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廣告上說的那些『秸稈制煤』那麼環保,他的技術和設備可信嗎質量可靠嗎
秸稈生物質蜂窩煤 投資新熱點不用煤、添加劑,不用泥土,僅用玉米秸稈、小麥秸稈、到棵等各種農作物材料,就生產出了優於傳統蜂窩煤的秸稈生物蜂窩煤。對於投資能源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這是投資的新黃金項目。一、項目背景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重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水平逐步提高,成為世界能源領域的一大亮點,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中央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發,把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十一五」時期能源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開發生物質能源。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質能源是對農業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將農業副產品、剩餘物、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新型產業,也是一個包括生物質生產、加工與轉化,生物質能源產品生產與應用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和技術體系。發展生物質能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夠使農業生產的產業鏈得到延伸,既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並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當前,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秸稈生物質炭的工廠化生產上逐步形成共識,發展願望越來越強烈;中央和各地方也在加大扶持的力度;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尤其是秸稈生物質炭化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和環境條件都已具備。全世界每年約有農作物秸稈500億噸,我國約有5億噸,作為秸稈產量大頭的玉米秸稈和棉花秸稈,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一直成為廣大農村和農民處置的一大歷史難題,目前推行的秸稈還田機械、壓塊飼料、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項目,一次性投資過大,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超越了當前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單靠農民自身投資實在難以承擔。有些秸稈處理項目雖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比較明顯,但直接經濟效益不突出,農民不願接受,推廣難度大。作為秸稈生產大國,我國耕地和淡水資源短缺,農作物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和稻殼等極為珍貴,其總量和玉米、澱粉的總能量相當,其燃燒值約為標准煤的50%,每生產1噸玉米可生產2噸秸稈,3噸玉米秸稈就可以產出1噸蜂窩煤,可代替熱值相當煤炭或液化氣。如果將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全部用來燃燒,可摺合約3億噸標准煤的熱值。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實現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工廠化生產,並形成秸稈生物質蜂窩煤產業化,進而走向生物質蜂窩煤產業集群。二、產品特點 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主要由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和稻殼等作為原料經生物炭化製成。產品易燃、即燃、無煙、無味、無污染、無殘渣、不易破裂且形狀規則,含炭量高達80%以上,熱值高達4300至6100大卡,可以再生,燃燒時排放的SO2很少。玉米秸稈的熱值約為煤的0.7-0.8倍,即1.25噸的玉米秸稈炭化成型原料相當於1噸煤的熱值。玉米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在配套的生物質燃燒爐中燃燒,其燃燒效率是燃煤爐的1.3-1.5倍,因而1噸玉米玉米稈生物質蜂窩煤的熱量利用率與一噸煤的熱量利用率相當。炭化是提高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使用價值的重要手段,炭化方式和炭化工藝直接決定了其機械強度、熱值、生炭含量等主要性能指標。