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推進畜禽養殖業糞便污水治理

推進畜禽養殖業糞便污水治理

發布時間:2021-11-13 08:25:18

⑴ 畜禽養殖污水應該怎麼處理才好

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方法
1、還田模式
畜禽糞便污水還田作肥料為傳統而經濟有效的處置方法,可使畜禽糞便不排往外界環境,達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處置污染物,又能將其中有用的營養成分循環於土壤-植物生態系統中,家庭分散戶養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均採用該法。該模式適用於遠離城市、土地寬廣且有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的經濟落後地區,特別是種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區,要求養殖規模較小。
優點: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化,可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資省,不耗能,毋需專人管理,運轉費用低等。
其存在問題: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糞便污水,每萬頭豬至少需7hm2土地消納糞便污水,故其受條件所限為適應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節必須考慮糞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傳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險;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連續過量施用會導致NO3-、P及重金屬沉積,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惡臭以及降解過程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釋放對大氣環境構成威脅。
2、自然處理模式
自然處理模式主要採用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或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對養殖場糞便污水進行處理,適用於距城市較遠、氣溫較高且土地寬廣有灘塗、荒地、林地或低窪地可作污水自然處理系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求養殖場規模中等。
優點:一是投資較省,能耗少,運行管理費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復雜的污泥處理系統;三是地下式厭氧處理系統厭氧部分建於地下,基本無臭味;四是便於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且無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
缺點:一是土地佔用量較大;二是處理效果易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三是建於地下的厭氧系統出泥困難,且維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3、工業化處理模式
工業化處理模式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以及厭氧一好氧處理等處理組合系統。對那些地處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緊張且無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或進行自然處理的規模較大養殖場,採用工業化理模式凈化處理畜禽糞便污水為宜。
優點:一是佔地少;二是適應性廣,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
其主要缺點:一是投資大,每萬頭豬場糞便污水處理投資約120萬~150萬元;二是能耗高,每處理1m3污水約耗電2~4kW•h三是運轉費用高,每處理1m3污水需運轉費2.0元左右;四是機械設備多,維護管理量大;五是需專門技術人員管理。
畜禽養殖廢水污染現狀
畜禽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禽養殖業大力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根據2010年2月發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中對農業源、生活源和工業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了分析匯總。在農業源中,畜禽養殖業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1268.26萬噸和71.73萬噸,占農業源COD和氨氮排放量的95.8%和78.1%,佔全國COD和氨氮排放量的41.9%和41.5%。
目前全國規模化養殖場每天排放的畜禽養殖廢水量大、集中,並且廢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CODcr、氨氮、重金屬、殘留的獸葯和大量的病原體等,如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將會造成嚴重污染,其主要的危害如下:
對水體的危害,對大氣環境的危害,對農田及作物的危害

⑵ 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畜禽糞污的處理應該堅持「減量化、無害化、生態化、資源化」的「四化」原則。

(1)減量化

畜禽養殖污染源點多、面廣、數量大,畜禽糞便污染治理必須特別強調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可通過養殖結構調整、開展清潔生產,如改進養殖場生產工藝,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採用用水量少的干清糞工藝,減少畜禽糞污的產生量與排放量,多種途徑實施干濕分離、雨污分離、飲排分離等科學手段和方法,來達到降低污水數量及濃度,降低處理難度及處理成本的目的。

(2)無害化

畜禽糞便污染的治理必須符合「無害化」的要求,使之在處理過程中與利用時不會對畜禽的健康生長產生不良影響,不會對作物栽培產生不利的因素,排放的污水和糞便不會對人的飲用水構成危害。

(3)生態化

解決畜禽養殖業污染的根本出路是確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發展生態型畜牧業,將整個畜禽養殖業納入大農業、實現種養結合或漁牧結合,全盤規劃、以地控畜,以農養牧,以牧促農,實現系統生態平衡,並在畜禽糞污治理上實現就地吸收、消納,降低污染,凈化環境。

