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鍋爐水處理加葯需要注意哪些
一般工業全鍋爐爐內加葯,先要已知爐水總鹼度含量來確定爐內的加葯量,(總鹼度含量高了就需定期排污,低了就需加葯),所以爐水指標含量變化,測試技術顯不得尤為重要…。一傑水質
『貳』 現場使用的水處理葯劑的性質和加葯點
不知道您說的是哪款葯劑。我就來說說水處理消泡劑的性質和使用量吧。
性質:廢水處理消泡劑是由改性硅聚醚與改性硅氧烷復合成,化學性穩定,通用性強,高壓惡劣環境下能保持消泡抑泡
使用量:將消泡劑直接加入到起泡體系,讓其均勻分散。如果要稀釋,稀釋液的儲存不要超過8小時。對起泡溫度較高體系(>60℃),建議在60℃前加入體系中,分散均勻,讓消泡劑性能發揮。根據不同起泡體系的粘度、溫度及攪拌等因素,以10ppm為單位,選擇較為經濟的用量,一般而言,30-200ppm的用量可達到較好的消泡效果
『叄』 使用水處理葯劑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使用水處理葯劑襲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確定合理的加葯劑量,加葯劑量過高或不足都會引起膜污染。
2、如果進水中含有較高的鹽份及鐵化合物時,長期運行會在反滲透膜表面沉積造成污染。必須控制此現象,防止膜表面產生沉積,避免升高的壓力差而導致反滲透膜表面的損傷。
3、在使用其它阻垢劑時,特別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絮凝劑是否與阻垢/分散劑相容,否則會造成反滲透膜阻塞。
4、產品在儲存溫度低於凝固點時會結冰,如果結冰應使其全部溶化並攪拌均勻後再使用,否則會影響加葯的准確性。
保證水處理葯劑達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條件,才能夠使其發揮最佳的工作效果,因此了解上述使用水處理葯劑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肆』 關於污水處理加葯間的問題~
污水處理廠加葯間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
1)檢查所有管道、閥門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2)檢查各加葯設備的劑量泵、攪拌器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3)檢查電氣設備處於正常工作狀體。
2、各種葯劑的配比和投加方式:
果汁廢水治理工程共投加五種葯劑,他們分別是氫氧化鈉、絮凝劑、混凝劑、營養物(氮、磷)分別敘述如下:1)氫氧化鈉——用於調節水質的PH值。配葯方式:按重量濃度的20%-25%配置,即1份葯4份水或1份葯3份水。投加量:按PH值得要求控制。啟動期PH控制在7.8-8.5,正常工作期PH控制在7-8。
投加方式:可用專門配置的加葯裝置,劑量泵投加,也可在池內
直接投加。
2)混凝劑——用於氣浮裝置的加葯和二沉裝置的加葯。
葯劑名稱:聚合氯化鋁(PAC)。
配葯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0%-15%配置,即1份葯9份水或1份葯7份水。,葯劑配好後開動攪拌器攪拌至均勻即可使用。
投加量:按水質指標試驗後確定投加量,一般情況下按上述比例配製的葯品投加量應在
20-50mg/L范圍內。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葯裝置,
計量泵投加,
也可在池內直
接投加。
3)絮凝劑——用於氣浮裝置的加葯和二沉裝置的加葯。
葯劑名稱:三號絮凝劑(聚丙醯胺PAM)。
配葯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2%配置,即1份葯99份水或1份葯98份水。葯劑配好後開攪拌器,至少攪拌1.5-2小時使其熟化後方可使用。
投加量:
按水質指標試驗後確定投加量,一般情況下按上述比例配製的葯品投加量應在5-10mg/L
范圍內。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葯裝置,計量泵投加。
4)營養物——對於缺乏氮磷的工業污水方需投加營養物。營養物按照C:N:P=100:5:1的比例控制。
葯劑名稱:氮(N)採用農用尿素,磷(P)採用農用磷肥(磷酸二氫銨).
