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散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其分析
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詳細闡述了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促進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治理服務水平,並供同行參考與借鑒。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我國逐漸認識到治理分散污水的重要性,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城鎮生活產生的污水以及工業生產造成的廢水等的污染源具有較好的控制,不過在一些農村地區、偏遠的度假區以及旅遊參觀區等,由於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對分散污水源的收集較為缺乏,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通常情況下,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分布情況都比較分散,有些位於偏遠一些的地區,水量在一天或者一小時內的系數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此外,集中鋪設管道網路的基礎建設費用非常高,而且容易導致二次污染,還需要對二次污染物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針對分散性污水源,採取分散處理的模式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合理的對污水進行利用,促進生態自然的規律循環,有利於美化環境。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幾種常用的污水防治工藝技術,根據工藝技術本身具有的特點以及適用性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1.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簡介以及分析
1.1凈化沼氣池工藝技術
凈化沼氣池主要是在凈化糞池這一技術的基礎上演變發展的,是一種早期應用於處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工藝手段。通常情況下,凈化沼氣池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二級厭氧池以及後續生物濾池:其中二級厭氧池當中填充了一定量的軟性填料;而生物濾池一般分為兼性濾池以及好氧濾池兩種,其中包括若干個小隔室,在前面的隔室中主要填充軟性填料,而後面的隔室里主要填充硬性填料。生活污水首先要經過沉砂池將一些比較粗大的污染物過濾掉,然後在一級厭氧池當中完成發酵從而產生具有一定利用價值的沼氣。接著在二級厭氧池當中進行厭氧過濾,將污水中包含的污泥進行有效的截留,與此同時進一步發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最後,污水在經過凈化之後需塌空要按照岩燃次序填充相應的軟性填料或者硬性填料,要求出水COD、NH4+-N、TN、TP等各項指標都能夠滿足相關污水排放標准規定的二級標准。
在選擇進水方式的時候可以按照實際的處理量,確定合流式或者是分流式,由於凈化沼氣池的水力會停留較長的時間,一般在2到4天之間,所以通常能夠對規模在200m3/d以下的生活污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其中合流式由於投資的成本相對較低,在處理100m3/d以下規模的生活污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相關調查我們知道:凈化沼氣池的沼氣產率一般可以達到0.02~0.15m3/(m2·d),而且對於COD的去除率非常高,可以達到80%~90%,相比傳統的厭氧消化工藝技術要高出5%~10%。不過該技術對氮磷的處理不是很好,通常不能滿足GB 18918-2002當中規定的一級B標准。所以,凈化沼氣池可以聯合人工濕地、土地滲濾等工藝技術,有效的對氮磷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最後將出水應用到灌溉中或者排入到自然水體中。
1.2蚯蚓生態濾池工藝技術以及高效藻類塘技術
蚯蚓生態濾池這一工藝技術起源於法國和智利,該技術能夠很好的處理城市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蚯蚓的食物包括懸浮物、部分微生物以及生物污泥等,可以排放出小塊有機物質,能夠促進污染物質的降解,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所以,蚯蚓生態濾池不僅可以有效的延長生物食物鏈,去除有機污染物質,還可以提高濾料的滲透性能,提高水力負荷。除此之外,在蚯蚓生態濾池當中,生物污泥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毛細吸水時間一般保持在30~50s,污泥具有較好的脫水團棗瞎性,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泥處理費用。
不過蚯蚓對生存環境當中的濕度有較高的要求,如果長時間處於滯水環境當中,很可能加速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蚯蚓生態濾池的水力負荷,低於傳統二級處理工藝。如果COD負荷過高,容易將蚯蚓和微生物之間良好的協同關系破壞掉,降低了系統的處理效果。而在傳統穩定塘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了一種以人工強化的方式產生的高效藻類塘。該工藝技術主要是由於陽光、菌類以及藻類之間可以產生較好的協同作用,所以處理污染物質的效果非常明顯。
相對於傳統的穩定塘來說,高效藻類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能夠有效的去除氮磷;塘深通常在0.5米以內,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數;HRT相對較短,對於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應用於農村地區;在處理過程中採取的工藝技術較為簡單。該技術在國內外都有應用,我國還需要在出水藻類的含量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3膜生物反應器工藝
