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金水電交通具體都是干什麼的
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人民武裝警察法草案》,武警司令吳雙戰在解釋草案時指出,武警部隊主要由內衛部隊和黃金、森林、水電、交通4支部隊組成,總人數68萬,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實行統一領導與分級指揮相結合的體制。部隊須執行包括擔負執勤、處置恐怖襲擊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武裝守衛重要地方、協助其他執法部門進行追捕犯人以及特殊時期進行武裝巡邏等9項安全保衛任務。據去年發布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武警部隊每日有26萬多人輪流值勤。
黃金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組建於1979年,是一支經濟建設部隊。其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黃金部隊,目前接受武警總部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雙重領導,為國家財政一級預算單位,主要承擔國家黃金礦產勘查任務。
武警黃金部隊是一支專業技術人員齊全,年齡結構合理、素質較高,技術設備先進,實力雄厚的黃金礦產勘查隊伍。支隊是部隊礦產勘查的主體,黃金技術學校、黃金地質研究所主要從事黃金地質教學與科研工作。全部隊現有地質、物探、化探、測量和化學分析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0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70多人,中級技術人員500多人。碩士以上學歷50多人,其中博士、博士後17人。礦產勘查儀器設備2010台(套)。
武警黃金部隊成立以來,工作范圍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開展礦產勘查項目2110個,先後探明特大型岩金礦床5處、大型岩金礦床10處、大型砂金礦床6處、中型以下金礦170多處,提交金礦勘查地質報告270多份,探獲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500多噸、詳查儲量近50噸,勘探儲量近600噸;為國家新建或擴建各類礦山近百座,直接生產黃金近20萬兩。
「六五」—「七五」期間,黃金部隊在探明黑龍江團結溝、湖南沃溪、雲南墨江金廠等典型岩金礦床的同時,對中國砂金礦進行快速勘查,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青海、新疆、內蒙古、四川、湖南、山東、安徽、江西等省區發現並探明西口子、柴河、哈巴河、辛安河、高都川、白水、高廟等一大批砂金礦床。與地勘同行業相比,以占同行業六分之一的投入為國家提交了佔全國三分之一的黃金儲量,為我國黃金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金礦資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八五」—「九五」期間,黃金部隊金礦勘查順利實現由找砂金為主到找岩金為主的轉移,並積極響應國家關於地勘行業改革的號召,在全國率先推行內部儲量承包和其它有卓有成效的管理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官兵找礦積極性,先後發現河北省東坪、內蒙古哈達門溝、黑龍江金廠和砂寶斯、甘肅陽山、陝西金龍山、河南康山等一大批大型和中小型金礦床,人均為國家提交的金礦儲量居同行業領先地位。這些礦床絕大多數已被地方政府開發利用,為振興地方經濟做出了貢獻,為國家黃金產量突破百噸大關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在開展金礦勘查過程中,黃金部隊非常重視科研工作,科研先導作用效果明顯。共完成科研項目330餘項,有63項科研成果通過部級以上鑒定。其中達到國際先進以上水平的有8項,國內先進以上水平的有18項,獲部級以上獎勵的有26項。完成了對雲南墨江金廠、黑龍江團結溝、湖南沃溪、陝西金龍山、河南東闖、河北東坪、內蒙古哈達門溝、黑龍江東寧金廠等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金礦床的研究,發現了「益陽礦」、「駕鹿礦」2種國際認可的新礦物,出版了《地質體運動理論及其應用》、《中國地殼演化與礦產分布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黃金礦產圖》、《中國岩、砂金成礦圖及說明書》、《砂金礦勘查工作手冊》、《中國金礦物志》、《金礦物鑒定手冊》、《金的化學分析》、《中國黃金地質叢書》等學術價值較高的專著,提出了新地球脈動、統計地球化學、統計認識論等理論學說。研製開發了「中國黃金地質信息系統」,提交了我國第一份以地質統計學方法計算儲量的《陝西省洛南縣駕鹿金礦床地質勘探報告》。先後有3人榮獲中國地學界最高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水電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警察部隊水電部隊是從事艱苦地區水電建設為主,必要時根據中央軍委與武警總部的命令執行處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的警種部隊。其前身是1966年8月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1985年1月成建制轉入武警部隊序列。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
武警水電部隊指揮機構為設在北京的武警水電指揮部,正軍級建制。
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1989年1月成立,與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為一個單位兩塊牌子。公司主要承擔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公路、橋梁、機場、工業民用建築、市政設施等的建設管理和施工。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公司總資產25億元。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內設12個業務部室。總公司下屬主要公司有:江南水利水電工程公司(武警水電一總隊)、江廈水利水電工程公司(武警水電二總隊)、安蓉水利水電工程公司(武警水電三總隊)、安聯水利水電有限責任公司(武警三峽工程指揮部)、武警水電學校、天生橋發電總廠、華宇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公司本部在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水口子村51號,郵編:100055,電話:63467799,傳真:63467799-8508。
武警水電一總隊
轄第1、2、3、4、5、6支隊。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六十一支隊。總隊部駐廣西隆林縣。車牌號為:WJ16電****
2002年6月6日,經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批准,駐常州原武警水電九支隊正式更名為武警水電五支隊。
武警水電二總隊
轄第7、8、9、10支隊。總隊部駐江西省新余市贛新路9號。車牌號為:WJ12電****
