和應用中去,研究成果獲各種獎勵1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於1999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於2003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五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和《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特別提名獎》,於2002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佳傑出中青年科學家稱號。
主要研究成果獲獎情況:
1.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及高效絮凝技術」成果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高效多功能無機-有機復合水處理劑的研製及開發」 成果獲2006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 「聚合鋁硅無機高分子水處理劑」 成果獲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硅酸根/硫酸根對部分水解鋁鹽混凝劑中鋁的形態及性能影響研究」 成果獲2008年度山東省科技
進步二等獎;
5. 「嶗山生態及保護研究」 成果獲得2008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 「新型混凝劑聚合硅鋁鐵的基礎及應用性能研究」 成果獲2006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 「水和廢水處理用混凝劑/絮凝劑的特性及應用基礎研究」 成果獲2007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
獎;
8. 「山東省環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研究」 成果獲2007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9. 「高效多功能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成果獲2002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0. 「se-z3型分散阻垢劑」 研究成果獲1999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1. 「jx-ii型絮凝劑」 成果獲1995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2. 「山東省環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研究」 成果被評為2002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
劉俊新 電話: (010)62849133
職位: 研究員 傳真: (010)62849133
郵編: 10008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
簡介:
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組組長。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在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1998年在哈爾濱建築大學環境工程學科獲博士學位。1994至1996年和1998至1999年先後兩次在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環境科學研究所(TNO-MEP) 高訪和參加國際合作項目。目前的學術兼職包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水質工程與水環境恢復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環境工程學報》副主編等。現任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室主任。
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與污水資源化技術及其機理的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⑴ 經濟高效的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研究,包括新型立體循環一體化氧化溝、新型低能耗膜生物反應器、有毒有害污染物生物降解機理與技術、生物脫氮除磷技術工藝等;⑵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及惡臭物質的生物降解機理與新型反應器的研究;⑶ 污泥處理與利用技術研究。通過對單體技術的創新與優化組合,形成經濟、高效和清潔型的污水處理集成工藝或系統。
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省部、科學院和地方科技攻關與實際工程項目等40餘項,曾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40餘項,其中授權27項,計算機軟體著作登記1項。目前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水專項」、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2. 2021年北京水展會什麼時候開始有知道具體時間嗎
華北水處理行業數十年的北京水展時隔一年,在萬眾期待中實現了王者歸來,將於10月10-1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與大家重聚。本屆展會2.5萬平米的展示面積將匯聚全行業800多家參展企業,現場展示的水處理專業產品和技術橫跨市政、民用與工業三大領域,為業內人士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水處理技術與服務解決方案。展會同期舉辦近10場專題論壇和活動,網羅華北市場熱點話題,聚焦行業技術前沿及發展趨勢。
2021
中國國際水技術展覽會
中國國際膜與水處理技術及裝備展覽會
地點:北京 朝陽區天辰東路7號 | 國家會議中心(CNCC)
時間:2021年10月10-12日
展位號:1H011+1H015
3.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於萍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考研資料鏈接:https://pan..com/s/1BcWWT5BAcTMgdOmwxPM1SA
4. 《工業用水與廢水》、《水處理技術》哪個期刊更好一些對水處理設計有更大的幫助,謝謝
《水處理技術》期刊主要刊登各種水處理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尤其是膜技術在水處理、化工、電力、電子、煤炭、醫葯、食品、紡織、冶金、鐵路、環保、軍事等領域的應用成果,同時為水資源開發、工業用水除鹽、工藝用水處理、超純水制備、廢水治理、水再生回用、海水淡化提供有效的新技術。
《水處理技術》為環境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如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本刊論文被美國SCI、CA和日本科技文獻速報摘錄。曾多次榮獲國家海洋局、華東地區和浙江省優秀期刊獎。辟有綜述與述評、研究報告、應用技術、經驗交流、技術講座、信息與簡訊等欄目。
《工業用水與廢水》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1970年創刊並公開發行的專業性期刊。全國化工給水排水設計技術中心站主辦,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會刊。國內統一刊號CN34-1204/TQ,國際標准刊號ISSN1009-2455。
《工業用水與廢水》雜志是國內創刊最早的水處理專業期刊之一。三十多年來,為促進水工業的技術進步刊登了大量高質量科技論文。及時報道本行業的重大科研成果與進展,為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刊出大量工程應用實例。內容涉及給水處理、廢水處理及回用、循環冷卻水、冷卻塔、離子交換及功能膜、消防設計等方面。欄目設置有:專論與綜述、給水處理、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與經驗、工程實例、冷卻塔、消防設計、工程項目信息等。
本刊為核心期刊,入選《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美國《化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及俄羅斯《文摘雜志》摘錄期刊。
《工業用水與廢水》雜志發行范圍覆蓋全國石化、化工、石油、環保、冶金、電力、市政工程、醫葯、輕工、機械、紡織等行業的生產廠、設計院、科研院所、環保機構。以從事水處理研究、工程設計、生產運營與管理的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
為了使工程設計人員及時了解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現況,提高工程設計水平,促進工程產品在建設中的應用,長期以來,《工業用水與廢水》雜志堅持開辦「工程實例」欄目,介紹、推廣工程設計應用技術與產品,為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同時也贏得了廣大水處理科研部門和產品生產商的贊譽。
