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日本影視作品為什麼會被接受,當時
當時是中日關系的蜜月期。中國剛剛睜開眼睛看外面的世界,日本的那些反映現代社會的電影給了國人很大的震撼。現在再看當時引進的日本影視作品,應該說,其藝術水準較高,比如電影《追捕》,《人證》,它反映了日本社會在現代化高速發展中,面對金錢、利益,道德也淪喪,人性也扭曲,與當今中國社會的某些亂象相比,是不是有點兒似曾相識的趕腳....總之、它確實是水平較高的批評現實主義的電影。《追捕》里,主人公一會兒開汽車,一會兒開飛機、一會兒騎馬.....那時的國人連自行車都憑票供應呢,更加上浪漫的愛情故事,那時的中國哪有這樣的電影......
⑵ 求一部八十年代日本電視劇/電影名
是山口百惠的吧,他拍過不少這樣的
---但決不是血疑哦
--誰說血疑,咒他找不到老婆,有老婆也離婚。
⑶ 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哪些風靡中國的日本電視劇
1、《大叔之愛》,想看無厘頭的搞笑片,一定要選擇它。這部日劇主要講述了在房地產工作的男主角是個非常直的直男加loser,某天被已婚男上司告白,接著又被公司非常帥氣和溫暖的後輩接著表白,再加上男上司的妻子、後輩的前任、男主角的青梅竹馬等等一系列任務的出現,導致了後面一連串的笑點。
⑷ 污水處理廠普通員工大多是干什麼工作
我來回答哦,因為我也是污水廠的。呵呵而且在辦公室經常接觸這些崗位職責哦~~
污水處理廠廠長崗位職責
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規。
二、廠長是進行生產組織管理總負責人。全面負責污水處理廠的日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完成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推動水廠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水廠發展。
三、做好本廠勞動力組織工作,經常深入現場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把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
四、完成運營公司下達的年度生產任務和經營目標,完成質量、安全生產指標和文明生產指標。
五、貫徹、落實、檢查各項安全生產活動,確保安全生產。
六、抓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增加競爭能力。
七、出現質量、安全、工藝責任,廠長有負責協調、調查的職責。
八、定期以電話方式,向區域經理匯報工作和存在的問題。
九、定期召開各種生產工作會議,研究解決生產計劃、任務、質量、安全、成本、等問題,總結工作和安全生產方面的經驗,布置後期工作內容和要求。
十、考核副廠長和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
十一、努力提高企業員工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技術水平,創造和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做好培訓工作。
十二、每日不定期檢查各運自運行部門生產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會計崗位職責
一、主管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對工作要有研究、有布置、有檢查、有總結、遵守財務紀律和規章制度。
二、進行經常性的核定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加強資金管理,不斷提高資金利用率。
三、分析財務成本費用和資金執行情況,總結經驗,提出改進的意見。
四、參加有關經營會議、提供信息、參與決策。
五、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業務,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政治和業務水平。
六、及時准確編制會計、統計、報表。
七、辦理流動資金盤盈盤虧和毀損手續,並按規定進行處理。
八、妥善保管好會計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和其他資料。
出納崗位職責
一、按照國家有關現金管理和銀行結算制度的規定辦理現金收付和結算業務。
二、序時登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帳,做到日清日結,隨時掌握收支余額,每月做好資金盤點工作。
三、嚴禁現金坐支和現金轉移他用等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遵守財務紀律,確保財務安全。
四、保管有關空白收據和支票。做好應收、應發款項工作。對簽發支票所用的印章,應實行章票分管。
五、按核定的額度掌握現金庫存量,不以「白條」抵充庫存現金。
六、認真復核單位憑證,對不符合手續和規定的單據憑證以及借支應拒絕付款,收付的單據一定要加蓋「現金」收付訖,銀行存款收付訖戳記。
中心控制室班長崗位職責
一、在廠長的領導下,負責中控室的組織和管理工作,認真貫徹廠部的決議,服從調度室的統一調度;
二、做好職工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
三、根據生產部門下達工作計劃,結合中控室的實際情況組織實施工作計劃,確保工作全面完成;
