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醫院不能用中水回用的文件

醫院不能用中水回用的文件

發布時間:2022-04-08 03:39:25

㈠ 醫療廢水處理達標後能否用於農田灌給或綠化用水

我國醫院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的成功案例首個成功案例是河北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該院採用的是導流曝氣生物濾池進行污水處理,該工程已經成功運行9年,近來河北省節能減排辦公室已經向全省推薦該方法。其次是吉林四平中心醫院,該院到河北承德醫院學院附屬醫院考察後,也提出污水處理後進行中水回用,但由於醫院規模大,場地小,污水處理工程又要建在三層的地下車庫以下,為了達到中水回用的目的,他們採用了微生物發生器+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強化處理方式,使醫院污水處理後達到中水回用。因此採用現代工藝技術使醫院污水處理後不但可以用來、於農田灌給或綠化用水,還可以用來沖廁、沖地、洗車等多種用途。
本想進一步幫你提供廠家的聯系方式,但 由於網路知道不許,你只有在網路一下中通過查找《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或《微生物發生器》,也能找到開發生產廠家聯系方式。為方便你了解這兩個技術和產品,現分別簡介如下:

一、導流曝氣生物濾池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傳統處理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8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創新項目」;2009年12月,該產品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2010年5月,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12年7月,又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
二、微生物發生器

微生物發生器主要根據生物凈化和流體力學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機物有效地去除,技術先進、性能穩定、使用安全,特別適合各種廢(污)水處理和微 污染治理具有以下優點:

1、該設備採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致使發生器產生微生物的密度高達達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釋放進入生化池後,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徹底分解成CO2和H2O,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2、該設備為比較理想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可根據不同種類、不同性質、不同環境的污水處理需要,生成不同種群、不同菌屬、不同溫度、不同污水處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別適合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高鹽廢水、高氨氮廢水、有毒有害廢水、重金屬廢水、垃圾滲濾液等廢(污)水處理的需要。
該設備還可直接與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等舊污水處理工程配套,在既不變動污水處理工藝,也不改動土建工程的條件下,實現污水處理升級擴容、污泥減量、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種用途。該設備還可用於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領域去除微污染,保護公共環境。
3、該微生物發生器產生的是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產生臭味,不用污泥脫水機、污泥傳輸機、泥餅外運車、廢氣處理設備和大功率的鼓風曝氣設備,與傳統方法比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設備投資可節約百分之七十,還可在淺層水池上運轉,從而使污水處理池體積縮小、深度減淺,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資費用和長期管理費用。
4、該設備產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過射流進入處理池後,能迅速減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和固體懸浮物(TSS),並有極強的脫氮除磷功能,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使5類水轉變成3類以上,7天內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內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內實現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採用該設備處理污水無污泥膨脹之憂,也不受操作員學歷年齡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5、隨著高密度微生物菌群發生量的不斷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來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滅,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滅微生物還可成為魚類和浮游生物的餌料,進而形成良性的生態處理凈化過程,沒有臭味、不產生污泥、無二次污染,營造綠色環境。
6、採用傳統的生化法處理污水,受到氣候及水溫變化影響,當溫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應速度就降低1-2倍,氣候導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處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脅著北方污水處理廠,對於南方冬天的污水處理廠也是嚴俊的考驗,貴州長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專利產品生物發生器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產生的高濃度微生物菌群釋放進入曝氣池後,其生物量訊速達到2.0×104mg/L以上,使曝氣池中生物濃度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補了因水溫低而導致生物量不足,污水處理效果差的技術難題。
7、採用傳統的生化方式處理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廢水,由於微生物在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數量小、致使污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差、效果不穩定、難以達標排放。微生物發生器以獨特的方式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能將生產出的1.8×1020CFU/ml以上的高濃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斷地送入曝氣池,較其他污水處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強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對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時曝氣供氧又顯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鹽、硫酸鹽成為微生物生長的養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進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溫、沖擊負荷影響,和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抑制,也無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後繼的微生物大軍,形成對污水處理的強大陣容,進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終實現廢水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8、傳統河道治理離不開閘壩、斷水、清淤等處理過程,工程耗資大、工期長、淤泥量大。生物發生器直接安裝在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從源頭切斷和堵住污染源頭,並通過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脫氮等作用實現徹底治理,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設備。其技術優勢如下:
(1)、快速降解BOD5、CODcr、TSS,使污水得到凈化;
(2)、提高總氮(TN)和總磷(TP)的脫除效果和去除能力;
(3)、處理效率可提高達50%左右,進水負荷提高40%左右;
(4)、 快速應對曝氣池可能發生的緊急故障情況;
(5)、 提高難分解污染物的生化效率;
(6)、有效解決污水量增加或負荷增大,而無場地改擴建的難題;
(7)、 有效解決絲狀菌異常增殖導致污泥膨脹的問題;
(8)、在處理污水的同時減量污泥,達到不用清淤除泥的效果;
(9)、僅需幾天就能消解污水中的味道,去除污水中的惡臭;
(10)、採用自然界或國內外選育出來的優勢無害菌種,無二次污染的後顧之憂;
(11)、 污染凈化完畢後,微生物因失去存活的能源而自滅,變成CO2和H2O;
採用微生物發生器處理污水,同時還且備以下特點:
a、 未滅的微生物還可成為魚類和浮游生物的餌料;
b、升級改造舊污水處理工程,較其它污水處理方法節省投資70%;
c、較其它生化處理方法,節省電能80%左右;
d、微生物濃度高達1.8×1020CFU/ml以上,高濃度微生物大大提高了處理效率,減少了曝氣池容積,節省工程投資40%;
e、解決了因氣候變化、水溫降低而導致微生物數量減少,進而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技術難題;
f、微生物大軍前仆後繼、協同作戰,有效解決了高鹽、高濃度、有毒、有害、化工、重金屬、垃圾滲透液等抑制微生物生長、微生物難以存活的技術難題;
g、在不改動土建的條件下實現舊污水處理工程的升級改造或工程擴容;
h、在不改動污水處理工藝的前提下,有效脫除污水中的磷和氮,並提高處理後的污水出水水質,實現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效果;
i、直接用於江河、湖泊等微污染源上游,直接堵住污染源頭,在有效解決微污染的同時,實現無泥排放,徹底地革新了傳統河道治理離不開閘壩、斷水、清淤方式,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的理想設備;
j、安裝方便、應用靈活、操作簡單,只用一人兼管,就能完成任務;
k、布局靈活、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簡單、運行費用低。

