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鄉鎮污水廠的建設有什麼困難
一、污水來源及特性
1、農村污水來源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明顯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大力發展新農村或小城鎮建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的發展是一大戰略。但是,在發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經濟的同時,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可續發展的又一大重大舉措.
我國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涉及到的環保問題,主要有農村污水污染和農村垃圾污染兩個方面。在農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養殖污水污染、農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業污染和其他污染。這些污染物與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農村污水實際上是上述污水的總稱。
2、農村污水特點
⑴、納污面積小、污水量少、變化系數大、水質和水量波動大。
⑵、有些農村的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給水質造成一定沖擊。
⑶、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雨不分流,有的還有地下水滲入。
⑷、農村可能出現跳躍式的發展,近期污水量比較少,而遠期污水量較大。
⑸、由於經費問題、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即使建好了污水處理站,社區也可能難以維持能耗高、維修量大、管理復雜的處理系統。因此,我國新農村污水處理應該選擇經濟、高效、節能、簡便易行、處理效果好、抗沖擊能力強,運行穩定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新農村一般分為1000人社區、2000人社區、3000人社區三種類型,社區人均排水0.15m³/d,污染物濃度CODcr<900㎎/L,PH值為6.5~7.5,BOD5<350mg/L,SS<700mg/L,色度(稀釋倍數法)<200,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可見,農村污水水質指標明顯高於城市生活污水,而採用低負荷的工藝技術,佔地面積大、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因此,採用高負荷的污水處理工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處理農村污水,特別適合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及小城鎮污水處理建設的需要。
3、污水處理方法
我國的污水處理發起步晚、發展快,污水處理採用的工藝主要是生化處理,常見工藝有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後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
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
二、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技術介紹
1、技術來源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在傳統曝氣生物濾池的基礎上,充分借鑒下向流曝氣生物濾池法、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無泵污泥迴流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和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開發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工藝、新技術。2005年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200420033672.4。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已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設及醫院、生活、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等廢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2、技術特點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Conction Current Biofilter (簡稱CCB),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曝氣→沉澱→二次曝氣→二次沉澱等過程,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進水→曝氣→沉澱→出水的間隙曝氣,同時,實現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其它污水處理方法更為突出,處理效果優為顯著,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AB法、SBR法、A2O法、接觸氧化法以及兩曝兩沉,間隙曝氣法等污水處理的換代產品。2009年8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創新項目」項目代碼09C26215205564;2009年12月,國家環保部將該產品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環發【2009】)146號;2010年5月,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認定《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其編號為2010GR467010;2012年7月,國家環保部又將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環境保護部【2012】)39號。具有以下特點:
