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測器靈敏度,精度和解析度的區別
1、指標評估的對象不同:
靈敏度評估的對象是感測器的輸出和輸入之間的關系。解析度是指感測器可感受到的被測量的最小變化的能力。精度用來評估感測器測量系統測量精度。
2、表示方法不同:
靈敏度表示為:輸出量的增量與引起該增量的相應輸入量增量之比。用S表示靈敏度。它是輸出一輸入特性曲線的斜率。靈敏度的量綱是輸出、輸入量的量綱之比。解析度常用滿量程中能使輸出量產生階躍變化的輸入量中的最大變化值作為衡量解析度的指標。精度常用精確度來表示。
3、精度是表示測量值離散的程度;靈敏度指示器的相對於被測量變化的位移率;分辨力是顯示裝置能有效辨別的最小的示值差。
精度:是表示測量值離散的程度。在對一個量進行無窮多次測量時,測量結果會呈現下圖所示的正態分布。測量儀表(包括感測器)的精度就是指測量結果 99.73% 的可能(這里跳過關於統計學知識的討論)偏離真值的范圍。對於測量儀器來說,精度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一般不用數值表達。
和精度相類似的儀器指標還有準確度:指在一定實驗條件下多次測定的平均值與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誤差來表示。例如:
儀器允許產生的誤差為量程的0.5%。即准確度0.5%或0.5級;
儀器允許產生的誤差為正負某個數值。
精度和准確度有相似性,但兩者的定義是不同的。精度是表示測量值離散的程度。准確度表示觀測值與真值的接近程度。平常所說的「精度」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指准確度。
靈敏度:指示指(輸出)的相對於被測量變化的位移率。在數值上指測量儀器響應的變化除以對應的激勵變化。由於靈敏度可能與激勵值有關。所以不同儀器對於靈敏度的數值或表達方式的會有所不同。對於感測器來說,常見的是以感測器的闕值(能使感測器輸出端產生可測變化量的被測量的最小變化量)來表示。
分辨力:顯示裝置能有效辨別的最小的示值差。對於數字式顯示裝置,這就是當變化一個末位有效數字時其示值的變化。此概念亦適用於記錄儀
(1)感測器靈敏度提升擴展閱讀:
其它相關指標:
1、線性度:指感測器輸出量與輸入量之間的實際關系曲線偏離擬合直線的程度。定義為在全量程范圍內實際特性曲線與擬合直線之間的最大偏差值與滿量程輸出值之比。
2、遲滯:感測器在輸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輸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變化期間其輸入輸出特性曲線不重合的現象成為遲滯。對於同一大小的輸入信號,感測器的正反行程輸出信號大小不相等,這個差值稱為遲滯差值。
3、重復性:重復性是指感測器在輸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連續多次變化時,所得特性曲線不一致的程度。
4、漂移:感測器的漂移是指在輸入量不變的情況下,感測器輸出量隨著時間變化,此現象稱為漂移。產生漂移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感測器自身結構參數;二是周圍環境(如溫度、濕度等)
參考資料:網路-感測器
B. 什麼叫感測器的靈敏度,感測器,感測器的靈敏度,什
飛秒檢測發現
靈敏度是指儀器測量最小被測量的能力。所測的最小量越小,該儀器的靈敏度回就越高。答如天平的靈敏度,每個毫克數就越小,即使天平指針從平衡位置偏轉到刻度盤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質量就越小。又如多用電表表盤上標的數字「20kΩ/V」就是表示靈敏度的。它的物理意義是,在電表兩端加1V電壓時,使指針滿偏所要求電表的總內阻Rv(表頭內阻與附加電壓之和)為20kΩ。這個數字越大,靈敏度越高。這是因為U=IgRv,即Rv/U=1/Ig,顯然當Rv/U越大,說明滿偏電流Ig越小,即該電表所能測量的最小電流越小,靈敏度便越高。
儀器的靈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靈敏度過高,測量時的穩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測量,即准確度就差。故在保證測量准確性的前提下,靈敏度也不易要求過高。靈敏度一般是對天平和電氣儀表等而言,對直尺、卡尺、螺旋測微器則無所謂
C. 如何提高感測器的靈敏度和抗干擾性能
提高靈敏度:這個要看不同的感測器來定了.有的加大供電電流,有的加大放大倍數,有的提高振動頻率.
