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樹脂工藝品怎麼做
樹脂工藝品製作流程
一、准備工作預備一桿稱(5公斤的稱),調料桶(或塑料盆),攪拌飯(或竹筷),小勺(塑料、鋁、瓷勺均可);二、拌料根據模具的大小、所制產品的數量,先將不飽合樹脂稱量出來,(合)倒入調料桶,然後將固化劑按():(促進劑)的比例添加,先將固化劑加入不飽合樹脂內,進行充分攪拌(),再加促進劑進行攪拌,充分混合後,加入稀釋,(同樣進行攪拌)然後根據所需顏色添加料,(顏料的用量可根據品種的不同進行加減,達到所需程度為止,一般用量為大的顏料即可)添加顏料時用將顏料用樹脂化開,在內進行攪拌,均勻後倒入料桶再進行充分攪勻即可,底料攪拌後添加,添加時要隨攪拌隨添加,直到所需程度為止。(調好的混合料漿應是粘稠狀以用勺舀起倒下後能緩慢流淌)三、倒模模具應擺方平整,(水平狀態)模具內模面應清洗干凈,這樣就可以澆制了。澆制時用小勺舀料漿一勺一勺的緩緩倒入,不可傾倒,要從最高點倒進,使其自然流淌,這樣就可以把氣泡擠走,否則,成品後會有氣孔。注意倒入模具時不能溢出模具外圍,倒出外圍後,應立即清理,鏟除,否則成型後需再加工、打磨。料漿倒入模具後經1-2小時即可凝固,凝固後即可脫模樹脂工藝品製作方法不飽和樹脂工藝品的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如下步驟:(1)根據樹脂工藝品的造型用硅橡膠製成模具;(2)在不飽和樹脂內加入適量填料並攪拌均勻;(3)在向模具內澆注之前,向不飽和樹脂內加入固化劑和促進劑,攪拌均勻後向模具內澆註:(4)樹脂固化後脫模,即可得到所需形狀的工藝品。可在常溫下澆注各種造型的模擬工藝品,其固形迅速、細節逼真,工藝簡單。2
不飽和樹脂工藝品模具製作技術 1、開模的方式有分片模、包裝、脫模、刷模、灌注模等一系列方式。2、開模的程序主要有修理模種、排板、堆土、刷模、灌模、打石膏、反轉。3、開模的材料主要有夕膠、矽油、硬油、硬化濟、黃石膏、紗布、纖維二、整理模種方法及故障灌出模種,用第一代生磨底、修胚、修補、打砂、確定模種是否做配件,深外無法出模是否補油土、模種是否達到模板的效果。1、模種每再生一代縮小0.1毫米最好是用第一代生做模種。2、模種不除油會影響表面光滑和生產質量。3、模種有時需要做配件,配件的卡位要合適及介面的位置適當吻合。4、模種不可有拉模、燒模、可粒、氣孔、變形等不良問題。5、模種與模板相差較大,可能因模種縮水引起。6、模種深處無法出模可否補油土。7、模種要求光滑部位要打砂、砂低類型根據模種要求而用。8、模種的效果不可與模板有所差別。9、模種容易錯模的地方是否加模線保護層,模線保護層根據模種的要求不同而進行加貼。三、排板方法及故障根據模種的大小確定底板大小和90度角,再確定注漿槽的大小,另設下料口要合適,以漿能到達各部位為前題,模種之間的距離從模種的結構及方式和工藝生產要求為排板的參考。1、注漿槽和下料位置不合適影響白胚注漿生產。2、底板確定90度角,如果底板不正,影響堆土操作。3、另設下料口漿不能全布到達各部位應加排氣點。4、模種之間的距離過大引起的膠浪費。5、在排板前先了解模種的大小結構和開模方式再進行排板。四、堆土方法及故障根據模種的類型和生產需求,先確定開模的方式和模線位置,順著模線堆油土,油土切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再確定油土板塊的大小方打釘的方式,最後進行修邊,修邊要凈光滑用肥皂水清洗油土。1、模線的位置不對導至白胚生產線上注漿和白胚不便,也會給打砂帶來不便。2、油土的板塊就決定於石膏外套的大小。3、修邊不幹凈引起模具多邊現象。4、內模與外模打釘不合適會引起注漿露漿。5、包土油土的厚薄就等於模具內模厚薄。6、包土的內模有時也要開刀不開刀模種無法出模7、修邊的好與壞和模具的模線是相互接連的五、刷模、灌模方法及故障根據模種的不同類型和生產的需求是否加矽油、貼紗布、加頂位。再確定硬化濟的比例,打矽膠調料抽空後刷模,刷模的厚與薄相同,死牛角地方要刷到位,以象出現厚薄不同。