1)、技術前瞻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八種的污水處理設計手法,是一種典型的高負荷、淹沒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導流,脫氮除磷反應器,處理後的污水優於排放標准,達到中水回用水質,因此技術前瞻性。
2)、工藝創新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過程。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因此工藝創新性。
3)、工程投資經濟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BOD5容積負荷是常規二級生物處理的5~10倍,加上微生物量多達10~15g/L,也不需設置二沉池,因此工程投資經濟性。
4)、處理效果穩定性
l 使裝置中存在好氧和缺氧環境,可實現硝化、反硝化,沒有污泥膨脹之慮,不受水力負荷的沖擊、而造成微生物流失,即使污水減少一半以下、或停水後再啟用,只需很短的時間,就能正常運行,因此處理效果穩定性。
5)、處理流程簡化性
l 由於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法將兩個曝氣池、兩個沉澱池、兩個過濾池合為一體,使處理流程得以簡化,因此處理流程簡化性。
6)、投資和運轉費用經濟性
l 由於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流程短、池容小、佔地省,使工程費用大大降低。加上裝置利用濾料切割、阻擋、細碎氣泡,強化氣、液傳質效應,增加微生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時間,導致濾池充氧效率大為提高,因此投資和運轉費用經濟性。
7)、操作管理簡單性
l 通過液位感測、溶氧測定儀、定時器、變頻器、PLC程式控制系統,使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全部實現自動化,因此操作管理簡單性。
8)、脫氮除磷典型性
l①、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法脫氮除磷基本原理l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法的脫氮原理是在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的基礎上,通過硝化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將氨氮通過硝化轉化為亞硝態氮、硝態氮,再通過反硝化作用將硝態氮轉化為氨氣,從而達到從廢水中脫氮的目的。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法除磷的原理是在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將其細胞內的有機磷轉化為無機態磷,並加以釋放,利用此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攝取廢水的溶解性有機物質合成PHB,從而在好氧的條件下,聚磷菌則將PHB降解,以提供從廢水中攝取磷所需的能量,從而完成聚磷的作用
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適用范圍
(1)、小區生活污水、小城鎮生活污水、城鎮污水的處理及回用、以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如:
1)、城鎮、村鎮、農村、住宅小區及開發區生活污水;
2)、賓館、飯店、療養院、醫院、學校、商場及辦公樓生活污水;
3)、車站、航空港、碼頭等污水。
(2)、有機工業廢水的處理及回用
1)、亞麻廢水處理;
2)、牛奶養殖場廢水處理;
3)、澱粉廢水處理;
4)、印染水處理
5)、化工廠高氨氮廢水處理;
6)、酒精廢水處理;
7)、食品廢水處理;
8)、屠宰廢水處理;
9)、榨菜廢水處理;
(3)、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及有特殊要求的污水處理
1)、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
2)、有脫氮除磷要求的廢水處理
3)、要求深度處理的廢水,不增加三級處理設施,出水可達到回用水標准。
Ⅱ 國家對農村鄉鎮污水處理的政策
請看以下報道:
污水處理向鄉鎮延伸/農村污水處理費政策存在空白
日期:2010-1-20
污水處理向鄉鎮延伸
記者發現,隨著各地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地方鄉鎮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尤其是隨著節能減排任務壓力不斷增加,採取在大中城市興建污水處理設施,減少COD的空間將縮小,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將成為一些地方減少COD的新領域。
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廠基本依靠政府資金建設。在湖北省已建或在建的10多座鄉鎮污水處理廠,都是依靠國家和省補助才得以實施的。荊州市建委介紹,為了配合湖北省荊州市四湖地區的流域治理,通過省級補助方式,今年在湖泊周邊建設1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對日處理每噸污水能力補貼1300元;管網建設也是按照地方每投資100萬元,省市補貼50萬元的標准進行。
但記者發現,環保高要求與經濟低水平矛盾也在鄉鎮污水處理中顯現,即使有上級政府補貼,一些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仍困難不少,走上市場化運行軌道更是希望渺茫。
一方面,我國絕大多數鄉鎮經濟實力薄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後續資金不足。為配合湖泊治理,湖北監利縣新溝鎮正在建一個日處理污水4000噸的鄉鎮污水處理廠,省級財政補貼了520萬元。鎮黨委副書記熊耀平說,當地還有管網建設費800萬元,即使上級財政補貼一半,仍然有400萬元的缺口壓得當地政府喘不過氣來。他說,新溝鎮是監利縣經濟狀況最好的鄉鎮,每年能夠用於公共建設的資金也只有150多萬元。
因此,湖北省四湖地區流域不少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在去年11月簽訂了有關投資開工協議後,至今無實質性進展。
