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車身樹脂斑點怎麼去除
去除汽車上的樹脂方法:
①可以用除瀝青專用的洗車液清除汽車上的樹脂,其具有溫和而中性的性質,能快速有效去除漆面上的焦油、瀝青、樹脂等膠粘物。
②在車身樹脂不嚴重的情況下,可用熱水,加少許洗衣粉,用刷子將樹脂刷掉。
③可以用清潔劑處理,處理後再洗車,然後打上蠟。
④可用汽油等揮發性液體用布沾上後擦拭,去除樹脂後用清水洗凈車身,打蠟保養即可。
Ⅱ 柑桔樹脂病是什麼
Diaporthe citri(Faw.)Wolf
症狀(圖2-6)
圖2-6 柑桔樹脂病
1.病主幹 2.病枝 3.病葉 4.病果 5.病原菌子囊殼 6.子囊及子囊孢子 7.子囊孢子萌發 8.分生孢子器 9.卵狀分生孢子 10.絲狀分生孢子 11.分生孢子萌發
本病又稱「蒂腐病」、「褐色蒂腐病」、「砂皮病」、「黑點病」等。主要為害桶柑及溫州蜜柑,其次為晚白柚、檸檬和晚熟橙類。椪柑、文旦、斗柚等感病較少。病菌寄生於綠色枝梢、葉片、果實和主幹主枝。枝幹被害後,大致表現為流膠和乾枯兩種類型。
流膠型
在溫州蜜柑、槾桔、紅桔等品種上發生較為普遍。病斑發生部位大多在主幹分叉處或其下的主幹上以及經常暴露在陽光的西南向枝乾和易遭凍害的迎風部位。病斑最初在栓皮層上呈現很小的裂紋,灰褐或深褐色,水漬狀,隨即流出初為淡褐色、後為褐色的膠液。裂紋日漸加深擴大,邊緣皮層壞死乾枯而微翹。有的病斑周緣產生癒合組織,死皮剝落,木質部裸露,現出四周隆起的疤痕。
乾枯型
多發生在甜橙和寬皮桔類。如早桔、本地早、南桔、朱紅桔等品種上。病部乾枯,無顯著流膠現象。皮層紅褐色,乾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但不立即脫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褐色明顯隆起的痕帶。
不論何種類型,病部的木質部都變成淺灰褐色,並在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的痕帶。病部栓皮層上和外露的木質部上,可以見到許多小黑點(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將病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木質部導管內有大量褐色膠體和菌絲體。
衰弱的果枝或受凍害的枝梢,頂部呈明顯的褐色病斑,病健部交界處常有少量膠液流出。嚴重時整枝枯死,表面散生無數小黑點粒(分生孢子器)。結果多的老年果園發生尤為嚴重。成熟的果實特別是貯運的果實感病後常表現蒂腐症狀。在發生枝枯型症狀的品種上,其新梢、青果及葉片常呈現許多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黃褐色或黑褐色硬膠質小點粒,使果實、葉片和枝梢表面粗糙,很像粘附有許多細砂粒一樣,這種症狀稱為「砂皮」或黑點。「黑點」的直徑為0.5mm,大型病斑呈赤褐色或黑褐色,在果面上常形成淚痕狀斑痕。
病原
柑桔樹脂病原菌的無性世代為Phomopsis citri Faw.。湖南於個別年份可以看到球形、單生或簇生的子囊殼,埋藏於韌皮部內的黑色子座中。子囊殼直徑420—700μm,平均576.8μm。喙部長,偶有分枝,基部稍粗,先端漸細,長達200—800μm,突出於皮層的外子座之處,黑色毛發狀,肉眼可見。子囊無色,無柄,長棍棒形,大小42.3—58.5×12.4μm,內含子囊孢子8個。子囊孢子紡錘形,大小為9.8—16.3×3.3—5.9μm,平均12.9×4.2μm,無色、雙胞,中部縊縮,內含油球4個,靠近隔膜的油球較大。
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為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具疣狀孔口,黑色,直徑259—432μm,在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卵形,無色,單胞,內含1—4個(一般為2個)油球,大小為7.2—10.8×2.9—3.6μm,平均9.0×3.3μm;;另一種是絲狀或鉤狀,無色,單胞,大小為18.9—39.0×0.98—2.3μm,平均28.4×1.0μm。在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菌絲有隔膜,寬2.6—6.8μm,分枝菌絲基部狹窄。菌落初期白色絨毛狀,有較明顯的輪層,後變為乳黃色,中部色較深,邊緣稍具缺刻。在25℃下,培養20—58天(一般30—49天)後,形成黑色稍突起的粒塊狀物(子座)。子座內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後來溢出黃褐色的膠質即孢子堆,或淡黃色的絲帶狀孢子角。當菌絲生長衰弱時,形成一層很薄的粉絮狀物。