四、及時向生產調度室報告中控室的各種信息,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並協助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執行生產調度室的調度指令,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五、負責安排工作人員對中控系統及儀器儀表等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巡視檢查工作,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六、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與上崗前的職業培訓,提高專業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七、為避免事故發生和擴大,對生產現場突發問題採取應急措施,並及時向廠長和生產調度室報告;
八、負責督促中控室完成生產任務和清潔衛生工作;
九、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中控(污水處理)崗位職責
一、服從領導分配,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脫崗。
二、嚴格按污水處理廠制訂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三、當班人員要認真填寫《運行記錄表》、《巡迴檢查記錄表》、《設備事故登記表》等規定記錄。
四、堅持每班每兩次匯報形式,及時監控水量、水質,發現問題即使上報副廠長。
五、注意安全生產、文明生產,保持工作面整潔。發現設備有故障,應及時停機,不準使設備帶病工作。常見故障,應切斷電源之後做好充分准備方能檢修。重大設備故障,首先應停機,請專業人員檢修,不準私自檢修。
六、凡重大設備安全事故或人身傷害事故應及時上報,如實登記,不得隱瞞。
七、當班操作人員,要做好中控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要做好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如加足機油,定時清理雜物),積極地參加廠長組織簡單故障排除檢修工作。
八、應嚴格遵守公司及本廠各項方針政策或制度,時時注意維護集體形象。
巡檢(污泥處理)崗位職責
一、嚴格遵守運營公司及污水處理廠的各種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二、工作時間不做與工作無關之事,認真操作,確保污泥脫水設備的正常運行,根據污泥產生量,進行有效處理,並將處理後的污泥送到規定地點。
三、服從工作安排,與其他工序搞好工作協調,使之互相配合。
四、要及時發現設備、電器等異常情況和安全問題,必要時,立即停車,通知機修人員並協助其進行維修,杜絕人身和設備事故的發生。
五、認真填寫《運行記錄表》、《巡迴檢查記錄表》、《設備事故登記表》運行記錄,搞好設備和責任區的環境衛生,並完成好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化驗員崗位職責
一、按污水處理工藝要求和次數進行水質化驗。
二、上崗前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
三、工作時間不得擅離工作崗位,或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其它事。
四、取樣時必須按取樣要求均勻取樣。
五、及時取樣,如實化驗,如實記錄,不得弄虛作假。
六、發生重大質量事故,及時報告副廠長。
七、搞好室內外的衛生和設備衛生,做好交接班工作。
八、正確使用化驗儀器。
九、不準非工作人員進入化驗室。
機修工崗位職責
一、嚴格遵守運營公司和污水處理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工作時間不準做與工作無關之事。
二、按照「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對所有機械設備和設施根據維修保養計劃,進行檢修。保證各類設備運轉正常,並做好維修記錄。
三、搞好整個污水處理系統所有設備的保養,對污水站的運轉設備及各種閥門等及時加油潤滑,不得缺油,水泵和風機按規定定時換油。
四、設備出現故障,不等、不靠、不拖,使之盡快恢復正常(下班後接到通知也要立即趕到現場搶修)。
五、每天要先查看各崗位運行記錄,對運轉設備及安全方面的設施,每班至少巡迴檢查四次,發現問題及時搶修,並做好檢修記錄,設備完好率要達到95%以上。
六、發現設備事故隱患且無法消除時,應及時匯報上級領導,並協助維修采購部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維修。
七、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到水池欄桿以內進行維修時,一是要採取安全措施,二是要有監護人,確保安全生產和人身安全。
八、搞好檢修後的現場衛生及責任區環境衛生,及時清除水池內漂浮異物,定時清除格柵阻水雜物,按時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門衛崗位職責
一、負責全廠安全保衛工作,車輛出入廠,按規定登記。
二、自行車、摩托車按順序整齊有序擺放,禁止騎車入廠。
三、攜帶出廠物品要有出門證,並做好記錄。
四、負責機動車等各種車輛的進出廠檢驗工作,防止工廠物品流失。
五、查明來訪客人的身份和來訪事由,登記後由接待人員領引方可入廠。
六、發現廠內不良違紀行為要立即制止,保護現場,及時向廠領導匯報。
七、在崗期間不得擅離工作崗位或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其它事。
八、做好門衛的室內外環境衛生。
車輛管理員職責
一、做好公司駕駛員及車輛各項管理工作。
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關於交通安全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模範遵守公司《車輛使用和管理制度》,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並組織具體實施和檢查。
