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最新進展
7月28日晚間,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副總裁、紫金山金銅礦原礦長陳家洪因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於7月27日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據紫金礦業官網信息,陳家洪39歲,屬於紫金礦業最年輕的高層之一,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1994年7月加入紫金礦業,歷任紫金山金礦副礦長、常務副礦長、礦長兼任紫金山金礦技改指揮部副總指揮、公司副總經理兼新疆紫金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8月至今擔任該公司副總裁。據了解,陳家洪在紫金高層中位列第七,曾被評為「閩西十大優秀企業家」。
據紫金礦業20日發布的公告,已對紫金山銅礦分管安全環保工作的副礦長和紫金山金銅礦環保安全處處長兩人進行停職檢查,並表示公司還將繼續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 停牌2天的紫金礦業昨日晚間公告,宣布受污染汀江一事影響,紫金山金礦今年將限產,預計本年度將減少黃金產量一噸左右。據紫金礦業公告,上杭縣人民政府7月26日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紫金山銅礦7·3事故後續處置,及配合銅礦整治對紫金山金礦限產事宜。經會議研究確定,對紫金山金礦採取限產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礦在確保環保安全的情況下維持低位生產運行,以減輕金銅礦區環保安全壓力。受此影響,預計紫金礦業本年度將減少黃金產量一噸左右。
不過,這一限產力度並無業內預期嚴重。據紫金礦業2009年年報顯示,全年生產黃金約75.37噸,其中,紫金山金礦生產18噸,占公司產金總量的23.88%。而限產減少1噸黃金,僅占紫金山金礦年產量的5.56%,佔全部金產量的1.33%左右。
紫金礦業於26日突然停牌,稱「因重大事項涉及股價敏感性信息,申請公司股票停牌一天」;隨後昨日又公告稱由於「該事項尚未處理完畢,暫未能對外披露」,特申請公司股票27日繼續停牌一天。
② 2010年7月3日,紫金礦業位於福建上杭縣的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污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廢水外滲引發福建
(1)溶液的酸鹼性可用指示劑進行判斷,這里採用石蕊進行檢驗,將河水靜置,取上層清液版於試管中,滴加紫權色石蕊試液,振盪,觀察現象,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河水顯酸性.
(2)根據酸鹼中和反應原理,可向河水中投入氫氧化鈣來中和硫酸,化學方程式為Ca(OH)2+H2SO4═CaSO4↓+2H2O(3)酸鹼中和反應無明顯現象,藉助指示劑顏色變化指示反應進行的程度.
(4)生活中可造成水直接或間接污染的情況有:廢舊電池對水的間接污染,燃燒燃煤產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對水的污染,用含磷洗衣粉對水造成的直接污染等,因此,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有回收廢舊電池;不用含磷洗衣粉;使用低硫煤等.
故答案為:(1)
紫色石蕊試液 | 將河水靜置,取上層清液於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振盪,觀察現象 |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
③ 面對紫金礦業污染事件,應怎樣治理呢