病菌生長溫度范圍為10—35℃,最適溫度為20℃。卵形分生孢子發芽溫度范圍為5—35℃,適溫為15—25℃。絲狀或鉤狀分生孢子不易發芽。分生孢子終年可產生,在多雨潮濕時產生最多。
發生規律
樹脂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枯枝、葉。果上的病斑不能成為侵染源。樹脂病菌主要以無性世代的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枯枝及病死樹皮組織內越冬,是初侵染的主要來源。有性世代一般少見,甚至不產生。翌春當環境條件適宜時(特別是下雨後),越冬的菌絲體恢復生長發育,形成更多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全年均可形成孢子,但以多雨潮濕天氣形成最多。孢子器溢出大量分生孢子,凝集成黃色紐帶狀的孢子角。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帶菌雨水的飛沫被風吹送,分生孢子可由接種源飛散到30—100m遠處。孢子萌發芽管從傷口(凍傷、灼傷、剪口傷、蟲傷等)侵入,芽管發展成菌絲向韌皮部、木質部蔓延,患部形成流膠型或乾枯型病斑。潛育期在平均氣溫為21.0—25.3℃時為5—10天,在平均氣溫為17.9—23.0℃時為6—13天,一般枝齡、樹齡大的潛育期短。病部上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為再侵染的接種體。由於柑桔新生組織活力較強,能夠發生保衛反應以阻止病菌的繼續侵入;同時由於柑桔油胞內的油質及某些酶對病菌有抑制或殺傷作用,所以病部形成膠質的小黑點,呈現所謂「沙皮」或「黑點」症狀。如果病菌從果蒂侵入,則果實在果園里和貯運期間就會發生蒂腐病。
據江西南豐調查,10年生以下的南豐蜜桔樹發病嚴重,隨樹齡增加,發病有減輕的趨勢。發病率南豐蜜桔最高,溫州蜜柑次之,南豐紅桔未見發病。種植在低窪水田的南豐蜜桔比種植在洲地的發病重,山地發病很少。凡上年受凍和發生少量樹脂瘤的病樹而未及時處理的桔園,下年樹脂病發生特別嚴重。在病區里本病的發生流行程度主要決定於植株傷口、雨水和溫度三個條件的配合。本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從寄主的傷口侵入為害。傷口(凍傷、機械傷等)的產生是本病發生流行的首要條件。寄主產生愈傷組織的能力也與本病發生流行有密切關系。
不良的栽培管理,特別是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及時,偏施氮肥,土層淺薄,土壤保水排水力差,各種病害和灼傷嚴重,抽發晚秋梢,以及冬季進行重剪或連續幾年間作高稈作物的桔園,都會使桔樹生勢衰弱,容易遭受凍害,從而加重此病的發生。
本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傳播,必須在有水濕的情況下才能萌發和進行侵染,病害只在雨季才會發生流行,而在旱季則基本上不發生。病菌的發育最適溫為20℃,分生孢子發芽適溫為15—25℃,在20℃左右條件下,如果雨水充足和植株發生傷口較多,病害就嚴重發生。例如,在湖南長沙地區和四川武勝縣,每年5—6月和9—10月間(平均氣溫分別為21.0—25.3℃,降水量分別為187.9—374.1mm和96.1mm),有兩次發病高峰,以5—6月發病最為嚴重。湖南在1954、1969年2個冬天的特大冰凍,都引起了本病的流行,嚴重的甚至造成毀園。但是,在溫度不低於10℃時,病菌仍可生長發育,在溫度不低於5℃時,分生孢子仍可萌發。而在這樣的低溫情況下,特別是冰凍的情況下,柑桔植株生長勢衰弱,容易發生凍傷。傷口發生後不易癒合,有利於病菌侵染。翌年春季溫度回升後,如遇多雨氣候,本病往往嚴重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柑桔樹脂病應實行以栽培防病為主,葯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1.營造防護林