三、負責公司車輛的養路費、車輛使用稅和保險費繳交等辦理工作。
四、負責安排公司車輛的保養、年審等工作,對公司審批許可權內的車輛保修進行監督和安排車輛進廠修理。
五、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負責及時填寫各類報表。
六、負責核實駕駛員報銷費用,按照上級下達的車輛預算費用指標嚴格控制車輛使用費用。
駕駛員職責
一、愛護車輛,遵守勞動紀律,服從調度,牢固樹立安全行車的觀念,嚴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規,提供文明、禮貌、安全行車服務。
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自覺做到勤檢查、勤保養,保持車容整潔,保持車況良好,發現故障要及時匯報和排除,不開帶「病」車。
三、模範遵守公司《車輛使用和管理制度》,認真做好停放車輛的防盜防搶防破壞措施。
四、車輛發生交通意外或事故時,應保護現場,等候交警部門處理,並通知車輛管理員和單位領導。
五、未經公司分管領導的批准,不得把車輛交給非專職駕駛員駕駛。
六、每次出車認真填寫《車輛行駛記錄表》。
⑸ 八十年代日本動畫片,講的是在海洋裡面的戰爭,好像又可以調動鯊魚,魔鬼魚之類的求片名。
日本動畫片《小飛龍》 【原 片 名】海のトリトン 【出品年代】1972年 【出品公司】アニメーション*12539;スタッフルーム 【國別歸屬】日本 【劇集總數】27集
⑹ 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
冬寒過後是春暖——評故事片《暖春》
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著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著影片的觀眾。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鍾,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余。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復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贊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鍾,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心理學老師據他自己說是自己受了什麼打擊放《暖春》這部電影老們看,班上那些女的都哭得淅瀝嘩啦的,偶冒哭出來喔``不過眼眶到是紅了好幾次勒``讓人暈呼的是,看完之後要寫感想,暈,怎麼還是和小學看電影一樣吶,狂找找出這么一篇覺得還可以嘞,也蠻贊成滴`,轉來湊哈數``嘿嘿``
上大學以來,自認為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⑺ 求關於日本歷史的紀錄片,或者日本古代提出的電影...再尋日本古代神話文檔
菊花之盟誓(與影片有關的日本歷史) 這本書很全面對你有幫助
《菊花與刀》是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世界范圍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本。他用「菊」與「刀」作實物象徵來闡述日本文化中「崇美」與「尚武」這兩種典型文化類型。但不知道本尼迪克特知否「菊花」還有「男性之愛」這樣的一重指代意義呢?
由於古人的做愛方式中「後庭之樂」比較普遍,而出於形似的緣故(?),菊花多用來喻指人體的「後庭」;這應該是「菊花」在物象方面對「男性之愛」的指代,而感情上最著名也最源遠流長的故事,應該是日本《雨月物語》(上田秋成著,一七七六年刊行)中的《菊花之約》(《菊花の契》)一篇。
故事講述軍學者赤穴宗右衛門在旅途中病倒,得到丈部左門的幫助,兩人因此熟識,並結成義兄弟,即「眾兄弟之契」。離別之時,兩人約定來年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再會。一年之後,左門如期出現在宗右衛門的面前,只是,已經成為幽靈──左門由於政治陷害而被困,為了履約,只好自盡,以便讓自己魂魄能及時趕去赴約。這種感情,正如日本《古今集》里的一首和歌所唱:「此身如朝露,惟惜與君緣。相逢如可換,不辭赴黃泉。」因為這個故事,菊花在日本又稱為「契草」。
左門為的究竟是「義」還是「愛」?記得在日本電影《御法度》末尾,英氣逼人的沖田總司在櫻樹落英繽紛的唯美氣氛中,對著土方吟詠了一次這個故事,在他看來,這就是男性之愛的極至體現吧?而這一情節也讓《菊花之約》的故事更廣為人知。
據說在司馬遼太郎的原著《新選組血風錄》中並無此情節(《御法度》劇本以司馬遼太郎《新選組血風錄》之《前發的總三郎》和《三條跡亂刃》改編;附帶一句,到底是「新選組」還是「新撰組」,史學界一直存在著分歧,書名《新選組血風錄》從原文。),大島渚強加的這一情節,恐怕是為了強化、坐實片中的「男性之愛」吧。
可以說,作為產生「菊花の契」的國度,日本一直不乏「男性之愛」的悠久傳統。
二
相比日本在諸多方面的虛偽態度,古代日本在面對個人肉慾的時候,倒頗有平等相視的態度和直面的勇氣。在標志異性間的「愛」或「戀愛」的這個詞在日本普遍流行以前(明治時代作家北村透谷、坪內逍遙二人於一八九二年譯自英文的「love」),無論是男歡女愛、同性相好、一夜魚水情(甚至柏拉圖之戀),日本統統用一個詞來概括:「色」。(附帶想到,中國古代也一般很少用「愛」字,用的是「情」字 。)
日本人井原西鶴有兩本著名的著作,題名直書《好色一代男》和《好色一代女》──在古代的日本,這個「色」字當然是男女通吃的。異性間的戀愛稱為「女色」,男男同性間的愛戀就是「男色」。而且男色比起女色來毫不遜色,既非禁忌,也非敗德,甚至在日本江戶時代武士社會中男色大有凌駕之勢,蔓延到庶民社會中,男色則成為一種雅癖。就輿論傾向來說,江戶時期和中國魏晉時代男色明顯勝於女色的社會輿論倒是大可比肩。