現有人員6000餘人,其中技術人員655人,有高級職稱的58人,中級職稱的178人。固定資產1.6億元。建設了陳村水電站、紀村水電站、佛子嶺水庫、峽口水電站,參與施工的有三門峽水電站隧洞混凝土襯砌、白龍江水電站隧洞工程、龍羊峽水電站壩基開挖和廠房工程,及萬安水電站、良淺水電站。
武警水電十支隊
駐成都市溫江區。是武警水電部隊中唯一從事大中型水電站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金屬結構製作與安裝的技術專業部隊。
武警水電第八支隊
由原武警水電二總隊廈門工程指揮所2002年12月10日改編而成。武警水電二總隊廈門工程指揮所於1990年12月正式進駐廈門經濟特區,10多年來,先後承擔了海滄嵩嶼電廠、海滄污水處理廠、高殿自來水廠、18號排洪溝整治等30餘項工程施工任務,參加了抗擊1999年14號強台風及廈門地區搶險救災戰斗,多次義務執行地方政府和人民派給的公差勤務。
武警水電三總隊
是為西藏羊湖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需要,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於1991年5月22日正式成立,國家一級施工企業,總隊部駐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轄第11、12、13、14支隊。車牌號為:WJ20電****
參加過萬安、潘家口、天生橋、引灤入津等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還承擔了二灘、向家壩、桐子林等大中型水電站的地質勘探工作,以及特別艱苦的西藏羊湖抽水蓄能電站、查龍水電站、沃卡河一級水電站、滿拉水利樞紐工程和新疆引額濟克工程建設任務。
武警水電十二支隊
承擔了西藏日喀則地區江孜縣滿拉水利樞紐工程、普蘭電站建設任務。
武警水電十四支隊
承擔著沃卡河一級水電站、易貢災後重建、仲巴柴曲水電站、扎達托林電站、那曲水電站等工程建設任務。
武警水電三峽工程指揮部
組建於1993年7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1997年7月批准正式成為師級建制單位,駐湖北省宜昌市八河口,車牌號為:WJ17電****
在三峽工程建設中,主要承擔雙線五級永久船閘一期工程和二期地面工程的建設任務。同時,還擔負了三峽壩區15.28km2范圍內建設期間的警衛消防任務。
擁有價值約2億元的世界先進施工設備,現有施工人員2500餘人,各類技術幹部400餘人,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200餘人,專業技術警士500餘人。
武警水電學校
駐柳州
武警交通部隊 目前,武警部隊擁有三類八個警種部隊。
武警交通部隊屬於第二類,即列入武警序列受國務院有關業務部門和武警總部雙重領導的部隊。武警交通部隊既擔負經濟建設任務,同時又負有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武警交通部隊於1966年8月列入武警部隊序列。
武警交通部隊主要擔負公路、港口及城建等施工任務,武警總部設交通指揮部,下轄有直屬工程部、交通第一、第二總隊等部隊;
作為國家唯一保留的2支(水電/交通)參與市場競爭、參與地方建設的部隊,這一特殊性保證武警交通部隊在技術上保證領先,作風上頑強。該部直屬工程部一部長期駐紮上海、浙江,在建的A15,完成的A30、A9均有該部指戰員參建。
武警交通部隊是一支以國家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邊遠、艱苦地區國(邊)防公路維護保通為中心任務的工程技術部隊.從1966年8月1日組建以來,走過33年的光輝歷程.33年來,這支部隊在風雪彌漫、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川藏峽谷、喀喇昆侖以及天山深處,築就了條條大道,裝點了祖國的萬里山河。33年來,這支部隊共修建公路5000多公里,橋梁1000多座,隧道20餘座共20000多米,移山填海3.2平方公里。
武警交通部隊官兵長年轉戰在千里川藏線上,特殊的地質構造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川藏公路一年四季險情不斷。入夏以後經常是暴雨不斷,川藏公路沿線每年要發生塌方、泥石流幾百次,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受到嚴重威脅。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武警交通部隊官兵的身影。他們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與惡劣的氣候和各種艱難險阻斗爭,出色地完成公路養護保通任務,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守護著川藏線,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交通部隊積極參與內地的公路橋梁建設,在全國多個省市參與高等級公路橋梁投標,順利完成了多個高速公路、橋梁的施工建設,並獲得了多項榮譽。
以上是有關資料,你可以看看,總體來說,國家如有秘密工程或重大工程,一般都是找這幾個部隊負責修建,因為一般的地方單位保密性非常差,如三峽的幾個關鍵水利操作間就是由水電部隊修建的,嚴防裡面的機密外泄,影響三峽大壩安全,要知道,三峽大壩要是被炸,可是會死幾十萬人的。
人員組成上,這幾個部隊的學歷非常高,至少也是高中學歷,裡面當官的至少是本科。工程師比例高得嚇人,但因為是內部操作,實際水平外界不得而知。
至於待遇,說實話,很多看似待遇不好的單位其實往往待遇非常好,舉例來說,鐵道部工程局,過去是冷衙門,清水衙門,沒什麼東西,人員也大多為當兵集體專業,但改革開放後,它們卻是最早富起來的單位,更不用提現在了,什麼京滬高鐵,武廣高鐵,青藏鐵路,早就把他們喂得肥肥的了。
這幾個單位中除了黃金部隊非常苦,常年工作在荒郊野嶺和無人區,機器設備較為簡陋外,其他的都是表面窮,實際上裡面當官的都是另一個樣。「人不可貌相」哦
回答你的補充問題,由於這幾個部隊大部屬工程部隊,和平時期並不擔任任何戰略執勤任務,只有在戰時才會轉入正式戰斗序列。所以這幾個部隊訓練是有的,但主要是工程技術和設備操作訓練,另外有一定的隊列訓練,否則還能叫部隊嗎?至於擒拿格鬥,大多屬裝樣子,不會玩真的,頂多應付領導檢查
Ⅱ 中國東北真的有白龍江嗎
白龍江在西部,不在東北。
白龍江在甘肅武都,人稱「隴上小上海」。
白龍江古名桓水,羌水,又稱白水,源於甘肅南部秦嶺南坡,岷山北段和摩天嶺北坡。嘉陵江的源頭之一就是白龍江。屬於長江的二級水域。水量湍急豐富,適合水電開發,有很有名氣的白龍江鯉魚,有機會你去嘗嘗吧。
Ⅲ 白龍江在哪
白龍江在甘肅武都,人稱「隴上小上海」。
白龍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它起源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祿曲縣與四川省若爾蓋縣交界處的郎木寺,流經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祿曲縣,四川省若革縣,迭部縣,甘肅當昌縣,武都區和溫縣最終合並為四川省廣元市的嘉陵江。
白龍江的古稱廬水,又名白水,起源於秦嶺的南坡,岷山北段和甘肅南部的摩天嶺的北坡,嘉陵江的源頭之一是白龍江,它屬於長江的第二水域,水又快又豐富,適用於水電開發,有著名的白龍江鯉魚。
(3)上海白龍江污水處理工程擴展閱讀:
白龍江流域有漢族、藏族、回族、羌族、蒙古族、苗族等多個民族。
從歷史上看,這是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區,是漢蘇之間的戰略要地,是紅軍通過四川進入甘肅的重要通道,並且有許多歷史遺跡,這里有著名的歷史遺跡,例如銀屏古道,哈達普紅軍長征紀念館,俄國會議遺址和拉起口戰場。
