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水處理系統調試方案

水處理系統調試方案

發布時間:2021-12-11 15:20:40

水處理的優化方案

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是當今國際上一個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發展經濟必然消耗能源就存在著排廢及污染問題。因此,如何在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更低消耗和對環境的保護,已成為當今乃至將來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必然過度,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今天,這項共識已經存在並成為能源管理者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各國都在全力發展環保清洗技術,以求降低能耗,扼止對環境的過度破壞。在美國,各科研機構尤其注重環保技術的研發,一大批高科技企業近兩年陸續推出相關新技術,引起國際注目,中國國內也在逐步向環保清洗劑新技術靠攏。成功打造了一套符合於現代化工業需求的水系統優化專案,期望幫助用戶解決在面對今天能源不斷上漲、能耗居高不下、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等背景下的諸多現實問題,從而實現成本的大幅控制和競爭力的提高。
1、前期控制之——自清洗水過濾
應用目的及價值:從源頭上實施控制,可最大限度的保證系統的良好運行,減少損失。工作原理:
污水進入進口,在那裡其進入細網的中心,然後污水通過細網從裡面出來,進入出口。
多餘的固體聚集在細網的內表面上,形成一種過濾物餅,其過濾出來甚至是更細的顆粒,形成壓差。一旦壓降達到預置級別,一個清洗循環由控制系統激活,通過打開清洗閥大氣排污處,關閉可選的控制出口閥(C.O.V.)。
因此,壓降在液壓電機艙和裝配的吸塵器中。壓降形成一個回沖流,吸收篩網上的灰塵,類似一個真空清洗器。回洗水在被排出液壓電機孔之前通過噴嘴和吸塵器管路。
水被排除液壓電機引起除塵器轉動,與噴灑機類似。液壓電機艙中的壓力降進一步迫使除塵器配件由液壓活塞控制呈軸線移動,結合移動確保每個環節清理整個篩網區。
2、中期預防之——電子除垢
應用目的及價值:由於水系統中大量的鈣鎂離子難以在前期得到有效處理,因此後續水系統在溫度的作用下析出CO2生成微溶於水的CaCO3和MgCO3。由於CaCO3和MgC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從水中結晶析出,並不斷地沉積於換熱器等設備系統表面,對能耗及連續產生重大影響。電子除垢儀的應用可以有效控制90%以上垢質的生成,因此也就意味著減少90%以上的能耗損失,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連續生產。
工作原理:電子除垢儀的基本原理是改變導致管垢形成的物理分子結構,運用磁力復合波紋來改變周圍環境的條件以粉碎電離子間的鍵,以及令他們合成穩定的非管垢物質。德科樂的作用原理不同於以往任何物理化學除垢方法,其核心是一個調制信號發生器。採用獨特的集成電路和信號處理技術,產生一種復雜頻率的調制信號,通過信號電纜將該調制信號加在管道上,在管道內部產生一個分子力動態干擾場(ADDMF信號場),作用於管道中的流體和溶於其中的溶鹽分子,產生一種核化效應。
3、後期應對之
由於極少的鈣鎂離子沒有在磁力除垢儀的范圍內得到控制,因此在較長的周期後表面會集結極少的垢質;或者,部分設備系統因某種原因未能實現電子除垢儀的使用;
作為設備預防階段,自清洗過濾器可以防止雜質和顆粒在換熱器內的聚集,對於肉眼看的見的物質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可以將藻類、沙石、淤泥、銹片、管垢及原水中含有的其他雜物過濾掉,從而有效阻止了水垢晶核的產生,保護了下游設備如熱交換器、噴嘴、儀器、泵密封、空氣壓縮機、I.E.及R.O.設備裝置等的安全連續運行;
作為設備優化階段,電子除垢儀可以防止碳酸鹽水垢的形成,並可以有效的殺菌滅藻、阻銹防腐,還具有很好的除垢效果,保證了設備以最低的功耗連續運行;