5.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的實驗研究中心
國家級科研平台
一、國家實驗室:
1、信息與控制國家實驗室(籌建中)
二、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3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
1、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
3、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4、流體傳動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5、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反應分室6、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7、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8、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9、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10、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4個:
1、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
2、生物感測器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3、電力電子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4、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
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
1、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電力電子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1、國家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燃燒技術研究所
4、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口腔種植研究中心
省部級科研平台
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
1、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遺傳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3、動物分子營養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污染環境修復與生態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5、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6、視覺感知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
7、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
1、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
2、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3、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4個:
1、農業部核農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2、農業部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開放實驗室
3、農業部園藝植物生長發育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
4、農業部生態農業環境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
5、農業部作物病蟲分子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6、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學與免疫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7、農業部面源污染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其他部委1個:
1、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葯研究管理中心浙江呼吸葯物研究實驗室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8個:
1、浙江省綜合信息網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
2、浙江省心腦血管、神經系統疾病葯物篩選和中葯開發及評價重點研究實驗室
3、浙江省先進製造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
4、浙江省細胞與基因工程重點研究實驗室
5、浙江省應用化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6、浙江省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重點研究實驗室
7、浙江省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
8、浙江省核農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9、浙江省飼料與動物營養重點研究實驗室
10.浙江省亞熱帶土壤與植物營養重點研究實驗室
11、浙江省動物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
12、浙江省生物電磁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13、浙江省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14、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
15、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點實驗室
16、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17、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
18、浙江省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
1、膜與水處理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嵌入式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設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三、其他研究機構
國家林業局
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智能科學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一、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3個
1、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2、漢語史研究中心
3、民營經濟研究中心
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6個
1、浙江省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2、浙江省勞動保障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浙江省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
4、浙江省宋史宋學研究基地
5、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
6、傳媒研究中心(准基地)
三、其他研究機構
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體育現代化發展研究中心
教學平台
一、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數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Ⅰ)
2、數學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Ⅱ)