㈡ 市政中水回用所存在的哪些問題

一,認識問題。部分水價較高,並且缺水嚴重的地區,政府、企業和居民已經有了中水回用的意識,並且展開了富有成效的實踐。但是在水資源相對豐富、水價相對較低的南方地區,中水回用的意識還十分淡薄,公眾對中水的認識也十分缺乏,習慣上難以接受。
二,工程建設問題。
(1)由於中水回用系統獨立於自來水供應系統,因此開展中水回用必然要求建設另一套給排水系統,使得中水回用系統只能在新建築中使用;
(2)中水回用技術還在不斷發展當中,早期一些中水回用系統由於技術問題導致中水質量較差,成本過高,從而導致這些中水回用系統的閑置和浪費,同時也降低了更新中水回用技術的激勵;
(3)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模式是「自給自足」,即小區、酒店內部獨立建設一座的中水回用工程,由於水源的不穩定、回用規模較小,導致設施得不到充分利用,中水供給很不穩定,成本偏高。
部分地區已經成立了一定規模的中水公司,但是限於管網問題、運輸成本,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專業中水公司雖然降低了中水的處理成本,但是如何將中水輸送到用戶手中又成了一個問題,目前的解決方法是建設新的市政中水管線供水、送水車供水,顯然這會大大提高了中水的成本。
三,價格問題。價格直接影響到中水的需求。目前由於技術和規模問題使得中水回用的成本偏高,一些規模偏小的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的成本甚至超過了自來水的價格。自來水是中水直接的替代品,因此中水沒有競爭優勢。
四,制度問題。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套適應中水回用的制度體系,包括中水回用標准、中水監管、中水工程投入等。