(4)資源化

所謂畜禽糞便污染物資源化,就是通過一定的設施、設備和最新科學技術的運用和處理,將糞便由廢棄物變成資源,變成大農業所需要的肥料、飼料和燃料,使之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

⑶ 畜禽糞便污水處理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畜禽糞便污水處理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
(1)採用用水量較少的清糞工藝——干清糞工藝使干糞與尿污水分流,最大限度地保存糞便的肥效,減少污水量以及污水中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廢水處理難度及成本。
(2)走種養結合的道路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畜禽糞便污染問題,就必須將現代化、規模化養殖業與種植業相結合,那種單純依靠終端治理的思路,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技術上都不堪承受。污水經過處理凈化後可以灌溉農田、蔬菜、果園、草地,用來養魚等,是寶貴的肥料資源。多餘的污水經過消毒處理後也可用於沖洗畜舍。畜禽養殖場應該盡量做到污水零排放。
(3)對於養殖場規模小、土地允許的偏選區,盡量採用自然生物處理法
實現干糞工藝後,其污水處理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利用附近廢棄的溝塘、灘塗,採用投資少、費用低的自然還能給我處理法,同時要避免二次污染。
(4)對於大中型養殖場,特別是水沖糞養殖場,必須採用厭氧消化為主、配合好氧處理和其他生物處理的方法此類養殖場廢水濃度高,化學需氧量濃度一般在10000毫克/升以上,單純採用好氧法處理必須稀釋和曝氣,耗能多且費用太高,一般企業難以承受。而採用厭氧消化處理,能將廢水的化學需氧量去除80%以上。處理後的水可以用於灌溉,多餘的廢水再經過氧化塘的好氧處理,基本可以達到排放標准。
(5)對農村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農業生產已經形成規模和專業化經營的自然村,可以實施以村為單位修建大中型沼氣工程這樣不僅可以促進畜禽場本身生態環境趨向良性循環,而且可以使畜禽場走向以畜禽為主的多種經營的發展道路,形成規模效益。
總之,污水經過厭氧、好氧、土壤、微生物、植物處理後達到排放標准或厭氧處理後用於滲灌施肥兼污水處理的方法,其運行方式投資少、費用低,易於還肥於田,並為有機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目前較有實用價值、值得推廣的處理方法之一。

⑷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文件背景

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農村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對保障消費者「菜籃子」供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劃,更多地是自發地單純地面向市場需求自由發展,導致我國畜禽養殖業布局不合理、種養脫節,部分地區養殖總量超過環境容量,加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得不到有效處理並進入循環利用環節,導致環境污染。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表明,畜禽養殖業COD、總氮、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1268萬噸、106萬噸和16萬噸,分別佔全國總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別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數據顯示,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國污染物總排放量中的佔比有所上升。可見,畜禽養殖污染物減排已不容小覷,攸關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攸關國家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
畜禽養殖業環境問題也已經成為妨礙產業本身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糞便、屍體、廢水等廢棄物處置不當,將惡化生產環境,大量病原體、高濃度惡臭氣體、粉塵等,都將嚴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導致疫病,直接威脅生產安全,導致經濟損失。畜禽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常常引發社會問題,如由於惡臭或水污染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的民事糾紛,直接妨礙畜禽養殖經營活動。畜禽養殖業環境保護滯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的浪費,也直接妨礙產業綜合效益的提高。農業要提升效益,就必須走綜合利用的路子,走生態化、循環化的路子。畜禽養殖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產業優化和升級,就必須搞好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走種養結合、種養平衡的路子。為此,畜禽養殖業環境保護必須加強。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頒布之前,我國還沒有國家層面上專門的農業環境保護類法律法規。長期以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無法可依,僅有的原環保總局2001年頒布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效力有限,無法作為進一步強化環境監管的依據,導致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配套率低,環境管理不到位;此外,部門規章也無法協調更多力量、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於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以及國家對化肥使用的補貼等政策,導致畜禽糞肥的應用受到限制,也直接導致了大量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資源的浪費,形成污染。《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動畜禽養殖業從加強科學規劃布局、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推進種養結合、提高廢棄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綜合效益。
為此,條例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為指導,引領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走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和低碳農業的路子,採取全過程管理的思路,對產業的布局選址、環評審批、污染防治配套設施建設等前置環節做出了規定,對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利用途徑等環節做出了規定。為推動將綜合利用作為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的根本手段,條例還特設專章對綜合利用的激勵措施做出了規定,如對污染防治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建設進行補貼、對有機肥購買使用實施不低於化肥的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利用廢棄物生產沼氣以及發電上網等。這些規定,貫徹落實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要求,將從根本上對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以環境保護促進產業優化和升級、促進實現畜禽養殖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⑸ 農業部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都有哪些政策支持