膜生物反應器是集活性污泥法與膜分離技術於一體的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根據膜孔徑的大小可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根據膜組件的不同,可分為中空纖維式、平板式、圓管式等;根據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的位置可分為一體式和分置式。
分置式是將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分離放置,這種方式利於對膜組件的更換、反沖洗,在難降解工業廢水、有毒廢水、高濃度廢水等易發生膜污染的廢水中應用較多。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由於佔地面積小、能耗較低而較多的應用於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
膜生物反應器可實現水力停留時間與污泥停留時間的完全分離,從而可以提高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增加其容積負荷。一般反應器內污泥齡較長,利於硝化菌的生長,故系統的脫氮效果好,其去除率可達90%以上。由於膜的高效分離作用,系統出水水質穩定,且可省去傳統二沉池,減少佔地面積。但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膜污染問題,使得膜組件需要定期沖洗或更換,從而增加了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目前此技術已有較多應用,可用於大中小規模水量的處理。實踐表明其處理出水COD,SS質量濃度可以分別穩定在50,10mg/L以下,其它主要污染物指標可以達到中水回用標准,可用於沖廁、綠化灌溉、消防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此系統不設厭氧池,所以對磷的去除效果不好,可進一步通過化學方法除磷,也可與脫氮除磷工藝聯用。
1.4一體化處理裝置
一體化處理裝置是指將厭氧池、生物濾池、接觸氧化池、氧化溝、SBR等技術或單一或組合改造成小型一體化的污水處理系統。已應用的有一體化A/O生物膜反應器、一體化生物濾池、一體化SBR池、一體化氧化溝等。
根據具體情況,一體化處理裝置可建造為地埋式,基本達到不佔地的目標。適用於高速公路服務站、生活小區、旅遊景觀區生活污水的處理,也可應用於冬季較為寒冷的北方地區,以減小溫度對系統運行效果的影響。一體化處理系統的投資和運行成本一般均高於自然生態處理系統,但出水水質較好,可達到GB 18918-2002要求的一級B標准。
2.結語
目前雖有許多污水處理工藝被用於處理分散生活污水,但常常存在運行不穩定、處理出水不達標、處理裝置閑置率高等現象。而開發應用具有抗沖擊能力強、管理簡單、處理效果好兼具運行費用低、投資費用低特點的工藝必將成為今後的方向。同時,結合當地的條件,如在景區建造處理裝置時,可選擇處理效果好並且具有美化環境的自然生態技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⑵ 城市污水回用問題分析
城市污水回用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在分析城市污水回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強調污水回用跡絕技術的重要意義。重點評述了污水回用的途徑和目前存在的問題:污水處理水平較低,污水灌溉理論研究滯後,水價偏低阻礙回用水技術推廣等。
一、我國污水回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近十年來,隨著城市水荒的加劇,各級領導對水的問題越來越關注,認識到了水的危機是21世紀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目前,針對我國北方部分城市在經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缺水問題,研究開發出了適用於部分缺水城市的污水回用成套技術、水質指標和回用途徑。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現行自來水價格過低,水回用缺乏內在動力;2.污水回用缺乏完善必要的法規及相應的鼓勵政策;3.城市污水回用設施布局需要調整,健全回用輸配水管道系統;4沖水設施運行管理良莠不齊,影響使用。
二、針對污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1.在資金和技術上,我國目前擁有的技術還不能做到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污水回用,而一些中小城市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更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困難。
2.目前,國內對污水回用更關注的是它的經濟效益問題。我們可以從國內已經實施的幾個具體的回用工程可以看到這個方面的作用。
3.在人們的認識和用水觀念上,相對國外許多國家來說,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還是相對比較落後,特別是對污水回用的方面,一直以來都有著一種排斥的想法。
三、現狀分析
(一)污水回用於工業
長期以來,工業用水量很大,由於用途不同,對水質的要求也不同,排放的污水性質也不同。要求水質滿足工廠各部門的需要是不經濟的做法。如果回用水達到生產標准而且污水回用的成本低於從廠外購買「新鮮水」的價格,則可將其作為生產水源。
(二)污水回用於農業灌溉
處理的污水用於農業灌溉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1.水源的成本低;2.回用水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有助於植物生長;3.對防治污染與解決環境衛生問題是一種經濟的廢水處置方法。
(三)城市生活的污水回用
目前,城市回用水主要局限於不直接與人體接觸的用途。例如:城市的綠化、澆灑;公園的景觀用水、劃船滑冰等水上娛樂用水;沖洗汽車,沖洗廁所用水;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濕地的補水等。由於公眾懷疑回用水的安全性,所以限制了回用水的民用。
(四)回灌地下水