3、化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4、心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5、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6、基礎醫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7、中文國家文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8、歷史學國家文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1、工程制圖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2、化學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3、力學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4、物理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1、國家軟體工程人才培養基地(示範性軟體學院)
2、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3、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其他人才基地
1、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浙江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2、浙江大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心
3、浙江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985二期平台
1、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項目(I):
1、信息與控制科技創新平台
2、農業生物與環境科技創新平台
3、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台
4、機電系統及裝備科技創新平台
5、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科技創新平台
2、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項目(II):
1、數學科學及其應用科技創新平台
2、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裝備科技創新平台
3、能源清潔利用與高效轉化科技創新平台
3、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設項目(I):
1、農村發展研究創新基地
2、中國民營經濟研究創新基地
4、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設項目(II):
1、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創新基地
2、語言與認知研究創新基地
3、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創新基地
其他學術機構
1、浙江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
2、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
3、國際電磁科學院浙江大學分院
4、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
5、海洋研究中心
6、腦與智能研究中心
7、工程與科學計算研究中心
8、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心
9、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10、浙江大學中西部發展研究院
11、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
12、微系統交叉研究中心
13、系統晶元交叉研究中心
14、安全農產品研究中心
15、農業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心
6. 幫忙介紹一下浙江大學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學校簡介浙江大學[1]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點大學,同時也是九校聯盟(C9)的成員。是國家「111計劃」和「珠峰計劃」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前身是成立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竺可楨帶領下的國立浙江大學匯聚了一大批著名學者。數學有錢寶琮、陳建功、蘇步青,物理有胡剛復、王淦昌、朱正元、吳健雄,化學有王葆仁、王琎、盧嘉錫、李壽恆,生物有羅宗洛、貝時璋、談家楨,土木工程電機有錢令希、王國松,歷史、地理有譚其驤、任美鍔、錢穆、梅光迪,農學有蔡邦華、吳福楨、梁慶椿、盧守耕、吳耕民,教育有費鞏、黃翼、國學有豐子愷、馬一浮、鄭曉滄等。在學生中後來亦有一大批傑出學者大師出現。竺可楨時期的浙大,以文理稱雄中國,1948年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浙大教授有4人入選,居全國第三位。</b>浙江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 十一大門類。學校現有112個本科專業,43個博士後流動站,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4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 點317個,另有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農 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程碩士、建築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漢語國際教育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 家重點學科14個,另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 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 基地1個。 學生交流是校際交流的主要內容之一,特別是與日本及歐洲的大學之間的學生交流較頻繁,既有學生的長期交流計劃,又有短期的交換項目,如歐洲商務實習項目、香港實習項目、愛因斯特交流項目等、已經實行了多年的melten項目,在美國、德國、印度、智利及中國執行、浙大是中國唯一的被該項目選中的大學。近年來,浙大學生的國際交流頻率以每年增加10%以上,在校生共有三大渠道進行國際交流。 一、學術交流包括學位項目、非學位短期修讀課程項目、協作研究和參加學術會議等。目前該校大部分項目屬於這一類。 1、學位項目組織學生到國(境)外大學交換學習,修讀學分,回校後還需得到學校學分認可的項目。特點: 1)交流時間較長,一般至少一個學期;(2)一般雙方互免學費並提供相應的學習條件;(3)學生學習連續性好,系統性強;(4)雙方學分互認;(5)對學生的語言及學習能力要求高。 舉例:香港各大學交換生項目,日本各大學交換生項目。 2、非學位短期修讀課程項目一般不存在學分互認,學生僅僅是利用很短的時間修讀一定的課程。特點: 1)交流時間較短,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對正常學習影響較少;(2)不存在學分互認,部分項目會提供學習證明;(3)部分項目費用較高。 舉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暑假課程班,德國柏林工大暑假課程班。 3、協作研究事先確定某個課題,選拔學生參與,學生可以個人或由不同國家(地區)學生組成團隊共同研究,完成課題項目。特點: 1)交流時間不定;(2)特別強調團隊的合作,部分項目由雙方同學協作進行;(3)部分項目需在實驗室進行;(4)對學生的科研要求較高;(5)部分項目有企業或個人資助。 舉例:海外傑青匯中華項目,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互訪計劃。 4、參加學術會議一般是由於學生在某個方面的優秀成果而獲邀參加學術會議,經專家推薦,學校審核予以立項的項目。特點: 1)參加國際各類學術會議;(2)參加項目並進行討論發言。 舉例:中印青年論壇,哈佛亞洲國際關系項目。 二、校際文化交流通過各種文化交流的形式,加強溝通聯系,促進相互了解,進一步增進友誼的項目。特點: 1)一般時間較短;(2)對參加同學有相應特長的要求。 舉例:文琴藝術團赴俄羅斯匯報演出,兩岸三地辯論邀請賽。 三、實習到國(境)外大公司實習,通過實踐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促進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的培養的項目。特點: 1)一般時間較長;(2)一般有專業要求;(3)到對方公司實習,根據規定由對方支付相應的報酬。 舉例:愛因斯特項目,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項目。 