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河南省城鎮污水廠排放

河南省城鎮污水廠排放

發布時間:2025-05-22 17:42:32

㈠ 我國最近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具體如下:
2015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6起,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准,均屬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並得到及時妥善處置。6起事件分別是:3月24日,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倉庫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6日,安徽海容電源動力有限公司廠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7日,合銅黃高速廬江段交通事故柴油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27日,滬渝高速順安服務區交通事故鹽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2日,銅陵縣320國道九榔河大橋交通事故硫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8日,合武高速金寨段交通事故苯乙烯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
2014年4月23日4時,湖北省漢江武漢段入境斷面出現氨氮濃度超標情況。23日16時30分起,武漢市的白鶴嘴水廠、余氏墩水廠、國棉水廠因出廠水質氨氮超標,先後停止供水。
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游一個鉛鋅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從懸崖上直瀉而下,注入山腳的范家河,沿岸被尾渣浸泡過的樹木枯死,良田被礦渣掩埋,粉末狀鉛鋅尾渣與河水混合成的黏稠泥漿經范家河徑直排入清水江。事發後,下游二十多公里的清水江依然一片渾濁,人畜一時飲水困難。
雲南南盤江水污染事件
2002年10月,雲南省南盤江柴石灘以上河段突發嚴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噸魚類死亡,下游柴石灘水庫3億多立方米水體受污染。因南盤江沿岸人口稠密,工農業生產集中,是雲南經濟較發達的區域之一,此次水污染事件不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且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2003年
三門峽水庫泄出「一庫污水
2003年,因三門峽大壩上游一些企業的工業污水排放和黃河附近城鎮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污染,三門峽水庫泄水呈「醬油色」,水質惡化為V類,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庫污水」。三門峽市區雖緊鄰黃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錢購買從附近山上運來的山泉水,「守著黃河買水吃」成為三門峽市一大奇觀。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江水變黃變臭,氨氮超標竟達50倍之多。污染發生後,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左右。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影響百萬群眾,當地純凈水被搶購一空,當地政府從宜賓、成都調集消防車送水,依然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用水。為緩解災情,還從都江堰、三岔湖緊急調水稀釋2000噸氨氮,但為時已晚。據專家當時測算,沱江被破壞的生態至少需要5年時間來恢復。
河南濮陽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來,河南省濮陽市黃河取水口發生持續4個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區四十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濮陽市被迫啟用備用地下水源。據調查,自1997年以來,濮陽市黃河取水口已連續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飲用水源每年約有4至5個月受污染影響。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2004年12月下旬,由於一些造紙企業向四川樂山市青衣江偷偷排放大量工業污水,導致水面出現大量白色泡沫,並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鹼味。青衣江本是樂山市近四十萬市民的飲用水源,但水質嚴重污染後,周邊的自來水公司因生產達標飲用水的難度加大而瀕臨停產,當地市民面臨斷水危機。

2005年
重慶綦江水污染事件
從2005年1月3日起,因取水點被上游重慶華強化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廢水所污染,導致水廠停止供水,重慶綦江古南街道橋河片區近3萬居民斷水兩天,綦江齒輪廠也因此暫停生產。
浙江嘉興遭遇污染性缺水危機
2005年3月中旬,浙江省嘉興市街頭出現了各類節水宣傳品,要求居民們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馬桶水箱里放磚頭以節約沖水量。該市居民的用水價格也從每噸1.65元漲至1.9元。調查表明,盡管嘉興河網密集,是聞名天下的「水鄉」,但因上游的過境水污染,嘉興達標的可用水十分缺乏。
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2005年,黃河流域一些地區的農作物出現減產甚至絕收,原因是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的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工業企業林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達標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導致黃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積近似於污水灌溉,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蹤,近70人受傷。爆炸發生後,約100噸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導致江水嚴重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吉林省松原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停水多日。順流而下的污染甚至威脅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造成嚴重的國際負面影響。此次事件還暴露出信息不公開、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等弊端,如哈爾濱曾出現謠言四起、搶購飲用水等恐慌場面。
事後,國務院調查組認定這是一起特別重大水污染責任事件,對12名事故責任人作出黨紀、政紀處理,原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為此辭職。5年間,國家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治污資金78.4億元。
廣東北江鎘污染事故
2005年12月15日,廣東北江韶關段出現嚴重鎘污染,高橋斷面檢測到鎘濃度超標12倍多。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廣東各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因韶關地處北江上游,此次污染直接威脅下游近千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和成千上萬企業的正常用水,部分城市自來水供應停止。經調查,事故起因是韶關冶煉廠設備檢修期間違法超標排放含鎘廢水所致。

2006年
河北白洋淀死魚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素有「華北明珠」美譽的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接連出現大面積死魚。調查結果顯示,死魚事件的主因是水體污染較重、水中溶解氧過低,最終造成魚類窒息。據統計,河北任丘市所屬9.6萬畝水域受到污染,水色發黑,有臭味,網箱中養殖魚類全部死亡,淀中漂浮著大量死亡的野生魚類,部分水草發黑枯死。
吉林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忙牛河附近發生化工污染。經現場勘察,發現部分水質呈紅色,並伴有少量泡沫,污染物為二甲基苯胺,並形成長約5公里的污染帶。經調查,此次事故系吉林長白山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為排放化工廢水所致。
湖南嶽陽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陽縣城飲用水源地新牆河發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標10倍左右,8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經調查,造成此次污染的禍首是上游3家化工廠,因日常性排放工業污水,致使大量高濃度含砷廢水流入新牆河。

四川瀘州電廠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2006年11月15日,四川瀘州川南電廠工程施工單位在污水設施尚未建成的情況下,開始燃油系統安裝調試,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卻水管道並排入長江。當天,該企業報告進入長江的柴油為0.38噸,經環保部門督查,次日再報進入長江的柴油實為16.945噸。這起事故導致瀘州市城區停水,並進入重慶境內形成跨界污染。
事後,國家環保總局認定這是一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瀘州川南發電有限公司被處20萬元人民幣的經濟處罰,公司相關責任人被分別處以扣減獎金、撤銷職務等處罰。2007年5月15日前,四川環保局暫停審批滬州市除污染治理項目外所有新建項目。

2007年
太湖、巢湖、滇池爆發藍藻危機
從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原因是作為當地飲用水源的太湖出現了大面積藍藻,這個年年侵擾太湖的「常客」,這一年來得更早、更凶。小小藍藻一夜間打亂了數百萬無錫市民的正常生活,超市內的純凈水被搶購一空,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價格猛漲。
進入6月份,巢湖、滇池也出現藍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現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積藍藻,隨著持續高溫,巢湖東半湖也出現藍藻,威脅當地飲水安全。雲南昆明滇池也因連日天氣悶熱,藍藻大量繁殖。在滇池海埂一線的岸邊,湖水如綠油漆一般,並伴有陣陣腥臭。
江蘇沭陽水污染事件
2007年7月2日下午3時,江蘇沭陽縣地面水廠發現,短時間內,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於淮沭河的自來水廠取水口,水流出現明顯異味。經檢測,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為每升28毫克左右,遠遠超出國家取水口水質標准。由於被污染的水經處理後仍不能達到飲用水標准,城區供水系統被迫關閉,20萬人口用水受到影響,整個沭陽縣城停水超過40小時。

2008年
廣州白水村「毒水」事件
2008年3月2日,廣州白雲區鍾落潭鎮白沙村41名村民在自家或在飯館吃過飯後,不約而同出現了嘔吐、胸悶、手指發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狀,被陸續送往醫院救治。據調查,此次污染的原因是白沙村裡一私營小廠使用亞硝酸鹽不當,污染了該廠擅自開挖的位於廠區內的水井,而該水井的抽水管和自來水管非法私自接駁,又導致自來水污染。
雲南陽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8年6月以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被測出水體中的砷濃度嚴重超出飲用水安全標准,直接危及兩萬人的飲水安全。從7月8日起,沿湖周邊民眾及企業全面停止從中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9月12日,雲南省政府決定對陽宗海實施「三禁」,即禁止飲用、禁止游泳、禁止捕撈水生產品。並決定採取措施查處污染企業,啟動綜合治污措施,爭取用3年左右使陽宗海水質恢復正常。
因這起污染事件,雲南省對26名政府工作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12人予以免職處分。為強化環境執法,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環境保護分局,這一機構設置在全國尚屬首次。