由於地下水過量開采,造成大面積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資源枯竭,同時引發了地面沉降。沿海地區超量開采地下水使淡水位大幅下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變咸,耕地鹽鹼化。將污水適當處理後的出水注入或滲入地下含水層,一方面可以抬高地下水水位防止地面沉降或海水入侵,另一方面還可以對回用水進一步進行土壤凈化,然後再被間接回用。
四、存在問題分析
(一)污水處理水平較低
回用水的水質直接影響到其使用的范圍,然而我國目前污水處理廠的二級出水要求較低,只能滿足對水質要求較低的使用。隨著污水回用領域的擴大,對回用水的水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制定不同的水質標准,進行進一步的深度處理。而且,將要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污水回用計劃。
(二)污水灌溉理論研究滯後
在合理使用該技術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灌溉前一定要對引用的污水進行全面監測,確保灌溉水源安全。2.結合灌溉物種的生長、食用特點合理安排灌溉周期。3.對於長期使用污水灌溉的地區要定期監測土壤、地下水、生態環境方面的情況。4.結合地區特點選擇適宜的灌溉方式,防止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三)水價偏低阻礙回用水技術推廣
總體而言,目前水價較低,這就使得污水回用成本顯得較高。水價較低也使得用水支出只佔生活費用的很小部分,不利於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為了合理利用和保姿改姿護水源,必須深化水價改革,將價格作為經濟杠桿,實現用水商品化。
五、結語
污水回用是解決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減少了向水域的排污量,帶來了可觀的環境效益。目前我國污水回用尚處於初級殲游階段,與之配套的技術、設備和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使用。為了改善污水回用的現狀,應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利用經濟杠桿推動污水回用市場的持續發展。同時還應不斷深入地進行污水回用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工程實踐的總結推廣,為污水回用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⑶ 分析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
分析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水源是農村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更是直接影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影響農村水質污染問題的主要因素,具有分散較廣、增長較快、污水成分較為復雜、水質變化較快等特點。農村污水的主要來源是村鎮居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大量污水排放,這些生活污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排放到自然水體之中,各類污染物直接進入河流,繼而導致了農村整體水質富營養化,引發各種相關生態問題。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廣泛推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1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
隨著國家各部門對農村綜合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以及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不斷增加,農村的綜合生態環境水平和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已經有明顯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治理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也占據一定的重要位置,但現階段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鄉鎮及村莊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的現象依舊存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和農業養殖所產生的大量污水嚴重影響了周圍河流的水質,並且對地下水水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些分布位置較淺的地下水已經受到污染,不能繼續作為農村生產生活的飲用水使用,大大減少了農村進行生產生活的飲用水源,為今後的用水問題帶來威脅。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許多城鎮及村莊更多致力於農村的經濟建設,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相關政府部門對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缺乏重視,各地用於污水治理的經濟投入普遍不足,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不符合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相關的運行和維護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大多數城鎮還停留對整體生態環境和水污染問題進行專項治理的層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治理等問題。關於農村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方面沒有足夠完整的機構設置,導致污水治理工程存在重復建設和嚴重的資金浪費情況,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同時嚴重影響了農村污水治理事業的發展進程。
