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廢棄水庫再利用合法嗎
合法,但要根據利用方式而定。
城市廢棄水庫再規劃設計時,應綜合驗證水庫的水利功能、環保功能、景觀功能和旅遊功能。由於水利功能的弱化。可以略微驗證其可行性。控制源頭和提高自我凈化來提高環境保護功能。採用柔性設計思路增加景觀設計的自然展性,同時兼顧景觀設計的人文屬性。協調周邊旅遊資源突出自身旅遊特色,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開發協調發展。水庫廢棄標准也是值得考究的,以下情況應當予以報廢:
1、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及旅遊等效益基本喪失或者被其他工程替代,無進一步開發利用價值的;
2、庫容基本淤滿,無經濟有效措施恢復的;
3、建庫以來從未蓄水運用,無進一步開發利用價值的;
4、遭遇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或戰爭等不可抗力,工程嚴重毀壞,無恢復利用價值的;
5、庫區滲漏嚴重,功能基本喪失,加固處理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經濟上不合理的;
6、病險嚴重,且除險加固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經濟上不合理,降等仍不能保證安全的;
7、因其他原因需要報廢的。
2. 荒廢的水塘怎麼描述
乾涸的水塘
3. 農村荒廢池塘建房需要那些手續
按土地法,各種土地是有其專屬用途的,用建房的土地得是宅基地,池塘是生產性用地,可以經村委會同意修建一定規模的作業間。
4. 廢棄池塘的改造改變了群落演替的什麼
廢棄池塘的改造改變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廢棄池塘荒廢後會乾涸變草地,人工改造後依然成為池塘,而且一般短期就可實現。
5. 現在農村的大多數魚塘都不養魚,為什麼呢
引言:記得小時候,村裡的大小池塘,都被村集體劃分到每家每戶,通常都會養一些魚,或者是村集體以生產隊的形式,在池塘里投放魚苗養魚,有的池塘還同時種植有蓮藕,都非常金貴的利用了起來。到了春節前,村裡人們就會放水抓魚,然後大家挖藕,家家戶戶有魚有藕吃。在平常農閑的時間里,或者陰雨連綿的天氣,隊里大人小孩打著雨傘,在公共放魚池塘的周圍,圍滿了釣魚人,誰釣上來的魚就是誰的,真是好不熱鬧。我記憶最深刻事情並非是魚,而是雨過天晴的時候,釣魚時常常能夠看到天際那一抹彩虹。
畢竟,現在都是專業化養殖,沒有一定的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單靠在當地集市上售賣也不理想,村裡人都養魚也不現實。這種情況,其實和我們當地農村農戶不願意養豬一個道理,已經不是家庭的剛需。如今,每個人的社會分工更細致化,大家各自生產不同的「物質」,用錢來流通交換,沒必要像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養牛需要耕地,養豬、養魚自給自足等。現在如果村裡池塘都養魚,創造不出理想效益,甚至不賺錢而賠錢,還不如去術有專攻好,努力工作多賺一些萬能的流通貨幣,何必非得利用村裡池塘去養魚呢?
最後要說的是,這樣荒廢魚塘的村子,可以確定的是,比較偏僻,也沒有辦理垂釣園的條件。人口流失又比較嚴重,村裡的留守老人,根本沒有經精力、也沒有技術去養魚。說白了這樣村子荒廢的魚塘,利用養魚的價值非常有限,如果有養魚的利用價值,養殖環境條件好,也不會荒廢。比如城郊村,隨便一個坑塘,想要承包搞垂釣園,一年沒有幾萬根本下不來。再比如地處水鄉的水產養殖基地,有著優越的養殖環境,銷售環境,農村的池塘,豈有荒廢之理?
6. 廢棄池塘如何利用
建議拿到承包合同,現在開釣魚場最賺錢,如果有資本,可以搞農家樂,釣魚,競技場等等
7. 荒廢很久的池塘怎麼會有魚
魚或魚籽會跟隨田地排水或雨水過大而進入池塘或水坑。
就是剛挖的新水坑或池塘,一年以回後一般都會有魚。答那是因為一些魚或魚籽隨時農田灌溉進入池塘(這里的農田灌溉用水必須是河水灌溉)。
每二個原因則是因為,一些暴雨天氣常會伴隨著大風而來,有一些風是從大河或湖裡形成,也就是所謂的陸湖風。陸湖風常常會有一些並不會引起注意的小型龍卷風把湖裡的魚帶或著魚籽卷到風中,並伴隨大風而下。(這也就是在很多靠湖近的地區一下暴雨常常在路上或者院子里能撿到魚的原因),如果雨中有魚並降到池塘的話,池塘會因為時間原因慢慢形成適合魚生長的一個微系統,從而造就一個新的水生物圈。
8. 廢棄水塘怎樣再利用
建議拿到承包合同,現在開釣魚場最賺錢,如果有資本,可以搞農家樂,釣魚,競技場等等
根據實際面積,還有當地的釣魚環境來開發
1,論斤塘,釣到的魚不能放回去,只能定多少錢一斤由釣魚人買回去
2,賭塘(黑坑),計時塘,從開竿開始計時,多少錢1場,釣到的魚由釣魚人帶走,或者你也可以回收
3,練竿塘,不能用倒刺鉤,爆炸鉤,釣到的魚放自覺放回塘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