2009年
江蘇鹽城水污染事件
2009年2月20日,因自來水水源受到酚類化合物污染,江蘇鹽城市大面積斷水近67小時,20萬市民生活受到影響,占該市市區人口的五分之二。據調查,製造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評為當地標兵企業的鹽城市標新化工廠,該廠為減少治污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了30噸化工廢水,最終污染了水源地。事後,該廠兩名負責人因「投放危險物質罪」分別被判處10年和6年有期徒刑,這也是我國首次以這一罪名對環境污染事件作出刑事處罰。
山東沂南砷污染事件
2009年4月,山東沂南縣億鑫化工有限公司在未獲批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非法生產阿散酸,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廢水存放在一處蓄意隱藏的污水池中。7月20日、23日深夜,趁當地降雨,該公司用水泵將含砷量超標2.7254萬倍的廢水排放到涑河中,造成水體嚴重污染。事後,三名涉案負責人被分別判刑,並被判共同賠償國家3714萬元的經濟損失。
陝西漢陰尾礦庫塌陷事故
2009年8月29日、30日,陝西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約八千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險情導致尾礦庫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嚴重污染,並嚴重威脅與其通過涵洞相連的觀音河水庫水質,而後者是漢陰縣城老城區自來水的主要水源地。
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
2003年,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長沙湘和化工廠,次年4月,該廠未經審批建設了1條煉銦生產線,並長期排放工業廢物,在周邊形成了大面積的鎘污染,進而導致植被大片枯死,部分村民因體內鎘超標出現頭暈、胸悶、關節疼痛等症狀,兩名村民因此死亡。2009年7月29日、30日,當地上千名村民因不堪污染之害,圍堵鎮政府、派出所。事後,與製造污染有關的企業負責人、政府官員等受到刑事追究、停職等處理。
多地爆發兒童血鉛超標事件
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接受檢測的1016名兒童中,共查出851名兒童血鉛超標,進而引發惡性群體性事件。隨後,湖南武岡市被查出1354名兒童血鉛超標,福建上杭縣被查出121名兒童血鉛超標。12月下旬,廣東清遠市數十名兒童也被集體查出鉛中毒。經調查,這些鉛中毒事件均與當地企業的污染排放有關,重金屬污染問題由此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有色金屬之鄉」飲水告急
2009年有調查報告披露,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於湘江流域,由此導致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多年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湘江流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的農田無法耕種,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2010年
紫金礦業銅酸水滲漏事故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嚴重污染,當地漁民的數百萬公斤網箱養殖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187.71萬元人民幣。但紫金礦業卻將這起污染事故隱瞞9天才進行公告,並因應急處置不力,導致7月16日再次發生污水滲透。9月21日,位於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銀岩錫礦高旗嶺尾礦庫還發生潰壩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發後,當地多名官員被停職檢查或責令辭職,相關企業負責人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8日,福建省環保局對紫金礦業作出罰款956.313萬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決定,創下對污染企業的最高罰款紀錄。
大連新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連新港一艘賴比瑞亞籍30萬噸級的油輪在卸油附加添加劑時,導致陸地輸油管線發生爆炸,並引起旁邊5個同樣為10萬立方米的油罐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據測算,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
松花江化工桶事件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兩家化工企業的倉庫被洪水沖毀,7138隻物料桶被沖入溫德河,隨後進入松花江。桶裝原料主要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帶長5公里。為防止危機擴大,沿岸出動上萬人攔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斷,幾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河南鉻廢料堆積成城市毒瘤
2010年10月25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興建了一批化工企業,並留下了六百多萬噸廢料鉻渣,成堆存放在二十多個城市的周邊,成為「城市毒瘤」。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因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已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

2011年
血鉛超標事件頻發不止
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鉛超標事件,在2012年繼續蔓延。1月,安徽懷寧縣高河鎮新山社區檢測出228名兒童血鉛超標;3月,浙江台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檢測出17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53人。浙江湖州市德清新市的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被曝造成33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99人;5月,廣東省紫金縣的三威電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鉛超標,其中達到鉛中毒判定標準的59人;9月,上海康橋地區25名兒童被測出血鉛超標。
導致上述血鉛超標的污染源,幾乎全是蓄電池企業。環境保護部2011年3月對388家鉛蓄電池企業進行督察發現,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各種環境違法問題,為此對鉛蓄電池企業進行重點整治。其中因德清血鉛事件,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

渤海蓬萊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與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萊19-3油田發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裏海水受污染,大約相當於渤海面積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質由原一類淪為四類,所波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河北、遼寧兩地大批漁民和養殖戶損失慘重。
事故發生後,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全、推諉卸責、處置不力等等而飽受輿論批評,索賠工作進展艱難,直到次年才有所突破,其中,國家海洋局於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將支付總計16.83億元的賠償款,此數額創下了我國生態索賠的最高紀錄。
哈葯總廠陷「污染門」
2011年6月5日,中央電視台曝光哈葯集團制葯總廠長期違規排污:工廠周邊廢氣排放嚴重超標,惡臭難聞;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沒有完全啟動,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變色;大量廢渣要麼不分地點簡單焚燒,要麼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對葯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且這種「水陸空」立體式排污已非一日,周邊居民曾多年投訴,但哈葯總廠始終不願投資解決問題。

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
2011年6月5日上午,浙江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居民發現自來水有異味,當地水廠取水時也發現水體飄出一股類似松香水、油漆的氣味。經檢測,被污染的水體中出現了10種左右揮發性的苯烯類有機物質,污染源則來自青山湖附近的一個工業園區。因這起污染事件,當地部分地區停止供水。
雲南曲靖鉻渣污染事件
2011年8月,雲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將5222.38噸重毒化工廢料鉻渣非法傾倒,導致珠江源頭南盤江附近水質受到嚴重污染,附近農村77頭牲畜死亡,並對周圍農村及山區留下長期的生態風險。
蘋果公司中國代工廠被指污染環境
2011年9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36家環保組織發布題為《蘋果的另一面》的調查報告,披露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的27家疑似供應商存在嚴重環境問題。隨後,環保組織與蘋果公司展開了一系列關於凈化產業鏈的談判。該年10月,蘋果中國江蘇代工廠因污染環境被勒令停產整頓。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國際大品牌環保責任的討論。
甘肅徽縣血鎘超標事件
2011年10月23日,地處甘肅徽縣的寶徽集團鋅冶公司一名職工體檢時查出體內血鎘異常。隨後對該公司869名職工的體檢結果顯示,共有266人血鎘超標,71人住院治療。經調查,該公司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員工血鉻異常的主要原因,相關責任人為此受到處理。

江西銅業排污禍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銅業在江西德興市下屬的多家礦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樂安河,禍及下游樂平市9個鄉鎮四十多萬群眾。樂平市政府的調查報告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上游有色礦山企業每年向樂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萬噸「三廢」污水,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屬污染物達二十餘種。由此造成9269畝耕地荒蕪絕收,1萬余畝耕地嚴重減產,沿河9個漁村因河魚銳減失去經濟來源,當地民眾重金屬中毒病症和奇異怪病時有發生。而相關企業根據協議作出的賠償金額,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2012年
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廣西龍江河突發嚴重鎘污染,水中的鎘含量約20噸,污染團順江而下,污染河段長達約三百公里,並於1月26日進入下游的柳州,引發舉國關注的「柳州保衛戰」。這起污染事件對龍江河沿岸眾多漁民和柳州三百多萬市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截至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而柳州市則一度出現市民搶購礦泉水情況。事發後,肇事企業的10名責任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逮捕。
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鎮江自來水公司最初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其後兩天,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風波。2月7日,鎮江市政府承認: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異味的主要原因。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格洛里亞」號貨輪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鎮江市自來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訴該貨輪。

㈡ 誰是唐白河污染的元兇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辦公廳
環辦便函[2010]7號
關於唐白河流域污染問題
調查處理情況的復函
湖北省政協辦公廳:
全國政協辦公廳轉來你省《各界反映》(增刊)反映「唐白河流域污染危及鄂豫兩省亟待解決」的信息收悉。我部對你們反映的問題高度重視,立即組成由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和河南省環境保護廳參加的聯合調查組,於2009年9月對唐白河流域河南省南陽段進行了集中檢查。現將有關情況函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檢查情況看,近年來,河南省加大對唐白河流域污染企業查處和污染治理力度,關閉了125家家造紙企業及2l家「十五小」企業,建成了400多套污水處理設施,各縣均建有污水處理廠,有效地減輕了唐白河污染負荷,唐白河流域水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據河南省提供的2008年全年和2009年1月至7月唐白河流域河南省出境斷面水質監測數據顯示,唐河、白河河南省出境斷面水質均符合各自功能區劃Ⅲ類和Ⅳ,類永質標准。為全面了解和掌握唐白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我部向湖北省環保廳調閱了同期唐白河流域湖北入境斷面水質監測數據。從湖北省提供的監測數據來看,盡管近年來河南、湖北兩省各級政府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唐河和白河的水質有了一定的好轉;但目前唐河和白河水質尚未達到各自功能區劃要求,唐河水質為Ⅳ類,屬輕度污染;白河水質為劣V類,屬重度污染。造成湖北、河南兩省監測數據存在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河南省白河斷面下游有一條支流流入白河,監測數據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白河流入湖北省境內的水質狀況。
二、處理結果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河南省南陽市部分企業廢水超標排放和部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我部向河南省環保廳下發了監察通知書,要求河南省環保廳責令南陽市環保局對存在嚴重污染問題的企業立即停產治理;督促甫陽市政府盡快完善城區和市縣污水管網建設,加快城區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按照《關於預防與處置跨界水污染糾紛的指導意見》(環發C2008)74號)要求,督促南陽市環保局加大對轄區內重點污染源的監管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部將進一步加大唐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強與河南、湖北兩省環保部門的溝通和協調,逐步建立起唐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綜合監督管理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新局面。一是指導和協調解決唐白河流域湖北、河南兩省省界斷面水質監測問題,並與兩省環保廳進行會商,研究提出跨省界斷面水質監測方案,組織開展監測工作;定期交換水質監測數據。二是在下一步全國國控斷面調整時,考慮在唐白河流域兩省交界處新增1個國控斷面的必要性。三是將唐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正在編制的《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9-2015)》中,統籌考慮唐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從政策、資金和能力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
感謝你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對我部的,工作提出寶貴建議。
聯系人;杯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 穆亮

㈢ 近期相關環境方面的問題及新聞有關環境污染環境保護之類

《水污染防治法》未將任何一種超標情形列為例外情況和免責事由。2019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出權威回答: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排放是《水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的法律責任;污水處理廠作為專業機構,在建廠之前就應調查評估污水來源,通過市場作用體現各方責任,減少問題產生,保證達標排放責任。

因而,當事人不能以進水水質問題為借口,超標排放,更不能因此而成為逃避行政處罰的正當理由。

污水處理廠應承擔哪些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本案當事人是慣犯,此次長期嚴重超標且拒不改正,應當加重處罰。

監管存在漏洞。《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環保部門發現重點排污單位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傳輸數據異常,應當及時進行調查。本案當事人在出現問題後,及時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做了匯報,卻未見政府有所作為,任由事態發展。

《孟州市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系與第三方的合同行為,與行政處罰屬不同法律關系,無約束力;但政府部門有義務維護和保障污水處理廠權利,監管上游企業進水符合規定標准;進水企業也要履行協議,自行監管濃度,達「標」進水。

被罰者是否有追償權利?

