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活污水的各項指標一般多少
常用污水指標一般有以下九種:
1、BOD5:污水平均濃度/(mg/L)200mg/L
生物化學需氧量表示在20℃下,5d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所消耗水中溶解氧量。第一階段為碳化(C-BOD),第二階段為消化(N-BOD)。
BOD的意義:a、生物能氧化分解的有機物量;b、反映污水和水體的污染程度;c、判定處理廠效果;d、用於處理廠設計;e、污水處理管理指標;f、排放標准指標;g、水體水質標准指標。
2、CODMn/CODCr:污水平均濃度/(mg/L)100mg/L500mg/L
化學需氧量表示氧化劑有KMnO4和K2Cr2O7。COD測定簡便快速,不受水質限制,可以測定含有生物有毒的工業廢水,是BOD的代替指標,也可以看作還原物的量。
CODCr可近似看作總有機物量,CODCr-BOD差值表示污水中難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用BOD/CODCr比值表示污水的可生化性,當BOD/CODCr≥0.3時,認為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好;當BOD/CODCr<0.3時,認為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差,不宜採用生物處理法。
3、SS :污水平均濃度/(mg/L)200mg/L
懸浮物質簡寫,水中懸浮物測定用2mm的篩通過,並且用孔徑為1μm的玻璃纖維濾紙截留的物質為SS。交替物質在濾液(溶解性物質)和截留懸浮物中均含有,但大多數認為膠體物質和懸浮物質一樣被濾紙截留。
4、TS:污水平均濃度/(mg/L)700mg/L
蒸發殘留物簡寫,水樣經蒸發烘乾後的殘留量。溶解性物質量等於蒸發殘留物減去懸浮物質量。
5、灼燒鹼量(VTS)(VSS):污水平均濃度/(mg/L)450mg/L150mg/L
蒸發殘留物或懸浮物質在600℃±25℃經30min高溫揮發的物質,表示有機物量,蒸發殘留物灼燒減量的差稱為灼燒殘渣,表示無機物部分。
6、總氮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污水平均濃度/(mg/L)35mg/L15mg/L20mg/L0mg/L
氮在自然界以各種形態進行著循環轉換。有機氮如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為氨氮,氨氮在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氮(NO2—)和硝酸鹽氮(NO3—);另外,NO2—和NO3—在厭氧條件下在脫氮菌作用下轉化為N2。
氮是細菌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元素,當工業廢水中氮量不足時,採用生物處理時需要人為補充氮;相反,氮也是引發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元素之一。
7、總磷有機磷無機磷:污水平均濃度/(mg/L)10mg/L3mg/L7mg/L
在糞便、洗滌劑、肥料中含有較多的磷,污水中存在磷酸鹽和聚磷酸鹽和聚磷酸等無機磷鹽和磷脂等有機磷酸化合物磷同氮一樣,也是污水生物處理所必需的元素,磷同時也是引發封閉性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元素之一。
8、PH值:污水平均值6.5~7.5
生活污水PH值在7左右,強酸或強鹼性的工業廢水排入PH值變化;異常的PH值或PH值變化很大,會影響生物處理影響。另外,採用物理化學處理時,PH值是重要的操作條件
9.鹼度(CaCO3):污水平均濃度/(mg/L)100mg/L
鹼度表示污水中和酸的能力,通常是以CaCO3含量表示。污水中多為Ca(HCO3)2和Mg(HCO3)2鹼度,鹼度較高緩沖能力強,可滿足污水硝化反應鹼度的消耗。在污泥消化中有緩沖超負荷運行引起的酸化作用,有利消化過程穩定。
除了以上的指標外還有活性污泥的指標,例如:污泥沉降比、污泥體積指數、污泥負荷、容積負荷、有機負荷、泥齡等來判斷污泥的活性存活情況。
(1)廢水污染程度擴展閱讀
水污染物排放標准通常被稱為污水排放標准,它是根據受納水體的水質要求,結合環境特點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對排入環境的廢水中的水污染物和產生的有害因子所作的控制標准。它是判定排污活動是否違法的依據。污水排放標准可以分為:國家排放標准、地方排放標准和行業標准。
1、國家排放標准國家排放標準是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在全國范圍內或特定區域內適用的標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適用於全國范圍。
2、地方排放標准地方排放標準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頒布的,在特定行政區適用。如《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准》(DB31/199-1997),適用於上海市范圍。
3、行業標准目前我國允許造紙工業、船舶工業、海洋石油開發工業、紡織染整工業、肉類加工工業、鋼鐵工業、合成氨工業、航天推進劑、兵器工業、磷肥工業、燒鹼、聚氯乙烯工業等12個工業門類,不執行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可執行相應的行業標准。
㈡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多少
1)水體受病原微生物污染,會引起各種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等。
2)水體受有害有機物(如酚、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農葯、合成洗衣劑)的污染,會引起各種疾病和中毒。
3)水體受重金屬(HG、PB、CU等)及其它無機毒物(氯化物、砷化物、亞硝酸鹽等)的污染,會引起各種疾病和中毒。
水污染的危害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1)危害人的健康
水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污染物進入人體,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鉻、銨類、笨並(a)芘等,還可誘發癌症。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重金屬污染的水,對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鎘污染的水、食物,人飲食後,會造成腎、骨骼病變,攝入硫酸鎘20毫克,就會造成死亡。鉛造成的中毒,引起貧血,神經錯亂。六價鉻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膚潰瘍,還有致癌作用。飲用含砷的水,會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許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機體代謝障礙,皮膚角質化,引發皮膚癌。有機磷農葯會造成神經中毒,有機氯農葯會在脂肪中蓄積,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機能均造成危害。稠環芳烴多數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劇毒物質,進入血液後,與細胞的色素氧化酶結合,使呼吸中斷,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我們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與水有關。傷寒、霍亂、胃腸炎、痢疾、傳染性肝類是人類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潔引起。
(2)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