另一方面,鄉鎮經濟落後,導致城鎮化的供水體系不健全,農村自來水收費率低,與自來水費捆綁的污水處理費也難以收齊。監利縣新溝鎮雖然也在向上級政府打報告,收取污水處理費,但當地自來水的收取率才40%,自來水廠已負債100多萬元。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自來水供水管網本身跑冒滴漏,農村貧困戶、無人戶大量存在。
農村污水處理費政策存在空白
記者發現,從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上看,污水處理費只有縣級以上才可以徵收。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費收取是空白。
由於鄉鎮污水處理費收取無政策保障,即使開征污水處理費,中部鄉鎮普遍經濟水平低,群眾生活水平不高,難以負擔高成本的污水處理費。一個日處理能力只有4000噸的污水處理廠,要保本運行,污水處理費要遠遠超過1元/噸。一般的農村群眾無法負擔。湖北監利縣福田寺鎮每天產生生活污水排入四湖流域。在省里投資310萬元後,這個集鎮人口只有8600人的鄉鎮在今年9月份基本建成了一個日處理污水2000噸的處理廠。副鎮長楊小波說,保障污水處理廠商業化運行的污水處理費收取根本沒有納入政府的計劃。當地1.5元/噸的供水價格也是政府不敢輕易再收取污水處理費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才不足、管理不規范也是當前一些鄉鎮污水處理中面臨的挑戰。楊小波介紹,目前污水處理廠還是鎮政府在先行管理。可只有2000噸日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廠根本就沒有企業感興趣,當地政府已計劃將污水處理廠先期交給鎮自來水廠來管理。這個自來水廠已承包給了社會人員,造成了污水治理監管上「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況,鎮污水處理廠後期持續穩定運行前景不容樂觀。
強化補貼手段 堵塞政策漏洞
以上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加上鄉鎮污水處理廠規模過小,一般企業根本無法正常進入這個市場,鄉鎮污水處理距離市場化還有非常大的距離。不少基層幹部和專家建議,要在堅持推進市場化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鄉鎮污水處理行業的扶持。
首先,對已運行或在建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國家和上級政府應進行一定的固定補貼政策。目前,我國對鄉鎮污水處理還沒有專門的補貼政策,只有一些特定區域和項目上才有補貼,而且這些補貼缺乏持續性,忽視了鄉鎮污水處理中的一些實際難題。湖北省宜昌市建委副主任陸鋒介紹,宜昌沿長江建有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為確保三峽水庫水質,國家對這些鄉鎮的污水處理廠都採取逐年遞減的補貼方式確保正常運轉。按照各地污水水量,國家在2006年補0.80元/噸,2008年為0.40元/噸,2009年為0.30元/噸,2010年為0.20元/噸,之後國家不再補貼。
劉立偉說,除補貼建設資金外,國家應在補貼上考慮鄉鎮經濟落後現狀,強化對污水處理費的補貼。他說,鄉鎮污水處理規模小,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進行初級處理就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因此主要成本還是集中在電費和人力成本上,只要能夠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能確保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其次,補齊鄉鎮污水處理費收取上的政策空白,防止因此加重農民負擔。專家認為,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經濟落後,農民收入低下,對一些地方收取鄉鎮污水處理費必須慎重,國家要有一個明確的政策標准,不能通過加污水處理費增加農村群眾負擔。
第三,要堅持市場化原則,供水與污水治理必須分開管理。為避免一些地方出現污水處理設施閑置或者拿了國家補貼不處理污水等問題,國家所有的補貼行為,必須是以推動污水處理向市場化轉變為原則,運行體制上堅持企業參與,政府補貼,走市場化道路;應將污水處理設施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將經營權向市場拍賣;企業不能在同一個地區既供水,又參與污水治理。
Ⅲ 鄉鎮污水處理廠審批流程
1、由市規劃建設局制定該污水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作為審批建設項目任務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法定附件;
2、經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同意項目的用地預審;
3、當地政府管委會向市發展和改革局請示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的立項,確定業主建設單位取得中標通知書後才能投資啟動項目;
4、開展環保設施的建設,項目竣工;
5、向市環保局(辦公室文秘)提交試運轉申請,具體材料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意見、防治污染設施設計方案、竣工工藝流程圖、治理合同及治理技術方案已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案(或審查)的證明材料。
6、經環保局審核材料、組織現場檢查,同意項目試運轉,期限為90天。特殊工程經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同意,可適當延期,但最長不得超過150天。試運轉的最後30天為驗收臨測報告期;
7、試運轉期滿後,提交竣工驗收申請。試運轉成功的項目,應在試運轉期結束後的20天內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驗收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一式3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報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臨測報告、污染治理工作總結(應包含工程設計、投資、施工、試運轉情況及以及運行費用等內容)、環境保護管理制度、防治污染設施操作規程;
8、由環保局組織現場檢查、驗收。現場檢查內容有:防治法治設施現場運行情況、防治污染設施試運轉運行記錄、是否裝有排污計量裝置,具備臨測采樣條件,排污口設置專門標志、是否有不合理短路排污口、周圍環境的生態恢復情況、其它防治污染措施的落實情況;
