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氣浮法與沉澱法怎樣選擇
生活污水是用一體化設備裡面的沉澱法處理,生產廢水是用氣浮裝置來處理。
『貳』 沉澱法在污水處理廠中有哪幾種用法
沉澱法在污水處理廠的應用主要有兩種:
初沉池的添加化學試劑使水中污染物得以沉澱的化學去污處理;
2. 二沉池活性污泥里微生物分解並絮凝沉澱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生化去污處理。
『叄』 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有哪些工藝
物理法
1.沉澱法:主要去除廢水中無機顆粒及SS
2.過濾法:主要去除專廢水中SS和油類屬物質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氣浮法:油水分離、有用物質的回收及相對密度接近於1(水的密度近似1)的懸浮固體
5.離心分離: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離:去除沉澱法難以去除的SS和膠體等
化學法
1.混凝沉澱法:去除膠體及細微SS
2.中和法:酸鹼廢水的處理
3.氧化還原法:有毒物質、難生物降解物質的去除
4.化學沉澱法:重金屬離子、硫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銨根等的去除
物理化學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屬離子、難生物降解有機物、脫色除臭等
2.離子交換法:回收貴重金屬,放射性廢水、有機廢水等
3.萃取法:難生物降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
4.吹脫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揮發物質的去除。
『肆』 關於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簡介,用於環評報告的編寫,希望有完整一點的介紹!
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的設計主要是對生活污水和與之相類似的工業有機污水的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採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法,水質設計參數也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質設計計算,按進水平均為BOD5200mg/l計,出水BOD5按20mg/l計,共有六部分組成:(1)初沉池(2)接觸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裝置(5)污泥池(6)風機房、風機組成。
(1) 初沉池: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澱池。污水在沉澱池的上升流速為0.2-0.3毫米/秒,沉澱下來的污泥用空氣提至污泥池。(註:WSZ0.5-5m3/h不含初沉池)
(2) 接觸氧化池:初沉後的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三級,總停留時間為4-6小時,填料為新穎梯形填料,易結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積為160m2/m3,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註:WSZ0.5-5m3/h接觸池為二級)
(3) 二沉池:生化後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二隻豎流式沉澱池並聯運行,上升流速為0.1-0.15毫米/秒,排泥採用空氣提至污泥池。(注WSZ0.5-5m3/h污泥自流於污泥池中)
(4) 消毒池及消毒池按規范:(TJ14-74)標准為30分鍾,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消毒採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斷改變加葯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葯,少出水少加葯的目的。需要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製。(註:如用於工業污水,消毒池與消毒裝置可以不要)
(5) 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氣提至WSZ的污泥池內進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上清液迴流至接觸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消化後剩餘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入污泥池底部進行抽吸後外運即可。(註:WSZ0.5-5m3/h污泥採用厭氧消化)
(6) 風機房、風機:風機房設在消毒池的上方,風機房進口採用雙層隔音,進風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基本無雜訊。
一、 一體化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一體化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以A/O生化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於一體的生活污水及類似生活污水的工業廢水,設備結構緊湊、佔地少,全部設置於地下,運行經濟,抗沖擊濃度能力強,處理效率高,管理維修方便,經用戶使用,設備的各項性能均符合有關要求,該產品已得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認可。這些產品必將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福音。
設備特點
1、可埋入地表以下,設備上部種植花木、草坪,也可設置在室內。
2、對周圍環境無影響、污泥產生量少、噪音小於二類地區的標准。
3、全自動控制,無需專業人員管理。
4、操作簡便、維修方便、工藝新、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5、設備可按標准布置,也可隨地形需要特殊布置。
設備的適用范圍
1、處理水量:標准型為1.0 ~80.0(m3/h),大於80.0(m3/h)時需另行設計。
2、原水濃度:BOD5:標准型≤250mg/L,加強型≤400mg/L,超過400 mg/L時需另行設計。
3、設備主要適用於住宅區、賓館、碼頭、機場、商場、療養院、學校、廠礦等行業的生活污水和類似的工業廢話水。
污水處理設備的材質選用
1、全不銹鋼結構
2、A3鋼板結構
3、(Q235)鋼板、玻璃鋼(FRP)復合結構
4、玻璃鋼(FRP)圓形
5、鋼筋混凝土結構
wsz型設備工藝說明
