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相濾膜的作用
水相濾膜的作用可以過濾水中部分有害物質,這種膜在很小的壓力下可以過濾水。超濾膜的工業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為新型化工單元操作之一。用於分離、濃縮、純化生物製品、醫葯製品以及食品工業中;還用於血液處理、廢水處理和超純水制備中的終端處理裝置。在我國已成功地利用超濾膜進行了中草葯的濃縮提純。
濾膜的原理
超濾膜隨著技術的進步,其篩選功能必將得到改進和加強,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將越來越大。超濾膜的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
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沒有皮層,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樣的,屬於深層過濾;後者具有較緻密的表層和以指狀結構為主的底層,表層厚度為0.01微米或更小,並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屬於表層過濾。
❷ 用疏水層析法分離一種蛋白質類葯物的具體步驟
超濾是一種具有分子水平的薄膜過濾手段,超濾膜作為分離介質,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推動力,將不同分子量的溶質進行選擇性分離。超濾過程一般是在常溫低壓下進行的,對分離熱敏性、保味性和易發生化學變化的物質最為適用。在生物合成葯物中主要用於大分子物質的分級分離和脫鹽濃縮,小分子物質的純化,醫葯生化制劑的去熱原處理等。
1除熱原
制劑中去除熱原一般是利用活性碳反復吸附,該方法勞動強度大、損耗大、得率低。超濾去除熱原的原理是使用小於熱原分子量的超濾膜攔截熱原,該方法已經得到美國食品與醫葯管理局認證,具有勞動強度小、產品得率高、產品質量好的優點。
上海第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卷式超濾器小裝置,以截留分子量2萬的膜進行了硫酸(雙氫)鏈黴素葯除熱原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採用超濾法代替傳統的活性炭吸附熱原,對於硫酸(雙氫)鏈黴素生產是可行的。上海福達制葯有限公司採用截留分子量1萬的磺化聚醚碸膜(SPES),進行黃芪注射液的除熱原超濾,再經活性炭吸附,使產品熱原合格率從原來的經常波動到目前的100%合格。上海天廚味精廠採用截留分子量為1萬的SPES超濾膜,對丙氨酸、谷氨酸、賴氨酸等氨基酸溶液除熱原,通過鱟試劑法測試結果,結果均為陰性。
由於葯液有效成分(如黃酮類、生物鹼類、總甙類等),其分子量都在1000以下。故對制葯制劑尤其是注射劑使用超濾除熱原是最適合的。空軍北京醫院葯局用超濾法制備了復方丹參、茵梔花、生脈3種復方中草葯注射液,所得超濾產品澄清度好,放置3個月後,無沉澱出現。用化學分析法對注射液中的鞣質、蛋白質、澱粉等項含量進行測定,結果顯示超濾過的產品中,上述雜質的含量均低於衛生標准,除雜質的效果很好。實驗證明,經超濾處理後的去熱原注射液並不會使原方有效成分損失。如復方丹參超濾品測得的281nm光密度值較高,薄層層析檢測出有原兒茶醛斑點,可見的斑點及其熒光點多且清晰。張英輝採用超濾法去除人參皂苷熱原,結果發現:超濾法可有效的去除熱原,又可有效的減少人參總皂苷的損失,該法簡便、可靠、效果好,可用於去除人參皂苷熱原。
北京中醫葯大學葯廠對比了活性碳和超濾兩種工藝,發現對清開靈注射液除熱原,兩種工藝均可行,但超濾法得到產品中:黃岑甙的含量高,產品顏色淺,微粒數量明顯少。利用超濾膜過濾川參通注射液、冠舒注射液、松梅樂注射液及大輸液中的熱原,實驗表明,葯液通過超濾後,熱原的截除率獲得滿意的結果,達到葯典的規定,去除熱原是可靠的。超濾不但可去除熱原,還能去除大於膜孔的高分子物質,提高注射液的澄明度和穩定性,而且超濾膜孔徑越小,脫色作用越明顯。
2小分子精製
對於抗生素類的小分子物質,其傳統的生產過程,要經過過濾、萃取、濃縮、結晶等工藝,存在過程冗長、收率低、能耗大等缺點,而且在精製過程中有微量大分子雜質殘留,如蛋白質、核酸、多醣等,這些雜質可能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利用超濾膜可以除去大分子雜質,簡化操作工藝。
青黴素是一種熱敏性物質,其活性單位受環境影響較大,溫度稍高或者處理時間延長均會導致活性單位降解。因此青黴素精製要求在15℃以下快速完成。目前青黴素精製過程中,需要加入十五烷基溴化吡啶作為破乳劑,而該破乳劑毒性大、價格昂貴,採用超濾工藝去除發酵副產品和殘留物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質,無需加入破乳劑,而且過程簡單快捷。
超濾系統已應用於紅黴素、青黴素、頭孢菌素、四環素、林可黴素、慶大黴素、利福黴素等抗生素的過濾生產。美國Merck公司利用截留分子量為2.4萬的超濾膜過濾頭黴素發酵液,收率比鋪有助濾劑層的鼓式真空過濾機高出2%,達到98%,材料費用降低2/3,設備投資費用減少20%。另外利用超濾膜可有效地對頭孢菌素C發酵液進行加工處理,而不使膜堵塞或結垢,提高回收率,使得濃縮液中頭孢菌素C的濃度比原發酵液中的更高。韓少抑等利用超濾膜提純螺旋黴素,發現:截留分子量為5000的芳香聚醯胺超濾膜能去除蛋白等大分子雜質,起到納濾預處理作用。