提高抗干擾:這個一般加防護層,不同的情況也有很多防護措施,如:鍍銅粉\加隔熱層\塗防潮漆等.
D. 提高感測器靈敏度可採取哪些措施
從使用角度來講,感測器的靈敏度是不可調整的,但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對感測器輸出內信號的判讀能力可以提高容測量精度。
選擇適當的感測器量程可以提高測量精度,例如用一根0~100℃的溫度計測量體溫肯定不如20·~40℃的體溫計來的准確。
E. 怎樣提高電容和電感式感測器的靈敏度
變面積式電容感測器的靈敏度 = 電容變化量 ÷ 極板位移變化量
1、當前電容C = 介電常數ε × [極板長回a×(極板寬b-極板位答移變化量)÷兩極板間距d]
其中,極板位移變化量是指在b方向上的變化
2、電容變化量 = 最大總電容量C0-當前電容C
根據1和2,可以推導出:靈敏度 = 電容變化量 ÷ 極板位移變化量 = -(ε × b ÷ d)
三個數都是常數,所以靈敏度為常數。
F. 什麼是感測器的靈敏度
靈敏度是指感測器在穩態工作情況下輸出量變化△y對輸入量變化△x的比值。
用x便是專感測器的輸入量,屬y表示感測器的輸出量,感測器的靜態靈敏度
Sn=△y/△x
如果感測器是線性的,感測器的靜態靈敏度Sn是一個常量。如果感測器是非線性的,靈敏付在各個點不一樣Sn不是一個常數,這時的靈敏度
Sn=dY/dX
G. 感測器靈敏度的取決因素有哪些
感測器類型、轉換電路、電壓。導向形式有滑動式滾動、片簧
H. 提高測試靈敏度,在感測器環節應該採用哪些方法
感測器一旦被做成成品後,它的所有技術特性被確定,用戶是無法改變的。要提高版檢測靈敏度只權有在後續的檢測轉換電路上動腦筋,採用高靈敏度放大器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提高放大器的靈敏度必將在穩定性上會有所犧牲,因此必須相互兼顧。
I. 什麼是感測器的靈敏度
釋義:
靈敏度是指感測器在穩態工作情況下輸出量變化△y對輸入量變化△x的比值。
它是輸出一輸入特性曲線的斜率。如果感測器的輸出和輸入之間顯線性關系,則靈敏度S是一個常數。否則,它將隨輸入量的變化而變化。
靈敏度的量綱是輸出、輸入量的量綱之比。例如,某位移感測器,在位移變化1mm時,輸出電壓變化為200mV,則其靈敏度應表示為200mV/mm。
當感測器的輸出、輸入量的量綱相同時,靈敏度可理解為放大倍數。
感測器:
感測器(英文名稱:trans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感測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路化。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感測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
感測器廣泛應用於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工業自動化、農業現代化、航天技術、軍事工程、機器人技術、資源開發、海洋探測、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家用電器等。[1]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感測器製造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顯示,近年來,國內感測器應用主要分布在機械設備製造、家用電器、科學儀器儀表、醫療衛生、通信電子以及汽車等領域。
人們為了從外界獲取信息,必須藉助於感覺器感測器官。而單靠人們自身的感覺器官,在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以及生產活動中它們的功能就遠遠不夠了。為適應這種情況,就需要感測器。因此可以說,感測器是人類五官的延長,又稱之為電五官。
J. 什麼叫感測器的輸出靈敏度
這個屬於感測器技術問題,
感測器響應(輸出)的變化對相應的激勵(施加的載荷回)變化的比。感測器答的輸出靈敏度採用額定載荷狀態電橋的輸出電壓與輸入激勵電壓之比值(mV/V)來表示。通常稱感測器的輸出靈敏度。
深圳現代豪方技術,多年行業經驗,總結技術經驗,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