配葯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5%-20%配置,即1份葯7份水或1份葯4份水。葯劑配好後開攪拌器攪拌均勻即可使用。也可直接將營養物投加至池中。
投加量:按上述碳氮磷比例投加。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葯裝置,計量泵投加,或直接投加至池中。
3、注意事項
1)各種葯劑必須分別存放,防止受潮。
2)加葯設備定期檢查,並定期排出加葯罐中的雜物。
3)定期檢查攪拌器合計量泵的潤滑情況,三個月進行一次檢修
『伍』 鍋內水處理的加葯方式
將葯劑放在耐腐蝕的容器內 , 用 50~60 ℃ 的溫水溶解成糊狀 , 再加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後過濾棄去雜質 , 然後按照鍋 爐給水量和規定的加葯量均勻地加λ鍋內。
1. 注水器加葯
用注水器向鍋爐注水時 , 同時將葯劑注入鍋爐 , 其裝置見圖 7-4 所示。操作方法如下 :
(1) 先開啟給水閥 6 和截止閥 4, 再開啟蒸汽閥 2, 向鍋爐給水。
(2) 開啟葯液控制閥 5, 稍關小給水閥 6 向鍋爐給水的同時也將葯液注人鍋內。
(3) 察葯液計量箱的液位計 , 當加葯結束時開大給水閥 6, 關閉葯液控制閥 5, 停止進葯。當給水上足時先關閉蒸汽 閥 2, 後關閉給水閥 6, 停止進水。
2. 水箱加葯
利用存水箱 , 將葯液投放在給水中的裝置如圖 7-5 所示。 事先應測定存水箱容積大小,打開葯液控制閥 3 將葯液 按存水箱容水量滴人所需葯液,關閉閥 3, 然後將原水放入存水箱到一定液位,依靠水流將葯液混合均勻 , 在鍋爐給水的同時將葯液投入鍋內。
3. 壓力式加葯
上述兩種系統均為間斷加葯 , 給水量與進葯量的比例難以控制。為提高爐內水處理效果 , 最好採用壓力式加葯裝置進行連續加葯。壓力式加葯裝置的安裝位置應盡量 靠近鍋爐、利用管道系統造成的壓差 , 將葯液和給水按照一定比例連續加入鍋爐。
『陸』 水處理設備操作(含鍋內加葯)這個問題應該怎麼答
這個水處理設備型號不同配置不同也有區別,在造作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廠家的操作規程進行,避免不當操作引起的膜的堵塞造成污染,
『柒』 污水處理廠加葯間鹽酸的操作規程怎麼寫
操作按正常流程編寫即可。重點還是防護措施,如操作人員的著裝,防護眼鏡,手套等。另外鹽酸氣味比較大,漏泄容易引起窒息,所以必須備有水源和濕毛巾。0.5%的碳酸氫鈉溶液,必須放在現場等。
『捌』 如何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加葯
現在污水抄處理設備是我們使用最多的設備之一,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加葯,那麼該如何正確的在設備中進行加葯呢?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了解吧。1、加葯是污水處理流程中的重要環節,加葯量是否合理是決定處理後的水質好壞的關鍵。不同的水質要求的加葯量不同。各種葯品投加量都要根據來水的成分和濃度通過小樣試驗來確定。2、各種處理劑都由氟塑料泵輸送的,他們的投加量都是通過各自的玻璃轉子流量計來計量,用進出口閥門來控制的。3、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水處理葯劑的盛放位置、輸送泵的位置和投放地點,以便給使用者提供方便,污水處理設備的圖紙不僅是一個平面示意圖,其中所示的提升泵和加葯泵都安裝在泵房內。
『玖』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
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2、二級處理—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
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
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9)水處理加葯操作流程擴展閱讀:
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
1、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2、溶解氧
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
3、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處理工藝
『拾』 高效物化綜合水處理器工作流程,也就是全程綜合水處理器和加葯裝置組合在一起怎樣工作
朋友,建議你先參照下設備說明書吧
單看圖紙,像一套單純的過濾內器或者是澄清器
加葯系統容只有一組的話,就是投加酸液調節PH值吧
信息不夠,不好解答
個人認為,這套設備設計比較差勁~~設計的人應該在水處理方面經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