目前,本案已進入行政復議階段。

可否轉嫁?行政處罰是有處罰權的行政部門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相對人特定違法行為而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法律關系不同於合同約定的追償民事法律關系,因此行政處罰由特定人承擔、不可轉嫁,否則就脫離了處罰真正目的。目前,法律也沒有規定行政處罰的追償權。行政處罰不可轉嫁,但在沒有實質違法的情況下,處罰的罰款是可以追償的。

可獲賠償?《行政處罰法》第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本案中,行政機關違法在先,既缺少自己監管作為,又缺失報告後的管理作為,沒有及時處罰和糾正上游企業,給當事人造成了處理成本、系統癱瘓、受到懲罰和信用名譽的損害。

怎麼追責?本案中,上游企業雖未被處罰,但污水處理廠是因其違法被處罰,有理由由其民事賠償責任。《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六條規定,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如城鎮污水處理廠,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水污染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如何界定?本案的《特許經營協議》就是污水處理企業與進水企業之間的合同。「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損失強調的是與違約的因果關系,並不排除將行政處罰導致的利益納入損失的范圍,相對人受到行政處罰,應當可以作為違約損失向違約方追償。

可代為治理嗎?以《水污染防治法》為例,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八條分別從污水治理、污泥處置、船舶水污染、事故水污染方面規定,逾期、未按要求或者不具備能力採取治理措施的,監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污水處理廠處理其他企業產生的污水,雖不是代為治理,但其具有一致性:上游企業怠於處理,下游集中處理且要收取費用。

本案當事人污水處理廠在處理能力范圍內履行了污水處理義務,出水濃度超標非自身原因造成。真實違法對象是超標進水企業及其他單位。處罰責任不能轉移,但不應由污水處理廠全部承擔,罰款追償具有實質基礎法律規定依據。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案被處罰者追償的權利,取決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即污水處理廠在行為上有無實質違法。有證據證明積極履行義務的,被處罰的罰款可以追償。否則,既違背公序良俗精神追求,也與上述法律規定要求不符,難以起到以法律法規規范教育公民遵紀守法的目的。本案當事人能且必須追償。

作者單位:河南省靈寶市生態環境局

■案情介紹

最近,河南省焦作生態環境局擬對孟州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行政處罰罰款4880萬元,這家公司不服,向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提起行政復議,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孟州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該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負責處理其產業聚集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出水一級A標准。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該公司存在廢水超標排放、污泥處置不當、不配合環保檢查和運行經費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幾乎每年都受到1-2次處罰。

2月13日,采樣監測發現,該公司總排口總磷(TP)1.42mg/L、總氮(TN)23.4mg/L,超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表1規定一級A標准(TP≦0.5mg/L,TN≦15mg/L)。4月3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80萬元。

3月25日,復查發現:總排口總磷2.37mg/L、總氮25.2mg/L,隨即責令改正,實施按日連續處罰。4月28日,再次復查:正在運營,總排口氨氮23.8mg/L、總磷2.68mg/L、總氮30.5mg/L,濃度更高且新增一超標污染物,再次實施按日連續處罰。第一次計27日,罰款2160萬元;第二次計34日,罰款計2720萬元,總計罰款4880萬元。

■不服理由

1.該公司陳述,出水超標系進水水量超負荷、水質超標准所致,各指標均超出設計負荷,導致系統癱瘓。

2.該公司申辯,受到進水沖擊時,堅持正常運轉,並連續向孟州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及孟州市生態環境局匯報水量、水質及影響情況,但未有明顯改觀。

3.該公司抗辯,其與上游進水企業簽訂的《孟州市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項目特許經營協議》「水質不合格的處理」明確:「運營期間,遇以下進水水質不符合標準的原因導致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時,經公司盡力採取措施,造成出水水質仍不達標;乙方不承擔責任,且不影響乙方按照協議約定收取污水處理服務費。」

㈣ 如何選擇污泥處理處置技術

城市污泥不同處理處置方式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以北京市為例
張義安,高 定,陳同斌*,鄭國砥,李艷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北京 100101

摘要:以北京市為例,估算不同電價及運輸距離下填埋、焚燒及堆肥等方式的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在此基礎上討論各種處理處置方案的前景,展望北京市污泥處理處置出路。污泥填埋在一定時期內還將是主要處理處置方式,但所佔比例將逐漸下降;堆肥是經濟上較為可行的處理處置方式,適合大力推廣;隨著經濟實力與技術水平提高,焚燒法可以適用於個別特殊地點。同時,分析了政府補貼對污泥處理處置效益的影響。
關鍵詞: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填埋;焚燒;堆肥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175(2006)02-0234-05
城市污泥是污水處理的副產物,以含水率97%計算,體積占處理污水的0.3%~0.5%[1],深度處理產泥量還將增加50%~100%。目前我國每年排放的干污泥大約1.3×106 t,並以大約10%的速率在增加。
北京市全區域規劃污水排放量為330×104 m3/d,其中2003年市區污水排放量約為230×104 m3/d[2]。規劃建設14座污水處理廠,2015年污水處理能力預計將超過320×104 m3/d,處理率將超過90%。到2008年,北京市將新增9座中水處理廠,深度處理能力將由目前的1×104 m3/d提高到47.6×104 m3/d,屆時每年產生含水率 80% 城市污泥超過80×104 m3。北京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泥外運運輸費用佔到全廠運行費用的1/3[3]。
城市污泥的大量產生,已引起日益嚴峻的二次污染,並成為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瓶頸。污泥處理處置率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投資和運行成本方面的限制。但到目前為止,還未見關於不同污泥處理處置方案的經濟分析,導致不同單位和設計人員在方案的選擇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本文以北京為例,對幾種典型的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方式進行經濟分析,以便為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1 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成本估算
1.1 估算方法
以1 t干污泥(DS)為計算基準,綜合成本=運行成本+設備折價成本。運行成本以目前較為成熟的處理處置方式進行估算。
北京市污泥機械脫水效果通常在80%左右。各方案中的成本估算涉及或包括焚燒、運輸、填埋等3個流程;設備折價成本取15 a使用年限,年折舊7%,社會利率10%,即年折價17%,設備年工作時數以8000 h計。因此,設備折價=設備價格×指數×0.17/8000。
1.2 估算細則
(1)單位成本
填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的成本約60~70 ¥/t,污泥填埋時按照壓實生活垃圾∶土∶污泥容重比為0.8∶1∶1,污泥填埋成本為48~56 ¥/t,取52¥/t。
干化:乾燥能耗與脫水量成正比。燃氣加熱效率85%、鍋爐熱效率70%、過程熱損失5%時,水的蒸發能耗為150 (kW?h)/t,每小時去除1 t水的設備投資為180×104¥[4]。
焚燒:目前多採用流化床技術,每h焚燒1 t干化污泥的設備成本為528×104¥,污泥按干質量減量60%。焚燒的運行費用24¥/t,煙氣處理消耗NaOH量約為37 kg/t,折價約128¥/t [5]。
電價:北京市工業電價高峰期、平段區、低谷期分別為0.278、0.488、0.725¥/(kW?h)。按不同補貼方案,將電價設定為0.30、0.60¥/(kW?h)。
運費:北京市運輸價格在0.45~0.65¥/(t?km)之間,污泥為特殊固體廢物,需特殊箱式貨車運送,價格處於高端。另外,近年運輸價格有上漲趨勢。因此,運費取0.65 ¥/(t?km)。
此外,干化及焚燒均按設備成本添加30%物耗人工管理費及土建配套費。
(2)污泥含水率
污泥的有機質和水分含量較高,填埋存在一系列問題,當前主要關心的是土力學性能,當含水率高於68% 時需按m(土)∶m(污泥)=0.4~0.6的比例混入土 [6-8]。含水率降低時污泥性狀存在突變,因此填埋脫水目標設定為80%、30%。
含水率是污泥焚燒處理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有機質含量高、含水率低利於維持自燃,降低污泥含水率對降低污泥焚燒設備及處理費用至關重要。一般將污泥含水率降至與揮發物含量之比小於3.5時,可形成自燃[9]。北京市污泥有機物含量在45% 以下,因此使污泥維持自燃焚燒的水分含量應小於61.2%。朱南文總結了幾種國外污泥熱乾燥技術,可以將污泥乾燥至10%含水率[10]。污泥焚燒綜合成本隨乾燥程度動態變化,干化程度越高,干化能耗升高,焚燒設備及運行費用隨之下降。簡化起見,本文以污泥保持熱量平衡燃燒為估算前提,不再進行高水分下加入重油的成本估算。因此污泥焚燒的干化目標定為:60%和10%。
表1 北京市填埋場概況[11]及離污水處理廠的最近距離
Table 1 Description of landfill site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填埋場 填埋場位置 處理規模/(t?d-1) 預計關閉時間 最近的污水處理廠 最近直線距離/km 1)
北神樹 通縣次渠鄉 980 2006 高碑店 20
安定 大興區安定鄉 700 2006 小紅門 36
六里屯 海淀區永豐屯鄉 1500 2017 清河 15
高安屯 朝陽區樓梓庄鄉 1000 2018 高碑店 15
阿蘇衛 昌平區小湯山鄉 2000 2012 清河、北小河 40
焦家坡 門頭溝區永定鎮 600 2011 盧溝橋 15
1) 最近距離數據為作者實測

