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0P在水處理中是代表氣浮裝置嗎!
氣浮裝置是水處理中氧化的一個工藝,但AOP不專代表氣浮裝置。
1、AOP簡介
高級氧化處理(AOP)是一套先進的化學處理過程,用於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
有機物可以被臭氧、雙氧水、氧氣和空氣這四種物質氧化,也可與紫外(UV)照射和超聲波(US)或特殊催化效應相結合加速氧化。
例如:
FILTRA引進以色列AST凈水技術公司研發的時US-AOP技術,可以減少90%~100%的化學需氧量(COD)。其基礎就是藉助游離基進行氧化,同時通過金屬離子游離基帶來的超聲空化和催化效應,加速氧化過程。
AOP通過精確的對氧化劑量、順序和復合過程進行預先編程定製,可有效處理高濃度COD含量廢水。COD物質經過AOP處理後,發生礦化反應,轉化為穩定的無機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和無機鹽。AOP對處理生物毒性或難降解物質非常有用,如芳香烴廢水、農葯廢水和易揮發性有機物廢水。高濃度化學廢水和有毒廢水經AOP處理後可被循環使用。
2、AOP應用行業
US-AOP系統特別適用於處理抵抗型、有毒和不可生物降解類高濃度有機廢水。可廣泛用於石化、塑料製造、化工、食品加工、制葯、冶金、紡織印染等行業。比如:
l 石化廢水、焦化廢水處理(COD,濁度,電導率,TSS)
l 塑料廠、樹脂廠廢水處理回用
l 制葯廠廢水處理(高濃度含鹽COD廢水)
l 牛奶生產廢水處理(高濃度BOD、COD和脂肪廢水)
l 食品加工廢水處理和回用
l 高速公路服務區廢水處理
3、AOP技術創新
AOP利用氧化劑去除有機物和可氧化的無機物,將有機物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降低廢水中的COD和BOD,使高濃度有機廢水經過AOP處理後達標排放或循環使用。AOP技術途徑主要有:
l 雙氧水(H2O2)化學氧化
l 臭氧(O3)化學氧化
l H2O2+O3雙氧水臭氧復合氧化
l 超聲波(US)和紫外線(UV)增強型氧化
l US+UV+ O3
l US+UV+ H2O2
l 金屬離子催化劑加速氧化
AST對AOP技術進行了創新,通過向反應室內增加能量源(如超聲波US、紫外線UV或金屬離子催化劑),產生游離基基(OH0+OH-)加速了氧化過程,增強了氧化能力,是一種徹底去除所有COD成分的最有效方法。
AST開發了一套計算機軟體,用於對各種COD組成成分進行有效AOP計算。
4、AOP優勢
傳統的生物降解氧化方法往往投資高,運行成本高,且不能有效降低廢水COD,如芳香烴、苯酚、氯化碳水化合物、脂質和某些蛋白質,它們通常在生物氧化過程中不起反應。生物處理方法需要較長運行周期(高達48小時)和非常大的佔地面積。與生物降解和物理降解比較,AST-AOP系統具有如下獨特優勢:
l 可處理抵抗型、有毒和不可生物降解類高濃度有機廢水
l 可處理高濃度COD廢水,高達300ppm~280000ppm
l 氧化效率高,可減少90%~100%的化學需氧量(COD),處理後COD降至0~10ppm
l 全自動運行,實現無人值守
l 不產生二次污染物(如淤泥)
l 具有隨流量和組分波動進行調整的能力
l 運行成本低,工作周期短,30分鍾即可見效
l 所有AOP產物環境友好,處理後的廢水可達標排放或循環回用
l 耗電低: 300W~1kW (處理流量1T/h)
l 化學品消耗:每克COD消耗0.5~1g H2O2,FeSO4按1:10比例與H2O2配比使用。
l 處理成本低:如對300mg/L COD廢水的處理成本低於3元/噸。
5、AOP系統典型組成部分
GOBO AOP系統由如下部分組成:
l 平衡緩沖罐/已處理廢水緩沖罐——收集處理後的水
l PLC控制系統(含人機界面HMI)——控制整個系統和AOP過程
l UV/US紫外/超聲反應器——增強活化作用&產生游離基
l UV/US紫外/超聲控制器——控制UV/US反應器工作
l 流量控制閥和流量計 ——控制流量
l 計量泵——精確控制廢水進水和處理後的水流量
l 附加的膜系統——如NF\RO,去除金屬離子,實現廢水回用
⑵ 資源綜合利用,國家採取什麼措施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遵循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主體、自主創新、因地制宜、重點突破的方針,加快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政策體系,建立有利於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選擇環境影響嚴重、產生量大
的廢棄資源,組織技術攻關,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堅持重點突破和全面推進相結合,依據資源稟賦和產業構成,形成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探索和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三)主要范圍
一是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的技術;二是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液)、廢氣、余熱、余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的技術;三是對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進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技術。
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一)能源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在油田開發建設中,採用適用技術,對伴生天然氣進行回收利用。
(2)推廣從石油和天然氣中回收硫資源生產硫磺技術。
(3)推廣高效井下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技術。
(4)推廣柴油機余熱利用技術。
(5)推廣採用不穩定排放硫化氫氣體資源化利用技術回收井口無組織排放的含硫化氫氣體。
(6)推進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
(7)研發廢棄鑽井液、井下作業廢液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
2.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無煤柱開采技術,推廣採用不穩定或難採煤層開采技術、邊角煤殘采技術。
(2)推廣煤系高嶺土超細、增白、改性技術。
(3)推進煤系鋁礬土、耐火粘土、膨潤土、硅藻土、硫鐵礦、油母頁岩和石墨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4)推進煤炭地下氣化(UCG)技術的產業化,特別是加快具有井下無人、無設備,集建井、採煤、氣化三大工藝於一體,適用於煤礦大量的煤柱、建築物下壓煤等呆滯煤量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5)研發難選煤、干法選煤和高硫煤綜合利用技術。
(6)研發「三下」(建築物下、鐵路下、水體下)及矸石充填採煤技術;研究提高開采上限技術。
(7)研發礦井水資源化利用技術。
3.地熱資源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熱泵等技術,利用地下熱能進行採暖和製冷。
(二)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磁鐵礦精選作業的磁篩等高效利用技術。
(2)推廣含稀土復合礦和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技術。
(3)推廣低品位、表外礦、復雜共伴生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4)推進尾礦再選技術及生產各種建築材料的產業化。
(5)研發低品位硫鐵礦選礦富集技術。
(6)研發尾礦干堆技術和尾礦高效濃縮工藝及設備。
2.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無廢(少廢)開采技術
--推廣尾砂充填、廢石充填、全尾砂膏體充填等充填法采礦技術。
--推廣原地浸出采礦技術。
(2)推廣採用大型低品位礦產自然崩落法技術開采。
(3)推廣拜耳法用於低鋁硅比一水硬鋁石礦的選礦。
(4)推廣低品位、表外礦、復雜共伴生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5)推廣復雜多金屬硫化礦礦漿電解處理技術及中低品位氧化鋅礦選冶聯合處理技術。