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主要特點:在於摒棄了燒炭法和外熱式兩種炭化,而採用了內熱式炭化方式,這種炭化方式比前兩種優越:1、揮發物含量:12-18%;2、固定含碳量>80%;3、炭粉:1.0-1.3%;4、色澤:斷面有金屬光澤;5、發熱量(J/G):>31000;6、炭化得率30-50%;7、單爐炭化周期縮短:為8小時/爐,秸稈炭量均勻;8、環境污染情況:幾乎無煙。三、適用范圍:1、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蜂窩煤是代替傳統煤炭和液化氣等高品們的「綠色」民用燃料。2、原料炭化產生的尾氣可製成秸稈醋液產品,用於養殖和公共場所除臭、抗禽流感、殺蟲劑等。3、炭化爐溫度高達200-500度,要用循環管道採集後向住房提供暖氣或熱水。 4、工業中大量使用的化鐵爐、鍋爐,生火時而耗用大量劈柴點火,劈柴售價遠比煤高。用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代替劈柴和煤較為經濟。5、秸稈生物質炭進一步處理為活性炭,可廣泛應用於制葯、化工等行業。也可用於污水處理,隨著環境保護的強化,凈化廢水、廢氣所需活性炭的用量會越來越大。四、市場預測 本項目利用農作物秸稈,尤其是玉米、棉花、小麥和花生殼等秸稈作為生產原料,生產秸稈生物質蜂窩煤這一高品位的民用燃料。秸稈生物質蜂窩煤正在成為全球性的「綠金」產業,它正在逐步成為傳統「黑金」能源的代用品。美國於2000年開始實施「開發和推進生物質產品和生物能源」的法案,美國政府將用十億噸的生物質能進行液化、炭化處理,替代傳統的石油和煤炭。我國有12億多人口,絕大多數居住在農村和小城鎮,其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燃燒;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快速興起和發展,不僅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加速了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的消費。因此,開發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代替燃燒是最佳選擇。國家發改編制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中將「農作物秸稈製成固體成型燃料代替煤炭」列為「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項目。農村有著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被廢棄和田間直接燃燒,既造成了大量生物質能源浪費,也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同時農村能源供需缺口加大,導致資源過量開采,生態環境惡化。而開發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不僅具有資源再生、技術可靠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對環境無害、經濟可行、利國利民的發展優勢。因此,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蜂窩煤,可以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能量需求,重點解決居民生活用煤,減少對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使用,無疑是開發了新的「綠色農田」。秸稈生物質炭炭化成型技術路線獨特,工藝先進,尤其是對產於我國的玉米秸稈和棉花秸稈進行生物質炭化成型技術,屬國內首創。原料可就地解決,無需特殊專用設備,只需在成本低廉的磚砌炭化爐中加入原料,在隔絕空氣條件下,高溫分解生物質,生成燃氣(可利用其取暖、洗澡)、焦油和生物炭,將生物炭成型即可。目前市場上煤炭售價約700元/噸,用煤炭做的蜂窩煤摻有50%-60%的黃土和石灰,每塊售價在0.30-0.32元左右,需要用木柴才能點燃;而農作物生物質燃料炭加黏合劑成本約90元/噸,炭粉含量在80%以上,每噸秸稈炭可生產100×85mm家用蜂窩炭3000塊,每塊可燃燒80-100分鍾,且用報紙就能引燃,物美價廉,環保安全,在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本項目以我國資源廣大的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和小麥秸稈、花生殼等為原料,無論從生產成本還是從投資效果上與其它秸稈利用項目比較,生產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原料來源廣、產品有市場、技術有保障、投資比較少、見效比較快、基本無風險。如在一個鄉鎮建設1-2家秸稈生物質燃料炭廠,可以消化掉全鎮1/3的玉米秸稈和棉花秸稈及部分小麥秸稈、花生殼等。五、生產工藝 1、工藝流程 原料粉碎-炭化-成型-入庫。2、原料來源及生產規模的確定。本產品由70%以上的秸稈炭粉與30%普通添加劑,混合攪拌後擠壓成型。原料為農村的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和稻殼、花生殼等。該項目生產原料充沛,來源廣泛。3、產品基本顏色與規格 1) 秸稈蜂窩煤規格與煤炭產蜂窩煤相同,同為黑色;2) 秸稈生物質燃料球,有乒乓球大小、為黑色;3) 秸稈生物質燃料顆粒,比顆粒飼料略長些,也為黑色。六、 經濟效益分析 以生產秸稈生物質蜂窩煤為例,3-4人每天可生產4-6噸,每噸成本200元,按出廠價每噸600元計算(當前市場售價600-800元/噸,每噸4000塊,每塊售價在0.15-0.20元之間)。每天純利潤在1500元以上。七、技術服務方式 提供原料配方,生產工藝、炭化等全套技術資料500元。為保證接產方利益,本技術在各省、市、縣只轉讓一家。
