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聯合污水處理廠畢業設計 用什麼工藝比較好
BOD/COD=0.375大於0.3可以採用生化處理 相對可生化性不高 建議好氧處理前進行水解酸化
根據工藝可以採用AO、 AAO工藝、氧化溝工藝也可以 不知道需不要創新設計 創新設計
可以採用三溝式氧化溝、AICS工藝 或者UNITANK工藝 後面工藝資料較少可以參照相關論文設計
⑵ 設計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有哪些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一、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中採用的處理工藝有:氧化塘法、Carrousel、交替式、Orbal、Phostrip法、Phoredox法、SBR法、AB法、生物流化床法、ICEAS法、DAT-IAT法、CASS(CAST,CASP)法、UNITANK法、MSBR法、A/O法、A2/O、A3/O、UCT法、ⅥP法、UASB法、一體化生化法、好氧污水處理、生物流化床污水處理、固定化細胞技術污水處理、生物鐵法、投加生長素法、集成生化加過濾法、增加流動載體法、深井曝氣法、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塔式生物濾池的生物膜法等等的城市污水一級、二級、深度處理法。
污水中磷的處理方法
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導致了水質惡化,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氮磷同為水體生物的重要營養物質,但是藻類等水生生物對磷更敏感,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首先要從污水中除去磷。隨著科學的進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除磷技術已成為廢水處理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
1 、化學除磷技術 化學除磷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投加化學葯劑形成不溶性磷酸鹽沉澱物,最終通過固液分離的方法使磷從污水中被去除。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化學葯劑的優化選擇上。化學沉澱法是一種實用有效的技術,其優點是:操作簡單、除磷效果好、處理效率可達80%~90%,且效果穩定,不會重新放磷而導致二次污染,當進水濃度較大波動時,仍有較好的除磷效果。缺點是:該法所用葯量大,處理費用較高,且產生大量的化學污泥。一般分為兩種:化學沉澱法和化學絮凝法:
化學沉澱法:
化學沉澱法除磷主要指應用鈣鹽,鐵鹽和鋁鹽等產生的金屬離子與磷酸根生成難溶磷酸鹽沉澱物的方法來去除廢水中的磷。最常用的是石灰、硫酸鋁、鋁酸鈉、三氯化鐵、硫酸鐵、硫酸亞鐵和氯化亞鐵。
化學絮凝法
化學混凝法除磷是將可溶性磷轉化為懸浮性磷,並將其滯留。水中的磷大部分是溶解狀的無機化合磷,主要是洗滌劑的正磷酸鹽和稠環磷酸鹽,其餘小部分是以溶解和非溶解狀態存在的有機化合磷。稠環磷酸鹽和有機化合磷一般在生物處理中可轉化為正磷酸鹽。由於在各種陰離子中,磷酸根對鐵離子水解行為影響最為突出,它可以取代與鐵離子結合的部分羥基,形成鹼式磷酸鐵復合絡合物,改變鐵離子的水解路徑。
2、 生物除磷技術
生物除磷工藝是一種經濟的除磷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磷,而不影響總氮的去除,運行費用低,且可避免化學除磷法產生大量的化學污泥。其中反硝化除磷工藝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反硝化細菌的生物攝/ 放磷作用被代爾夫特工業大學和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確認,命名為「反硝化除磷」。反硝化除磷菌(DPB)可以利用O2或者NO3 作為電子受體,在厭氧條件下,COD 可被降解為醋酸(HAC)等低分子脂肪酸,以供DPB 吸收繁殖,同時水解細胞內的Poly- P,並以無機磷酸鹽的形式釋放出來。在缺氧條件下,DPB 利用硝酸氮為電子受體發生生物攝磷作用,同時硝酸氮被還原為氮氣。被DPB 合並後的反硝化除磷過程能夠節省相當的COD 與曝氣量,同時也意味著較少的細胞合成量。國外對反硝化除磷研究的比較早,與常規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相比,反硝化除磷所需的COD量減少30%(以生活污水計算)。反硝化除磷技術已從基礎性研究逐步應用到了實際工程中。滿足DPB 所需環境和基質具代表性的工藝為單級工藝(BCFS)和雙級工藝(A2N)。
3 化學輔助生物除磷
