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鹼廢水處理的思路
酸鹼廢水是一種含酸或含鹼的廢水,來源很廣。含酸廢水主要來自酸廠、化工廠、化學纖維廠、染料廠、金屬酸洗車間電鍍車間等。其中有的含有無機酸,有的含有機酸,二者兼有。含酸濃度差異很大,低的小於1%,高的大於 10%。含鹼廢水主要來自製鹼廠、制漿造紙廠、印染廠、 皮革廠、煉油廠等。其中有的含無機鹼,有的含有機鹼。
1高濃度酸鹼廢水,應優先考慮回收利用,根據水質、水量和不同工藝要求,進行廠區或地區性調度,盡量重復使用,如重復使用有困難,或濃度偏低,水量較大,可採用濃縮的方法回收酸鹼。
2低濃度的酸鹼廢水,如酸洗槽的清洗水,鹼洗槽的漂洗水,應進行中和處理。 對於中和處理,應首先考慮以廢治廢的原則。如酸、鹼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廢鹼、渣、中和酸性廢水,利用廢酸中和鹼性廢水。在沒有這些條件時可採用中和劑處理。 高濃度酸鹼廢水的回收利用。目前含酸廢水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有:浸沒燃燒高溫結晶法、真空濃縮冷凍結晶法和自然結晶法。浸沒燃燒高溫結晶法的基本過程是:將煤氣燃燒所產生的高溫氣體直接噴入待蒸發的廢液,去除廢液中的水分,濃縮並回收酸類物質。這種濃縮方法適用於處理大量廢水。
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如不加治理直接排出,會腐蝕管渠和構築物;排入水體,會改變水體的pH值,干擾,並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漁業生產;排入農田,會改變土壤的性質,使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危害農作物;酸鹼原料流失也是浪費。所以酸鹼廢水應盡量回收利用,或經過處理,使廢水的pH值處在6~9之間,才能排入水體。
2. 三廢治理與利用的目錄
第一篇總論
第一章緒論
一、環境與環境污染
(一)人類環境
(二)環境污染
二、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的破壞
(一)生態系統
(二)生態平衡及其破壞
三、環境保護概況
第二章環境標准
一、制定環境標準的目的
二、制定環境標準的原則
(一)保護人群健康,維護生態平衡
(二)進行損益分析
(三)結合當地條件,遠近規劃,政策要求
(四)要有科學的依據
三、環境標準的種類
(一)按環境標准體系分類
(二)按對象環境要素分類
(三)按我國環境標準的層次分類
(四)按標準的性質分類
(五)按時間分類
(六)按標準的用途分類
四、我國的環境標准體系
(一)大氣環境標准
(二)水環境標准
(三)放射性同位素最大允許濃度
(四)其他標准
(五)雜訊標准(略)
五、環境目標值
六、環境容量與容許排放總量
(一)環境容量
(二)容量排放總量
第三章環境的污染危害特點及其分類
一、環境的污染
(一)污染與有害物的含義
(二)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二、環境污染的危害
(一)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二)對生物的危害
(三)對器物的危害
三、環境污染的特點
(一)污染范圍大
(二)作用時間長
(三)危害不易發現
(四)危害機理復雜
(五)污染容易,清除難
四、污染源與污染物的分類
(一)污染源的分類
(二)污染物的分類
第四章污染的防治
一、概述
(一)防治污染方法的原則
(二)三廢的利用和處理方法
(三)三廢的利用和處理流程
二、廢水治理與水污染防治
(一)廢水治理
(二)水污染的防治
三、廢氣污染物的凈化與大氣污染的防治
(一)廢氣污染物的凈化
(二)大氣污染的防治
四、固體廢物的治理
(一)生產工藝中減少(消除)廢物
(二)綜合利用開展廢物資源化活動
(三)廢物處理與處置
參考文獻
第二篇廢水治理與利用
第一章緒論
一、工業廢水的性質與特徵
(一)廢水的來源與分類
(二)廢水中的污染物與危害
(三)水體的污染、自凈與防護
二、控制工業廢水污染的措施
(一)防治廢水污染的發展道路
(二)控制污染的措施
第二章工業廢水治理與利用的基本方法
一、廢水治理方法的分類
(一)按治理程度
(二)按治理方法
二、廢水的物理治理方法
(一)重力分離法
(二)離心分離法
(三)過濾分離法
(四)蒸發與結晶法
三、廢水的化學治理方法
(一)中和(均衡)法
(二)化學混凝和沉澱法
(三)氧化還原法
四、廢水的物理化學治理方法
(一)吸附法
(二)萃取法
(三)電滲析法
(四)電解法
(五)汽提法與吹脫法
五、廢水的生物治理方法
(一)好氧生物治理法
(二)厭氧生物處理法
(三)天然生物治理法
第三章冶金工業廢水的治理與利用
一、重金屬廢水的治理
(一)重金屬廢水污染的特點
(二)處理方法及應用流程
二、放射性廢水的治理
(一)放射性廢水的來源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廢水中有害物質的處理
