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怎樣除磷
磷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有正磷、亞磷、次磷、有機磷。
正磷除去的主要方專法是化學沉析法,將磷屬酸鹽變成不溶性鹽再析出。現在主要有鈣鹽,鋁鹽,鐵鹽。
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化作用除磷。基礎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能充分釋放其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而在好氧條件下又能超過其生理需要從水中吸收磷,並將其轉化為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的特性,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過沉澱從系統中排出這種富磷污泥,達到從廢水中除磷的效果。
而亞磷、次磷、有機磷多存在於電鍍行業,農業,先把其轉化為正磷,再參照以上方法去除。潤群化工
2. 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聚磷菌主要有哪些想知道它們的拉丁文名稱。謝謝!
一般認為,聚磷菌分為兩種,兼性厭氧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DNPAOs,或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DpB)[2]和好氧聚磷菌,其中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氧或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而好氧聚磷菌只能利用氧作為電子受體。
3. 論述污水處理的微生物學原理及主要的處理方式
參與污廢水處理的生物主要有四類:
1.細菌類:在污水處理所利用的生物群中,細菌是體型最微小的一種,它具有在好氧及厭氧條件下分解吸收各種有機物的能力。對污水生物處理起作用的細菌有.菌膠團.球衣細菌.硝化菌.脫氮菌.聚磷菌等幾種。
2.原生動物:原生動物具有吞食污水中的有機物,細菌,在體內迅速氧化分解的能力,因此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中。它除了能除去的有機物,加快有機物的分解速度外,還能使生物膜的表面附著能力再生,原聲動物是單細胞的好氧性生物。
3.藻類:藻類是植物,含有葉綠素,當葉綠素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碳水化合物時將放出大量的氧於水中,穩定塘就是利用這種氧來氧化污水的有機物。
4:後生動物,以上所介紹的生物都是單細胞構成,體內還有各種器官,參與污水處理的後生動物,包括從形態較小的輪蟲到棲息於生物濾池的甲殼蟲,昆蟲,幼蟲等體形較大的種種類型。
純手打! 望採納! 污水處理群:51740957 歡迎各工藝精英前來探討!
4. 污水處理ao工藝中,聚磷菌在缺氧池釋放的磷酸鹽到哪去了,在此工藝中,SS COD 氨氮等超標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AO工藝是缺氧好氧工藝,准確的說一般在前面都有一個厭氧池,厭氧池中聚磷菌釋放體內的磷到水中,形成溶解性的正磷酸鹽,到AO池中,在好氧段吸收磷。SS超標可減少迴流污泥量或減少進水量。氨氮升高後通過提高溶解氧來解決,COD超標通過提高MLSS來解決
5. 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是用於某種污水處理的工藝方法的組合。通常根據污水的水質和水量,回收的經濟價值,排放標准及其他社會、經濟條件,經過分析和比較,必要時,還需要進行試驗研究,決定所採用的處理流程。一般原則是:改革工藝,減少污染,回收利用,綜合防治,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等。在流程選擇時應注重整體最優,而不只是追求某一環節的最優。
生物除磷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於受磷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國家環保局為控制磷污染,對磷排放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准。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以除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各種形態的磷為主,此污水處理工藝將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一體化,通過厭氧消化生物系統中活性污泥產生揮發性有機酸,作為聚磷菌生長的基質或稱之為營養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選擇性增殖,並將其迴流到生物系統中,使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在高效除磷狀態;同時污泥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的磷釋放,通過化學除磷消除。這是一種高效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滿足了我國現階段,為解決水體富營養化,需要在常規二級污水處理基礎上進一步除磷的要求。
