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水處理系統中易發生細菌繁殖

水處理系統中易發生細菌繁殖

發布時間:2020-12-15 06:37:19

1. 水產養殖廢水怎麼處理,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工藝

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
1物理處理法
1)過濾
由於養殖廢水中的剩餘殘餌和養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懸浮態大顆粒形式存在,因此採用物理過濾法去除是最為快捷、經濟的方法。常用的過濾設備有機械過濾器、壓力過濾器、沙濾器等。在實際處理工程中,機械過濾器(微濾機)是應用較多、過濾效果較好的方式。沸石過濾器兼有過濾與吸附功能,不僅可以去除懸浮物,同時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有效去除重金屬、氨氮等溶解態污染物。
12)泡沫分離法
泡沫分離根據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氣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氣泡為載體對液相中的溶質或顆粒進行分離,因此又稱泡沫吸附分離。其原理是向被處理水體中通入空氣,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質被微小氣泡吸著,並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後分離水面泡沫,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溶解態和懸浮態污染物的目的。由於泡沫分離技術不僅可以將蛋白質等有機物在未被礦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質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質在水體中積累,而且可向養殖水體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對維護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有良好作用。
泡沫分離是根據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質的液體中鼓泡,使液體內的表面活性物質聚集在氣液界面(氣泡的表面)上,在液體主體上方形成泡沫層,將泡沫層和液相主體分開,就可以達到濃縮表面活性物質(在泡沫層)和凈化液相主體的目的。被濃縮的物質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質,也可以是能與表面活性物質相絡合的物質,但它們必須具備和某一類型的表面活性物質能夠絡合或鰲合的能力。
2化學處理法
1)臭氧處理法
海水工廠化養殖廢水存在養殖生物排泄物等懸浮物,以及氨氮、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等物質,而且也存在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因此,利用臭氧、過氧化氫、二氧化氯、漂白液等化學氧化劑的氧化作用,氧化分解難生物降解溶解態有機物是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的主要手段。因此採用O3/UV工藝,既能提高處理效率又可減少臭氧的用量。用O3/UV技術凈化湖水可達到水質凈化及水體增氧的目的。
臭氧的凈化原理在於它在水中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07 V,高於氯(1.36 V)和二氧化氯(1.5 V)。它能夠破壞和分解細胞的細胞壁(膜),迅速擴散滲入細胞內,從而殺死病原菌。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間物質羥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劑難分解的有機物。因此,用臭氧處理廢水,既能夠迅速滅除細菌、病毒和氨等有害物質,又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從而達到凈化養殖廢水的目的。
2)電化學法
電化學是研究電和化學反應相互關系的科學。電和化學反應相互作用可通過電池來完成,也可利用高壓靜電放電來實現,二者統稱電化學,後者為電化學的一個分支,稱放電化學。在水產養殖廢水的處理中,用電化學法去除水中溶解的亞硝酸鹽和氨氮的研究結果表明,亞硝酸鹽完全去除的時間和能耗隨著傳導率的增加而降低,輸入電流最大為2A時,耗能最少,pH相對於輸入電流和電導率來說幾乎沒有影響;在酸性條件下有利於亞硝酸鹽的去除,鹼性條件有利於氨的去除,氨的去除速度低於亞硝酸鹽的去除速度。
3生物處理法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後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除系統組成。
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於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後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澱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後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澱濃縮的污泥從沉澱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迴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餘污泥中。
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慶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點:(1)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動適應性強;(2)處理效果好並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於固液分離;(4)動力費用省。

2. 反滲透水處理系統細菌總數超標,如何清洗消毒

細菌超標的取樣點在哪?純水出口超標嗎?還是純水箱出水超標?預處理須檢查,後面的設備也不可大意。

3. 在水處理中,超濾能除去水中的細菌病毒嗎,超濾產水可以欽用吧

不能!常見凈水器有:1、精密過濾器(過濾精度1微米,只能除去肉眼可見物)專;2、活性炭過濾器屬(只能吸附水中漂白粉等異味);3、超濾凈水器(過濾精度0.02微米,不能除去分子量1萬以下的物質);4、軟水器(通過離子交換除去水中鈣鎂離子、減少加熱過程的水垢形成);5、礦化壺(一般有活性炭、麥飯石、石英砂、海綿等濾料組成,只能去除水中異味、顆粒物、溶出少量微量元素)等。如果水中溶解有毒重金屬離子、亞硝酸鹽、有毒氯化物等污染物,長期飲用就會在人體內蓄積,誘發癌症、畸形、基因突變、骨痛病、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這部分污染物,因其分子太小,一般凈水器根本無法去除。