目前在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方面還沒有形成相關標准和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治理的難度。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有效收集可以預防生活污水直接進入河流引起嚴重的水源污染問題,然而目前大部分農村對於生活污水治理普遍存在重視建設、忽視收集的情況,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網建設從污水源頭收集污水,而是對原有溝渠加以改建用以收集生活污水,這些情況的普遍存在導致了污水處理系統的基礎設施無法發揮其有效作用,生活污水治理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在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建設方面,相關工程沒有系統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設計,對具體施工也沒有明確要求和技術規范,上述情況的普遍存在直接導致污水治理系統無法滿足實際的處理需要,成了應付上級工作的形象工程。
2 農村生活污水特點分析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自於農村居民生活以及進行農業生產和農業養殖所產生的污水,污水的排放沒有規律且相對分散,這給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帶來一定難度。農村居民的人口分布比較廣泛,而且大部分村鎮缺少污水排放管網的建設和完善,導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加劇了水污染和水質惡化的情況。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不存在明顯差異,但不同時段的水質會有所不同,普遍含有氮、磷等化學成分,水質的波動較大,可生化能力較強。一般情況下,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較小,變化幅度較大,居民白天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明顯大於夜間,而且在每天的上午、中午、下午都會出現污水排放的高峰。
3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分析
由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發展現狀並不樂觀,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活污水治理的發展進程。相關污水處理設備由於得不到長效的管理和有效運營使得污水治理事業停滯不前,這與國家大量的經期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成正比。切實應用有效的治污方式、促進農村污水治理事業的長效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和巨大挑戰。根據我國國情和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現狀,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措施具體總結如下:
3.1 因地制宜,科學的選擇污水治理技術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一定要根據農村自身的情況,從地勢地貌、地方經濟實力、農民配合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擬定科學、規范的實施方案,制定合理、完善的建設規劃,切實保障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力爭使投入建設的污水處理工程能夠發揮其良好的治污作用,從根本上促進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事業的發展。所選擇的污水處理措施一定要滿足農村實際的治污需求,並且注重相關財力投入、運行成本以及管理維護適應農村的發展現狀。
3.2 應用自然處理系統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目前世界范圍內關於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技術的研究很多,農村污水治理在處理技術的選擇上應該立足農村自身的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選用相對成熟、操作簡單適合農村自身特點的治污技術。自然處理系統是指通過利用植物吸收、土壤過濾、微生物分解等科學原理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見的實施方式包括人工濕地的建設以及土壤滲濾系統等。人工濕地是指充分利用農村的環境資源,將農村的荒地、窪地、沼澤、廢棄池塘等作為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利用土壤對污水的有效過濾功能、植物根莖對污水吸收、排污地點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達到凈化污水和改善水質的目的。應用人工濕地進行污水處理具有運行操作簡單、經濟投入較少、工程能耗較低、經處理的水質比較穩定等特點,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原理的實用化污水處理技術。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引起自身所具有的諸多優良特性在我國現階段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建立長效的管理和維護機制,使污水處理系統能夠發揮持續的治污作用,並且注意有效規避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缺點,保證農民的生活質量。