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成分,在醫學和營養學上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維生素C的生產方式主要有兩種:萊式法和兩步發酵法。其中兩步發酵法是我國科技人員首創的生產工藝,此工藝工程中常採用加熱沉澱法去除雜質,既耗能又造成有效成分古龍酸損失,收率也低。採用超濾膜系統代替加熱沉澱法去除發酵液中殘留的菌絲體、蛋白質和懸浮微粒等雜質,省去了預處理、加熱、離心等工序,既節約了能耗又提高了古龍酸的收率。
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分子量大多不超過1000,而無效成分如澱粉、多糖、蛋白質、樹脂等雜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均在5萬以上。因此,用截留分子量適宜的超濾膜能夠很容易地將兩者分開。與傳統的化學分離方法相比較,膜分離的方法不僅效率高、操作簡便,而且成本低、經濟效益好,所以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採用。
3大分子精製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大分子類葯物數量急劇增加,由於該類產品具有熱不穩定性,超濾的低溫快速過濾特性成為該類物質精製的重要方法。
利用截留分子量為2萬PS管式超濾膜系統濃縮植酸酶發酵液的實驗顯示,植酸酶的濃縮倍數可以達到6.53倍,濃縮收率為99.69%,截留率為99.93%。
利用PAN超濾膜從藏氂牛血中分離純化凝血酶的實驗顯示,所得凝血酶平均比活為38.24IU/mg,比傳統方法所得比活提高2倍。
利用超濾膜從豬血中純化SOD的方法有三個優點:①除去大量的小分子雜質;②濃縮SOD可節省隨後使SOD沉澱所需的溶劑;③能大大提高後續熱變性純化的效果,SOD總回收率達62%,比活性達5000U/mg。
在丙種球蛋白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將超濾技術用於蛋白質的脫醇和濃縮。
將超濾技術用於人血白蛋白濃縮和脫醇。
採用超濾法濃縮分離免疫初乳中的抗體,以上這些應用都取得了良好濃縮效果。
用超濾法把高分子多糖類化合物單獨分離出來,制備具有特殊葯理作用的葯物,使中葯不同分子量組分用於不同的治療目的,達到葯物的綜合利用,是膜分離的重要功能。
選用截留分子量為5萬的PS超濾膜替代醇沉法處理板藍根水提液,實現了高效、節能。
利用CA超濾膜濃縮銀耳浸提液,其產品收率較常規濃縮方法提高了22.4%,同時縮短了濃縮時間。
採用超濾一滲濾法,改進香菇多糖的提取純化工藝,提高產品收率、降低生產成本。
用超濾法代替透析法去除海洋真菌多糖提取液中的小分子雜質,結果表明超濾法所得產品的得率和多糖含量都高於透析對照組,另外多糖中的色素大部分會被超濾膜吸附,這對提高粗品多糖含量是有利的。
中空纖維超濾膜可以有效提取六味地黃湯活性多糖,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
4膜蒸餾
膜蒸餾是利用疏水性微孔膜將兩種溫度不同的水溶液分隔開,在膜兩側水蒸氣壓力差的作用下,熱側的水蒸氣通過膜孔進入冷側,在冷側冷凝下來。膜蒸餾與常規蒸餾中的蒸發-傳送-冷凝過程相同。兩者都以氣-液平衡為基礎,都需要蒸發潛熱以實現相變。相對於常規分離過程,其優點是:①理論上100%分離離子、大分子、膠體、細胞及其他不揮發性物質;②操作溫度比傳統蒸餾過程低;③操作壓力比過程低;④對膜的機械性能要求低;⑤適於特種物質分離,而且可以分離極高濃度的物質,甚至可以產生結晶;⑥高效。將膜蒸餾用於熱敏性物質的濃縮,能很好地發揮其低溫濃縮的特性。青黴素作為抗生素應用於臨床已有50年歷史,一般採用溶媒萃取法提取,但提取過程復雜。利用直接接觸式膜蒸餾濃縮青黴素水溶液,濃縮過程比較穩定。益母草和赤芍是中醫臨床常用中葯,水蘇鹼和芍葯苷是兩者指標性成分,皆為水溶性,沸點比水高。將真空膜蒸餾法用於益母草與赤芍提取液的濃縮是可行的,具有效率高、耗能少、操作方便的優點,且有效成分的截留率為100%。
❸ 超濾膜的簡介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一種微孔過濾膜專。超濾膜採用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屬濾方法為超濾膜過濾。以膜的額定孔徑范圍作為區分標准時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可區分為: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逆滲透膜(RO)為0.0001~0.001μm。超濾膜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
❹ 超純水機的超濾膜
超濾膜材質是一種具有超級「篩分」分離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回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只有答一根頭發絲的1‰!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
超濾膜的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