設備的設計主要是對生活污水和與工業有機污水的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採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池。水質設計參數按污水進水BOD5為250mg/L,出水BOD5為20mg/L計算。共有七部份組成:⑴初沉池;⑵缺氧池;⑶接觸氧化池;⑷二沉池;⑸消毒池、消毒裝置;⑹污泥池;⑺風機房組成。
⑴初沉池: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澱池,污水在沉澱池的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沉澱下來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SFW-5型及以下的設備不設置初沉池。
⑵缺氧池:缺氧池為脫氮處理而設置,池內設置YDT型立體彈性填料,作為反硝化細菌的載體,硝化液中回硝態氨和亞酸態氧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還原成氮氣,達到脫氮的目的,缺氧池有效停留時間為2.5~3.5h,溶解氧控制在≤0.5mg/L。
⑶接觸氧化池:污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三級,停留時間為8h,(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8~12h)填料為新穎彈性填料,易結膜,不堵塞,接觸氧化池氣水比在15:1左右。
⑷二沉池:生化後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豎流式沉澱,表面負荷為<1.0m3/m2.h,排泥提升至污泥池。
⑸消毒池、消毒裝置:消毒池按規范:「TJ14-74」標准為不小於30分鍾,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h。
消毒採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繼改變加葯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葯,少出水少加葯的目的,需要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製。
『伍』 污水處理系統流程有哪些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
⑴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
⑵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⑶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
⑷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
⑸水土流失;
⑹礦山污水。
『陸』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什麼,什麼一體化
是一種新型污水處理裝置——如一體化MBR處理裝置,它可以滿足你對污水治理的所有需求,具有以下優勢~
最大化降解有機物
一體化MBR處理裝置是將膜分離技術與污水生物處理中的生物反應器相互結合形成的一體化設備,高效微生物菌群組合應用充分降解污水中有機物,中空纖維膜的應用有效的達到了泥水分離的目的,同時能有效去除氨氮,使有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分解,實現污泥近零排放,處理後的水質穩定清澈、無異味、可回用!
全自動化控制系統
一體化MBR處理裝置採用全自動控制系統,集遠程式控制制,數據分析,設備運行及實時監控於一體。它的控制方式為:節點控制+PLC遠程式控制制+APP控制,通過儀表、探頭實行多點位實時採集數據,並以電信號的形式傳輸到現場控制器,使得全體設備正常運作。
這樣一來,手機也可以實時顯示採集的數據,我們隨時能了解系統的運行狀況,而且系統能夠根據實際運行狀況,智能判斷水質以及膜的運行狀況,並做出相應的措施,既方便又智能!
實現出水穩定清亮
傳統活性污泥法在沉澱池末端出水依然含有部分活性污泥,難以高效沉降,增加AFM濾料過濾,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脹,污泥外排。AFM濾料屬於永久性過濾介質,無需更換,節省運營成本;具備抗生物侵蝕性,表面有自我消毒的功能;而且過濾效率是砂的2倍以上,能夠使過濾後的水質清亮透明。
『柒』 什麼是 一體化污水處理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捌』 沉澱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沉澱法是污水處理中一種最基本的物理處理方
法,它利用重力使得污水中的懸浮專物質緩慢下沉,從而達到分離去屬除污染物的目的。沉澱法所需要的設備即為沉澱
池,按照設計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澱池可分為平流式、豎流
式、輻流式及斜管(板)沉澱池,它們分別具有各自的優點與
缺點,在污水處理中可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挑選。
由於沉澱池是污水處理中最廣泛採用的固一液分離設
備,其可設置於污水處理流程中的不同位置,而達到不同的處理效果。如設置在污水處理的預處理環節,用於去除污水中較易沉澱的物質,這類沉澱池被稱為沉沙池;設置於生
物處理構築物前,用於去除懸浮有機物以減輕後續生物處
理的有機負荷,這類沉澱池被稱為初沉池;設置於生物處理單元後,用於分離生物處理工藝中產生的活性污泥和生物
膜,以達到水質澄清,這類沉澱池被稱為二沉池;設置於絮
凝處理單元,用於絮凝處理後的固液分離,這類沉澱池被稱為絮凝沉澱池。
『玖』 沉澱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目前,國內外的給水處理工藝大多採用沉澱(澄清)過濾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澱部分對原水中懸浮物的去除顯得尤為重要。沉澱池作為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主要設施之一,在水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縱觀沉澱構築物的發展可以發現,在20世紀6O年代以前主要採用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沉澱池,60年代起各種澄清池盛行一時,70年代後,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復合型沉澱池。沉澱構築物形式的改進提高了沉澱分離的效率。沉澱池的設計和開發都是圍繞怎樣增加沉澱面積和改變水流流態這兩方面進行的。沉澱池的設計總是以提高沉澱池的沉降效率為目的。
提高沉降效率有兩種方法:1)縮短顆粒的沉澱距離、增大沉澱池面積,斜管沉澱屬這一類;2)增大礬花顆粒的下沉速度,通過採用高效絮凝劑和優化絮凝工藝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