新政!未來4年國家在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至少30億! 來源: 2016-10-15 09:17:20| 查看:2891次 農業部近日印發《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指引(2017-2020年)》,要從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進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如果你正在做生態循環農業,這么好的消息可一定別錯過! 一、總體目標 2017年-2020年建設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300個左右,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標准化生產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投入多少單個項目中央財政資金投入控制在1000萬元左右(?地方財政資金投入比例高的省份可適當降低中央財政資金投入規模,?全部財政資金投入控制在1500萬元左右)。地方財政投入比例及項目單位自籌資金比例原則上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政策執行。?? 條件基本具備的省份,每年安排項目不超過3個;條件較好的省份可適當增加項目個數,但最多不超過6個。項目建設期為1年。三、誰能申報 (一)扶持區域項目所在區域必須是農業綜合開發縣,並且農業發展思路清晰、主導產業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育良好、循環模式相對成熟。基本條件如下: 1.縣(市)級人民對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高度重視,已制定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或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稻漁生態種養等相關規劃; 2.縣(市)級人民建立了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組織協調機制,開展過生態循環農業管理制度創新與探索; 3.對農牧漁業大縣,以及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的縣市及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種養循環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的縣市給予優先扶持,適當向中西部生態保護與建設重點地區傾斜。 (二)申報對象與條件分為兩類: 1.龍頭和農民合作組織 (1)申報方式:申報對象可單獨申報項目或聯合申報項目。 (2)申報條件:申報對象須在工商部門注冊1年以上、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通過信用中國網、中國采購網等查詢,沒有不良誠信記錄或被列入監管黑名單;具有專門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的專業人員和較強的技術力量;須委託專業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協助開展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項目區域為特定行政區域(至少為1個鄉鎮),邊界清晰,相對集中連片;對於不能完成整鄉鎮推進的項目,要求項目覆蓋農田面積不低於1萬畝,畜禽飼養規模不低於1.5萬頭豬當量。 2.縣鄉人民 (1)申報方式:縣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項目申報方案,明確實施范圍、循環模式、建設主體、建設內容、運營機制、資金測算、資金來源等。 (2)申報條件及有關要求:申報項目的縣鄉須委託專業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協助開展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項目區域為特定行政區域(至少為1個鄉鎮),邊界清晰,相對集中連片;對於不能完成整鄉鎮推進的項目,要求項緝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漸目覆蓋農田面積不低於1萬畝,畜禽飼養規模不低於1.5萬頭豬當量。縣鄉自身未被列入監管黑名單。縣鄉只負責項目申報及項目實施的組織和協調,不能直接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四、什麼樣的項目能申報項目建設原則上須包括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副資源綜合開發、標准化清潔化生產等三部分內容,同時兼顧資源利用的多樣化和廢棄物處理的不同方式。在具體項目設計時,項目單位可根據區域和自身條件,在完整設計的項目建設內容中,圍繞關鍵環節、關鍵措施、關鍵技術,進行菜單式選擇和搭配。 (一)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根據養殖場清糞工藝、配套農田消納面積等,因地制宜選擇一種或幾種循環利用模式,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達標排放。 1.種養一體化模式。針對周邊配套農田、山地、果林或茶園充足的養殖場,對養殖糞便通過沼氣處理或氧化塘處理,處理後的肥水澆灌農田,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糞便污水「零排放」。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厭氧發酵裝置、好氧處理設施、沼液或肥水的貯存設施、輸送設備、田間利用管網與配套設施等。 2.「三改兩分再利用」模式。即改水沖清糞或人工干清糞為漏縫地板下刮糞板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採取固液分離、雨污分離等措施,畜禽糞便經高溫堆肥後生產有機肥,養殖污水經過氧化塘等處理後澆灌農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改造雨污分離管道系統,購置機械清糞設備、固液分離設備、固體糞便強制通風好氧堆肥系統、污水氧化塘處理貯存設施、肥水輸送和農田利用設施等。 