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濕地工程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一、工程地點
項目區位於吉林省梨樹縣污水處理廠西側小南河流域,起始點為污水處理廠中水通過圓涵流入小南河處,樁號為0+000,末端為小南河與招蘇台河匯合處,樁號3+700。
二、工程設計
(一)工程總體布置
以污水處理廠出口進入梨樹小南河為工程起點,樁號為0+000,末端為與招蘇台河匯合處,樁號為3+700,面積共316000m2作為人工表流濕地的建設面積,共分級修建20座溢流堰。
(二)工藝選取
人工濕地技術是一種基於自然生態原理,充分利用人工介質中的
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質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凈化的一種復合工藝。根據濕地內污水的流動狀態,人工濕地又劃分為表面流濕地和潛流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在生態構造和外觀上都類似於天然濕地,但去污的效果要優於自然濕地。潛流濕地的人工布水系統位於濕地的表面,使水流在濕地表面以下運行,根據水流的方向,又可以把潛流濕地分為水平潛流和垂直潛流濕地兩類。
1、表脊坦面流人工濕地
表面流人工濕地這種類型的人工扮野豎濕地和自然濕地類似,污水從濕地表面流過。在流動的過程中廢水得到凈化。水深一般0.3~0.5米,水流呈推流式前進。污水從入口以一定速度緩慢流過濕地表面,部分污水或蒸發或滲入地下。近水面部分為好氧層,較深部分及底部通常為厭氧層。表面流人工濕地中氧的來源主要靠水體表面擴散、植物根系的傳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傳輸能力十分有限。
2、潛流人工濕地
目前在實際應用中,潛流濕地由於在處理效果具有較大優勢,已成為人工濕地主要的應用模式,而在潛流濕地中根據水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水平潛流型和垂直潛流型兩種濕地模式。早期國際上應用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大部分為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但是隨著垂直潛流系統在污染物的去除和佔地小等方面優勢逐漸得到認識,尤其是對污水中有機物和氮具有更高的凈化效果,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在國內外都開始迅速的發展。
人工濕地水質深度凈化系統的各類工藝的特點對比如表7-1所示。
綜合考慮本項目處理規模、水質特點、運行穩定、管理簡單、景觀審美、場地特徵、氣候、投資、建設方要求等,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本次設計選擇表流人工濕地工藝。
(三)人工濕地工藝流程
表面流人工濕地的去除機理如下:
1)稀釋作用;2)沉澱和絮凝作用、流速降低、生物分泌物,自然沉澱,絮凝沉澱發生;3)好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4)厭氧微生物的作用5)生物的作用6)水生維管束植物的作用
為了保證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的運行穩定性,由梨樹縣污水處理廠進入人工濕地的水體水質必須保證符合入水標准即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工程將梨樹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引至小南河人工濕地進行水質凈化,最後流入招蘇台河水域。
(四)人工濕地相關水力參數計算
在人工濕地的設計過程中,確定濕地的水力污染負荷是最重要步
驟之一,同時也關繫到人工濕地未來處理效果的關鍵因素。本次工程設計方法主要利用濕地水文動力學基本原理,由進出水水質和總體水量平衡進行系統的水力負荷與停留時間等水力參數,然後計算出所需土地面積和污染物負荷量,同時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導則》RISN-TG006-2009 和環境保護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相關標准要求選取合適的設計參數。
1、表面水力負荷
指每平米人工濕地在單位時間所能接納的污水量。
式中,qhs—表面水力負荷,m3/(d.m2);Q—日處理量,m3/d;A—濕地面積,m2。本項目中,Q=30000m3/d,A=316000m2,因此qhs=0.095m3/(d.m2)。
根據國家標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 要求,表面流人工濕地qhs控制范圍應為<0.1,本次設計面積滿足表面水力負荷要求。
2、表面有機負荷
指每平方米人工濕地在單位時間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
式中:qos—表面有機負荷,kg/(m2·d);Q—人工濕地設計水量,m3/d;C0—人工濕地進水BOD5濃度,mg/L;C1—人工濕地出水BOD5濃度,mg/L;A—人工濕地面積,m2。
本項目中,Q=30000m3/d;C0=10mg/L(一級A);C1=10mg/L(地表Ⅴ類水),故表面有機廳大負荷不需計算,滿足要求;
3、水力停留時間
指污水在人工濕地內的平均駐留時間。
式中:t—水力停留時間,d;V—人工濕地基質在自然狀態下的體積,包括基質實體及其開口、閉口孔隙,m3;Q—人工濕地設計水量m3/d;本項目中,據計算可知,V=316000×0.7×1=221200m3,Q=30000 m3,因此t=7.4d,滿足國家標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要求(4~8d)。
經過上述計算,本工程無論從表面水力負荷、表面有機負荷及水利停留時間上均滿足達到地表Ⅴ類水標准需要的指標。
三、結論
通過對表流濕地的水處理效果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見下表。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本項目人工濕地建成以後,運轉後,每天將大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對保護周邊地區的環境和降低水體的污染負荷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❷ 污水處理項目中的人工濕地有什麼優缺點啊
很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站點可以看到設備的控制櫃和幾個井蓋外,最常見是還有小型的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在天然濕地的凈化功能基礎上,人工將礫石、砂、土壤等介質按一定比例結構的底部封閉並有選擇的植入水生植物的污水處理系統。它的處理方法主要是靠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的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