水質污染後,工業用水必須投入更多的處理費用,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食品工業用水要求更為嚴格,水質不合格,會使生產停頓。這也是工業企業效益不高,質量不好的因素。農業使用污水,使作物減產,品質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農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質量。海洋污染的後果也十分嚴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鳥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營養化的危害
在正常情況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條件,而且氧參加水中的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促進污染物轉化降解,是天然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進而變成沼澤。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這種水的水質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斷魚大量死亡。
淺談水污染的影響與防治
前言:
(一)中國水污染分布與水污染現狀
有人說,地球的顏色是綠色的,她孕育著生命,預示著人類的誕生和未來。我說,她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母親,她把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人類的子子孫孫。她的確很大,幅員遼闊,但不是無邊無際;她的確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遠;她的確很富,資源廣博,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態環境已被人類活動嚴重破壞。尤其是水的污染更為突出。
水是地球上萬物的命脈所在,水滋潤萬物、哺育生命、創造文明。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勻。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500立方米,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水荒。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缺水量約為1000萬噸/天左右。幾百萬人生活用水緊張。。。。。。
面對「滴水貴如油」的水資源,而人類對它的浪費和污染卻是令人痛心的:據統計,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達到4000億立方米,使5.5萬億立方米水體受到污染,佔全世界徑流總量的14%以上。
(二)水體污染
水是怎樣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的,一是人為的。由於雨水對各種礦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發和乾旱地區的風蝕作用所產生的大量灰塵落入水體而引起的水污染,這屬於自然污染。向水體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各種廢棄物,造成水質惡化,這屬於人為污染。而人們通常所說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後一種,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1:水體受污染的過程
一般來說,水自身有自凈能力。水的自凈能力包括稀釋擴散、沉澱堆積、氧化還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等。大體可以分四段:第一為污染段,由於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質惡化,水中溶解氧極少,除了細菌以外,其它生物較少,特別是幾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機質的生物逐漸繁殖,生物分解活動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魚類難以生存,出現藻類和需氧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漸降低後,水中溶解氧又逐漸增加;第三為恢復段,藻類、魚類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潑起來,水質逐漸變清;第四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飽和,水質清潔,自凈過程到此完成。
2:水體受污染的原因
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水體污染中。工業引起的水體污染最嚴重。如工業廢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復雜,不僅在水中不易凈化,而且處理也比較困難。
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業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業廢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廠種類不同而千差萬別,即使是同類工廠,生產過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質和量也不一樣。工業除了排出的廢水直接注入水體引起污染外,固體廢物和廢氣也會污染水體。。。。。。
農業污染首先是由於耕作或開荒使土地表面疏鬆,在土壤和地形還未穩定時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懸浮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農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農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著或被吸收,其餘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氣中,通過降雨,經過地表徑流的沖刷進入地表水和滲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廢氣引起水體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廚房、洗滌房、浴室和廁所排出的污水。
世界上僅城市地區一年排出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就多達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將污染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水體。
3:水體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影響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體中70%—80%是水分,因此長期飲用不良的水質,而導致體質不佳抵抗力自然減弱,則百病發生乃必然,再者長期累積之污染物到達身體無法承受時,再高明的醫生、再有效的葯物恐怕也難奏效,所以「水是百葯之王」的說法一點都不假。
常見的飲用水水質項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鉛: 對腎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兒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證實