② 污水處理調試的方案怎麼寫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污水處理站工藝調試方案 污水處理站工藝調試的目的在於及時修理和改正工程缺陷和錯誤,確保處理站達到設計功能。在調試污水處理工藝過程中,離不開機電設備、自控儀表、化驗分析等相關專業的配合,因此調試實際是設備、自控、工藝實現聯動的過程。 工藝調試是污水站投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現並解決設備、設施、控制、工藝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使污水站投入正常運行;二是實現工藝設計目標,即出水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三是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量和水質的各項控制參數,在出水水質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運行成本。 一、調試內容及目的 調試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 單機試運,包括各種設備安裝後的單機運轉和各處理單元構築物的試水,以便檢查水工構築物的水位和高程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第二,對整個工藝系統進行設計水量的清水聯動,打通工藝流程,考察設備在清水流動下的運行情況,檢驗部分自控儀表和連接各個工藝的管道,閥門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第三,帶負荷試車,檢驗各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解決影響連續運行的各種問題,為下一步工作(活性污泥培養,主要是積累處理所需微生物的量)打好基礎,如若已有污泥,則主要工作為污泥的馴化; 第四,活性污泥馴化,其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這是保證工藝有良好出水指標的關鍵; 第五,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質水量的工藝控制參數,在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能耗,並編制工藝控制規程,以指導今後的運行(規程已編好)。 二、調試方法 (一)准備工作 1.人員准備: a.工藝、化驗、設備、自控、儀表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各一人。 b.接受過培訓的各崗位人員到位,人數視崗位設置和可以進行輪班而定。 c.儀器設備: 1600倍顯微鏡 1台; DO、 pH、溫度快速測定儀 1台; 采樣器 1個; 100ml量筒 2個; 玻璃棒 2支; 500ml燒杯 2個 試管刷 1個; 移液管10ml、2ml 各1個 ; 吸球 1個; pH廣泛試紙 2包; 定時鍾: 1個; 彈簧秤 1個 (如現場監測COD Mn 需另加: 250ml錐形瓶 3個; 50ml酸式滴定管 2個; 1000ml棕色容量瓶 3個; 1+3硫酸 200ml; 沸水浴裝置 1套 ; 0.01mol/L KMnO 4 標液1000ml; 0.01mol/L Na 2 C 2 O 4 標液1000ml;) (如有物化處理單元,僅需增加相應混、絮凝劑即可。) d . 化驗人員配備: 2人。 1人晚上操作,1人化驗兼白天操作。 3 、 處理單元試壓、試漏;管道系統通水、通氣。 4 、 測定原水水質(COD Cr 、BOD 5 、N、P、pH、SS、水溫)水量,制定調試方案。 5.其他准備工作: a.收集工藝設計圖及設計說明、自控、儀表和設備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b.檢查化驗室儀器、器皿、葯品等是否齊全,以便開展水質分析。 c.檢查各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尺寸、標高是否與設計相符,管道及構築物中有無堵塞物。 d.檢查總供電及各設備供電是否正常。 e.檢查設備能否正常開機,各種閘閥能否正常開啟和關閉。 f.檢查儀表及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g.檢查維修、維護工具是否齊全,常用易損件有無准備。 h.購置絮凝劑。 (二)帶負荷試車(單機試清水,和系統的清水聯動詳細步驟同下) 開啟水處理設施、管道中所有閥門和閘閥,啟動進水泵送水,根據各構築物進水情況,沿工藝流程適時啟動其他設備。在此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檢查進線總電流是否符合要求,變配電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各種設備工作情況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滿足設計要求,儀器儀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統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第二、用容積法校核進出水、迴流以及剩餘污泥流量計計量是否准確,校核各種儀表,檢測進水水質,測量流速,測量並記錄設備的電壓、電流、功率和轉速。 第三、及時解決試車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第四、編制設備操作規程(已編好)。 (三)活性污泥培養(或者購買現有污水廠的污泥) (四)活性污泥馴化 SBR 工藝調試(同 ICEASE 的污泥馴化) 1 、 SBR 工藝簡介 該工藝是通過程序化控制充水、反應、沉澱、排水排泥和閑置5個階段(ICEASE無閑置階段),實現對廢水的生化處理。SBR反應器可分為限制曝氣、非限制曝氣和半限制曝氣3種。限制曝氣是污水進入曝氣池只作混和而不作曝氣;非限制曝氣是邊進水邊曝氣;半限制曝氣是污水進入的中期開始曝氣,在反應階段,可以始終曝氣,為了生物脫氮,也可以曝氣後攪拌,或者曝氣、攪拌交替進行;其剩餘污泥可以在閑置階段排放,也可在進水階段或反應階段後期排放。 2 、調試方案的制定 SBR反應器運行方式應根據廢水的性質確定,易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限制曝氣進水方式,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非限制進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時間控制與最終處理指標要求有關。如:若處理中僅考慮COD Cr 和BOD 5 的處理效果,曝氣時間可適當減少,以達到節能的目的;若考慮N、P的去除,曝氣時間至少需4小時;以處理工業廢水及有毒有害廢水為目標的運行方式建議採用短時間的攪拌加上長時間的曝氣。 不同的污水處理工程其調試方案及操作步驟各不相同,以濟源皮毛廠生產廢水治理工程為例說明如下: 1 、接種:(已有菌種) 根據反應器有效容積及污泥濃度(一般3—4g/l)計算所需接種污泥總量。SBR池有效池容為:7×4×4=112m 3 。以每池容按100m 3 ,接種污泥含水率為97%計,需外拉污泥量為20--26 m 3 ,每池接種10--13 m 3 。 具體情況為將外拉污泥量平均放入 ICEASE 反應池中。 2 、馴化、啟動: a 、 配料: 在調節池(有效池容為:12.0×4.0×3.5m=168m 3 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按原污水∶稀釋水=1∶4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33.6 m 3 ,加入稀釋水134.4m 3 。