根據模種的不同類型和生產需求,用圍子把模種圍起來,打夕膠調料抽空倒入圍子中等待硬化,硬化後去掉圍子再打石膏。1、硬化劑的用量根據天氣溫度而確定用量,硬化劑過大減少模具收縮性。2、刷模死牛角地方刷不到位引起模具、燒模、拉模、模具容易老化。3、刷模的厚薄不同引起模具容易破掉。4、根據外套與內模之間是否好拆模,決定是否加頂位。5、灌注模具圍子的過大引起矽膠的浪費,圍子大小決定模具大小(灌注模)6、刷模技術,材料等因素造成模具內部有氣泡。7、抽空的夕膠時間不夠會引起模具內有氣泡、影響白胚品質。六、外套製作方法及故障一、石膏外套用木板圍子把油土的板塊圍起來,確定石膏的濃度和重量倒入圍子中等待定形,拆除圍子、修整石膏外套,做出固定外套位置,在打石膏前應根據模種的不同和生產需求確定打石膏的方式。1、石膏外套過重,使白胚生產不便,石膏外套太薄容易斷裂。2、石膏太濃,引起外套有氣泡。3、打石膏的方式不對,使注漿生產操作不便。4、石膏外套無法合並,白胚注漿會出現露漿或錯模。5、石膏外套的修整是否存在多邊現象。
二、纖維外套纖維外套的好處是減輕模具的重量,給工作帶來方便,根據模種的不同和生產需求,確定固定類型,再確定外套的厚度,波麗漿加石膏的比例及維纖的層數,調波麗漿刷在模具上,貼纖維,再次調波麗漿刷在模具上,厚度要相同,定形後修外套,纖維外套主要用於大型產品,她的缺點就是使用時間過長容易出現變形。1、纖維外套不牢固引起白胚注漿露漿。2、波麗漿加纖維的比例是否合適。3、纖維外套的卡位不吻合,引起白胚露漿,錯模、甚至影響產品變形。4、纖維外套變形,白胚生產的產品也會變形。
三、來回反轉模具的外套做完以後,其實只做了模具的一半,去除外板和油土,再次進行開模流程工序操作,完成整模具以後,拆除一半進行生產,根據質景的要求,確定反轉的次數,每次成一套模具。1、反轉次數過多引起模具多邊和模線大及模具變形。2、開刀的位置錯,導至白胚生產不便。
四、模具開刀模具的開刀方法主要用於灌注型模具,其它模具有時也會開刀,根據模具的大小結構及生產需求確定開刀的位置和程度,以模種可以拉出來為准。
五、模具成品後的修補模具成品以後由於技術和材料等因素,造成模具內有氣泡和多邊不良現象,先補上氣泡,再用剪刀去掉多邊,如果兩個問題不解除,直接影響白胚注漿操作和品質
② 油畫有哪些機理效果,怎麼做。詳細說明
肌理是指油畫的表面由於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 ,所呈現的一種凹凸的紋理效果 ,也指「油畫的表面結構」或「表層特徵」。在油畫中 ,肌理也是一種重要的技法 ,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油畫的表面結構所呈現的肌理美感是油畫作品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肌理是油畫色層、筆觸等表現語言與底子的有機結合而呈現的一種整體的藝術效果」。是油畫藝術的一門重要學問 ,它直接傳達著藝術家的心理感受 ,影響著作品的感染力度。所以很多藝術家在油畫的製作過程中 ,都非常講究材料和技法的運用 ,追求鮮明的畫肌特徵 ,給人以不同的美感愉悅。
這里介紹幾種借用肌理表現物象質感的油畫技巧:
1)毛絨感:
用小筆觸有規律地點成一片或在鋪好顏色的地方使用小筆桿、硬木棍等點出絨毛狀。傳統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體作法:將膠液塗於所需部位,膠面上撒上篩選後干凈的木屑,待膠與木屑粘合後,清除多餘木屑(豎起畫框,在背面輕拍),干透之後為防止木屑吸油,要在表面噴一層膠液。董希文先生在畫《開國大典》中的地毯時,使用了小米做肌理。
2)草叢的肌理:
可以用小筆勾畫。大面積的草地常採用干拖法,即用大筆蘸濃厚的顏色拖刷,顏色干後再拖,反復進行直到產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畫刀、扇形筆等輔助工具。傳統表現方法是用白顏料加快乾油在底層上搓出草的肌理,干後罩色,為使色層豐富可再用小筆勾畫。使用丙烯材料做肌理需要在表面噴膠後再著色。美國畫家懷斯利用稍擠乾的蘸滿水彩色的粗糙畫筆畫枯草或毛皮的底層。