9、取得環保合格驗收。其條件有: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審查批復手續齊備、污染
防治設施委託有資質的環保治理單位進行設計、施工,並進行方案評估,技
術資料齊全、施工過程嚴格遵守有關環保法律、法規,並按照環境影響評價
報告和環保審批意見要求,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防治污染設施穩定、正
常運行,符合交付使用的條件、外排污染物達到規定的環境標准、有規范化
排污口、建設過程受到破壞並可恢復的環境已經得到恢復。
10、再出具驗收意見,發放排污許可證。其內容有:對驗收合格的環境保護設施,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同意驗收意見,與其相對應的建設項目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並發放排污許可證;
11、對驗收不合格的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單位須按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後重新申請驗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受理申請後30天內組織現場再次檢查驗收後出具驗收意見,發放排污許可證。
Ⅳ 鄉鎮污水處理具體措施有哪些
大量未經復處理或處理不達標制的污水如果直排各種受納水體直接威脅飲用水的安全,而且所造成的水質性缺水會進一步加劇我國水資源的緊缺局勢,因而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各種污水是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國家對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進一步嚴格要求,因此,污水廠的運行狀況是否良好成為制約出水品質的重要因素。影響二級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運行設備和運行工藝的問題。
Ⅳ 湖南常德津市有哪些鄉鎮
省轄縣級市,常德市代管,位於湘北邊陲,有湘北門戶、九澧重鎮之稱。人口25萬,面積550.8平方公里,轄4街道5鎮2鄉,市府駐襄陽街。
4街道是指三洲驛街道、汪家橋街道、襄陽街街道、金魚嶺街道;3鎮是指新洲鎮、渡口鎮、保河堤鎮、白衣鎮、靈泉鎮;2鄉是指棠華鄉、李家鋪鄉。
以上就是(常德-耳-鼻-喉-醫院)的一護士給您詳細介紹的湖南常德津市的鄉鎮。護士是地道的津市妹子,對津市太了解了。
Ⅵ 4.7萬人的鄉鎮污水排放每天多少噸啊
樓上的用水量定得太小了,污水量按照每人每天150L設計也不會大。如果是核算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污水量,乘上0.8的收集率系數。
Ⅶ 鄉鎮污水處理站算是公共污水收集管網嗎
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各類工廠投入建設及養殖項目產業化的發展,使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讓我國鄉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及處理難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水資源缺乏和水環境惡化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一、鄉鎮生活污水特點
1.水量、水質特徵
工業化水平較低,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和沖洗廁所排放水,這些水的分散排放及公共衛生服務設施的污水排放是廢水污水的主要組成部分,且鄉鎮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對較少,相應產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較小。居民生活規律相近,水量不穩定,晝夜變化大,早晚比白天大,夜間排水量小,呈不連續狀態。水質具有易生化處理,總水量小,水中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和重金屬的特點。
2.污水收集
鄉鎮居民環保意識薄弱,且受到區域的限制,很多生活污水廢水的排放沒有任何收集的設施,任由其隨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二、鄉鎮污水處理模式
鄉鎮污水處理模式可分兩種:(1)利用土壤過濾、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稱為生態處理系統,常用有人工濕地處理系統。(2)集中式建設模式,即通過在村內鋪設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站後集中處理,(3)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將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組合在一起並埋在地下以進行污水綜合處理的設備,其具有噪音低、投資省、佔地面積小等很多的優點,該技術可分為人工快滲系統、A/O法、A2/O法等在鄉鎮地區的應用前景很好。以下我們可以進行簡單的探討。
1.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優缺點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是一種基於自然生態原理,使污水處理達到工程化、實用化的新技術。主要由鋪設於構築物底部的填料與具有良好污水處理效果、成活率高、生長周期長的水生植物組成,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經常處於飽和狀態、生長有蘆葦、等沼澤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實現物理、化學、生物協同作用對污水的凈化處理,將污水凈化的天然與人工處理相結合。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凈化機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過濾、物理吸附與沉積、植物吸附吸收、微生物代謝、有機物的生物降解等,其中填料一般由土壤、細沙、礫石、灰渣等構成,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長介質。人工濕地系統具有基建投資費用低、運行能耗低、出水水質穩定、兼顧環境效應與經濟效應。