循環間隙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各地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滯後的城市還不能拿出很多資金用於污水治理,因此,怎樣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環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採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循環間歇曝氣工藝充分發揮高負荷氧化溝處理效率高的優點,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出水好的特點,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准在除去有機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資和運行費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機污染物為主的二級生物污水處理系統降低30%左右,是適合我國現階段污水處理要求的工藝技術。
旋轉接觸
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程序
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是在生物轉盤技術基礎上,結合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點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處理技術。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提供了一種簡單和可靠的污水處理方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中的轉軸是唯一的轉動部分,一旦機器出了故障,一般機械人員都可以進行維修。系統生物量會根據有機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補償。附在轉盤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當污水中的有機物增加時,微生物隨之增加,相反,當污水中的有機物減少時,微生物隨之減少。所以這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負荷的突然變化和停電的影響。運行費用低,只有其他曝氣污水處理系統耗電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佔地面積僅相當常規活性污泥法一半。由於生物系統中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能夠高效處理各種難降解工業污水。
設計
編輯
污水處理工程是城市市政建設、工業企業建設或排污達標治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建設須按國家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現行的基本建設程序一般分編制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工程設計、工程和設備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運行調試和達標驗收幾個步驟。這些建設步驟基本包括了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它們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項目立項階段。該階段需根據城市市政規劃或環境保護部門要求,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階段以確定項目為中心,一般由建設單位或其委託的設計研究單位編制項目建議書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國家計劃部門、投資銀行或企業計劃部門論證便可獲得立項,對於某些小規模項目,只編制污水處理工程方案設計,並通過投資部門的論證便可立項。第二階段工程建設階段。包括工程設計、工程和設備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過程。
設計的前期工作
設計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可行性研究,以可行性研究報告(大型、重要的項目)或工程方案設計(小型、簡單的項目)的文件形式表達,主要是論證污水處理項目的必要性、工藝技術的先進性與可靠性、工程的經濟合理性,為項目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國家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主要內容如下。