3.3 應用生物處理系統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生物處理系統具體包括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和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好氧生物技術主要通過在污水中培養豐富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分解的作用原理進行污水處理;厭氧生物技術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厭氧特性和代謝功能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轉化為無機物進行污水處理。常見的好氧生物技術包括生物轉盤發、活性污泥法、SBR和AO法等;常見的厭氧生物技術包括厭氧濾池法、厭氧接觸法、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等。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處置技術的研究與分析
現階段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年排放的污泥量(乾重)大約為130萬斗察噸,並以年增長率10%的速率增長。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組分復雜,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營養元素、重金屬、病原菌和有機污染物等,如不及時加以妥善處理,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探求安全有效的方法進行污泥處理與處置,實現污泥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就成文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1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污泥安全處理處置問題的日益突出,國內不少城市自2002年開始建設現代化污泥處置設施。毋庸置疑,污泥處置實質性工作的開展在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還處於起步階段,濕污泥被隨意拋棄或露天堆放的現象比比皆是,只有20%不到的濕污泥實現了資源化處置,引起較多的二次污染。
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處置技術基本上採用引進西方技術,或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創新或國產化。目前水泥窯協同處置、空心槳葉熱蒸汽烘乾、高溫好氧堆肥、污泥制磚、化學調理深度脫水加焚燒及循環流化床干化加焚燒等都在國內污水處理廠中有了實際應用,但諸如污泥低溫制油、污泥制陶、污泥熔化、污泥濕式氧化、污泥制活性吸附劑等新技術還仍處於研究階段,沒有進行大規模工程應用。
2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處置的典型技術
2.1好氧堆肥
污泥好氧堆肥是將固體有機廢棄物轉化為高質量有機肥的重要無害化和資源化途徑,它不僅可以解決城市污泥環境污染問題,而且對於發展有機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例如陶娟娟在常溫下以體積為1m3的堆體(包含污泥、稻草和木屑),C/N為30,含水率為55%,通過人工翻堆來進行通風,測得種子發芽系數為88.3%,腐熟度高。在塌陷區貧瘠土地上應用堆肥產品後,土壤中的重金屬和營養搏銷腔元素等均有所提高,且重金屬增加量符合國家標准《土壤環境質量標准(GB15618-1995)》所規定的農田土壤質量控制標准允許值,由此得出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在常溫狀態下自然通風堆肥效果較好。
2.2污泥制磚
污泥制磚是指將污泥經過一定處理篩選後,與其他原料混合(如粘土)加壓成型,焙燒後製得污泥磚。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污泥制磚資源化展開相關研究:①有研究者將城市污泥加入到燒結磚中,考察制備得到的污泥粘土燒結磚的各項性能,結果顯示當加入的污泥量在5%-6%之間時,生產得到的頁岩及粘土燒結普通磚均可作為承重磚體使用。而當污泥的加入量少於5%時,所得到的頁岩燒結空心磚強度,可作為填充牆(或隔離牆)使用;②有研究者利用污水處理廠剩餘污泥制備粘土磚,結果顯示當污泥添加量為5%到25%之間時,制備的磚體具有較好的保溫隔音效果。如果投入工業生產,一個普基衫通的陶瓷磚生產廠每天可消耗30噸污泥;③有研究者利用污水處理廠深度脫水污泥制備燒結磚時發現,當污泥摻量為20%時,磚體呈現較好性能,能夠用作承重牆體的建造。經計算,生產100萬塊深度脫水污泥磚,能帶來76000元的經濟效應,同時分別能減排2.203噸和3.126噸的二氧化硫。
2.3污泥燃料化
由於污泥具有較高的熱值,在許多工業應用中將污泥作為替代燃料,有研究者利用污泥熱值,將其添加到水煤漿中制備成生物質煤漿,此舉既節約了煤資源,又省掉了污泥前處理等繁瑣程序;有研究者以污泥、稻草和煙煤為原料,壓製成污泥燃料,結果顯示污泥:煙煤:稻草=0.5:0.45:0.05且控製成型壓力和過量空氣系數分別為50MPa和1.3-1.7時,其污泥型燃料的燃燒速率最快;有研究者用成型干化工藝制備污泥-煤復合燃料,結果顯示污泥的含水率、成型壓力以及原材料的添加比例都對燃料的成型有很大影響,並且污泥煤禿先劑舷嘟嫌詿課勰嗑哂薪蝦玫母苫性能,能同時實現污泥脫水和資源化的雙重目的;有研究者制備了污泥秸稈衍生固體燃料,結果顯示該種燃料相較於污泥單獨燃燒和煤混合燃燒都具有更好的燃燒特性,能替代燃料使用。
3結語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在我國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自20世紀80年代初,第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產後,污泥既由附近郊區的農民用於農田。而本文主要對好氧堆肥、污泥制磚和污泥燃料化技術的研究現狀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的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⑸ 污水處理研究內容
污水處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關於水污染的話題不斷被提起,特別是地下水污染問題,浙江杭州、溫州等地有農民或者企業家出資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以此來引起大家對水污染嚴重程度的關注,雖然各個環保局長都選擇了沉默或者拒絕,但是民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對水污染的關切程度達到了空前。