然而,該工藝也很多不足之處。如人工濕地管理技術不完善,不同環境條件下的人工濕地系統管理方法不盡相同。由於目前我國的人工濕地大都採取託付當地有關部門管理的方式,而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因此,不可能有良好的工程管理。同時,人工濕地的建設存在需要土地面積大,開挖量大,易產生淤積、衛生問題,建設時隨意性較大,對惡劣氣候條件抵禦能力弱,凈化效果受作物生長情況影響大等不足之處。
2.集中式建設模式的優缺點
集中式污水處理方式有很多優點,它的佔地面積極小、運行既安全又可靠、出水的水質穩定、抗沖擊能力強。適用於村莊布局相對密集、地勢平緩、規模大、處於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水處理。能對水廠或污水處理廠進行可靠且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既有利於用戶,也有利於環境保護。
但它也有很多不足,需要較大的工程費用來建立復雜的排水收集管網,同時集中式建設通常需要長遠規劃,設計的處理水量通常為遠期規劃水量,近期內的污水排放量可能大大低於設計水量,從而形成「大牛拉小車」的狀況,造成資源浪費。
3.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優缺點
3.1人工快滲系統
人工快滲系統有很多優點:一是該系統操作簡單,建設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低,易於管理和維護;二是不產生活性污泥,節約處置費用,不會引起二次污染;三是CRI系統停止運行較長時間後,經3~5天的翻曬保養即可迅速恢復正常運行;四是出水效果優於傳統活性污泥法,一般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一級A或B標。
同時人工快滲系統也存在一些缺點:在實際運行時因考慮基建成本,往往在設計時大多偏向使用手動閥門控制污水進入快滲池,由於該系統需要干濕交替地運行,造成手動閥門頻繁使用,不僅加大了工作量,也減少閥門壽命以及後續的維修費用。其次微生物在填料中的生長情況,無法定性衡量。再者快滲池長草迅速,需頻繁翻曬,會加大勞動力的投入。
3.2A/O工藝
現場人員曝氣操控不好,會造成填料損失,活性污泥流失,若無污泥迴流系統,曝氣池中污泥減少,會導致生化系統出現異常。由於無法達到同時脫氮除磷,可能導致出水不能滿足新排放標准。
3.3A2/O工藝
A2/O工藝的主要特點有:(1)在同時脫氧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水力停留時間也少於同類其他工藝。(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在2.5%以上。
但不足的是,A2/O反應池容積比A/O脫氮工藝還要大;污泥內迴流量大,能耗較高;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費用偏高;沼氣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差;污泥滲出液需要化學除磷。脫氮效果受混合液迴流比例影響,脫氮除磷效率不會很高。(3)污染物去除效率高,運行穩定,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污泥沉降性能好。(4)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Ⅷ 我的兒子新兵在湖南省常德市白鶴山
常德是個好地方。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
一篇《桃花源記》,讓常德擁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譽,常德因此擁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桃花源里的城市。
一則「善卷讓王」的典故,
使「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謠千古流傳,常德因此被譽為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發祥地。
一個「劉海砍樵」的傳說,把常德「愛神」追求幸福生活、美好愛情的壯舉代代頌揚,常德因此成為一片多情的熱土。
今天的常德已成為中國中等城市建設的典範。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首屆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華詩詞之市的稱號。
地理位置:
常德位於北緯28度至31度,東經110度至113度之間,時區屬於國際時區東8區。地處中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東臨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長沙,北連荊襄。從經濟區位劃分,常德屬於中國經濟中部崛起重心地帶,位於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域結合部,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黃金地段。常德現轄武陵、鼎城2區,漢壽、桃源、臨澧、石門、澧縣、安鄉6縣和一個縣級市津市。全市面積1818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1.7218萬,戶籍人口622.5905萬。
常德地貌以平面為主。境內山水相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稱的壺瓶山。東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中部過渡地段為丘陵。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經常德,境內有大小河流432條。平湖區江河縱橫,水網密布,有廣闊的天然濕地。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02.4億元,增長3.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008.4億元,增長1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5%;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917.0億元,增長1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27.6億元,增長1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475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3:49.1:34.6調整為14.8:49.5:35.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7%。