①總論項目編制依據、自然環境條件(地理、氣象、水文地質)、城市社會經濟概況或企業生產經營概況;城市或企業的排水系統現狀、污染源構成、污水排放量現狀、污水水質現狀、項目的建設原則與建設范圍、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污水處理要求目標(設計進水、出水水質)。
②工程方案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及用地;污水處理工藝方案比較(比較方案工藝技術與總體設計、工藝構築物及設備分析、技術經濟比較),處理水的出路(回用水深度處理工藝選擇);工程近、遠期結合問題;節能、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推薦方案設計(污水污泥及回用水處理工藝系統平面及高程設計、主要工藝設備及電氣自控、土建工程、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生產組織及勞動定員。
③工程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工程投資估算原則與依據;工程投資估算表;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
④工程進度安排。
⑤經濟評價總論(工程范圍及處理能力、總投資、資金來源及使用計劃);年經營成本估算;財務評價。⑥研究結論、存在問題及建議。
初步設計
初步設計的主要目的如下:①提供審批依據,進一步論證工程方案的技術先進性、可靠性和經濟合理性;②投資控制,提供工程概算表,其總概算值是控制投資的主要依據,預算和決算都不能超過此概算值;③技術設計,包括工藝、建築、變配電系統、儀表及自控等方面的總體設計及部分主要單元設計,各專業所採用的新技術論證及設計;④提供施工准備工作,如拆遷、征地三通(水、電、路)一平(牆)並與有關部門簽訂合同;⑤提供主要設備材料訂貨要求,即設備與主材招標合同的技術規格書的依據,包括污水、污泥、電氣與自控、化驗等方面設備與主材的工藝要求、性能、技術規格、數量。初步設計的任務包括確定工程規模、建設目的、投資效益,設計原則和標准、各專業個體設計及主要工藝構築物設計、工程概算、拆遷征地范圍和數量、施工圖設計中可能涉及的問題及建議。初步設計的文件應包括設計(計算)說明書、工程量、主要設備與材料、初步設計圖紙、工程總概算表。初步設計文件應能滿足審批、投資控制、施工圖設計、施工准備、設備訂購等方面工作依據的要求。
1.初步設計
(1)設計依據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准文件;②建設單位(甲方)的設計委託書;③其他有關部門的協議和批件;④建設單位(甲方)提供的設計資料清單(名稱、來源、單位、日期)。
(2)城市或企業概況及自然條件①城市現狀與總體規劃,或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及發展。②自然條件方面資料a.氣象,包括氣溫、濕度、雨量、蒸發量、冰凍期及凍土深度冰溫、風向等;b.水文,包括地表水體的功能、地理位置、方向、水位、流速、流量等,地下水的分布埋深、利用等。工程地質,包括污水處理廠建址地區的地質鑽孔柱狀圖、地基承載能力、地震等級等。③有關地形資料,包括污水處理廠及相關地區的地形圖。·④城市污水排放現狀及環境污染問題。
(3)處理要求污水排放應達到國家的排放標准或環境保護部門要求。
(4)工程設計①設計污水處理水質水量在分析排水系統污水的平均流量、高峰流量、現狀流量、預期流量等水量資料基礎上,確定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包括2012年處理能力和總處理能力);根據城市或企業排污狀況,在分析主要污染源(必要時作一定時間污染源監測)和混合污水現狀監測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污水廠設計進水水質指標。②廠址選擇說明結合城市現狀和總體規劃,具體說明廠址選擇的原則和理由,並說明已選廠址的地形、地質、用地面積及外圍條件(即三通一平)。③工藝流程的選擇說明主要說明所選工藝方案的技術先進性、合理性,尤其要說明所採用新技術的優越性(技術經濟方面)和可靠性(技術方面)。④工藝設計說明說明所選工藝方案初步設計的總體設計(平面和高程布置)原則,並說明主要工藝構築物的設計(技術特徵、設計數據、結構形式、尺寸)。⑤主要處理設備說明說明主要設備的性能構造、材料及主要尺寸,尤其是新技術設備的技術特徵、構造形式、原理、施工及維護使用注意事項等。
(5)處理廠內輔助建築(辦公、化驗、控制、變配電、葯庫、機修等)和公用工程(供水、排水、采膠、道路、綠化)的設計說明。
(6)處理廠自動控制和監測設計說明。
(7)處理廠污水和污泥的出路。
(8)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2.工程量列出本工程各項構(建)築物及廠區總圖所涉及的混凝土量、鋼筋混凝土土量、建築面積等。
3.設備和主要材料量、挖土方量、回填土方量列出本工程的設備和主要材料清單(名稱、規格、材料、數量)。
4.工程概算書說明概算編制依據、設備和主要建築材料市場供應價格、其他間接費情況等。列出總概算表和各單元概算表。說明工程總概算投資及其構成。
5.設計圖紙各專業(工藝、建築、電氣與自控)總體設計圖(總平面布置圖、系統圖),比例尺(1:200)~(1:1000),主要工藝構築物設計圖(平面、豎向),比例尺(1:100)~(1:200)。