地表水污染顯而易見,地下水的污染卻是觸目驚心。中國13億人口中,有70%飲用地下水,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但是據介紹,全國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而另一組數據亦表明,地下水正面臨嚴峻挑戰。2011年,北京、上海等9個省市對轄區內的857眼監測井進行過評價水質為I類、II類的監測井佔比2%,而IV類、V類的監測井多達76.8%。
九個省市中,水質最好的當屬海南省,以II類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為III類,黑龍江及江蘇則以IV類水佔比最高,而吉林、遼寧、廣東、寧夏四省區普遍只達到V類的水平。
水污染情況不斷加劇,使得污水處理和再生行業受到空前的關注,近兩年各地區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區超過了100%,行業發展潛力非常大。
⑹ 針對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作為城市綜合管理的關鍵環節,污水處理對於城市正常運行及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紹了城市污水處理尺宴的常用工藝,陵仿銀然後探討了城市污水處理的節能降耗策略,以期為相關技術與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同國內城市經濟、工業產業相比,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建設速度相對較為緩慢,此種狀況導致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長時間處於超負荷承載狀態,而環境保護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其發展狀況更加不容樂觀。當前城市污水處理採用的工藝類型較多,但各類工藝都具有不同的優勢與劣勢,而部分城市項目在未調查當地水質情況下便隨意選擇工藝,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污水處理質量。因此,加強有關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大灶的探討,對於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污水處理常用技術工藝
城市污水是居民城市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其包含較多的細菌、有機物、病毒及寄生蟲卵等,含有較高量的硫、磷、氮等分子。依據清除對象及工作原理,當前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有化學法、物理法與生物法等。
1、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污水處理通常採用連環循環曝氣池,其是活性污泥法的一類延伸技術,是延時、低載荷曝氣活性污泥法。因曝氣池主要選用封閉的溝渠型,所以與原有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其在水力流態上具有不同的特點。在完成預處理後污水後直接輸送至氧化溝,在環形溝處活性污泥與污水充分混合後會通過表面曝氣的形式進行循環流動,具備完全混合式與推流式兩種特性。氧化溝法對有機物清除效率較高,殘余污泥量較少且易脫水,整體指標優異,同時具有除磷、工藝簡單快捷、處理效果可靠、泥齡長、脫氮等優點;其缺點則主要包括體積龐大、負荷較小、運行成本過高、能耗過大等,在中小型低負荷污水處理廠應用較為廣泛。[1]
2、SBR法
SBR法也就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或叫做序列間歇式反應器法。其屬於一種依照間歇曝氣方式工作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是一種沉澱靜置、變容積、好氧-缺氧-厭氧間歇產生、混合充分、交替進水、單池處理的活性污泥法。SBR法將原有的動態沉澱改為靜置理想沉澱、將穩態生活反應改為非穩定生化反應、將空間分割處理模式改為時間分割處理模式,具有間歇處理與運行有序雙重特點。另外SBR反應池是該技術的關鍵,此池主要集成了生物降解、均化、初沉、二沉等功能,且未採用污泥迴流系統。
3、CCAS工藝
CCAS工藝也就是連續循環曝氣系統工藝,其關鍵部分為CCAS反應池,可完成懸浮物與有機物降解、除磷、排氮等功能,且對污水預處理的要求較低,出水便可達標排放。完成預處理後的污水會直接傳輸至反應池前部的預反應池,在此部分內活性污泥微生物會吸附水中的大量可溶性BOD,隨後污水會通過反應器隔牆處的孔洞按照0.03~0.05m/min的速度流入主反應區。主反應區內主要依照「曝氣、閑置、沉澱、排水」的處理工序循環運行,以確保污水通過「好氧-缺氧」的周期處理清除氮和碳,並在「好氧-厭氧」的處理中去除磷。不同工序的周期及設備運行都通過提前編制的程序命令進行操作,且可利用計算機進行綜合管控。
4、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通過吸附生長在部分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處理有機污水的技術。生物膜是一類由大量兼性菌、厭氧菌、原生動物、好氧菌、藻類、真菌等構成的生態系統,其表面具有的固體介質即為載體或濾料。由濾料依次向外可將生物膜分成厭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及運動水層。此法的主要工作原理為:生物膜會對污水中包含水層的有機物進行吸附,在經過好氣層的好氣菌分解後再完成厭氣層的厭氣處理,運動水層則用於更新老化的生物膜系統,由此周期循環實現污水凈化。[2]
二、城市污水處理的節能降耗策略
1、污泥處理
作為城市污水處理的主要耗能部分之一,污泥處理單元通常包含污泥穩定、污泥濃縮與污泥脫水等過程。當前應用較多的污泥濃縮方法有離心濃縮、氣浮濃縮與重力濃縮。分析不同污泥濃縮工藝能耗實踐數據可發現,氣浮濃縮的比能耗一般在0.2~10kWh・m-1左右,重力濃縮的比能耗一般在0.02~0.14kWh・m-1左右,離心濃縮的比能耗一般在0.5~1.2kWh・m-1左右,而氣浮濃縮中生物氣浮比能耗則通常為0.05~0.12kWh・m-1。相比之下,重力濃縮的耗能量最小,但因其濃縮效果較差,容易導致磷的泄漏,所以將重力濃縮改為生物氣浮可有效提高污泥濃縮效能。
