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池
大熬瞎說,污泥發黑,有浮泥,是污泥膨脹引起的,污泥膨脹一般是由於溶癢不夠,也就是爆氣不足和污泥中毒導致
Ⅱ 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有哪幾種
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有平流式、豎流式、輻流式、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澱池、水平管沉澱池五種。
1、平流式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平流式沉澱池多用混凝土築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澱池構造簡單,沉澱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廣泛,但佔地面積較大。
2、豎流式又稱立式沉澱池。池體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廢水由設在沉澱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進水的出口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後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斗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
3、輻流式池體平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直徑較大而深度較小,直徑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於4米,周邊水深不小於1.5米。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慢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並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4、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澱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設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澱效率,縮短沉澱時間,減小沉澱池體積。但有斜板、斜管易結垢,長生物膜,產生浮渣,維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壽命低等缺點。
5、水平管沉澱池是目前最接近「哈真」淺層理論的沉澱池,它將沉澱管水平放置,沿水平行流動,懸浮物垂直分離,具有沉澱和分離功能。安裝時可將預制的「水平管」模塊組裝為水平管沉澱池。
水平管沉澱分離裝置分成若干層,由此增加了沉澱面積,減小了懸浮物的沉降距離,縮短了懸浮物沉澱時間。
(2)污水處理habr池擴展閱讀
注意:
為避免短流,一是在設計中盡量採取一些措施(如採用適宜的進水分配裝置,以消除進口射流,使水流均勻分布在沉澱池的過水斷面上,降低紊流並防止污泥區附近的流速過大,採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長出流堰的長度。
沉澱池加蓋或設置隔牆,以降低池水受風力和光照升溫的影響;高濃度水經過預沉,以減少進水懸浮固體濃度高產生的異重流等);
二是加強運行管理,在沉澱池投產前應嚴格檢查出水堰是否平直,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在運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個出流堰的單位長度溢流量不等而產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員應及時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三是用塑料加工的鋸齒形三角堰因時間關系,可能發生變形,管理人員應及時維修或更換,以保證出流均勻,減少短流。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澱池的短流現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對於已經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長的藻類,可用高壓力水沖洗,往往一經沖洗即可去除附著的藻類。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二次沉澱池是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次沉澱池的運轉是否正常,直接關繫到處理系統的出水水質和迴流污泥的濃度,對整個系統的凈化效果產生重大影響。
Ⅲ 什麼是H/O池 污水處理中的
在污水處抄理中,H/O池即是接觸氧襲化 池。接觸氧化池是接觸氧化工藝中的核心水池,用於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及氨氮和總磷。接觸氧化工藝是小型污水處理廠中常用的一種工藝。
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一種新的廢水生化處理法。這種方法的主要設備是生物接觸氧化濾池。在不透氣的曝氣池中裝有焦炭、礫石、塑料蜂窩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沒,用鼓風機在填料底部曝氣充氧,這種方式稱謂鼓風曝氣裝置;空氣能自下而上,夾帶待處理的廢水,自由通過濾料部分到達地面,空氣逸走後,廢水則在濾料間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隨水流動,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氣流的強烈攪動,不斷更新,從而提高了凈化效果。
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處理時間短、體積小、凈化效果好、出水水質好而穩定、污泥不需迴流也不膨脹、耗電小等優點。
廣州綠燁環保給您建議。
Ⅳ 污水處理 好氧池
好氧池的作用是來讓活性污泥進源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澱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一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
Ⅳ 污水處理廠中多級ABR池的作用
Ⅵ 污水處理廠ABR池產生沼氣排空是否符合消防規定是否有相關標准我這是小型污水處理站。
有足夠距離的話,可以符合消防規定,但不符合環保要求,因為甲烷能造成21倍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所以,你在跟政 府 作對呢,哈哈。。。
