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日處理1000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總造價大概多少地埋式厭氧消化
生活污水一般一頓廢水1000-2000元左右,1000噸預估100-200萬,一級A表的相對要多一點,這個造價不含配套的管理設施和建築
2. 河南武陟在建的第二污水處理廠的地址在哪
武陟縣朝陽二街東段(現污水處理廠北側)
3. 這是一個污水處理廠迴流污泥泵房的圖片,圖上斜線而且上面還有折線的是什麼意思就解讀,定重謝。
應該就是旋流輸送機 主要用於污泥的攪拌和輸送 防止污泥沉澱濃縮
4. 圖上的是什麼東西
那些圈圈是污水處理廠用來靜置水用的
你在網路圖片 那裡搜索「污水處理廠」會看到它的原樣
5. 污水處理中齒形堰板是做什麼用的,在什麼工藝什麼池子中使用
污水處理中齒形堰板叫三角堰板,是水處理工藝(包括污水處理和凈水處理)中沉澱池溢面集水和輸水的重要裝置。
三角堰板是水處理工藝過程中一種常見的過水構築物。水低於堰頂時不過水,此時堰只起擋水作用;若上游(或上一工序)繼續來水,堰就抬高了上游水位。當水位高於堰頂時,水就從堰頂溢過。水經過三角堰板的抬擋作用,把大部分雜質(污泥、水中的懸浮物等)阻擋在三角堰板前,流經三角堰板的水就相對干凈,達到初步凈化水的目的。
6. 河南武陟返鄉大學生被要求喝 3 天中葯,算不算過度防疫
河南武陟返鄉大學生被要求喝 3 天中葯,當然是過度防疫,是葯三分毒,飲用多少葯劑,不該要求所有返鄉大學生要服用三天中葯湯劑,而當依據病情,經醫生「望、聞、問、切」,找准病根,對症下葯,方能起到治病救人的功效,疫情防控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不能夠盲目進行的要求。
5月25日,河南焦作,武陟縣融媒發布給返鄉大學生的一封信,信中顯示所有返鄉大學生要飲服3天中葯湯劑,網友表示是葯三分毒,沒病幹嘛吃葯。 5月26日,據市長熱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政府的一個優惠措施起到預防作用,是為了防疫安全,葯發到手裡自願服用,對身體也沒有傷害,並表示會給有關部門建議一下。
關於這次的疫情,不應要盲目跟風,也不要有恐慌焦慮情緒。不要隨便用一些像雙黃連、清熱解毒之類的中葯,這些寒涼的葯物很容易影響人體的脾胃,不利於濕邪的祛除,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新冠肺炎可防可治,希望河南焦作部分部門調整心態,正確看待疫情,不要過於恐慌焦慮,要用積極的心態,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對疫情,希望按照疫情防控各項要求,發布做好個人防護即可。
7. 誰有污水處理廠的詳細圖片
你在阿里巴巴上面搜索溫縣恆昌填料濾料廠,他那裡有。
8. 污水處理廠主要干什麼工作呢適合女孩子么
污水處理廠的任務抄當然是處理城市污水。大量的污水通過管道匯集到廠里的大型攪拌池,加入聚丙醯胺等絮凝劑,再送入沉澱池,然後過濾分離。基本上全自動。男女都適合,千萬不要以為污水廠如何如何臟,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污水廠並不「污」,反而有點像花園,那兒的工資,財政撥款,大大的美差。
9. 礦業循環經濟在武陟
礦產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依賴更遠勝以往。作為一個經濟和資源大國,礦產資源的開發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業原料,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強基石。但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卻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至今,我國經濟粗放型增長模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資源消耗迅速增長,對國外資源和國外礦產品市場的依賴程度明顯加大,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凸顯。事實上,在我國資源面臨嚴重短缺的同時,資源的利用率卻沒有明顯提高,資源產出率、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嚴重偏低。
同時,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例如,從1949~2000年底僅我國礦山產出的各種廢石就達162.3 億噸,壓占、破壞土地64.3萬公頃;礦山累計產出各類尾礦50億噸,壓占土地約3.7 萬公頃;目前礦山每年新增排放固體廢棄物約3億噸,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2%。加之大量礦山廢水、廢氣的排放,各種次生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礦山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嚴峻的形勢,慘痛的教訓,礦業經濟如何發展,已到了不得不重新選擇發展道路的時候,循環經濟已成為礦業經濟發展的必然模式。
一、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現實優勢
循環經濟是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的普遍要求,但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礦產資源領域更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優勢。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人們在現有的技術和管理條件下,以較低的資源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獲得對資源的最充分合理的利用。這是因為它的產品是工業化產業鏈和產品鏈的最前端,是全社會物質資源流動的最大產業,也是固體廢棄物和工業廢水排放最多的行業。