Ⅳ 通過重要經濟魚種研究進展的介紹,你對漁業生態學研究及其發展方向有哪些認識和好
漁業研究所於2001年4月按照水利部直屬科研機構科技體制改革方案成建制並入長江委以來,在水利部、國科司的關心支持下,我所圍繞水利部治水新思路,深入探討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理清了思路,重點凝煉了科技發展目標,調整了學科研究方向,加強了科研支撐體系建設,改革了科研運行機制,強化內部管理,使科研、開發及管理工作得到較大發展。2002年和2003年,我所科研項目合同經費年均增長約50 %,職工收入年均增長約20%以上,被湖北省委企業工委授予2002~2003年度文明單位稱號,並榮獲長江委2003年度績效考核先進單位。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深化改革,實事求是地確立發展目標
我所並入長江委時汪部長曾批示:「水庫所並入長江委不是簡單的單位歸並,而應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要通過改革使水庫漁業研究所獲得新生,充滿活力」。蔡主任也指示:「水庫所要按照汪部長指示精神,加快科技產業化,加強科研工作,創造條件,力爭重新躋身於公益性科研單位」。根據汪部長的批示精神和蔡主任的要求,我所圍繞改革發展的主題,經認真討論,形成了「科研、開發並重,科技目標創新,學科方向調整,參與市場競爭,立足發展,爭取新生」的改革思路,重點開展了如下工作。
1、調整學科方向。即根據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將原來的以水庫漁業為主的學科方向調整為開展水生態、水環境研究。
2、調整機構設置。根據調整後新的學科方向,精簡了管理機構,增設了生態、環境類專業機構。設置有水生態研究室、水環境研究室、漁業生物技術研究室、水庫資源研究室、水工程生態實驗室、水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試驗基地。
3、確立發展目標。我所制訂的初步發展目標是:經過5—10年的努力,將我所建設成為學科優勢明顯、人員結構合理、以水工程生態和水環境治理公益研究為主,擁有較強科研開發能力的,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綜合科研機構,並力爭全所科研合同經費和職工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
4、改革運行機制。強調「體制創新、一所兩制,主輔分離、分類管理」。對全所人員按科研、開發、後勤實行分類管理,獨立核算。對科學研究和行政管理仍保留全民所有制,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對產業開發和後勤服務採取混合所有制,按公司形式運作,實現了主輔分離。
5、擬更改單位名稱。按照調整後的學科方向申請將原「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庫漁業研究所」更名為「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二、與時俱進,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要求調整學科方向
我所於1987年原水利電力部批准成立時,下達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興建大型水利工程及其它水利設施對漁業資源的影響、保護、增殖、開發利用研究。這個以水庫漁業為主的學科方向在當時是符合國家需求的,我所也較好地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各項任務,起到了科技支撐的作用。後來幾年我所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國家需求發生變化之後,我所未能與時俱進地將學科方向進行調整。體制改革並入長江委後,我所通過多次分析討論,及時調整了學科方向,把水生態水環境研究作為我所科研的主攻方向,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關於調整學科方向的依據和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層面上,由於近十幾年來,全球人口增長和經濟活動的加劇,水環境不斷惡化和水質性缺水已成為威脅人類的世界性難題,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因子。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保護水環境已成為維護我國人民生存環境的頭等大事,治理和保護水生態環境是國家的迫切需求。
在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發展層面上,近幾年汪部長在闡述治水新思路的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對水環境惡化進行治理。乾旱缺水、洪澇災害、水環境惡化三大水問題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影響。水污染已成為不亞於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水環境保護和治理問題已成為限制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水利部及時調整了治水思路也發生了重大轉變,維系水生態環境安全、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已成為水利行業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我所理應調整科研方向,為國家水工程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在長江委治江事業層面上,我所歸並長江委後,應對長江開發治理有所貢獻。長江委是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和長江口治理等一批重要水利工程的設計、科研、水行政管理的總成和牽頭單位,這為我所提供了廣闊的用武空間。長江流域有水庫4萬余座,佔全國水庫的50%。長江干支流及其淺水湖泊和水庫群交織相連,形成巨大的江河湖庫復合生態系統,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對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科研活動順應了地域和時代的需求,其研究成果對全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為實現學科方向調整和發展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水庫所發展層面上,豐厚的科研積累是實現學科方向調整的重要基礎。建所以來,我所先後開展了包括三峽工程論證在內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對水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對我國1000多座水庫進行了資源及生態性能調查評價;承擔了國家和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攻關項目;以保護水域環境為中心,開展了水庫富營養化機理與水質保護、水庫生態系統管理的研究;共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20餘篇被SCI和EI收錄),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項(其中取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我所現有職工94人,科研人員74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32人,中級研究人員33人,其他科研人員9人,形成了一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水工程生態科研隊伍,具有較豐厚的水生態環境方面科研儲備。學科方向調整後,一定會對水生態環境研究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凝煉目標,確定學科研究領域