本文要說的是日本古代的男色現象,這里的日本古代時期,大致是指戰國時代前後、統一後的江戶時代到倒幕、維新的明治時代。在這漫長的四、五百年當中,最突出的男色現象即「眾道」。
按照人類學家R.巴萊的說法,文化中的大部份內容都是幻覺,而儀式的全部目的和功能則是幻化現實的一種群體願望。所以說「儀式」乃是文化的外現,也是保證文化實現的形式。日本文化正是世界上最重視「儀式」的一種文化,從日本古代凡事必冠以「某道」之名可證明之。自江戶時代以來,諸般萬事,日本人皆堅持「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於是乎就有「禪道」、「茶道」、「花道」、「香道」、「極道」(黑道)、「色道」(妓女)……等門道。「眾道」,簡單點說,就是好男色。
日本男性少年在二十歲以前額前留前發(即「瀏海」),這種少年正是被稱為「若眾」。但一般來說,能夠參與修習眾道並得到青睞的「若眾」,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仿如《御法度》中迦納一般的美好姿色,也就是貌美如花的美少年——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當的。
這種少年多為將軍、大名乃至武士身邊的侍童(記得游戲《太閣立志傳》、《信長の野望》等中文版中即以「侍童」來翻譯),也稱「小姓」。其實質地位即男寵,或用中國古代古雅的說法就是「孌童」。
三
日本這種孌童風習的流傳經歷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
據說這種現象的發生,最早是平安時代(《源氏物語》的時代背景就是平安時代,但書中似乎沒有對孌童的描寫。可見當時孌童風習還只是青萍之末)日本僧侶來大唐取經時,從大唐學去的。十二世紀末期鐮倉幕府樹立起了武士中央集權制,當時孌童還只是山門(即僧侶特權階級)、貴族公卿間的上流時髦風氣,是一件「風雅」的物事,可說是某種身份象徵;普通武士是玩不起的,上層階級享有實際上的專利權。從日本著作《平家物語》和《徒然草》中可見一斑。
到十五世紀中期狼煙四起的戰國年代,處處刀光劍影,血冷風清,在這樣一個全然男性色彩的特定時空中,男色之風得到了空前的強化。這時候的孌童,不僅僅是一種風習,更成為必要。
由於當時的男人(從大名到武士)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戰場上度過的,而女眷不被允許參戰,金戈鐵馬之際性慾的解決很大程度上轉嫁到了這些男人身邊的孌童身上。這是當時男風發生的一個很實際的客觀條件。
與此同時,為了構建一個牢不可破的武士集團,武士之間、主僕之間的禮義忠貞觀念被空前強調,主僕間的絕對忠誠信賴十分必要。孌童這時候已經成為了主將身邊最親近的侍衛,也可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倘若兩軍對壘、白刃加身之時,能最後護衛主將的,只有身邊的孌童了,這就要求孌童們必有「視死忽如歸」的勇邁與決絕,而平時的寵幸之恩情、魚水之歡愉,怕都要在這一刻得到最激烈的體現──孌童必要誓死保護主將。所以戰國時代的孌童和早期流行於公卿山門身邊的孌童不同,還要求有高超的武藝。說實話,這不能不說是很有人情味的體現,在這里的孌童,也可稱得上「情人」般的表現吧!(不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軍隊中流行男同性戀,男人們為了在愛人面前表現勇敢而奮勇作戰。真是提高士氣和戰鬥力的絕妙法門。)而且,孌童也是日本忍術中的一種,即用男色來對付敵人──翻譯一下應該稱為「美男計」吧。
於是在戰國時代,孌童之風可說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株萬株菊花開」,孌童之風極普遍到了大名身邊甚至有十幾、二十個孌童也不希奇。當時號稱「軍神」的上杉謙信好孌童的名氣就極高(甚至有人為此提出了「上杉女性說」),織田信長和森蘭丸同葬本能寺的故事傳唱至今,德川四天王里就有兩個(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嗜好此調。
當然,這種作為孌童的侍童,身份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戰爭中獲得戰功從而提升為武士甚至戰將的事例也並不少見。孌童只是身份的一個階段罷了,並不妨礙升遷、成家立業。織田信長身邊的大將前田利家,在他十四歲之時,作為鄉童(鄉下武士的庶子,出仕當地的守護)出仕斯波家(其實就是織田家),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貼身侍童,由於年紀相仿、長相英武,與信長性格相近的緣故,利家很受信長的寵愛;後來利家由於屢立戰功,而成為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終成為萬人之上的大名。
四
殘酷的戰爭之後,隨著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統一天下,德川家康於一六Ο三年在江戶開設了幕府,江戶時代開始了。在這段歷史上,戰國時代發達的特殊男色現象,自然也登堂入室成為一種流行的普遍風習。
這種現象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也正式發展出了「眾道」這一概念,並且逐漸卓然成家,無形中增添了種種束身自修的條規。在眾道精神中,強調的「忠」,這個「忠」的對象正是「盟兄盟弟」。武士道的代表作《葉隱》(山本常朝著,一七一六年)就強調說,這種關系至少要相處五年以上,才能正式敲定「盟兄盟弟」的關系──真可謂要求嚴格。
在此時期,上層最有名的眾道將軍是三代家光和五代綱吉將軍,家光直到二十二歲為止,始終對女人不屑一顧;而綱吉身邊的家童據說多達一百三十人。(在一六三五年三代將軍制定了「參勤交代」法度,全國各大名均必須率領眾多藩士到江戶單身赴任,這不是擺明了要助長男色之風或妓院之盛嗎?)