由於生物除磷的穩定性和靈活性較差,易受碳源、pH 值等因素的影響,出水的磷含量往往達不到國家排放標准要求,生物除磷的工藝穩定性可通過附加化學沉澱來改善。化學結合生物除磷技術的研究比較熱點。其中側流除磷(Phsostrip)工藝的研究深受關注,該工藝可保證磷出水值在1mg/L 以下,雖然尚不能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但從除磷工藝的穩定性、磷去除效率、污泥最終處置的便利和間接節省的運行費方面來看,有其它除磷工藝都不可比擬的優勢
4 污水中磷的回收
鳥糞石(MgNH4PO4·6H20)沉澱法用於除磷,此法可以同時去除和回收磷、氮兩種營養元素,尤其是在一些同時含有磷、氮的廢水中,應用鳥糞石沉澱法實現這類廢水中的磷回收只需要在廢水中投加鎂源和適當調節pH,因此較為方便。鳥糞石是一種品質極好的磷肥,100m3 污水中可以結晶出1 kg 的鳥糞石,如果各國都進行污水鳥糞石回收,則每年可得6.3 萬t 磷(以P2O5 計),從而節約開采1.6%的磷礦。有研究表明,污泥回收磷可減少污泥干固體質量,回收磷後污泥焚燒後產生的灰分量也會顯著下降,且鳥糞石除磷工藝產生的污泥體積很小,僅是化學除磷產生的污泥體積的49%。
二、循環間歇曝氣
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各地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滯後的城市還不能拿出很多資金用於污水治理,因此,怎樣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環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採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循環間歇曝氣工藝充分發揮高負荷氧化溝處理效率高的優點,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出水好的特點,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准在除去有機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資和運行費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機污染物為主的二級生物污水處理系統降低30%左右,是適合中國現階段污水處理要求的工藝技術。
三、旋轉接觸氧化
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是在生物轉盤技術基礎上,結合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點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處理技術。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提供了一種簡單和可靠的污水處理方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中的轉軸是唯一的轉動部分,一旦機器出了故障,一般機械人員都可以進行維修。系統生物量會根據有機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補償。附在轉盤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當污水中的有機物增加時,微生物隨之增加,相反,當污水中的有機物減少時,微生物隨之減少。所以這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負荷的突然變化和停電的影響。運行費用低,只有其他曝氣污水處理系統耗電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佔地面積僅相當常規活性污泥法一半。由於生物系統中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能夠高效處理各種難降解工業污水。
四、連續循環曝氣
連續循環曝氣系統工藝(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種連續進水式SBR曝氣系統。污水處理工藝CCAS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處理法)的基礎上改進而成。CCAS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預處理要求不高,只設間隙15mm的機械格柵和沉砂池。生物處理核心是CCAS反應池,除磷、脫氮、降解有機物及懸浮物等功能均在該池內完成,出水可達標排放。
污水處理工藝CCAS上獨特的優勢:
⑴曝氣時,CCAS污水處理的污水和污泥處於完全理想混合狀態,保證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達95%。
⑵「好氧-缺氧」及「好氧-厭氧」的反復運行模式強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達80%以上,保證了出水指標合格。