(6)推廣銅鉛鋅錫礦細粒、微細粒礦載體浮選技術。
(7)推廣銅礦等有色金屬礦伴生金、銀等貴金屬的綜合利用技術。
(8)推廣有色金屬硫化?D?D氧化混合礦選礦技術。
(9)推廣濕法冶金關鍵裝備應用。
(10)研發礦山塌陷區、廢石堆場和尾礦庫修復與墾植技術。
(11)研發對復雜有色金屬礦石選別與富集技術。
(12)研發低品位礦生物提取技術。
(13)研發尾礦有價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技術。
3.貴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含金銀等多金屬礦選礦尾渣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成分和非金屬礦資源的礦物加工技術。
(2)推廣採用復雜金礦循環流態化焙燒技術。
(3)推廣高硫高砷高碳復雜難處理金礦的預處理技術。
(4)推廣浮選富集?D炭浸工藝技術等低品位金礦的綜合利用技術。
4.稀有、稀土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電解工藝開發稀土鎂中間合金技術,綜合利用稀土尾礦。
(2)推廣高效低毒高純氧化銪提取技術。
(3)推進稀土冶煉分離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產業化。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鹽湖鉀鹽綜合利用技術
--推進鹽湖鉀鹽伴生礦綜合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研發固體難采鉀礦溶采技術,非水溶性鉀礦開發利用技術。
(2)磷礦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磷礦伴生鐵、硫、氟、碘、釩、鈦等資源綜合回收技術。
--推廣反(雙)浮選磷礦降鎂技術。
--研發中低品位磷礦、中低品位膠磷礦選礦技術和窯法直接利用技術。
(3)硼礦綜合利用技術
--研發低品位硼礦選礦技術。
--研發硼鐵礦中硼、鐵、鈾有效分離和回收技術。
(4)研發中低品位螢石綜合利用技術。
(5)研發鉀長石綜合利用技術。
2.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玻璃陶瓷原料非金屬礦有效利用技術
--推廣硅質原料非金屬礦產的均化開采以及浮選技術。
--推廣陶瓷生產採用低品位原料配方技術產業化。
--推廣利用中低品位高嶺岩替代葉蠟石生產玻璃纖維技術產業化。
(2)填料及其它深加工用非金屬礦的合理利用技術
--推廣利用煤系高嶺土生產高檔填料、塗料技術。
--推廣溫石棉尾礦提取輕質氧化鎂及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偉晶岩中石英提純技術。
(3)推廣石灰石礦均化開采配比技術。
(4)推廣石英砂岩提純技術。
(5)研發低品位菱鎂礦、滑石、硅藻土、藍晶石族等非金屬礦選礦綜合利用技術。
三、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一)煤炭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
(1)煤矸石發電技術
--推廣適合燃燒煤矸石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熱、電、冷聯產技術和熱、電、煤氣聯供技術。
--推廣爐內石灰脫硫和靜電除塵技術。
--研發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電廠鍋爐高效除塵、脫硫、灰渣干法輸送、存儲及利用技術。
(2)煤矸石生產建築材料技術
--制磚技術。推廣全煤矸石生產承重多孔磚、非承重空心磚和清水牆磚技術。
--制水泥技術。推廣利用煤矸石為原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配製水泥生料,燒制水泥熟料技術。
--生產其他建材產品技術。推廣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陶瓷製品、陶粒、岩棉、加氣混凝土等技術。
(3)推廣利用煤矸石充填採煤塌陷區、采空區和露天礦坑及煤矸石復墾造地造田技術。
(4)推廣利用煤矸石製取聚合氯化鋁、硫酸鋁、合成系列分子篩等化工產品技術。
(5)推廣利用煤矸石生產復合肥料技術。
(6)推廣煤矸石中極細粒鈦鐵礦、銳鈦礦等雜質的分離技術。
(7)研發利用煤矸石生產特種硅鋁鐵合金、鋁合金技術,以及利用煤矸石生產鋁系列、鐵系列超細粉體的技術。
(8)研發煤矸石提取五氧化二釩及其他稀有元素技術。
2.礦井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混凝、沉澱(或浮升)以及過濾、消毒等技術,凈化處理煤礦礦井水。
3.煤層氣綜合利用技術
(1)推進煤層氣民用、發電、化工等技術的產業化。
(2)研發低濃度瓦斯利用技術。
(二)電力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
(1)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粉煤灰生產水泥、砌塊、陶粒等建築材料技術。
--推廣採用粉煤灰建造水壩、油井平台、道路路基等建築工程技術。
--推廣粉煤灰製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術。
--推進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的產業化。
--推進粉煤灰造紙及生產岩棉技術的產業化。
--研發粉煤灰用於農業(改良土壤、生產復合肥料、造地)、污水處理以及各類填充材料等技術。
(2)推廣脫硫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刷石膏、砌塊等建材產品的綜合利用技術。
(3)研發脫硫石膏免煅燒制干混砂漿。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灰場沖灰廢水封閉式循環利用等技術。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燃煤電廠煙氣中回收硫資源生產硫磺技術。
(三)石油天然氣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油氣采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油砂、污泥、殘渣、鑽屑採用固化等無害化綜合處理技術,並用於築路、製造建築材料、調剖堵水劑等。
(2)推廣石油焦乳化焦漿/油(EGC)代油節能技術。
(3)研發改進緩和濕式氧化(WAO)-間歇式生物反應器(SBR)處理鹼渣聯合工藝,形成專有成套技術。
(4)研發污水處理場油泥(包括罐底泥)、浮渣和剩餘活性污泥處理組合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鑽井污水、廢液綜合處理技術,實現閉路循環利用。
(2)推廣煉油企業含氫尾氣膜法回收技術。利用膜分離技術建設芳烴、加氫尾氣膜法回收裝置,回收芳烴預加氫精製單元酸性氣、異構化富氫、加氫裂化低分氣、柴油加氫低分氣中的富含氫氣體。
(3)推廣採用中和、酸化以及各種精製技術,從石油煉制產生的酸鹼廢液、廢催化劑中,回收環烷酸、粗酚、碳酸鈉、浮選捕集劑等資源。
(4)研發石油化工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廢水處理技術以及油田廢水替代清水技術。
(5)研發經濟有效的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和回用技術、氨氮廢水處理技術與回收利用技術。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煉油廠催化裂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採用氣能量回收技術進行能量回收。
(2)研發催化裂化再生煙氣、加熱爐氣、工藝排氣及電站排氣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處理技術。
(四)鋼鐵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冶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煉鋼爐渣回收和磁選粉深加工處理技術。
(2)推廣立磨粉磨粒化高爐礦渣技術。
(3)推廣硫鐵礦燒渣綜合利用技術。
(4)推廣冷軋鹽酸再生及鐵粉回收技術。
(5)推廣鋼渣返回燒結,替代石灰作為煉鐵廠燒結溶劑技術。
(6)推廣轉爐煤氣干法除塵及塵泥壓塊技術。
(7)推廣氧化鐵皮回收利用技術。採用直接還原技術製取粉末冶金用的還原鐵粉。
(8)推廣含鐵塵泥綜合利用技術。
