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沸騰爐和接觸室(2)作高爐煉鐵的原料(或回收有色金屬、提取金銀、制磚等都可)
回收貴金屬金、銀等
(3)①SO
2 +NH
3 ·H
2 O=NH
4 HSO
3 、2NH
4 HSO
3 +H
2 SO
4 = (NH
4 )
2 SO
4 +2H
2 O+2SO
2 ↑
[或SO
2 +2NH
3 ·H
2 O===(NH
4 )
2 SO
3 +H
2 O,(NH
4 )
2 SO
3 +H
2 SO
4 ===(NH
4 )
2 SO
4 +H
2 O+SO
2 ↑]
②生成的SO
2 可用作制硫酸的原料,硫酸銨可作化肥
(4)熱交換器冷凝管(或工業制硫酸中的吸收塔)
(5)SO
2 +Ca(OH)
2 ==CaSO
3 ↓+H
2 O ,2CaSO
3 +O
2 +4H
2 O==2CaSO
4 ·2H
2 O。
2. 焦化廠干熄焦工藝流程
焦化生產工藝流程
煉焦化學工業是煤炭化學工業也是鋼鐵工業的一個重要部分。煤炭主要加工方法是高溫煉焦(950~1050℃)和回收化學產品。產品焦炭可作高爐冶煉的燃料,也可用於鑄造、有色金屬冶煉、製造水煤氣;可用於製造生產合成氨的發生爐煤氣,也可用來製造電石,以獲得有機合成工業的原料。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產品經過回收、加工可以提取焦油、氨、萘、粗苯、硫化氫、氰化氫等產品,並獲得凈焦爐煤氣。煤焦油、粗苯經精製加工和深度加工後,可以製取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三甲苯、古馬隆、酚、萘、蒽、吡啶鹽基等,這些產品廣泛用於化學工業、醫葯工業、耐火材料工業和國防工業。凈焦爐煤氣可供民用和工業燃料。煤氣中的氨可用來製造硫酸銨、濃氨水、無水氨等。煉焦化學工業的產品已達數百種,我國煉焦化學工業已能從焦爐煤氣、焦油和粗苯中製取100多種化學產品,這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市煤氣的焦化廠、化學工業和鋼鐵工業的焦化廠的回收與煤氣精製過程是不相同的,主要是產品不同,因而工藝流程不同。本節主要是敘述鋼鐵工業的焦化廠的流程。
焦化廠一般由備煤車間、煉焦車間、回收車間、焦油加工車間、苯加工車間、脫硫車間和廢水處理車間等組成。備煤車間擔負煉焦用煤的准備,包括來煤的裝卸、貯存、倒運及煤的配合、粉碎、輸送等任務。煉焦車間的任務是把焦煤裝入焦爐並干餾得到的一種多孔碳質固體—焦炭,經推焦車推出並運送到熄焦塔(灑水熄焦或干熄焦),最後篩分送焦槽。回收車間一般包括鼓風冷凝工段、硫銨工段、吡啶工段、溶劑脫酚工段和粗苯工段。回收車間的任務是冷卻煤氣,回收煤氣中的焦油、氨、苯等化學產品。焦油加工車間的任務是使焦油通過加工和分離後得到如輕油、酚油、蔡油、洗油、一蒽油、二蒽油和瀝青等粗產品,將這些粗產品進一步加工可得到更多的產品(鋼鐵工業的焦化廠只生產其中一部分),如苯酚、鄰甲酚、間對甲酚、二甲酚、工業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古馬隆–茚樹脂、精蒽、咔唑、工業菲、吡啶、炭黑、熒蒽、芘等。苯加工車間的任務是對粗苯進行加工,以獲得純苯、甲苯、二甲苯和溶劑油等產品。脫硫車間的主要任務是脫除煤氣中的硫,以獲得元素硫、硫代硫酸鈉和硫氰酸鈉等化學產品。廢水處理車間的任務是對全廠產生的廢水集中處理,回收廢水中的氨、氰、鍺、酚等,同時使外排廢水達到排放標准。
3. 蕪湖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的循環經濟
蕪湖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千家重點耗能企業之一,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始終被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和立足點。公司堅持「項目改造,環保先行;環保工程,循環先行;循環論證,節約先行」的原則,通過加強管理、技術改造,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節能和環保系統。公司優化工序配套,實現五個循環,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通過清潔生產實現鐵元素資源循環
通過優化工序、工藝流程,實現含鐵物料循環使用,努力降低鐵鋼比。
煉鋼紅泥、軋鋼氧化鐵皮經處理後送燒結。
煉鐵濕法除塵改為干法除塵,大量的除塵灰回收後送燒結配料使用。
煉鋼爐渣熱燜、磁選後返回轉爐煉鋼和燒結使用。
鑄管、軋鋼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剩餘的爐邊鐵、碎鐵塊全部回收內部使用。
2009年,鋼渣濕磨磁選深加工處理鋼渣21.6萬t,投入使用後降低煉鋼鋼鐵消耗8.2kg/t左右,年降低成本3000萬元,並且實現了鋼渣「零排放」。公司所有鐵料系統已經完全實現了鐵元素的資源循環利用,使資源利用達到最大化。
第二,煤氣的充分回收與利用
公司焦爐煤氣、轉爐煤氣全部回收,高爐煤氣工藝放散率低於2%,除大部分用於生產工序外,剩餘高、焦爐煤氣、轉爐煤氣以及干熄焦蒸汽、其它低溫余熱蒸汽大部分用於發電,年發電能力約26000萬kWh,直接經濟收益約11500多萬元。
第三,蒸汽的回收綜合利用
公司燒結在2006年和2007年對1#、3#燒結帶冷安裝余熱鍋爐,蒸汽產生量4t/h, 基本滿足了自身配料過程中的熱量需要。
公司煉鋼、軋鋼(包括一軋、二軋)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余熱通過換熱鍋爐,實現蒸汽全部利用,杜絕了煉鋼蒸汽放散造成的資源浪費雜訊污染;保證了各工序蒸汽加熱及冬季取暖的需要,實現了能源的充分利用。
公司2009年7月建成的干熄焦項目,投資1.72億元,回收利用焦炭顯熱520kg/t焦。同時建成50000m3轉爐煤氣櫃,回收煉鋼轉爐煤氣,噸鋼回收98m3/t。綜合年發電量1.6億kWh/a。
第四,廠內給水閉路循環利用
煉鐵將傳統的濕法除塵改為干法除塵,減少廢水產量約1000t/h。
球團、鑄管、煉鋼用水全部實現內部循環,軋鋼將用水分為凈/濁兩個循環系統。
焦化工序部實行用水分級管理和廢水治理,一方面將水質較好的內部循環使用;對水質較差的水,建造廢水池,利用先進的AAO法處理工藝,廢水處理能力達到35t/h。處理後的水基本達到了GB13456-92標准,全部用於燒結、球團配料、煉鋼紅泥稀釋和料場降塵處理,做到了工業廢水資源化,污水零排放。