⑶沉澱時,整個CCAS反應池處於完全理想沉澱狀態,使出水懸浮物極低,低的值也保證了磷的去除效果。
CCAS污水處理工藝的缺點是各池子同時間歇運行,人工控制幾乎不可能,全賴電腦控制,對處理廠的管理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對設計、培訓、安裝、調試等工作要求較嚴格。
五、曝氣生物濾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曝氣生物濾池,就是在生物濾池處理裝置中設置填料,通過人為供氧,使填料上生長大量的微生物。這種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裝置由濾床、布氣裝置、布水裝置、排水裝置等組成。曝氣裝置採用配套專用曝氣頭,產生的中小氣泡經填料反復切割,達到接近微控曝氣的效果。由於反應池內污泥濃度高,處理設施緊湊,可大大節省佔地面積,減少反應時間。
六、SPR除磷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水體富營養化主要原因是人類向水體排放了大量的氨氮和磷,磷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因素。縱觀國內污水處理流程工藝,除磷技術一直是困擾污水處理廠運行的難題。傳統的物化除磷技術需要大量的葯劑,具有運行成本高、污泥產量大的缺點;前置厭氧的生物除磷工藝具有運行費用低的優點,但是由於完全依賴於微生物的攝磷、釋磷作用,難以達到國家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要求。當考慮中水回用時,則更難達到要求。
七、A/O生物濾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由於中國小城鎮居住點分散,污水源分布點多量少,城鎮級污水廠的規模多低於10000噸/日。國內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經常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溝等,如果以這些技術建設小城鎮污水處理廠會造成由於居高不下的運行費用,無法持續運行。必須針對小城鎮的特點採用投資省,運行費用低,技術穩定可靠,操作與管理相對簡單的工藝。
八、MBFB膜生物
MBFB工藝用於污水深度處理,能在原有污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經過生物流化床和陶瓷膜分離系統,進一步降低COD、NH-N、濁度等指標,一方面可直接回用,另一方面也可作為RO脫鹽處理的預處理工藝,替代原有砂濾、保安過濾、超濾等冗長過濾流程,同時有機物含量的降低大大提高RO膜使用壽命,降低回用水處理成本,無機陶瓷膜分離系統,是世界第一套污水處理專用的無機膜分離系統,和其它的有機膜、無機膜相比,具有膜通量大、可反沖、全自動操作等優勢。
⑶ 污水處理工藝的定義
採取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處理方法對污水進行凈化的措施。 應用學科:水利科技(一級學科);環境水利(二級學科);水污染防治(水利)(三級學科)
⑷ 如何建立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
一、合理確定建設規模
城市排水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城區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輸送(包括泵站),污水處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處置等問題。合理地確定設計的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質,直接涉及工程的投資、運行費用和費用效益。設計的污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污水管網普及率和實際可能收集到的近、遠期污水量,並分期建設污水處理廠。
實際上,按規劃計算的污水量與可能有污水量、實際可能收集到的污水量和根據需要與可能進行處理的污水量是不同的。對設計的污水水質,應該對現有實測的水質資料進行分 析(包括工業廢水正在限期達標排放的水質水量變化和管渠內地下水的滲入量),對雨污合流 和老城區排水系 統需科學地確定污水管道的截流倍數。
二、工藝選擇
污水處理的每項工藝技術都有其優點、特點、適用條件和不足之處,需考慮當地的具體條件,同樣的工藝,在不同的進水和出水條件下,取用不同的設計參數,設備的選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工程的選擇要求包括:① 技術合理;② 經濟節能;③ 易於管理;④ 重視環境。
活性污泥法
SBR法。這種一體化工藝的特點是工藝簡單,由於只有一個反應池,不需二沉池、迴流污泥及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沉池,故節省佔地和投資,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實現除磷脫氮的目的。但因每個池子都需要設曝氣和輸配水系統,採用潷水器及控制系統,間歇排水水頭損失大,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因此,一般來說並不太適用於大規模的城市污水處理廠。