綜上所述,污泥的處理處置方式計有:堆肥,分別乾燥至含水80%、30% 時填埋,乾燥至含水

60%、10%時焚燒。
1.3 填埋成本
填埋成本=能耗成本+運輸成本+填埋場成本+設備折價成本
能耗成本=[1/(1-η0)-1/(1-ηe)]×150×α×Pele
運輸成本=0.65×L /(1-ηe)
填埋場成本=βPf /(1-ηe)
設備折價=[1/(1-η0)-1/(1-ηe)]×180×α× 0.17×104/8000
其中,η0、ηe分別為處理處置始、末的含水率;Pele為電價,¥/(kW?h);L為運輸距離,km;α為土建及人工配套費指數,1.3;β為體積系數,含水率≥68%時在1.4~1.6之間,取1.5,含水率<68%時取1;Pf為填埋場填埋價格,40~60¥/t,取52¥/t。
污泥填埋運輸距離:北京市現有填埋場容量不足以滿足生活垃圾處置需求,即使規劃中的填埋場建成之後,富餘填埋能力也很有限,污泥填埋需另外覓地新建填埋場。隨著城市發展及填埋場地質條件要求,運輸距離也將越來越遠,參照表1,污泥
填埋的運輸距離將在40 km以上,因此在估算今後的填埋成本時,分別取50、100 km作為近期及遠期填埋場運輸距離。
1.4 堆肥成本及收益
城市污泥經過堆肥無害化處理之後進行土地利用,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處理處置方式。強制通風靜態垛堆肥處理是泥堆肥主流技術,其處理成本與污泥初始含水率、處理規模、堆肥廠與污水處理廠之間距離以及設備原產地等因素相關。堆肥廠宜建在污水處理廠周圍,運輸成本計為0,堆肥成本主要由鼓風、烘乾、篩分能耗,調理劑及設備折價成本組成。目前,堆肥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為350~500¥/t,扣除15%含水率後取500¥/t DS。
利用CTB堆肥自動控制系統[12,13]進行強制通風靜態垛堆肥在河南省漯河市城市污泥堆肥廠的應用結果表明,當污泥含水率不高於80%時,鼓風能耗在40~60 (kW?h)/t DS之間,取60 (kW?h)/t DS。CTB調理劑價格為300 ¥/t,損耗率一般為5% [14]。經過10~14 d堆肥,污泥干物質減量30%,含水45%。採用熱乾燥技術烘乾至含水15%,脫水負荷0.45 t/t DS;調理劑在烘乾前篩分後自然晾乾,需篩分能耗;篩分負荷共9.3 t/t DS,篩分能力1 t/h,功率3 kW。全程能耗95 (kW?h)/t DS,考慮到未知能耗,取100 (kW?h)/t DS。
設備折價:處理干污泥能力為 0.3×104 t/a的污泥堆肥廠設備投資約700萬¥,設備折價182 ¥/t DS(含佔地成本),取200¥/t DS。
1.5 焚燒成本
考慮到焚燒廢氣排放等問題,外運30 km以上焚燒為佳,取30 km;焚燒按干物質減量60%,燒余物需運至填埋場填埋,運輸距離取50 km。參考表3可知,乾燥至10%焚燒成本較乾燥至60%低。乾燥程度越高,焚燒廠佔地面積也越小,因此焚燒前以干化至10%為宜。
1.6 干化農用成本
未經穩定化處理污泥存在施用安全危險,考慮到干化的穩定效果較差,安全性有限,不再估算。
2 討論與分析
2.1 處理成本和經濟效益
表2 處理處置1 t城市污泥(干質量)所需的成本及其效益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stimated cost and benefit of sewage sludge treated and/or disposed by different ways
填 埋
干化 運輸 填埋 綜合成本/¥
目標 能耗/¥ 設備折價/¥ 距離/km 運費/¥ 填土比例 費用/¥
80% 0 0 50 163 50% 390 5531),5532)
30% 2091),4182) 178 50 46 0 74 5071),7162)
80% 0 0 100 325 50% 390 7151),7152)
30% 2091),4182) 178 100 93 0 74 5541),7632)
焚燒
干化 焚 燒 燒余物 綜合成本/¥
目標 能耗/¥ 設備折價/¥ 運行/¥ 設備折價/¥ NaOH/¥ 運費/¥ 填埋/¥
60% 1461),2932) 124 60 365 128 13 20 8561),10022)
10% 2281),4552) 193 27 162 128 13 20 7711),9982)
堆 肥
能耗/¥ 設備折價/¥ 調理劑損耗/¥ 總成本/¥ 銷售/¥ 總效益/¥
391),782) 200 75 3141),3532) 410 961),572)
1) 電價取0.30 ¥/(kW?h);2) 電價取0.60 ¥/(kW?h)

各種處理方式處理成本估算過程及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污泥處理處置以堆肥方式成本

最低,約300~350¥/t DS;填埋方式約500~760¥/t DS。焚燒方式成本最高,約800~1000¥/t DS。堆肥成本低於填埋方式,顯著低於焚燒方式,隨運輸距離增加填埋成本顯著高於堆肥成本。此外,污泥焚燒處理一次性投資大,運行維護費用最高。

各種處理方式中,污泥填埋沒有資源回收,效益為零;考慮到污泥熱值水平,回收焚燒熱能可能性較低,對凈效益影響不大;污泥干化可以起到脫水的效果,但穩定化的效果有限,加之干化過程中容易產生爆炸和肥效緩慢等問題,不宜提倡;在產品銷售良好情況下,按電價不同,堆肥處理可以盈利50~100¥/t DS。
2.2 各種處理處置技術的優缺點
現有的大部分填埋場設計建造標准低、缺乏污染控制措施,存在穩定性差等問題,導致散發氣體和臭味,污染地下水,不能保證填埋垃圾的安全,只是延緩污染但沒有最終消除污染。一些國家為了把上述問題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了待處理污泥物理特性的最低標准,使污泥填埋的處理成本大大增加。例如德國要求填埋污泥干基含量不低於35%。為避免污泥中有機物分解造成的地下水污染,1992年德國發布了《城市廢棄物控制和處置技術綱要》,要求從2005年起,任何被填埋處理的物質其有機物含量不超過5% [15],這意味著污泥即便是經過乾燥也不滿足填埋的要求。污泥填埋面臨填埋場地、公眾及法規等多重壓力,填埋成本將逐步升高,近年來國外污泥填埋處理方式比例越來越小[6]。
是否推廣堆肥處理城市污泥,首先應切實評估施用污泥堆肥的潛在環境風險。杜兵等[16]研究表明,同國外相比北京市某典型污水處理廠酚類、酞酸酯類、多環芳烴類均處於污染程度較低的水平。堆肥處理的持續高溫可以確保殺滅病菌,保證污泥的農用安全。陳同斌等[17]對中國城市污泥的重金屬含量及其變化趨勢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城市污泥中平均含量普遍較低,金屬含量基本未超過農用標准[18],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近年相關研究也證明:科學合理地進行城市污泥農用不會造成土壤和農產品的重金屬污染問題[19]。我國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重金屬環境風險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嚴重。
焚燒減量最為顯著,含水80%的污泥焚燒後減容率超過90%。然而,污泥含有多種有機物,焚燒時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如二惡英、二氧化硫、鹽酸等,受國內焚燒技術的限制,二惡英污染問題尚未很好解決,重金屬煙霧與燃燒灰燼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焚燒浪費了污泥中的營養物質。對比三種處理處置方式,污泥焚燒佔地面積最小,但綜合成本最高,設備維護要求高,環保風險較大,這些不利之處都限制了污泥焚燒技術的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堆肥處理實現污泥的資源化利用,科學合理施用下可以保證衛生安全及重金屬安全,同時較為經濟可行,是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是,從市場銷售的角度來看,污泥堆肥產品的銷售渠道有待改善。各種處理方式優缺點概括於表3(下頁)。
2.3 電價影響及政府補貼
電價影響到污泥處理處置成本。電價從0.60¥/(kW?h)降低到0.30 ¥/(kW?h),各種處理方式的綜合成本分別降低40~230 ¥/t DS。如電價取至用電低谷期電價或者更低,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
表3 各種處理處置技術優缺點對比
Table 3 Comparison of landfill, composting and incineration for sewage sludge
處理處置方式 收支平衡/(¥?t-1) 1) 技術難度 場地要求 能否資源化 無害化程度
填埋 -507~ -763 簡單 大 不能 延緩污染, 沒有最終消除污染風險
堆肥 57~96 較簡單 較小 能 重金屬低於農用標准時可以達到無害化要求
焚燒 -771~ -1000 技術設備要求高 小 不能 尾氣可能帶來二次污染
1) 運輸距離100 km、電價0.60 ¥/(kw?h)時, 以80%含水率填埋成本略低於30%含水率填埋, 但其佔地為後者5.25倍, 綜合考慮採取30%填埋