㈢ 醫院不能使用手機嗎

樓上的純數瞎扯,醫院里不能用手機這很多人都知道啊,我估計被你照看的病人早死絕了。。。。
在醫院里打手機對與正在急救的病人是會有影響的,說錯,是對儀器有影響。如果你非要打手機不可的話,建議你去離急救室和重疹病房遠點的地方打,總之哪裡離儀器遠就去哪裡打。當然了,如果可以不打手機的話,當然還是不打的好了。
據廈新手機的技術專家介紹,手機在按下電話開關時會產生微量火花,如果手機線路短路或老化,也有可能產生火花。如果當時空氣中積聚了相當濃度的易燃氣體便會發生爆炸。有學者指出,手機所發出的電波,更有可能同油站的輸油設備發生自然共振現象產生熱力而爆炸。而在醫院,手機所發出的電波,會影響到心臟起搏器、助聽器等一類精密的儀器,導致醫生診治失誤。

㈣ 請問醫院廢水處理後(假設進行了深度處理),能不能作為中水回用,是否有明文規定

不建議作中水回用,由於醫院污水中含有很多不明確病菌或者病毒,這些病菌或者病毒不一定能夠被二氧化氯或者次氯酸鈉消除,尤其是病毒。可能會引發無法想像的後果。

㈤ 中水回用標準的國家標准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 GB/T18920-2002 項目 沖廁 道路清掃、消防 城市綠化 車輛沖洗 建築施工 PH 6.0~9.0 色/度≤ 30 嗅 無不快感 濁度/NTU≤ 5 10 10 5 20 溶解性總固體(mg/L)≤ 1500 1500 1000 100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10 20 10 15 氨氮(mg/L)≤ 10 10 20 10 20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mg/L)≤ 1.0 1.0 1.0 0.5 1.0 鐵(mg/L)≤ 0.3 - - 0.3 - 錳(mg/L)≤ 0.1 - - 0.1 - 溶解氧(mg/L)≤ 1.0 總余氯(mg/L) 接觸30min後≥1.0,管網末端≥0.2 總大腸菌群(個/L)≤ 3 景觀環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質指標序號 項目 觀賞性景觀環境用水 娛樂性景觀環境用水 河道類 湖泊類 水景類 河道類 湖泊類 水景類 1 基本要求 無飄浮物,無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 2 PH 值 6.0~9.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 10 6 6 4 懸浮物 (SS) ≤ 20 10 — (a) 5 濁度 (NTU) ≤ — 5 6 溶解氧≥ 1.5 2.0 7 總磷 ( 以 P 計 ) ≤ 1.0 0.5 1.0 0.5 8 總氮≤ 15 9 氨氮 ( 以 N 計 ) ≤ 5 10 糞大腸桿菌 ( 個 /L )≤ 10000 2000 500 不得檢出 11 余氯 (b) ≥ 0.05 12 色度(度)≤ 30 13 石油類≤ 1.0 14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0.5 注 1 :對於需要通過管道輸送再生水的非現場回用情況採用加氯消毒方式;而對於現場回用情況不限制消毒方式。 注 2 :若使用未經過除磷脫氮的再生水作為景觀環境用水,鼓勵使用本標準的各方在回用地點積極探索通過人工培養具有觀賞價值水生植物的方法,使景觀水體的氮磷滿足此表要求,使再生水中的水生植物有經濟合理的出路。 a :「—」表示對此項無要求。 b :氯接觸的時間不應低於 30min 的余氯。對於非加氯消毒方式無此項要求。

㈥ 定點醫院設置規范在哪個紅頭文件

關於印發《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的通知-聯防聯控醫療發【2021】8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衛生健康委:

為進一步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切實規范發熱門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簡稱定點醫院)設置管理,不斷提高發熱門診和定點醫院疫情防控能力,我們組織制定了《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和《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

1.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

2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

3.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台賬(模板)

附件1: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

一、設置原則

要採取網格化方式規劃發熱門診區域設置,確保各地每個縣(區)均有發熱門診,避免患者跨縣(區)就診。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所有兒童專科醫院都要在醫院獨立區域規范設置發熱門診和留觀室,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在醫療機構獨立區域設置發熱門診(或診室)和留觀室。相關醫療機構要按照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求,規范設置發熱門診,做到應設盡設、應開盡開,不得自行取消設置或擅自關閉發熱門診。

二、設置要求

(一)選址

發熱門診應設置於醫療機構獨立區域的獨立建築,標識醒目,具備獨立出入口。醫院門口、門診大廳和院區內相關區域要設立醒目的指示標識,內容包括發熱門診方位、行走線路、接診范圍及注意事項等。發熱門診硬體設施要符合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要求,與普通門(急)診及醫院其他區域間設置嚴密的硬隔離設施,不共用通道,通道之間不交叉,人流、物流、空氣流嚴格物理隔離。新建發熱門診外牆與周圍建築或公共活動場所間距不小於20米。