電耗與熱耗是厭氧消化耗能的主要部分,熱耗常用於保持消化過程溫度,而電耗則用於泵送與攪拌;而風機對消化池的曝氣是好氧消化耗能的主要部分。兩者間的主要差異為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可有效補償消化過程的能耗。如某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主要選用生化沼氣的高溫與中溫兩級消化工藝,單日產生化沼氣設計量為5.4萬m3,依照運行穩定性計算日均發電量可保持在7.5萬kWh,全年發電量則可突破2700萬kWh。另外當前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均選用離心脫水、帶式壓濾縮水、板框壓濾脫水等機械脫水方式,依據不同機械脫水電耗數據分析可發現離心DS脫水通常保持在11~33kWh・t-1左右。
2、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中的主要耗能部分為生物處理好氧工藝中的曝氣系統。對曝氣系統可採取的降耗節能措施有:(1)設置自動調控設備,依據曝氣池中的溶解氧濃度對供氣量進行調整;(2)加強設備設計,盡量採用壓力承載性能高的局部構建及管材,降低不必要的延長與局部損失;(3)將曝氣裝置替換為混合效率更好的潛水攪拌器等;(4)可考慮將曝氣設備安置在單側,在水流斷面上構造成旋轉推流,讓氣液充分接觸,由此改善氧的高轉移率;(5)選用性能穩定、工作可靠、節能效果良好的變頻調速風機。[3]
3、污水提升
作為污水提升的基本工作裝置,污水提升泵降耗處理將改善處理廠整體節能效果。如依據某污水處理廠提升泵具體運行能耗數據分析發現,提升泵電耗占處理廠整體能耗的16%左右;工作揚程是提升泵電耗的主要決定性因素,另外構築物水頭損失設定值過高,也會加大污水提升電耗。所以應在工程設計時進行管道淹沒出流規劃並調整跌水高度,減小出口處水頭損失消耗,以降低污水提升高程與能耗。對於泵揚程處理,可在設計時增加總體布置密度,採用短而直的管道連接方式,選用平流式沉澱池和淹沒堰,以減少泵電耗。
4、化學除磷
化學除磷是指通過添加化學葯劑與污水內的磷發生反應形成沉澱來除磷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在污水處理廠中應用較為廣泛,但不同的化學葯劑擁有不同的除磷效果。某研究者對幾類葯劑除磷效果比對發現,三氯化鐵具有較高的除磷率,但其會產生排放尾水色度過大問題。而選用高分子混凝劑不僅能取得較好的除磷率,且能大幅度改善葯耗。
城市污水處理水平將直接關系著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與發展。因此,相關技術與研究人員應加強有關污水處理的研究,總結污水處理工藝及關鍵技術處理要點,以逐步提升城市整體發展質量。
本文介紹了關於「針對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的內容。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⑺ 淺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探討
淺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探討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一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多採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和剩餘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溶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隨後混合液進入沉澱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澱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澱池的就是凈化水。
2生物膜法。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於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後。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於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採用的處理構築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隨著新型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由於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佔地面積少、便於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極具競爭力。
3氧化法。氧化法是目前廣泛採用並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於其處理效果並非十分理想,而且由於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並不很多。為了達到提高處理效果,同時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人們開發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法設備簡單、運行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殺菌作用強、處理徹底,因此,在水的深度處理及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成為國內外非常活躍的研究課題,有專家預測,氧化法將成為21世紀廢水處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4人工生物凈化:人工生物凈化,是人為地創造條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馴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質新陳代謝降解水中有機物的方法,是目前國內外對生活污水二級處理的主體工藝。
5自然生物凈化處理:主要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或水塘中的微生物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降低。
6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在土地資源豐富,地價相對便宜的農村,採用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有其實際意義。
二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發展趨勢