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沒有皮層,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樣的,屬於深層過濾;後者具有較緻密的表層和以指狀結構為主的底層,表層厚度為0.1微米或更小,並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屬於表層過濾。工業使用的超濾膜一般為非對稱膜。超濾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碸、聚丙烯腈、聚醯胺、聚碸醯胺、磺化聚碸、交鏈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超濾膜是最早開發的高分子分離膜之一,在60年代超濾裝置就實現了工業化。超濾膜的工業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為新型化工單元操作之一。用於分離、濃縮、純化生物製品以及食品工業中;還用於血液處理、廢水處理和超純水制備中的終端處理裝置。在我國已成功地利用超濾膜進行了中草葯的濃縮提純。超濾膜隨著技術的進步,其篩選功能必將得到改進和加強,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將越來越大。
❺ 超濾膜過濾原理是什麼
超濾膜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於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因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每米長的超濾膜絲管壁上約有60億個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徑只允許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通過,而最小細菌的體積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細菌以及比細菌體積大得多的膠體、鐵銹、懸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機物等都能被超濾膜截留下來,從而實現了凈化過程。
❻ 世韓中空超濾膜在中葯精製過程中有什麼應用
世韓中空超濾膜因具備良好的濃縮分離效果,被應用於中葯精製過程中版,且有很好權的應用效果,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超濾技術應用於中葯制劑的精製過程,與傳統的醇沉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首先,超濾為物理過程,不加入化學試劑,對葯物有效成分影響小,同時能減輕環境污染。其次,超濾方法操作簡單,可縮短生產周期,節約成本。由於膜分離技術能除去低葯效成分,因而是降低中葯制劑服用劑量、改善制劑的口感和成品質量的有效方法。通過除去在溶液中不穩定的膠團、大分子等,提高了液體制劑的澄明度,提高了注射液的安全性。
近年來,超濾技術在中葯領域已有較多的成功範例。世韓中空超濾膜隨著技術的進步,其功能也一直在改進、提高,性能愈加穩定。是如今超濾系統應用可靠技術之一。
❼ 超濾原理的超濾應用
超濾(Ultrafiltration)技術是一來種膜濾自法,也有錯流過濾(Cross Filtration)之稱。它能從周圍含有微粒的介質中分離出10~100A的微粒,這個尺寸范圍內的微粒,通常是指液體內的溶質。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溫下以一定壓力和流量,利用不對稱微孔結構和半透膜介質,依靠膜兩側的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以錯流方式進行過濾,使溶劑及小分子物質通過,大分子物質和微粒子如蛋白質、水溶性高聚物、細菌等被濾膜阻留,從而達到分離、分級、純化、濃縮目的的一種新型膜分離技術。
❽ 超濾膜在凈水器中起到了什麼功能
起到了凈化功能。
超濾膜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於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
因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每米長的超濾膜絲管壁上約有60億個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徑只允許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通過。
而已知世界最小細菌的體積在0.2微米,因此細菌以及比細菌體積大得多的膠體、鐵銹、懸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機物等都能被超濾膜截留下來,從而實現了凈化過程。
(8)如何利用超濾膜濃縮中葯擴展閱讀
超濾膜在使用後必須要定時的清洗,不然就會影響超濾膜的使用性能與壽命,定時的清洗也能保持超濾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清洗的方法一般會根據超濾膜的性質與處理料液的性質來決定,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是用清水來清洗,然後依據情況不同採用不同的化學制劑來清洗。