鎘: 對腎臟有急性之傷害
砷: 對皮膚、神經系統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證實
汞: 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傷害主要器官為腎臟、中樞神經系統
硒: 高濃度會危害肌肉及神經系統
亞硝酸鹽: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嬰兒的影響最為明顯(藍嬰症),具致癌性
總三鹵甲烷: 以氯仿對健康的影響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發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機物): 吸入過多會降低中樞神經、心臟功能,長期暴露對肝臟有害
四氯化碳(有機物): 對人體健康有廣泛影響,具致癌性,對肝臟、腎臟功影響極大
近年來美國環境保護署(EPA)針對1971-1994年間由水所引起的疾病進行一項調查,在740件案例中,其中因原生動物所引起共148件,共有448,486人因而致病,是所有原因中最高者。研究發現,原生動物種類中以隱孢子蟲及梨形鞭毛蟲二種需要特別注意,最常出現在遊憩風景區及畜牧養殖地區,其中又以養豬、養鴨二種最多。統計也顯示,23年內所造成的死亡病例共89件,而原生動物造成的死亡案例高達70件。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對人類極其重要,而污染又是這樣厲害。因此我們更應該預防和保護好水資源,合理並利用好水。
(三)水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於污水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資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顯然,資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條件之一,沒有資金,一切治理措施就無法實施。
(2) 政府的支持是後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廣,不但涉及到居民,還涉及到外地人員,涉及到部隊系統,涉及到少數民族,也會涉及到權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單靠水利部門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即使再加上環保部門,力量依然是蒼白無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一個強大政府的支持,許多強制性措施就難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規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准繩,應制定保護城市水環境的地方性法律,讓水系管理部門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這樣一些事情做起來會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須實施徹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嚴重的污染源,將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於雨水管經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實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則可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降低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污水可以通過河道排放。
(2) 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一般來說,城鎮新建居民區都有完備的下水道系統,都實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區房屋破舊,多數沒有下水道系統,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來源。不管從污染治理的角度還是從城市建設的角度,都需要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強城市衛生綜合管理
加強城鎮的綜合衛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凈,減少因風吹、雨水等因素將臟物帶入河流。對自由市場、餐館、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對建設工地衛生實行嚴格監督,對產生污染的路邊小生意、洗車點或進行環境改造、或取締。
(2)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
鑒於環衛部門職工向河道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糞的情況客觀存在,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要求職工遵守規矩,教育職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對不守規矩、擅自污染環境的職工給與相應的處罰。
(3)合理布置垃圾處理站點、公共廁所
應健全垃圾處理站點網路(尤其是公共場所),讓人們垃圾有處可棄,減少因無垃圾站(箱)而導致的垃圾隨意丟棄。應在沿河設置一些公共廁所,讓在外活動的人們感到方便,減少因為沒有廁所而將河沿當廁所的現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違章建築
對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館、水上游樂廳等應取締。
4: 水資源調控措施
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後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5: 公眾參與措施
(1) 讓公眾參與河道環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門應建立與沿線居民的溝通渠道,定期訪問居民,公布舉報電話,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對污染源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也可以實行「門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發揮群眾保護水環境的巨大熱情,對水環境實行有效的監督和保護。
(2)搞好大眾教育
對大眾加強保護水質的教育,沿河樹立一些警示牌,呼籲人們注意保護水質。另外,新聞媒體繼續對大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四)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幾方面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未能有效執行:
首先,治理水污染的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應該在整治的過程中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調動排污單位的內部積極性,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成為企業主動的自發的自願的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行政強制執行的費用,而且可以減少以至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追求形式上的達標和保留實質上的污染行為的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在通常意義上的引進經濟激勵措施、獎勵達標先進單位、為其提供政策優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將水環境治理與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市場開發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停產、關閉數以千計的污染企業的同時創立和新建於環境保護有利的新企業新市場,使水環境整治工作同社會經濟其它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環保工作不再對於工業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與否定相結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工業走向環境健康化是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清潔生產工藝的開發利用將在不久的未來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爭取利用後進優勢,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獲得經濟的更大發展。
其次,水污染的治理過程中還應避免將水污染防治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同起來。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到70%的農業大國,且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蕾切爾·卡遜在上個世紀60年代所關注的農業污染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極為現實的指導意義。當我們對於我國大多數流域污染情況尋根求源的時候都會發現幹流和支流沿岸的農葯化肥及其它農業廢棄物肆意地向水體拋棄是構成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這些不經任何處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農業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須對水體的毒化問題負責。然而在水環境治理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幾乎看不見有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舉措,更沒有像「零點行動」那樣富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治污行為發生。當然並不否定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與農業污染控制本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於「15小」企業的治理一定范圍內斷絕了農業污染物的來源,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也並不否認農業的面源污染較之工業企業通常情況下的點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難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為該問題解決起來有極大困難而視其不存在。這樣只能造成對農業污染的默認,從而使問題擴大化。
最後
水污染治理過程應當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緊密結合起來。環境問題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點區別於其它任何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這就要求在整治水環境問題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到水污染問題的流域性,加強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這一點在淮河治理過程當中已經獲得重要的實踐經驗,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其次,水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成分對於人類生產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因而將水環境整治與水權概念的開發相結合,明確水資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環境問題的治理者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行全流域統籌兼顧的方針 ,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綜合平衡,做到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促進水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水的滋養下生存和繁衍,今後也將同樣依賴於水資源而繼續存在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進步,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不可以水環境的惡化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因為那將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惡果,並最終導致一切人類文明化為烏有。如果說過去的水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的無知導致的,那麼今天,我們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已經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我們疏於管理的結果,那麼今天,我們已經在水環境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說已經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環境惡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積極作用,那麼今後的工作將更加艱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環境的現狀要求我們不懈地堅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績激勵我們更有信心地將治理工作開展下去。
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難度更大,因為洪水的發生在時間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則是每時每地都存在。洪水、乾旱是天災,面對天災,人類更能團結一致,更能吃苦耐勞,更能相互幫助,更能激起一股熱情,1998年長江大水就是一個例證。水污染是人禍,是人引起的,治污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利益,會涉及到社會中的方方面。總之:
節水從點滴做起!