3.污水深度處理模式。採用污水深度處理技術,通過高效厭氧和好氧相結合的工藝,提高養殖污水處理效果,實現達標排放。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和預處理池、厭氧發酵池、好氧處理池、多級生物凈化塘、消毒池、膜生物反應池等設施,以及污水泵、固液分離機、曝氣裝置等配套設備。 4.養殖密集區廢棄物集中處理模式。對固體糞便採用糞車轉運-機械攪拌-堆制腐熟-粉碎-有機肥的處理工藝,提高肥料附加值;對養殖污水採用養殖場污水暫存-吸糞車收集轉運-固液分離-高效生物處理-肥水貯存-農田利用的處理工藝,提高處理效率,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養殖場糞污暫存設施、糞污轉運設備、有機肥生產設施、污水高效生物處理和肥水利用設施等。 (二)農副資源綜合開發對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農副資源進行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綜合開發,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農副資源飼料化。因地制宜完善農副資源收集、儲存和運輸體系,針對不同的資源種類,採取脫水乾燥、生物發酵、全株青貯等適宜加工方式,生產養殖飼料、蛋白原料或全混合日糧。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庫房、原料堆場等農副資源收貯設施設備,原料加工廠房、飼料加工車間、成品庫房等農副資源飼料化加工設施設備,及污水處理等配套裝置等。 2.農副資源肥料化。對農作物秸稈採取直接還田、腐熟還田、堆肥還田等技術,實現肥料化利用;對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採取混合堆漚發酵技術生產有機肥。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秸稈還田機械、腐熟菌劑,以及原料收集、轉運、粉碎、烘乾、翻拋、包裝等有機肥生產加工成套設施設備等。 3.農副資源基料化。以秸稈、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農副資源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牛糞、麥麩、豆餅等氮源,生產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一定營養的有機固體物料,用於生產食用菌等。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基質原料制備車間、基質生產和儲存車間、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種制備、滅菌、接種等機械設備等。 4.農副資源燃料化。以農副資源為原料,生產顆粒、塊狀、棒狀等成型燃料,或者轉化為清潔可燃氣體,為生產生活提供優質能源。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原料堆場、燃料生產加工車間、燃氣輸送管道系統等設施,粉碎、成型機械和儲氣、除塵、計量、專用爐具等設備。 (三)標准化清潔化生產重點建設農業標准化生產、農田保育、稻漁生態種養、農化肥氮磷控源治理等設施,實現農業生產的標准化與清潔化。 1.標准化生產設施。圍繞節水、節肥、節,提高使用效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推廣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推進標准化生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主要內容包括溫室大棚、處理車間、儲藏庫等建設,開展排灌渠系、田間道路、土地平整等田間工程,改造提升輸變電線路、電增容設備、圍牆等輔助設施,配備高效施肥節水設施與病蟲害生態防治設施等。 2.農田保育設施。根據作物種類和肥料用量,建設田間有機肥儲存池,將沼渣沼液、堆漚肥料等有機肥源進行分區儲存,方便施用,解決有機肥施用季節性問題。建設田間化學投入品廢棄物收集池,定點收集廢舊地膜、農和肥料包裝物等,定期回收和資源化利用,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推廣土壤深耕、覆蓋免耕、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應用等技術,改善土壤環境,豐富土壤生物多樣性,提升土壤微生態功能。 3.稻漁生態種養設施。在水網稻田、冬閑田資源豐富的優勢區域,開展稻-魚、稻-蟹、稻-鱉、稻-蝦、稻-鰍等稻漁生態種養基地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溝坑工程、稻田整治、「三防」(防逃、防蟲、防害)設施等田間工程,水產品育肥、暫養、越冬等配套池塘或溫室車間、檢測室、加工車間及庫房等土建工程,及用於產品質量檢測、捕撈、加工、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儀器設備。 4.農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設施。因地制宜開展溝渠整理,規范溝渠結構,清挖淤泥,加固邊坡,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格柵和透水壩。實施坡耕地氮磷攔截再利用,建設坡耕地生物攔截帶和徑流集蓄再利用設施,降低農田排水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五、怎麼申報 1.省級農業部門根據中央財政資金控制規模以及其他農業綜合開發相關政策要求,牽頭組織項目申報、項目評審工作,嚴格把好項目申報和立項審批關。項目確定立項前要在省級農業部門上公示至少7個工作日;項目確定立項後要會同省級財政(農發)部門聯合上報農業部和國家農發辦備案,及時批復項目實施計劃。 2.項目申報單位要科學制定並認真填報項目績效目標,省級農業(畜牧、水產)部門、財政(農發)部門要加強項目績效目標審核和管理工作,將確定的項目績效目標上報農業部和國家農發辦審定;定期跟蹤監控項目績效實現情況,改進項目管理,確保實現項目績效目標

