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革命五行動指什麼
一革命四行動是指,在福建省首先開展的,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等「一革命四行動」。
㈡ 振興農村產業三大革命的內容是什麼
振興農村產業三大革命的內容是「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
1、有序推進「廁所革命」。老百姓「方便事」就是大事,「廁所革命」是補齊影響群眾生活質量、生活品質短板的重要舉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洋為中用」「東為西用」,借鑒外國、外地、外鄉的先進經驗、可行做法。
2、加快推進「污水革命」。鄉村水域污染直接影響著群眾身體健康、危害著群眾生命安全,是民生工程的緊要事、頭等事、急需事。「污水革命」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必須加快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快速推進「污水革命」。
3、創新推進「垃圾革命」。農村垃圾是群眾長期反映、反復出現、久拖不決的問題,是標準的「老大難」問題,需創新舉措,從源頭上採取務實管用的有效辦法,推進農村「垃圾革命」。廣泛動員組織幹部群眾圍繞「拆通暢、碼整齊、掃干凈、常態化」目標,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2)農村污水治理是推進農村什麼革命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摸清本地底數和實情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尊重群眾意願、貼緊群眾需求,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分門別類明確農戶廁所、農村廁所、旅遊廁所、交通廁所、集鎮公廁、城區廁所的改建目標、任務、模式和標准,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讓「廁所革命」分類有序推進。
把握時間節點,重點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處理好抓建設與抓管理、抓進度與抓質量、抓外觀與抓內質的關系,及時驗收、嚴格把關、按期使用,既要保證能建成,更要保障能用好。
同時,加強水域污染源治理,該關則關、該停則停、該拆則拆。只有源頭治理和環節治理雙管齊下,才能確保人畜飲水干凈、健康、安全。
㈢ 農村污水處理的工作怎麼樣
「十四五」開年之際國家多次提及農村污水處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自來水的普及,衛生潔具、洗衣機、沐浴等設施也走進平常百姓家,使得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因此,近年來農村污水處理愈發受到國家重視。
在「十四五」開年之際,國家出台的《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十四五」規劃》中均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其中,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我國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鄉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㈣ 甘肅鄉村振興四個革命是指什麼
摘要 據每日甘肅網報道,甘肅聚焦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實現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雙贏為目標,扎實推進「四個革命」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生態好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㈤ 農村四清一改內容是指
法律分析:第一清:清查農村亂佔耕地建房現象
第二清:清理假低保,加強低保政策的准確扶持
第三清:清理、調查集體資產使用情況
第四清:全面清查鄉村涉黑涉惡問題
一改:廁所革命還會繼續推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第二十四章 第三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鄉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實現村莊公共空間及庭院房屋、村莊周邊干凈整潔。
㈥ 人居環境整治內容是什麼
具體包括: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糞污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三清兩改一提升」村莊清潔和農村住房風貌引導等村容村貌提升行動。
要合理選擇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方式,統籌規劃縣、鄉、村三級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另一重要方面,要做好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減量推廣管理工作,收集易腐爛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煤渣灰等,就地就近處置,盡量減少和削減。外運和處置垃圾的頻率。
人居環境整治方法
第一、立足於「清」。全面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高潮,結合各村(社區)實際,以整治「臟亂差」為重點,明確整治范圍和重點整治區域,清理亂堆亂放、整理村內坑塘周圍、規范房前屋後、清運五堆,對村莊內道路兩側進行大清掃、大清理、大清運,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第二、著力於「保」。各村(社區)統一行動,同步發力、同向推進,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從制度上強化監督制約,使黨員幹部群眾轉變觀念,調整工作狀態,進一步提高責任意識,實行網格化管理制度,連點成線,以線帶面,形成有分工有合作良好工作格局。
㈦ 環境治理農村三大革命是哪三大革命的最新相關信息
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改造公廁
㈧ 鄉村治理的主要內容
法律分析:1、加強農村街坊路清掃
建立完善專業清掃保潔隊伍,落實村莊清潔保潔費用標准,按標准配備車輛、垃圾桶等設施,實現全部村莊專業清掃。
2、推進農村垃圾有效處理
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3、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按照村民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
4、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據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5、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
6、村莊規劃管理
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
7、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社會、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給當下鄉村治理帶來更多亟待解決的課題,在鄉村治理進程中有些事項亦不能忽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法》
第三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府、村級組織、企業、農民等各方面參與的共建共管共享機制,綜合整治農村水系,因地制宜推廣衛生廁所和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加強鄉村無障礙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使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第四十條 國家實行耕地養護、修復、休耕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劃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的時間和區域,並可以根據地下水超采情況,劃定禁止、限制開采地下水區域。禁止違法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產業、企業向農村轉移。禁止違法將城鎮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未經達標處理的城鎮污水等向農業農村轉移。禁止向農用地排放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礦、礦渣等;禁止將有毒有害廢物用作肥料或者用於造田和土地復墾。
㈨ 推進鄉村治理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1、加強農村街坊路清掃
建立完善專業清掃保潔隊伍,落實村莊清潔保潔費用標准,按標准配備車輛、垃圾桶等設施,實現全部村莊專業清掃。
2、推進農村垃圾有效處理
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
3、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按照村民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人口規模較大村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
4、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據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5、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
6、加強村莊規劃管理
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7、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
㈩ 如何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切實增強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大力推動農業資源養護、顯著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1、切實增強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升農業農村生態文明。
要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觀,正確處理「三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自覺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要求貫穿到「三農」發展全過程。
2、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
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建立農業生產力布局、耕地輪作休耕、節約高效的農業用水等制度,建立農業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
7、顯著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要突出綠色導向,把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轉到低耗、生態、節本、安全、優質、循環等綠色技術上來,加強技術研發集成,不斷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水平。優化農業科技資源布局,推動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要素向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傾斜。
8、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擺在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深入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