污泥含水80%及60%下填埋佔地分別為30%下填埋的5.25倍、1.75倍。政府通過補貼如降低電價等調控手段,將污水處理投入合理分配到其中的污泥處理單元,可以降低污泥處理單元的焚燒成本、填埋佔地,降低堆肥成本。政府補貼可以發揮經濟杠桿作用,調控污泥處理行業投入產出狀況,有利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的健康發展。總之,污泥處理處置應該有適宜的政府補貼。
3 結論
(1)污泥堆肥成本隨電價變化約300~350 ¥/t DS,堆肥銷售可以補償部分處理成本,使污泥堆肥達到微利水平。合理施用堆肥可以提供養分和有機質,是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重要方向。
(2)污泥填埋操作簡單,但其成本約500~760 ¥/t DS,高於堆肥處理。考慮到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及二次污染問題,且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污泥填埋將逐步受到限制,因此其應用比例應逐漸減少。
(3)污泥焚燒減量效果最明顯,但其初始投資及運行費用最高,綜合成本約771~1000 ¥/t DS。其設備維護復雜,如果對尾氣處理不當會造成二次污染。

參考文獻:
[1] Edward S R, Cliff I D. 工程與環境引論[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Edward S R, Cliff I D. Introction to engineering & the environment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柯建明, 王凱軍, 田寧寧. 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問題研究[J]. 中國沼氣, 2000, 18(3): 35-36.
KE Jianming, WANG Kaijun, TIAN Ningning. Disposal of excess sludge from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Beijing city [J]. China Biogas, 2000, 18(3): 35-36.
[3] 彭曉峰, 陳劍波, 陶濤, 等. 污泥特性及相關熱物理研究方向[J]. 中國科學基金, 2002, 5: 284-287.
PENG Xiaofeng, CHEN Jianbo, TAO Tao, et al. The specialties of sludge and associated thermal physical issues [J]. China Science Fund, 2002, 5: 284-287.
[4] 何品晶, 邵立明, 宗兵年. 污水廠污泥綜合利用與消納的可行性途徑分析[J]. 環境衛生工程, 1997, 4:21-25.
HE Pinjing, SHAO Liming, ZONG Bingnian. The feasible way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outlet of sludge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Environmental & Sanitary Engineerin,. 1997, 4:21-25.
[5] 鄧曉林, 王國華, 任鶴雲. 上海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途徑探討[J]. 中國給水排水, 2000, 16(5): 19-22.
DENG Xiaolin, WANG Guohua, REN Heyun. Discussion at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the sewage sludge in Shanghai wastewater plants [J]. China Water and Wastewater, 2000, 16(5): 19-22.
[6] 國家建設部. CJ 3025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S]. 1993: 2.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PR China. CJ 3025 Wastewater and sludge disposal standard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S]. 1993: 2.
[7] 國家建設部. CJJ 17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S]. 2001: 20.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PR China. CJJ 17 Technical Code for Sanitary Landfill of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S]. 2001: 20.
[8] 趙樂軍, 戴樹桂, 辜顯華. 污泥填埋技術應用進展[J]. 中國給水排水, 2004, 20(4): 27-30.
ZHAO Lejun, DAI Shugui, GU Xianhua. Application headway of sewage sludge landfill technique [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04, 20(4): 27-30.
[9] 高廷耀. 水處理手冊[M]. 北京: 高教出版社, 1983: 288-289.
GAO Tingyao. Handbook of water treatment [M].Beijing: Higher Ecation Press, 1983: 255-289.
[10] 朱南文, 徐華偉. 國外污泥熱乾燥技術[J]. 給水排水, 2002, 28(1): 16-19.
ZHU Nanwen, XU Huawei. Overseas technique of thermal drying sewage sludge [J].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2002, 28(1): 16-19.
[11] 劉建國, 聶永豐. 京城垃圾處置[J]. 科技潮, 2004,7: 32-35.
LIU Jianguo, NIE Yongfeng. Treatment of waste in Beijing [J]. Technological Tides, 2004, 7: 32-35.
[12] 陳同斌, 高定, 黃啟飛. 一種用於堆肥的自動控制裝置: 中國, 0112522.9[P].
CHEN Tongbin, GAO Ding, Huang Q F. A servomechanism for composting: 中國, 0112522.9[P].
[13] 高定, 黃啟飛, 陳同斌. 新型堆肥調理劑的吸水特性及應用[J]. 環境工程, 2002, 20(3): 48-50.
GAO Ding, HUANG Qifei, CHEN Tongbin. Water absorbability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type compost amendment [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2, 20(3): 48-50.
[14] 高定. 堆肥自動測控系統及其在豬糞堆肥中的應用[D]. 北京: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2: 78.
GAO 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wine Manure Composting [D].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 78.
[15] 李美玉, 李愛民, 王志, 等. 發展我國污泥流化床焚燒技術[J]. 勞動安全與健康, 2001, 8: 20-23.
LI Meiyu, LI Aimin, WANG Zhi, et al. Develop sewage sludge fluidized bed incineration technique in our country [J]. Safety & Health at Work, 2001, 8: 20-23.
[16] 杜兵, 張彭義, 張祖麟, 等. 北京市某典型污水處理廠中內分泌干擾物的初步調查[J]. 環境科學, 2004, 25(1): 114-116.
DU Bing, ZHANG Pengyi, ZHANG Zulin, et al.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in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f Beijing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 25(1): 114-116.
[17] 陳同斌, 黃啟飛, 高定, 等. 中國城市污泥的重金屬含量及其變化趨勢[J]. 環境科學學報, 2003, 23(5): 561-569.
CHEN Tongbin, HUANG Qifei, GAO Ding, et a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decreasing trends in sewage sludge of China [J]. Transac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3, 23(5): 561-569.
[18]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 中國, 18918-2002[S]. 北京: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02: 5.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hina, 18918-2002[S].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 Press, 2002: 5.
[19] 田寧寧, 王凱軍, 柯健明. 剩餘污泥好氧堆肥生產有機復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1, 14(1): 9-11.
TIAN Ningning, WANG Kaijun, KE Jianming. Evaluation of organic complex fertilizer made of excess sludge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J].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2001, 14(1): 9-11.

㈤ 關於黃河

黃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較高,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
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東為呂梁西坡,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窪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黃河從貴德至民和境內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間,從民和下川口進入甘肅,這一段氣候溫和濕潤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譽,水流清澈見底又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說法。寧夏的寧夏平原和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因為處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水源豐沛,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水草豐美,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
流域概況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壺口瀑布南孟津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黃河是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黃河流域衛星地圖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生物資源
黃河幹流總共有魚類121種(亞種),幹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總數的78.4%。主要經濟魚類有花斑裸鯉、極邊扁咽齒魚、厚唇裸重唇魚、黃河裸裂尻魚、瓦氏雅羅魚、北方銅魚(鴿子魚)、鯉魚、鯽魚。黃河上游魚類種類只有16種,組成也較簡單,僅有鯉科、鰍兩科的裂腹魚、雅羅魚、條鰍等。中下游魚類大體相似,均以鯉科為主。中游有71種魚類,但缺乏自然的鰱、鱅、鯿、魴等典型平原類群的魚類,中游上段有與上游共有的裂腹魚和條鰍等,下游的魚類種類和數量都較多,有78種,其中有多種過河口魚類及半鹹水魚類。對黃河支流的調查資料統計看,據甘肅洮河、陝西渭河、涇河的魚類統計看,以渭河水域種類較多,有30種,洮河次之有11種,涇河則僅有4種。上中游支流中多數是鯉科、鰍科的小型魚類,另外有少數嘗科及鯰魚等, 經濟魚類為鯉、鯽、雅羅魚及鯰魚等。
歷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搖籃。歷史上頻繁的災害,也使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憂患」,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途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黃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
注釋:
近年,黃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壞,魚類現已不到百種。蘭州市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認為,黃河上游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致使黃河含沙量大;黃河水量受乾旱少雨日趨減少;工業城鎮廢水的污染;人為捕撈等因素,都是導致黃河生物減少的原因。
為使黃河水域生態得到修復及養護生物資源,甘肅省農牧廳漁業處從二000年開始,針對黃河甘肅段實行「增殖放流」計劃。據漁業處負責人介紹,投放數量從去年的七百餘萬尾,已增加到今年的八百萬尾,以黃河土著魚種——黃河鯉魚、鯰魚、草魚、鱅魚為主要投放對象。
河流分段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下面為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上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④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⑤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⑥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⑦河道沿岸工廠污水排放過多。
懸河