首先,根據我國采礦業的實際情況,既然紫金礦業已經在環境治理方面出現了明顯問題,而且引起了比較廣泛的關注,那麼就要依照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行業規定予以嚴肅處理,否則政府部門對於公眾難以有社會層面上的交代。其次,在處理的過程中,不要牽涉太多,如果順藤摸瓜,這種事的背後百分之百涉及保護傘、涉及貪污腐敗的問題,那樣問題就鬧大了,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所以應該就事論事,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即可。再次,按照法律規范處理以後,要加大宣傳力度,作為反面典型警戒整個行業;紫金礦業要迅速整改,要從思想深處「悔過」、彌補損失,否則受到的制裁將更加嚴厲。最後,政府部門在抓了紫金礦業這個倒霉的典型以後,要著手從根本上逐步解決問題:一是執法必嚴——凡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都要嚴查法辦,不能因為不敢觸動保護傘就失去法律的公平;二是違法必究,可以規定一個時間起點,對於違法的企業、違法的原因一追到底,不能姑息;三是廉潔自律,要約束別人,首先擦乾凈自己的屁股,不要假公濟私;四是上下齊動,大家一起呼籲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逐漸縮小貪污腐敗的土壤,將立法、司法、執法的權力真正獨立行使。
④ 紫金礦業是什麼污染物
在今年7月3日,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福建上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由於連續降雨造成廠區溶液池區底部黏土層掏空,污水池防滲膜多處開裂,約9100立方米含銅酸水自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養魚死亡,即現在網上所謂的「污染門」事件。
⑤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事故影響
7月29日消息: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紫金礦業,其A股股價近日連續反彈,並且在28日收復7月13日以來的全部跌幅,10個交易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上演「V」形反轉。
紫金礦業於7月12日停牌並公告稱其紫金山銅礦濕法場污水池突發滲漏環保事故,之後在13日復牌後,其A股股價持續下跌。隨後,紫金礦業於7月15日就紫金山銅礦濕法場污水池突發滲漏環保事故舉行了發布會,對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而在之後的7月19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點――每股4.97元。
不過在19日接到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立案調查的立案通知書後,紫金礦業股價不降反升,7月20日其A股股價更是逆勢漲停,全日成交金額也達到14.52億元。
隨著A股市場的好轉,紫金礦業A股股價本周以來繼續反彈,截至7月28日收盤,紫金礦業收於每股5.86元,已完全收復7月13日以來的「失地」。不過目前其股價距離2010年高點仍大幅下挫,今年1月5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曾漲至每股9.89元的年內高點。 紫金礦業「環保門」的影響范圍還在擴大,最新消息顯示,紫金山金礦將被採取限產措施,這也意味著,公司全年業績將遭受重大影響。
7月26日,因有重要事項未公告,紫金礦業A、H股同時停牌,由於該事項尚未處理完畢,公司股票7月27日繼續停牌一天。
公司今天披露,根據專家意見,上杭縣人民政府於2010年7月26日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紫金山銅礦「7.3」事故後續處置及配合銅礦整治對紫金山金礦限產事宜。
經會議研究確定,對紫金山金礦採取限產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礦在確保環保安全的情況下維持低位生產運行,以減輕金銅礦區環保安全壓力,並全面加強紫金山金銅礦區環境安全隱患排查,集中全部力量加快處理銅濕法廠污水滲漏事故進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擊台風的各項准備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按照會議精神,公司決定對紫金山金礦生產系統按照廢水減量化,污水達標排放的原則,生產溶液內部循環,維持低位運行。受此影響,預計公司本年度將減少黃金產量1噸左右。