參考文獻:
(1) 書名為《造福子孫後代》:前言
(2) 行政院環保署「安全飲用水手冊」:第3頁
(3) 中國水資源公報 199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第2頁
(4) 中國城市排水建設與發展
(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第二十六講:關於我國農業法制建設的幾個問題第
(6) 水資源合理分配的基本路線 作者:關業祥 水利部規計司處長
㈢ 世界水資源污染到什麼程度了
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江流總量的14%以上
11億人仍然缺乏安全飲用水,26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其中超過一半的人生活在中國和印度。在世界的許多地區,由於管道和運河泄漏以及非法連接水管,有30~40%的水資源出現浪費或遭到竊取。 人們處在自然環境中,而自然環境就是自然資源,它是人類吸收基本生命物質的場所,又是為人類提供生產建設原料的基地。這里最常見的就是水。水是世界上最豐富、分布最廣、使用最多的物質。水在陸地的平均深度為2英里,在炎熱的夏季里,每平方英里的陸地或海面上,大約含有10萬噸水蒸氣。水對人類及 其他生物是繁衍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們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是生態環境中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因素,具有許多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獨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農業生產重要資源。工業生產中,水具有冷卻、加工、 沸騰、蒸發、傳送等一系列功能。農業用水佔了全球使用量的 73%。
據專家估計全球有水139萬億立方米,其中的97.3%是鹹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成存在或作為冰帽集中在南北極的高山上難以開發利用.其中絕大部分為極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適宜人類享用的僅為0.01%。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
20世紀,世界人口增加了兩倍,而人類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於和水有關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35億人為水所困。水資源危機帶來的生態系統惡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也將嚴重威脅人類生存。
水資源危機既阻礙世界可持續發展,也威脅著世界和平。過去50年中,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質,21起演變為軍事沖突。專家警告說,隨著水資源日益緊缺,水的爭奪戰將愈演愈烈。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全國有300 座城市缺水,因缺水全國城市工業每年損失1200億元。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並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水利部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造成我國水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未能得到有效處理。自1985年以來,我國廢水年排放總量一直維持在350億-400億t左右,1997年廢水排放量達到最高值416億t,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27億噸,市政污水排放量189億噸。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達1757萬噸,其中工業廢水COD排放量1073萬噸,市政污水COD排放量684萬噸。但我國的廢水處理率一直很低,城市污水處理率一直小於15%,工業廢水處理達標率也在70%以下,大部分廢水未經任何處理或處理不達標就排放到江河湖泊等受納水體。
另外一個原因造成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就是浪費水資源現象嚴重,公民節約意識還不強列。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建築工地浪費水的現象較為突出,常常是幾個水龍頭不停地擰開,任由自來水嘩嘩地流個不停;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整晚擰開水龍頭,任水一瀉而出,這些浪費水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污染水源的現象也在我市比較突出。一些生活在河涌邊、江河邊的市民,缺乏應有的公民道德,為一時的方便,經常把一些生活垃圾拋棄在河涌里;一些人還把用完的農葯瓶、殺草劑瓶等隨便丟棄在河涌里,。就廁所而言:我國每年約有100多億立方米自來水被用來沖刷家用馬桶和公共廁所,這相當於50座國內中型城市的年自來水用量,水資源浪費狀況觸目驚心!國內的水沖廁所普遍存在用水量大、水量控制困難、設施老化損壞嚴重等問題,每天都有大量水資源白白流掉。,一座沖水公廁的年耗水量動輒成千上萬噸,一些大型沖水公廁的年耗水量甚至可達五六萬噸以上,尤其是在我國很多城市裡,一些沖水公廁無論有人使用與否都在定時沖水,做無用功。
根據我國水資源的情況,要杜絕製造水污染、浪費水的不良現象,應該加大保護用水的宣傳力度,提高市民對生活用水的認識,營造人人保護水資源的氛圍;對一些浪費水、污染水源的現象,採取適當的經濟制裁手段。積極推廣節水設施,鼓勵節水工程。
總之世界的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的問題目前很嚴重,形勢不容樂觀。前面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們走,我們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能和子孫後代搶水,更不能讓世界的最後一滴水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㈣ 中國水污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中國水源的消失一部分來自人口基數導致的大量用水,這使得中國的河流數目從上世紀50年代的5萬條下降到了現在的2.3萬條;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環境污染導致的功能性缺水。2007年中國黃河保護委員會曾對長達13公里的某河段進行過考察,發現沿岸上建有四千多個石油化工廠,不經處理的粗排放導致河水的污染程度如此之高,以致超過三分之一的河段已不適合做農業灌溉用水。而與此同時,中國北方的水源正在日漸乾枯,而且污染嚴重,北方平原超過一半的地下水連工業用水的規格都達不到,超過70%已不適合人類接觸,而城市水源只有勉強一半能處理做飲用水。