用乳膠調和大白粉或立德粉做成的粉膏可做多種肌理,但不能太厚,否則有脫落的可能,表現木紋等紋理時可借用刀具。著色時可以首先反向鋪色。如畫面效果是冷色調,那麼先用暖灰色薄塗一遍(棕色加少量的黑色)。然後用干凈的布擦一遍,顏色便會滲到肌理的縫隙中,這一層顏料可用丙烯,因它幹得快且堅固,並對後面的多次表現起作用,松節油也不易洗掉。接下來採用刮、罩的反復製作就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製作油畫肌理的材料與方法有哪些 ???
油畫常借用肌理來充分表現物體的外在特徵。肌理能使畫面產生可觸摸的特殊藝術效果,是平塗著色難以達到的,它包括畫布的紋理、粗糙的底子、筆觸的變化、刀法的應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
古代油畫作品不乏利用肌理的典範,倫勃朗的肌理製作是其技法的一部分。古典繪畫大師多數運用自己調和的白色製作肌理,然後用透明畫法一層一層地畫上去。現代畫家通常利用大白粉調和乳膠在底子上做肌理或直接用白油畫顏料製作肌理。比如畫家艾軒用白顏料調快乾油(日本產的快乾油,與白顏料調和使用24小時內干透),使用大號狼毫油畫筆在畫面需要的地方運用揉搓等表現方法鋪設有蓬鬆感的肌理。畫家何多苓則用「Modeling」塑造軟膏(具有可塑性強、易乾等特點)來製作肌理,根據物象的質感變換筆意。
製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製成細粉狀和沙粒狀,能與油畫顏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過多,否則將減弱附著性。
(2)大理石粉。類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於油畫顏料混合。
(4)赤鐵粉。需和油畫顏料調和充分才能獲得均勻的肌理。不適合濃厚用法。
(5)其它。玻璃、鋸末、雜草等均勻使用。
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添加物,都會影響顏色的附著力。若使用極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著力,而且使表面產生光澤。下面介紹幾種製作肌理的簡單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調白乳膠成膏狀,利用畫筆或畫刀在需要的地方製作出斑駁的筆痕肌理,或將白粉膏塗於底層,用刀具、梳子、滾子等製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將達瑪或瑪蒂樹脂溶解於松節油再調和白顏料,達到一定粘稠度時再用畫筆或大畫刀在刮過膠的畫布上製作理想的肌理。松節油揮發後,鉛白會很快變硬(約二分鍾),因此要恰當地掌握時間,如果太遲,塗料變硬,肌理製作就難以進行。
(3)使用丙烯顏料或丙烯塑型膏製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幹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著色後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顏料易剝落,所以使用前應先用砂紙打磨一下。
(4)作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借用筆觸與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顏料中摻入砂子、鋸末、玻璃碎末、麵包渣等顆粒狀材料製作肌理。
③ 油畫調色油的製作方法
油畫調色油的製作方法
油畫調色油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十二種常用油畫調色油的製作方法,這些油畫調色油的製作方法基本涵蓋了各個類型的油畫調色油,一起來看看!