紫金山金礦號稱中國第一大金礦,公司2009年年報顯示,我國2009年生產黃金313.98噸,其中礦產金261.051噸,公司2009年度生產黃金75.37噸,同比增長31.50%,其中礦產金30.65噸,同比增長7.63%,佔全國礦產金產量的11.74%。而在礦產金中,紫金山金礦生產18噸。此外,全國黃金企業實現利潤(含非黃金利潤)139.589億元,公司實現利潤總額為50.18億元,佔全國黃金企業實現利潤(含非黃金利潤)的35.95%,而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2009年營業收入的73.23%(抵銷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佔73.57%。
若按公司的預計,2010年將減少黃金產量1噸左右,若以當前約257元/克的金價計算,公司將減少營業收入約2.57億元。
按記者此前的計算,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的停產和目前可預知的經濟賠償大概在4億元,加上環保的應急投入成本2、3億元,大概在6、7億元左右,再加上此次紫金山金礦的限產造成的損失約2.57億元,紫金礦業2010年到目前為止可預測的損失在8.57億至9.57億元左右,而按紫金礦業總裁羅映南的說法,事件對企業品牌的影響更是無法估計。
此外,有跡象顯示,紫金礦業此次污水滲透造成的影響還未到結束的時候,有消息稱,由公安部、監察部、環保部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已到達上杭,對於紫金礦業污染事件做進一步的調查。而此前環保部的調查結果顯示,紫金礦業的環保問題比目前已公開的情況要嚴重,上述三部門對紫金礦業污染事件進行調查勢必將進一步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資料顯示,紫金礦業2009年礦產銅產量為同行業第二位,公司此前還計劃把紫金山銅礦的年產能從1.3萬噸擴至20萬噸。 先有「環保門」、再傳「封口門」,負面新聞不斷的紫金礦業居然成為融資融券市場上的「寵兒」,多少有些出乎市場大多數人的意料。繼7月20日突然出現逾8000萬元融資買入漲停後,上周五該股又出現融資買入超過2000萬元。
至此,紫金礦業成為上周兩市融資買入額最大的個股,融資買入額已達到1.066億元。
抄底紫金礦業,是豪賭、還是套利、甚至是內幕交易?被譽為「成熟投資者雲集」的杠桿市場——融資融券場內資金,對紫金礦業的青睞,引來各方猜測。目前,捆綁紫金礦業的法律准繩,至少有3道。一是,旗下濕法廠銅礦停產的損失;其次,是信息披露違規;最後還有污染生態環境處罰。還沒有算上昨日曝出的「紫金礦業向媒體集體發放封口費」的事件。
紫金礦業首次現身融資融券市場前列,是在7月20日。當天紫金礦業蹊蹺放量漲停。在此之前的5個交易日內,紫金礦業因曝出「環保門」事件,下跌了12.88%。
7月20日,融資買入紫金礦業的金額達到了8058.97萬元,占該股在融資融券市場上所有融資額的94%。而根據滬市交易所公布的最近數據顯示,7月21日至7月23日,又有2000萬元的資金被借走,買入紫金礦業。紫金礦業也成為上周兩市融資買入額最高的個股。其中,7月23日的融資額最大,當天有2092.4萬元做了融資買入。
在這三天時間里,紫金礦業的股價幾乎處於橫盤整理的狀態。股價從7月21日的開盤價5.74元,橫至23日的收盤價5.72元。每天的振幅都沒有超過5%,換手率也均在3.5%以下。
上周紫金礦業的融資買入總額為1.066億元,而自融資融券業務開閘以來,紫金礦業的融資余額僅有1.085億元。
融資融券業務具有杠桿作用,融資的同時必須抵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以目前各家券商的保證金比例在60%至70%計算,融資1.066億元所需抵押物價值在6396萬元。假設投資者抵押的6396萬元全部是紫金礦業的股票,加上上周融資買入的1億元,那麼上周在融資融券市場上流入紫金礦業的資金額就在1.6億元左右。
就在交易所信息揭秘,有8000萬元資金在7月20日殺入紫金礦業之際,坊間就頻傳,有人提前獲悉了紫金礦業將進行「強勢公關「來買斷媒體的高度關注。
但德邦證券的金融衍生品小組分析師則認為,融資者「顯然是在尋找投機機會」,「如果紫金礦業事態一步步被控制住,那麼無疑現在的股價是可以引起一波反彈的。」
一行業分析師的觀點是,按照中國地方納稅大戶的操作慣例,紫金礦業遭到重罰的可能性不大,「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礦山和無與倫比的開采能力。即便是高管有所變動,也不會對紫金礦業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創。」他說道,更何況,紫金礦業還擔負著福建省的就業重任。
⑥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事故簡介