(9)推廣廢鋼渣生產磁性材料技術。
(10)研發含鋅塵泥綜合利用技術。
(11)研發不銹鋼和特殊鋼渣的處理和利用技術,特別是防止水溶性鉻離子浸出的技術。
(12)研發鋼鐵渣游離氧化鈣、游離氧化鎂降解處理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不同濃度的焦化廢水優化分級處理與使用技術。
(2)推廣採用「電氧化氣浮」技術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並回用。
(3)推廣污水深度處理脫鹽回用技術。採用抗污染芳香族聚醯胺反滲透膜,生產高品質的回用水。
(4)推廣冷軋含油乳化液膜分離回收技術。
(5)研發礦山酸性廢水治理與循環利用技術。
(6)研發礦山含硫礦物,As、Pb、Cd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
3.廢氣及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全燃燒高爐煤氣鍋爐的應用技術。
(2)推廣焦爐、高爐、轉爐煤氣的回收技術。
(3)推廣利用還原鐵生產中回轉窯廢高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4)推廣高爐煤氣余壓發電TRT(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結合干法除塵技術。
(5)推廣採用利用溴化鋰製冷等技術回收利用冶金生產過程中爐窯煙氣余熱。
(6)推廣採用雙預蓄熱式燃燒技術,實現爐窯廢氣余熱的利用。
(7)推廣鐵合金礦熱爐、燒結機等中低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8)推廣焦化干息焦技術,回收利用焦炭顯熱。
(9)推廣低熱值煤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CCPP)。
(10)推廣煉鋼廠除塵系統高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11)推廣電爐余熱回收及綜合利用技術。
(12)推進燒結煙氣脫硫副產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五)有色金屬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冶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爐渣選礦法從冶煉爐渣中回收金屬銅技術。
(2)推廣銅冶煉陽極泥及廢渣(料)綜合利用技術,回收金、銀、鉑、鈀、硒、碲、鉛、鉍、銦等。
(3)推廣銅冶煉冷態渣,鎳冶煉冷態渣深度還原磁選提鐵綜合利用技術。
(4)推廣採用「破碎-磁選分選焦煤」、「球磨-磁選生產鐵粉」等技術處理鋅渣、窯渣。
(5)推廣從鉛電解陽極泥中提取金銀的火法和濕法技術工藝。
(6)推廣鋅渣中提取銀的技術。
(7)推廣從鋅浸出渣中提取銦技術。
(8)推廣金屬鎂還原渣部分替代鈣質和硅質原料生產水泥技術。
(9)研發高效利用鉛鋅冶煉渣再回收鉛鋅技術,以及稀散金屬回收技術。
(10)研發低耗高效脫除氟、氯、氧化鋅物料技術。
(11)研發採用氫氣還原法從冶煉各類煙塵中製取金屬鍺綜合利用技術。
(12)研發赤泥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軋制廢油回收利用技術。
(2)推廣從生產印刷線路板產生含銅廢液中回收金屬銅技術。
(3)研發加工生產過程中表面處理廢液、酸洗污泥綜合回收技術。
3.廢氣及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氨吸收法技術,回收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產生的煙氣二氧化硫,副產硫酸銨、硫酸鉀等。
(2)推廣採用鈣吸收技術,對二氧化硫煙氣脫硫並回用。
(3)推廣採用氧化鋅渣脫除鉛鋅冶煉煙氣二氧化硫技術。
(4)推廣冶煉廢氣中有價元素的回收利用技術。
(5)推廣菱鎂礦資源利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回收以及生產二氧化碳衍生產品先進技術。
(6)推廣有色冶金爐窯煙氣余熱利用技術。
(六)化學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磷石膏等化工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蒸氨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推廣採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用於水泥工業、純鹼工業以及電廠的煙氣脫硫技術。
(3)推廣利用鉻渣作水泥礦化劑技術;鉻渣制自溶性燒結礦並冶煉含鉻生鐵技術;鉻渣作為熔劑生產鈣鎂磷肥技術;鉻渣制鈣鐵粉、鑄石、人造骨料、玻璃著色劑及鉻渣棉等技術。
(4)推廣磷石膏制磷酸聯產水泥、制硫酸鉀、制硫銨和碳酸鈣以及制硫酸銨、硫酸銨鉀等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刷石膏、砌塊等建材產品的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作為鹽鹼地改良劑技術。
(5)推廣黃磷爐渣生產水泥、混凝土、磷渣磚、保溫材料、低溫燒結陶瓷等技術。
(6)推廣黃磷泥生產五氧化二磷以及雙渣肥等綜合利用技術。
(7)推廣造氣煤渣綜合利用技術。
(8)推廣利用硼泥制備輕質碳酸鎂、氧化鎂等鎂鹽技術。
(9)推廣利用硼泥生產建築材料、農業肥料和冶金輔助材料技術。
(10)推廣氟石膏生產建築材料等綜合利用技術。
(11)研發磷石膏充填采礦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純鹼生產中蒸氨廢清液曬鹽技術,採用高效蒸發技術和設備制氯化鈣聯產氯化鈉。
(2)推廣合成氨生產中採用水解汽提技術回收尿素。
(3)推廣氮肥生產污水回用技術。
(4)推廣循環冷卻水超低排放技術。
(5)推廣回收硼酸母液制備硼鎂肥、輕質碳酸鎂、氧化鎂等鎂鹽產品技術。
(6)推廣採用大孔徑吸附樹脂對2,3-酸廢水回收利用技術。
(7)推廣「樹脂吸附-氧化-樹脂吸附」技術對2-萘酚生產廢水進行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8)推廣處理DSD (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酸氧化工序生產廢水採用樹脂法將有機物吸附並洗脫和回收利用的資源化技術。
(9)推廣苯胺、鄰甲苯胺和對甲苯胺生產廢水資源化技術。
(10)推廣樹脂吸附法處理氯化苯水洗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11)推廣從電鍍廢水中回收鎳、鈷等稀有金屬技術。
(12)推廣從制鹽母液中提取氯化鉀、工業溴、氯化鎂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吸附、汽提、變壓吸附等技術,從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尾氣中回收氯乙烯、乙炔氣。
(2)推廣利用黃磷尾氣發電並提純一氧化碳生產甲醇、甲酸等化工產品技術。
(3)推廣醇烴化工藝替代銅洗工藝技術。
(4)推廣全燃式造氣吹風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
(5)推廣濕法磷酸及磷肥生產副產品氟生產各種氟化物技術。
(6)推廣以碳酸鈉吸收硝酸生產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生產硝酸鈉、亞硝酸鈉的技術。
(7)推廣利用電石、炭黑生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作為燃料及化工原料用於制甲醇、合成氨和羰基產品技術。
(8)推廣對含二氧化碳廢氣進行綜合利用技術。其中利用氨水吸收尾氣中二氧化碳製取碳酸氫銨;深冷製取液態二氧化碳或乾冰;用純鹼吸收二氧化碳製取碳酸氫鈉;用二氧化碳廢氣製取輕質碳酸鎂;用燒鹼廢液吸收二氧化碳製取純鹼;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代替硫酸分解酚鈉提取酚。
(9)推廣氯化氫廢氣綜合利用技術。其中用甘油吸收氯化氫製取二氯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製取環氧氯丙烷、二氯異丙醇,製取氯磺酸、染料、二氯化碳等化工產品;採用催化氯化法、電解法、硝酸氧化法生產氯氣;副產鹽酸生產聚氯乙烯等產品。
(10)推廣催化干氣蒸汽轉化法制氫技術。
(11)推廣草甘膦與有機硅生產中的氯元素循環利用技術。將草甘膦生產中的尾氣經回收凈化用於有機硅單體的合成。有機硅單體生產中產生鹽酸,經凈化後用於草甘膦合成,從而使含氯元素的化合物(氯甲烷、氯化氫)在草甘膦和有機硅兩大類產品之間實現循環利用。