一. 達瑪光油
1.准備塊狀達瑪樹脂1份,松節油2 3份(1:2,用於配製繪畫媒介劑的達瑪光油,l:3即為達瑪樹脂上光油)。
2.將塊狀達瑪樹脂在碾缽中用碾杵碾磨成粉狀,倒入可計容量的容器,記下容積後,倒入紗布袋或尼龍襪中。
3.將裝有達瑪樹脂粉的布袋或尼龍襪用線扎口後浸入盛有松節油的玻璃瓶子中。
4.經過一晝夜後達瑪樹脂粉即可基本溶解,將其過濾裝入玻璃瓶中保存備用即可。
二. 瑪蒂光油
1.瑪蒂樹脂100克,松節油150ml。
2.將粒狀瑪蒂樹脂在天平上稱出重量後在碾缽中用碾杵碾磨成粉狀,揀去雜質後倒入紗布袋或尼龍襪中。
3.將裝有瑪蒂樹脂粉的布袋或尼龍襪用線扎口後浸入盛有松節油的玻璃瓶子中。瑪蒂樹脂較達瑪樹脂更難溶解些,可用隔水加熱的方法幫助溶解。過濾後裝入玻璃瓶中保存備用即可。
三. 三合油媒介劑
1.准備亞麻油l份(最好是經日曬處理的),達瑪光油l份(1:2),松節油1-3份。
2.將三者混合後搖晃均勻即可使用。松節油的`比例應隨繪畫步驟的進展減少,而亞麻油則逐漸增加以保證肥蓋瘦的層次關系。
四. 透明罩色媒介劑
1.曬稠亞麻油或聚合油2份,達瑪光油4份,威尼斯松脂(即威尼斯松節油)l份。
2.將以上成分在玻璃瓶中進行震盪使其混合均勻,使用時在調色板上用畫JJ與油畫顏料調合,如用畫筆罩色時可加些普通松節油稀釋。
3.此媒介劑中如多加一些松節油稀釋還可以作潤色光油使用。
五. 罩色光油
1.聚合亞麻油l份,達瑪光油5份(1:2),甲苯0.5份,酒精0.5份(9 5%),松節油若干。
2.先將聚合亞麻油和光油混合,然後加入甲苯與酒精,將溶液在瓶中震盪後使其沉澱變清,即成罩染用透明媒介劑。
3.以上罩色光油加入6 10份松節油稀釋後可作為潤色光油使用,稀釋的程度視需要而定。
六. 皂化蠟
1.蜂蠟l份,松節油3份。
2.將蜂蠟切成小塊,稱出重量,放入牢固的玻璃容器中倒入3份松節油,連玻璃容器一起放在鍋中隔水蒸煮直至融化,冷卻後即成半透明的皂化蠟。
七. 達瑪亞光油
1.達瑪樹脂上光油3份(達瑪樹脂與松節油比例l:3),皂化蠟l份。
2.在達瑪樹脂上光油中加入皂化蠟後即可,當氣溫低亞光油凝結時使用前可隔水加熱使其融化。
八. 熟油
1.生胡桃油或亞麻油500ml在陶罐或搪瓷缸中以小火煮約15分鍾,油溫控制在70℃左右。
2.加入一氧化鉛粉30g,繼續在爐上煮l小時又45分鍾,不時加以攪拌,油溫則控制在110℃以下。
3.冷卻後過濾去雜質並將油倒入耐高溫的玻璃瓶中密封,放在陽光下一至兩個月,待油色清亮後濾去沉澱物即可。
九. 瑪蒂樹脂透明凝膠媒介劑
1.含有一氧化鉛成分的熟油l份,瑪蒂光油1份。
2.將熟油和瑪蒂光油等量混合,約l刻鍾後即成膏狀的透明凝膠媒介劑。
十. 蛋油乳劑
1.蛋黃1個,曬稠亞麻油0.5份,l:2達瑪光油0.5份。
2.將雞蛋去殼並除去蛋白, 去除蛋黃外的胚膜後打勻,在蛋黃中逐滴加入亞麻油和達瑪光油,同時不停向一個方向攪拌直至乳化成稠厚的漿狀。
十一. 纖維素乳劑
