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未來城市排水管道新建和改造的主要目標是
法律分析:針對現狀市政道路雨污排水管存在破裂,變形,管道混接等現象,造成雨水排水不暢,地面積水,以及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對河道水體造成污染的情況提出修復改造方案,進一步完善市政道路雨污排水管網,提高管道排水能力,避免污水混流後排入河道,對河道造成污染,從而改善區域水體環境。
法律依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二)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採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除乾旱地區外,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於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等參與)
B. 建污水處理廠會對周邊居民有何影響
影響太大了。建議你看看科斯的制度經濟學中有這個經典的案例
C. 污水處理廠對周圍居民有影響嗎
一、污水處理廠對周圍居民有那些影響:1、對生態的影響。2、惡臭的影響。3、雜訊的影響。4、污泥的影響。
二、污水處理廠的建立,讓我們不再擔心水質污染問題,可是隨著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我們發現污水處理過程中,對我們的居住環境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1、對生態的影響
由於污水處理廠通常建在郊區,從城區收集的污水需要通過輸送的管道及污水提升泵站方可送到污水處理廠,輸送管道的建設會破壞土地、河流等生態系統。在城區的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中,施工過程的雜訊、粉塵、施工廢水對城區居民產生影響,產生的棄土對佔用土地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2、惡臭的影響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惡臭主要來源於格柵、泵房、沉砂池、反應池、污泥池等,由於廢水中含有氮、硫、氯、磷等污染物,隨著廢水的腐殖發酵形成惡臭。
3、雜訊的影響
污水處理過程中,風機、水泵等設備都會產生噪音。雖然污水處理廠選址離居民區比較遠,對周圍居民沒什麼影響,但對於設備的操作人員傷害很大。長期處於強雜訊的工作環境中可能導致耳聾,並對人體的中樞神經、植物神經產生損害。
4、污泥的影響
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污泥中不僅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微生物、寄生蟲、病菌及有機物,還含有汞、鉻、鎘、鉛等重金屬,處理不當將對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產生影響。
以上內容就是污水處理廠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雖然污水處理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但是污水處理也改善了水環境,可以說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利大於弊。我們不能對這些問題聽之任之,要想辦法解決這些難題,從而讓污水處理廠百利而無一害。
D. 小區旁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對居民有什麼危害嗎
自1887年英國倫敦建成世界上第一個污水處理廠以來,全球性的污水處理業就迅猛發展,與此同時也產生了新的—污泥。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約為污水處理量的1%~2%。目前我國的污泥產量約為113.6×106 t/年。污水處理廠污泥的來源主要有:格柵間截流的懸浮物、生物處理工藝產生的污泥、投加化學葯劑產生的化學污泥、深度處理時過濾等工藝所產生的污泥以及沉砂池、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沉後污泥。污泥中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蟲(卵)、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等有害成份,易腐爛並產生惡臭。目前我國處理污泥的主要方法是運到郊外露天堆放或簡單的填埋,僅對少量污泥進行焚燒、堆肥或生物處理。
E. 別的小區在本小區挖溝下污水管道需要業主同意嗎
別的小區在本小區挖溝下霧水管道當然需要業主同意了,畢竟這是自己的小區,需要跟小區的物業以及業主協商協商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挖溝。
F. 10年買房子入住後發現整個小區外牆污水管道都是直排在馬路上該誰負責是開發商還是物業公司
污水改造是近幾年的政策,以前的污水管和雨水管,是沒有分開的。
這個專改造,應該屬是政府負責的。可以讓物業向政府申報。
小區好像更早就實行分離了,
可以看一下小區圖紙,確定一下如果開發商違規,那肯定要開發商承擔。
G. 關於污水處理廠的問題,小區會有影響嗎
一、很多污水處理廠一般建設在很偏遠的地方,一般不會給居民帶來影響。
二、從污染源排出的污(廢)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適應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污水處理廠,又稱污水處理站。
三、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歸結為4個方面
1、氣味:
污水處理廠散發難聞氣味,因為污水來源廣泛,會在污水廠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自身的散發以及曝氣過程中的吹脫。
2、固體垃圾:
格柵過濾會產生一些固體垃圾,這些垃圾的去向以及處理是個問題,部分污水廠會將固體垃圾發電。
3、噪音:
污水廠里有許多大功率的機器,包括鼓風機,水泵等,這些都會產生較大的雜訊,影響周圍的居民。
4、生態污染:
由於大量污染物質聚集,散發的惡臭等改變了原有的空間環境,打破了生態平衡,使得會爆發一些蟲災,就很多污水廠里會有一些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蟲子,滿地爬。
5、面對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因素,一般情況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是應當建立在居民住宅區常年風向的下風向的
和遠離市區甚至是郊區,這就是很多污水處理廠一般建設在很偏遠的地方主要原因。
四、選址
污水處理廠址的選定是城市和工業區的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廠址的選擇同城市和工業區排水管道的布置、處理後污水出路密切相關,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技術經濟比較,並應考慮以下原則:
1、廠址必須位於給水水源的下游;如果城鎮、工業區和生活區位於河流附近,廠址必須在它們的下游,而且要在夏季主風向的下風向,並應同城鎮、工業區、生活區以及農村居民點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又不宜太遠,以免增加管道的長度。
2、廠址應盡可能與處理後出水的主要去向(如灌溉農田)或受納水體靠近。
3、充分利用地形,選擇有適當坡度的地區,以滿足污水處理構築物和設備高程布置的需要,節省能源和動力。
4、盡可能少佔和不佔農田,並考慮後續建設發展的可能性。
H. 小區內雨污水管道改造要做環評嗎
小區內部的局部施工不一定需要市政資質,但整體的施工,比如地下管線專工程。為常見的供水、排屬水(包括排雨、污水)供電、通信、供煤氣、供熱的管線部分及特殊用途的地下管線和人防通道等,那是需要有資質的。管線與外部市政的介面,也需要經過審
I. 新建的生活小區是不是必須配套建設污水處理站
現在基本上小區來都會要求自建污水處自理站的,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手機然後采經過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最後再排放到市政管道。小區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是:廚房用水、洗滌污水、廁所污水等等。污水含有的污染物比較單一,需要處理的主要是污水中有機物。一般採用A2O工藝就可以。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設備可以具體去咨詢相關公司。
J. 市政污水管道鋪設佔用集體土地是臨時佔地還是徵收
這個就不一定了,反正佔用的地不是集體集體土地,就是工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