(二)發熱門診布局

1.發熱門診內要規范設置污染區和清潔區,並在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設置緩沖間。各區和通道出入口應設有醒目標識。各區之間有嚴密的物理隔斷,相互無交叉。患者專用通道、出入口設在污染區一端,醫務人員專用通道、出入口設在清潔區一端。

2.分區設置

(1)污染區

主要包括患者專用通道、預檢分診區(台)、候診區、診室(含備用診室)、留觀室、污物間、患者衛生間;掛號、收費、葯房、護士站、治療室、搶救室、輸液觀察室、檢驗及CT檢查室、輔助功能檢查室、標本採集室、污物保潔和醫療廢物暫存間等,其中掛號與取葯可啟用智能掛號付費及自動取葯機等來替代。

候診區:候診區應獨立設置,按照候診人員間距不小於1米的標准設置較為寬敞的空間,三級醫院應可容納不少於30人同時候診,二級醫院應可容納不少於20人同時候診,發熱門診患者入口外預留空間用於搭建臨時候診區,以滿足疫情防控需要。

診室:每間診室均應為單人診室,並至少設有1間備用診室,診室面積應盡可能寬敞,至少可以擺放1張工作台、1張診查床、1個非手觸式流動水洗手設施,每間診室安裝至少1個X光燈箱,配備可與外界聯系的通訊工具。新建的發熱門診應至少設置3間診室和1間備用診室,每間診室凈使用面積不少於8㎡。

留觀室:三級醫院留觀室應不少於10~15間,二級醫院留觀室不少於5~10間,其他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也應設置一定數量留觀室。留觀室應按單人單間收治患者,每間留觀室內設置獨立衛生間。

(2)清潔區

主要包括辦公室、值班室、休息室、示教室、穿戴防護用品區、清潔庫房、更衣室、浴室、衛生間等。清潔區要設置獨立的工作人員專用通道,並根據工作人員數量合理設置區域面積。

(3)緩沖間

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應至少設置2個緩沖間,分別為個人防護用品第一脫卸間和第二脫卸間。每個緩沖間應至少滿足2人同時脫卸個人防護用品。緩沖間房門密閉性好且彼此錯開,不宜正面相對,開啟方向應由清潔區開向污染區。

三、設備配備

(一)醫療設備

1.基礎類設備:應配置病床、轉運平車、護理車、儀器車、治療車、搶救車、輸液車、污物車、氧氣設備、負壓吸引設備等。

2.搶救及生命支持類設備:應配置輸液泵、注射泵(配置工作站)、電子血壓計、電子體溫計、血糖儀、手持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儀、心電監護儀(配置工作站)、心電圖機、除顫儀、無創呼吸機、心肺復甦儀等。有條件的發熱門診配置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霧化泵、負壓擔架等,對需要搶救的發熱患者開展搶救。

3.檢驗類設備:應配置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設備、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全自動糞便分析儀、血氣分析儀、生物安全櫃等。可配置全自動血凝分析儀、特定蛋白分析儀。

4.放射類設備:應配置獨立的CT。

5.葯房設備:有條件的應配置24小時自動化葯房。

6.輔助設備:電腦、監控、電話通訊設備、無線傳輸設備、自動掛號繳費機、口罩售賣機和污洗設備等。

(二)通風排風及空調

1.發熱門診的空調系統應獨立設置,設新風系統。當空調通風系統為全空氣系統時,應當關閉回風閥,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

2.禁止使用的空調系統:循環回風的空氣空調系統,水-空氣空調系統,絕熱加濕裝置空調系統,以及其他既不能開窗、又無新風和排風系統的空調系統。

3.設中央空調系統的,各區應獨立設置。每周應對空調回風濾網清洗消毒1~2次,對空調冷凝水集中收集,消毒後排放。如發現病例,應在病例轉出後,及時對空調進行徹底消毒。

4.發熱門診所有業務用房窗戶應可開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候診區和診室要保持良好通風,必要時可加裝機械通風裝置。通風不良的,可通過不同方向的排風扇組織氣流方向從清潔區→緩沖間→污染區。