由於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 ,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那麼黃河是從什麼地方開始成為「懸河」的呢?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的磴口縣,在這里,黃河河道比縣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黃河奔流在中條山與秦嶺之間,東行經河南孟津。由這里距黃河30公里處,就是我國著名的都城洛陽。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從東周起,先後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則天)、後梁、後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稱為「九朝古都」。
河道變遷
黃河是我國第二條大河,自遠古以來即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紀黃河下游因河水渾濁即有「濁河」之稱。公元1世紀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後泥沙有增無減。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積在下遊河床上,日積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約束,時久形成懸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輕則漫口決溢,重則河道改徙。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93次,河道因泛濫大改道共26次,決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圍北至海河,南達淮河,縱橫25萬平方公里,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
就黃河下遊河道變遷的特點而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① 戰國築堤以前
上限大致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當時黃河下游流經河北平原,在渤海灣西岸入海,因兩岸未築堤防,河道極不穩定。據文獻記載,黃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經的有《禹貢》、《山海經·北山經》和《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三道。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經》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沖積扇的南緣,向東經過雄縣、霸縣一線,到今天天津市區附近入海;《禹貢》大河下游在今深縣與《山經》大河別流,穿過今河北平原中部,於青縣以東入海;《漢志》大河則離開了太行山東麓,經豫東北、魯西北、冀東南,東北至黃驊縣境入海。上述三河道在戰國中期以前,或互為主次,或同時存在,但以流經《漢志》大河為常見。在古代,「河」就是黃河的專稱。據《漢志》、《水經注》記載,河北平原上被稱為"河"的水道達10餘條,都可能是黃河某次決流改徙後的故道。
② 公元前 4世紀~公元初年(戰國中期至西漢末年)
戰國中期,下游大規模修築堤防後,固定下來的河道就是《漢書2地理志》里記載的大河,從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多股分流、改道頻繁的局面,我們暫時作為黃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戰國中期,黃河下游地區人口稀少,初築堤防時,兩岸堤距寬達50漢里(1漢里相當現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內游盪,河道蓄洪能力較強,不易發生決口。以後生齒日繁,在大堤內河槽兩旁淤出的大片灘地上進行了墾殖,修築民埝以自衛,遠者距水數里,近者僅數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迭出。西漢末年,今河南浚縣境內河道,「河水高於平地」,顯然已成「懸河」。這是秦漢以來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加劇的結果。公元11年王莽時黃河又東決,河、淮之間水災延續了60年之久。
③公元1~10世紀(東漢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國三年),黃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以上決口,河水一直泛濫至清河郡以東數郡。當時,王莽因為河決東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墳不受威脅,就不主張堵口,聽認水災延續了近六十年,從而造成黃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後,在將近千年時間里,黃河下遊河道出現過相對穩定的局面,偶而有決溢,也未造成大規模改道。其原因:
一,東漢開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黃河中游,退耕還牧,次生草原和灌木叢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對減弱。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領導下,對西漢末漫流的河水進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條新的河道,大體流經冀魯交界地區,從長壽津(今濮陽西旺賓一帶),自西漢大河別出,循古漯水河道,經今范縣南,在今陽谷縣與古漯河分流,經今黃河和馬頰河之間,至今山東利津縣境入海。
三,當時黃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單獨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澤窪地,都起著分洪、排沙與調節流量的作用。
④ 公元10世紀~1127年(唐末至北宋末)
經近千年的堆積,到唐末開始,黃河下遊河口段已逐漸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發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時期,決口的頻率明顯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決。
至11世紀初,在今山東商河、惠民、濱州市縣境內,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後決口地點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滑州(今滑縣東舊城)一帶。總的趨勢是,河道逐漸向北擺動。五代末年、北宋前期決出的赤河、橫隴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陽東昌湖集)決口,北流經今滏陽河與南運河之間,下游合御河(今南運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稱「黃河北派」。這是黃河變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黃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吳埽、內黃口)
⑤ 1128年~16世紀中葉(金元至明嘉靖萬曆時)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後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這是黃河下游變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黃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間原是黃河下游的窄道,由於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決口後擺動的范圍,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東、山東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離開了這段河道以後,下遊河道折向東或東南,擺動於豫東北至魯西南地區。在金代,有記載的12次決口中,決後河道擺動在該地區佔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睢州、陳留、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溝等15處決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內折而南流,經尉氏、洧川、扶溝、鄢陵等地,由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折而南流,經通許、太康等地,由渦入淮。我們將其稱為黃河歷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從金元至明中葉,黃河變遷特點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決口地點西移。起初決口多在今山東境內(12世紀50、60年代),以後西移至今河南汲縣、陽武(今原陽東部)、延津一帶(12世紀80、90年代)。到13世紀70年代~14世紀40年代,決口已移至新鄉、原武(今原陽西部)、滎澤(今鄭州市西古滎鎮)一帶,幾至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頂端。
第二,河道幹流逐漸南擺。12世紀中期以後河道經豫東北、魯西南,至今山東梁山縣境流入泗水。以後逐漸南擺進入豫東開封、商丘地區,經安徽碭山、蕭縣至江蘇徐州奪泗入灘。金元之際兩次人為決河,先後由濉奪泗或由渦入淮。13世紀後期有一段河道奪潁河入淮,達到黃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極限。
第三,下遊河道除幹流外,同時分出幾股岔流,迭為主次,變遷無定。自12世紀下半葉(金大定年間)開始,即出現「兩河分流」的局面。以後又分成3股,大致均流經今廢黃河一線以北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到13世紀下半葉(元初),下游又出現了奪濉、渦、潁入淮的幾股。嗣後,或東流入泗,或南流入淮,時而又東北決入馬頰河、徒駭河、北清河(今山東東平以下黃河)入海。經常數股並行,迭為主次,變遷極為混亂。元末(1351)賈魯治河時,曾整治一條從河南封丘東至徐州奪泗入淮的河道,史稱賈魯河。不久即告廢壞。
⑥ 16世紀中葉~1854年(清咸豐五年)
黃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16世紀中葉(明嘉靖中葉)基本結束,「南流故道始盡塞」,「全河盡出徐、邳,奪泗入淮。」這是河勢的一大變化。後來在萬曆初年,潘季馴推行「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針,下遊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圖上的廢黃河。其後雖有決溢。但旋即恢復故道。清前期經大築堤防。河南境內河道出現過一段相對安流時期,而山東、江蘇境內河段決口次數增多。江蘇徐州至淮陰河段兼作運河,是「咽喉命脈所關,最為緊要」。潘季馴治河重點即在這一河段上,如大修兩岸縷堤、格堤、月堤、遙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澤湖水位,蓄清刷黃等工程。到清初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陰至河口段,這是因為金元以後黃河長期奪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斷延伸,使坡降變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積。故18世紀以後徐州以下河患最為集中。19世紀以後,河道淤廢不堪,決口連年發生,更兼國內政治動盪,治河不力,發生新的改道已不可避免。
⑦ 1855年 (清咸豐五年)~20世紀 50年代以前
1855年6月,黃河在河南省蘭陽銅瓦廂決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縣村莊,又往東漫流至蘭儀、考城、長垣等縣後,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東趙王河至張秋穿運;一股經長垣縣,流到東明縣雷家莊,這里就分成了兩股,都東北流到張秋鎮;三股河匯合後,穿過張秋運河,經不鹽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蠣口入海。這是黃河第六次大改道。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濮陽,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安、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沖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這次決口,使黃河下游結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歷史,又回到由渤海灣入海。其後的20年內,洪水在以銅瓦廂為頂點,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縣、碭山一線,東至運河的三角洲沖積扇上自由漫流,水勢分散,正溜無定。直至1876年全線河堤告成,現今黃河下遊河道始基本形成。下遊河道中自銅瓦廂至陶城埠一段,決口經常發生,故有「豆腐腰」之稱。
1938年6月,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人為扒開花園口大堤,企圖用洪水來阻止日本侵略軍的西進。這次決口,使黃河南泛於賈魯河、潁河和渦河之間地帶,成災嚴重,史所罕見。這也是黃河史上的第七次大改道。
最近因為風沙問題越來越嚴重,現在專家說,如果人類再濫砍濫伐的話,黃河的源頭很可能會被淹沒在風沙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起源,但是這條被譽為母親河的源頭今天卻被荒山大圍斬,風沙處處。
專家指出,人類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濫砍濫伐是破壞水源的主要原因,使這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生態系統面臨崩潰,也很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破壞下的另一個遺址。
正是黃河頻繁泛濫成災的特點,造就了中華民族「居安思危」的性格。中華文明也是從大禹治水、導河入海的艱難奮斗中開始的,以至於許多朝代都設有治河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設有「黃河水利委員會」這樣的機構,這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非常罕見的。可以說,黃河對於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和引導中華文明走向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充滿活力的上遊河段--這一河段號稱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其中從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川峽相間,河床比降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規劃利用落差超過1200米,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佔全河的近50%。平均年發電量近600億千瓦時。
溫柔纏綿的寧蒙河段--黃河在這里平靜地流淌,灌溉著兩岸的農田,造福當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寧夏銀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積廣闊,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里物產豐富,名貴中葯枸杞和銀川大米品質優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稱。(枸杞照片)內蒙古河套平原十分乾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這里「無水是荒漠,有水成綠洲」。黃河水給這里的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勇往直前的中遊河段--陝晉峽谷,黃河在這里劈開萬仞山,勢如破竹,形成了黃河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河段。在這一河段有以下兩個著名的地方:
1.壺口瀑布--黃河在這里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過來,咆哮而去,壺口瀑布既是黃河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徵。「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叫,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歌詞選至《黃河大合唱》)
2.龍門--流傳「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源於此。這里水流湍急,相傳鯉魚如果能跳過龍門就可成龍。這個傳說表達了人們對付出艱苦努力後到達理想境界的美好願望,也激勵著中華兒女頑強拼搏,奮斗不息。這里相傳是大禹治水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又稱禹門口。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150萬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其後,10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生活繁衍,繼續為黃河文明的誕生默默耕耘。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帝王統領著中華民族把古代黃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火葯、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唐詩、宋詞、元曲是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發明創造和科學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全人類的進步。
一、我國第二長河
黃河,我國第二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中國龍,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