1、科技目標凝煉
我所的科技目標是:根據國家需求及水利事業發展的要求,針對水生態退化、水環境惡化和水資源缺乏日益加劇這一嚴重影響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圍繞水工程的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及工程管理,開展水工程生態、水環境、生物技術和水資源利用研究,並通過這些研究及其在基礎、應用基礎與應用三個研究層次上的有機結合,在不同層面上揭示水工程生態環境的變化規律,創造性地解決我國水工程環境保護模式和水工程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性理論與實際問題,尋求水工程生態系統調控和水環境保護的生態對策,達到水工程生態環境、水庫生態系統及人類社會活動之間的協調與和諧。同時立足長江流域,面向全國水利系統,承擔國家和長江委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技任務,為我國水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做出貢獻。
2、確定學科方向
科技目標凝煉後,我們確定了水生態、水環境、漁業生物技術和水庫資源幾個主要學科方向。
在水生態研究方向下設水庫生態學、水工生態學、流域生態學3個學科組。重點是研究水庫、河流、湖泊和濕地復合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時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研究水生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生物學,探討長時間和大空間尺度上重要生物類群的演替規律,水體生物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與信息傳遞的變化及其規律,建立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水體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及相應技術;結合水工程、水動力學研究水體主要生源要素的營養動力學及水體富營養化的過程、機理與防治對策,分析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探討水庫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與維持機制,水工程生態系統退化的關鍵因子及地域特點,建立退化水工程生態系統的恢復理論和應用技術,生態系統的健康管理;研究工程對環境要素和生物資源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生態敏感水域漁業資源動態監測、評價與長期生態學效應研究;探討工程對生物資源不利影響的補償途徑,提出工程生態影響對策措施。
這方面的在研項目主要有:
1.大型水利工程對重要生物資源長期生態效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
2.南水北調對長江口水沙和生物的影響(科技部公益項目)
3.灌江納苗對血吸蟲病擴散的潛在影響與對策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項目)
4.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魚類資源影響及其對策研究(南水北調辦公室項目)
5.西藏獅泉河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及對策研究(國家電力總公司成都勘測設計院項目)
6.白龍江紫藍壩工程漁業資源監測與保護對策(國家電力總公司成都勘測設計院委託項目)
7.西藏拉薩河直孔電站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及對策研究(國家電力總公司成都勘測設計院項目)
8.水庫水動力對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在水環境研究方向下設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凈化與恢復生態學3個學科組,重點領域是,水環境和水生物監測與評價,研究水體污染物對水生態系統群落結構、功能的整體生態效應,水生態系統受損程度的判斷,圍繞水生物指標進行水環境評價,水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及預測模型,水環境容量與污染物總量控制,建立水質管理調控機制;水體富營養化生物控制技術研究水體氮、磷等營養鹽類與藍藻水華形成的規律,探討污染水域氮、磷收支平衡及污染物的變化規律,動、植物的去污機理和效能;生物操縱技術治理污染水體富營養化的理論與技術,通過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網),重構水體水生動、植物的種群結構,提高水體生物凈化能力;濕地生態恢復與維護技術,開展水域濕地凈化機理與效能、濕地退化及逆轉的過程與機理、退化濕地生態恢復技術的研究,開展人工濕地污水凈化機理、效能及工藝的研究,並結合污水處理工程進行示範,為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點源污染治理提供基本理論和技術支撐。
這方面的在研項目主要有:
1.巢湖微囊藻水華的生物控制技術研究(水利部「十五」科技創新項目)。
2.利用生物操縱技術治理茜坑水庫水污染研究與示範(水利部科技創新重點項目)
3.水庫水污染治理的生物操縱技術(水利部「948」項目)
4.退化水庫濕地生態恢復與維護技術(水利部科技創新青年基金項目)
5.集約化水產養殖與廢水處理技術(中科院知識創新項目)
6.生物凈化劑對養殖水體水質及餌料生物影響的研究(上海巨科國際生物有限公司委託項目)。
7.水庫漁業水體負載力評價導則(水利部行業標准項目)。
漁業生物技術研究方面下設魚類保護生物學、漁業生態學和健康養殖學3個學科組。重點領域是研究珍稀、特有和重要水生經濟動物的功能生物學、保護生物學及其增殖保護技術,並為其提供保護與利用理論基礎和對策;研究魚類種質資源庫種質保護技術,人工馴養、人工繁殖和人工放流保護技術,人工放流效果評價技術等,包括名特優水產苗種選育與繁育,漁業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休閑漁業、網箱養殖、壩下流水和微流水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和漁業配套技術研究(病害生態防治、魚類營養飼料、水產品保鮮加工等);開展漁業發展的功能區劃、漁業資源保護和利用研究;水庫環境容量、漁產潛力;水庫魚類引種移植的生態安全效應研究;水產品質量檢測與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這方面的在研項目主要有:
1.大型多功能水庫漁業利用優化模式研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2.生物控螺滅螺技術研究(長委血防辦項目)