國家級科研平台 一、國家實驗室: 1浙江大學目前沒有國家實驗室 二、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3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 1、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 3、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4、流體傳動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5、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反應分室 6、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7、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8、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9、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10、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4個: 1、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 2、生物感測器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3、電力電子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4、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 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 1、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電力電子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1、國家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燃燒技術研究所 4、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口腔種植研究中心 省部級科研平台 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 1、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遺傳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3、動物分子營養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污染環境修復與生態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5、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6、視覺感知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 7、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 1、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 2、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3、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4個: 1、農業部核農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2、農業部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開放實驗室 3、農業部園藝植物生長發育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 4、農業部生態農業環境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 5、農業部作物病蟲分子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6、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學與免疫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7、農業部面源污染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其他部委1個: 1、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葯研究管理中心浙江呼吸葯物研究實驗室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8個: 1、浙江省綜合信息網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 2、浙江省心腦血管、神經系統疾病葯物篩選和中葯開發及評價重點研究實驗室 3、浙江省先進製造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 4、浙江省細胞與基因工程重點研究實驗室 5、浙江省應用化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6、浙江省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重點研究實驗室 7、浙江省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重點研究實驗室 8、浙江省核農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9、浙江省飼料與動物營養重點研究實驗室 10.浙江省亞熱帶土壤與植物營養重點研究實驗室 11、浙江省動物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 12、浙江省生物電磁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13、浙江省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研究實驗室 14、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 15、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點實驗室 16、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17、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 18、浙江省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 1、膜與水處理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嵌入式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設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三、其他研究機構 國家林業局 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智能科學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一、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3個 1、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2、漢語史研究中心 3、民營經濟研究中心 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6個 1、浙江省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2、浙江省勞動保障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浙江省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 4、浙江省宋史宋學研究基地 5、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 6、傳媒研究中心(准基地) 三、其他研究機構 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體育現代化發展研究中心 教學平台 一、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數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Ⅰ) 2、數學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Ⅱ) 3、化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4、心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5、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6、基礎醫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7、中文國家文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8、歷史學國家文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1、工程制圖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2、化學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3、力學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4、物理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1、國家軟體工程人才培養基地(示範性軟體學院) 