回顧我國礦業傳統經濟對資源的高開采、低利用和高排放所造成的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極度惡化的後果,吸取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我國礦業已迫切需要改革,具有發展循環經濟,擺脫低效、高耗、重污染經營的強烈願望;同時,我國礦產資源的共伴生礦物、生產排放的固體廢棄物、礦坑水、廢水、廢氣以及因開采受損的土地、生態環境都存在著可觀的經濟價值,具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巨大潛力。此外,我國礦山日益惡化的環境也急需通過循環經濟的實施得到顯著改觀。
很顯然,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礦業產業鏈每延伸一步,礦產資源加工轉化帶來的附加值就會增加,並相應減少「三廢」排放,從而為礦山企業和社會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和積極作用。
二、礦業循環經濟的實施核心途徑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礦業循環經濟的實施核心途徑就是礦產資源的最合理有效的綜合利用。這里所說的礦產資源既包括各類原生的礦產資源,也包括各類礦山二次資源和環境資源。
(一)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是堅持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還是只著重末端治理,是傳統生產模式和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的根本不同點。我國礦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以共伴生資源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其綜合利用的重要價值。因此,目前對於礦山企業來說,實施礦業循環經濟的主導方面,就是從礦產資源開發的源頭上切實搞好資源的綜合利用。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採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和設備,採用先進管理制度與措施,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積極開展以產品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和廢物高效回收的生產活動,使我國礦業真正步入循環經濟的軌道。
(二)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
多年來,由於我國礦業的粗放型開發生產,加之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落後,大量共伴生礦產資源未能合理回收利用,我國礦產綜合回收利用率一直處於世界較低水平。據專家分析,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率平均不超過50%,綜合利用率只有20%,與先進國家差距甚大。有價資源進入廢石和尾礦等礦山固體廢棄物中,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大量固體廢棄物還壓占土地、破壞環境,甚至引發次生地質災害,這一切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因此,我國礦山實施循環經濟也必須把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放在重要地位。解決這些長期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和環境的需要。
隨著世界礦產資源的日益減少或枯竭,高速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加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工農業生產的材料來源也將從礦山、森林等轉向各種廢棄物。因此,礦山的各類廢石(包括煤矸石)、尾礦、礦坑水、生產廢水或廢液、廢氣、占損的土地、受干擾或破壞的生態環境等二次資源的綜合開發、回收與利用,將是實施礦業循環經濟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方面,前景廣闊。
(三)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
實施礦業循環經濟,無論是原生的礦產資源還是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都必須遵循生物群落的循環原理,建立循環產業鏈,並綜合運用「3R」原則,進行產業化生產。對於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已毋庸置疑,但礦山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問題人們則尚存疑惑。