施工圖
編輯
施工圖設計在初步設計或方案設計批准之後進行,其任務是以初步設計的說明書和圖紙為依據,根據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組(構)件加工及管道(線)安裝所需要的程度,將初步設計精確具體化,除污水處理廠總平面布置與高程布置、各處理構築物的平面和豎向設計之外,所有構築物的各個節點構造、尺寸都用圖紙表達出來,每張圖均應按一定比例與標准圖例精確繪制。施工圖設計的深度,應滿足土建施工、設備與管道安裝、構件加工,施工預算編制的要求。施工圖設計文件以圖紙為主,還包括說明書、主要設備材料表。
1. 施工圖設計說明書
①設計依據初步設計或方案設計批准文件,設計進出水水質。②設計方案扼要說明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及氣體利用的設計方案,與原初步設計比較有何變更,並說明理由,設計處理效果。③圖紙目錄、引用標准圖目錄。④主要設備材料表。⑤施工安裝注意事項及質量、驗收要求。必要時另外編制主要工程施工方法設計
2.設計圖紙
(1)總體設計①污水處理廠總平面圖比例尺(1:100)~(1:500),包括風玫瑰圖、坐標軸線、構築物與建築物、圍牆、道路、連接綠地等的平面位置,註明廠界四角坐標及構(建)築物對角坐標或相對距離,並附構(建)築物一覽表、總平面設計用地指標表、圖例。②工藝流程圖又稱污水污泥處理系統高程布置圖,反映出工藝處理過程及構(建)築物間的高程關系,應反映出各處理單元的構造及各種管線方向,應反映出各構(建)築物的水面、池底或地面標高、池頂或屋面標高,應較准確地表達構(建)築物進出管渠的連接形式及標高。繪制高程圖應有準確的橫向比例,豎向比例可不統一。高程圖應反映原地形、設計地坪、設計路面、建築物室內地面之間的關系③污水處理廠綜合管線平面布置圖應標示出管線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即各種管線的平面位置、長度及相互關系尺寸、管線埋深及管徑(斷面)、坡度、管材、節點布置(必要時做詳圖)、管件及附屬構築物(閘門井、檢查井)。必要時可分別繪制管線平面布置和縱斷面圖。圖中應附管道(渠)、管件及附屬構築物一覽表。
(2)單體構(建)築物設計圖各專業(工藝、建築、電氣)總體設計之外,單體構(建)築物設計圖也應由工藝、建築、結構(土建與鋼)、電氣與自控、非標准機械設備、公用工程(供水、排水、採暖)等施工詳圖組成。①工藝圖比例尺(1:50)~(1:100),表示出工藝構造與尺寸、設備與管道安裝位置與尺寸、高程。通過平面圖、剖面圖、局部詳圖或節點構造詳圖、構件大樣圖等表達,應附設備、管道及附件一覽表,必要時對主要技術參數、尺寸標准、施工要求、標准圖引用等做說明。②建築圖比例尺(1:50)~(1:100),表示出水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相對高程,表明內、外裝修材料,並有各部分構造詳圖、節點大樣、門窗表及必要的設計說明。③結構圖比例尺(1:50)~(1:100),表達構(建)築物整體及構件的結構構造、地基處理、基礎尺寸及節點構造等,結構單元和匯總工程量表,主要材料表,鋼筋表及必要的設計說明,要有綜合埋件及預留洞詳圖。鋼結構設計圖應有整體裝配、構件構造與尺寸、節點詳圖,應表達設備性能,加工及安裝技術要求,應有設備及材料表。④主要建築物給水排水、採暖通風、照明及配電安裝圖。
(3)電氣與白控設計圖①廠(站)區高、低壓變配電系統圖和一、二次迴路接線原理圖包括變電、配電、用電、啟動和保護等設備型號、規格和編號。附材料設備表,說明工作原理,主要技術數據和要求。②各種控制和保護原理圖與接線圖包括系統布置原理圖。引出或列入的接線端子板編號、符號和設備一覽表以及運行原理說明。③各構築物平、剖面圖包括變電所、配電間、操作控制間電氣設備位置、供電控制線路鋪設、接地裝置、設備材料明細表和施工說明及注意事項。④電氣設備安裝圖包括材料明細表、製作或安裝說明。⑤廠(站)區室外線路照明平面圖包括各構築物的布置、架空和電纜配電線路、控制線路和照明布置。⑥儀表自動化控制安裝圖料明細表,以及安裝調試說明⑦非標准配件加工詳圖
(4)輔助設施設計圖輔助與附屬建築物建築、結構、設備安裝及公用工程,如辦公、倉庫、機修、食堂、宿舍、車庫等施工設計圖。
(5)非標准設備設計圖某些簡單金屬構件的設計詳圖可附於工藝設計圖中。但由幾種不同形式的零配件、構件組成的成套設備,又沒有現成的設備可使用,其功能較獨立,構造較復雜,加工不簡單的設備或大型鋼結構處理裝置,應視為非標准設備,專門進行施工(製作、安裝)圖設計。①總裝圖表明構件零配件相互之間組裝位置、製作加工與安裝的技術要求、設備性能、使用須知及其他注意事項,必要時應有節點詳圖,附構件、零配件一覽表。②部件圖表明構件加工製作詳圖、組裝圖、製作和裝配精度要求。③零件圖零件的加工製作詳圖,須說明加工精度、技術指標、材料、數量等。
①工程設計項目立項後,設計單位根據審批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施工圖設計,其任務是將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設計方案的具體化,要將污水處理廠(站)區、各處理構(建)築物、輔助構(建)築物等的平面和豎向布置,精確地表達在圖紙上,其設計深度應能滿足施工、安裝、加工及施工預算編制要求。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可能還需進行擴大初步設計,進一步論證技術的可靠性、經濟合理性和投資的准確性。
