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excel如何畫出滯回曲線
需要使用BMP2DATA工具來做,excel無法進行製作;
1、導入圖片前一定要對圖片進行「美容」:
a. 「美白」——將滯回曲線以外的所有黑點(坐標軸除外)刪掉,只留白底;
b. 「扎綵綢」——用與滯回曲線顏色不同的直線把中間的大「十字」(坐標軸)描一遍(原始圖片的矩形外框(如果有)可以刪掉——其實我覺得這個十字也可不要,因為程序只需要「十字」的四個頂點);
c. 「描眉」——把滯回曲線中顏色比較淺、或被坐標軸蓋住的部分描黑一點(否則Origin(我是用Origin畫圖的)可能忽略掉這些比較淡的線);
以上操作windows自帶的「畫圖」工具即可勝任。
總而言之,要達到的最終效果就是圖片上:
a. 只有三種顏色——黑色(滯回曲線一般是黑色),白色(圖片背景)和紅色(中間的十字,當然也可選用除黑、白色之外的顏色);
b. 只有三個東西——滯回曲線,坐標軸和背景(這個貌似是廢話)。
例:原始圖片如下圖:
圖5 在Origin里作圖時的注意事項
4、畫出的圖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a.有些不是滯回曲線上的點?——說明你「美容」工作里的「美白」部分做得還不夠!繼續擦吧!把圖片背景擦得白白凈凈、美麗動人……(OK,打住!)
b.滯回曲線上有間斷?——說明你「美容」工作里「描眉」部分還欠火候!導致bmp2data忽略掉曲線上顏色較淡或者被坐標軸覆蓋的部分了!繼續描吧!美眉美眉,怎麼來的?——描出來的!(好吧,我又說一邊兒去了……)
5、一個小小的bug:軟體生成的數據文件「RESULT.CSV」並不是像陳博士寫的幫助中說的那樣「在程序所在的目錄下」,而是在bmp圖片所在的目錄下。
6、一點小建議:正如上文所述,捕捉邊界點時確實存在操作上的困難:得一點一點挪動滑鼠,緊緊的盯著屏幕上一個小點——這滋味真難受!所以,如果程序在捕捉邊界點上能實現游標自動捕捉,或可以通過鍵盤方向鍵操作——就可以輕松、准確的得到邊界點了!
❷ 已知傳遞函數怎麼用matlab畫群延時特性曲線
用grpdelay
Group delay of adaptive, discrete-time, and multirate filters
Syntax
[gd,w] = grpdelay(ha)
[gd,w] = grpdelay(ha,n)
[gd,w] = grpdelay(...,f)
grpdelay(ha)
[gd,w] = grpdelay(hd)
[gd,w] = grpdelay(hd,n)
[gd,w] = grpdelay(...,f)
grpdelay(hd)
[gd,w] = grpdelay(hm)
[gd,w] = grpdelay(hm,n)
[gd,w] = grpdelay(...,f)
grpdelay(hm
❸ 如何用matlab畫出位移圖
quiver函數
❹ 如何用matlab畫這種損失曲線
給定數據就可以plot畫了
❺ 如何用matlab畫狀態響應曲線
1、在matlab中繪制空間三維曲線的命令是plot3,命令簡單,用法多樣。
(5)力與位移滯回曲線用matlab畫擴展閱讀
在採用頻率響應法分析和設計控制系統時,常以頻率響應的曲線圖作為研究問題的出發點。頻率響應圖的主要形式有奈奎斯特圖、波特圖和尼科爾斯圖。
奈奎斯特圖,又稱極坐標圖。它是當頻率ω由零變化到無窮大時,表示在極坐標上的頻率響應 G(jω)的幅值 |G(jω)|與相角∠G(jω)的一條關系曲線。極坐標圖的優點是,頻率響應曲線上能顯示出頻率ω的分布情況。
為了繪制極坐標圖,必須對選定的每個ω 值計算出相應的G(jω)的幅值|G(jω)|和相角∠G(jω);由|G(jω)|和∠G(jω)可構成極坐標圖上的一個矢量G(jω)。奈奎斯特圖就是當ω由零變化到無窮大時矢量G(jω)終端掃描得到的一條軌跡。
波特圖,又稱對數坐標圖。波特圖由頻率響應G(jω)的對數幅值特性圖和相角特性圖組成。
在對數幅值特性圖中,頻率軸採用對數分度,幅值軸取為20log|G(jω)|,單位為分貝(dB),採用線性分度。在相角特性圖中,頻率軸也採用對數分度;角度軸是線性分度,單位為度。
波特圖的優點是可將幅值相乘轉化為對數幅值相加,而且在只需要頻率響應的粗略信息時常可歸結為繪制由直線段組成的漸進特性線,作圖非常簡便。如果需要精確曲線,則可在漸近線的基礎上進行修正,繪制也比較簡單。
❻ 要用MATLAB繪出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線,那位高手幫忙寫寫程序!
補充一下:
t的間隔取小一點,如:t = 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