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水處理成本
中水處理是個老百姓聽起來還有些陌生的詞,中水就是指循環再利用的水。其實中水處理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許多家庭都習慣把洗衣服和洗菜的水收集起來,用於沖廁所和拖地板,其實這就是最原始、最簡單的中水處理辦法。 中水一詞最早起源於日本,是不同於給水(日本稱上水)、排水(日本稱下水)的一種水處理方法。中水是把水質較好的生活污水經過比較簡單的技術處理後,作為非飲用水使用。中水主要用於洗車、噴灑綠地、沖洗廁所、冷卻用水等,這樣做充分利用了水資源、減少污水直接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於淡水資源缺乏、供水嚴重不足的城市來說,中水系統是緩解水資源不足,防治水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
現在能遇到的就是城市市政污水和企業污水2大類,小的還有住宅小區、農庄、辦公樓、學校、賓館等。
從規模上能分出不同的處理工藝,從回用目的上也可以分不同的工藝。
潔凈要求高的可以做到純凈水,也有COD值30mg/L或COD值50-60mg/L自然需要不同的流程完成,消耗的成本也形成很大差距。
舉幾個投資2700萬/450噸/小時的工藝成本消耗,:
COD 曝氣、臭氧加活性炭 CAOT組合工藝 MBR
70降到50 1.5元/噸 0.06元/噸 3.1元/噸
50降到30 2.5元/噸 0.10元/噸 5.0元/噸
製作純水,用雙膜,燕山煉油廠運行5年,1.70元/噸。
(進水COD小於30mg/L,氨氮小於5mg/L)
上述工藝中,只有CAOT組合工藝無葯劑消耗、產泥最少、抗沖擊性較強、遭遇沖擊後恢復最快,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運行,但不能脫鹽。
Ⅱ 常用的污水處理方法有哪兩種
1、物理化學污水處理法
物理化學污水處理法有吸附法和混凝法混凝法兩種。吸附法處理廢水,就是利用多孔性吸附劑吸附廢水中的一種或幾種溶質,使廢水得到凈化。常用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礦渣、硅藻土、粉煤灰等。這種污水處理方法處理成本高,吸附劑再生困難,不利於處理高濃度的廢水,故常用於深度污水處理。
混凝法混凝法是向廢水中加入混凝劑並使之水解產生水合配離子及氫氧化物膠體,使污水處理中污染物質發生凝聚從而沉澱去除。混凝法的關鍵在於混凝劑,目前國內焦化污水處理廠家一般採用聚合硫酸鐵。
2、高級氧化法
等利用濕式催化氧化法對煤氣化污水處理的研究表明,在合理的處理時間內酚、氰和硫化物的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達65%~90%。曹曼等用光催化氧化法處理焦化廢水,並研究了催化劑、pH、溫度和時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研究發現,加入催化劑後,經過紫外光照射lh,可將污水處理中所有的有機毒物和顏色全部除去。
高級氧化法污水處理是在廢水中產生大量的·OH,·OH能夠無選擇性地將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污染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高級氧化法可以分為Fenton試劑法、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聲聲化學氧化法等。
3、PACT法污水處理是在活性污泥曝氣生物濾池中投加活性炭粉末,利用活性炭粉末對有機物和溶解氧的吸附作用,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食物,從而加速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能力,活性炭用濕空氣氧化法再生。研究表明,該污水處理法去除效果好,投資費和運行費較低。
抱歉,說了3種!
Ⅲ 海水淡化方法及成本
現代意義上的海水淡化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發展起來的。戰後由於國際資本大力開發中東地區石油,使這一地區經濟迅速發展,人口快速增加,這個原本乾旱的地區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中東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加之其豐富的能源資源,又使得海水淡化成為該地區解決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現實選擇,並對海水淡化裝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初,多級閃蒸海水淡化技術應運而生。
現代海水淡化產業也由此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代。
海水淡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始於乾旱的中東地區,但並不局限於該地區。由於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離海洋120公里以內的區域,因而海水淡化技術近20多年迅速在中東以外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最新資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簽約建設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廠,其生產能力達到日產淡水3600萬噸。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個國家和地區,淡化水大約養活世界5%的人口。海水淡化,事實上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解決缺水問題,普遍採用的一種戰略選擇,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蒸餾法
蒸餾法雖然是一種古老的方法,但由於技術不斷地改進與發展,該法至今仍占統治地位。蒸餾淡化過程的實質就是水蒸氣的形成過程,其原理如同海水受熱蒸發形成雲,雲在一定條件下遇冷形成雨,而雨是不帶鹹味的。根據所用能源、設備、流程不同主要可分設備蒸餾法、蒸汽壓縮蒸餾法、多級閃急蒸餾法等。
冷凍法
冷凍法,即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變成固態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冷凍法與蒸餾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在儀器里產生大量的鍋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而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卻不佳,難以使用。
反滲透法