在建桔園時,營造好防護林,可減少凍害的發生和傷口,從而減輕本病的發生和為害。
2.加強桔園管理,增施肥料,防旱防寒
采果前後增施混合肥(大樹每株施堆肥2擔,人畜糞1擔,過磷酸鈣2公斤);對豐產樹,特別是連續數年豐產的桔樹,要注意增施肥料和提早施肥,以增加樹體的營養,迅速恢復樹勢,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山地桔園要搞好土壤深耕熟化;洲地桔園加強客土。幼齡桔園適時控制水肥,防止抽發晚秋梢。旱季要注意抗旱保墒,及時治蟲,防止落葉。海塗柑桔園土壤中含鹼量高,常導致本病普遍發生,須採取措施降低土壤中鹼的含量。冬季氣溫下降前,對1—3年生幼樹進行培土或束草防寒,對大樹主幹進行培蔸。霜凍前半個月至霜凍結束時,桔園要經常灌水,葉面噴增溫劑(如3%「O、E、D」)或0.5%高脂膜進行防凍,或300億/g增收菌粉劑2500—5000倍液噴霧。
3.結合修剪,清除病源
10月份以前或翌年早春前結合果樹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及徒長枝,以增強柑桔植株的抗病力,抑制病菌的生長繁殖,減少病害的發生。樹干刷白和塗敷保護劑防止日灼,在盛夏前進行。為了防止傷口積水和病菌的再侵染,促進增生愈傷組織,還可在病部或主幹、主枝上敷以黃坭牛糞保護劑(新鮮牛糞70%,黃坭30%,毛發適量,將三者攪拌均勻,即可應用),如果每百公斤中再加入4公斤「五四〇六」一級母菌或療效較好的葯劑,則效果更好。
4.噴葯
果園在采果後宜全面噴布波美1度石硫合劑一次,以殺滅病株枝葉上的病菌。春梢萌發前,花落2/3時,以及幼果期噴布1—2次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農抗120濃縮液200倍液。
病部塗葯法治療。先用利刀縱刻干、枝上的病部,深達木質部。縱刻長度要超出病組織1cm左右,各刻線間隔約0.5cm寬,然後均勻塗葯於縱刻病部及其周圍健部組織上。根據樹脂病的侵染特點及發病規律,全年塗葯兩期(4—5月和8—9月),每期視葯劑種類及感病程度塗葯3—4次(一星期左右一次)。目前療效高的葯劑及使用濃度是50%多菌靈可濕粉劑100—2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401」50—100倍液。或用8—10%的冰醋酸稀釋液洗塗病部,再颳去病部腐爛部分,以不傷木質部為准,然後再塗抹稀釋的冰醋酸液。果實和葉上的砂皮病,可結合防治瘡痂病、潰瘍病等,在各次新梢抽發期,特別是春梢和幼果期,及時噴布多菌靈、托布津等防治。
Ⅲ 車漆上全是這種很小的樹脂點,密密麻麻都是。怎麼處理啊
有兩種可能:
1、你的車可能是金屬漆、珍珠漆、銀粉漆或是其他亞光漆;這種漆,是先將底漆噴好再上光油,如果是底漆沒噴好,即使光油上的再好(表面非常光潔明亮),在陽光下可以很明顯看到底漆的瑕疵如:顏色不均,漆粒粗大(一個斑點一個斑點的)。這種拋光是沒有用的。
2、如果不是這種情況,真的可能是「水跡」,是因洗車或下雨後水珠停留在車身表面,當有陽光照時,就形成了一個凸透鏡,造成漆面灼傷——水跡留在漆面上,這種情況通常是車輛噴漆後,烘烤不到位漆面沒老透,遇有水珠時才可能發生的。這種狀況採用拋光是完全可以處理掉的。拋光後一定要打蠟或封釉。漆面要保養的,打蠟和封釉可以防止陽光雨水的侵蝕。
Ⅳ 車身樹脂斑點怎麼去除
去除樹脂手早斑的方法:兄薯含1。用清洗劑打濕紙巾然後鋪在車身的樹脂點上;2.約9~16分鍾後,樹脂已被清洗劑軟化,再用干紙巾輕輕擦去樹脂斑點;4.最後用清水沖洗干凈。為了找一個陰涼的地方停車羨笑,很多車主都會選擇一些樹下的地方。但是樹下的車輛雖然不會被太陽暴曬,但是會有很多落葉或者鳥糞落在車身上,車身會有樹脂斑或者鳥糞。如果落葉來不及清理,就會腐爛產生樹脂粘液,造成車漆的腐蝕損傷。所以即使你想停在樹下,也不要忘了給車輛蓋上蓋子,防止掉落的鳥糞直接落在車身上,或者及時清理掉掉落的鳥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