具體的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電塗料材料可以選用含離子的增溶劑來清洗;水溶性的塗料可採用「橋鍵」型溶劑清洗;食品工業蛋白質沉澱可以採用阮酶溶劑、磷酸鹽、硅酸鹽為基礎的鹼性去垢劑清洗;膜表面的無機鹽沉澱可利用EDTA之類的螯合劑、酸、鹼來清除。
❾ 簡述中草葯有效成分提取和分離方法
草葯提取分離中方法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葯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分子蒸餾法等。具體如下 :
1、超臨界流體萃取
利用超臨界狀態下的流體為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中萃取中葯材中的葯效成分並進行分離的方法。原理是以一種超臨界流體在高於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目標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溶解在流體中成分立即以溶於吸收液的液體狀態與氣態流體分開。
2、膜提取分離技術
分離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葯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
3、超微粉碎技術
是利用超聲粉碎、超低溫粉碎技術,使生葯中心粒徑在5~10μm以下,細胞破壁率達到95%。葯效成分易於提取也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適合於各種不同質地的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從而使葯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
4、葯絮凝分離技術
將絮凝劑加到中葯的水提液中通過絮凝劑的吸附、架橋、絮凝作用以及無機鹽電解質微粒和表面電荷產生凝聚作用,使許多不穩定的微粒如蛋白質、錳液質、鞍質等連接成絮團沉降,經濾過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9)如何利用超濾膜濃縮中葯擴展閱讀:
中草葯提取和分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丹、丸、膏、散;第二階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為主的提取、粗處理技術與現代工業制劑技術相結合而製成中成葯;第三階段,是運用現代分離技術和檢測技術精製化和定量化的現代植物葯。
植物葯的三個階段,只是說明它們先後產生的時間順序,並不表示後一階段會取代或取消前一階段。正如化學葯不能取消天然葯物、生物葯也不能取消化學葯一樣。但後一層次比前一層次更多體現或運用了現代科技。
植物提取物和現代植物葯在概念的內涵上存在著交叉性,互相包含著彼此的部分內容。現代植物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為基礎的,植物提取物是現代植物葯的主要原料和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種則被直接作為葯用。
❿ 萬能的度友 有誰能幫幫我談談 對超濾膜的認識和了解。(越多越好) 誰能談談啊 100分獎勵
超濾膜是一種用於超濾過程能將一定大小的高分子膠體或懸浮顆粒從溶液中分離出來的高分子半透膜。 以壓力為驅動力,膜孔徑為1~100nm,屬非對稱性膜類型。孔密度約10/cm,操作壓力差為100~1000kPa,適用於脫除膠體級微粒和大分子,能分離濃度小於10%的溶液。
1. 超濾膜結構
這種高分子聚合膜具有不對稱的微孔結構,分為兩層:上層為功能層,具有緻密微孔和攔截大分子的功能,其孔徑為1~20nm;下層具有大通孔結構的支撐層,起增大膜強度的作用。
功能層較薄,透水通量大。一般先製成管式、板面式、卷式、毛細管式等各種型的組件,然後組裝多個組件在一起應用,以增大過濾面積。膜的超濾過程在本質上是機械篩濾過程,膜表面孔隙的大小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超過濾膜能分離的溶質(高分子或溶體)為1~30nm大小的分子,它排斥的物質除膜的特性外,還與物質分子的形狀、大小、柔度及操作條件等有關。早期的超濾膜用玻璃紙、硝酸纖維膜等。
2. 超濾膜製作材料
通常由各種高分子材料製成,如醋酸纖維素類、醋酸纖維素酯類、聚乙烯類、聚碸類、聚醯胺類以及芳香族聚合物類等。
3. 超濾膜性能表徵
性能用純水透水率平方米·小時和截留分子量和截留百分率表示。純水透過率越大越好,截留率一般要求>99%。高質量的超濾膜孔密度很大,孔徑分布很窄。
4. 超濾膜應用領域
超濾膜已廣泛用於工業廢水和工藝水的深度處理,如化工、食品和醫葯工業中大分子物質的濃縮、純化和分離,生物溶液的除菌,印染廢水中染料的分離,石油化工廢水中回收甘油,照相化學廢水中回收銀以及超純水的制備等。此外,還可用於污泥濃縮脫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