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6.7億元,增長19.7%;其中地方稅收收入63.8億元,增長21.3%。財政總支出254.2億元,增長16.0%,其中重點支出項目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5.0億元,增長7.2%;教育支出52.4億元,增長59.4%;農林水事務支出33.5億元,增長37.9%;醫療衛生支出23.1億元,增長10.6%。增速較快的支出項目分別是教育、農林水事務、節能環保,分別增長59.4%、37.9%、26.2%。
農村公路建設432.7公里。解決了41.98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建農村用戶沼氣池10490口。農村危房改造17105戶。改擴建鄉鎮敬老院24所。農村五保戶年分散供養標准2000元。城市、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為246元、104元。農家書屋工程建設933個。新建城鎮廉租住房5591套(開工),新增公共租賃住房6130套(開工)。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8550人。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30所。新建改造市城區、縣市區農貿市場28個。新建擴建公辦幼兒園(含鄉鎮公辦中心園)70所。新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0所。小區配套幼兒園10所。
2012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別為102.0%和101.5%。消費品價格指數分類別按提高幅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類、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娛樂文化和教育用品類、居住類、衣著類、煙酒類、交通和通訊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指數分別為103.6%、102.3%、102.2%、101.7%、101.2%、100.9%、99.9%、98.9%。
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發展要素制約明顯,經濟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後勁不足;居民增收、物價調控、就業社保等方面壓力較大。
農 業:
201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84.5千公頃,增長5.1%;棉花種植面積96.1千公頃,增長2.0%;油料種植面積300.6千公頃,下降0.4 %;糖料種植面積2.5千公頃,下降11.7%;蔬菜種植面積86.5千公頃,下降4.2%。
全年糧食總產量377.2萬噸,比上年增產2.5%。棉花產量16萬噸,比上年增產12.1%。油料產量53萬噸,減產5.6%。蔬菜產量187萬噸,減產5.2%。水果產量86.5萬噸,增產1.4%。茶葉產量1.4萬噸,增產7.6%。全年出欄生豬613萬頭,增長3.8%;出欄牛15.7萬頭,增長6.6%;出欄羊177.5萬頭,增長4.3%。全年肉類總產量62.8萬噸,增長3.5%。水產品產量40.1萬噸,增長13.6%。牛奶產量1.8萬噸,增長106.7%。
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6.75萬台,增長0.5%;農業機械總動力514.06萬千瓦,增長1.7%。農村用電量9.59億千瓦時,增長2.5%。
工業和建築業:
2012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917.0億元,增長14.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5.3%。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94.8%,增長29.9%;產銷率為99.4%,提高1.9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532.2億元,增長18.7%;實現利潤148.1億元,增長17.4%;虧損企業虧損額7.9億元,增長64.6%。2012年,全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91.5億元,增長12.5%。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市上下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力以赴擴投資、促增長。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跨區)956.7億元,增長37.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4.8億元,增長10.6%。商品房竣工面積272.4萬平方米,增長6.7%,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69.8萬平方米,下降20.0%。其中商品房期房銷售面積118.8萬平方米,增長11.9%,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151.0萬平方米,下降34.7%。商品房待售面積54.3萬平方米,增長75.9%。
國內貿易:
2012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8.8億元,增長15.4%。分地域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54.5億元,增長14.7%;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3億元,增長20.2%。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3.4億元,增長18.8%;零售業零售額510.5億元,增長14.9%;住宿業零售額9.7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85.2億元,增長16.8%。