② 炭化爐的炭化過程
連續式無煙炭化機,炭化過程就是對秸稈、木板、玉米桿、稻殼等物質進行乾燥無氧炭化,主要是產物是炭,然後還有醋酸和木焦油等油氣。
連續式炭化機可以自動分離炭和醋酸以及木焦油,同時炭化過程產生的可燃氣體可以引導到給爐體加熱。
③ 焦化企業屬於國家去產能嗎
焦化行業准入條件(2008年修訂)總 則為促進焦化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要求,按照「總量控制、調整結構、節約能(資)源、保護環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特製定本准入條件。本准入條件適用於常規機焦爐、半焦(蘭炭)焦爐和現有熱回收焦爐生產企業及煉焦煤化工副產品加工生產企業。常規機焦爐系指炭化室、燃燒室分設,煉焦煤隔絕空氣間接加熱干餾成焦炭,並設有煤氣凈化、化學產品回收利用的生產裝置。裝煤方式分頂裝和搗固側裝。半焦(蘭炭)炭化爐是以不粘煤、弱粘煤、長焰煤等為原料,在炭化溫度750℃以下進行中低溫干餾,以生產半焦(蘭炭)為主的生產裝置。加熱方式分內熱式和外熱式。熱回收焦爐系指焦爐炭化室微負壓操作、機械化搗固、裝煤、出焦、回收利用煉焦燃燒廢氣余熱的焦炭生產裝置。以生產鑄造焦為主。一、生產企業布局新建和改擴建焦化生產企業廠址應靠近用戶或煉焦煤原料基地。必須符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焦化行業發展規劃、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和國家焦化行業結構調整規劃要求。在城市規劃區邊界外2公里(城市居民供氣項目、現有鋼鐵生產企業廠區內配套項目除外)以內,主要河流兩岸、公路幹道兩旁和其他嚴防污染的食品、葯品等企業周邊1公里以內,居民聚集區《焦化廠衛生防護距離標准》(GB11661-89)范圍內,依法設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遺產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和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保護地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不得建設焦化生產企業。已在上述區域內投產運營的焦化生產企業要根據該區域規劃要求,在一定期限內,通過「搬遷、轉產」等方式逐步退出。二、工藝與裝備新建和改擴建焦化生產企業應滿足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實現合理規模經濟。1.焦爐常規機焦爐:新建頂裝焦爐炭化室高度必須≥6.0米、容積≥38.5m3;新建搗固焦爐炭化室高度必須≥5.5米、搗固煤餅體積≥35m3,企業生產能力100萬噸/年及以上。半焦(蘭炭)炭化爐:新建直立炭化爐單爐生產能力≥7.5萬噸/年,每組生產能力≥30萬噸/年,企業生產能力60萬噸/年及以上。熱回收焦爐:企業生產能力40萬噸/年及以上。應繼續提升熱回收煉焦技術。禁止新建熱回收焦爐項目。鋼鐵企業新建焦爐要同步配套建設干熄焦裝置並配套建設相應除塵裝置。2.煤氣凈化和化學產品回收焦化生產企業應同步配套建設煤氣凈化(含脫硫、脫氰、脫氨工藝)、化學產品回收裝置與煤氣利用設施。熱回收焦爐應同步配套建設熱能回收和煙氣脫硫、除塵裝置。3.化學產品加工與生產新建煤焦油單套加工裝置應達到處理無水煤焦油15萬噸/年及以上;新建的粗(輕)苯精製裝置應採用苯加氫等先進生產工藝,單套裝置要達到5萬噸/年及以上;已有的單套加工規模10萬噸/年以下的煤焦油加工裝置、酸洗法粗(輕)苯精製裝置應逐步淘汰。新建焦爐煤氣制甲醇單套裝置應達到10萬噸/年及以上。4.環境保護、事故防範與安全焦化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勞動安全、職業衛生、消防等相關法律法規。應同步建設煤場、粉碎、裝煤、推焦、熄焦、篩運焦等抑塵、除塵設施,以及熄焦水閉路循環、廢氣脫硫除塵及污水處理裝置,並正常運行。具體有:(1)常規機焦爐企業應按照設計規范配套建設含酚氰生產污水二級生化處理設施、回用系統及生產污水事故儲槽(池)。(2)半焦(蘭炭)生產的企業氨水循環水池、焦油分離池應建在地面以上。生產污水應配套建設污水焚燒處理或蒸氨、脫酚、脫氰生化等有效處理設施,並按照設計規范配套建設生產污水事故儲槽(池),生產廢水嚴禁外排。(3)熱回收焦爐企業應配置煙氣脫硫、除塵設施和二氧化硫在線監測、監控裝置。(4)焦化生產企業應採用可靠的雙迴路供電;焦爐煤氣事故放散應設有自動點火裝置。(5)焦化生產企業的化學產品生產裝置區及儲存罐區和生產污水槽池等應做規范的防滲漏處理,油庫區四周設置圍堰,杜絕外溢和滲漏。(6)規范排污口的建設,焦爐煙囪、地面除塵站排氣煙囪和廢水總排口安裝連續自動監測和自動監控系統,並與環保部門聯網。(7)焦化生產企業應建設足夠容積事故水池、消防事故水池。三、主要產品質量1.焦炭冶金焦應達到GB/T1996-2003標准;鑄造焦應達到GB/T8729-1988標准;半焦(蘭炭)應參照YB/T034-92標准。2.焦爐煤氣城市民用煤氣應達到GB13612-92標准;工業或其它用煤氣H2S含量應≤250mg/m3。
