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體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1.收集水 然後培養 然後按比例稀釋 然後再細菌計數板上 用顯微鏡 抽樣 數數 很費眼
2.收集水 按比例稀釋 塗板 看每塊板上有多少個菌斑 一個菌斑代表一個細菌
㈡ 已經確定為污水的水,怎樣從細菌總數來判定它的污染
防治水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條: (1)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
㈢ 細菌總數怎麼檢測
細菌總數檢測目前國標規定的方法為平板計數法,其檢驗方法是:
在玻璃平皿內,接種一毫升水樣或稀釋水樣於加熱液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中,冷卻凝固後在37°C培養24小時,培養基上的菌落數或乘以水樣的稀釋倍數即為細菌總數。
有的國家把培養溫度定為35°C或其他溫度,也有把培養時間定為48小時的。這種方法精度高,但耗時長,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為了簡化檢測程序、縮短檢測時間,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阻抗檢測法、Simplate TM全平器計數法、微菌落技術、紙片法等檢測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檢測時間仍在4 h以上。
本研究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濾膜上染色後,直接計數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具體步驟為:
用集菌儀進行細菌收集→在膜上進行染色→在油鏡下計數→按公式計算出菌液濃度。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與傳統的平板培養法無顯著性差異,檢測時間約1 h,是一種快速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
(3)廢水細菌總數測定擴展閱讀:
水中通常存在的細菌大致可分為三類:
1、天然水中存在的細菌。普通的是熒光假單孢桿菌、綠膿桿菌,一般認為這類細菌對健康人體是非致病的。
2、土壤細菌。當洪水時期或大雨後地表水中較多。它們在水中生存的時間不長,在水處理過程中容易被去除。腐蝕水管的鐵細菌和硫細菌也屬此類。
3、腸道細菌。它們生存在溫血動物的腸道中,故糞便中大量存在。水體中發現這類細菌,可以認為已受到糞便的污染。致病性腸道細菌有沙門氏桿菌(傷寒和副傷寒菌)、B型炭疽菌、痢疾志賀氏菌和霍亂弧菌等。
㈣ 誰有水質中細菌總數測定原始記錄
水中細菌總數與水體受有機污染的程度相關,因此細菌總數常作為評價水體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即細菌總數越大,水體受污染的程度越嚴重.
㈤ 污水中細菌總數測定法用的是哪個標准,謝謝!
醫院污水不測細菌總數的,以糞大腸菌群值反映水的污染狀況。標准參照《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GB 18466-2005 附錄A》。
㈥ 微生物實驗 水體中細菌總數的測定和大腸菌群的測定。
3倍乳糖蛋白腖液體培養基(三倍料)是用來接種100ml或者10ml的水樣,而普通濃度的乳糖蛋白腖液體培養基(單倍料)是用來培養接種1ml及以下體積的水樣。
這是為了保證在接種完水樣之後,其濃度接近於單料的濃度。而單料的濃度是最適宜大腸菌群生長的。
例如:100ml水樣+50ml三倍濃縮料,最後體積是150ml,三料被稀釋了3倍,最後的濃度恰好是單倍料。
10ml水樣可以加5ml單料也可以加10ml雙料
1ml水樣對濃度影響不大,就直接加單倍料里了。
㈦ 水體中細菌總數測定原理
取
定比例
水
培養基
培養
看菌斑
數量
按照比例
求
總菌數
㈧ 細菌菌落總數的測定方法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樣品的稀釋--傾注平皿--培養48小時--計數報告。
國內外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基本一致,從檢樣處理、稀釋、傾注平皿到計數報告無何明顯不同,只是在某些具體要求方面稍有差別,如有的國家在樣品稀釋和傾注培養進,對吸管內液體的流速,稀釋液的振盪幅度、時間和次數以及放置時間等均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㈨ 水中細菌總量的測量方法
就是用平板計數,也有賣測試卡的,就是省去了製作培養基的麻煩
道理是一樣的
執行GB 5750.12《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法 微生物指標》
計數是沒問題的
簡單的原理就是,通過培養,讓單個菌繁殖成菌落,個頭大了就看得清了,就可以肉眼讀數了。
關鍵是選擇稀釋倍數,
具體您看看標准吧
方向是正確的
多做幾個吧,至少也得從5~10,
要是實驗室小就多培養幾批
反正兩天就出結果了
這和使用的語言關系
這是國標
並且是強制的
應該沒問題
你好,晃盪勻了靜止,取水樣就行了
這個標准您看過嗎?
您單位有實驗室吧
要是有郵箱我可以發給你
這里好像不讓貼附件
也許有這個功能我還沒發現!
收郵件吧
可以這是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