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業:
2012年,全市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7.4億元,增長13.8%。公路及水路客運量1.4億人,比上年增長6.9%,客運周轉量71.1億人公里,增長11.2%;公路及水路貨運量1.1億噸,增長9.0%,貨運周轉量218.8億噸公里,增長21.2%。
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19.6萬輛,比上年增長20%。本年新注冊汽車3.36萬輛,增長16.5%。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6.9萬輛,增長28.4%。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9.0萬輛,增長32.6%。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6.3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為2.39億元,電信業務總量為33.9億元。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為391.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達62.0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20.9萬戶。年末國際互聯網用戶42.59萬戶。
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150萬人次,增長21.5%。接待國內旅遊者2130.4萬人次,增長21.6%;接待境外入境旅遊者19.6萬人次,增長1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30億元,增長25.8%。國內旅遊收入127.5億元,增長25.8%;國際旅遊外匯收入0.39億美元,增長10.9%。全市星級賓館49家,旅行社50家。
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
2012年全市實際引進內外資總額362.3億元,增長33.5%。其中外資到位41038萬美元,增長33.2%;引進522個內資項目(含續建項目),實際到資336.4億元,增長34.0%,其中省外境內資金項目237個,實際到資170.7億元,增長19.5%。共有40家外商投資企業到資,到位外資4.1億美元,增長33.2%。第二產業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資的主力,全年到位外資3.42億美元,佔到資總額的66.6%,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合計到位外資0.68億美元,佔到資總額的33.4%。
2012年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6.02億美元,同比增長68.4%,其中出口3.21億美元,增長64.1%;進口2.81億美元,增長73.5%。
銀行、保險和證券:
2012年,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穩步增長,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各項存款余額為1392.2億元,比去年增長20.6%,其中單位年末存款余額為410.9億元,增長25.5%;個人儲蓄存款941.7億元,增長20.2%。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為641.2億元,比去年增長17.7%,其中本外幣短期貸款為255.3億元,增長8.8%;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為381.8億元,增長23.6%。
2012年,全市新增了英大財險一家產險公司,全市保險機構總數增加到36家,其中財險公司17家,壽險公司16家,中介公司3家。保費收入共46.5億元,增長3.0%,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1.0億元(含農業險2.4億元),增長16.5%;壽險保費收入35.5億元,下降0.55%。賠款支出15.5億元,其中財險賠付5.7億元,增長31.5%,壽險賠給付9.9億元(含退保金),增長11.0%。
2012年,市域內7家證券交易公司營業部新增股民數6907戶,比上年同期減少4868戶;股票、基金、權證等交易額462.2億元,減少116.7億元,其中股票交易額456.7億元,減少116.4億元。股民股票市值33.8億元。市域內2家期貨公司全年成交金額621億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4所,招生1.21萬人,比上年增長7.1%,在校學生3.91萬人,增長3.7%,畢業學生1.05萬人,增長9.4%。中等職業學校56所,下降16.4%,招生1.93萬人,下降16.1%,在校學生6.24萬人,下降6.9%,畢業學生2.3萬人,增長35.3 %。普通高中49所,招生3.19萬人,下降5.9%,在校學生9.51萬人,下降1.3%,畢業學生2.95萬人,下降8.4%。初中學校247所,招生4.53萬人,下降5.8%,在校學生13.95萬人,下降7.8%,畢業學生5.2萬人,下降8.8%,適齡人口入學率100%。普通小學652所,招生4.87萬人,增長1.9%,在校學生26.6萬人,下降3.6%,畢業學生4.55萬人,下降2.4%。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4所,招生118人,增長22.9%,在校學生512人,增長12.8%。幼兒園在園幼兒12.55萬人,增長7.5%。各類民辦學校54所,在校生6.42萬人,增長12.6%。民辦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1.71,增長3.6%。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1265.77萬元,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資助高校學生7486人次。
全市擁有產品檢測實驗室5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個,發放工業品、食品生產許可證分別為20張、130張。參與制定國家標准3項,組織制定地方標准3項。