根據該污水水質情況,配好的料液其營養可能不夠,需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一般要求配製好的料液其COD Cr =1500—2000mg/l,pH=6—9 , SS≤200mg/l 溫度:10--35℃),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 b 、進料運行 :料配好攪拌半小時後即可直接往SBR反應器中進料,每個SBR池進料150m 3 進料1小時後開始連續曝氣約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以接種污泥恢復活性為准)。 c 、排水: 當污泥恢復活性,停止曝氣,,靜沉1.0---1.5小時。放出上清液,約50---60m 3 。 d 、 重復上述a、b、c步驟。換料間隙為1天1次。 e 、 當污泥活性明顯增強,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膠團和纖毛類原生動物,如種蟲、等枝蟲、蓋纖蟲等,SV=10---30%時,表明污泥已經成熟,強制馴化期基本結束。 f 、注意事項: 在曝氣過程中,每天至少測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記錄測量數據。一般正常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 污泥沉降比( SV )是指將混勻的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進 1000ml 量筒中至滿刻度,靜置沉澱 30 分鍾後,則沉澱污泥與所取混合液之體積比為污泥沉降比( % ),又稱污泥沉降體積( SV30 )以 mL/L 表示。 因為污泥沉降 30 分鍾後,一般可達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時間作為該指標測定的標准時間。也可以 15 分鍾為准( SV15 )。 g 、 此強制馴化階段大約需時5—7天。 3 、調試運行: 當污泥恢復活性、強制馴化完成以後即可進入馴化試運行階段。此階段不但要培養出適當的菌種,還要確定活性污泥系統的最佳運行條件。 第一階段: A 、配料 :在調節池(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3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42 m 3 ,加入稀釋水126 m 3 。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 強制馴化完成後,停止曝氣,靜沉記錄,根據固液分離情況決定靜沉時間(一般為0.5---1.0小時),記錄靜沉時間。 C 、 排出上清液約40---50m 3 。取上清液100ml放入錐形瓶中,以備監測COD值所用。 D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先按2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4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連續曝氣4小時,停曝氣1.0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1.0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E 、 按以上A、B、C、D四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生長情況,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二階段: 可根據第一階段調試情況調整運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階段周期運行,這主要根據處理後水質情況及污泥性能而定。 A 、配料 :在調節池(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2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56 m 3 ,加入稀釋水112 m 3 。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也可不加。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三階段: A 、配料: 在調節池(按施工時准確尺寸)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1的比例進行配製料液,即原污水84 m 3 ,加入稀釋水84 m 3 。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四階段: A 、配料: 在調節池中進行。直接進入原生產污水,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也可不加。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將配好的料液以10m 3 /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80m 3 /池,先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80m 3 ,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ICEASE無需閑置)。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三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 第五階段: 根據以上四階段調試情況記錄,尋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條件,選擇最佳運行周期,最佳的運行方式,完成調試。 A 、配料: 在調節池中進行。直接進入生產水,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 Cr 、PH、水溫、SS)。 B 、進料運行: 按選擇好的最佳運行周期及運行模式運行。控制曝氣及停滯時間,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後,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並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 、 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 Cr 、pH、SS),做好記錄。若出水COD Cr 在300mg/l左右,污泥處於穩定增長狀態,SV=30%左右,即可認為調試結束。進入正式全負荷運行階段。 4 、注意事項: a 、 為了順利完成調試工作,一定要保證此階段SBR反應器運行條件的穩定,避免進水濃度、懸浮物、酸鹼度的較大波動,而給SBR反應器造成較大的沖擊負荷,導致污泥惡化。 b 、 運行過程中,每運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測量一次DO、pH、SV水質指標。改變污染物濃度前、後一定要監測反應器中及要進入反應器的水質的全套指標,重點COD Cr 、SS、PH ,保證反應器中污泥負荷的合理性。 c 、 每次改變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記錄其適應時間,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變提供參考依據。 d 、 當污泥SV%≥30時,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約為10---15m 3 。 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於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群。