②工程設備招投標是經過比較投標方的能力、技術水平、工程經驗、報價等,來選定工程施工單位和設備供應單位的過程,該過程是保證工程質量和節省工程投資的基礎
③工程施工是項目建設的實現階段,包括土建施工、設備加工製造及安裝的全過程。本階段設計人員應向施工單位和設備供應單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單位要按設計圖紙施工,施工人員發現問題或提出合理化建議,應經過一定手續才能變動,施工時,為了總結設計經驗,應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或根據具體情況對設計作必要的修改和調整,設計人員要有計劃地配合參加施工。對一般設計項目,指派主要設計人員到施工現場,解釋設計圖紙,說明工程目的、設計原則、設計標准和依據,提出新技術的特殊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項;對重大或新技術項目,必要時應派現場設計代表,隨時解決施工中存在的設計問題。
④竣工驗收是全面檢查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過程,其核心是質量,不合格工程必須返工或加固。第三階段項目驗收階段,包括聯動試車、運行調試、達標驗收等過程。聯動試車由施工單位、設備供應單位、建設單位共同完成,檢查設備及其安裝的質量,以確保能正常投入使用。試運行的目的是要確保處理系統達到設計的處理規模和處理效果,並確定最佳的運行條件,對於生物處理系統,往往要用較長時間來完成「培菌」任務。達標驗收是由環境保護部門檢驗處理系統出水是否達到排放標准。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內容設計工作按建設項目所處理的對象不同可劃分為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和工業企業廢水處理站工程設計,由於污水來源、性質、水量及處理工藝方面差別較大,使其設計工作亦有所不同。設計工作按建設項目技術的復雜程度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或一個階段(施工圖設計);同樣可按污水處理規模大小或重要性劃分為兩階段設計或一階段設計。技術復雜、處理規模大、重要的項目一般按兩階段設計,技術復雜程度、處理規模、重要性均小的按一階段設計。兩階段設計時,必須在上階段設計文件得到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允許進行下階段的設計工作。
6. 在污水處理中,聚磷菌在厭氧階段釋放的磷和好氧階段攝取的磷存在怎樣的數量關系
廢水生物除磷工藝中,厭氧段有機基質的種類、含量及其與微生物營養物質的比值是影響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有機物為基質時,磷的厭氧釋放和好氧攝取是不同的。根據生物除磷原理,分子量較小的易降解的有機物易於被聚磷菌利用,將其體內儲存的多聚磷酸鹽分解釋放出磷,誘導磷釋放的能力較強;而高分子難降解的有機物誘導磷釋放的能力較弱。厭氧階段磷的釋放越充分,好氧階段磷的攝取量就越大。
另一方面,聚磷菌在厭氧段釋放磷所產生的能量,主要用於其吸收進水中的低分子有機基質,合成PHB儲存在體內,以作為其在厭氧條件壓抑環境下生存的基礎。因此,進水中是否含有足量的有機基質提供聚磷菌合成PHB,是關繫到聚磷菌在厭氧調價下能否順利生存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進水中BOD/TP﹥15才能保證聚磷菌有著足夠的基質需求而獲得良好的除磷效果。為此,有時可以採用部分進水和省去初沉池的方法來獲得除磷所需要的BOD負荷。
7. A2O污水處理方法原理
A2/O工藝是將厭/好氧除磷系統和缺氧/好氧脫氮系統相結合而成,是生物脫氮除磷的基礎工藝,可同時去除水中的BOD、氮和磷。
工藝為:原水與從沉澱池迴流的污泥首先進入厭氧池,在此污泥中的聚磷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溶解態有機物進行厭氧釋磷;然後與好氧末端迴流的混合液一起進入缺氧池,在此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剩餘的有機物和迴流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作用脫氮;脫氮反應完成後,進入好氧池,在此污泥中的硝化菌進行硝化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同時聚磷菌進行好氧吸磷,剩餘的有機物也在此被好氧細菌氧化,最後經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排放,沉澱的污泥部分返回厭氧池,部分以富磷剩餘污泥排出。
厭氧 厭氧釋磷
缺氧 反硝化細菌反硝化脫氮
好氧 硝化細菌硝化作用生成硝酸鹽;聚磷菌好氧吸磷
a.本工藝特點
(1)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N除P工藝,總的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同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無污泥膨脹之虞,SVI值一般均小於100;