2009年年取水量只有374.2萬t,僅為2003年改造前的24.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7.71%,噸鋼耗新水指標連續多年保持2.6立/噸鋼的國內領先水平。
第五,固體廢棄物循環綜合利用
(1)高爐水渣作為副產品全部外銷:高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渣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使用。我公司每年產生的高爐水渣約50萬t,外銷後年經濟收益約1000萬元。
(2)除塵灰全部作為燒結生產原料使用:高爐煤氣重力除塵、乾式除塵、高爐出鐵場除塵每天收集的瓦斯灰、含鐵煙塵,焦化地面站除塵收集的煤粉塵,燒結機頭旋風除塵、機尾電除塵收集的含鐵粉(煙)塵,其它原料轉運過程中收集的粉塵等,公司所有的60台(套)除塵器每天收集的粉(煙)塵共約400t,全部作為原料供燒結生產使用;年回收各類含鐵粉塵14萬t,按300元/t計,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4200萬元。
(3)煉鋼紅泥全部作為燒結原料使用:煉鋼轉爐煤氣文丘里除塵水經過斜板沉澱池處理後循環使用,沉澱池底部的紅泥全部通過泥漿泵輸送到燒結配料,不外排。紅泥產生量約25000t,按100元/t計,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50萬元。
(4)煤焦油、焦油渣等作為副產品外銷:焦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焦油、焦油渣24000t左右,全部外銷給有關化工企業、市政管理部門等單位綜合利用。年產生經濟收益約2600萬元。
2008年11月,公司被安徽省確定為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2009年12月,通過了循環經濟試驗方案,2010年7月,循環經濟成果通過省循環經濟研究會篩選論證。並被發改委確定為安徽省循環經濟試點企業。
面向未來的三山工業區節能規劃
在三山項目建設中,公司提出了「進一步提升節能減排水平、整合工藝路線、降低物流成本」目標和方向。
一、整合物流和工藝路線。廠區總圖非常緊湊,各主要工序之間均採用低成本的運輸方式,除輔助工序(比如除塵)之外,基本消滅工序之間的汽車運輸,從而縮短了物流路線,降低了成本;煉鋼軋鋼車間共體並建,減少鋼坯落地,直接進行紅送。
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新區規劃全面落實節能環保要求,採用了一系列先進的環保工藝、環保設施,如:燒結余熱回收系統、燒結脫硫裝置;煉鐵熱風爐廢氣預熱空、煤氣裝置、高爐頂壓利用BPRT機組、熱風爐尾氣送至噴煤烘乾煤粉、礦渣微分、軟水密閉循環、富氧大噴吹、高風溫降焦比和脫濕鼓風;焦化煤調濕技術、干熄焦技術、儲配一體化技術、廢水循環再利用、負壓脫苯、導熱油蒸氨、碳化室壓力分體自動調節;煉鋼轉爐煤氣干法除塵、一罐到底和鐵水預處理、鋼渣深度磁選循環利用等。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公司自規劃之初就提出了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通過整合工序,實現地磅房、水泵房、皮帶輸送系統、配料系統等工序的「無人化」;輔助系統操作監控統一進入「中控室」;化驗數據基本不落地等。這樣,一方面有利於減員增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人的待遇水平,加強技術儲備和產品開發;另一方面也可為延伸產品鏈的新工序儲備和分流人員。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我們立足開發生產管理、能源管理、產銷管理等信息化系統,實現全廠操控信息化。

4. 廢水立方如何換算成噸COD單位換算是什麼
可以直接按照水的密度來計算,也就是水的密度乘以廢水的立方,再換算成噸就可以了。(1噸=1000千克)
假設是1m³/d,那麼單位換算如下:
COD1m³/d×400mg/L=1000L/d×0.0004 Kg/L=0.4 kg/L=0.4公斤/日。
5. 干熄焦余熱發電技術的干熄焦余熱發電
焦化廠不僅要進一步發揮為鋼鐵生產提供性能更好的焦炭和更好地開發深加工產品的功能,而且還要高度重視焦化過程中能源轉化功能。從鋼鐵製造流程的整體看,焦化廠的焦化過程實質是根據鐵素物質流這一被加工主體的要求(為高爐冶煉提供優質焦炭),而相應地發生的碳素流能源轉換過程。焦化廠是鋼鐵製造流程中碳素能量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鋼鐵製造流程中將一次能源煤炭經過焦爐的高溫干餾轉變成二次能源焦炭、焦爐煤氣、焦油和粗苯等的高效「能量轉換器」。 干熄焦是採用惰性氣體將紅焦在無氧的環境下降溫冷卻的一種熄焦方法。它能夠提高焦炭強度和降低焦炭反應性,與傳統濕法熄焦相比,M40可以提高3~5%,入爐焦比降低2~5%,高爐的常能可以提高1%;採用干法熄焦,每處理1t焦炭,可以回收約為1.35GJ的熱量,每干熄1t焦炭可以產生壓力為3.8MPa,450℃的蒸汽0.54t.而傳統的濕法熄焦不論採用低水分熄焦還是壓力蒸汽熄焦的方法,都不能把這部分熱量回收回來;如此一來這部分熱量還可以用來發電,降低企業電耗,發電後的蒸汽還可以作為參與到其它生產工序中。
(1) 節能和經濟效益
在焦爐的熱平衡中被紅焦帶走的熱量相當於焦爐加熱所需熱量的37%,干熄焦可回收紅焦熱量的80%。干熄焦過程中,被加熱的循環氣體經余熱鍋爐換熱產生蒸汽,循環氣體溫度下降後,再循環使用,從而有效地利用紅焦的顯熱,並可將回收的焦粉進行再利用;利用余熱鍋爐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進入汽輪發電機組做功發電,最終將紅焦的顯熱轉換為電能,節能及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2) 環境效益
干熄焦採用循環氣體在密閉的干焦爐內對紅焦進行冷卻,可以免除濕熄焦過程中酚、氰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質對周圍設備的腐蝕和對大氣的污染。通過對焦粉的收集和處理,最後以高凈化煙氣排入大氣。