AB法。由德國首先開發。該工藝對曝氣池按高、低負荷分二級供氧,A級負荷高,曝氣時間短,產生污泥量大;B級負荷低,污泥齡較長。A級與B級間設中間沉澱池。二級池子F/M(污染物量與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體。AB法盡管有節能的優點,但不適合低濃度水質,A級和B級亦可分期建設。
關於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實質上是常說的生物接觸氧化池,相當於在曝氣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棲附的填 (濾)料,在填料下鼓氣,是具有活性污泥特點的生物膜法。由於選用的填料不同,以及是否有脫氮要求,設計的工藝參數是不同的,如要求處理出水BOD5、SS<20mg/L,去除BOD5達90%以上的工藝,其容積負荷為0.7~3.0 kgBOD5/(m3·d),水力停留時間1~2h。
UNITANK工藝
典型的UNITANK工藝是三個水池,三池之間水力連通,每池都設有曝氣系統,外側的兩池設有出水堰及污泥排放口,它們交替作為曝氣池和沉澱池。污水可以進入三池中的任意一個,採用連續進水、周期交替運行。在自動控制下使各池處在好氧、缺氧及厭氧狀態,以完成有機物和氮磷的去除。
城市污水處理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如不包括引進污水處理設備和引進沼氣發電設備,每處理1m3污水投資宜控制在1000元,運行費(包括折舊費)宜控制在0.5元/m3左右。由於現在 污水處理率還不高,按用水量的0.8計算污水量,收0.2~0.3元/m3排水費,基本上能維持處理設備的運行。為了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因地制宜地進行工藝方案(主要是生物處理方案)比較是必要的。
⑸ 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都有幾種
污水處理工藝:
一、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三、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四、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⑹ 污水處理工藝
萬川環保污水廢水處理工藝:
1.物理法
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膠體和懸浮物的形態存在,其主要成分為澱粉、蛋白質、動植物油脂、洗滌劑等。物理化學法中的混凝、氣浮等辦法正合適去掉水體中的膠體和懸浮物,加之物化法流程短、設備簡略、佔地面積較小,所以該法在餐飲廢水的處理上使用適當廣泛。
2.生物法
生物法處理效率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技術成熟,所以在包括餐飲廢水在內的污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應用在餐飲廢水處理領域的生物法主要有
(1)SBR法集曝氣、反應、沉澱於一身,間歇運行,對餐飲廢水水質水量的波動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出水水質可達GB8978-1996二級排放標准,該工藝還可靈活調整曝氣時間、厭氧時間、閑置時間的比例,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節能。
(2)磁粉強化活性污泥法
磁粉活性污泥法(FPAS)是在活性污泥中投加適量磁性粉末(Fe3O4)的生物處理工藝。通過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平行試驗比較,去除CODcr和氨氮的效率及承受毒物的濃度都不同程度優於普通活性污泥法;明顯改善活性污泥絮體結構和沉降性能,克服污泥膨脹;大幅度提高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濃度,從而增大單位容積的處理能力;使設備小型化,節省投資。
(3)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技術無污泥迴流和污泥膨脹,且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外,運行得當還能夠用以脫氮。所以在餐飲廢水處理領域亦得到了廣泛應用。廢水先經厭氧處理提高可生化性,再經好氧處理進一步降解殘余有機物。
(4)MBR法等。
MBR一體化設備利用膜生物反應器(MBR)進行污水處理及回用的一體化設備,其具有膜生物反應器的所有優點:出水水質好,運行成本低、系統抗沖擊性強、污泥量少,自動化程度高等,另外,作為一體化設備,其具有佔地面積小,便於集成。它既可以作為小型的污水回用設備,又可以作為較大型污水處理廠(站)的核心處理單元。