同時,多年不顧環境的高速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劇了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水資源缺少和污染問題。不久前有美國學者在《外交事務》雜志上撰文指出,中國的水危機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馬上解決的地步,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必成大患。以中國的青藏高原為例,它是不少中國河流最重要的源泉,但過去十多年來的西部大開發讓其不勝負荷,轟轟烈烈的市政建設開發的大量公路、鐵路、還有一些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拔地而起的新城市等,所佔用的土地都是重要的水源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導致草原被破壞、土地被污染和河流生態鏈中的一些動植物種慢慢消失等,青藏高原上已經出現河床乾涸的現象。而中國其他地區的水源系統也出現類似的問題,比如南方的珠江由於水源不足而水量越來越少,東北地區大面積的濕地正被蓬勃發展的建築業吞噬,而這些濕地是補充當地地下水必不可少的。美國專家預言,中國到2030年時用水量將超過儲水量,乾旱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水資源的消失和污染也讓中國在食品和飲用水的保障和安全方面面臨嚴峻挑戰。中國人口超過13億,糧食保障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中國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對灌溉的依賴很大,灌溉用水的大來源是長江和黃河,但在華北平原等中國玉米和小麥的主要生產地,糧食種植灌溉大規模依賴的是地下水,而中國北方地區的地下水屬於化石時代的地下水,跟石油一樣只能一次性抽取,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中國日漸乾枯,成千上萬的湖泊池塘消失了,因為地下水水位在下跌;而由於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源也日漸枯竭,這讓中國的糧食保障難度變得愈來愈大,再加上水源污染,糧食和飲用水的安全保障難度就更高了。這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國地表水中的抗生素含量驚人,央視記者暗訪發現,山東魯抗醫葯大量偷排含抗生素的污水,濃度超自然水體萬倍;南京鼓樓區居民家的自來水中都能檢出阿莫西林;全國主要河流黃埔江、長江入海口、珠江都檢出抗生素,其中珠江廣州段受影響非常嚴重,包括紅黴素、羅紅黴素、弗諾沙星等九種常見抗生素的總濃度最高超過了每升水2000納克,是歐美等國家河流中相應抗生含量的三到四倍,而廣州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污水中抗生素含量也顯著高於國外。
㈤ 水污染現狀是怎麼樣的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
我國的水污染也比較嚴重,現在已經進入水污染密集爆發階段,江河湖庫及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總體上呈加重趨勢。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狀況。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8年,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七大水系水質與2007年基本持平,200條河流409個斷面中,一二三類、四五類和劣五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長江水質總體良好,松花江為輕度污染,黃河、淮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七大水系污染程度次序為: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珠江。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澤湖—洞庭湖—鏡泊湖—興凱湖—博斯騰湖—松花湖—洱海,其中巢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污染最重。不適合做飲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工業較發達城鎮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90%的河段不適合做飲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另外,一些意外事故也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事件,以2005年底的松花江事件最為典型。
2005年11月13日,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一車間發生連續爆炸。在這之後,監測發現苯類污染物流入該車間附近的第二松花江(即松花江的上游),造成水質污染。14日10時,吉化公司東10號線入江口水樣有強烈的苦杏仁氣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標准。隨著污染物逐漸向下游移動,這次污染事件的嚴重後果開始顯現。特別是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飲用水多年以來直接取自松花江,為避免污染的江水被市民飲用、造成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市政府決定自2005年11月23日起在全市停止供應自來水,這在該市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停水之後,蘇家屯斷面(哈爾濱市飲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6千米處)硝基苯濃度24日18時為0.4417毫克/升,超標25倍;19時為0.5177毫克/升,超標29.45倍;25日零時為0.5805毫克/升,超標33.15倍,達到最大值,隨後濃度開始下降。在松花江水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准之後,該市於11月27日恢復供水。
㈥ 水污染達到什麼程度算污染
簡單,你可以搞個小的過濾系統(用水泥起一個池子,裡面放上沙子就可以),用個小泵把池子里的水抽上來,通過過濾再流回到池子里去。環保那裡做點工作,肯定沒有人說你污染了。
㈦ 水污染的嚴重程度
僅憑這些還是很難評定的,還要看看水的透明度,是不是死水,周圍是否有污染源等等
㈧ 污染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水污染的分類等級劃分
國家水污染標准標準是這樣的:
地表水域功能專分類與水污染防治控制屬區及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分級之關系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水域功能分類 水污染防治控制區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分級