(3) 提高焦炭質量
干熄焦過程是再循環氣體逆流換熱的過程中緩慢而均勻進行的,它沒有濕法熄焦過程中存在的劇冷作用,干熄焦後焦炭機械強度、耐磨性、反應後強度均有明顯提高,反應性降低。干熄焦過程中,因料層相對運動,增加了焦塊之間的相互摩擦與碰撞,起到了焦炭的整粒作用,提高了焦塊的均勻性。焦炭在預存室保溫相當於在焦爐中的悶爐,進一步提高焦塊的成熟度,使其結構緻密化。
(4) 擴大煉焦煤源
在保持原焦炭質量不變的條件下,採用干熄焦可以降低強粘結性的焦、肥煤配入量的10%~20%,有利於保護資源和降低焦炭成本。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能源消耗量約佔全國工業總能耗的15%,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分別占工業排放總量的14%和17%,是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當前,鋼鐵行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迫切要求行業企業以節能減排為抓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行業技術管理水平,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鋼鐵工業中,鐵前工序耗能量(含燒結、焦化、煉鐵)佔全行業耗能量 70%以上,是節能降耗的重點。干熄焦是一項採用循環惰性氣體冷卻焦炭回收余熱資源的節能技術。該技術可節約用水,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能夠回收大量紅焦顯熱並產生中高壓蒸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提高焦炭質量,降低煉鐵工序能耗,最終實現企業的節能減排。

6. 焦化廢水能不能用IC厭氧內循環反應器處理
基本工藝:焦化廢水脫氮主要採用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化學法等。化學法主要有濕式催化氧化法和折點加氯法;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吹脫法和離子交換法。近幾年,許多科研部門開發了諸如PT法、新物化法、H・S・B微生物(特種菌法)等處理技術。經多年生產實踐和綜合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發現,生物化學法用於焦化廢水處理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處理工藝,目前已在各焦化廠廢水處理中廣泛採用。在焦化廢水處理過程中,生物化學法是經濟、實效、無污染轉移、易操作的典型工藝技術,而硝化和反硝化是去除焦化廢水中氨氮的主要手段。目前,國內焦化廢水處理主要採用硝化一反硝化(A/O)工藝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O,/A/O。工藝、A/DO工藝。A/0工藝按污泥和廢水迴流形式的不同又分為內循環和外循環兩種。
A/o工藝處理效果:目前,焦化廢水處理主要採用的是A/O內循環生物脫氮工藝。廢水處理過程中,需加1倍稀釋水,稀釋水主要來源於循環水排廢水或生產新水。廢水處理後的出水可達到:CODcr100~150mg/L;酚O.5mg/L以下;CN0.5mg/L以下;油5mg/L以下;氨氮15mg/L以下。
處理後焦化廢水指標如何滿足國家相關標准或回用水用戶的要求,將直接影響廢水處理站的建設規模、投資和運行成本。首先,國家綜合廢水排放標準的取樣口為焦化廠總排口,而焦化廠工程設計中廢水處理取樣口要求為廢水處理站裝置排口;其次,處理後的焦化廢水主要回用於熄焦補充水、除塵循環水補充水和高爐沖渣補充水,而這些用水單位對水質要求並不嚴格。若處理後焦化廢水能達到二級排放標准,則完全可以滿足上述補充水的水質要求。
處理後廢水的回用現狀:本著少排或不排廢水的原則,現在的焦化廠盡可能將處理後廢水在廠內回用。主要是用作焦化廠的濕法熄焦補充水、除塵補充水和煤場灑水等。對獨立焦化廠,處理後廢水的回用率為66%左右,其餘的需外排,而外排的處理後廢水須達到國家綜合排放1級或2級標准。以年100萬t焦炭的焦化廠為例,焦化廢水量約45m3/h,要達到國家1級或2級標准,生化過程需加稀釋水55m3/h,生化處理規模達100m3/h,生化裝置的工程總投資約1400萬元,運行成本約5元/m3。濕法熄焦補充水約60m3/h,除塵補充水和煤場灑水等約6m3/h,因此處理後廢水的外排量約為34m3/h。對有洗煤廠的獨立焦化廠,部分處理後廢水可送往洗煤廠,用作洗煤補充水。
對鋼鐵聯合企業,其餘的處理後廢水可送煉鐵廠用作高爐沖渣水、泡渣水,或送煉鋼廠用作濁循環水補充水,基本上可全部消耗掉而不外排。但是,近幾年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許多焦化廠,尤其是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焦化廠,都在建設干熄焦裝置來代替濕法熄焦裝置。現在,中國已有24套干熄焦裝置在生產,正在施工建設和設計的還有近30套。濕法熄焦裝置被替代,大量的處理後廢水須尋找新的出路,否則只能外排。
本文來自網頁鏈接
7. 採用干熄焦工藝 污水處理後如何使用
採用干熄焦工藝之後,之前的熄焦水沒地方可用,只能做中水回用,內部循環使用,達到現在環保要求的廢水零排放。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中水回用的RO膜因為回收率的原因,還產生一定量的濃鹽水,這個必須通過MFTSuperRO進行進一步的濃縮處理,才能減少後段的運營費用。
8. 工業上常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廢熱,如果處理不好,隨意排放,會造成污染,而如果科學回收,可變
(1)在沸騰爐和接觸室中均發生放熱反應,故硫酸廠產生余熱的主要設備有 沸騰爐和接觸室,故答案為:沸騰爐和接觸室;
(2)硫酸廠產生的大量燒渣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用途是 作高爐煉鐵的原料(或回收有色金屬、提取金銀、制磚等合理答案都可);電解精煉銅陽極泥的主要成分是金、銀等貴金屬,所以一種用途回收貴金屬金、銀等,