隨著天下一統的來臨,經濟力量代替戰爭力量成為時代的主流,日本社會中普通庶民的經濟力量慢慢強盛起來,於是武士社會中的孌童之風便流傳到庶民社會。此時的孌童現象,已經不象戰國時代軍中的特殊癖好,正式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的「風雅」時尚。井原西鶴甚至說:「沒有盟兄的若眾,等同於沒人來提親的姑娘。」當時的開化社會風氣,倒是對這種對同性戀行為與男女歡愛一視同仁,男色之風已經在客觀上成為了一種社會習俗。看來井原西鶴所說的「好色一代男」所好的「色」中,是絕對少不了「男色」的了。而且據說當時男人想「橫刀奪愛」時,通常會演變為情殺事件,反倒是去偷人家老婆比較不會有事──這也應該是眾道「忠」的精神之體現吧!
五
此時的男色現象,已經絕不局限在主僕之間,井原西鶴的那段話就證明當時隨便哪個普通少年都是男色的對象了罷。甚至高至大名和大名之間也是可以發生這種同性戀感情的。在日本《寧固齋談叢》(一六一四年刊行)中就記載了兩個大名之間的求愛故事。這兩個大名間的求愛故事很是有趣,這里把看到的故事引過來給大家看看。
兩位主角一位是有「天下無雙美少年」美譽的出雲國(島根縣)松江城城主地位的堀尾忠晴(1599-1633,祖父是跟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立下戰功的堀尾吉晴,奉祿十二萬石),當時正是十六、七歲的花樣年華;一位是加賀金澤百萬石城主前田利常(1593-1658,前田利家四男,青史流芳的名主),時年如狼似虎的二十三、四歲。
話說前田利常老兄久慕忠晴之美,垂涎已久之後,秉以傾慕之心,他託了某位幕府旗本當「紅娘」,向忠晴轉達他的情意。
面對大名之託,旗本自然是殷勤不已,於是終有一日,設了宴席,為雙方把酒傳情。宴席之中,旗本和另兩位十分識趣,主動告退讓利常有機會向忠晴表白。沒想到兩個人居然都很羞澀,呆了半晌,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利常沒辦法,他既是年長者,又是主動方,於是憋出了一句話來打破僵局:「今晚月亮很美。」──沒什麼話好說只好談天氣了,看來東西皆然也。不過想想,這話雖然平庸,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吧。
猜猜這位「天下無雙美少年」忠晴是怎麼回應的?
忠晴冷著臉,立刻回答道:「看來尊兄特別喜歡月亮,那就讓尊兄獨自暢意地觀賞明月吧。在下先告辭了,免得干擾尊兄吟風弄月的閑情逸致。」竟然把利常晾在當場,弄了個大紅臉!然後忠晴不顧旗本等人勸阻,拂袖而去。
顯然利常碰了釘子後對這朵刺玫瑰反而更加欣賞和傾慕,忠晴走後,他正是「輾轉反側,寤寐思服」,良人難求啊!