Ⅶ 污水處理設計中ABR池怎麼設計計算,要詳細的步驟和參數的選取,能找實例的加分,最好是近幾年的設計,謝謝
ABR反應器設計計算
設計條件:廢水量1 200 m3/d,PH=4.5,水溫15℃,CODcr=8000 mg/L,水力停留時間48h。
1、反應器體積計算
按有機負荷計算
按停留時間計算
式中: ——反應器有效容積,m3;
——廢水流量,m3/d;
——進水有機物濃度,g COD/L 或g BOD5/L;
——容積負荷,kg COD/m3.d;
——水力停留時間,d。
已知進水濃度COD8000mg/L,COD去除率取80%,參考國內澱粉設計容積負荷[1]P206: kgCOD/m3.d,取 kg COD/m3.d。則
按有機負荷計算反應器有效容積
按水力停留時間計算反應器有效容積
取反應器有效容積2400m3校核容積負荷
kgCOD/m3.d 符合要求[1]P206
取反應器實際容積2400 m3。
2、反應器高度
採用矩形池體。一般經濟的反應器高度(深度)為4~6m,本設計選擇7.0m。超高0.5m。
3、反應器上下流室設計
進水系統兼有配水和水力攪拌功能,應滿足設計原則:
①確保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防止短路現象發生;
②盡可能滿足水力攪拌需要,保證進水有機物與污泥迅速混合;
③很容易觀察到進水管的堵塞;
④當堵塞被發現後,很容易被清除。
反應器上向反應隔室設計
慮施工維修方便,取下向流室水平寬度為940mm,選擇上流和下流室的水平寬度比為4:1。
校核上向流速
基本滿足設計要求
[5] 要求上向流速度0.55mm/s。(1.98m/h)
[6]P94要求進水COD大於3000mg/L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5m/h;進水COD小於3000mg/L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6~3.0m/h。
[1]P202UASB要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9m/h。
下向流速
4、配水系統設計
[5]選擇折流口沖擊流速1.10mm/s,以上求知反應器縱向寬度為 ,則折流口寬度
選擇 ,校核折流口沖擊流速
> 1.10mm/s [5]
折流口設一450斜板,使得平穩下流的水流速在斜板斷面驟然流速加大,對低部的污泥床形成沖擊,使其浮動達到使水流均勻通過污泥層的目的[5]。
5、反應器各隔室落差設計
[1]P208重力流布水,如果進水水位差僅比反應器的水位稍高(水位差小於100mm)將經常發生堵塞,因為進水的水頭不足以消除阻塞,若水位差大於300mm則很少發生這種堵塞。設計選擇反應器各隔室水力落差250mm。
6、反應器有效容積核算
選擇 則設計的反應器結構容積大於按容積負荷計算反應器實際所需容積2400 m3,滿足處理負荷要求。
7、氣體收集裝置
[2]P203沼氣的產氣量一般按0.4~0.5 Nm3/kg(COD)估算。
沼氣產量
[7]P157選用氣流速度5m/s,則沼氣單池總管管徑
選擇管子規格DN80。
兩池總管匯集
選擇DN125,即進入阻火器管徑。
8、水封高度
沼氣輸送管應注意冷凝水積累及其排除,水封中設置一個排除冷凝水的出口,以保持水封罐中水位一定。
9、排泥設備
一般污泥床的底層將形成濃污泥,而在上層是稀的絮狀污泥。剩餘污泥應該從污泥床的上部排出。在反應器底部的「濃」污泥可能由於積累顆粒和小沙礫活性變低的情況下,建議偶爾從反應器底部排泥,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內積累的沙礫。設計原則:
①建議清水區高度0.5~1.5m;
②可根據污泥面高度確定排泥時間,一般周排泥1~2次;
③剩餘污泥排泥點以設在污泥區中上部為宜;
④矩形池應沿池縱向多點排泥;
⑤應考慮下部排泥的可能性,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內積累的沙礫;
⑥對一管多孔排泥管可兼作放空管或出水迴流水力攪拌污泥床的布水管。
⑦排泥管一般不小於150mm。
排泥量計算:
產泥系數:r=0.15kg干泥/(kgCOD.d),見[1]P156
設計流量:Q=1200m3/d ,進水濃度S0=8000mg/L=8kg/m3,厭氧處理效率E=80%
Δx= r×Q×S0×E=1200×8×0.8×0.15=1152kg
設污泥含水率為98%,因含水率P>95%,取污泥密度ρ=1000kg/m3,則污泥產量為:
每天排泥:
每周排泥:57.6×7=403.2 m3
每組反應器每天排泥:
一組每周排泥:28.8×7=201.6 m3
每個隔室每天排泥:
一隔每周排泥:4.8×7=33.6 m3
13、進水裝置設計
水泵選擇:水量 Q=1200 m3/d=50 m3/h
揚程 H=15h (凈揚程10m,管阻2m,自由水頭1m)
查進水泵規格:
型號 流量(m3/h) 揚程(m) 軸功率(kw) 效率(%) 轉速(rpm)
2 1/2PW 70 16.5 5.5 63 1850
迴流泵選擇:迴流100%(目的是提高進水的pH),水量為1200 m3/d
查迴流泵規格:
型號 流量(m3/h) 揚程(m) 軸功率(kw) 效率(%) 轉速(rpm)
2 1/2PW 72 8.5 2.72 61.5 1440
查泵管規格:公稱直徑2 1/2管,外徑75.5mm,普通壁厚3.75mm。
高位槽容積設計按5min泵的最大流量計算:
設計為
Ⅷ 污水處理時,進水COD在1萬左右,經過ABR池,再經過AO池到接觸氧化池,為何出水始終只能降至4百左右
COD在1w那麼厭氧是COD去除的主力了,降到400應該是不錯的了。
當然這也要看廢水的各類和工版藝,相反我覺得用權ABR就能達到這個效果真不簡單,應該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廢水,不要以為是工序多,停留時間COD就一定能去除。
Ⅸ 污水處理池系統包括那些池
預處理(沉澱、沉砂池)、反應池(好氧、厭氧池)、二沉池(深度處理池)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按污水的性質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礦山污水。 污水處理廠:有人調查100多座大處理廠,一半曬太陽呢,還有資金不足\成本高\效率低的,普遍效率不足70%,低的只有40%. 污水處理成本能耗情況:基本都是高能耗\低效率。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國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當前和今後城市節水和城市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處理生活污水設施的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來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 。
編輯本段處理技術劃分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常用處理方法
Ⅹ 求污水處理中ABR池詳細計算步驟,發qq417517802也行
你要嗎?我給你個計算程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