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達554.1億元,比上年增長27.1%,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154.5億元,增長21.1%。全年專利申請達1788件,增長25.8%,授權專利達1187件,增長31.9%。
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7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55%;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5.64%,有線電視用戶70.84萬戶。檔案館12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7.0萬卷(件)。
全市擁有衛生機構5224個,衛生技術人員共23019人,其中執業和執業助理醫師16950人,注冊護士8350人。全市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5個,衛生技術人員共498人;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衛生技術人員共187人;鄉鎮衛生院216個,衛生院技術人員共6588人。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0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56.5萬人,參保率98.8%
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現有體育館22座,運動場2015個,游泳池17個,各種訓練房218個。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7項次。獲得全國冠軍7個。
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46.05%,完成造林面積1.86萬公頃,退耕還林0.51萬公頃。已發現的礦種59種,有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0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各種航攝成果8976片。2012年市城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1.69%。城市人均綠地面積49.8平方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
全社會用電量125.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1%,其中工業用電量89.6億千瓦時,增長0.3%,生活用電量18.9億千瓦時,增長12.1%。2家國家「千家節能行動」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2.1萬噸,下降17.1%,11家省「百家節能行動」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4.1萬噸,下降30.5%。工業項目環保「三同時」執行合格率100%。
全年共發生事故979起,死亡174人,傷951人,直接經濟損失1892.5萬元,事故起數增加62起,上升6.8%,死亡、受傷人數分別下降10.8%、2.7%。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9人,下降0.02%。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每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17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6.44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28起。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2.05人。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總人口為614.8萬人(2012年公安部門戶口整頓數據),其中非農業人口143.5
萬人。全市男性人口312.9萬人,女性人口301.9萬人。0—17歲人口94.1萬人,18—35歲人口138.7萬人,36—59歲人口266.8萬人,60歲以上人口115.2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申報61920人,死亡人數5448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0元,比上年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8023元,增長20.4%。
全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人數98.7萬人,增長0.01%。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87.4萬人,比上年增長5.4
%,其中職工有58.4萬人,增長3.3%,離退休人員29.1萬人,增長9.8%,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有23.4萬人,增長10.7%。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3.1萬人,與上年持平。參加醫療保險職工人數58.2萬人,增長1.8%,其中職工有39.1 萬人,增長1.3%,退休人員有19.1萬人,增長2.3%。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40.7萬人,增長8.3%。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5.1萬人,增長1.8%。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0.38萬人,比上年持平。擁有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達12.32萬人,農村居民達17.88萬人。農村低保覆蓋率3.9%。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63億元,發放救災救濟款0.43億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