1.粉狀甲基纖維素l份加25份水泡約一晝夜成纖維素膠。
2.纖維素膠液1份,曬稠亞麻油0.5份,達瑪光油o.5份(達瑪樹脂l:松節油2)。
3.在膠液中逐漸加入亞麻油和達瑪油,方法同前。攪拌後加入清水l 3份,可略加少些白乳膠,將以上混合液在瓶中充分攪拌或蓋緊後搖晃,使油與水充分混合成為乳劑。
十二. 蜂蠟乳劑
1.蜂蠟25克,碳酸氨10克。
2.將蜂蠟在250毫升沸水中融化,加入預先以少量水溶解的碳酸氨溶液,待氣泡消失冷卻後即為蜂蠟乳劑(乳化蠟),使用時以蜂蠟乳劑3份加白乳膠或其他合成膠1份攪拌均勻後再調色粉作畫。
④ 油畫繪畫材料介紹
油畫的長期繁榮離不開它的物質基礎,油畫的材料,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油畫的繪畫材料!
能氧化凝固,在一般溫度下無法再變成流體的膠叫不可逆轉膠。用於油畫底子的膠必須是可以固化的不可逆轉膠。底子不宜厚塗,加水4-5倍為宜。不可逆轉膠膠在繪畫的用途,另外的還有作水溶性顏料的粘合劑;作畫作表面的上光料。不可逆轉膠有植物膠、動物膠、酪蛋白膠、甲其素和白乳膠。
植物膠
主要用於制媒劑。不宜熬煮,用二十五倍開水沖沏即可。阿拉伯膠與亞黃蓍膠需先加少許酒精攪拌後,再加水。
動物膠
有皮膠、骨膠、鰾膠、鹿角膠等。冷水泡一晝夜,加熱至60℃進行攪拌,膠與水的比例1∶10。
酪蛋白膠
即乾酪素膠,二十世紀才開始使用於繪畫,化工商店有售。
甲基纖維素膠
可當作白膠用,化工商店有小包出售。
白乳膠
成分是聚乙烯醇縮甲醛。從五金店中買到的白乳膠的水、膠比例已經是1∶4了,可直接刮到基底上。
可逆轉膠也能在繪畫中發揮作用:明礬可防腐,每一千克膠液可加10克明礬以防腐(數滴石炭酸、楊酸、或6∶125的硼砂水也可代用);甘油和蜂蜜可用作加固、防裂。)
乾性油遇氧會氧化凝固,媒劑油必須是乾性油,重要的乾性油有亞麻油和核桃油。但灶火燒制的亞麻油、核桃油並不附合作畫的要求,因為它們已經氧化成固體了。可是生的亞麻油、核桃油又氧化得太慢,沒有粘固能力。所以符合要求的只能是半熟的。半熟的亞麻油是調色油的主要成分。怎麼制出來半熟的亞麻油呢?方法是將亞麻油盛到廣口玻璃瓶里,口上封蓋紗布,置於通風處曝曬一二個月,油液就會變得透明純凈、油質濃厚。油質的變濃是因為氧化作用的結果。將生核桃油變成半熟的辦法同上。也有人用低溫加熱的方法處理生核桃油(見第二部分伊威爾一節)。花生油、豆油等不是乾性油,沒有固化作用,不符合繪畫的要求 微信:LSZ-YS 老深鎮油畫藝術。
松節油是最常用的油彩稀釋媒介劑,由松脂蒸餾而成,葯用的要純於工業用的。純凈的汽油倒是可以代替松節油,但問題是它總是雜質多,揮發過快。所以最多隻能用來洗筆。
光油關鍵物質是樹脂,光油所含樹脂不純會使作品昏暗。配製光油的用油可以是乾性油,也可以是揮發性油。但是汽油不行,它雜質太多。通常用的松節油。光油里頭,松節油同樹脂的比例是2∶1,而要用這兩種東西配合成媒劑的話,比例應該是3∶1,瑪蒂脂和達瑪脂是用於光油的兩種上乘樹脂,前者較昂貴,國內不產,後者也可用中葯店裡的「生乳香」代替。