從長遠眼光看,包括礦山二次資源在內的一切廢棄物終將會成為工業的材料來源,其綜合回收利用也必將走產業化道路。就目前來說,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的產業化不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例如,據專家調查研究,我國礦山每年排放煤矸石按煤炭年產量10 億噸計算可達1.2億噸。煤矸石作為低熱值燃料發電已是成熟工藝。如果其中1/3(0.4 億噸)用來發電,按每噸煤矸石發電700千瓦時計算,每年可發電280億千瓦時。以0.3元/千瓦時計,全年電價收入就達84億元。目前,我國煤矸石發電正迅猛發展,到2000年底,全國煤礦有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燃料電廠120座,總裝機容量184兆瓦,年發電8.7×109千瓦時。煤矸石新型牆體材料發展方興未艾,到2000 年底,全國煤矸石磚廠已達240 余座,生產能力達2.2×108塊標准磚。2000年全國煤矸石綜合利用量達660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43%。
我國黑色冶金礦山的鐵礦尾礦中TFe的平均含量為11%,目前積存的26億噸尾礦中含有鐵金屬2.68 億噸。目前全國鐵礦尾礦的年排放量達1.5億噸,以全鐵11%計算,如果僅回收鐵含量為61%的鐵精礦,產率以2%~3%計,全國每年就可從新產生的尾礦中回收300 萬~400 萬噸鐵精礦,價值達12億~16億元,相當於投資建設一個大型采選聯合企業。目前,我國鐵礦尾礦再選已初具規模,首鋼、本鋼、鞍鋼、馬鋼、包鋼、唐鋼等企業的礦山都建立了尾礦再選廠。僅據首鋼、鞍鋼、本鋼、馬鋼、唐鋼5個公司統計,1999年就從尾礦中再選獲得375.21萬噸鐵精礦。
我國五大有色企業和礦山(雲錫公司、白銀公司、金川公司、華錫公司和銅綠山銅礦)共積存尾礦約2.5億噸,佔全國有色金屬尾礦的16.1%。這些尾礦含錫24.75萬噸、銅15.74萬噸、鋅28萬噸、鐵262萬噸、硫534萬噸、金3.325噸、銀108 噸、鎳13.8 萬噸,其潛在價值達286 億元。目前,全國有色金屬、稀貴金屬礦山從尾礦中回收有用金屬或者尾礦的整體利用已開始起步。如金川鎳礦從尾礦中進一步回收鎳,使鎳的選礦回收率從原來的50%增加到90%,同時還綜合回收了 Cu、Co、Ag、Se及鉑族金屬等。山東三山島金礦每年從尾礦中回收硫精礦2.83萬噸、鉛2100噸。山東金斯頓陶瓷公司利用焦家金礦的尾礦作主要原料生產高檔陶瓷牆地磚,一期工程投產5年可收回全部建設投資,二期、三期工程投產後,將消化掉焦家金礦的全部尾礦。這樣,不僅使焦家金礦少建2個尾礦庫,節省征地和建庫費用4000萬元,每年還可節約高達900萬元的尾礦綜合排放費。
(四)我國礦業循環經濟的成功範例
在我國礦業領域,循環經濟剛剛起步,但實踐已證明是可行的。例如,甘肅金川礦業公司通過提高鎳資源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使綜合回收元素的種類及選冶回收率不斷提高,目前已回收利用13種,形成采礦量500萬噸,選礦量550萬噸,冶煉回收鎳7萬噸、銅13萬噸、鈷2000噸、鉑族貴金屬2000噸及硫酸5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成為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和長江以北最大的銅生產企業。冶煉煙氣制硫酸產量居全國第四位,真正實現了多金屬礦產、尾礦、廢氣和礦井水的綜合利用,年主業營業收入82億元,利潤14億元。
山東新汶礦業公司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鏈接開發煤炭下游產品及共伴生資源產品,大力開拓廢物資源的產業化,建立最大限度提取煤炭資源價值的生產體系,先後建成一大批綜合利用項目,如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制磚、煤矸石水泥、礦坑水利用、井下殘煤氣化、潔凈煤技術及空氣污染防治等,拉動了礦區經濟增長,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了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業循環經濟模式打造新型環保企業,通過世界首創的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工藝技術,帶動磷胺、硫酸、水泥三大傳統化工產品快速發展,被確認為我國獨有的、具有革命性意義的「零排放」可持續發展技術,形成了「資源———廢料———原料」資源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環。
三、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礦山
綠色工業是支持循環經濟的技術平台,它要求通達「3R」技術實現環境友好型的清潔生產,開發便於回收的循環產品,減少污染廢棄物的排放,緩解生態環境的容量壓力,做到產業環保化、環保產業化。
我國礦業為社會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經驗教訓也是深刻的、慘痛的,尤其是我們現在不得不花費巨額資金來進行礦山環境治理,不情願地走上「先破壞、後治理」的老路。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礦山已成為我國礦山生存的必由之路。
關於礦山環境的治理,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均存在兩個領域:其一是廢棄礦山和老礦山的環境治理,通常由國家或政府承擔;其二是在礦山的環境保護與恢復,要求礦山在經營活動中自始至終貫徹循環經濟理念,切實實施「減量化、資源化、再循環」原則,建設綠色礦山,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礦山環境問題。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礦山是利於現代、功在千秋的歷史任命。當前應著重開展以下工作:
(1)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的社會宣傳,以提高全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提高對保護環境、美化環境、實現零排放和低排放意義的認識,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