1「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經濟發展與污水處理事業協調發展
城市污水是城市綜合體經濟發展的產物,污水的增加和城市經濟發展還是同步的,城市經濟發展越快污水的處理工作也就越重。我們不能過分的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對水資源的保護。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工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水,所以政府有關職能能部門要拿出部分資金來支持水資源保護。如果顧此失彼就會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最終影響經濟的發展。在以今後的城市建設中要堅持生產線和污水治理同步進行,堅持和鼓勵綠色產品的開發和投入;對已經建成投產的生產線而沒有污染治理措施的要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要幫助它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
2改變污水處理行業的運營機制,由事業型向企業經營型轉變
改變污水處理行業機制的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的原因是許多城市的污水處理企業還是事業單位,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政企不分,在崗人員效率低下,責任心較差,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另方面原因是污水處理行業耗資較大,當地政府可承擔其運行費用比較困難,所以發展的趨勢逼迫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機制由事業型轉變為企業經營型,企業按照市場經濟模式自己去收費。國家對該收費有了明確的規定,地方政府應按照本地區污水處理行業所需要的經費及當地工廠企業、居民承受的能力,給予加大收費力度的政策。
3污泥最終處置要向無害化、資源化方向邁進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最終處置上,可以根據污泥的分類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用化處置;比如純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可用做農肥;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也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可製作用於園林、綠化、鮮花的肥料;純工業廢水在進行無機化過程和有毒害氣體的處理後,污泥可作為建築材料的原料。
三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現狀分析
1.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隨著城鎮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城鎮的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由於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一同排入水體,使得絕大多數農村的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成為區域性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頭。農村污水治理已成為我國水污染控制的重點,對它的治理問題呀迫在眉睫。
2.對農村污水設施項目的基本情況。農村污水設施項目建設基本情況並不容樂觀,在其質量和數量上都不能達到一定的標准,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縣城的污水處理率平均要達到70%,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平均要達到30%。截止2010年底縣城和建制鎮的實際污水處理率與預計的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還需進一步的發展和推進。
3.廢水所產生的的沖擊負荷較大。廢水所產生的的沖擊負荷較大是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對環境污染較大的企業會將廠房選擇在農村,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實際生產中這些工業企業未嚴格執行有關生產廢水預處理的規定,將高濃度的工業廢水排入農村的下水道,這對農村的環境危害是十分明顯的,再加上農村污水處理廠正處於建設初期規模較小,承受污染物負荷沖擊的能力較大,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用這種方法降低生產的成本嚴重影響了農村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4.運行成本較高。農村污水處理出現運行成本較高的問題,農村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按標准執行,執行標准時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很多項目由國家直接劃撥經費建設,因為運行成本太高,所以在建設中的建設經費難以達到標准,直接影響了工程的建設質量,有些工程的實際運行水量低於設計的水量,還有不少失望工程不及而終了。很多農村的污水處理設施都需不斷的降低成本,更有益推廣和發展。
綜上所述:目前農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體污染,同時農村經濟發展趕不上城鎮,地區特點突出等,因此新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迫切需要經濟、高效、自動化高的一體化處理系統,以適應我區農村污水的多樣性等。在選擇工藝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如水質、水溫、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具體工藝。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