⑹ 畜禽養殖場糞便對環境有哪些影響 如何處理糞便

剛排出的畜禽糞便含有 NH3、 H2S 和胺等有害氣體, 在未能及時清除時臭味將成倍增加,惡臭氣體將導致空氣污濁,蚊蠅孳生。畜禽糞便的大量長期堆積使環境中有害病菌數量呈上升趨勢。糞便堆放或流經的地點,有大量高濃度糞水滲入土壤, 可造成植物一時瘋長, 或使植物根系受損傷, 乃至引起植物死亡。糞水滲入地下水, 會使地下水中硝態氮、 硬度和細菌總數都嚴重超標。據測定, 當畜禽
糞水流入池塘而使水中氨含量達到或超過 0.2 mg/L時, 就會對魚產生毒性。若流入飲用水水源, 則可成為疾病傳播的源頭, 將使畜禽抗病力和生產力降低。這不僅影響到畜禽自身生存、 生長與發展, 而且也污染環境, 危及人類身體健康。
畜禽糞便臭氣的處理
1化學中和除臭法
在畜禽舍墊料上撒一層過磷酸鈣,過磷酸鈣與糞中產生的氨氣發生反應,生成無味的固體磷酸銨鹽, 能減少糞便中氨氣散發, 降低氨氣濃度。可以利用過氧化氫、 高錳酸鉀、 硫酸銅、 乙酸等具有抑臭作用的化學物質,通過殺菌消毒,抑制有害細菌的活動,達到抑制和降低畜禽舍內有害氣體的產生。用4%硫酸銅和適量熟石灰混在墊料之中,或用 2%的苯甲酸、 2%乙酸噴灑墊料, 均可起到除臭作用。 在墊料中混入硫磺, 可使墊料的 pH 值小於 7.0。這樣可抑制糞便中的氨氣產生和散發,降低畜禽舍空氣中氨氣含量。
2酸化劑除臭法
使用酸化劑能調節畜禽糞便中的氨, 在 pH=5 時豬糞中的氨揮發停止,酸化劑能中和畜禽糞便中的咸性物質。在堆肥中添加 20%的氧化鈣能減少 10%的氨揮發。還有報道, 使用 11%的蔗糖能使豬糞 pH值降至 3.5, 氨的揮發減少了 98%。 在糞便中添加植物乳桿菌和葡萄糖復合能使豬糞的 pH 值從 8 降至6,氨的揮發減少 50%。 有研究表明, 鋁鹽添加後降低糞便中的 pH 值, 減少氨的揮發, 在禽類糞便中添加硫酸鋁能減少 99%的氨揮發量。
畜禽糞便的再利用
1沼氣化
沼氣工程是以減量化、 無害化、 資源化為目標,實行清潔生產, 集糞污處理、 沼氣生產、 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它由四個環節組成: 前處理、 厭氧消化、 後處理、 綜合利用。經過處理後產生的沼氣經脫水、 脫硫、 脫雜凈化後可作為生產或生活用能。沼渣根據情況定期排出並可干化。經過發醇的沼渣可直接殺死病菌和寄生蟲, 減少生物污泥量, 不會引發病蟲害,可作為優質的有機肥使用。沼液中存在著許多氨離子和多種微生素,並含有吲哚乙酸和赤黴素等物質,能夠殺菌並對有害病菌有抵製作用。試驗表明, 沼液對蚜蟲的殺死率為 95.25%, 對紅、 黃蜘蛛的殺死率為 95.25%, 對其它青蟲的殺死率為99.40%。 因此, 沼液進入後處理系統, 可用為營養液喂豬或作為農田的液面有機肥使用。
2肥料化