(四)放射性廢水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三、含鉻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四、含氰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第四章輕工業廢水的治理與防治
一、造紙廢水的治理
(一)造紙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處理及綜合利用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二、印染廢水的處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印染廢水處理的基本技術
(三)毛紡廠印染廢水治理實例
三、化學纖維廢水治理
(一)化學纖維廢水性質、特徵
(二)化學纖維廢水治理現狀和發展趨勢
(三)幾種化學纖維廢水的處理和利用
(四)含鋅化纖廢水的處理
四、製革廢水治理
(一)製革廢水的形成和危害
(二)製革廢水的處理
第五章化學工業廢水的治理
一、含油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二、含酚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三、硝基化合物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四、酸鹼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方法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第六章食品與其他工業廢水的治理
一、食品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二、釀造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三、抗生素等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四、農葯廢水的治理
(一)廢水的性質
(二)廢水治理的基本技術
(三)適用性治理技術舉例
第七章廢水治理的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一、工業廢水防治效果的評價
(一)環境保護經濟效果的特點
(二)廢水治理的綜合評價
二、廢水治理方法的選擇
(一)廢水治理的原則
(二)廢水治理的程度
(三)治理方法的選擇
三、廢水治理成本的效益分析
(一)污染防治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二)費用-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三篇廢氣治理與利用
第一章緒論
一、大氣污染的基本含義
二、大氣污染的成因
(一)天然污染源
(二)人為污染源
三、大氣污染概況
(一)國外大氣污染概況
(二)我國大氣污染概況
四、大氣污染的種類
(一)粒子物質與氣溶膠
(二)氣態污染物
(三)放射性物質
五、大氣污染的工業發生源
(一)燃煤發生源大氣污染物
(二)冶金工業發生源及排放情況
(三)石油化學工業污染源及排放情況
(四)核工業污染源及排放情況
(五)其它工業排放情況
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標准
(一)按最佳實用技術確定排放標准
(二)按污染物擴散規律推算排放標准
(三)K值標准法
(四)總量控制標准
(五)P值控製法
第二章大氣污染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控制大氣污染概況
二、幾種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控制概況
(一)粒子物質
(二)氣態污染物的控制
三、顆粒物質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顆粒物質的種類
(二)顆粒物質的物理性質
(三)顆粒物質控制的一般機制
四、除塵法的分類及應用
(一)機械除塵器的種類及應用
(二)洗滌式除塵器的種類及應用
(三)過濾式除塵器的種類及應用
(四)靜電除塵器及應用
(五)除塵裝置的選擇
(六)工業爐窯煙氣除塵及其流程
五、氣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氣體吸收法
(二)氣體吸附法
(三)熱燃燒和催化燃燒
(四)稀釋法
第三章含硫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含硫氧化物廢氣的凈化
(一)概述
(二)硫氧化物廢氣的控制方法
(三)煙氣中硫氧化物的凈化與利用