終於忠晴那邊有信了,說為了答謝上次的款待,要擇日回訪。利常狂喜,馬上命人修築迎賓室,提前三個月就開始望穿秋水。
等終於到了約定的日子,利常一切准備就緒,滿懷企望地盼著忠晴早點來。哪想到上午十點左右,突然使者來報:忠晴突然生病,不能踐約。利常頓時近乎絕望,氣急敗壞地躲進被子里,連飯也不吃,對著送飯來的家童大聲呵斥:「吃不下!」
到了晚上六點左右,忠晴的使者又來了,這回使者表示,要當面向利常傳遞主君(忠晴)的消息。接待使者的家臣一看,這使者連馬都沒騎,衣著也寒磣的很,估計是個低微的武士,立刻起了輕視之心,就沒讓使者馬上進去,但又不能不報,於是奏稟利常。
利常一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下來,急急忙忙沖向玄關,家臣紛紛攔阻,一國之主怎能親自到玄關接見一個低微的使者?利常根本不管,快步跑到玄關,大喊:「使者在哪裡?」結果使者身後躍出一位美少年,答道:「在這里!」──原來一切都是忠晴想試探利常心意的把戲!接下來──「金風玉露一相逢」、「春宵一刻值千金」……恐怕就是限制級的了。
六
在古代日本武士社會中,男人間相戀愛和男人的妻室之間是沒有什麼沖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妻子是有其固定的職能,其地位也是很少被動搖的;另一方面,男色更多是被作為一種愛好、風習,而且隨著充當「契弟」一方的長大和社會角色的變動,這種感情也會發生轉變。
從現有的資料看,武士社會中的男人普遍不喜歡妻子。好像在戰國時代就有個傳統,男人死的時候是不允許女子接近的,歷史上明確記載水戶黃門和德川家康臨死前就都嚴禁所有女性接近病床。是被視為不祥嗎?究其原因,當時的男人是把妻子主要作為「生育工具」和「社交角色」看待的,娶老婆為的是傳宗接代──最樸素的目的和政治、社會地位──最功利的目的,一般而言對感情倒並不非常看重。因為武士婚姻是不允許個人感情摻雜其中的,越高級的武士,其個人婚姻越不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感情)能做主的。而且娶進門的老婆,對於武士來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如果娘家發生什麼變故,很難不影響武士的地位乃至升遷,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影響生死。在戰亂頻繁、變故迭生的戰國時代尤其明顯,弄的武士們一個不小心就得為了老婆的身份而賠上性命。
與此對照的,眾道在日本當時極為流行,而男性之間「盟兄盟弟」之情反而是情比金堅,山盟海誓敢情大半跑這里來了。要知道,「眾道」的核心精神正是一個「忠」字,為了對方,那是披肝瀝膽、甘願為此舍棄生命的。真正的眾道,正是蘸著男兒熱血的滂沱之愛。當時的殉情之風中,很多人正是為此不惜殉死。比如前田利常過世時,縱使生前下令不準任何家臣家童殉死,卻依然有五位家臣家童義不容辭地切腹了,想來如果僅僅是君臣之道恐怕是沒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吧。直到一六六三年,幕府才明令全面禁止殉死的風習。
與此同時,在武士社會中,各種角色的分工是很明確的,而且戒律森嚴。大名和高級的家臣宅第中,「里」、「外」的分別涇渭分明。「里」是女性社會,凡事都由夫人和女官作主,身分再高的武將或家臣也不能無故闖進去。「外」則是男性社會,將軍、大名的身邊瑣事都由十四歲到十八歲左右的家童包辦。在家「里」,夫人的地位是不容被動搖的,而外的世界則更有利於男色的發達。
另一方面,這種男色現象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階段性戀愛。作為孌童、契弟的一方,隨著年齡和社會地位的改變,不會一輩子沉溺於這種戀愛當中,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是想當然的事情──這時候這些男人恐怕免不了也會開始新的愛戀吧。
七
到了幕府統治後期,武士社會的黃金時代走到了尾聲,眾所周知武士階層的經濟實力普遍下降,幕府時代慢慢走向了衰敗(所以才有後來的倒幕、維新吧)。因為養家臣家童是需要極大的經濟實力的,只有那些高門望族的武士們還可以繼續維持孌童習慣,而在孌童方面,由於需要大大減少,男子們一到十五歲就剪掉若眾的象徵──瀏海(變成野郎頭),束發成家。於是孌童的風習就漸漸開始偃旗息鼓了。
直到幕末至明治時代初期,這種孌童風習才一度又盛行開來。但此時的孌童之風已經是末世之微音了。這個時候之所以重新流行,是因為幕末那些討幕志士以及明治新政府的高級官員,很多都是九州人。而九州地方,尤其是熊本、鹿兒島那一帶,正是日本眾道的發祥地。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進入近現代社會,在對傳統封建行為進行批判的同時,人們似乎也將自己的道德心膨脹了許多,在大眾公開層面,都似乎活在了性道德的懺悔中(當然表面和實際是有大差別的),「眾道」不復如古代一般流傳。只是,我們不應忘記,耿耿丹青之中,「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的男色激勵出之義與愛,永在湯湯激勃。我們也不能忘記,在那遙遠的激盪年代,埋藏著多少生死契闊的男人間的傳說。