3.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主要有電凝聚法、微電解-電解法、脈沖電絮凝法等工藝。電解
法是當前較為成熟的方法,在電鍍、印染、化纖等領域中已有廣泛的應用
⑺ 污水處理工藝有哪幾種
污水處理工藝:
一、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三、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四、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3、膜分離法:擴散滲析、電滲析、反滲透、超濾、納濾、微濾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⑻ 平流式沉砂池設計 最大(最小)設計流量的確定
無論何種規模的處理廠,在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時,除了保證處理效果這一基本條件外,主要目的是降低基建投資,節省日常的運行費用,以求在保證達標排放的前提下,使經營成本最小。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小型污水廠處理廠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
(1)由於負擔的排水面積小,污水量較小,一天內水量水質變化較大,頻率較高;
(2)一般在城鎮小區或企業內修建,由於所在地區一般不大,而且廠外污水輸送管道也不會太長。所以,其佔地往往受到限制,處理單元應當盡量布置緊湊。
(3)一般要求自動化程度較高,以減少工作人員配置,降低經營成本。
(4)污水廠往往位於小區或工業企業內,平面布置可能會受實際情況限制,有時可能*近居民區或地面起伏不平等,平面布置應因地置宜,變蔽為利。
(5)由於規模較小,一般不設污泥消化,應採用低負荷,延時曝氣工藝,盡量減少污泥量同時使污泥部分好氧穩定。
鑒於以上的特點,對於小型城市污水廠,SBR法及氧化溝法為首先考慮的工藝方案。這兩種工藝都具有以下優點:
(1)都屬完全混合型,具有較高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
(2)一般不設初沉池,工藝簡化,節省佔地;
(3)一般採用低負荷延時曝氣方式運行,處理效果好,污泥好氧穩定,同時可減少污泥產量(如果污泥出路可*,也可適當提高負荷);
氧化溝目前常用的有卡魯塞爾氧化溝、奧貝爾氧化溝、三溝及雙溝等交替式氧化溝等幾種形式,其中以前兩種更為常用。氧化溝的共同特點是污水在循環水池中流動,曝氣方式主要採用表曝方式(近年來,也有鼓風曝氣方式的氧化溝,也被稱作氧化溝池型的普曝,結合了氧化溝及微孔曝氣的優點)。SBR工藝包括傳統SBR法、ICEAS工藝、DAT-IAT工藝、CAST工藝、UNITANK工藝等不同方法。從嚴格意義上講,交替式運行的氧化溝實際上也是SBR工藝的一種。
SBR法與氧化溝相比又具有以下優點:
(1)SBR工藝省去二沉池和迴流污泥泵房,使布置更加緊湊;
(2)氧化溝的曝氣設—表曝機在運行時,濺起水花較大,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某些特殊情況下,對污水廠有很高的環保要求,反應池上部需要加蓋或增設上部建築,以隔絕臭氣,這樣則會影響表曝的曝氣效率。
(3)由於SBR池是間歇運行,很較強的調節能力,對於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情況,也不需要高調節池(實際上,SBR池本身就有調節池的作用)。
(4)在北方嚴寒地區,冬季室外氣溫較低,氧化溝的表曝曝氣方式也不適宜。
(5)SBR池池深也不受限制,必要時可適當加深。
綜合上述各種因素,在小型污水處理廠設計中,SBR工藝比氧化溝更廣泛的被採用。各種SBR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見下表:
工藝名稱
反應池分格
進水方式
是否迴流
適用規模
工程實例
傳統SBR
單池,不分格
間歇交替進水
無
小型
全國幾百座小型污水廠
ICEAS
有中格牆分成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
連續進水
需要迴流
大、中型
昆明第三污水廠
DAT-IAT
中隔牆分為DAT池及IAT池
連續進水
迴流比200-300%
大、中型
天津開發區污水廠
撫順三寶屯污水廠
CAST
分為選擇區和主反應區
間歇交替進水
迴流比20-35%
中、小型
鎮江新區污水廠
UNITANK
用隔牆分為三池
間歇交替進水
無
中、小型
上海石洞口污水處理廠