(2)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進。我國應借鑒和參照美國的《固體廢棄物處置法》、《綜合廢棄物管理法》,德國的《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循環經濟法》,日本的《推進形成循環經濟型社會基本法》、《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等等,進一步完善已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制定包括各種政府經濟政策(如鼓勵政策、獎勵和懲罰政策、稅收政策、收費政策)、經營管理政策、環保政策與各種法規和制度等內容的、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為促進我國礦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進行補充修改,充實合理綜合利用資源、清潔生產、總量控制、「三同時」、環境許可、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審計、排污費、復墾保證金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內容。
(3)礦業循環經濟主要通過先進的綜合利用技術和無害化、低害化新工藝技術來實現。除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外,政府應組織有關專業隊伍進行科研攻關,然後將成果在企業界推廣。
(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循環經濟技術多屬高科技,投資風險大,企業往往無力承擔,政府應適當增加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方面的科研與治理等經費的投入。同時,調動社會各行業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性,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產業化生產。
(5)建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綠色礦山」示範典型。通過典型示範,促進礦業企業和礦山盡其所能,改善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加大自主創新,逐步達到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零排放,最終實現政府和企業目標相統一。
在我國推行循環經濟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礦產資源領域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更是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我們有信心,相信循環經濟的理念一定能在中華大地開花結果,使我國沿著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邁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明天。
10. 查資料,了解一位農民的致富事跡,寫一段話(100字)宣傳推廣他的致富經驗
農民個人致富先進事跡:老劉的沼氣生態農業園
安徽省歙縣是養殖大縣,在歙縣鄭村鎮有這么個說法:到此地玩耍有兩個地方絕對值得去看一看,一個是有著400多年歷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個就是連大生態農業公司已經運行3年的大型沼氣發電工程。
2014年農歷正月十五後的一天,筆者走進歙縣連大生態農業公司的養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別致的徽派養豬大棚整齊林立,一頭頭膘肥體壯的商品豬長勢喜人。在養殖場里,沒有豬尿豬糞味道。山坡下是一片規劃有序的獼猴桃有機果品基地。
筆者看到,豬場雖然面積大,但所有尿糞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氣池內,且清水和污水分離,水和沼氣也是分離的。糞污處理系統距離坡上的豬舍落差有10多米,糞污經過管道流入處理系統節省了大筆運費。一台發電機正歡快轟鳴著,牆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記錄著當日發電量。
連大飼料加工廠工人小陳告訴筆者,飼料加工機功率61個千瓦,閘刀一合上整個設備立馬運轉起來,沼氣電用起來和高壓電一樣平穩,一天加工20多噸飼料需要700多度電都是由沼氣發電機內網輸送的。連大生態農業公司老闆劉秋星向筆者介紹道:「這些糞污每天流迸發酵大罐子有80噸,但出來的還不到10噸,大部分都化作沼氣啦,然後沼氣用來發電,整個鏈條循環起來。」
筆者在處理終端看到,黑色濃稠的沼液經管道注入水泥槽後,匯集到獼猴桃園里一條條小溝中。「這個肥料是最好的,它通過發酵了,還可以當農葯來打,水稻什麼的打了它都不生蟲子。我現在的260畝獼猴桃園,雖然產量高、售價高,但種植業這塊依然是虧本運作。
可即便花再多錢,我也要把這個果園經營好,好讓鄉親們都看到,只有走環境良好之路才能給大家帶來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機食品。」劉秋星介紹說。
愛折騰的劉秋星盡管已快60歲了,可他的心裡還有一個雄偉的綠色夢想,「我還准備擴建沼氣發電項目,建設一座以沼氣能源為紐帶的超級農業生態園,爭取到2014年年底,建成一個集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科普示範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