二、含硫化氫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二)含硫化氫廢氣的凈化
第四章含氮氧化物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一)環境中氮氧化物的來源
(二)NO:的性質及其危害
(三)NO:污染及控制現狀
二、氮氧化物廢氣的凈化方法
(一)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
(二)液體吸收法
(三)固體吸附法
三、幾種治理NO:的主要方法的技術經濟比較
第五章含氟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一)含氟廢氣的來源
(二)氣體氟化物的性質及對人類的危害
(三)含氟廢氣的凈化與綜合利用
二、含氟廢氣的凈化方法
(一)液體吸收法
(二)乾式吸附法
三、含氟廢氣的綜合利用
(一)綜合利用含氟廢氣生產冰晶石
(二)含氟廢氣的其他利用
第六章含氯及氯化氫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概述
(一)含氯廢氣的主要來源
(二)含氯廢氣的危害
(三)氯及氯化氫的主要性質
二、含氯廢氣的凈化方法
(一)含氯廢氣凈化方法的選擇
(二)液體吸收法凈化含氯廢氣
三、含氯化氫廢氣的凈化與綜合利用
(一)含氯化氫廢氣的凈化
(二)工業廢氯化氫氣體的綜合利用
第七章含汞、鉛、砷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含汞廢氣的凈化
(一)大氣中汞的來源
(二)汞對人體的危害
(三)汞的性質
(四)汞化合物及其性質
(五)汞蒸氣的凈化方法
二、含鉛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含鉛廢氣污染的來源
(二)鉛的危害
(三)含鉛煙氣的凈化
三、含砷廢氣的凈化及含砷物料的利用
(一)砷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質
(二)大氣中砷的來源及對人類的危害
(三)砷污染的控制
(四)砷污染的治理
(五)含砷物料的綜合利用
第八章含碳氧化物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一氧化碳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一)一氧化碳的性質、來源及危害
(二)含CO廢氣的凈化與利用
二、含二氧化碳廢氣的回收與利用
(一)大氣中CO2的來源及對環境的危害
(二)含CO2廢氣的綜合利用
第九章放射性廢氣的凈化
一、放射性廢氣的來源
二、放射性廢氣對人體的危害
三、放射性物質在大氣中的動態
四、核工業放射性廢氣的控制與凈化
(一)鈾礦山含氡廢氣的控制與凈化
(二)鈾水冶廠廢氣的凈化與控制
(三)鈾後處理廠放射性廢氣的凈化
第十章大氣治理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
一、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意義
二、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方法和步驟
三、控制大氣污染的技術措施和經濟政策
(一)燃料和原材料的合理選擇
(二)合理設計、嚴格的操作與維修
(三)改造設備、採用新工藝
(四)廢氣的綜合利用與回收
(五)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員素質
(六)控制大氣污染的經濟政策
四、環境、能源經濟與環境治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一)環境與能源的經濟分析
(二)環境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四、仿生群樂體的建立
(一)建立群樂體的原則
(二)建立群樂體的基本程序
(三)示範舉例
五、按群樂體功能及T、P點配對分類舉例
(一)排出酸性物質與需要酸性物質系統組成群樂體
(二)排出鹼性物質與需要鹼性物質系統組成群樂體
(三)余能與需能系統組成群樂體
(四)排熱與需熱系統組成群樂體
(五)廢水供、需雙方組成的群樂對
六、有關技術經濟方面的討論
(一)有說服力的證明
(二)經濟分析
七、展望
參考文獻
3. 酸鹼廢水回用處理可採用什麼方法處理廢水
酸鹼廢水回抄用處理方法:
1、浸沒燃襲燒高溫結晶法
酸鹼廢水回用處理方法就是將煤氣燃燒所產生的高溫氣體直接噴入待蒸發的廢液中,從而去除廢液中的水分,對酸類物資進行濃縮及回收,主要適用於處理大量廢水。
優點:熱效率高,回收的再生酸濃度較高,可達42.6%。
缺點:酸霧大,對設備的防腐蝕要求高,並且需要有可燃氣體的來源。
2、真空濃縮和自然結晶法
該方法主要利用真空減壓法降低含酸廢水的沸點,從而蒸發水分,從而對酸類物質進行濃縮及回收。
優點:自動化程度高,酸霧問題便於解決。