(3)污泥中含P濃度高,一般為2.5%以上,具有很高的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葯,兩個A段只用輕緩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5)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N除P的功能;
(6)脫N效果受混合液迴流比大小的影響,除P效果則受迴流污泥中夾帶DO和硝酸態氧的影響,因而脫N除P效率不可能很高。
b.存在問題
(1)厭氧區居前,迴流污泥中帶有大量的硝酸根,破壞厭氧環境,對厭氧區聚磷菌厭氧釋磷不利;
(2)缺氧區處於系統中間,反硝化脫氮C源供給不足,使系統脫氮受限;
(3由於存在內循環,常規工藝系統所排放的剩餘污泥中實際中只有一部分經歷了完整的釋P、吸P過程,其餘則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進入好氧區,這對系統除P不利。
8.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法如何提高磷的去除效率
生物除磷系統的生產運行經驗表明,生物除磷工藝要穩定達到較好的除磷效果是比較困難的。國內外的不少專家針對此作了不少的研究,為了解決污水排放不能達到城鎮污水排放標准,經常會向除磷工藝中投加化學葯品,採用生物化學相結合的除磷方法,以提高除磷的效率。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要保證生物除磷系統出水含磷量低於0.5mg/L,基本有兩種可行方法:其一是與化學除磷相結合,通過化學反應和葯劑的催化作用提高除磷效果;其二是通過應用初沉污泥發酵生成足夠數量的VFAs,提高生物除磷系統中聚磷菌可利用的碳源來提高除磷效果。
總結生物除磷實驗和污水處理廠世紀運行效果,活性污泥的生物除磷工藝主要控制要點包括一下幾點:①污泥齡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統的本質是通過排除富磷剩餘污泥來達到除磷效果的,因此剩餘污泥的多少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除磷性能。通常認為污泥齡越長,污泥產率越低,污泥含磷量越低,去除單位重量磷需要消耗較多的BOD5。僅以除磷為目的的污水處理系統宜控制較短的污泥齡,一般為3.5~7d。②有機物濃度和有機基質類型的控制:經大量的研究發現,若要使污水處理廠出水中磷含量低於1.0mg/L,達到排放標准,進水中的BOD5/TP應控制在20~30,且含由豐富的低分子有機酸(VFAs)機制,Gerber等人認為磷的厭氧釋放基本上取決於進水的性質而不是厭氧狀態本身。③ DO的控制:厭氧段溶解氧(DO)應嚴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DO控
制在2mg/L左右;④硝酸鹽的控制:在生物除磷工藝中硝酸鹽的去除是除磷的先決條件。但硝酸鹽
控制在什麼水平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通常認為應控制在0.2mg/L以下,硝酸鹽影響的程度和廢水有機物濃度以及有機基質類型有關,Ekema等人認為,當COD/TKN的比值小於7~9時,生物除磷系統很難獲得好的效果。⑤出水SS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統污泥含磷量一般大於5%,為達到嚴格的磷控制標准,在污水處理廠出水口設置過濾設施是必要的。
為了達到理想的活性污泥法處理效果,就必須考慮諸多因素。在生物除磷工藝中,對污染物的去除起主導作用的是微生物,因此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多少,直接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而在強化生物除磷工藝中聚磷菌是活性污泥除磷的關鍵,因此提高生物除磷工藝除磷效率方法就是提高聚磷菌在整個生物系統中的生物量,使聚磷菌在該生物系統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使其成為優勢菌種,已達到較好除磷效果。
為此試想通過在好氧池前設置高負荷好氧池提過活性污泥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在高負荷好氧池中,大量的有機物質的進入,使微生物在高負荷條件下處於對數增殖期,大量的繁殖形成一個生物再生區域;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粘性物質,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與污水中的懸浮物、顆粒產生吸附,已達到對污染物的更好結合利用,最終達到去除的目的。
另外,為了使聚磷菌在系統中成為優勢菌種,可通過控制好厭氧池這個「生物選擇器」在聚磷菌釋放磷這個環節上各種釋放磷因素,已達到使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種的可能。
9. 生物除磷的生化機制是什麼
在廢水生物除磷過程中,活性污泥在好氧、厭氧交替條件下時,在活性污泥中可產生所謂的「聚磷菌」,聚磷菌在好氧條件下可超出其生理需要而從廢水中過量攝取磷,形成多聚磷酸鹽作為貯藏物質。在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廠中,都能觀察到聚磷菌對磷的轉化過程,即厭氧釋放磷酸鹽——好氧吸收磷,也就是說,厭氧釋放磷是好氧吸收磷和最終除磷的前提條件。