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1953年才開始採用的一種膜分離淡化法。該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麼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能。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起,美日等發達國家先後把發展重心轉向反滲透法。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很快,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持續降低,主要發展趨勢為降低反滲透膜的操作壓力,提高反滲透系統回收率,廉價高效預處理技術,增強系統抗污染能力等。
太陽能法
人類早期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陽能進行蒸餾,所以早期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一般都稱為太陽能蒸餾器。餾系統被動式太陽能蒸餾系統的例子就是盤式太陽能蒸餾器,人們對它的應用有了近150年的歷史。由於它結構簡單、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廣泛採用。目前對盤式太陽能蒸餾器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材料的選取、各種熱性能的改善以及將它與各類太陽能集熱器配合使用上。與傳統動力源和熱源相比,太陽能具有安全、環保等優點,將太陽能採集與脫鹽工藝兩個系統結合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海水淡化技術。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由於不消耗常規能源、無污染、所得淡水純度高等優點而逐漸受到人們重視。
低溫多效
多效蒸發是讓加熱後的海水在多個串聯的蒸發器中蒸發,前一個蒸發器蒸發出來的蒸汽作為下一蒸發器的熱源,並冷凝成為淡水。其中低溫多效蒸餾是蒸餾法中最節能的方法之一。低溫多效蒸餾技術由於節能的因素,近年發展迅速,裝置的規模日益擴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發展趨勢為提高裝置單機造水能力,採用廉價材料降低工程造價,提高操作溫度,提高傳熱效率等。
多級閃蒸
所謂閃蒸,是指一定溫度的海水在壓力突然降低的條件下,部分海水急驟蒸發的現象。多級閃蒸海水淡化是將經過加熱的海水,依次在多個壓力逐漸降低的閃蒸室中進行蒸發,將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裝置仍以多級閃蒸方法產量最大,技術最成熟,運行安全性高彈性大,主要與火電站聯合建設,適合於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裝置,主要在海灣國家採用。多級閃蒸技術成熟、運行可靠,主要發展趨勢為提高裝置單機造水能力,降低單位電力消耗,提高傳熱效率等。
電滲析法該法的技術關鍵是新型離子交換膜的研製。離子交換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選擇透過性區分為正離子交換膜(陽膜)與負離子交換膜(陰膜)。電滲析法是將具有選擇透過性的陽膜與陰膜交替排列,組成多個相互獨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鄰隔室海水濃縮,淡水與濃縮水得以分離。電滲析法不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為水質處理的手段,為污水再利用作出貢獻。此外,這種方法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化工、醫葯、食品等行業的濃縮、分離與提純。
壓汽蒸餾
壓汽蒸餾海水淡化技術,是海水預熱後,進入蒸發器並在蒸發器內部分蒸發。所產生的二次蒸汽經壓縮機壓縮提高壓力後引入到蒸發器的加熱側。蒸汽冷凝後作為產品水引出,如此實現熱能的循環利用。
流通電容吸附法
露點蒸發法
露點蒸發淡化技術是一種新的苦鹹水和海水淡化方法。它基於載氣增濕和去濕的原理,同時回收冷凝去濕的熱量,傳熱效率受混合氣側的傳熱控制。
水電聯產
水電聯產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電力聯產聯供。由於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耗電力和蒸汽的成本,水電聯產可以利用電廠的蒸汽和電力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動力,從而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國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廠都是和發電廠建在一起的,這是當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設模式。
熱膜聯產
熱膜聯產主要是採用熱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聯合的方式(即MED-RO或MSF-RO方式),滿足不同用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熱膜聯產海水淡化廠是阿聯酋富查伊拉海水淡化廠,日產海水淡化水量為45.4萬立方米,其中,MSF日產水28.4萬立方米,RO日產水17萬立方米。其優點是:投資成本低,可共用海水取水口。RO和MED/MSF裝置淡化產品水可以按一定比例混合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此外,以上方法的其他組合也日益受到重視。在實際選用中,究竟哪種方法最好,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規模大小、能源費用、海水水質、氣候條件以及技術與安全性等實際條件而定。
實際上,一個大型的海水淡化項目往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就主要工藝過程來說,包括海水預處理、淡化(脫鹽)、淡化水後處理等。其中預處理是指在海水進入起淡化功能的裝置之前對其所作的必要處理,如殺除海生物,降低濁度、除掉懸浮物(對反滲透法),或脫氣(對蒸餾法),添加必要的葯劑等;脫鹽則是通過上列的某一種方法除掉海水中的鹽分,是整個淡化系統的核心部分,這一過程除要求高效脫鹽外,往往需要解決設備的防腐與防垢問題,有些工藝中還要求有相應的能量回收措施;後處理則是對不同淡化方法的產品水針對不同的用戶要求所進行的水質調控和貯運等處理。海水淡化過程無論採用哪種淡化方法,都存在著能量的優化利用與回收,設備防垢和防腐,以及濃鹽水的正確排放等問題。
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與工業應用,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在此期間形成了以多級閃蒸、反滲透和多效蒸發為主要代表的工業技術。專家普遍認為,今後三、四十年在工業應用上,仍將是這三項技術「唱主角」,但反滲透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從地區上來講,中東海灣國家仍將以多級閃蒸為首選,因為它具有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單台設備產水量目前已高達日產淡水4~5萬噸)、適應於污染重的海灣水以及預處理費用低的優勢;然而在中東以外地區將以反滲透或膜法為首選,因為膜法的能耗和成本都具有優勢,以北美地區為例,近期的發展已經表明,在淡化和水處理方面都將以膜法為主。