㈥ 河南省環保局電話多少

河南省環保局聯系電話一覽:

1、環保投訴:66312369

2、紀檢監察室:66309017

3、信訪辦:66309029

4、辦公室:66309026

5、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66309185

6、環境影響評價處:66309116

7、環境監測處:66309172

8、污染防治處:66309095

9、自然生態保護處:66309103

10、輻射環境管理處:66309129

11、應急辦:66309220

12、省環境監察總隊:66309205

13、省輻射環境安全技術中心:66309289

14、省環境監測中心:66309300

15、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66302755

16、自然生態保護處:66312369

17、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66309500

18、省固體廢物管理中心:66309550

19、省環境監控中心(省環境信息中心):66309117

20、機關服務中心:66309180

(6)河南省城鎮污水廠排放擴展閱讀

河南省環境保護廳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訂並組織實施河南省環境保護政策、規劃,起草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制定規范性文件。

2、負責全省重大環境問題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牽頭協調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指導協調市、縣級政府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警工作,協調解決有關跨區域環境污染糾紛,統籌協調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

3、承擔落實國家和省政府減排目標的責任。組織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並監督實施,提出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稱和控制指標,督查、督辦、核查各地污染物減排任務完成情況,負責環境保護責任目標、總量減排考核並公布考核結果。

4、負責提出環境保護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省財政性資金安排的意見,按省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省規劃內及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並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組織實施和監督工作。參與指導和推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發展,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5、承擔從源頭上預防、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責任。受省政府委託對省重大經濟和技術政策、發展規劃以及重大經濟開發計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涉及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提出有關環境影響方面的意見,按國家和省規定審批重大開發建設區域、項目影響評價文件。

6、負責全省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定水體、大氣、土壤、雜訊、光、惡臭、固體廢物、化學品、機動車等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組織指導城鎮和農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7、指導、協調、監督全省生態保護工作。擬訂生態保護規劃,組織評估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監督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重要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破壞恢復工作。

8、負責全省核安全和輻射安全的監督管理。實施國家有關政策、規劃、標准,參與核事故應急處理,負責輻射環境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監督管理核設施安全、放射源安全,監督管理核設施、核技術應用、電磁輻射、伴有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污染防治。

9、負責環境監測和信息發布。執行國家環境監測制度和規范,組織實施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組織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調查評估、預測預警,組織建設和管理省環境監測網和全省環境信息網,建立和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統一發布全省環境綜合性報告和重大環境信息。

10、開展環境保護科技工作,組織環境保護重大科學研究和技術工程示範,推動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參與組織協調全省有關環境保護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務。

11、組織、指導和協調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制定並組織實施河南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綱要,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有關宣傳教育工作,推動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環境保護。

12、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㈦ 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分析

程建強李中明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新鄉,453002)

摘要通過對豫北平原地下水的綜合調查,發現其環境地質問題以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為主,並又導致了泉水消失、濕地減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在環境地質問題形成背景和形成條件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為活動尤其是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破壞了地下水循環系統的天然均衡狀態,其演化模式具有雙向性。最後,提出了減少和防止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形成條件演化模式對策

環境地質問題是由於地下水系統中的天然水動力場及化學場發生改變引起環境惡化的地質現象。豫北平原指黃河以北的華北平原河南部分,總面積約2.0×104km2,隸屬於焦作市、新鄉市、鶴壁市、安陽市及濮陽市,2000年總人口為1508.48萬人,工業總產值為422.85億元,近10年經濟增長速度在8%以上。是河南省的能源、石油化工、冶金、電子、電力和紡織等重要工業基地,也是糧棉油料作物的主要產區。因此,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產生和發展,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通過對大量實測資料的綜合分析,筆者擬對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演化及對策進行分析。

1環境地質問題

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以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為主,又導致了泉水消失、濕地減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次生環境地質問題。

1.1區域地下水位下降

1991~2000年間,豫北平原形成了6個較大的淺層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各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計下降值分別為:武陟漏斗為5.08m,安陽市漏斗為11.25m,新鄉漏斗為4.3m,內黃北漏斗為12.85m,南樂東北漏斗為8.88m,滑縣北漏斗為9.68m(圖1)。各漏斗區地下水水位多持續下降,總面積達7748.75km2(據0m變幅等值線圈定),且東北部的漏斗區和華北的大漏斗連為一體,並引起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自1991年以來,區域10年累計下降約1.3m。地下水下降漏斗的形成和擴大,給豫北平原的工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1.2泉水消失和濕地減少

豫北平原的多處名泉斷流乾枯。如輝縣的百泉,1978年前月平均流量達3.3m3/s,現已乾枯。近年來,輝縣市為恢復百泉旅遊景區而人工引水,直接耗資數千萬元。焦作的王母泉和九里山泉也已消失。同時,濕地面積逐漸減少如沿黃濕地保護區。

圖1豫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水位變幅等值線圖(1991~2000年)

1.3地面沉降

已發現地面沉降發生的地段主要在濮陽市,若以1997年的地面高程作為初始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沉降量及不均勻性也逐步增大,從1997年至2001年累積沉降量分別達到41mm~57mm,其差值為16mm。

在新鄉、武陟北、安陽及滑縣等漏斗區是潛在的地面沉降發生區。

1.4地下水污染新鄉縣和浚縣一些地區地下水

含量超過50mg/l,修武縣和新鄉市郊區可高達100mg/l以上。局部地方地下水

升高,超過飲用水標准(250mg/1),硬度大於450mg/l(以CaCO3計)達450~550mg/l,酚大於0.001mg/l。

Ⅳ(較差)類水分布於大部分地區,大多數為鐵、錳、氟超標。V(極差)類水分布於山前與黃河平原的交接窪地區、黃河故道砂地區的內黃及延津北一帶,濮陽東南部、范縣南部煉油污染地帶。超標離子為礦化度、硬度,濮陽東南一帶為As、Pb。Ⅳ(較差)類水和V(極差)類水分布面積占豫北平原總面積的75%以上,且有擴大趨勢。

2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背景

2.1地形地貌

豫北平原西部鄰區為太行山區,海拔高度203~40m,總的地勢為西高東低,微向東北傾斜。坡降1∶500~1∶2000,地勢相對較平坦。

豫北平原主要為堆積地貌,即西部山前地帶的沖洪積平原和南部、東部的沖積平原。

2.2地層岩性

豫北平原第四系從老到新特徵如下:下更新統(

):分布廣泛,一般埋藏於地下30~180m以下,厚度20~200m,主要為冰川泥礫、粘土、粉質粘土、砂等。

中更新統(

)呈條帶狀分布在湯陰、淇縣一帶,其他地區均埋藏於地下約10~80m,厚度20~80m。西部山前岩性主要為粉質粘土夾薄層砂、砂礫石層。東部主要為似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夾砂層。

上更新統(

)呈條帶狀沿西部邊緣分布,東部呈埋藏狀,向東深度可達30m。厚度約10~60m。西部山前岩性主要為粉土、粉質粘土。東部主要為具明顯「二元結構」的粉土、粉質粘土與砂互層旋迴沉積。

全新統(Qh):西部分布在山前的安陽河、石門河、峪河等沖積扇及現代河床中,厚度一般數米。岩性為粉質粘土、粉土及砂礫石層。以東地區均為全新統地層,厚度為10~30m。

2.3氣侯特徵

豫北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據1990~2000年的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14.2℃,平均降水量598.74mm。時間上,年內降水多集中於5~8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71.2%,而冬春季節降水量較小。在地域上,沿黃河、太行山前和淇縣—長垣縣一帶降水量較大;安陽市東部、濮陽境內降水較少。區內水面蒸發量一般在900~1400mm,且由西部到東部漸次增大。

2.4水文特徵

豫北平原地表河流主要發育有海河水系的衛河和黃河水系的黃河。

黃河位於區南邊界,長約317.5km。黃河形成了黃淮海平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嶺。多年平均流量1447m3/s,自1970年以來,黃河下游先後有20年相繼發生斷流。

衛河分布於區中部,長約252km。現已無源頭清水,所接納的多為沿途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以及少量的引黃灌溉退水。多年平均逕流量為4m3/s。

2.5背景分析

豫北平原地形地貌和地層岩性決定了地下水為鬆散岩類孔隙水,並為其提供了賦存和活動場所。第四系地下水系統主要為淺層含水層系統,是指埋藏40~160m深度內含水介質及其中的潛水和半承壓水系統,其含水介質以鬆散的中細—粉細砂為主,底界為相對穩定的區域性粘土和粉質粘土。

氣象和水文特徵多年表現為一定變幅的周期性波動,受其影響,地下水循環系統表現出對應的變化規律,即豐水年補給量的增加、排泄量減少及地下水位上升→枯水年補給量的減少、排泄量增加及地下水位下降的周期性,且多年表現為相對穩定。它們共同構成了豫北平原地下水循環系統維持天然均衡狀態的自然因素。

3環境地質問題的成因

3.1人為活動對地下水循環系統的影響

3.1.1對地下水補給的影響

豫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區,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修建了大中型水庫10餘座,如馬安石水庫,寶泉水庫,彰武水庫,小南海泉水庫及岳城水庫等。使人工調節作用加強,改變了山區地表逕流模式;出山口的逕流量減小,行洪補給豫北平原地下水量銳減,其補給量減少至約占總補給量的10%。