(三)消毒隔離設備

所有功能空間均應設手衛生設施,洗手設施應使用非手觸式洗手裝置。應配置空氣或氣溶膠消毒設施和其他有效的清潔消毒措施,以及符合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標準的消毒器械。

(四)信息化設備

具備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互聯互通的區域網設備、電子化病歷系統、非接觸式掛號和收費設備、可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可視對講系統等。

四、人員配備和培訓

(一)發熱門診應配備具有呼吸道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診療經驗的醫務人員,並根據每日就診人次、病種等合理配備醫師,疫情期間可根據實際診療量增配醫師數量。發熱門診醫師應熟練掌握相關疾病流行病學特點、診斷標准、鑒別診斷要點、治療原則,以及醫院感染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和傳染病報告要求等。

(二)在發熱門診工作的護士應具備一定臨床經驗,熟悉相關疾病護理要點,以及傳染病分診、各項護理操作、醫院感染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等各項要求。發熱門診應根據患者數量及隔離床位數量配備相應數量的護士,疫情期間根據實際患者數量酌情增加護士數量。

(三)合理安排醫務人員輪換班次,及時監測健康狀況。醫務人員首次進入發熱門診前要開展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況評估,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和核酸檢測。常態化情況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每6~8小時一個班次,每隔3~4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發生疫情時,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每4~6小時一個班次,每隔1~2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要根據人員情況輪流安排檢測,做到每天都有人員接受檢測,每天測量2次體溫,出現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症狀,及時向單位主管部門報告。保潔等後勤人員按照以上要求做好健康監測。

(四)要面向發熱門診全體工作人員開展感染控制、個人防護等知識和技能培訓,特別是個人防護用品穿脫培訓。所有工作人員須經穿脫防護用品、手衛生等知識和技能考核合格後上崗。在此基礎上,醫務人員要進行傳染病診治等相關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疾病早期識別和規范化診療水平。

(五)要配備專職保潔人員,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感控培訓及考核,不得由醫務人員或其他病區保潔人員兼職發熱門診保潔工作。清潔區、緩沖間、污染區的清潔用品不能混用。

五、發熱門診管理

(一)發熱門診要提級管理,由分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負責。要安排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承擔預檢分診工作,對所有患者及其陪同人員查驗健康碼或健康行程碼、測量體溫、詢問流行病學史、症狀等,指導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對其流行病學史有關情況的真實性簽署承諾書,並將患者合理有序分診至不同的就診區域(或診室)。發熱門診醫務人員要指導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在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規范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做好手衛生、保持1米安全距離。

(二)發熱門診要24小時開診,並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醫務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患者。

(三)要對所有就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核酸、血常規檢測,必要時進行胸部CT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

(四)發熱門診要採取全封閉就診流程,掛號、就診、交費、標本採集、檢驗、輔助檢查、取葯、輸液等所有診療活動在發熱門診獨立完成。

(五)接診醫生發現可疑病例須立即向醫院主管部門報告,醫院主管部門接到報告應立即組織院內專家組會診,按相關要求進行登記、隔離、報告,不得允許患者自行離院或轉院。所有患者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反饋前,均應留觀。當留觀室數量不能滿足臨床診療需要時,需另外設置隔離留觀區。

(六)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應盡快轉送至定點醫院。

(七)發熱門診實時或定時對環境、空氣進行清潔消毒,並建立終末清潔消毒登記本或電子登記表,登記內容包括:空氣、地面、物體表面及使用過的醫療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續時間、醫療廢物及污染衣物處理等。

(八)發熱門診區域的醫療設備、物體表面、布草、地面、空氣及空調通風系統的消毒和醫療廢物的處置,應符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並有相應的工作記錄。

(九)污水排放和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存放與處置應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包裝物、容器標准和標識》《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相關法規的要求。

六、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要求

(一)發熱門診應配備符合標准、數量充足(至少可供2周使用)、方便可及的個人防護用品。所有工作人員應當遵循《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相關要求。

(二)發熱門診所有工作人員須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不建議使用掛耳式醫用防護口罩),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前要進行醫用防護口罩密合性測試,合格後方可進入。醫務人員日常接診或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穿醫用防護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加戴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在採集患者咽拭子標本、吸痰、氣管插管等可能發生氣溶膠和引起分泌物噴濺操作時,穿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等,必要時可選用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