3.水庫名優魚類網箱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遼寧葫蘆島市項目)
4.水庫漁業術語標准(水利部行業標准項目)
5.水庫趕攔魚技術規程(水利部行業標准項目)
調整科研方向後,近幾年我所開展一系列水生態、水環境研究項目,占我所科研項目總數的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開端和較好的效果。
四、打造基礎平台,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我所將試驗基地和實驗室建設作為科研創新基礎平台的首要任務來抓。
實驗室建設 2003年,在水利部和長江委規計局的支持下,我所實驗室建設已經啟動,首批經費200萬元已到位,招標購置的 11台(套)儀器設備將於今年3月底陸續抵達。實驗室將建成具有一定學科特色的全國水工程生態與生物資源實驗研究中心和水利行業有影響力的水生態試驗、檢測機構。主要開展國家、省部級及有關部門委託的科研項目的微尺度生態學實驗;研究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參與國家及行業標准和規范的制定、修訂、試驗驗證工作;承擔所科研項目的分析檢測任務。除極少數指標外,這些儀器基本能滿足水生物(從細菌、浮游生物、水草到魚類的組成和功能等)、水化學(氮、磷、硫、鎂等生命營養元素和有機物質)、水環境(鎘、汞、鉛等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污染物)等水工程生態相關研究(包括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漁業水質標准)的測試工作,將大大提高我所科研創新能力。
試驗基地 項目建議書已通過專家評審,建設用地已獲武漢經濟開發區入區許可,初步設計報告基本編制完成,待報水利部審查。基地的建成將大幅度提升我所的綜合實力,為我所承擔國家水生態基礎性研究項目,加快科技產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基地的總體目標 集科學試驗、科技開發和科普教育於一體;擁有水庫生態學和水環境研究相關的動態試驗模型、監測分析實驗室和1000餘種水生生物的種質資源庫;成為水利行業一流的水庫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圍繞我國今後一段時間內水資源開發與水生態健康必須解決的水生態系統保護等重大問題,結合我所學科方向的調整與科技目標的凝練,應用現代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和多學科結合的技術方法,重點開展水庫生態學、水污染防治和生物資源保護的應用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通過系列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與工程示範,形成我國水庫生態學研究的自主創新體系,以及水環境保護、水污染控制核心技術的研究基地。同時基地可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平台,提高研究所的經濟實力。
根據基地的總體目標、主要功能和我所的學科方向,基地設計了4個功能區,即濕地生態模擬研究區,水質凈化研究區,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區及產品研發區,相應建設濕地生態模擬,水質凈化,種質資源保護,科研配套,科教展示,產品研發6個系統。有些系統內又包括不同的子系統。
1.濕地生態模擬系統
基地內建設濕地生態模擬區,通過模擬湖泊、水庫等典型淡水濕地生態系統,研究水庫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開展退化水庫濕地生態恢復與維護技術研究,為退化水庫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維護積累基礎性科學依據、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為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改善水生態環境、減輕水體污染提供濕地恢復的新思路和相關對策。該系統擬開展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水庫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2)水庫淹沒和浸沒對水生態的影響;
(3)不同水質水體的環境承載力研究;
(4)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關鍵技術;
(5)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維持技術;
(6)環境規劃與景觀生態規劃技術;
(7)典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優化模式試驗示範與推廣。
濕地生態模擬區主要由全系列濕地系統、不同組合的半系列生態系統和淺水濕地系統組成。
2.水質凈化系統
水質凈化系統由網狀人工河流模型和一個組合凈化池組成。建設不同類型凈化子系統,按照「各類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菌藻協同凈化,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通過細菌、藻類、水生高等植物的吸收利用,並隨食物鏈(網)遷移、轉換和循環,再輔以放養動物的濾食與利用,使水質獲得凈化」的水質凈化思路,研究各類基質、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和微生物對水質凈化的機理和功能,獲得以生物操縱為主體的治理水污染的科學方法。該系統擬開展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不同干擾條件下水生態系統的受損過程及其響應機制;
(2)水污染、生境消失和棲息地片斷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3)不同水質水體的環境承載力研究;
(4)水生生物對污染物的轉化與降解機制。
(5)污水治理的生態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
(6)水資源重復利用技術;
(7)水污染治理中微生物制劑的研究與開發
(8)水域生態修復中水生動植物的選擇、種養和移植技術。
根據凈化系統的組成結構可分為河流和池塘兩個子系統。
3.種質資源保護系統
該系統主要用於保藏一些名特優水產動物親本和原種,為放流、水產養殖提供新的養殖品種和優質種苗;同時,對物種進行馴化、苗種繁育、品種選育和提純復壯。該系統擬開展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水生生物物種致危機制及其保護生物學;
(2)外來物種的引入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3)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維持技術;
(4)重要經濟水生動物品種的選育與提純復壯技術;
(5)珍稀水生經濟動物人工繁育放流保護技術及效果評價;
(6)珍稀水生經濟動物的營養需求和特色水產飼料的研製;
(7)水生經濟動植物種質資源異地池塘保護技術;
(8)水生經濟動植物種質資源開發。
4.科研配套系統
科研配套系統由實驗室、辦公室及相關儀器設備組成。
5.科教展示系統
建設集資源保護、研究、科普教育與觀賞性於一體的生物多樣性展示體系,包括水族、標本館,含聲、光、電系統的展示報告廳。