(七)建材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石材加工碎石和采礦廢石生產人造石材(裝飾材料)技術。
(2)研發廢陶瓷高附加值再利用技術。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無機混凝劑(PAC)+高分子助凝劑(PHM)等混凝沉澱處理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水泥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
(2)推進玻璃熔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產業化。
(八)食品發酵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玉米脫胚提油和小麥提取蛋白技術。
(2)推廣利用酒精糟生產全糟蛋白飼料等技術。
(3)推廣啤酒廢酵母乾燥生產飼料酵母技術;廢酵母經酶處理制備醫葯培養基酵母浸膏技術。
(4)推廣檸檬酸廢渣替代天然石膏技術。
(5)推進啤酒廢酵母生產制備核苷酸、氨基酸類物質技術的產業化。
(6)推廣玉米芯生產木寡糖技術。
(7)推廣利用製糖廢糖蜜生產高活性酵母等發酵製品技術。
(8)推進利用酶技術從麥糟中提取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產業化。
(9)推進果蔬濃縮汁生產廢渣制備果膠、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飼料技術的產業化。
(10)研發酵母細胞壁殘渣制備甘露糖蛋白質及水溶性葡聚糖等。
(11)研發啤酒糟採用多菌種混合固體發酵生物改性,生產肽蛋白技術。
(12)研發馬鈴薯、木薯澱粉生產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發酵剩餘資源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技術。
(2)推廣麥汁煮沸二次蒸汽回用技術。
(3)推廣味精廢母液生產復合肥技術。
(4)推廣玉米浸泡水和谷氨酸離交尾液混合培養飼用酵母粉技術。
(5)推廣木薯乾片乾式粉碎和鮮木薯濕法破碎分離技術,濃縮出精澱粉漿液和蛋白黃漿。
(6)研發採用膜過濾技術(MF)回收菌體製成飼料技術。
(7)研發薯類澱粉生產高濃工藝廢水(俗稱汁水或細胞水)回收蛋白技術。
(8)研發適用於食品行業生產的膜材料及膜分離裝置;研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技術與膜材料。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研發利用酒精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生產降解塑料技術。
(九)紡織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廢舊纖維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廢舊纖維循環利用技術。利用廢舊滌綸及錦綸纖維、生產廢料等生產再生纖維技術。
(2)推廣利用廢舊纖維作為產業用增強材料技術。
(3)推廣溶解、萃取、離子交換等技術,對化纖工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4)推廣針刺、熱熔、紡粘、縫編等技術對廢花、落棉、紗布角、短纖維等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5)推進廢棄毛中提取蛋白制備生物蛋白纖維技術的產業化。
(6)推進利用雙氧水對剝繭抽絲後的廢棄物進行濕法紡絲技術的產業化。
(7)推進蠶蛹蛋白提煉及深加工、桑柞蠶絲下腳料生產針刺無紡布等綜合利用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水蒸汽直接蒸餾法從含溴染料廢水中製取溴素技術;以分散藍2BLN水解母液以及硝化廢酸為原料從廢水中離析回收2,4-二硝基苯酚。
(2)推進洗毛廢水採用高效分離回收等工藝設備提取羊毛脂技術產業化。
(3)推進聚酯企業生產廢水中乙醛等有機物回收與利用技術產業化。
(4)研發適用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材料,並研發適用於漿料、染料濃縮與回收工藝的膜分離裝置。
(十)造紙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造紙廢渣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2)推進制漿鹼回收白泥生產優質碳酸鈣技術的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制漿造紙過程水的梯級使用和廢水深度處理部分回用技術。
(2)推廣造紙白水多圓盤過濾機處理回收利用技術。
(3)推廣厭氧生物處理高濃廢水生產沼氣技術。
(4)推廣制漿封閉式篩選、中濃技術。
(5)推進紙漿廢液生產微生物制劑技術的產業化。
四、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
(一)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機械化手段對廢舊汽車、廢舊船舶等機械設備的拆解和利用。
2.推廣黃雜銅直接生產高精度板、帶、管等技術。
3.推廣紫雜銅熔煉除氧、除雜技術以及軋制過程中的表面處理和精整技術。
4.推廣組合式熔煉爐組生產再生鋁合金技術。
5.推廣廢鋁易拉罐鑽切屑利用技術;電解鋁殘極(陽極、陰極)生產石墨化炭陰極技術。
6.推廣廢鉛酸蓄電池機械化拆解、破碎分選技術,分別回收處理塑料殼、鉛極板、含鉛物料(鉛膏)、廢酸液等;再生鉛渣回收錫、銻等有價金屬的技術。
7.研發廢鋼鐵鍍鋅、鍍鉻等鍍層的處理技術;廢高合金鋼的鑒定、檢測和分選技術;混堆狀廢線材加工處理技術及裝備;廢易拉罐等優質廢鋁的保級利用技術。
(二)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電熱絲等干法分離陰極射線管屏錐玻璃技術。採用工業吸塵器回收並妥善收集熒光粉。
2.推廣加熱析出、催化分解等技術,回收液晶面板上的液晶物質和稀貴金屬銦並做無害化處理。
3.推廣環保型的溶蝕、酸解、電解、精煉等技術,處理晶元等含稀貴金屬的廢料,回收金、銀、鈀等。
4.推廣高效粉碎、分選技術,處理已去除晶元、電容器等部件的線路板,回收銅、玻璃纖維和樹脂等。
5.推廣粉碎、分選等物理方法在密閉的設施中處理含有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成分的電線、電纜,回收銅、鋁和塑料。
6.推廣破碎、分選等物理方法在設置有環保和安全措施的密閉設施中處理廢舊冰箱、空調、冷櫃等製冷電器。
(三)廢舊橡膠、輪胎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膠粉活化技術,提高膠粉活性,擴大膠粉利用率。
2.推廣「預硫化和無模硫化翻新」輪胎翻新技術。
3.推廣廢舊橡膠常溫粉碎、濕法粉碎、冷凍粉碎等生產精細膠粉技術。
(四)廢紙板和廢紙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瓦楞紙箱中高濃連續碎解、纖維分級處理、中高濃篩選、大直徑盤磨打漿技術,生產包裝紙及紙板。
2.推廣高濃篩選、高濃漂白、高濃揉搓等技術,處理廢舊報紙及帶有塗料、印刷油墨等需脫墨的紙張。
3.研發大型廢紙和廢紙板制漿技術及成套設備。
(五)廢塑料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塑料物理再生利用和機械化分類技術。
2.推廣廢塑料活化無機填料改性、纖維增強改性、彈性體增韌改性、樹脂合金改性、鏈結構改性等化學再生利用技術。
3.推廣利用廢舊聚酯瓶生產聚酯切片技術。
4.推廣利用廢舊塑料、廢棄木質材料生產木塑材料及其製品技術。
(六)廢玻璃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玻璃作為原料生產平板玻璃、瓶罐器皿等玻璃製品直接再利用技術。
2.推廣廢玻璃生產建築和保溫隔音等材料的間接再生利用技術。
(七)建築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改性瀝青混合料再生道路材料制備技術及裝備。
2.研發建築垃圾減量化控制技術及建築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築工程中應用的成套技術。
⑶ 污水中COD處理解決方案有哪些
COD超標廢水對水環境影響大,如果直接排出,會使水質變黑、發臭等現象。制葯廢水、印染廢水、造紙廢水、化工廢水、焦化廢水等工業所排出的廢水一般COD比較高,處理上難度較大。
可以分為溶解性COD和非溶性COD,前者又分可生物降解性溶解性COD和難生物降解性COD.