具體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後,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DO在厭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於5小時,外迴流比50%~100%,內迴流比200%~300%,並且,每天排除日產泥量30%~50%的剩餘污泥。在此過程中,每天測試進出水水質指標,直到出水各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五)工藝控制參數的確定 設計中的工藝控制參數是在預測的水量、水質條件下確定的,而實際投入運行時的污水站其水量水質往往與設計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水量水質情況來來確定合適的工藝控制參數,以保證運行的正常進行和使出水水質達標的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能耗。 1.工藝參數內容: 需確定的重要工藝參數有進水泵房的控制水位、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還原電位ORP、污泥迴流比R、污泥濃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數SVI、污泥齡SRT、剩餘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響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進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濃度MLVSS的大小,影響脫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齡SRT。 a. 污泥迴流比:曝氣池中迴流污泥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 b. 污泥濃度:單位體積污泥含有的干固體重量,或干固體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c. 用重量法測定,以 g / L 或 mg / L 表示。該指標也稱為懸浮物濃度( MLSS )。 d. 污泥指數 SVI :( 1 )污泥體積指數( SVI ) 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在靜置 30min 後,每克是懸浮固體所佔的體積( mL )稱為污泥體積指數( SVI ),其值按下式計算: 例如:某曝氣池污泥沉降比 SV=30%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為 X=3000mg/l ,則 SVI=30x10000/3000=100 e. 污泥齡 : 就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數量的比 θc 。單位:日。(一般 3 到 10d ) 2.確定方法: 進水泵房水位在保證進水系統不溢流的前提下盡可能控制在高水位運行。生物池DO及ORP根據厭氧池放磷情況、缺氧池反硝化情況、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況來確定,一般情況下厭氧池的DO小於0.1mg/l,缺氧池的DO小於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間,厭氧池ORP(氧化還原電位,PH計中的MV檔測的是氧化還原電位)小於-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於40mv。迴流比R的大小應根據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和磷的釋放來確定,一般情況下80%左右較合適。污泥濃度MLVSS通過污泥負荷來確定,脫氮除磷工藝的污泥負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較合適。污泥齡SRT要考慮設計水質的要求,對脫氮除磷工藝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六)工藝控制規程: 工藝控制規程主要是用來指導生產運行的,是工藝運行的主要依據,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各構築物的基本情況;第二,各構築物運行控制參數;第三,設施設備運行方式;第四,工藝調整方法;第五,處理設施維護維修方式。工藝控制規程應在工藝參數確定後編制。 (七)調試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廠要正確運行,還應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運行記錄、設備設施檔案等,在調試過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通過前對所有設施、管道及水下設備進行檢查,徹底清理所有雜物,以避免通水後管道、設備堵塞和維修水下設備影響調試的順利進行。通水後進行水下設施設備的維護困難相當大,主要是因為維修需將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積小則幾千個立方,大則上萬立方,放空一次相當費時費工,特別是有活性污泥後,水往哪放本身就是個問題,放出去會發生污染事故,放到別的池子往往又裝不下。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認真檢查、清理。 2.對進水水質嚴格進行監控,尤其是pH,超過要求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否則會使培菌工作前功盡棄。 3.培菌初期,曝氣池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兩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現場儀器儀表,這一問題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現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採取適當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決。(無培菌階段無需擔心) 4.自來水水量和壓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在調試過程中,化驗室和污泥脫水的一些儀器、設備對水量和水壓有嚴格的要求,若達不到要求,這些儀器、設備將無法使用。污水廠一般遠離城市,處於自來水的管網末梢,水量水壓通常很小,因此,應設置一定的裝置以提高水量水壓。 四、建議: 工藝調試是關繫到污水處理站能否正常運行及效益能否充分發揮的重要工作,它有技術性強、難度高等特點,需要具備污水處理知識和長期運行經驗的專業人員或專業機構來實施,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將工藝調試列入項目,並安排足夠的資金,以保證調試工作的有效開展。 安排表 ( PS :具體操作必須詳細閱讀方案) 強制馴化 5-7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4 進料1h 後連續曝氣3-4 天 試運行第一階段 3-4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3 進料1h 後 曝氣4h 停曝0.5h 曝氣4h 停曝1h 曝氣3h 停曝0.5h 曝氣3h 停曝1h 曝氣2h 停曝0.5-1h (排水) 第二階段 3-4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2 進料1h 後 曝氣3h 停曝0.5h 曝氣3h 停曝0.5h 曝氣2h 停曝0.5-1h (排水) 第三階段 3-4 天 原污水與稀釋水比例為1 :1 同第二階段 第四階段 3 天 進水全為原污水 同第二階段 第五階段 3-4 天 調試完成,獲得最佳運行參數 (按控製程序進行)
滿意請採納