6.產品研發系統
基地內建設產品研發中心,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開展水污染治理微生物制劑、特色飼料、名優水生物苗種與產品的研究、生產及開發。
五、改革和發展的其他新舉措
以上介紹的是我所並入長江委後在學科調整、機構改革等方面的一些情況。與此同時,我所在觀念上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還採取了如下改革舉措。
1、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工程
過去,由於論資排輩、幹部終身制、平均主義等思想影響,既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又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為此,我們實施了人才工程:一是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採用公開、公平的全員競爭上崗制,選拔了一批政治素質好、學歷高、業務強的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打破了論資排輩;幹部任期目標制,通過業績考核,能上能下,打破幹部終身制;三元工資制,即以基本工資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以崗位工資體現責任、以績效工資體現效益的分配方式,打破了平均主義。二是著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人才。篩選有潛力的培養對象,有計劃的選送參加深造和繼續教育,攻讀學位,兩年來各類培訓、深造人數達27人。三是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提升我所科研學術水平,為人才成長創造更多的機會,兩年來參加學術交流人數達18人。四是創造條件吸收人才,目前我所尚不具備引進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的條件,只能適度引進急需人才。下一步在不斷提高我所資金、技術、科研整體實力的基礎上,再引進國內外學科帶頭人一級的領銜人才。
2、堅持科研、開發並舉,主業、輔業並重
汪部長2001年視察我所時提出「科研單位要兩條腿走路,科研是立所之本,開發是強所之路」。過去我所重科研,輕開發。為了落實汪部長「科研與開發並舉」的指示精神,我所在加強科研的同時,勇敢地邁出了開發的步子,組織輔業人員成立物業公司,實現主輔分離,將適合從事技術開發和科技推廣的人員從研究群體中分離出來,組建技術開發公司,推進科技產業化,科學研究和科研開發雙輪驅動,協調發展,既精幹了科研隊伍,又增強了我所的整體實力。
3、多渠道爭取資金,為發展創造條件
由於我所是差額撥款單位,每年的資金缺口較大。因此,我所爭取資金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尋求上級支持,二是面向市場。基礎設施投資以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為主,日常運行資金和科研項目資金,以面向市場為主。目前我所的科技產業開發和後勤服務已納入市場化軌道。
4、調整理財思路,鼓勵創收,促進發展
由於計劃經濟時代傳統理財觀念的影響,對國家市場經濟改革的總體形勢認識過於低調,對本所發展信心不足,理財思路是 「節約導向型」和「積累導向型」,理財的目的只是為了吃飯、養老,理財成了守財。
針對這種情況,領導班子及時地調整理財思路,以發展和創收為導向,按照「發展導向型」的理財思路,我們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制度,鼓勵發展,鼓勵創收,同時,也規范了科研資金的使用。新思路運行兩年來,我所的創收已達300多萬元。
5、加強和中科院和委內單位的交流與合作
加強和中科院相關單位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他們創新工程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加強和委內相關單位的交流與合作,爭取早日融入長江委的治江事業中去,為實現部的治水新思路多作貢獻。
我所在水利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問題建議方面主要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希望部領導多多指導、大力支持。
1)水利工程生態安全保障體系研究
2)長江流域重要水體防污減災生態對策與水污染濕地生態治理技術
3)跨流域調水對輸水沿線魚類區系組成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4)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區域規劃的研究
兩年過去了,回顧汪部長的指示,對比我所改革前後的情況,還是在這片土地上,還是這些人員,我所已完成了由一個水利漁業研究所向水利工程生態研究所轉變的基礎工作,我所的研究方向,機構設置,運行機制,人員觀念和競爭能力今非昔比,可以說是面目一新。
國家戰略的發展需求,水利部治水新思路,長江委治江事業客觀上對水工程生態領域的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請部領導放心,我所有信心有能力按照汪部長指示精神和長江委領導的要求,順應國家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在水工程生態研究方面出成果、出人才,躋入國內先進行列,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早日進入公益科研單位行列,進入部創新行列。懇請部領導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
Ⅳ 順德龍江鎮污水處理廠
南鑫環保水務公司
地址: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涌口北專華路
交通:
高滘南方-公交站768米屬
途徑公交車:375路
佛山市順德區南鑫環保水務有限公司(龍江污水處理廠),坐落於廣東佛山市,設計處理能力為日處理污水3.00萬立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廠區土建施工,工藝設備、工藝管道安裝,電氣、自控系統安裝,照明,防雷接地,採暖,通風,廠區道路施工及綠化等。佛山市順德區南鑫環保水務有限公司(龍江污水處理廠)自2007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以來,污水處理設備運轉良好,日平均處理污水量為2.86 萬立方米。該項目採用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廠區主體工藝採用微曝氧化溝處理工藝。佛山市順德區南鑫環保水務有限公司(龍江污水處理廠)建成後極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環境,對治理污染,保護當地流域水質和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改善佛山市的投資環境,實現佛山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Ⅵ 隴南白龍江水喝不成有這回事嗎
聽說舟曲還是哪裡把栽有化學物品的車翻到白龍江了,所以白龍江的水暫時別喝。喝自來水就行了,因為自來水是舊城山下面的水井裡的地下水抽刀舊城山,再處理過的。放心和吧,沒事。不過聽說今天要停水,提前儲存點生活用水吧
Ⅶ 請問佛山有哪些污水處理廠謝謝!