(三)進出發熱門診,要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在穿脫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等時,應有感控人員現場或通過視頻進行監督,避免交叉感染。

(四)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發熱門診工作人員要相對固定,定期輪值,避免不同科室之間共用工作人員。上崗前、崗位中、換崗時均要開展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接診入境、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以及集中隔離點發熱患者等高風險人群的發熱門診,所有工作人員要嚴格閉環管理,工作期間安排單人單間集中居住,所有人員按照居住地與發熱門診兩點一線出行,並安排交通車做好保障。

附件2: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

一、規劃布局

每個地市級以上城市都要指定1家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感染防控基礎好的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簡稱定點醫院),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下同),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得分散收治於同一個城市的多家醫療機構。定點醫院要遠離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區域。距離設置定點醫院城市車程大於1小時,且區域內沒有足夠負壓救護車的縣(區),要指定縣(區)內1家能力強的綜合醫院作為定點醫院;車程在1小時以內,且有足夠負壓救護車的縣(區),可不常規設置定點醫院。

二、設施條件

(一)定點醫院要在獨立區域設置獨立病房樓,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得與其他疾病患者同時收治於醫院同一區域或同一病房樓,不共用相同的醫療區域和醫療設備。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房樓與周圍建築或公共活動場所距離不小於20米,不共用通道,通道之間不交叉,人流、物流、空氣流嚴格物理隔離。發生大規模本土聚集性疫情時,定點醫院要於24小時內整體騰空,全部用於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

(二)定點醫院所有病房樓都要滿足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要求,所有病房窗戶應可開啟,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要選擇機械通風或空氣消毒措施,合理配置新風系統、回風系統和排風系統,建立上送風下回風的氣流組織形式,每小時氣流循環次數至少6次。有條件的定點醫院設置負壓病房(病房氣壓宜為-30Pa,緩沖間氣壓宜為-15Pa),並按要求定期對負壓通風系統進行維護和檢測。

(三)要規范設置「三區兩通道」,區分污染區、潛在污染區和清潔區,各分區之間有物理隔斷,相互無交叉;潛在污染區至少設置2個緩沖間,分別為個人防護用品第一脫卸間和第二脫卸間,能夠滿足至少4人同時脫卸個人防護用品,緩沖間房門應彼此錯開,不宜正面相對,開啟方向應由清潔區開向污染區。要分別設置患者專用通道、醫務人員專用通道以及污染物品的出口,各區和通道出入口應設有醒目標識。

(四)要設置充足的救治床位。直轄市、省會城市和人口規模大於800萬的城市,定點醫院床位總數應不少於1000張;800萬以下人口規模的地級市或人口規模大於150萬的縣(區),定點醫院床位數應不少於800張;人口規模不足150萬的縣(區),定點醫院床位總數應不少於500張。定點醫院重症救治床位要達到醫院床位總數的10%。(五)要設置功能良好的供氧設施,供氧能力充足、持續、穩定,能夠滿足全院滿負荷運轉時10%患者同時高流量吸氧(50-60L純氧/分鍾/床)需求。

三、物資和設備配備

(一)要配足配齊急救、搶救、重症救治、監護、檢測等儀器設備,以及必要的葯品、耗材、防護物資、消毒用品和消毒器械等。

(二)隔離病區要配備充足的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高流量吸氧儀、電動吸引器、叩擊式振動排痰機、纖支鏡主機、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台式血氣分析儀、除顫儀、肢體氣壓治療儀、CRRT、ECMO、PICCO、可視喉鏡、各種型號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管、指氧飽和度監測儀、呼吸囊及面罩、床旁超聲、移動查房車、正壓頭套等醫療設備。每個床邊吊塔或設備帶至少配備2個氧氣插孔、2個空氣插孔、2個吸引插孔、15個電源插孔。

(三)要建立防護物資和葯品儲備清單,實行動態儲備,原則上防護物資和葯品儲備量要滿足醫療機構30天滿負荷運轉需求。

四、醫院管理

(一)要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合理安排醫務人員班次。

普通病區應達到醫護比1:2.5,床護比1:1,重症病區應達到醫護比1:3,床護比1:6,要在呼吸、感染、重症等專業基礎上,配備一定數量的呼吸治療師。隔離病區每個崗位應至少有2名醫務人員同時在崗,醫務人員每4~6小時輪換一個班次。