主要採用堆肥法。將畜禽糞便和墊草、 秸稈、 稻殼等固體有機廢棄物按一定比例堆積起來,調節堆肥物料中的碳、 氮比, 控制適當水分、 溫度、 氧氣與酸鹼度,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進行生物化學反應而將廢棄物中復雜的不穩定的有機成分加以分解,並轉化為簡單的穩定的有機物質成分。隨著堆肥溫度的升高而殺滅堆肥物料中的病原菌、 蟲卵和蛆蛹, 處理後的物料用於農田可改良土壤,提供作物養分。操作過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①微生物菌種、 碳氮比、 pH 值、溫度、 含水率、 通氣、 腐熟度要合適。②堆肥製作有頂棚的堆積場舍最理想。如在戶外露天堆積,則需有適當覆蓋, 以防雨水沖刷。 另外, 必須考慮水分取得、翻堆空間、通風情形及肥水收集等問題。③堆肥化設備堆肥化設施大致可分為傳統式 (野積式) 、 通氣靜堆式及槽式三類。前兩者的區別在於堆肥化過程空氣提供的方式不同,野積式只要由堆積體的表面或人工翻堆來提供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氣,其效率較低; 槽式是一種堆肥化設備, 堆肥化過程的操作過程 (進出料的方式、 通氣量等 ) 由設備主件來控制, 可算是半自動化生產設備(因整個生產流程尚需包括前段物料調整及後續腐熟等過程) 。考慮土地及二次污染等因素,槽式堆肥化設備應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好的堆肥對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堆肥方法不但能處理畜禽糞便,也能處理其他有機廢棄物,是一種集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循環再利用於一體的好方法。
3飼料化
畜禽糞便不僅是優質的有機肥料, 而且也是很好的畜禽飼料資源。特別是雞糞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粗蛋白質、 B 族維生素、 礦物質元素、 粗脂肪和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 可作為家禽和水產養殖飼料使用。但是畜禽糞便不僅含有很多水分, 而且還含有各種細菌, 這就需要經過高溫高壓、 熱化、 滅菌和脫臭等過程, 將糞便製成粉狀飼料添加劑, 只有經過加工處理後方可成為很好的飼料資源。畜禽糞便飼料化的方法主要有乾燥法、 青貯法 (無氧發酵法 ) 、 有氧發酵法和分離法。
3.1乾燥法
乾燥法是飼料化的常用處理方法,尤以雞糞處理用的最多。乾燥法以否加入人為動力可分為自然乾燥法和人工乾燥法。
3.2青貯法
青貯發酵是一種簡便易行且經濟效益較高的固體有機廢棄物處理方法。可平衡全年的飼料供應。
3.3有氧發酵
該方法投資少,改變了糞便本身的許多特點, 產品可作為動物的飼料。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充氣、 加熱、 乾燥產品, 所以消耗大量的能源。
3.4分離法
目前,許多牧場採用沖洗式的清洗系統 (尤其是豬場 ) , 收集的糞便大多是液體或半液體。若採用乾燥法、 青貯法處理糞便, 消耗能源過大, 造成資源的浪費。分離法就是選用一定的沖洗速度, 將畜禽糞便中固體和液體分開, 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⑺ 養殖場禽畜糞便怎麼處理才環保