半光光油 加了蜂蠟或硅石(Sio2)。蜂蠟不超過1/4。
速干油
製法是把亞麻油或核桃油倒入淺盤中,蓋上玻璃板,曝曬三五天即可。
慢干油
丁香油滴入調色油,可使乾的慢,也就是說滴入丁香油的調色油就是慢干油了。
重畫光油
成分里頭有天然樹脂和丁香油,如果不是在緊急情況下在不該中斷的地方中斷繪制,一般用不到它。
在筆的運動下,顏料顆粒如果相互粘連成較大的顆粒,則畫面透明性減弱(大顆粒顏料反射光線混亂,會使畫面發烏,變得昏暗)。工筆畫中罩染前先用礦物色渲染,就是因為這類顏料顆粒不易在蓋色時上翻。
油畫要在頭一遍顏色干好(大約需要10小時)後才畫第二遍,是為了防止吸油。沒有「釉料」的顏料層會毫無光澤。
樹脂(達瑪樹脂、馬蒂樹脂)徹底氧化凝固後,油畫的`表面就結有一層光澤的固態釉質。它的來源一是半熟的乾性油,一是將現成樹脂(用松節油)溶解而成的光油。就穩定性而言,後者好。繪畫光油其實就是樹脂比例小於上光光油的樹脂與松節油的混合物。
樹脂有膠固性,倒是可以緩解上下層的絞混。最先充分發揮樹脂作用大大解放運筆的大師是戈雅。
白堊
最古老的繪畫材料之一。許多原始洞窟壁畫是用白堊、木炭、紅土畫成的。
白
鈦白易返;鉛白怕油;鋅的日久會變黃。鉛白之所以怕油,是因為會發生輕度的化學反應。鉛白用於丹培拉則很合適。
立德粉即鋅鋇白,成份為硫化鋅和硫化鋇。刷底子用得多了就是吸收性底子;用少了就是中性底子;一點立德粉都不用,只用膠或油性底料,那就是不吸收性底子。最不吸油的,是用油質底料作的油性底子了,能使畫面出現很好的層積感。
木活榫
內畫框內角和外畫框的內角最好都設兩個活榫,以便隨溫度變化而相應地調節松緊。
⑤ 樹脂如何做工藝品
樹脂工藝品是以樹來脂為主要原源料,通過模具澆注成型,製成各種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的人物、動物、昆鳥、山水等,並可製成各種模擬效果。如:仿銅、仿金、仿銀、仿水晶、仿瑪瑙、仿大理石、仿漢白玉、仿紅木等樹脂工藝品。樹脂工藝品是既實用又藝術化的物品。
樹脂工藝品指既實用又具有藝術化的物品(如零星裝飾物)手工勞動製成的產品在原材料上依照樹脂品牌、含樹脂比例依照配比小型的樹脂工藝品一般的原材料是:固定樹脂,石粉或其他任何仿古原料,如仿大理石產品,可用樹脂品牌、大理石粉。
大型的樹脂工藝品一般的原材料是:樹脂、石粉、色膏、中空可以填充樹脂廢料,大型樹脂產品一般為樹脂廢料填充。
彩繪樹脂工藝品、做舊樹脂工藝品、立體畫樹脂工藝品,仿銅樹脂工藝品、仿銀樹脂工藝品、仿金樹脂工藝品、貼金樹脂工藝品、鍍金樹脂工藝品、仿水晶樹脂工藝品、仿琉璃樹脂工藝品、仿瑪瑙樹脂工藝品、仿漢白玉樹脂工藝品、仿翡翠玉樹脂工藝品、仿象牙樹脂工藝品、仿大理石樹脂工藝品、仿陶樹脂工藝品、仿紅木樹脂工藝品、仿木樹脂工藝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