(二)要配備專職保潔人員,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感控培訓及考核,不得由醫務人員或其他病區保潔人員兼職隔離病區保潔工作。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的清潔用品不能混用。

(三)定點醫院隔離病區所有工作人員(包括醫務、管理、安保、保潔、餐飲、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等人員)及其他直接或間接接觸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工作人員(包括專門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務的影像學檢查等醫務人員、閉環管理人員的通勤車司機等)都要嚴格閉環管理,不得在定點醫院內安排駐地。實施閉環管理的人員要在駐地單人單間(帶獨立衛生間)居住,不得混住,不相互交流走訪,避免堂食,避免外出購物、就餐等行為。所有人員按照居住地與定點醫院之間兩點一線出行,並安排交通車做好保障。

(四)隔離病區和非隔離病區不能共用同一批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首次進入隔離病區前要開展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況評估,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和核酸檢測。隔離病區內工作人員每隔1~2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隔離病區工作結束及返回其他病區工作前,應當按照規定做好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非隔離病區工作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要根據人員情況輪流安排檢測,做到每天都有人員接受檢測,每天測量2次體溫,出現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症狀,及時向單位主管部門報告。

(五)定點醫院所有病房禁止加床收治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者不探視,不陪護。

五、醫院內感染防控

(一)要加強感控工作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感控工作制度。定點醫院要由主要負責人直接分管感控工作,確保各項感控要求得到全面有效落實。非疫情期間,定點醫院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感控專題會議;疫情期間,每周至少召開一次感控專題會議。

(二)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控人員配備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1〕88號)要求,配足配齊感控專職人員。

(三)醫務人員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非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防護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加戴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採集呼吸道樣本、吸痰時,戴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穿隔離衣。

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防護要求:穿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從事氣管插管、協助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氣、護理ECMO患者時,建議使用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

不建議使用掛耳式醫用防護口罩。醫務人員每次進入隔離病區前,要進行醫用防護口罩密合性測試,合格後方可進入。

(四)感控專職人員應進入病區(包括隔離和非隔離病區)開展日常巡查指導工作,作好記錄,並每日向醫院主要負責同志報告工作情況。要對全員個人防護、環境清潔消毒、醫廢處置、手衛生執行情況等開展巡查,要對醫護人員從事氣管插管、吸痰、支氣管鏡檢查、協助俯卧位通氣患者翻身等高風險暴露操作時的個人防護進行重點指導,避免防護不足或過度防護。醫務人員穿脫個人防護用品時,要有感控人員在現場或通過監控裝置進行監督。

(五)加強醫院內環境監測,做到全覆蓋。

六、全員培訓

要面向定點醫院全體工作人員和所有準備進入定點醫院工作的人員開展感染防控、個人防護等知識和技能培訓,特別是個人防護用品穿脫培訓。所有工作人員須經考核合格後才能上崗。在此基礎上,對承擔新冠肺炎醫療工作的醫務人員做好病例診治等相關業務培訓,切實提高規范化診療水平。

七、後備定點醫院准備

要按照定點醫院設置管理要求做好後備定點醫院相關准備。當定點醫院收治病人數達到床位總數50%時,後備定點醫院要做好騰空啟用的准備;當定點醫院收治病人數達到床位總數70%~80%時,後備定點醫院要立即啟用並整體騰空,隨時准備收治患者。