4. 為什麼選擇大腸桿菌作為水處理的衛生細菌學標准

含量最多,存在最普遍,一般的病原菌與大腸桿菌的生存環境相似
僅供參考

5. 油田水處理殺菌劑的殺菌機理有哪些

你好:目前油田所使用的殺菌劑一般都是沿用民用水和工業循環水的葯劑,按其殺菌機理可分為有氧型殺菌劑和非氧型殺菌劑。由於油田環境及對水質的要求不同,細菌的種類及其危害不同,故對殺菌劑的性能要求也不同。
對油田危害最大的細菌有硫酸鹽還原菌、鐵細菌和腐生菌,因此,選擇殺菌劑要針對這些細菌入手。硫酸鹽還原菌是厭氧菌,可氧化含碳有機化合物或氫、還原硫酸鹽產生H2S。它生存的pH范圍很寬,可在5.5~9.0之間,油田一般存在的硫酸鹽還原菌是去磺孤菌屬,主要是成群或成菌落附著在管壁上,它的主要危害是對金屬表面的去極化作用;由於其氫化酶的作用,將硫酸鹽還原成硫化物和初生態氧[O],而[O]與[H]去極化生成H2O,靠它的去極化作用加速對管道和設備的腐蝕,腐蝕產物FeS又可以堵塞管道和注水井。由於硫酸鹽還原菌的危害最大,幾乎從各個方面妨礙採油,所以,近年人們很重視對它的研究,如發現硫酸鹽還原菌的新菌株、其氧化含碳有機物的范圍等。
腐生菌又稱粘液形成菌,是好氣異養菌,它分泌大量的粘液附著在管線和設備上,造成生物垢堵塞注水井和過濾器,同時,也會產生氧濃差電池而引起設備和管道的腐蝕及給硫酸鹽還原菌提供生存、繁殖的環境等。其中最重要的腐生菌—鐵細菌是分布很廣的多目多科細菌,它主要是將亞鐵氧化成高價鐵,利用鐵氧化釋放的能量滿足其生存的需要,它的危害比一般腐生菌的危害大,往往是檢測殺菌劑效果時選用的菌種。
細菌和其它生物一樣,也要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可根據影響細菌生長的因素來選擇殺菌滅藻葯劑:①阻礙菌體的呼吸作用;②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或破壞蛋白質的水膜,或中和蛋白質的電子,使蛋白質沉澱而失去活性;③破壞菌體內外環境平衡,使其失水乾枯而死,或充水膨脹而亡;④妨礙核酸的合成,喪失和改變其核酸的活性。除此以外,還要考慮環保等因素,有的葯劑殺菌能力很強,但不能生物降解,有的葯劑能殺死這種細菌但卻是其它細菌的營養液,這些都不能用於油田殺菌。另外,油田的地質情況和水中的雜質都會影響殺菌劑的葯效。從目前油田所使用的殺菌劑及其效果看,表面活性劑類(SAA),特別是陽離子和兩性離子的季銨鹽化合物,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剝離污泥、與其它化學葯劑配伍增效,具有一劑多能的特性,是目前油田廣泛使用的殺菌劑之一。其代表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苄(俗稱1227)。其殺菌機理是選擇性地吸附到帶負電荷的菌體上,在細菌表面形成高濃度的離子團而直接影響細菌細胞的正常功能,它直接損壞控制細胞滲透性的原生質膜,使之乾枯或充漲死亡。由於投放SAA殺菌劑時會產生大量泡沫,同時SAA會和水中的有機物及其它雜質絡合而失去殺菌效率,因此在使用SAA殺菌劑時往往要添加消泡劑,同時必須對油井進行清洗、反排、酸化等嚴格的操作管理。