八
細細觀照日本古代的孌童現象,你倒很難說它究竟能否歸到同性戀大營里。
日本向來高蹈標榜的是男人與男人間的情義,在武士道精神的數百年浸漬下,男人與男人間(姑且不論其階層如何)的奇特情義是超乎外人想像的。異姓兄弟之情、主僕忠誠之義乃至眾道精神,往往和同志之情混淆不清。這種感情在日本男人眼中似乎向來不被稱為「愛」,而更多的表示為「忠」、「義」。就好像外國人看三國,總把劉備當同性戀,就是因為這傢伙看到他欣賞的人物(當然是男人),為了表示親密和尊敬,往往就「同榻而眠」。
而在男色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孌童,其實大多是由於經濟原因而成為孌童,推本溯源,本身未必就好這口,算是謀生之業、進取之階吧。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經濟制度和社會風習下的犧牲者。但既承恩澤,甘之如飴者也大有人在,這到底是弄假成真的傳奇,還是本性使然的佳話,幾百年後的我們絕不可能起孌童於地下來個「口授實錄」,恐怕就無從探究了。
再退一步,即使那些鍾情於男人之愛的孌童,其身份大都是仆從(家臣、家童),地位的不平等就很難真正稱得上「愛情」。孌童身份某種程度上講乃是副業,只是把廟堂上主僕的戲順理成章地演到了床上。這也算是晉身之階的一步吧。發生點感情戲也是理所應當,當然無傷大雅,應該說更加平添風情、錦上添花吧。
那麼,歷史上好男色、孌童的將軍、大名乃至武士這些大男人又如何自處呢?我們很難以今天的情慾實踐方式,來判斷他們是同志,還是叛徒。當時這種孌童風潮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早期戰國時代風雲詭譎的戰爭氣氛,加之當時婦女在大男人眼中更多是實現「生育」職能和社會價值,感情的游戲和性的愉悅快感很大程度上分流到孌童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身上。歷史把孌童推到了這個位置,以後不過是時尚風氣的延續。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如果在這兩者的游戲中真有同性戀者存在,恐怕也是如魚得水,悶頭蒙被大做特做吧!又何必懷春似的大叫「我只愛男人」呢。畢竟當時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才是正途。
九
文化現象上有時候總是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日本、中國、希臘等國家在古代都很盛行男性之間的愛戀(據說古印度也很盛行,但我不太了解),算是比較典型的國家。這里簡單做一個比較。
西方的古希臘流行成年男子與青春少男之間的愛戀,被王爾德稱為「一位長者對一個青年的一種偉大感情」,比如說蘇格拉底和阿西比德──據說後者是當時雅典最美貌的男子。「花兒般的年青」的十七歲少年。而古希臘軍營中盛行的這種同性戀情也起到了激勵軍心的作用。古希臘曾有過一支「神聖軍團」,就全部由一對一對的男性同性戀人組成──因為人們相信愛情能夠激發男人們的勇氣。
而教了日本孌童之風習的老師──中國,古代的孌童之風也是很盛行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就正面描寫過唐代的孌童風習:寫的是太子弘與其孌童合歡間的愛情,後來合歡為太子弘殉情而死。至於明清之際,男色之風尤盛。明末清初的世家子、著名文學家張宗子在《自為墓誌銘》中即稱「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金瓶梅》中寫西門慶身邊也有琴、棋、書、畫四書童,用來做什麼的不問可知了吧。(不過有清一代男風的興盛倒很大程度上出自法律規范的誤導。當時朝廷嚴禁命官紳仕族出入妓戶青樓,憋急了的好色之徒只好轉向美貌的童伶下手。)
究其共性,很明顯的有三點,一是三個國家當時都是把男同性戀當作一種時尚而趨之若鶩,社會輿論也並不認為丑惡;二是感興趣的大多為年輕貌美的男子;三,往往男男之愛與男女之愛是並行不悖的,且一般而言男人都是要娶妻成家的。或者還可補充一個共同點:三個國家當時的婦女地位都不高。
但現象上的相似並不等於實質上的一致。
日本的男風現象大都以「孌童」的形式表現出來,到後來江戶時期則體現為一種社會喜好/風習,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情、存在著性,在社會承認的模式中被定位為主/仆、盟兄盟弟,而且是有著特定階段性的。(附帶一句,看「若眾」的畫像,畫得的確是很像女人──貌美如花。只是不知道是否只有像女人才能吸引男人呢?應該不完全是。在這里孌童可能在床上被當作女人,而且樣貌的要求也很高,但從心理認同乃至外在體現,都並不像中國某些孌童(如某些旦角會發生性別錯位)真的把自己/被別人當女人對待。)