非溶性COD可以向水中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來去除,污染物會形成污泥和水體分離.
溶解性的COD如果生物降解性較好,可以用生物的辦法來降解(高濃度的用厭氧+好氧生物處理,低濃度的用好氧生物降解),難生物降解的溶解性COD去除是比較費勁的,可以用氧化,還原,共沉,結晶,吸附等辦法.
活性炭是用木材、煤、果殼等含碳物質在高溫和缺氧條件下活化製成。它有非常多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積,通常1克活性炭的表面積達500~1500米,因而具有很強的物理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此外,在活化過程中活性炭表面的非結晶部位上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團,如羧基(COOH)、羥基(OH)、羰基[88-01]。這些基團使活性炭具有化學吸附和催化氧化、還原的性能,能有效地去除廢水中一些金屬離子。
鑫森針對污水中COD處理解決方案有,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常溫常壓雙氧水催化氧化,電解催化高濃度COD處理等工藝方案 。
⑷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的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
(1)煤矸石發電技術
——推廣適合燃燒煤矸石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熱、電、冷聯產技術和熱、電、煤氣聯供技術。
——推廣爐內石灰脫硫和靜電除塵技術。
——研發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電廠鍋爐高效除塵、脫硫、灰渣干法輸送、存儲及利用技術。
(2)煤矸石生產建築材料技術
——制磚技術。推廣全煤矸石生產承重多孔磚、非承重空心磚和清水牆磚技術。
——制水泥技術。推廣利用煤矸石為原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配製水泥生料,燒制水泥熟料技術。
——生產其他建材產品技術。推廣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陶瓷製品、陶粒、岩棉、加氣混凝土等技術。
(3)推廣利用煤矸石充填採煤塌陷區、采空區和露天礦坑及煤矸石復墾造地造田技術。
(4)推廣利用煤矸石製取聚合氯化鋁、硫酸鋁、合成系列分子篩等化工產品技術。
(5)推廣利用煤矸石生產復合肥料技術。
(6)推廣煤矸石中極細粒鈦鐵礦、銳鈦礦等雜質的分離技術。
(7)研發利用煤矸石生產特種硅鋁鐵合金、鋁合金技術,以及利用煤矸石生產鋁系列、鐵系列超細粉體的技術。
(8)研發煤矸石提取五氧化二釩及其他稀有元素技術。
2.礦井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混凝、沉澱(或浮升)以及過濾、消毒等技術,凈化處理煤礦礦井水。
3.煤層氣綜合利用技術
(1)推進煤層氣民用、發電、化工等技術的產業化。
(2)研發低濃度瓦斯利用技術。 1.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
(1)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粉煤灰生產水泥、砌塊、陶粒等建築材料技術。
——推廣採用粉煤灰建造水壩、油井平台、道路路基等建築工程技術。
——推廣粉煤灰製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術。
——推進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的產業化。
——推進粉煤灰造紙及生產岩棉技術的產業化。
——研發粉煤灰用於農業(改良土壤、生產復合肥料、造地)、污水處理以及各類填充材料等技術。
(2)推廣脫硫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刷石膏、砌塊等建材產品的綜合利用技術。
(3)研發脫硫石膏免煅燒制干混砂漿。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灰場沖灰廢水封閉式循環利用等技術。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燃煤電廠煙氣中回收硫資源生產硫磺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油氣采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油砂、污泥、殘渣、鑽屑採用固化等無害化綜合處理技術,並用於築路、製造建築材料、調剖堵水劑等。
(2)推廣石油焦乳化焦漿/油(EGC)代油節能技術。
(3)研發改進緩和濕式氧化(WAO)-間歇式生物反應器(SBR)處理鹼渣聯合工藝,形成專有成套技術。
(4)研發污水處理場油泥(包括罐底泥)、浮渣和剩餘活性污泥處理組合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鑽井污水、廢液綜合處理技術,實現閉路循環利用。
(2)推廣煉油企業含氫尾氣膜法回收技術。利用膜分離技術建設芳烴、加氫尾氣膜法回收裝置,回收芳烴預加氫精製單元酸性氣、異構化富氫、加氫裂化低分氣、柴油加氫低分氣中的富含氫氣體。
(3)推廣採用中和、酸化以及各種精製技術,從石油煉制產生的酸鹼廢液、廢催化劑中,回收環烷酸、粗酚、碳酸鈉、浮選捕集劑等資源。
(4)研發石油化工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廢水處理技術以及油田廢水替代清水技術。
(5)研發經濟有效的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和回用技術、氨氮廢水處理技術與回收利用技術。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煉油廠催化裂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採用氣能量回收技術進行能量回收。
(2)研發催化裂化再生煙氣、加熱爐氣、工藝排氣及電站排氣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處理技術。 1.冶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煉鋼爐渣回收和磁選粉深加工處理技術。
(2)推廣立磨粉磨粒化高爐礦渣技術。
(3)推廣硫鐵礦燒渣綜合利用技術。
(4)推廣冷軋鹽酸再生及鐵粉回收技術。
(5)推廣鋼渣返回燒結,替代石灰作為煉鐵廠燒結溶劑技術。
(6)推廣轉爐煤氣干法除塵及塵泥壓塊技術。
(7)推廣氧化鐵皮回收利用技術。採用直接還原技術製取粉末冶金用的還原鐵粉。
(8)推廣含鐵塵泥綜合利用技術。
(9)推廣廢鋼渣生產磁性材料技術。
(10)研發含鋅塵泥綜合利用技術。
(11)研發不銹鋼和特殊鋼渣的處理和利用技術,特別是防止水溶性鉻離子浸出的技術。
(12)研發鋼鐵渣游離氧化鈣、游離氧化鎂降解處理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不同濃度的焦化廢水優化分級處理與使用技術。
(2)推廣採用「電氧化氣浮」技術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並回用。
(3)推廣污水深度處理脫鹽回用技術。採用抗污染芳香族聚醯胺反滲透膜,生產高品質的回用水。
(4)推廣冷軋含油乳化液膜分離回收技術。
(5)研發礦山酸性廢水治理與循環利用技術。
(6)研發礦山含硫礦物,As、Pb、Cd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