故答案為:作高爐煉鐵的原料(或回收有色金屬、提取金銀、制磚等合理答案都可);回收貴金屬金、銀等;
(3)①SO2通常用足量氨水吸收,然後再用稀硫酸處理,發生SO2+2NH3+H2O=(NH4)2SO3(或SO2+NH3+H2O=NH4HSO3)、(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或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故答案為:SO2+2NH3+H2O=(NH4)2SO3(或SO2+NH3+H2O=NH4HSO3)、(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或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②優點為生成的(NH4)2SO4作化肥,二氧化硫可循環利用,生成的SO2可用作制硫酸的原料,硫酸銨可作化肥;故答案為:生成的SO2可用作制硫酸的原料,硫酸銨可作化肥;
(4)採用逆流原理的化工設備或化學儀器 有:熱交換器.冷凝管,
故答案為:熱交換器冷凝管(或工業制硫酸中的吸收塔);
(5)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與水,反應方程式為:SO2+Ca(OH)2═CaSO3↓+H2O,亞硫酸鈣在水存在的條件下被氧氣氧化生成CaSO4?2H2O,反應方程式為:2CaSO3+O2+4H2O=2CaSO4?2H2O,
故答案為:SO2+Ca(OH)2═CaSO3↓+H2O,2CaSO3+O2+4H2O═2CaSO4?2H2O.
9.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出到哪一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下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十個方面開展防治行動。
全文如下: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前,我國一些地區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十分突出,影響和損害群眾健康,不利於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動計劃。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堅持政府市場協同,注重改革創新;堅持全面依法推進,實行最嚴格環保制度;堅持落實各方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堅持全民參與,推動節水潔水人人有責,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而奮斗。
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主要指標:
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取締「十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製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葯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環境保護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能源局等參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葯製造、製革、農葯、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2017年底前,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採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葯(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製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環境保護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參與)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並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環境保護部牽頭,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參與)
(二)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採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除乾旱地區外,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於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等參與)
(三)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農業部牽頭,環境保護部參與)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葯使用補助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完善高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准規范,明確環保要求,新建高標准農田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農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質檢總局等參與)