Ⅳ 水處理設備處理的成本是多少
把問題說清楚,是什麼樣的水處理設備?水處理設備成千上萬的種類,從水質分類來講回:有污水處理設備,有工業熱力設備用答水的水處理設備,有飲用水水處理設備…每一種水處理系統設備就有幾百上千種類,誰知道你說的是那一種…一傑水質
Ⅳ 怎麼核算污水處理的成本
維拓環來境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自。
污水處理主要的成本構成包括如下幾項(不含污水輸送成本):
(1)直接材料: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耗用的各種材料、葯品、低值易耗品費用。
(2)動力費: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耗用的燃料和動力費用。
(3)工資福利費:污水處理廠內生產工人、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4)折舊費:指企業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額,折舊率按相關財務規定分類計取。
(5)修理費:指為設備大修理預提的費用。 參考計算方法:修理費=設備費合計×修理費提存率 修理提存率的確定:設備基本國產的按2.4%,適量進口的按2.2%計取。
(6)檢修維護費:指對建構築物、設備、工藝管道等日常檢修維護實際發生的費用。
(7)財務費用:指企業長、短期貸款發生的利息支出。
(8)其他費用。如污泥處置費、生產用車費、辦公費、差旅費、稅金(如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等)、郵電費等。
Ⅵ AO污水處理工藝的成本有哪些,具體要多少錢
首先AO污水處理工藝也就是厭氧好氧工藝,具體成本跟設計處理量有關,很簡單,配置版的設備大小不權同成本一定是不一樣的,還有土建也是很大的一塊投資成本;此外就是運行成本了,AO運行成本主要還是電費及設備維護費,電費的話又要回到設備大小(即設備功率)。當然有些AO的前處理會用到物化,這裡面就要說到葯劑的成本費用。
Ⅶ 污水處理主要的成本是什麼
初期當然是基建了,後期的運維需要人工和定期的菌劑投入等等~
Ⅷ 常見9大污水處理工藝水最先進,誰花錢最少,綜合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處理法和厭氧處理法兩類。前者處理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廣泛,是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屬於生物處理法的工藝有以下幾種。
一、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將空氣連續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既形成繁殖有大量好氧型微生物的絮凝體—活性污 泥,活性污泥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省長增殖,有機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 一般經曝氣池處理的出水是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經沉澱分離,水被凈化排放,沉澱分離後的污泥作為種泥,部分迴流到曝氣池。活性污泥法自出現以來,經過80多年的演變,出現了各種活性污泥法的變法,但其原理和工藝過程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二、普通活性污泥法
這種方法已被廣泛使用,是許多污水處理廠的常用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將污水和迴流污泥從曝氣池首段引入,呈推流式至曝氣池末端流出,此法適用於處理要求高、水質較穩定的污水,但對負荷的變動適應性較弱,後來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些改良形式。
三、多點進水法為了使槽內有機負荷接近一定值,把污水從幾個點分開流入,有利於解決超負荷問題。
四、吸附再生法
接觸槽內活化的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質,污泥與水分離後,在曝氣槽內把吸附的污染物質進行氧化。該法有利於增加污水處理量,有一定的抗擊沖擊負荷能力。
五、延時曝氣法
污水在曝氣池內延長曝氣時間,有利於完全氧化,污泥量少,該法適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
六、厭氧-缺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 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同時,為了能有效的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人們把厭氧、缺氧、好氧狀況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使厭氧-缺氧-好氧狀況在反應曝氣池內同時存在或反復周期實現,形成了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也有的工藝流程採用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七、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污水流至單一反應池中,按時間通過程序控制各過程。在反應池的一個工作周期,運行程序依次為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待機等過程。該法適用於中小水量和出水水質較高的場合,有利於自動化控制;通過對運行的調整,該法也可進行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有利於污水回用。
近年來,SBR工藝發展很快,尤其隨著儀表和自控技術與裝備的發展,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新工藝不斷涌現,如CASS工藝、CAST工藝、IDEA工藝、MSBR工藝以及UNITANK工藝等。
八、AB法
該法是吸附降解工藝的簡稱,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它是兩個活性污泥法的串聯系統,兩者各有獨立的二次沉澱池。該法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有利於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特別有利於處理濃度高、水質水量變化大的污水。
九、氧化溝
氧化溝為連續環形曝氣池,其池較長,深度較淺。氧化溝系統是一種成本低廉、構造簡單易於維護管理的處理技術,其出水水質好,可進行脫氮,有利於延時曝氣。
Ⅸ 城市污水處理成本大概是多少,常用哪些工藝
A/O法 CAST SBR 等
一般污水廠採用的是帶式脫水機壓濾脫水,小型污水廠用板框脫水機。有的較大的污水廠有採用疊螺脫水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