近年來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並逐步形成系列化、專業化生產,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2000年北京市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為600×104t,加上集約化生產的沖洗水,廢水排放量達3000×104t/a。據監測,養殖場廢水的COD超標50~60倍,BOD超標70~80倍,SS超標12~20倍,若未經處理就地排放,則將在城市周圍形成嚴重的面源污染。處理好養殖場糞便是保證養殖場合理環境的要求,也是避免污染周圍環境和造成公害的法律法規要求,同時合理利用糞便也可變廢為寶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1、堆肥-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堆肥技術是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將作物秸稈與養殖場糞便一起堆漚發酵以供作物生長時利用的一種糞污處理方法。堆肥作為傳統的生物處理技術經過多年的改良,現正朝著機械化、商品化方向發展,設備效率也日益提高。
2、厭氧處理 -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目前用於處理養殖業糞污的厭氧工藝很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厭氧濾器(AF)
1969年由Young和McCarty首先提出,1972年國外開始在生產上應用。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引進並進行了改進,其沼氣產率可達3.4m3/(m3•d),甲烷含量可達65%。
②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
1974年由荷蘭著名學者Lettinga等提出,1977年在國外投入使用。1983年北京市環境保護科 學研究所與國內其他單位進行了合作研究,並對有關技術指標進行了改進,其對有機污水COD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
③污泥床濾器(UBF)
是UASB和AF的結合,具有水力停留時間短、產氣率高、對COD去除率高等優點。
④兩段厭氧消化
1971年由Ghosh 提出,把沼氣發酵過程分為酸化和甲烷化兩個階段,並分別在兩個消化器內進行。其特點在於消化器內可滯留大量厭氧活性污泥(具有極好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提高了消化器內的負荷和產氣率。
⑤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SR)
是厭氧消化器的一種,具有效率高、工藝簡單等優點,目前已常被用於豬、雞糞廢水的處置,其裝置產氣率可達4m3/(m3•d),COD去除率達80%以上。
3、好氧處理-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①曝氣
20世紀70年代日本採用好氧間歇曝氣技術對養豬廢水進行了有效治理,並開發出一系列相關設備。近年來澳大利亞在傳統鼓風曝氣裝置上又開發出簡單實用的多種淺層射流曝氣裝置。總體而言,養殖業污染控制領域中的好氧技術正朝著高效、實用、經濟、操作簡便的方向發展。
②接觸氧化
接觸氧化技術早已被用來處理各種不同濃度的有機污水,其本質是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對有 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從而實現對污水的凈化。英國近年採用接觸氧化技術對豬糞漿進行了處理,並開發出結構和性能很好的新型填料,其對COD的去除率達90%以上,對BOD也有較高的去除效果。
③SBR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基於傳統的Fill—Draw系統改進並發展起來的一種間歇式活性污泥工藝,近年來引起許多學者的高度重視,現已被廣泛用於城市污水、食品加工廢水等的處理。試驗結果表明,豬糞水經過固液分離、厭氧消化兩級處理後進入SBR好氧系統,其對COD的去除率可達70%,對BOD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出水可達標排放。
4、厭氧—好氧組合-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欲實現養殖業糞污的徹底處置,單憑厭氧工藝尚不能達到對廢物的達標排放和利用要求,必須進行深度處理或後續處置,這就需要將好氧與厭氧工藝結合在一起使用,國內一些養殖場已開始注意到這兩種工藝結合的優越性。

⑻ 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有哪些主要模式

(1)能源環保型

畜禽養殖場「能源環保型」污水凈化工程,指的是畜禽場的畜禽污水經處理後直接排入自然環境或以回用為最終目的的工程。該工程要求最終出水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此類型污水凈化工程一般用於畜禽養殖場周邊環境無法消納厭氧消化液,必須將其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