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在缺水地區試行退地減水。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區要優先種植需肥需葯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問題較嚴重,且農業用水比重較大的甘肅、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山東、河南等五省(區),要適當減少用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和經濟林;2018年底前,對3300萬畝灌溉面積實施綜合治理,退減水量37億立方米以上。(農業部、水利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參與)
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環境保護部牽頭,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等參與)
(四)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積極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分類分級修訂船舶及其設施、設備的相關環保標准。2018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2021年起投入使用的內河船舶執行新的標准;其他船舶於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經改造仍不能達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航行於我國水域的國際航線船舶,要實施壓載水交換或安裝壓載水滅活處理系統。規范拆船行為,禁止沖灘拆解。(交通運輸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質檢總局等參與)
增強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編制實施全國港口、碼頭、裝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等接收處置能力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位於沿海和內河的港口、碼頭、裝卸站及船舶修造廠,分別於2017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達到建設要求。港口、碼頭、裝卸站的經營人應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活動污染水環境的應急計劃。(交通運輸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等參與)
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五)調整產業結構。依法淘汰落後產能。自2015年起,各地要依據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相關行業污染物排放標准,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及產業發展情況,制定並實施分年度的落後產能淘汰方案,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備案。未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暫停審批和核准其相關行業新建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嚴格環境准入。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明確區域環境准入條件,細化功能分區,實施差別化環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實行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已超過承載能力的地區要實施水污染物削減方案,加快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到2020年,組織完成市、縣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環境保護部牽頭,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參與)
(六)優化空間布局。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並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型旅遊業,嚴格控制缺水地區、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區域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新建、改建、擴建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七大重點流域幹流沿岸,要嚴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醫葯製造、化學纖維製造、有色金屬冶煉、紡織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參與)
推動污染企業退出。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葯製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應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環境保護部等參與)