佛山 市順德區華 盈環保水務 有限公 司(北滘污水處理廠)
佛山 市順德區浩 清源專水務環 保有限 公司(陳村污水處理廠)
佛山 市順德區華 清源環保有 限公屬司 (大門污水處理廠)
佛山 市高明區中 心城區第二 污水處 理廠
勒流污水處理廠
里水污水處理廠
龍江鎮污水處理廠
南海里水城區污水處理廠
佛山 順德區尚潤 水務環保有 限公司 (樂從污水處理廠)
佛山 市順德區怡 清源水務環 保有限 公司(倫教污水廠)
佛山市新之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東 鄱廠)佛山的挺多的,你去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下載嘛,全國的都有
Ⅷ 漳州江濱路污水處理廠地址
漳州江濱路污水處理廠地址,在萬達碧湖公園隔壁,靠近九龍江大橋。沿江濱路向南直走,見到漳州新大橋即是萬達地界,繼續走1000米左右,即到龍江大橋——污水處理廠。
Ⅸ 廣元水資源情況
嚴格依法行政 促進人水和諧
廣元市水利農機局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市水政水資源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省廳的指導下,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廣元」為主題,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廣元水政水資源工作及水行政執法情況向領導和同志們作一簡要匯報。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在執法體系建設、行政執法責任制、創新機制、加快推進飲水安全,強化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特別是在對廣元人民的母親河-南河、嘉陵江廣元城區段的水質保護和生態河道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在治水管水方面,逐步將重點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從工程管理轉移到資源管理,從多龍管理轉移到統一管理,為建設生態廣元,促進人水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治市」先進單位,去年,廣元榮獲全國水環境治理範例獎。
二、採取的重要措施
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實際上就是水資源的保護與節約。我市的工作重點和作法主要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大對水法律法規的宣傳學習,不斷提高執法隊伍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
在第十五屆「世界水日」,第二十個「中國水周」期間,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圍繞「水利發展與和諧社會」這一主題,在市東城實驗中學,開展了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大型報告會及簽名活動。廣元人民廣播電台、廣元電視台、《廣元日報》從3月21日起,連續6天對我市水資源、水環境、水法規知識、水資源管理、飲水安全等進行了專題報道,群眾反響強烈,踴躍參加,廣大市民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和自覺性得到普遍提高。
隨著水法規學習的不斷深入,水利執法隊伍組織建設也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水政監察、水利綜合執法、漁政執法和水保預防監督的綜合執法隊伍,共有水行政執法和漁業行政執法人員140人,擔負著全市水利執法任務。執法人員每年集中培訓一次,同時還參加了省廳組織的各類專業培訓,努力做到政治上強,作風上硬,業務上精。去年在河道采砂管理方面,我市水利綜合執法支隊克服各種困難,加強河道整治和綠化,為維護河道秩序,建設生態廣元,保護水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省市黨委政府領導充分肯定並高度評價廣元水環境保護工作,今年春節期間,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專門到我局慰問廣元水利幹部職工,使幹部職工受到極大鼓舞。
(二)加強水資源管理,為保護好水資源作出貢獻
水資源管理的核心是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為達到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的目的,我們重點在水資源保護上下功夫。
1、集中力量對全市嘉陵江、白龍江、清江河、東河、南河所在城鎮河段飲用水源保護區的64個入河排污口進行了全面調查,並用GPS定位儀精確定位,制定圖表,建立了全面系統的檔案(見圖)。南河廣元城區段、嘉陵江廣元城區段排污口共38處,80%已入排污管網進行污水集中處理排放。在完成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後,及時向市、縣政府提交報告,並提出整治方案和建議,凡新建、擴建、改建擴大排污口的,必須報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排污口設置論證和審批。旺蒼縣政府已批復縣水利局報告。由於這一工作做得扎實,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主要江河水質均達到了Ⅲ類以上標准。市城區南河段水質首次達到了Ⅱ類標准,《廣元日報》、廣元電視台對此事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
2、明確水功能保護區范圍並確權劃界。省、市管河流的確權劃解已啟動,我們與環保部門一道向市政府提交報告,市政府以廣府函〔2006〕186號文統一公布市、縣、區所在城鎮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並刻在保護碑上。
3、定期監測江河湖庫水質。從2001年起我市一直堅持按季度監測。去年又新增了全市6座中型水庫的水質監測。對嘉陵江、白龍江、東河、南河實行每月監測一次。對有飲水任務的水庫,(如元壩紫雲水庫、劍閣楊家壩水庫),我們實行重點監測,及時向社會公布,並監督供水企業對取水點水源及時檢測,對水質不達標的,限期整改。2005年以來,我市全面整頓和取締肥水養魚,在飲水水源保護區禁止網箱養魚。通過一系列整改措施,去年全年紫雲水庫、劍閣楊家壩水庫的水質均保持在Ⅲ類標准。嘉陵江、白龍江、東河、清竹江、南河水質均在Ⅱ—Ⅲ類之間,水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三)強化管理、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規劃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是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的前置條件和技術依據。去年我們首先從最難、最大的方面入手,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嘉陵江河道廣元段采砂規劃,由省廳組織了評審並已通過。對東河梯級開發的梨苑電站等項目,組織了水資源論證。對沒有按程序進行水資源論證的項目,堅決不予以審批。蘭渝鐵路、廣巴高速、廣元火車站等較大取水工程,目前已提交取水申請,正在進行水資源論證。
(四)關閉自備水源是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有效途徑
為了加強城市規劃區地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保護,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水資源以達到安全用水,節約用水的目的,根據《四川省水法實施辦法》第十七條規定,2004年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關閉城區自備水源的通知》(廣府發16號),同時成立了「廣元市關閉自備水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將關閉工作納入市政府督辦的重要工作目標,每季度督辦通報一次。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並多次督促落實。關閉過程中市水利局克服各種困難,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下,城區初步完成了自備井關閉任務。截止2006年底,共關閉了46家自備水源單位75口井,占關閉任務的80%。年減少開采地下水量約400多萬立方,有效地杜絕了在城區亂取水造成地下漏斗,飲用水不安全,影響城市規劃發展的現象發生。2006年我們嚴格控制新審批自備水源項目,再加之城區自備水源的關閉,我市地下水資源得到了有效控制和保護,為統一管理水資源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五)依法行政,加大執法檢查監督力度