3.廢氣及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全燃燒高爐煤氣鍋爐的應用技術。
(2)推廣焦爐、高爐、轉爐煤氣的回收技術。
(3)推廣利用還原鐵生產中回轉窯廢高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4)推廣高爐煤氣余壓發電TRT(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結合干法除塵技術。
(5)推廣採用利用溴化鋰製冷等技術回收利用冶金生產過程中爐窯煙氣余熱。
(6)推廣採用雙預蓄熱式燃燒技術,實現爐窯廢氣余熱的利用。
(7)推廣鐵合金礦熱爐、燒結機等中低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8)推廣焦化干息焦技術,回收利用焦炭顯熱。
(9)推廣低熱值煤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CCPP)。
(10)推廣煉鋼廠除塵系統高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11)推廣電爐余熱回收及綜合利用技術。
(12)推進燒結煙氣脫硫副產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1.冶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爐渣選礦法從冶煉爐渣中回收金屬銅技術。
(2)推廣銅冶煉陽極泥及廢渣(料)綜合利用技術,回收金、銀、鉑、鈀、硒、碲、鉛、鉍、銦等。
(3)推廣銅冶煉冷態渣,鎳冶煉冷態渣深度還原磁選提鐵綜合利用技術。
(4)推廣採用「破碎-磁選分選焦煤」、「球磨-磁選生產鐵粉」等技術處理鋅渣、窯渣。
(5)推廣從鉛電解陽極泥中提取金銀的火法和濕法技術工藝。
(6)推廣鋅渣中提取銀的技術。
(7)推廣從鋅浸出渣中提取銦技術。
(8)推廣金屬鎂還原渣部分替代鈣質和硅質原料生產水泥技術。
(9)研發高效利用鉛鋅冶煉渣再回收鉛鋅技術,以及稀散金屬回收技術。
(10)研發低耗高效脫除氟、氯、氧化鋅物料技術。
(11)研發採用氫氣還原法從冶煉各類煙塵中製取金屬鍺綜合利用技術。
(12)研發赤泥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軋制廢油回收利用技術。
(2)推廣從生產印刷線路板產生含銅廢液中回收金屬銅技術。
(3)研發加工生產過程中表面處理廢液、酸洗污泥綜合回收技術。
3.廢氣及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氨吸收法技術,回收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產生的煙氣二氧化硫,副產硫酸銨、硫酸鉀等。
(2)推廣採用鈣吸收技術,對二氧化硫煙氣脫硫並回用。
(3)推廣採用氧化鋅渣脫除鉛鋅冶煉煙氣二氧化硫技術。
(4)推廣冶煉廢氣中有價元素的回收利用技術。
(5)推廣菱鎂礦資源利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回收以及生產二氧化碳衍生產品先進技術。
(6)推廣有色冶金爐窯煙氣余熱利用技術。 1.磷石膏等化工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蒸氨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推廣採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用於水泥工業、純鹼工業以及電廠的煙氣脫硫技術。
(3)推廣利用鉻渣作水泥礦化劑技術;鉻渣制自溶性燒結礦並冶煉含鉻生鐵技術;鉻渣作為熔劑生產鈣鎂磷肥技術;鉻渣制鈣鐵粉、鑄石、人造骨料、玻璃著色劑及鉻渣棉等技術。
(4)推廣磷石膏制磷酸聯產水泥、制硫酸鉀、制硫銨和碳酸鈣以及制硫酸銨、硫酸銨鉀等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刷石膏、砌塊等建材產品的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作為鹽鹼地改良劑技術。
(5)推廣黃磷爐渣生產水泥、混凝土、磷渣磚、保溫材料、低溫燒結陶瓷等技術。
(6)推廣黃磷泥生產五氧化二磷以及雙渣肥等綜合利用技術。
(7)推廣造氣煤渣綜合利用技術。
(8)推廣利用硼泥制備輕質碳酸鎂、氧化鎂等鎂鹽技術。
(9)推廣利用硼泥生產建築材料、農業肥料和冶金輔助材料技術。
(10)推廣氟石膏生產建築材料等綜合利用技術。
(11)研發磷石膏充填采礦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純鹼生產中蒸氨廢清液曬鹽技術,採用高效蒸發技術和設備制氯化鈣聯產氯化鈉。
(2)推廣合成氨生產中採用水解汽提技術回收尿素。
(3)推廣氮肥生產污水回用技術。
(4)推廣循環冷卻水超低排放技術。
(5)推廣回收硼酸母液制備硼鎂肥、輕質碳酸鎂、氧化鎂等鎂鹽產品技術。
(6)推廣採用大孔徑吸附樹脂對2,3-酸廢水回收利用技術。
(7)推廣「樹脂吸附-氧化-樹脂吸附」技術對2-萘酚生產廢水進行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8)推廣處理DSD (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酸氧化工序生產廢水採用樹脂法將有機物吸附並洗脫和回收利用的資源化技術。
(9)推廣苯胺、鄰甲苯胺和對甲苯胺生產廢水資源化技術。
(10)推廣樹脂吸附法處理氯化苯水洗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11)推廣從電鍍廢水中回收鎳、鈷等稀有金屬技術。
(12)推廣從制鹽母液中提取氯化鉀、工業溴、氯化鎂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吸附、汽提、變壓吸附等技術,從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尾氣中回收氯乙烯、乙炔氣。
(2)推廣利用黃磷尾氣發電並提純一氧化碳生產甲醇、甲酸等化工產品技術。
(3)推廣醇烴化工藝替代銅洗工藝技術。
(4)推廣全燃式造氣吹風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
(5)推廣濕法磷酸及磷肥生產副產品氟生產各種氟化物技術。
(6)推廣以碳酸鈉吸收硝酸生產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生產硝酸鈉、亞硝酸鈉的技術。
(7)推廣利用電石、炭黑生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作為燃料及化工原料用於制甲醇、合成氨和羰基產品技術。
(8)推廣對含二氧化碳廢氣進行綜合利用技術。其中利用氨水吸收尾氣中二氧化碳製取碳酸氫銨;深冷製取液態二氧化碳或乾冰;用純鹼吸收二氧化碳製取碳酸氫鈉;用二氧化碳廢氣製取輕質碳酸鎂;用燒鹼廢液吸收二氧化碳製取純鹼;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代替硫酸分解酚鈉提取酚。
(9)推廣氯化氫廢氣綜合利用技術。其中用甘油吸收氯化氫製取二氯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製取環氧氯丙烷、二氯異丙醇,製取氯磺酸、染料、二氯化碳等化工產品;採用催化氯化法、電解法、硝酸氧化法生產氯氣;副產鹽酸生產聚氯乙烯等產品。
(10)推廣催化干氣蒸汽轉化法制氫技術。
(11)推廣草甘膦與有機硅生產中的氯元素循環利用技術。將草甘膦生產中的尾氣經回收凈化用於有機硅單體的合成。有機硅單體生產中產生鹽酸,經凈化後用於草甘膦合成,從而使含氯元素的化合物(氯甲烷、氯化氫)在草甘膦和有機硅兩大類產品之間實現循環利用。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石材加工碎石和采礦廢石生產人造石材(裝飾材料)技術。