積極保護生態空間。嚴格城市規劃藍線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應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積。新建項目一律不得違規佔用水域。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土地開發利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濱海地帶的管理和保護范圍,非法擠占的應限期退出。(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環境保護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參與)
(七)推進循環發展。加強工業水循環利用。推進礦井水綜合利用,煤炭礦區的補充用水、周邊地區生產和生態用水應優先使用礦井水,加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鼓勵鋼鐵、紡織印染、造紙、石油石化、化工、製革等高耗水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水利部、能源局等參與)
促進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嚴重地區城市為重點,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和利用。具備使用再生水條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鋼鐵、火電、化工、制漿造紙、印染等項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許可。自2018年起,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築,北京市2萬平方米、天津市5萬平方米、河北省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應安裝建築中水設施。積極推動其他新建住房安裝建築中水設施。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參與)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推動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區電力、化工、石化等行業,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等工業用水。在有條件的城市,加快推進淡化海水作為生活用水補充水源。(發展改革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參與)
三、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
(八)控制用水總量。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健全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加強相關規劃和項目建設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應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其他用水大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用水要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節水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運。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水利部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等參與)
10. 焦爐熄焦時產生的廢水揮發的污染如何治理
(1)蒸氣熄焦:將剛生產出的紅焦(溫度為1000±50℃)裝入密閉的熄焦爐中,在熄焦爐底部的供氣裝置中通入含有少量焦化污水的蒸汽,溫度為100-150℃,蒸汽在熄焦爐內上升,和紅焦換熱,紅焦溫度逐漸下降至150-200℃,排出熄焦爐,而蒸汽溫度則逐漸上升至800-900℃,自熄焦爐中部排出,熄焦爐上部需要預留一定量的紅焦,使熄焦過程能夠連續進行;(2)對蒸汽第一次除雜質:將上述步驟(1)中熄焦爐排出的蒸汽進行除塵,分離掉蒸汽中夾帶的焦粒;
(3)為了防止蒸汽中含有濃度較高的可燃氣,在氣化爐當氣化劑過程中和氧氣混合時產生危險,向蒸汽中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根據氣化爐產氣成分要求和裝置實際情況而定),燃燒掉在熄焦過程中產生的可燃氣體,此時蒸汽溫度上升至900-1000℃;
(4)蒸汽降溫:向上述步驟(3)中處理後的高溫蒸汽中通入焦化污水,使焦化污水蒸發,同時降低蒸汽溫度(至<200℃),增加蒸汽量;
(5)對蒸汽第二次除雜質:將上述步驟(3)中處理後的蒸汽進行除塵,分離掉蒸汽中夾帶的焦粉,經過處理的蒸汽,溫度為150-200℃;
(6)為了保證蒸汽有足夠的壓頭輸送和進行循環給焦炭降溫,必須在蒸汽管道上設增壓機,經過增壓後,一部分蒸汽迴流到步驟(1)中參與熄焦循環,剩餘部分蒸汽通入氣化爐做為氣化劑使用。
焦化污水由於含有大量雜質和油污,在熄焦前必須經過隔油、浮選和砂石過濾等物理凈化工序,去除污水中的雜物,防止堵塞噴頭和污染焦炭,同時,由於污水是在蒸汽進行燃燒完以後進入降溫塔的,要求污水中的可燃物質濃度,在爆炸極限以下,防止外送蒸汽含可燃氣濃度高於爆炸極限,在氣化爐中發生危險。
含酚、苯、氨等有機雜質的污水,經過熄焦爐內的紅焦層,燃燒室,氣化爐的燃燒層這三處高溫區域,溫度都超過了1000攝氏度,有機毒物可完全分解,達到無害化處理。
在燃燒室後的管道上和降溫塔後的管道上配套可燃氣體濃度和氧氣濃度在線監測裝置,監控可燃氣濃度,降至爆炸極限以下即可進入下一環節,防止發生危險。
熄焦過程靠水蒸汽降低焦炭溫度,由於水蒸氣是惰性氣體,對提高焦炭質量的貢獻和干熄焦工藝基本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