缺點:回收的再生酸濃度較低,僅為18%~20%,耐酸防腐蝕材料使用較多,設備投資較大。
3、自然結晶法
該方法主要是利用含酸廢水製取硫酸亞鐵、硫酸銨等化工原料和化學肥料,充分利用含酸廢水,節約資源。
4、其他方法
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回收酸、鹼物質等辦法。
4. 酸鹼廢水的處理工藝
1、絮凝體成型快,活性好,過濾性好。
2、不需加鹼性助劑,如遇潮解,其效果不變。
3、適應PH值寬,適應性強,用途廣泛。
4、處理過的水中鹽份少。
5、能除去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對水的污染。
6、有效成份高,便於儲存,運輸。 該產品能除菌、除臭、除氟、鋁、鉻、除油、除濁、除重金屬鹽、除放射性污染物、在凈化各種水源過程中具有廣泛的用途。 a、凈化生活飲用水,生活污水。 b、凈化工業用水、工業廢水、礦山、油田回注水、凈化造水、治金、洗煤、皮革及各種化工污水處理等。 c、工業生產應用;造紙施膠、印染漂染、水泥速凝劑、精密鑄造硬化劑、耐火材料粘劑、甘油精製、布匹防皺、醫葯、化妝品等其它行業,廢水可循環使用。 d、在煉鋼工業中,用於污水分離,效果甚佳。
5. 酸鹼廢水處理的介紹
酸鹼廢復水是廢水處理時最常制見的一種。酸性廢水主要來自鋼鐵廠、化工廠、染料廠、電鍍廠和礦山等,廢水處理要重點治理含有各種有害物質或重金屬鹽類。廢水處理中酸的質量分數差別很大,低的小於1%,高的大於10%。鹼性廢水主要來自印染廠、皮革廠、造紙廠、煉油廠等。廢水處理時,會遇到含有機鹼或含無機鹼。鹼的質量分數有的高於5%,有的低於1%。酸鹼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常含有酸式鹽、鹼式鹽以及其他無機物和有機物。
6. 酸鹼廢水處理的處理方法
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如不加治理直接排出,會腐蝕管渠和構築物;排專入水體,會改變水體的pH值,干擾,屬並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漁業生產;排入農田,會改變土壤的性質,使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危害農作物;酸鹼原料流失也是浪費。所以酸鹼廢水應盡量回收利用,或經過處理,使廢水的pH值處在6~9之間,才能排入水體。
酸鹼廢水處理的一般原則是:
(1)高濃度酸鹼廢水,應優先考慮回收利用的廢水處理法,根據水質、水量和不同工藝要求,進行廠區或地區性調度,盡量重復使用:如重復使用有困難,或濃度偏低,水量較大,可採用濃縮的廢水處理法回收酸鹼。
(2)低濃度的酸鹼廢水,如酸洗槽的清洗水,鹼洗槽的漂洗水,應進行中和廢水處理。
對於中和處理,應首先考慮以廢治廢的廢水處理原則。如酸、鹼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廢鹼(渣)中和酸性廢水,利用廢酸中和鹼性廢水。在沒有這些條件時,可採用中和劑廢水處理。
7. 酸鹼廢水處理原則及特點有哪些
酸鹼廢水是廢水處理時最常見的一種。酸性廢水主要來自鋼鐵廠、化工廠、染料廠、電鍍廠和礦山等,廢水處理要重點治理含有各種有害物質或重金屬鹽類。廢水處理中酸的質量分數差別很大,低的小於1%,高的大於10%。鹼性廢水主要來自印染廠、皮革廠、造紙廠、煉油廠等。廢水處理時,會遇到含有機鹼或含無機鹼。鹼的質量分數有的高於5%,有的低於1%。酸鹼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常含有酸式鹽、鹼式鹽以及其他無機物和有機物 [1] 。
來源
含酸含鹼廢水來源很廣,化工、化纖、制酸、電鍍、煉油以及金屬加上廠酸洗車間等都會排出酸性廢水。有的廢水含有無機酸如硫酸、鹽酸等有的則含有蟻酸、醋酸等有機酸,有的則兼而有之。廢水含酸濃度差別很大從小於1到10以上都有。造紙、印染、製革、金屬加工等生產過程會排出鹼性廢水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機鹼也有些廢水含有有機鹼。某些廢水的含鹼濃度很高,最高可達百分之幾。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還可能含有酸式鹽和鹼式鹽以及其他的酸性或鹼性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等物質。 將含有酸鹼的廢水隨意排放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而且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因此,對酸、鹼廢水首先考慮回收和綜合利用。
當酸、鹼廢水濃度較高時,例如:
含酸廢水含酸量達到4以上、含鹼廢水含鹼量達到2以上時就存在回收和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可以用以製造硫酸亞鐵、石膏、化肥,也可以回用或供其他工廠使用。濃度低於4的酸性廢水和濃度低於2的鹼性廢水因為回收利用的意義不大才考慮進行中和處理。 其中含有各種有害物質或重金屬鹽類。酸的質量分數差別很大,低的小於1%,高的大於10%。
鹼性廢水主要來自印染廠、皮革廠、造紙廠、煉油廠等。其中有的含有機鹼或含無機鹼。鹼的質量分數有的高於5%有的低於1%。酸鹼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常含有酸式鹽、鹼式鹽以及其他無機物和有機物。 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需經適當治理方可外排。
處理方法
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如不加治理直接排出,會腐蝕管渠和構築物;排入水體,會改變水體的pH值,干擾,並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漁業生產;排入農田,會改變土壤的性質,使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危害農作物;酸鹼原料流失也是浪費。所以酸鹼廢水應盡量回收利用,或經過處理,使廢水的pH值處在6~9之間,才能排入水體。
酸鹼廢水處理的一般原則是:
(1)高濃度酸鹼廢水,應優先考慮回收利用的廢水處理法,根據水質、水量和不同工藝要求,進行廠區或地區性調度,盡量重復使用:如重復使用有困難,或濃度偏低,水量較大,可採用濃縮的廢水處理法回收酸鹼。
(2)低濃度的酸鹼廢水,如酸洗槽的清洗水,鹼洗槽的漂洗水,應進行中和廢水處理。
對於中和處理,應首先考慮以廢治廢的廢水處理原則。如酸、鹼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廢鹼(渣)中和酸性廢水,利用廢酸中和鹼性廢水。在沒有這些條件時,可採用中和劑廢水處理。
回收利用
對於高濃度含酸(一般在10%以上)、含鹼(一般在5%以上)廢水,首先應根據水質、水量和不同工藝要求,進行廠區或地區性調度,盡量重復使用;如重復使用有困難,或濃度較低,水量較大,可採用濃縮的方法回收酸鹼。
含酸廢水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有:浸沒燃燒高溫結晶法、真空濃縮冷凍結晶法和自然結晶法。
浸沒燃燒高溫結晶法的基本過程是:將煤氣燃燒所產生的高溫氣體直接噴入待蒸發的廢液,去除廢液中的水分,濃縮並回收酸類物質。這種濃縮方法適用於處理大量廢水,其優點是熱效率高,回收的再生酸濃度較高(可達42.6%);缺點是酸霧大,防腐蝕要求較高,並須有可燃氣體來源。真空濃縮和自然結晶法的基本過程是:利用真空減壓法降低含酸廢水的沸點,以蒸發水分,濃縮並回收酸類物質。這種濃縮方法的優點是自動化程度較高,酸霧問題易於解決;缺點是回收的再生酸濃度較低(僅為18~20%);需用耐酸防腐蝕材料較多,設備投資較大。自然結晶法主要是利用含酸廢水製取硫酸亞鐵、硫酸銨等化工原料和化學肥料。此外,還可用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回收酸、鹼物質。在水處理工藝中,也可將酸性廢水用於給水軟化的磺化煤再生和用於水質穩定等 [1] 。
8. 酸鹼廢水怎麼處理
酸鹼廢水就是中和處理,實際操作誰還用酚酞啊,也不是做實驗,一般版都用PH儀它能控制權自動酸鹼,如果一個廠同時有酸鹼廢水,可以先混合,再處理。(前提是廢水中不含其它污染物,比如氰)
有的酸鹼廢水不但要中和,裡面可能還含有機物或重金屬,最好再混凝沉澱處理。
9. 如何對酸鹼廢水進行有效處理
高濃度酸鹼廢水,應優先考慮回收利用的廢水處理法,根據水質、水量和不同回工藝要求,進行廠區或地答區性調度,盡量重復使用:如重復使用有困難,或濃度偏低,水量較大,可採用濃縮的酸鹼廢水處理法回收酸鹼。
(2)低濃度的酸鹼廢水,如酸洗槽的清洗水,鹼洗槽的漂洗水,應進行中和廢水處理。
對於中和處理,應首先考慮以廢治廢的酸鹼廢水處理原則。如酸、鹼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廢鹼(渣)中和酸性廢水,利用廢酸中和鹼性廢水。在沒有這些條件時,可採用中和劑廢水處理。
10. 酸鹼廢水的酸鹼廢水處理
含酸或含鹼的廢水來源很廣。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如不加治理直接排出,會專腐蝕管渠和構築物;屬排入水體,會改變水體的pH值,干擾水體自凈,並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漁業生產;排入農田,會改變土壤的性質,使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危害農作物;酸鹼原料流失也是浪費。所以酸鹼廢水應盡量回收利用,或經過處理,使廢水的pH值處在6~9之間,才能排入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