對於偏遠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人工濕地是性價比較高的污水處理系統。它擁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美化景觀等特點,還可以供水產、畜產、建材、綠化、野生動物棲息等。不過對於規模較大的農村,一般會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組合使用,以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當然,人工濕地也有一定的缺點。佔地面積較大,內部需栽種水生植物,所以真正能穩定運行需要幾年的時間,周期相對長。人工濕地還易受病蟲害影響,加之污水性質復雜,常有水質不達標的現象出現,處理不當人工濕地反而會成為污染源。
❸ 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為什麼要設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通過吸收和降解氮、磷等富營養物,有助於緩解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從而提升水質。配合雨水收集系統和城市中水、污水處理系統,以及適當的植物配置,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這不僅有助於凈化輕度污染的水體,還能降低城市污水處理的成本,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
在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過程中,人工濕地能夠進一步處理污水,有效去除水質中少量的氮、磷等污染物。這不僅可以避免尾水直接排放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能保護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
具體而言,人工濕地能夠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植物根系能夠吸附和過濾污染物,微生物則通過生物降解作用進一步凈化水質。此外,人工濕地還能促進生物多樣性,為各種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進一步提高水體的生態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濕地在處理污水的過程中,不僅能去除污染物,還能通過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例如,濕地中的植物可以作為飼料或肥料,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持,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綜上所述,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有效凈化水質,還能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城市建設和污水處理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人工濕地的應用,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❹ 奼℃按澶勭悊鍘傛按榪涘叆浜哄伐婀垮湴灞炰簬鍐嶇敓姘村埄鐢ㄥ槢
1. 奼℃按澶勭悊鍘傚勭悊榪囩殑姘達紝濡傛灉絎﹀悎鏍囧噯錛屽彲浠ヨ褰掔被涓哄啀鐢熸按銆
2. 鍐嶇敓姘存湁澶氱嶇敤閫旓紝涓昏佸寘鎷鍐滀笟銆佸煄甯傛潅鐢ㄣ佸伐涓氫互鍙婄幆澧冪瓑鏂歸潰銆
3. 鍦ㄥ啘涓氶嗗煙錛屽啀鐢熸按鍙鐢ㄤ簬鐏屾簤銆佽偛鑻椼佸吇孌栭奔綾誨拰鐗茬暅絳夈
4. 鍩庡競鏉傜敤鏂歸潰錛屽啀鐢熸按閫傚悎鐢ㄤ簬鍩庡競緇垮寲銆佸啿鍘曘佹竻媧佽楅亾鍜岃濺杈嗐佸緩絳戞柦宸ヤ互鍙婃秷闃層
5. 宸ヤ笟涓婏紝鍐嶇敓姘翠綔涓哄喎鍗淬佹礂娑ゃ侀攨鐐夈佸伐鑹鴻繃紼嬪拰浜у搧鐢熶駭鐨勬按婧愩
6. 鐜澧冨埄鐢ㄦ柟闈錛屽啀鐢熸按鍙鐢ㄤ簬濞變箰鎬ф櫙瑙傘佽傝祻鎬ф櫙瑙備互鍙婄淮鎸佹箍鍦扮幆澧冦
7. 姝ゅ栵紝鍐嶇敓姘磋繕鍙浠ヨˉ鍏呮按璧勬簮錛屽傚湴涓嬫按鍜屽湴琛ㄦ按錛屼互緇存寔姘磋祫婧愮殑騫寵銆
❺ 人工濕地人工濕地的優缺點
1. 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優勢顯著,其建設與運營成本低廉,維護簡便,技術門檻較低,能有效處理廢水。
2. 該系統具備良好的緩沖性能,能夠適應水力和污染負荷的變化,並為周邊環境帶來多方面的間接效益,包括水產養殖、農業利用、造紙原料、建材生產、綠化、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休閑娛樂及教育等。
3. 然而,人工濕地也存在一些缺點。其佔地面積較大,這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可能成為一個限制因素。
4. 此外,人工濕地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對生物和水力復雜性的理解不足可能導致設計上的不足,出水水質難以保證,甚至可能成為污染的來源。
5. 研究數據表明,人工濕地的處理效率隨著植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要達到最優效率通常需要2到3個生長周期,這意味著系統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穩定運行,這是當前人工濕地技術面臨的一大挑戰。
6. 總體而言,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在處理水量較小、水質變化不大的城鎮污水方面,如我國農村的中、小城鎮,展現出較高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7. 鑒於其技術仍需改良和完善,特別是針對不同地區特點和運行數據的研究,以提供更為合理的建設參數,人工濕地的技術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5)污水處理廠後建濕地擴展閱讀:人工濕地是一種模擬自然濕地的人工系統,通過人為構建和控制運行,類似於沼澤地的地面。它將污水和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濕地中,在污水和污泥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對污水和污泥進行處理。人工濕地的工作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和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水分蒸發和養分吸收,以及各類動物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