現在,豫北平原已建設了人民勝利渠、武嘉灌引水渠、豐收渠、長虹渠、群庫乾渠等引水工程,從黃河及山區水庫引水到區內灌溉或供城市用水。渠水下滲或灌溉農田入滲則增加了地下水的補給。其補給量約占總量的29%。

3.1.2對地下水徑流的影響

豫北平原地下水總體逕流方向與地勢變化基本一致,由西南向東北方向,由西部山前的補給源區向東部逕流,由南部黃河補給源區向東北方向逕流。但人工開采使其逕流方向有所改變,形成以各漏斗為中心的局部地下水匯流模式。

3.1.3對地下水排泄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興井灌農業和雙保農田區,用於灌溉的地下水開采量持續增大。而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長及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地下水水源地建設的數量和規模也不斷增大,開采量劇增。1990年以來,各行業地下水年均開采情況為:僅淺層開采總量為25.38億m3,其中,工業用水量為2.44億m3,佔9.6%;生活用水量為2.95億m3,佔11.6%;農業用水量為28.36億m3,佔78.8%。開采量佔地下水系統總排泄量的68%以上,逐步成為最主要地下水排泄方式。

而且,豫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分布具有不均勻性,地下水開發利用布局與地下水資源分布狀況不吻合。一方面,在山前沖洪積扇區和臨黃地區,分布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而開采利用強度較低,開采潛力指數大於1.4,地下水資源大量閑置或被蒸發;另一方面在城市(鎮)區及中北部農業區,地下水資源不夠豐富,而開采過於集中,開采強度較大,開采潛力指數小於0.6。這種布局突顯出地下水開採的不合理性。

上述人為活動尤其是不合理的地下水開采不斷改變著地下水的補逕排條件及模式,使地下水循環系統的天然均衡狀態日益被破壞。

3.2人為活動對地表水水質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農葯化肥大量使用、城鎮生活污水排放、污水灌溉,出現大量點狀和面狀污染源。如新鄉市北站區,1999年其廢水排放量就達2036.23萬t/a,僅有少量達標排放,使流經該區的衛河水質PH值7.9,渾濁度1220,總硬度546.84mg/l,鋅257μg/l,酚80μg/l。據2002年調查,地表水除黃河、淇河為Ⅱ類水外,其餘的皆為V類水,這些污染河渠皆是線狀污染源。這些污染源提供了地下水污染的一個必備條件。

3.3成因分析

據1991年至2000年均衡計算,豫北平原地下水循環系統每年采補均衡差為-1.54億m3,由於人為活動,以不合理開采為主的地下水排泄量之和長期大於補給總量,對天然均衡狀態的破壞程度日益加重,隨著這種負均衡的地下水循環系統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今總面積達7748.75km2的六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並引起區域地下水位的持續波動下降,新的水礬力和水化學作用的發生,又直接導致了一系列次生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

(1)泉水消失和濕地減少:由於徑流場的改變,原來作為排泄區(點)的泉和濕地逐漸成為補給區(點),地下水向漏斗區徑流補給量不斷加大,從而造成泉水減少至消失和濕地面積縮小。

(2)地下水污染:漏斗區形成了以下降中心為排泄點的徑流場,在水動力和水化學作用下,周邊及上層天然污染源如鹹水等及人為活動形成的污染源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化肥、農葯等污染物向開采層運移,使地下水惡化。

(3)地面沉降:主要由於漏斗區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頭大幅度下降,導致上覆地層浮托力銳減,促使飽和粘土層中孔隙水壓力下降,有效應力增加,土層排水固結造成地面沉降。

綜上所述,豫北平原境水文地質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為活動尤其是不合理的地下水大量開采。

4環境地質問題的演化模式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豫北平原人為活動相對較弱,地下水基本遵循天然循環規律,區域水位較高。此後,隨著人類活動強度的不斷加大,尤其是對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使地下水循環系統天然均衡狀態的破壞程度加重,長期處於負均衡狀態,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隨著豫北平原需水量的增大,不合理開采地下水繼續進行,在現狀條件下,環境地質問題將日益突出,最終將導致一系列地質災害的發生。

然而,如果由於人為活動等影響,使地下水水位持續上升,則會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產生如20世紀五六十年代原陽、延津及封丘等地的土壤鹽漬化等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並最終形成地質災害。說明環境地質問題具有雙向演化的特點。

綜上所述,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的演化模式如圖2所示。

圖2豫北平原環境水文地質問題的演化模式圖

5對策和建議

5.1調整地下水開采布局,科學利用地下水

由於豫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分布具有不均勻性,調整地下水開采布局,科學利用地下水對減少和避免由於不合理開采地下水,加劇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

5.1.1漳衛河沖洪積扇區

漳衛河沖洪積扇區淺層含水層組的底板埋深為40~80m,局部可達100m。在這一區域內淺層水主要是用於農田灌溉。

(1)按照地下水水位應小於整個含水層厚度的1/2,且剩餘含水層厚度不應小於20m,確定地下水限制開采保護區及其限制水位。因此,一般地下水位應保持在20~30m。

(2)沖洪積扇前緣交接窪地的部分地段有微鹹水分布,應適當加強開采,以減少蒸發形成大的水力坡度,加快補給速度,促進循環,使地下水水質逐步改善。根據多年開采情況分析,這些地段的地下水位應控制在7m為宜。

(3)在安陽市的安陽河、輝縣市的峪河、黃水河的沖洪積扇等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段可建立集中開采型水源地,適度加大開采量,降低地下水水位以奪取降水入滲量的側向逕流量,騰空調蓄庫容,實行豐蓄枯用。安陽市的極限水位埋深為28.9m,峪河、黃水河的沖洪積扇為35m。

5.1.2黃河沖積扇區

(1)臨黃地區可建立傍河水源地,如武陟縣詹店—原武鎮、新鄉縣朗公廟—福寧集鄉、濮陽市子岸鄉等可建立集中開采型水源地,增大地下水資源潛力。

(2)為防止鹹水區的繼續擴大,對微鹹水主要分布地段即地下水開采漏斗區和沿黃窪地應分別採取相應措施。對漏斗區應控制開采量使其水位不再下降,後有所回升;對沿黃窪地區加大開采量,適當降低地下水水位,最大限度地奪取降水入滲量和側滲量從而加強循環,使微鹹水逐步淡化。據此,對於漏斗區的水位,應高於2000年枯水位;對於沿黃窪地,水位應控制在8m以下。同時加大微鹹水改造利用量,但在濕地保護區應保證濕地的安全。

5.2節約使用水資源

豫北平原約有78.8%的供水量用於農業灌溉,農業節水尤其是中北部地區對減少和避免環境地質問題十分重要。渠道襯砌可節水20%,塑料管輸水灌溉可節水25%,噴灌可節水30%,滴灌節水率最高可達50%。目前區內農業採用高節水灌溉手段(管灌、噴灌和滴灌)的灌溉面積僅佔25%以下,應大力推廣應用。

目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大城市為70%~80%,而中小城市僅為20%~50%。由於工藝技術落後,鋼鐵、化工和造紙等工業耗水量是發達國家的6~8倍。應對耗水大的企業做出調整,加快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鼓勵發展效益好、耗水少、污染輕的企業。做到以水定產,以水定發展。

豫北平原缺水的局面將長期存在,須將節約用水作為一項長期的根本措施,以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業節水為重點,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採用不同的節水措施,全面實施節水。

5.3凈化廢、污水,實現廢水資源化

豫北平原5地市污水排放量較大。目前,5個地級市已相繼興建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既避免了污水的直接排放而形成地下水的污染源,又增加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但處理能力相對仍較小,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僅有30%。應加速污水處理進程,增大污水處理量。

鳴謝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馬沛申高級工程師對本文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謹表謝意。

參考文獻

[1]林豐年,李昌靜等.環境水文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2]張宗祜,沈照理,薛禹群等.華北平原地下水環境演化.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

[3]趙雲章,邵景力,閻振鵬等.黃河下游影響帶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持續開發利用.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

[4]彭漢興.環境工程水文地質學.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5]潘懋,李鐵峰.災害地質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閱讀全文

與河南省城鎮污水廠排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青島首創污水處理廠 瀏覽:853
反滲透法的壓力 瀏覽:920
杭州臨平污水廠 瀏覽:828
超濾膜反洗壓力流量 瀏覽:657
鐵壺怎麼清除水垢 瀏覽:224
宜悅空氣凈化器怎麼看甲醛 瀏覽:9
蒸餾氣化 瀏覽:263
油煙凈化器的風量要選多少合適呢 瀏覽:79
污水處理設計加葯泵如何選型 瀏覽:644
凈水機排廢水過多 瀏覽:21
污水處理廠面積怎麼計算 瀏覽:51
永清二次污水招標信息怎麼樣了 瀏覽:83
寧波家用全自動污水提升器 瀏覽:812
純水樹脂比重一般是多少 瀏覽:684
摩托車空氣濾芯出氣管有油怎麼回事 瀏覽:979
電廠鍋爐給水一般用到多少反滲透膜 瀏覽:894
1純水等於多少升 瀏覽:442
凈水器的水怎麼接到樓上 瀏覽:901
排放污水臭怎麼處理 瀏覽:828
上海市污水提標項目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