(2)研發廢陶瓷高附加值再利用技術。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無機混凝劑(PAC)+高分子助凝劑(PHM)等混凝沉澱處理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水泥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
(2)推進玻璃熔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產業化。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玉米脫胚提油和小麥提取蛋白技術。
(2)推廣利用酒精糟生產全糟蛋白飼料等技術。
(3)推廣啤酒廢酵母乾燥生產飼料酵母技術;廢酵母經酶處理制備醫葯培養基酵母浸膏技術。
(4)推廣檸檬酸廢渣替代天然石膏技術。
(5)推進啤酒廢酵母生產制備核苷酸、氨基酸類物質技術的產業化。
(6)推廣玉米芯生產木寡糖技術。
(7)推廣利用製糖廢糖蜜生產高活性酵母等發酵製品技術。
(8)推進利用酶技術從麥糟中提取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產業化。
(9)推進果蔬濃縮汁生產廢渣制備果膠、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飼料技術的產業化。
(10)研發酵母細胞壁殘渣制備甘露糖蛋白質及水溶性葡聚糖等。
(11)研發啤酒糟採用多菌種混合固體發酵生物改性,生產肽蛋白技術。
(12)研發馬鈴薯、木薯澱粉生產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發酵剩餘資源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技術。
(2)推廣麥汁煮沸二次蒸汽回用技術。
(3)推廣味精廢母液生產復合肥技術。
(4)推廣玉米浸泡水和谷氨酸離交尾液混合培養飼用酵母粉技術。
(5)推廣木薯乾片乾式粉碎和鮮木薯濕法破碎分離技術,濃縮出精澱粉漿液和蛋白黃漿。
(6)研發採用膜過濾技術(MF)回收菌體製成飼料技術。
(7)研發薯類澱粉生產高濃工藝廢水(俗稱汁水或細胞水)回收蛋白技術。
(8)研發適用於食品行業生產的膜材料及膜分離裝置;研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技術與膜材料。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研發利用酒精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生產降解塑料技術。 1.廢舊纖維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廢舊纖維循環利用技術。利用廢舊滌綸及錦綸纖維、生產廢料等生產再生纖維技術。
(2)推廣利用廢舊纖維作為產業用增強材料技術。
(3)推廣溶解、萃取、離子交換等技術,對化纖工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4)推廣針刺、熱熔、紡粘、縫編等技術對廢花、落棉、紗布角、短纖維等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5)推進廢棄毛中提取蛋白制備生物蛋白纖維技術的產業化。
(6)推進利用雙氧水對剝繭抽絲後的廢棄物進行濕法紡絲技術的產業化。
(7)推進蠶蛹蛋白提煉及深加工、桑柞蠶絲下腳料生產針刺無紡布等綜合利用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水蒸汽直接蒸餾法從含溴染料廢水中製取溴素技術;以分散藍2BLN水解母液以及硝化廢酸為原料從廢水中離析回收2,4-二硝基苯酚。
(2)推進洗毛廢水採用高效分離回收等工藝設備提取羊毛脂技術產業化。
(3)推進聚酯企業生產廢水中乙醛等有機物回收與利用技術產業化。
(4)研發適用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材料,並研發適用於漿料、染料濃縮與回收工藝的膜分離裝置。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造紙廢渣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2)推進制漿鹼回收白泥生產優質碳酸鈣技術的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制漿造紙過程水的梯級使用和廢水深度處理部分回用技術。
(2)推廣造紙白水多圓盤過濾機處理回收利用技術。
(3)推廣厭氧生物處理高濃廢水生產沼氣技術。
(4)推廣制漿封閉式篩選、中濃技術。
(5)推進紙漿廢液生產微生物制劑技術的產業化。
⑸ 哪裡可以查到焦化行業能源消耗標准
焦化行業准入條件
焦化行業准入條件
為遏制焦化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趨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要求,按照「總量控制、調整結構、節約能(資)源、保護環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特製定焦化行業准入條件。
一、生產企業布局
(一)新建和改擴建焦化生產企業廠址要靠近用戶和煉焦煤原料基地;必須符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焦化行業發展規劃。
(二)在城市規劃區邊界外2公里(城市居民供氣項目除外)以內,主要河流兩岸、公路幹道兩旁,居民聚集區和其他嚴防污染的食品、葯品等企業周邊1公里以內,國務院、國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旅遊區、文化遺產保護區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不得建設焦化生產企業。
已在上述區域內投產運營的焦化生產企業要根據該區域規劃,通過「搬遷、轉產」等方式逐步退出。
二、工藝與裝備
新建和改擴建焦化企業要達到煉焦行業清潔生產標准(HJ/T126-2003)中生產工藝與裝備二級標准要求。主要指標有:
(一)為滿足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要求,實現合理規模經濟。新建和改擴建機焦爐炭化室高度必須達到4.3米以上(含4.3米),年生產能力60萬噸及以上。
(二)新建煤焦油單套加工裝置規模要達到處理無水焦油10萬噸/年及以上,粗(輕)苯精製單套裝置規模要達到5萬噸/年及以上。已有煤焦油單套加工裝置規模要達到5萬噸/年及以上;粗(輕)苯精製單套裝置規模要達到2.5萬噸/年及以上。
(三)節能工藝與設施
1、新建或改擴建焦爐,原則上(缺水地區和鋼鐵企業)要同步配套建設干熄焦裝置。
2、新建或改擴建焦爐,焦爐煤氣必須全部回收利用,不得直排或點火炬。
3、新建或改擴建焦爐,要採用先進的配煤工藝,合理配比煉焦用煤,盡量減少優質主焦煤用量。
(四)環保工藝與設施
1、新建或改造焦爐要同步配套建設粉碎、裝煤、推焦、篩運焦除塵裝置、煤氣凈化(含脫硫脫氰工藝)回收、廢水生化處理設施。嚴格執行環保設施「三同時」規定,並要在主體設備投產後6個月內達到設計規定標准,連續運行。
2、廢水生化處理工藝與裝備及洗選煤設備要先進可靠,與主體生產設備同步竣工投產,連續運行。在設備發生故障或檢修時要有足夠的廢水事故處理備用儲槽,做到不達標廢水不外排。焦化廢水經處理後做到內部循環使用。
三、主要產品質量
(一)焦炭
新建或改擴建焦爐生產的冶金焦要達到GB/T1996-2003規定的二級冶金焦以上標准,鑄造焦要達到GB/T8729-1988規定的二級鑄造焦以上標准。
現有焦爐生產的冶金焦要達到GB/T1996-2003規定的三級冶金焦以上標准,鑄造焦要達到GB/T8729-1988規定的三級鑄造焦以上標准。