模式適用范圍及條件:本模式適用於存欄大於3000頭豬單位的規模化養殖場,污水處理量每天大於50米3;項目建設點周邊排水水質要求高,沼渣沼液無充足農田利用,出水必須達標排放。本模式建設需要配備一定面積的人工濕地和植物氧化塘。

「能源環保型」工藝主要特點:在前處理時盡可能通過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固形物,降低厭氧池工作負荷;畜禽舍內清出的糞便以及固液分離的糞渣可製作有機肥或直接外賣;沼氣產量小;污水達標排放,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主體工程投資大、運行費用高;操作與管理水平要求高。

(2)能源生態型

「能源生態型」污水凈化工程是指畜禽場污水經厭氧消化處理後消化液不直接排入自然環境,而是作為農作物的有機液體肥料的工程,這類污水凈化工程適用於畜禽場周邊有足夠的農田、魚塘、植物塘等,能夠完全消納經厭氧(沼氣)發酵後的沼渣、沼液。目前,「能源生態型」污水凈化工程已經成為比較成熟適用、以綜合利用為主的畜禽場污水凈化工藝。

本處理模式適用於存欄大於300頭豬單位的規模化養殖場,項目建設點周邊環境容量大,排水要求不高。該模式必須配備足夠的農田能完全消納和利用厭氧消化後的沼渣、沼液。

「能源生態型」工藝主要特點為畜禽場污水、糞便可全部進入厭氧池;沼氣產量大,沼液產量相對較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管理方便。

(3)生態種養型

「生態種養型」主要是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利用無害化處理後的畜禽糞尿中的物質作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以沼氣為紐帶的種植和養殖有機結合,就是將經沼氣發酵過的沼液、沼渣用作果、菜、稻、漁和林等生產肥料,實現消納養殖污水、促進農、林、果、漁生產發展雙贏目標的生態種養結合模式。我國目前推廣的「豬—沼—果(菜、稻、漁、林、草)」生態農業模式即屬於此類型。

本模式適用於存欄30~300頭豬單位的畜禽養殖戶和養殖場,糞便污水產生量小,周圍環境要求不嚴,且有足夠農田和土地面積消納小型沼氣發酵池發酵後的沼渣沼液。

⑼ 江蘇省畜禽養殖污水治理文件

目前有兩個文件影響江蘇省畜禽養殖污水治理:

1、江蘇農業環保:關於專進一步加強農屬業源污染減排工作的意見,2012年發布
建設雨污分離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固體廢物及廢水貯存設施,採用干清糞的方法收集糞便,生產有機肥或建設沼氣工程,沼液通過密閉管道還田或廢水經生化處理達標排放。
2、《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第十三條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糞污厭氧消化和堆漚、有機肥加工、製取沼氣、沼渣沼液分離和輸送、污水處理、畜禽屍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已經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設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
參考文獻:www.gepresearch.com/105/view-364257-1.html

閱讀全文

與推進畜禽養殖業糞便污水治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帝凈水器售後電話多少 瀏覽:681
里水污水處理後排到哪裡 瀏覽:6
污水攻堅補齊什麼短板 瀏覽:446
跑污水處理跑業務工資高嗎 瀏覽:894
河南工業污水處理 瀏覽:871
污水處理廠進水檢測標准 瀏覽:102
天劍摩托車125怎麼換機油濾芯 瀏覽:846
污水處理廠斜管套什麼定額 瀏覽:129
三菱歐藍德空調濾芯怎麼拆換 瀏覽:386
污水流樓底下怎麼處理 瀏覽:869
汽油濾芯是什麼表現 瀏覽:433
污水消毒處理工藝有哪些 瀏覽:887
硬水垢清除 瀏覽:360
過濾過程的推動力 瀏覽:415
ps怎麼把污水處理成清澈 瀏覽:418
湖工飲水機怎麼用 瀏覽:590
松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 瀏覽:851
污水管道100的混凝土管怎麼安裝 瀏覽:304
怎樣擦玻璃的水垢 瀏覽:604
日產新騏達空調濾芯怎麼換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