本次的事故,僅僅是因為「暴雨造成」,還是一個因為壓低成本而帶來的惡果?不可否認的是,此次污染事件,對當地生態環境、居民的健康來說,都是一場不容忽視的災難。氰化鈉煉金:一半黃金,一半污水
「紫金礦業」是一個傳奇。上世紀90年代,地質工作者陳景河(紫金礦業董事長) 冒險用氰化鈉溶液提煉黃金,使原先沒有開采價值的低品位礦具有了開采價值,龐大的紫金礦業帝國也就此崛起。紫金礦業的采礦成本低在行業中是出了名的。2007年,紫金礦業每克礦產金的成本只有57.64元,僅為國內平均水平的45%。然而,紫金礦業創造的這一低成本奇跡,卻使自己陷入污染的泥潭,不能自拔。
靠低成本開挖金礦發家 1993年,地質工作者的陳景河 (紫金礦業董事長) 下海,試圖開發紫金山的金銅礦。不過當時局面頗為尷尬:在專家可行性論證報告中,紫金山金礦卻被給予品位低、投資大、風險高、開發價值極小的結論。設計部門估算紫金山金礦一期開發投資至少要2900萬,但陳景河只爭取到了350萬銀行貸款。已做過小規模試驗的陳景河,開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險:將傳統上只在北方乾旱、平坦地區使用的黃金提煉工藝「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區,用氰化鈉溶液噴淋破碎後的金礦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煉黃金。這一嘗試,不僅急劇降低成本,使原先沒有開采價值的低品位礦,從石頭變成了寶貝,具有了開采價值。而龐大的紫金礦業帝國也就此崛起。 但使用這一方法,黃金在提煉過程中,會產生含劇毒氰化鈉的廢水和含金屬的毒污水,通常要集中處理,否則就會嚴重污染環境。
減少環保投入 污染事故早有「前科」 有相關人士指責紫金礦業在環保方面捨不得投入,盡量壓低成本。最好的例子是2007年,紫金礦業收購湖北鑫豐礦業。鑫豐礦業主要利用氰化工藝和提純工藝進行金礦冶煉。紫金礦業介入之後,很快停掉了上述兩個工藝,將其工藝改為浮選,即根據不同的礦物特性加入不同葯物,使所需礦物質與其他物質分離開。這一做法,正是為了減少環保投入。但是,含有大量殘余水分的尾礦渣,卻成為新的污染隱患。 事實上在在紫金礦業發家史上,污染事件卻也如影隨形。2006年底,位於貴州省貞豐縣境內的紫金礦業貞豐水銀洞金礦發生潰壩事故。尾礦庫中約20萬立方米含有劇毒氰化鉀等成分的廢渣廢水溢出,下游兩座水庫受到污染。 2008年2月,紫金礦業便因存在不良環境記錄而成為首批「綠色證券」政策中10家「未能通過或暫緩通過」的企業之一;2009年4月底,紫金礦業下屬的、位於河北張家口崇禮縣的東坪舊礦尾礦庫回水系統發生泄漏事故,引起部分當地居民呼籲堅決取締;同年年底,福建龍岩市環保局連收到兩封投訴信,稱「紫金礦業污染武平下村村礦區水源非常嚴重,連池塘的魚都死了」。今年5月,因為存在嚴重環保問題尚未按期整改的情況,紫金礦業再次被國家環保部點名批評。
事故背後:排污系統因何失效
事故發生後,紫金礦業試圖將污水池發生滲漏的直接原因歸咎於6月份以來的持續強降雨。然而近年來的世界氣候劇烈變化,「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澇幾乎年年都能遇到。特別是紫金山銅礦所在的福建省,年代並不久遠的紫金礦區排污系統建造時理應考慮到這一點——這不得不讓人擔憂,企業在設計和施工時是否為了遵循「減少環保成本」而造成某些隱藏的漏洞。
失效的「三大溝」排污系統 此前,紫金礦業在礦區通往汀江三大溝(同康溝、二廟溝、下田寮溝)中構築了防洪體系,使外圍匯水不進入排土場、堆浸場、堆碴場等工業場地。對礦區水污染防治的環保方面,紫金也建立了「三大溝」的環保處理系統:在源頭設置污水攔截設施,中端設置廢水處理設施,實行工業水閉路循環,在末端設置污染物排放監控設施。此外,紫金還對排污口設置廢水自動化檢測監控系統,並與福建省環保自動監控中心聯網,實現遠程、連續和實時監控。然而,這一防治監控體系,未能遏止此次污染事故。
一場導致滲漏暴雨
據企業公告,經省、市專家初步核查,本次紫金礦業滲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6月份以來的持續強降雨致使溶液池區域內地下水位迅速抬升,地下水量急劇增大,局部底墊下的黏土墊層被掏空,導致污水池防滲底墊多處開裂,含銅酸水通過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洞口流入汀江。紫金礦業內部負責人也表示,該公司廢水處理系統能力為5000立方米/天,不足以處理本次特大暴雨情況下新增的廢水量,試圖將事件歸咎為自然不可抗力。然而紫金山銅礦所在的福建省,「持續強降雨」年年都有,在年代並不久遠的紫金礦區排污系統建造時理應考慮到這一點——這不得不讓人擔憂,企業在設計和施工時是否為了遵循「減少環保成本」而造成某些隱藏的漏洞。
被污染的汀江水:「對人無害」?