2、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3、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其他人才基地 1、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浙江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2、浙江大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心 3、浙江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985二期平台 1、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項目(I): 1、信息與控制科技創新平台 2、農業生物與環境科技創新平台 3、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台 4、機電系統及裝備科技創新平台 5、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科技創新平台 2、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項目(II): 1、數學科學及其應用科技創新平台 2、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裝備科技創新平台 3、能源清潔利用與高效轉化科技創新平台 3、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設項目(I): 1、農村發展研究創新基地 2、中國民營經濟研究創新基地 4、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設項目(II): 1、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創新基地 2、語言與認知研究創新基地 3、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創新基地 其他學術機構 1、浙江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 2、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 3、國際電磁科學院浙江大學分院 4、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 5、海洋研究中心 6、腦與智能研究中心 7、工程與科學計算研究中心 8、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心 9、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10、浙江大學中西部發展研究院 11、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 12、微系統交叉研究中心 13、系統晶元交叉研究中心 14、安全農產品研究中心 15、農業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心 希望我的回答你滿意。
7. 全國關於水處理的雜志最權威的有哪些
《工業水處理》和《給水排水》是兩款很權威的
可以在
http://www.iwtchina.cn/paper/
http://www.wwe1964.com/
下載
《工業水處理》
雜志下載地:http://www.iwtchina.cn/paper/
《工業水處理》(月刊)創刊於1981年,由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主辦、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每月20日出版。
主要報道國內外有關循環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及工業廢水等的水處理技術動態、研究報告、專題述評、經驗總結、科學管理及行業快訊等。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水處理工作的科研、設計、教學、生產、管理等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
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 ·中國化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化工文摘 ·美國化學文摘 ·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劍橋科學文摘 ·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科技精品庫)
《工業水處理》是經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由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學公、國家
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共同主辦的專業性科技刊物。
《工業水處理》專門報道國內外有關循環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及工業給水、廢水的水處
理技術、工藝、葯劑、工程設計、設備、分析監測方法與儀器儀表等方面的技術動態、科研成果、
實踐經驗及科學管理等,適於從事工業水處理技術的科研、設計、生產、教學、技術服務等單位及
個人訂閱。
《工業水處理》欄目配置全面、合理:「專論與綜述」偏重基礎理論,「試驗研究」專門報道新的
研究成果和高新技術,「分析與監測」為討論水質分析方法及水質監測技術的專欄,「經驗交流」欄則
充分反映水處理技術推廣應用的現場實踐,而「國際水處理會議」專欄則已成為介紹國際最權威水處理
專業會議的全國唯一窗口。
由於本刊內容的實用性、創新性和導向性,已為社會各界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曾榮獲
化工部科技信息二等獎,在天津市第四屆優秀期刊評選活動中獲「優秀期刊獎」,並被中國科技論文統
計源期刊、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SDD)、中國化學文獻資料庫(CCDOC)、中國科技期刊(光碟版)、
中國化工文摘(ZHW)和美國化學文摘(CA)等國內外重要文獻檢索體系所收錄。
《給水排水》
雜志下載:http://www.wwe1964.com/
《給水排水》月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主辦。具有權威性、學術性、實用性、新穎性和信息性等特徵,是同行業唯—一本綜合性技術類期刊。擁有近百人的編委會和通訊員隊伍,編委會委員由海內外給排水領域的專家組成。
《給水排水》創刊於1964年,三十多年來一直以實用性強、內容豐富的特色深受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喜愛,發行量一直居同行業刊物之首,己成為我國給排水領域發行量最大、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廣的刊物。《給水排水》為中國建築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收入中國國家中心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中國建築科技文獻資料庫系統,清華大學圖書館聯機檢索資料庫系統,美國國際CODEN中心等。
《給水排水》以面向生產,注重應用,為促進我國給水排水事業發展服務為辦刊宗旨;以實用、新穎為主,交流、導向兼顧,提高、普及結合為辦刊方針。
《給水排水》報道內容以實用技術為主,兼顧學術性和信息性,以城市、工業、建築給水排水三者並重安排版面。現除設有城市給排水、工業給排水、建築給排水。施工材料與設備等固定欄目外,還設有科技情報綜述、策略研討、標准規范簡介。研究生論文摘要、信息市場等機動欄目。
《給水排水》具有廣告經營資格。從1979年開始經營廣告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良好的信譽,為國內同行提供了大量的產品信息,溝通並密切了設計、科研、教學單位與生產廠家的聯系,本刊是企業樹立形象,開拓產品市場的理想窗口。
《給水排水》讀者對象為從事設計、科研、教學、生產、施工安裝、運行管理。房地產開發等單位及相關人員。
《給水排水》為月刊,大16開本,每月20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郵發代號:2—757,國外代號:M4425,每冊定價:5.00 元,全年定價60.00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8. 中國專業的水處理膜技術展覽會有哪些啊
中國國際給排水水處理展覽會;上海阿姆斯特丹水展 ;荷蘭水展中國展、中國國際給排水水處理展覽會 ,西班牙國際水展 ,華南水展 。。。。。。
9. 中國膜工業協會的分支機構
協會已經建立了以下分支機構,為全行業工作。
膜行業標准化組織——膜工業標准化委員會
膜行業學術組織——膜工業專家委員會
膜行業期刊——《膜科學與技術》
膜行業會員信息服務組織——《中國膜工業信息》
作為一個全國性專業領域行業協會,MIAC正在努力推動膜技術及產品在包括水處理等諸多工業、民生行業中的廣泛應用。
10. 2021年北京水展什麼時候開始,有誰知道具體的時間嗎我想去看一下,謝謝.....
北京水展時隔一年重磅回歸,於10月10-12日再聚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作為區域凈水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北京水展力圖發揮自身行業影響力,搭建貿易交流平台,為現場觀眾呈現凈水全產業鏈技術與服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