中國明清之際「相公」興盛(中國古代男性同性戀最為興盛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之所以這里引明清時期,是因為這段時期的男風現象是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時期),但多頹廢狎弄之情。中國是假男伶為女色,玩的是假鳳虛凰的故事,套弄和抄襲的是從異性戀那裡搬來的現成資源,視男色為二奶,想「扶正」是不大可能的。(突然想起中國的一句古話:「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但在日本,男人相互之間最重要的感情恐怕就是「忠」、「義」的感情了。)
古希臘的情形就好得多了,首先大家的主體地位是相互平等的,長/幼的定位是理想模式,但並非絕對。而且,在當時的希臘,人們把愛情分為塵世之愛與天國之愛,前者僅僅是肉慾的,可以用女人來滿足,也可用少年來滿足;而後者主要是精神之愛和肉體之愛的融合,僅僅限於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僅僅是為了肉慾和撫育後代,是不存在愛情的。在古希臘人眼中,作為女性的阿芙羅蒂忒並非愛神,而是美神,更是慾望之神,她所激發的,並非我們今天所認為的愛情,而是人類本能的慾望。
作為西方思想的重要源頭,古希臘並沒有產生現代意義上的男女愛情觀念,那要一直等到中世紀,在那些尊貴的騎士和貴夫人之間,才玩起了男女戀愛的游戲(還往往都是婚外戀),並直到此時,才漸漸由此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男女愛情觀念。
回過頭看一下三個國家的同性戀現象,概括一下,或者可以說,古希臘的男子同性戀情是最神聖的,中國古代的同性戀情是最狹邪的(只有魏晉時期相對比較接近古希臘男人的同性戀文化一些),而日本古代的同性戀情是最曖昧的。
關於日本男色中的特殊現象,還有一個方面恐怕應該說是「歌舞伎」,准確說是男歌舞伎。由於並沒有什麼資料,僅僅揣測一下吧!
歌舞伎興起於十七世紀,即德川幕府時代初期,最早是「游女歌舞伎」時期,在日本,游女就是指妓女。寬永六年,幕府以傷風敗俗為由,下令禁止了游女歌舞伎及所有的女性藝能。代之而起的是「若眾歌舞伎」,若眾歌舞伎主要都是美少男,他們以表演舞蹈和驚險的雜技為主,但也兼有孌童賣淫,所以承應六年,以和女歌舞伎相同的理由遭禁止。後來,因接受了剪掉若眾的象徵──瀏海(變成野郎頭),以及不跳煽情舞蹈而以對白代替等兩項條件,於次年才被允許繼續上演,此後則被稱為「野郎歌舞伎」。
以後歌舞伎又經過了由舞蹈到戲劇的諸多發展,到今天歌舞伎和能、文樂相同,在日本古典劇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演員完全是男性的習慣則一直保留了下來,這點與中國京劇等很相似,但歌舞伎在古代日本是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的(藝術家一類吧),所以並不象中國一樣有很多恩客狎昵年輕男戲子;但由於這種社會角色的培養(歌舞伎劇團的全部男性、男性扮演女角等等),這其中應該也會發生許多故事
⑻ 一部日本電影,大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拍的,其中有一幕:一些日本警視
日本八十年代的電影較多,主要有: 《絕唱》(1982) 《不好嗎》(1981) 《次郎的故事》、 《故鄉》(1982) 《寂爽鬼》、 《家族游戲》(1983年) 《賴戶內少年棒球隊》、 《戀愛的少女們》、 《留下這個孩子後》(1983) 《亂》 《沒有飯桌的家》。
⑼ 急找一部80年代日本電影
樓主,你問的這個電影真的不太好找。
我老媽是電影放映員,她說沒有多少印象。
我按照你說的內容和時代找了找資料,發現上影廠的譯製片里肯定沒有你要找的這一部,八一廠也不太可能,所以只有長春電影製片廠了......除了我記得內容的,還有以下幾部我記不太清了,你看一下是不是?
《W的悲劇》
《媽媽的生日》
《蒲田進行曲》
如果沒有你要的,你能告訴我一個大概准確一點的時間嗎?比如說是七十年代中期還是八十年代中期,能精確到哪一年最好,我周末去翻電影公司資料室里的雜志......
天呀!!!!!
70-90..........二十年呀..............
能讓我暈下先嗎?
《霧之旗》 ??好像不是,這是山口百惠主演的,你不可能不記得......
《生死戀》???這部電影里倒是有災難,就是原子彈.....後來女孩子出國了..........
會是《寅次郎的故事》之一吧???
⑽ 求日本很早的一部漫畫,大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好像是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媽給買的一本漫畫書,書還是從左邊往右邊翻的,完全不記得名字了,只依稀記得封面和封底大部分是藍色的,講的好像是一個高中男生可以變身成為假面人一類的,他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女生,女生也可以變身,但是好像變身後穿著會很暴露,這個女生好像一直很喜歡這個男生,但是這個男生好像喜歡他們班上的一個類似於班花的柔弱女生,很早很早的漫畫,但是現在依然感覺很親切,只是怎麼也記不起來,希望有知道的人可以告訴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