㈦ 中水回用的回用標准

為統一城市污水再生後回用做生活雜用水的水質,以便做到既利用污水資源,又能切實保證生活雜用水的安全和適用,特製訂中水回用標准。
本標准適用於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洗車、掃除等生活雜用水,也適用於有同樣水質要求的其他用途的水。
本標准由城市規劃、設計和生活雜用水供水運行管理等有關單位負責執行。生活雜用水供水單位的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和檢查執行情況。
本標準是制訂地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的依據,地方可以本標准為基礎,根據當地特點制訂地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作生活雜用水的水質標准。地方標准不得寬於本標准或與本標准相抵觸;如因特殊情況,寬於本標准時應報建設部批准。地方標准列入的項目指標,執行地方標准;地方標准未列入的項目指標,仍執行本標准。
水質標准和要求
生活雜用水管道、水箱等設備不得與自來水管道、水箱直接相連。生活雜用水管道、水箱等設備外部應塗淺綠色標志,以免誤飲、誤用。
生活雜用水供水單位,應不斷加強對雜用水的水處理、集水、供水以及計量、檢測等設施的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和檢修等制度及操作規程,以保證供水的水質。 GB/T18920-2002 項目 沖廁 道路清掃、消防 城市綠化 車輛沖洗 建築施工 PH 6.0~9.0 色/度≤ 30 嗅 無不快感 濁度/NTU≤ 5 10 10 5 20 溶解性總固體(mg/L)≤ 1500 1500 1000 100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10 20 10 15 氨氮(mg/L)≤ 10 10 20 10 20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mg/L)≤ 1 1 1 0.5 1 鐵(mg/L)≤ 0.3 - - 0.3 - 錳(mg/L)≤ 0.1 - - 0.1 - 溶解氧(mg/L)≤ 1 總余氯(mg/L) 接觸30min後≥1.0,管網末端≥0.2 總大腸桿菌(個/L)≤ 3 水質檢驗
水質的檢驗方法,應按《生活雜用水標准檢驗法》執行。
生活雜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建立水質檢驗室,負責檢驗污水再生設施的進水和出水以及出廠水和管網水的水質。

㈧ 廠區中水回用不能用的中水怎麼處理

看樣子你們那裡比較缺水了,一般處理達標部分回用後,直接就排放了,因為中水水質專一般達不到用屬於工業生產的要求,除非多級處理後。可考慮回用於衛生間用水、與市政部門聯系用於市政綠化用水(需求很大的)、附近工地施工用水。

㈨ 中水回用的處理方式

一、按用途分類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種處理方式
1. 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直接循環利用,這種處理方式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復雜;
2. 另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非飲用水的標准,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便器的沖洗,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消防,工業普通用水等,這是通常的中水處理方式。
3.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按處理方法分類
按處理方法,中水處理工藝一般分為 3 種類型:
1 .物理處理法:
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並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並以濃縮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學法:
適用於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3 .生物處理法
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 + 生物濾池;生物濾池 + 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當前,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過度地、毫無節制地開發水資源的同時,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質的新鮮水供應受到限制;其次,待開發的新鮮水源離集中供水點距離較遠,一次性投資費用高昂,這樣一些缺水地區無力擴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飲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不含糞便和廚房排水)、雜排水(不含糞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廢)水經集流再生處理後回用,充當地面清潔、澆花、洗車、空調冷卻、沖洗便器、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因其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標准,但又高於污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排放標准,亦即其水質居於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允許排放污水水質標准之間,故取名為「中水」。
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尤以日本為突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國家均以本國度、區域的特點確定出適合其國情國力的中水回用技術,使中水回用技術越來越臻於完善。在中國,這一技術已受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並對建築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全國許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島、天津、太原等開展了中水工程的運行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國的國有工業企業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嚴重和水資源利用較多的企業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項目,為低碳生產和節能減排的國家級號召做出了貢獻。

㈩ 最近聽問關於醫院裝飾下發了文件,是不是醫院以後不能進行幕牆裝飾,哪位能回答一下,謝謝!!!!

你好,是在醫院門診樓和病房樓二層以上不能用玻璃幕牆,其他的還包括新建住宅、黨政機關辦公樓、中小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築等共七類建築二層以上不能用玻璃幕牆。
若能幫助請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醫院不能用中水回用的文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匯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808
知識蒸餾英文 瀏覽: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網 瀏覽:9
醫學陽離子交換劑 瀏覽:736
新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選擇 瀏覽:750
家禽廢水 瀏覽: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瀏覽:532
凈水出口和純水出口怎麼區分 瀏覽:541
洛陽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503
回用景觀水 瀏覽:447
粉劑除垢劑 瀏覽:296
樹脂瓦機械多少錢 瀏覽:381
環氧樹脂地坪的防火等級要求 瀏覽:218
岳陽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瀏覽:34
什麼飲水機安全 瀏覽:356
超濾凈的水含有礦物質嗎 瀏覽:594
拾回雕文怎麼用 瀏覽:889
污水處理池施工碰到的問題 瀏覽:129
宋dm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05
靜放水除水垢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