(二)焦爐煤氣
1、城市民用煤氣
焦化企業生產的城市民用煤氣要達到煉焦行業清潔生產標准(HJ/T126-2003)中城市民用煤氣產品指標。
2、工業或其它用煤氣
焦化企業生產的工業或其它用煤氣中的
(三)其他焦化或化工產品
按國標或冶標組織生產。
1、硫銨按GB535-1995標准(一級品)
2、粗焦油符合YB/T5075-1993標准
3、粗苯符合YB/T5022-1993標准
四、資源、能源消耗及副產品綜合利用
(一)資源能源利用指標
新建和改擴建焦化企業要達到煉焦行業清潔生產標准(HJ/T126-2003)中資源能源利用指標二級標准。主要指標有:
1、噸焦耗洗精煤(干煤)≤1.33t(即全焦率≥75%);
2、煉焦工序能耗≤170kg標煤/t焦;
3、煉焦耗熱量:焦爐煤氣加熱≤2250kj/kg煤(7%含水折算);高爐煤氣加熱≤2550kj/kg煤(7%含水折算);
4、噸焦耗新水≤3.5t;
5、噸焦耗電量≤35KWh;
6、焦爐煤氣利用率≥95%;
7、水循環利用率≥85%。
(二)副產品綜合利用
1、焦化生產企業產生的焦化煤氣要有使用用戶;若有剩餘煤氣,必須配套建設煤氣綜合利用設施,例如:合成甲醇、雙氧水,煤氣提氫或煤氣發電等,轉化全部剩餘煤氣。正常生產時煤氣不得直排或點火炬。
2、煤焦油及苯類化工產品應進行有效回收。
五、環保指標和清潔生產
(一)清潔生產標准
新建和改擴建焦化生產企業各種污染物產生指標不得超過煉焦行業清潔生產標准(HJ/T126-2003)中規定的二級標准。廢物回收利用指標要達到煉焦行業清潔生產標准(HJ/T126-2003)中規定的標准。
(二)污染物排放標准
1、新建和改擴建焦化生產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煉焦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16171-1996)
2、酚氰廢水處理後廠內回用。外排廢水應達到《鋼鐵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3456-1992)二級標准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二級標准或其所在地區規定的要求。
3、熄焦廢水:熄焦水實現閉路循環使用,不得外排;
(三)廢渣
焦化企業廢渣包括備配煤、推焦、裝煤、熄焦及篩焦工段除塵器收回的煤塵、焦油渣(含焦油罐滌清渣)、粗苯再生渣以及剩餘污泥等煉焦工藝產生的一切廢渣均在廠內完全處理利用,不得對外排放。
(四)焦化生產企業新建或擴建,各種污染物排放不得突破該地區環境允許排放總量。
六、監督與管理
(一)新建和改擴建焦化行業生產項目必須符合上述准入條件。焦化生產建設項目的投資管理、土地供應、環保審批、信貸融資必須依據上述准入條件。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要由省級及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新建或改擴建焦化生產裝置建成投產前,要經省級及以上投資、土地、環保、工商等管理部門及有關專家組成的聯合檢查組,按照準入條件中第一、二款要求進行監督檢查。經檢查未達到准入條件要求的,投資主管部門應責令限期完成符合準入條件(企業備案材料提供)的有關建設內容。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吊銷其排污許可證,水電供應部門將依法停止供電、供水。
(三)新建或改擴建焦化項目要在投產6個月內達到准入條件第四、五款中規定的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指標。逾期者除按正常規定繳納相關費用外,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同時限期整改。
(四)各省市發改委(經貿委、經委)、環保局要對本地區執行焦化行業准入條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中國煉焦行業協會要加強對國內外焦炭市場、煉焦工藝技術發展等情況的分析研究,推廣焦化行業環保、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建立符合準入條件的評估體系,科學公正提出評估意見;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
(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定期公告符合準入條件的焦化生產企業名單。符合準入條件的焦化生產企業,可按有關程序規定取得焦炭產品出口資格。
(六)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新建或改擴建焦化建設項目,環保部門不得辦理環保審批手續,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電力供應部門依法停止供電。地方人民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依法決定撤銷或責令關閉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責令其辦理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
七、附則
(一)本准入條件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台灣、香港、澳門特殊地區除外)所有類型的焦化行業生產企業。
(二)本准入條件中涉及的國家和行業標准若進行了修訂,則按修訂後的新標准執行。
(三)本准入條件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並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和宏觀調控要求進行修訂。
⑹ 鞋廠COD超標怎麼辦
果量少,不妨採用雙氧水來處理一下,COD一下不就降低了!如果量大,沒辦法,送污水處理裝置去凈化處理吧,通過除油、絮凝、沉降、吸附幾道處理下來COD會大幅降低的,再瀑氣,一般就能達到要求了!
⑺ 化工污水處理要用啥設備
有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1,首先測定廢水中的錳離子含量。如果很高,可以先進行預處理,版回收部分權錳。
回收工藝:先用液鹼調節廢水的pH到9.3左右,再加入按你測定的錳離子和鎂離子含量換算需要的碳酸鈉,把錳鎂離子以碳酸鹽的形式沉澱回收出來。這個過程可以在反應釜或水池中進行。
2,上層清液進入另外一個池中,用液鹼調節pH9.7左右,再加入雙氧水和絮凝劑,沉降以後就得到符合排放標準的水了。
3,設備簡單,就要水池,循環泵,加葯泵等等,最好還要有個板框壓濾機。
4,廢水一般不會這么簡單,肯定還伴生有鉻超標,或其他金屬離子超標。目前廢水排放對鎂沒有要求。但是對其他重金屬有要求的。
5,廢水估計還有COD以及氨氮的問題。請根據具體污水水質進行處理,達標排放
⑻ 如何除去污水中的酚
要看殘存濃度,不同濃度設定有差別。
一般在生化前加一級CAOT可以有效。
以影響版曝氣程度推斷,濃權度可能在80mg/L以上了。
工業化200T/h系統,CAOT處理後的一級曝氣4小時停留,可以把酚從60mg/L降到1.0mg/L。
⑼ 芬頓反應加亞鐵和雙氧水有液位差
有。
芬頓反應需要先投加亞鐵,然後在投加雙氧水。同時投加的話雙氧水瞬間與大量的二價鐵產生反應,導致亞鐵和雙氧水有液位差。
芬頓反應,是一種無機化學反應,過程是過氧化氫與二價鐵離子的混合溶液將很多已知的有機化合物如羧酸、醇、酯類氧化為無機態。反應具有去除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高能力,在印染廢水、含油廢水、含酚廢水、焦化廢水、含硝基苯廢水、二苯胺廢水等廢水處理中有很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