污水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超量磷吸收現象。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會釋放出在好氧條件下吸收的磷。進入好氧區後,聚磷菌可將積貯的PHB好氧分解,釋放出的大量能量可供聚磷菌生長繁殖。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吸收的磷大大超過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的磷。由於系統經常排放剩餘污泥,被細菌過量攝取的磷也將隨之排出系統,因而可獲得較好的除磷效果。
影響除磷的因素
溶解氧
首先必須在厭氧區控制嚴格的厭氧環境。這直接關繫到聚磷菌的生長狀況、釋磷能力及利用有機基質合成PBH的能力。
其次是必須在好氧區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以滿足聚磷菌對儲存的PHB進行降解,釋放足夠的能量供其過量攝磷之用,以便有效的吸收廢水中的磷。
硝酸鹽含量
硝態氮的存在也會消耗有機基質而抑制聚磷菌對磷的釋放,進而影響好氧條件下聚磷菌對磷的吸收。另外,硝態氮的存在會被部分聚磷菌作為電子受體進行反硝化,從而影響其以發酵產物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發酵產酸、抑制聚磷菌的釋磷和攝磷能力及PBH的合成能力。
溫度
一般來說,在五到三十度范圍內,都可以收到較好的除磷效果
PH值
PH值在中性左右時,磷的釋放比較穩定
BOD負荷和有機物性質
一般認為,進水BOD5/TP大於15,才可以獲得理想的除磷效果。為此,可以採用部分進水和跨越初沉池的方法,獲得除磷所需的BOD量。
泥齡
一般以除磷為目的的生物處理系統的泥齡要控制在三到七小時
污水生物除磷工藝
除磷工藝流程可分為主流程除磷工藝和側流程除磷工藝兩類。
主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在處理污水的水流方向上,其代表工藝有A/O、A2/O、Bardenpho 工藝、Phoredox 工藝、UCT、改良型UCT、SBR以及氧化溝工藝。
測流除磷工藝的厭氧段不在水流方向上,而是在迴流污泥的測流上。比如 Phostrip 工藝。
生物除磷工藝優點:表現出除磷效果好,並能改進污泥沉降性能,減少活性污泥膨脹現象等。下面列舉幾個常用工藝,更多種類除磷劑資料請至http://www.chulinji.com/望採納。
10. 聚磷菌有什麼特點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聚磷菌的特點
聚磷菌不是指某個菌種,它是指具有兼性特性的,在好氧或缺氧狀態下能超量的將水體中的磷吸入體內,使體內的磷含量超過一般細菌體內的磷含量數倍的一大類菌種,這類細菌原來廣泛的用在污水的生物除磷上。現該類細菌也廣泛地用在水產養殖的水質調控上。
這類細菌另一個特性就是在厭氧條件下,能夠使體內所儲存的磷釋放出來,以便獲取能量,供細菌在不利的環境中維持其生存所需。如果該類細菌再次進入營養豐富的好氧環境時,它將重復上述的體內積磷過程。
聚磷菌的這個特性對水質調控來講意義重大,在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上有其特殊的優勢,富營養化的問題,往往是藍藻的大量繁殖,而藍藻的大量繁殖,其根本原因被認為是磷含量超標,那麼含有聚磷菌的生物制劑作用就非常明顯,也是即環保又經濟的藍藻防控手段,實踐證明效果較好。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在廢水生物除磷過程中,活性污泥在好氧、厭氧交替條件下時,在活性污泥中可產生所謂的「聚磷菌」,聚磷菌在好氧條件下可超出其生理需要而從廢水中過量攝取磷,形成多聚磷酸鹽作為貯藏物質。在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廠中,都能觀察到聚磷菌對磷的轉化過程,即厭氧釋放磷酸鹽——好氧吸收磷,也就是說,厭氧釋放磷是好氧吸收磷和最終除磷的前提條件。2.生物除磷的影響因素
⑴有機物負荷及其性質
⑵溫度
溫度對除磷效果的影響不如對生物脫氮過程的影響那麼明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變化不是十分大時,生物除磷都能成功運行。試驗表明,生物除磷的溫度宜大於10℃,因為聚磷菌在低溫時生長速度會減慢。
⑶溶解氧
由於磷是在厭氧條件下被釋放、好氧條件下被吸收而被去除,因此,溶解氧對磷的去除速率和去除量影響很大。溶解氧的影響體現在厭氧區和好氧區兩個方面。
⑷厭氧區的硝態氮
在生物除磷工藝中,硝酸鹽的去除是除磷的先決條件。進入生物除磷系統厭氧區的硝態氮會降低除磷能力。
⑸泥齡
由於生物脫磷系統主要是通過排除剩餘污泥去除磷的,因此,處理系統中泥齡的長短對污泥攝磷作用及剩餘污泥的排放量有直接的影響,從而決定系統的脫磷效果,以除磷為目的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泥齡一般控制在3.5~7d.
⑹pH值
生物除磷系統合適的pH值范圍與常規生物處理相同,為中性和弱鹼性。較高的pH值會導致磷酸鈣的沉積,堵塞管道,影響污水廠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