④ 竹木碳化爐出來的廢水怎麼處理
竹木碳化產生的廢水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碳化裂解出的竹木內水和木醋液體的混合回物廢水,一種是生產答中除塵工藝產生的廢水;我們先說第一種廢水,這種廢水經過三次蒸溜分離出,水和木醋,水可以直接排放或作為純凈水再利用,木醋可以配純凈水1:1000稀釋作為葉面肥農田使用,或者進一步提純做為化工原料製成高級植物爽膚水使用。也就是說第一種混合液體廢水,是可以變廢為寶的,不要當成普通的廢水噢!再說第二種廢水,第二種廢水其實是水和幾種固體,和某些氣體的混合物,經過過濾和吸咐就可以做為中水使用啦!總體來說這些廢水來自本材本身,是純天然的混合物,無毒的不用擔心!
為什麼這么肯定的回答是因為碳化反應是個還原反應它不同於氧化反應,不生成新的物質,只是還原成木材的原始成份。
⑤ 拮稈炭化可以做煤炭
秸稈炭化爐是僅用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稻殼等各種農作物材料,就生產出優於傳統蜂窩煤的秸稈生物蜂窩煤的設備。對於投資能源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這是投資的新黃金項目。一、項目背景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重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水平逐步提高,成為世界能源領域的一大亮點,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中央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發,把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十一五」時期能源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開發生物質能源。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質能源是對農業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將農業副產品、剩餘物、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新型產業,也是一個包括生物質生產、加工與轉化,生物質能源產品生產與應用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和技術體系。發展生物質能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夠使農業生產的產業鏈得到延伸,既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並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當前,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秸稈生物質炭的工廠化生產上逐步形成共識,發展願望越來越強烈;中央和各地方也在加大扶持的力度;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尤其是秸稈生物質炭化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和環境條件都已具備。全世界每年約有農作物秸稈500億噸,我國約有5億噸,作為秸稈產量大頭的玉米秸稈和棉花秸稈,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一直成為廣大農村和農民處置的一大歷史難題,目前推行的秸稈還田機械、壓塊飼料、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項目,一次性投資過大,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超越了當前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單靠農民自身投資實在難以承擔。有些秸稈處理項目雖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比較明顯,但直接經濟效益不突出,農民不願接受,推廣難度大。作為秸稈生產大國,我國耕地和淡水資源短缺,農作物秸稈,尤其是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和稻殼等極為珍貴,其總量和玉米、澱粉的總能量相當,其燃燒值約為標准煤的50%,每生產1噸玉米可生產2噸秸稈,3噸玉米秸稈就可以產出1噸蜂窩煤,可代替熱值相當煤炭或液化氣。如果將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全部用來燃燒,可摺合約3億噸標准煤的熱值。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實現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工廠化生產,並形成秸稈生物質蜂窩煤產業化,進而走向生物質蜂窩煤產業集群。