1、切實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及法律法規,加大了對水事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2006年我們針對房屋建築開發、工業園區開發等建築行業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打井取水及在飲用水源保護區亂倒垃圾,在保護區河段亂搭亂建,飼養家畜、家禽等典型案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該關閉的關閉,該拆除的拆除,對其善後工作,予以妥善處置,協助他們接通自來水管網,幫助他們選擇新的飼養基地,幫助他們拆遷,既保護了個人利益,又維護了法律的權威。
2、加強河道管理全面清理整頓河道采砂秩序。
對全市河道采砂管理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在清理整頓中摸清了全市河道采砂點的布置、砂石資源市場配置情況和行政許可情況,對7處涉河違法違規行為,責成各縣(區)進行調查處理。通過整頓,市、縣區對河道采砂管理逐步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了巡查、舉報、報告、通報制度,建立起了多層監督管理網路,如砂石管理協會等組織,有效地阻止了濫采亂挖砂石的行為,河道采砂和農民自采自用砂石得到有效規范。
3、全力開展城區河道整治。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按照生態廣元建設和水系綠化工程建設的要求,對城區河道進行徹底打造.在綠化規劃設計的基礎上,編制了城區河道整治綠化方案,並由支隊負責組織實施。經過半年多的辛勤工作,城區河道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全省河道管理工作會議在廣元召開期間,代表們參觀後,一致給予好評。
(六)創新機制、為促進人水和諧提供安全保障
1、圍繞解決群眾急、難、盼的問題抓發展,切實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我市尚有119.4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涉及全市262個鄉鎮2517村31.42萬戶,其中:飲水水質不達標的有58.9萬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安全飲水工作是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務,水源地保護、飲水安全也是我們水政工作的重點。去年我們重點處理了全市6座中型水庫及擔負著人飲任務的小型水庫水質不達標問題,調查了全市222座鄉鎮集中供水水源地並劃分了保護區。今年要確保解決1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市政府已納入「十大惠民行動」。
2、圍繞重點工程建設抓發展。積極支持做好亭子口、東河(蒼溪段)梯級水電開發等重點水電能源開發建設項目及廣寧、廣巴高速、蘭渝鐵路等交通項目的水資源論證、水保方案編制、監督等涉水事務的管理工作。
3、圍繞強化管理抓發展。切實抓好基本建設的水資源論證工作,統籌安排調度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提高水資源配置效率。去年重慶大旱,致使嘉陵江、長江今年出現130年來最低水位,重慶生活用水發生危機。我市按照上級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協調寶珠寺水力發電廠優化配置水資源,從寶珠寺水庫緊急調水2.3億立方米,極大地緩解了南充、重慶下游地區的旱情,保證了沿江人民的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為創建人水和諧,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七)深入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根據省廳及市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完成了全市水利系統「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已報市政府備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深化體制改革,轉變工作作風。把依法行政工作與建設法制政府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與機關效能建設結合起來,扎扎實實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效能建設,為依法行政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2、以學習和貫徹《公務員法》為契機,建立了權力和責任明晰、權力和義務明確、管理和監督到位的行政執法人員規范化制度。目前市局共有八項制度與機關效能建設結合,並在政務大廳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3、建立健全了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安全事故、水污染、飲水安全等方面的預警和應急機制,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水政科。做到了事故發生時有預案,操作時有程序,處理時有措施,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和抗風險能力。
4、認真做好行政復議工作。行政復議實際上就是對行政案件的重新審理,也是對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政許可、審批的有力監督。為此,我們努力在行政復議工作程序和內部工作制度上下功夫,實行了行政復議人員資格制度,進一步提高了行政復議質量。這些作法得到了市法建辦的充分肯定。
三、幾點體會
一、做好規劃是前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必須要有統一的規劃,才能做到開發與利用,管理與保護結合。近年來,我局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水資源綜合規劃配置階段資料的統計上報並經省規劃院審定通過。完成了集中供水的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完成了嘉陵江幹流廣元-蒼溪河道采砂規劃。這些規劃的編制,將為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河道管理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領導重視是關鍵。如關閉自備水源市政府多次開會協調,市長、分管市長都有批示。「關閉自備水源領導小組」由副市長任組長,市局李桂林局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水利局副局長擔任。所有關閉對象的主管部門為成員,這樣既有利於市政府文件的貫徹落實,又有利於關閉工作的協調配合,使這項工作能按要求有序開展,而且進展順利。比如南河水污染的治理,如何解決水質性缺水的矛盾,關閉自備水源中遇到的特殊情況,市區生活生產用水第二水源點取水問題等。這些問題,我們一提出來,就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開會協商解決,這對我們的工作是最大的支持。
三、加大宣傳是基礎。只有提高全民水危機意識,人們就會去關心水,珍惜水,保護水,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南河水質的改善,就足以說明問題。
四、創新機制是動力。只有不斷創新,轉變觀念,抓好人水和諧這個主題,保護好水資源,保護好水環境,人們就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就能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市水政水資源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距上級的要求,與兄弟市州比較,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先進市州的經驗,深入貫徹會議精神,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廣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