③ 純凈水反滲透設備調試方法及步驟有哪些

反滲透設備安裝及調試步驟
1、將主機和預處理器放置在接近水源和電源的回地方。
2、裝石英砂、活性炭、軟化答樹脂等過濾材料。
3、連接水路:參照工藝流程圖正確連接系統之間管路。
4、電路:首先將接地線可靠接地,並將隨機所配電源線接到房間電控箱內。
5、通入水源、電源,按照「預處理操作說明」步驟操作,預處理調試完成。
6、預處理正常工作時閥門狀態:開啟V1、V2、V7、V4、V10、V12閥門,其餘全關。
7、反滲透系統正常工作閥門狀態:開啟V15、V17、V21、V18、V19閥門並調節V14、V20,其餘閥門全關。
8、使用本機,首先將運行狀態開關撥至自動位置,沖洗開關撥至自動設置,預處理再生及混床再生開關撥至停止位置,其餘開關撥至啟動位置。接通水源、電源,待多級泵口壓力達到壓力控制器設定值時,多級泵首先按照星形啟動10秒後,再按照三角形運行,多級泵運行後,調系統壓力在1.2-1.5Mpa。然後將RO沖洗開關撥至手動位置,系統既啟動對RO膜系統沖洗,30分鍾後,將沖洗開關旋向自動位置,設備即自動運行制水工作。當運行中多級泵出口超壓4秒鍾或進口欠壓4秒鍾,多級泵停止工作,以保護系統。

④ 污水處理廠調試方案怎麼做

調試即試運行,包括單機試運和聯動試車兩個環節。調試實際上是設備、自控、工藝實版現聯權動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單機運行:包括各種設備安裝後的單機運轉和各處理單元構築物的試水。在為進水和已進水兩種情況下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試運行,同時檢查水工構築物的水位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2)對整個工藝系統進行設計水量的清水聯動試運行,打通工藝流程。考察設備在清水流動下的運行情況,檢查部分自控儀表和連接各工藝單元的管道、閥門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3)對各級處理的各個處理單元分別進入要處理的廢水,檢驗各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或進行正式運行前的准備工作(如培養馴化活性污泥等)。
(4)全工藝流程廢水聯動試運行,直至出水水質達標。同時,進一步檢驗設備運轉的穩定性,同時實現自控系統的聯動。
根據以上大的方面,逐步細分到各個處理構築物(如沉澱池調試時的主要內容:刮泥板的運行,檢漏,進出水的主要指標與設計值是否相符等),最終制定出調試方案。

⑤ 水處理系統應在系統安裝過程中進行系統調試嗎

水處理系統吸鹽少要先看有沒有外在原因比如壓力,比如鹽水過臟有雜質堵在精密濾網等,也可能是原水水壓、水量不足。可以先把出水閥關閉之後再生一下試一試。 你有沒有安裝反沖洗過濾器?這也可能導致吸鹽少

⑥ 中央空調水處理方案(最佳方案)

我們都知道空調能夠在炎炎夏日給我們帶來清新和涼爽,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舒適,但是實際上空調方面的學問也是很高的,比如說中央空調水的系統在運行的時候通常都會帶有大量的水垢、淤泥以及鐵銹等一些具有腐蝕性的產物與一些藻類生物的粘泥出現,如果污垢長時間沉積下來的話,就會降低中央空調的製冷能力甚至減少其使用壽命,那麼怎麼辦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央空調水處理的最佳方案吧。




中央空調水處理最佳方案如下:

一、對水質進行分析

中央空調循環水要根據中央空調用水標准進行檢測,其中檢測的項目有:PH、TDS、總硬度、濁度、總鐵、總銅、細菌總數等一系列內容。

注意:檢測標准為DB31/T143-94

備註:1kg/m3=1000mg/l




二、水處理工作的具體流程

1,首先是要在水系統當中的冷卻塔與膨脹水箱裡面加一些剝離劑或者是殺菌滅藻劑(沒有的話可以先去超市購買),接著再做裡面加入一些活性量比較大的分散劑,這樣使用水循環功能進行運行,運行的時間大概二十四個小時到四十八小時之內就可以,在完成了殺菌和滅藻以及剝離污垢的程序後,就可以進行排污工作了。

2,我們要在水系統當中增添一些清洗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去污效果更迅速更明顯,我們要把系統裡面污垢和鐵銹全部都去除掉,然後使用水循環大約十二個小時到二十四個小時,這樣排污的污濁度大概就會低於15PPM了,最後的工作就是要把Y型的過濾器上面的那一層過濾網拆掉並加以清洗干凈。



3,接著在整個水系統裡面加入一定量的預膜劑對其表面進行鈍化,鈍化二十四個小時之後就算運行完成,要使其的PH值限制在六到六點五中間,並且要把排污時候的污濁度下降到低於5PPM的位置。

4,在日常維護工作中,添加葯劑的濃度要通過具體水質的狀況進行適量添加,並且要由分析監控來決定它的投加量的多少,由於維持與修補系統當中的金屬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膜,這樣就能很容易地分散污垢和阻止成垢離子的形成,從而產生防腐、防垢與控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中央空調水處理的最佳方案,相信我們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由於水處理方法是將一些水處理葯劑按時地加入到中央空調冷卻水系統與冷媒水系統當中,所以這樣就能夠達到減少腐蝕和保護中央空調的機組的功能。因此這種方法如今屬於工業循環水處理、中央空調水處理等一些處理工作當中極為普遍的辦法,也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辦法。

⑦ 污水處理廠設備聯動調試方案

先做構建物主體調試,再單獨單體設備調試和工段調試。最後做聯動水試。調試完成後就是細菌的培養和馴化了。上述時間需要至少3個月,最後就是污水處理了哦
.

⑧ 農夫山泉水處理系統方案

處理前水質,用途,處理後水質,需要達到的標準是什麼,否則,無法回答。

⑨ aao污水處理調試方法

AAO法又稱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個字母的簡稱(厭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種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可用於二級污水處理或三級污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A2/O(厭氧-缺氧-好氧)工藝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由美國的一些污水處理專家在厭氧-好氧(Anarerobic-Oxic)法脫氮工藝的基礎上,經歷了Wuhrmann工藝、改良Ludzack-Ettinger 工藝、Bardenpho工藝和 Phoredox 工藝幾個階段的基礎開發的,其宗旨是開發一項能夠同步脫氮除磷的污水處理工藝。

AAO法工藝特點
1、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SVI值一般小於100;
3、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葯,兩個A段只用輕輕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AAO法解決問題
1、除磷效果難再提高,污泥增長有一定限度,不易提高,特別是P/BOD值高時更是如此;
2、脫氮效果也難再進一步提高,內循環量一般以2Q為限,不宜太高;(內循環范圍為2Q-4Q)
3、進入沉澱池的處理水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溶解氧,減少停留時間,防止產生厭氧狀態和污泥釋放磷的現象出現,但溶解氧濃度也不宜過高,以防循環混合液對缺氧反應器的干擾。

閱讀全文

與水處理系統調試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折光系數丙烯酸樹脂 瀏覽:937
太陽雨凈水機3d多少錢 瀏覽:536
反滲透膜污染後壓力升高 瀏覽:203
生產滌綸樹脂如何控制分子量 瀏覽:338
凈水器控制板怎麼解決 瀏覽:226
超濾納濾反滲透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瀏覽:331
怎麼可以用木箱子做個飲水機 瀏覽:643
生產ro膜具備什麼條件 瀏覽:953
玻璃頑固水垢清除妙招 瀏覽:627
路由器對有線網速有提升嗎 瀏覽:930
印染廠的廢水中含有 瀏覽:614
小車機油濾芯器多少錢一個 瀏覽:184
前置凈水器和天地壺什麼區別 瀏覽:136
地暖水除垢 瀏覽:890
廚房污水走哪裡 瀏覽:987
如何製造電瓶蒸餾水 瀏覽:453
農村騙老人買凈水器如何投訴 瀏覽:720
純凈水有綠毛應該怎麼洗掉 瀏覽:634
ro50純水機壓力多少 瀏覽:21
南丹再生資源廢水處理站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