二、產品特點 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主要由玉米秸稈、棉花秸稈、小麥秸稈和稻殼等作為原料經生物炭化製成。產品易燃、即燃、無煙、無味、無污染、無殘渣、不易破裂且形狀規則,含炭量高達80%以上,熱值高達4300至6100大卡,可以再生,燃燒時排放的SO2很少。玉米秸稈的熱值約為煤的0.7—0.8倍,即1.25噸的玉米秸稈炭化成型原料相當於1噸煤的熱值。玉米秸稈生物質蜂窩煤在配套的生物質燃燒爐中燃燒,其燃燒效率是燃煤爐的1.3—1.5倍,因而1噸玉米玉米稈生物質蜂窩煤的熱量利用率與一噸煤的熱量利用率相當。炭化是提高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使用價值的重要手段,炭化方式和炭化工藝直接決定了其機械強度、熱值、生炭含量等主要性能指標。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主要特點:在於摒棄了燒炭法和外熱式兩種炭化,而採用了內熱式炭化方式,這種炭化方式比前兩種優越:1、揮發物含量:12—18%;2、固定含碳量>80%;3、炭粉:1.0—1.3%;4、色澤:斷面有金屬光澤;5、發熱量(J/G):>31000;6、炭化得率30—50%;7、單爐炭化周期縮短:為8小時/爐,秸稈炭量均勻;8、環境污染情況:幾乎無煙。三、適用范圍:1、農作物秸稈生物質蜂窩煤是代替傳統煤炭和液化氣等高品們的「綠色」民用燃料。2、原料炭化產生的尾氣可製成秸稈醋液產品,用於養殖和公共場所除臭、抗禽流感、殺蟲劑等。3、炭化爐溫度高達200—500度,要用循環管道採集後向住房提供暖氣或熱水。 4、工業中大量使用的化鐵爐、鍋爐,生火時而耗用大量劈柴點火,劈柴售價遠比煤高。用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代替劈柴和煤較為經濟。5、秸稈生物質炭進一步處理為活性炭,可廣泛應用於制葯、化工等行業。也可用於污水處理,隨著環境保護的強化,凈化廢水、廢氣所需活性炭的用量會越來越大。四、市場預測 本項目利用農作物秸稈,尤其是玉米、棉花、小麥和花生殼等秸稈作為生產原料,生產秸稈生物質蜂窩煤這一高品位的民用燃料。秸稈生物質蜂窩煤正在成為全球性的「綠金」產業,它正在逐步成為傳統「黑金」能源的代用品。美國於2000年開始實施「開發和推進生物質產品和生物能源」的法案,美國政府將用十億噸的生物質能進行液化、炭化處理,替代傳統的石油和煤炭。我國有12億多人口,絕大多數居住在農村和小城鎮,其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燃燒;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快速興起和發展,不僅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加速了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的消費。因此,開發秸稈生物質蜂窩煤代替燃燒是最佳選擇。
⑥ 機制炭化爐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機制炭化爐工作原理:
炭化爐以自產燃氣爐為熱源,使用甲烷氣通過旋風器,配風進入燃燒器,燃燒器出口溫度可達800℃~1200℃,其流速可達每秒3~5米,產生的高溫氣流在燃燒室外圍加熱,應注意:加熱時,爐溫在100℃~150℃時是爐內潮氣最大值,每公斤的原料棒入窯時,帶入4~8%水份,1700kg原料可帶入100多公斤水,這些水份是炭化的大敵,因為機制炭原料棒最怕受潮,受潮即粉碎成粉狀,嚴重的影響炭化質量,因此,排潮系統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排潮時間1~1.5小時,當炭化室內的爐溫升至300℃時,爐內產生大量的可燃氣體,每公斤原料在理論上來講可產生三立方甲烷氣,這些氣體可供炭化升溫,烘乾熱源使用,爐溫的高低可隨意調節,低溫炭一般在400℃以上(8小時可完成),高溫炭在600℃以上(10小時完成)。
炭化爐的炭化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個溫度段:
一、乾燥階段。
從點火開始,至爐溫上升到160℃,這時機制棒所含的水分主要依靠外加熱量和本身燃燒所產生的熱量進行蒸發。機制棒的化學組成幾乎沒變。
二、炭化初始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靠棒自身的燃燒產生熱量,使爐溫上升到160~280℃之間。此時,木質材料發生熱分解反應,其組成開始發生了變化。其中不穩定組成,如半纖維素發生分解生成CO2、CO和少量醋酸等物質。
三、全面炭化階段
這個階段的溫度為300~650℃。
在這階段中,木質材料急劇地進行熱分解,同時生成了大量的醋酸、甲醇和木焦油等液體產物。此外還產生了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氣體,這些可燃性氣體在爐內燃燒。熱分解和氣體燃燒產生了大量的熱,使爐溫升高,木質材料在高溫下干餾成炭。
若要煅燒高溫炭,除了上述三個階段外,我們還要增加熱量,使爐內的溫度繼續上升到800℃~1000℃左右,這樣就能排出殘留在木炭中的揮發性物質,提高木炭中的含炭量,使炭的石墨結構增多,導電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