Ⅰ類 適用范圍: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特殊控制區 禁止排放污水區
Ⅱ類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
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 特殊控制區 禁止排放污水區
Ⅲ類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
一級魚類保護區、游泳池 重點控制區 執行一級標准
Ⅳ類 工業用水區、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
用水區 一般控制區 執行二級或三級
Ⅴ類 農業用水區、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一般控制區 標准(排入城鎮生活
污水處理廠)
㈨ 污水處理等級分為幾級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回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任務是從廢水中去答除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為此,多採用物理處理法。一般經過一級處理後,懸浮固體的去除率為70%~80%,而生化需氧量(BOD)的去除率只有25%~40%左右,廢水的凈化程度不高。
以上是對污水處理都有哪幾個等級的介紹,污水的危害有多大,大家一定都知道,所以污水一定要達到排放要求後再進行排放。
㈩ 水污染的程度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消息 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一些專門從事全球用水狀況研究的科學家們驚呼,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災難」。
由「水援助」和「淚水基金」這兩家國際性慈善機構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每天有多達6000名少年兒童因飲用水衛生狀況惡劣而死亡。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為緊迫的衛生危機之一。
報告還說,水污染問題在那些人口急劇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時,孟加拉首都達卡市的人口只有25萬左右。但是,30年後的今天,住在這座城市中的居民已經超過1000萬人。該市的一位政府官員日前抱怨說:「如今,達卡市的許多地區簡直成了污水坑和化糞池,成千上萬的市民長期喝不到清潔的衛生用水。而且,上述情況每分鍾都在惡化……」
報告認為,農村人口大幅度地向城市集中,是導致全球水污染現象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據統計,最近幾年,全世界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規模,正在以每天16萬人的速度增加。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主席布倫特蘭女士說:「干凈的飲用水和恰當的衛生條件是最基本的人權。」據悉,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制定出一項解決全球水污染問題的「兩步走」發展規劃,即: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長期喝不到衛生用水的人口減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爭使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口都能喝上衛生用水。
這份評估報告主要依據的是對各國地表及地下水質量、廢水處理回收利用程度以及有關水資源保護、分配等方面的立法和執行情況等內容的考核。
評估報告稱,由於在水資源保護方面投入不足,印度每天有200多萬噸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積污染,所含各項化學物質指標嚴重超標,其中,鉛含量比廢水處理較好的工業化國家高20倍。此外,未經處理的生活用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劇了水污染程度。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污染嚴重影響老百姓的健康。流經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恆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列。當地居民飲用和在烹飪時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經導致了許多健康問題,例如腹瀉、肝炎、傷寒和霍亂等。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條件的家庭都給自家的自來水設施安裝了凈水器,桶裝純凈水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
由於地下水污染嚴重,目前在印度市場上銷售的12種軟飲料,有害殘留物含量超標。有些軟飲料中殺蟲劑殘留物含量超過歐洲標准10倍至70倍。
其實,印度政府早就認識到水管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早在1987年,印度就制定了《國家水資源政策》。該政策明確規定,有關機構必須定期對全國的地下水資源進行評估,並提出建議。根據這一要求,印度已經逐步建立起一個較為完整的地下水資源調查統計和水位、水質監控網路。
據印度水資源部提供的資料介紹,印度全國現有約5萬個地下水水位、水質監控站,在不同地區打了近1.5萬口監測井,每個監控站每年4次定期檢查當地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質,並向有關部門提交報告。在地下水水位下降到警戒線的地區,政府機構會禁止開掘新井。
此外,印度政府近年來開始限制使用造成水污染的化肥、農葯,對屬於「排污大戶」的工業企業也發出了限期整改的通知。印度環境部及地下水資源管理局還有權審查所有礦業和基建項目對地下水資源的可能影響,作為政府審批項目的參考。
但是,印度水資源部的庫爾馬認為,盡管採取了諸多措施,但印度水污染問題仍未解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印度過去的水管理理念只將水作為一種消費性資源,主要著眼於如何向當代社會提供足夠的水資源,忽視了「細水長流」。其實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水質差、水量不足都會制約社會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印度有關人士呼籲,政府應用創新方法保障「21世紀的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