根據有關部門對汀江水的檢測結果顯示,潰壩的確對河水造成了污染。相關負責人聲稱,雖然河水受到污染,但其中不含劇毒物質,「對魚有毒對人無毒」,不會影響居民健康。理論上汀江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後PH值和含銅量基本回復至國Ⅲ標准以內,然而以往危害環境的事故卻一再讓人們認識到,事故也許不會直接對人類產生危害,但長期來看,環境的污染最終將會影響人類。
福建省環保廳發布的《污染事件汀江水質監測結果》,此次事故滲漏廢水主要為酸性廢水(主要含銅、硫酸根離子),沒有劇毒物質。而外界對水質污染的擔憂,亦主要集中在PH值的含銅量兩項指標。 PH值依然偏酸 不利身體酸鹼平衡
7月4日,汀江上杭段多處水質監測出現PH值的范圍在4.34-6.33之間,已超過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准限值(6-9),不宜飲用。而在泄漏事故得到控制後,汀江上杭段各斷面水質逐步改善,PH值回升至6.65左右,符合地表水Ⅲ類水質標准,但屬性依然偏向酸性。
然而醫學證明人體大多適宜喝弱鹼性的水(PH值在7-8之間)。長期喝酸性水對調節身體酸鹼平衡很不利,容易造成胃酸過高引發各種疾病。美國科學家Burton曾分析美國100個大城市的飲用水,喝偏酸性的水比較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癌症死亡率亦明顯偏高。而日本的科學家早在1957年就已證明,中風死亡率與飲用水中的酸度密切相關。
銅具有「累積效應」 長期攝入或慢性中毒
污水含銅是汀江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魚對水中銅含量的要求比較高,當達到0.1mg/L時,魚就會出現中毒甚至死亡的現象。而根據《監測結果》數據顯示7月12日(事故得到控制後),汀江上杭段各斷面銅濃度仍在0.039-0.109mg/L(毫克每升)之間。而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規定,Ⅲ類水銅離子含量不得超過1.0mg/L。也就是說,汀江經過一定程度的治理後,水質已達到國Ⅲ類水標準的含銅量要求。根據《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規定,國Ⅲ類水是可用為飲用水源的最低標准。因此,如果福建省環保廳發布的檢測結果屬實,目前汀江水理論上是「可以飲」的,但仍不能養魚。
上杭縣防疫站副站長傅衛國聲稱,即便飲水中的銅超過1.0毫克每升,也僅僅會令水出現一點點顏色,還不會引起人的中毒。但銅作為一種重金屬,在人體內很難代謝,具有很強的「累積效應」,因而長期飲用銅元素超標的水,攝入銅過量,有可能造成中毒,包括急性銅中毒、肝豆狀核變性、兒童肝內膽汁淤積等病症。事實上位於紫金山腳下的武平縣中堡鎮下村村患癌症的人逐漸增多,便可能與居民長期飲用金屬含量偏多的水有關。
⑦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礦方瞞報
泄漏事故瞞報9天:污染事故發生在7月3日,而直到7月12日,上杭縣政府才正式通報這一事故,瞞報9天。紫金礦業總裁回應:紫金礦業總裁回應稱,一開始以為這是個小問題、小事故,把事情想簡單了,最後發現是大問題時,已經來不及了。
紫金礦業集團介紹:紫金礦業是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有中國第一大金礦之稱,位列全球500強。
事故銅礦介紹:紫金山銅礦是紫金礦業旗下最大的銅礦。目前,紫金山金礦探明黃金儲量約200噸,探明銅儲量約200萬噸,是紫金礦業的利潤中心之一。
⑧ 上杭紫金礦業污染對銅價格的影響
不會有直接影響。
⑨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事故概況
地點: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
事故原因:連續降雨造成廠區溶液池區底部黏土層掏空,污水池防滲膜多處開裂,滲漏事故由此發生。
污染水域: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網箱養魚死亡。
⑩ 紫金礦業泄漏的污染源是什麼具體是什麼酸,濃度多少啊
氰酸與銅的化合物。為了壓縮成本,幾乎沒什麼防護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