6. 在水處理中什麼是有機污染無機污染膠體污染及細菌污染

有機污染:有機物,其分解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有的有機物具有毒性,回特別要嚴格控制其中的「答三致」物質;
無機污染:鹽類、金屬類等,其中重金屬屬於需要嚴格控制的污染物,需要單獨處理;
膠體污染:膠體是許多分子和離子的集合物;
懸浮物:肉眼可見的顆粒物;
細菌污染:病毒細菌等具生物活性生命體,特別關注來自於生化實驗室、生化工廠的「活毒」廢水

7. 水處理中活性污泥中的細菌採用什麼時期的細胞

採用什麼時期的細胞要視具體的工藝而定,採用較多的是減數增長期(中後期)的細胞,因這個時期污泥絮凝體容易形成.但個別工藝例外,如完全混合延時曝氣法採用的是內源代謝階段的細胞.

8. 工業水處理是指哪方面的水處理污水算不算軍團菌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了真會死人嗎軍團菌殺菌劑哪裡

工業水處理包括自來水水廠的水凈化,電廠,煤廠等的水凈化,當然你包括你所說的污水。軍內團桿容菌,系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以嗜肺軍團菌最易致病。現已提出了超過30種軍團桿菌,至少19種是人類肺炎的病原。其中最常見病原體為嗜肺軍團菌(占病例的85%~90%),其次是L.micdadei(佔5%~10%),再次是L.bozemanii和L.moffii.此類細菌形態相似,具有共同的生化特徵,引起類似疾病。
溫度殺菌:水加熱三分鍾到至少70°。
化學殺菌:大多用氯,二氧化氯,氯化鈉,次氯酸鈣溶劑殺菌,在使用化學品之前必須先清洗水管。
紫外線殺菌:照射紫外線短波,波長254納米可以使病菌無法活躍,但可能存在於變形蟲里。為更有力的除菌可以在附加使用超聲波。
薄膜技術:越來越多的使用薄膜來去除微生物。一般可以利用薄膜的微孔讓直徑小於0,2納米的顆粒包括細菌,甚至部分病毒過濾掉。
那幾種葯品一般的葯品店都可以買到的,屬於常見葯

9. 在水處理中,那種細菌能分解有機物

生活廢水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經過處理,大部分都是未經過處理直接排入了河流等.小城市更嚴重.
大便等一般不直接排入,而是有收集措施.
廢水中污染物成分極其復雜多樣,任何一種處理方法都難以達到完全凈化的目的,而常常要幾種方法組成處理系統,才能達到處理的要求。

按處理程度的不同,廢水處理系統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
一級處理只除去廢水中的懸浮物,以物理方法為主,處理後的廢水一般還不能達到排放標准。
對於二級處理系統而言,一級處理是預處理。二級處理最常用的是生物處理法,它能大幅度地除去廢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使廢水符合排放標准。但經過二級處理的水中還存留一定量的懸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機物、溶解性無機物和氮磷等藻類增值營養物,並含有病毒和細菌。因而不能滿足要求較高的排放標准,如處理後排入流量較小、稀釋能力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來水、工業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水源。 三級處理是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病原體等。廢水的三級處理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化學法(化學氧化、化學沉澱等)、物理化學法(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技術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種「深度處理」方法。顯然,廢水的三級處理耗資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資源。
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及工業廢水可利用各種分離和轉化技術進行無害化處

基本原理
常用技術

物理法
通過物理或機械作用去除廢水中不溶解的懸浮固體及油品
過濾、沉澱、離心分離、上浮等;

化學法
加入化學物質,通過化學反應,改變廢水中污染物的化學性質或物理性質,使之發生化學或物理狀態的變化,進而從水中除去;
中和、氧化、還原、分解、絮凝、化學沉澱等;

物理化學法
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
汽提、吹脫、吸附、萃取、離子交換、電解、電滲析、反滲析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的有機污倭染物氧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方法,又叫生物化學處理法,是處理有機廢水最重要的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活轉盤、氧化塘、厭氣消化等

