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碘量法測定硫酸銅中銅的含量
加入碘化鉀在空氣的氧化下析出遊離單質碘,溶解硫酸銅時要加硫酸抑制硫酸銅水解
❷ 碘量法測銅
首先用過量KI溶液和CU2+反應
2CU2+
+4I-
==2CUI沉澱
+
I2
然後用澱粉作為
指示劑
,用已知濃度的
硫代硫酸鈉溶液
NA2S2O3滴定溶液
反應為2NA2S2O3+I2=NA2S4O6
+NAI
滴定到I2消耗完,此時藍色正好褪去,記錄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
就知道了N(NA2S2O3)
根據方程式可知,N(NA2S2O3)=2N(I2)=N(CU2+)
❸ 間接碘量法測定銅合金中銅含量實驗,第三題,求指導
反應生成了CuI,而Cu/CuI的電極電勢大於0.545V,故如此
❹ 碘量法測銅有關反應方程!
2Cu2+ +4I-=CuI+I2
I2+2S2O3 2-=2I- +2S4O6 2-
❺ 用碘量法滴定廢水中的銅離子
廢水中加入過量碘化鉀後,可以先不加澱粉,直接滴到溶液顏色為很淺的黃色時版,再加入澱粉,那滴到權藍色褪去後15秒不變色就行。
如果澱粉從一開始就加入,那可能會因為吸附後解吸太慢,從澱粉內部釋放出來的I2到澱粉外部而重新出現藍色;
另一種情況是空氣是氧化性氣氛,其中的氧氣會將I(-)重新氧化成I2,也會使澱粉再變藍。
❻ 測定水樣中銅的含量有哪些方法
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蒸氣對共振線的吸收強度(吸光度)A與試樣濃度c成正比,通過測定溶液的原子吸收的吸光度從而得出溶液的濃度。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爾定律:
A=lg =εbc
在使用銳線光源和低濃度情況下,基態原子蒸氣對共振線的吸收符合Beer定律:
A=lg =KLN0
其中:A為吸光度;I0為入射光強度;I為經原子蒸氣吸收後透射光強度;K為吸光系數;L為火焰寬度;N0為基態原子濃度。
在試樣原子化火焰的絕對溫底低於3000K時,可認為原子蒸氣中基態原子數實際上接近原子蒸氣的總數。在固定實驗條件下,原子總數與試樣濃度c的比例是恆定的,故上式可記為
A=K/c
該式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礎。定量方法可用標准曲線法和標准加入法。本實驗採用標准曲線法。
火焰原子化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原子化技術之—。火焰中原子的生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最大吸收部位是由該處原子生成和消滅的速度決定的,它不僅與火焰的類型及噴霧效率有關,且隨火焰燃氣與助燃氣的比例不同而異。對鎂和銅的測定,為了得到較高的靈敏度,宜用富燃性火焰,在清晰不發亮的氧化焰中進行。
PE AAnalyst 400 原於吸收分光光度計,銅元素空心陰極燈;
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蒸氣對共振線的吸收強度(吸光度)A與試樣濃度c成正比,通過測定溶液的原子吸收的吸光度從而得出溶液的濃度。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爾定律:
A=lg =εbc
在使用銳線光源和低濃度情況下,基態原子蒸氣對共振線的吸收符合Beer定律:
A=lg =KLN0
其中:A為吸光度;I0為入射光強度;I為經原子蒸氣吸收後透射光強度;K為吸光系數;L為火焰寬度;N0為基態原子濃度。
在試樣原子化火焰的絕對溫底低於3000K時,可認為原子蒸氣中基態原子數實際上接近原子蒸氣的總數。在固定實驗條件下,原子總數與試樣濃度c的比例是恆定的,故上式可記為
A=K/c
該式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礎。定量方法可用標准曲線法和標准加入法。本實驗採用標准曲線法。
火焰原子化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原子化技術之—。火焰中原子的生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最大吸收部位是由該處原子生成和消滅的速度決定的,它不僅與火焰的類型及噴霧效率有關,且隨火焰燃氣與助燃氣的比例不同而異。對鎂和銅的測定,為了得到較高的靈敏度,宜用富燃性火焰,在清晰不發亮的氧化焰中進行。
❼ 間接碘量法測定銅鹽中的銅計算公式
Cu%=[(C*V*63.55)/(m*1000)]*100
C,V表示硫代硫酸鈉的濃度(mol/L)和消耗的體積(ml),m表示試樣的質量(g),63.55是銅的摩爾質量(g/mol)。
碘量法是一種氧化還原滴定法,以碘作為氧化劑,或以碘化物(如碘化鉀)作為還原劑進行滴定的方法,用於測定物質含量。極微量的碘與多羥基化合物澱粉相遇,也能立即形成深藍色的配合物,這一性質在碘量法中得到應用。
碘量法分為直接碘量法和間接碘量法,其中間接碘量法有分為剩餘碘量法和置換碘量法。
(7)碘量法測廢水中銅的ppt擴展閱讀:
碘量法是氧化還原滴定法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對I2-I-的標准電位既不高,也不低,碘可做為氧化劑而被中強的還原劑等所還原;碘離子也可做為還原劑而被中強的或強的氧化劑所氧化。
碘量法以碘作為氧化劑,或以碘化物(如碘化鉀)作為還原劑進行滴定的方法。
澱粉,澱粉遇碘顯藍色,反應極為靈敏。化學計量點稍後,溶液中有過量的碘,碘與澱粉結合顯藍色而指示終點到達。碘自身的顏色指示終點,化學計量點後,溶液中稍過量的碘顯黃色而指示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