其中廢水的生物處理法是基於微生物通過酶的作用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物質,把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的物質的方法。根據在處理過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對氧氣的不同要求,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氣(氧)生物處理和厭氣(氧)生物處理兩種。好氣生物處理是在有氧氣的情況下,藉好氣細茵的作用來進行的。細菌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氧化、還原、合成等過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機物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CO2、H2O、NO3-、PO43-等)獲得生長和活動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使自身生長繁殖。厭氣生物處理是在無氧氣的情況下,藉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來進行。厭氧細菌在把有機物降解的同時,需從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維持自身對氧元素的物質需要,因而其降解產物為CH4、H2S、NH3等。用生物法處理廢水,需首先對廢水中的污染物質的可生物分解性能進行分析。主要有可生物分解性、可生物處理的條件、廢水中對微生物活性有抑製作用的污染物的極限容許濃度等三個方面。可生物分解性是指通過生物的生命活動,改變污染物的化學結構,從而改變污染物的化學和物理性能所能達到的程度。對於好氣生物處理是指在好氣條件下污染物被微生物通過中間代謝產物轉化為CO2、H2O和生物物質的可能性以及這種污染物的轉化速率。微生物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營養條件、環境條件等)才能有效分解有機污染物。營養條件、環境條件的正確選擇,可使生物分解作用順利進行。通過對生物處理性的研究,可以確定這些條件的范圍,諸如pH值,溫度以及碳、氮、磷的比例等。

近年來,在水資源再生利用研究中,人們十分關注各種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去除的問題。水中的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是指尺寸小於lum的細微顆粒,其組成極其復雜,如各種微細的黏土礦物質、合成有機物、腐殖質、油類和藻類物質等,微細黏土礦物作為一種吸附力較強的載體,表面常吸附著有毒重金屬離子、有機污染物、病原細菌等污染物,而天然水體中的腐殖質、藻類物質等,在水凈化處理的氯消毒過程中,可與氯形成氯代烴類致癌物,這些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的存在不僅對人體健康具有直接或潛在的危害作用,而且嚴重惡化水質條件,增加水處理難度,如在城市廢水的常規處理過程中,造成沉澱池絮體上浮、濾池易穿透,導致出水水質下降、運行費用增加等困難。而目前採用的傳統常規處理工藝無法有效去除水中這些納微米級污染物,一些深度處理技術如超濾膜、反滲透等又由於投資及費用昂貴,難以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發展新型、高效、經濟的水處理技術。

10. 血液透析水處理系統內毒素消毒多久進行一次

血液透析器復用復操作規范
5.1.2 水質要制求:應定期檢測復用用水細菌和內毒素的污染程度。應在血液透析器與復用系統連接處或盡可能接近此處進行水質檢測。細菌水平不得超過200 CFU/ml,干預限度為50 CFU/ml;內毒素含量不得超過2 EU/ml,干預限度為1 EU/ml。當達到干預限度時,繼續使用水處理系統是可以接受的,但應採取措施(如消毒水處理系統),防止系統污染進一步加重。
5.1.3 水質細菌學、內毒素檢測時間:最初應每周檢測1次,連續2次檢測結果符合要求後,細菌學檢測應每月1次,內毒素檢測應每3個月至少1次。

贊人品!!

閱讀全文

與水處理系統中易發生細菌繁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器到期鳴叫聲音怎麼解決 瀏覽:726
上街純凈水設備多少錢一套 瀏覽:634
油田污水處理三段流程 瀏覽:845
電鍍廢水表三處理工藝 瀏覽:229
怎麼通過濾鏡把掃描背景去掉 瀏覽:395
專業除水垢公司 瀏覽:623
溴化環氧樹脂2025ke 瀏覽:608
什麼是edi其組成內容有哪些 瀏覽:375
中空纖維超濾膜生產廢水 瀏覽:321
櫻慈活性炭濾芯怎麼拆 瀏覽:820
2019款軒轅空調濾芯怎麼換 瀏覽:307
濾芯油怎麼清洗 瀏覽:776
致炫空氣濾芯怎麼換視頻 瀏覽:688
長安逸動plus空氣濾芯是什麼牌子 瀏覽:766
凈水器pcb多少以下 瀏覽:749
Vc可以把污水變清水嗎 瀏覽:378
柏繁電氣反滲透水泵 瀏覽:177
plc回原指令用什麼原點 瀏覽:786
布隆過濾器hash 瀏覽:459
飲水機有水壺怎麼加水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