小型污水處理廠主要的要求是操作簡單,布置緊湊,從上表比較而言,不需迴流或迴流很少的傳統SBR和CAST工藝成為設計的首選,而大型污水處理廠則要求連續進水,否則進水管線及閥門的設計流量將成倍增加。從國內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來看,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如撫順三寶屯污水處理廠(25萬噸/日)、天津開發區污水處理廠(10萬噸/日)、昆明第三污水廠(15萬噸/日)、昆明第四污水廠採用的都是DAT-IAT工藝或ICEAS等連續進水的處理工藝。相反,小型污水處理廠則壓倒多數的採用傳統SBR工藝,近年採用CAST工藝的也逐漸增多。對於UNITANK及近來興起的類似的MSBR(Modified SBR)工藝,目前應用還不多,但不久很可能成為小型污水處理廠的熱門工藝。
CAST工藝的評述
CAST工藝是近年來在傳統SBR工藝上發起來的一種新型工藝,它是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負荷條件下生長速率差異和污水生物除磷脫氮機理,將生物選擇器與傳統SBR反應器相結合的產物。這種工藝綜合了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初始反應條件(具有基質濃度梯度和較高的絮體負荷)和完全活性污泥法的優點(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無論對城市污水還是工業廢水都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有效地防止污泥膨脹。另外如果選擇器的厭氧的方式運行,則具有生物除磷作用。
有資料介紹:由於CAST工藝引入了厭氧選擇器,使該系統具有很強的除磷脫氮能力。實際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就脫氮而言,CAST系統與傳統的SBR沒有太多的不同,靜止沉澱時的反硝化作用和同時硝化反硝化作用在脫氮過程中起主要的作用。而除磷方面,僅20-30%的迴流比,則無法保證選擇區內的污泥濃度,舉例而言,若反應池內的污泥濃度為6g/L(一般沒這么高),迴流比為20%時,選擇的污泥濃度僅為1g/L。這樣低的污泥濃度是很難保證良好的除磷效果的。況且迴流是在進水同時進行,這時處在曝氣階段,迴流的混合液含有大量的溶解氧和硝態氧,也不利除磷。第三,生物除磷是通過排除富集磷的污泥來實現的,而系統長泥齡低負荷的運行,產泥率很低,同樣無法保證良好的除磷效果。實際上,很多實際工程設計中,CAST工藝往往都輔以化學除磷,以保證處理達標。所以,許多資料所介紹的CAST工藝良好的除磷脫氮能力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綜上所述,對於小型污水處理廠,傳統SBR工藝和CAST工藝是小型污水處理廠的首選工藝。這兩種工藝比較而言,CAST工藝有一定的生物除磷效果,而且在進水污染物濃度很低的情況下,CAST工藝可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脹。而傳統的SBR工藝則因沒有內迴流而使處理更為簡化。
各級處理單元
預處理
一般來講,溫度、PH值等如不過高或過低,可不設專門的調節池。因為SBR池本身實際上就等於一個調節池。這也是SBR工藝用在小型污水廠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優越性。
格柵
由於設計流量較小,導致格柵都比較小。比如規模為5000噸/日的污水廠,設粗細格柵各設兩台,並聯設置,經計算格柵尺寸如下表:
污水廠規模(噸/日)
5000
總變化系數取為
1.7
設計參數
細格柵
粗格柵
柵條間隙(mm)
20
5
柵前水深(mm)
300
500
過柵流速(mm)
0.8
0.8
安裝角度(°)
60
60
格柵寬度(mm)
300
350
由上表可見,處理規模5000噸/日的處理廠,總變化系數Kz=1.7時,計算得粗、細格柵尺寸都很小。這種情況下若採用機械格柵,渠道上部的驅動部分及柵渣輸送機所需的空間一般都在2m以上,造成很大的空間浪費,對於小型污水處理廠,格柵間往往有上部建築,則增加了土建投資。所以在柵渣量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如果計算得格柵較小,可採用人工格柵代替機械格柵。
沉砂池
沉砂池一般選用鍾式沉砂池或類似產品。如果鍾式沉砂池池徑不太,沉砂池可採用碳鋼製成的成套設備。另外沉砂池進出水渠也可採用相應碳鋼製作。這樣不僅增加了方便施工安裝,而且由於尺寸較小,造價不見得高出鋼筋砼池多少。
曝氣系統
活性污泥法的曝氣方式可分為兩大類:鼓風曝氣及機械曝氣兩大類。鼓風曝氣系統的主要設備是鼓風機及擴散系統。小污水廠的鼓風機一般採用羅茨風機及小型離心風機。分散系統一般採用微孔曝氣器。但必須是適應於間歇曝氣的運行方式。鼓風機往往安裝在SBR池旁邊,以減少管路系統的造價。由於污水廠較小,一般不設鼓風機房,僅在鼓風機上設罩棚。這主要適用於廠礦企業內的污水處理廠,不嚴格控制噪音的情況。如果污水廠毗臨生活小區,若採用鼓風曝氣則必須建鼓風機房,同時還要有相應的降噪措施,這樣情況下宜採用機械曝氣方式。
機械曝氣相對於鼓風曝氣而言,具有噪音低、安裝簡單等優點,特別適用於小型污水廠。主要的機械曝氣設備原理、適用條件及參考生產設備廠家見下表。
序號
設備名稱
供氧量
深度
工作原理
參考廠家
1
離心式潛水曝氣機
2-90kgO2/hr
3-6m
潛水電機驅動葉輪轉動,排開污水,*負壓吸入空氣,吸入的空氣與水混合,在離水力作用下向四周排出,達到傳氧的目的。
台灣川源股份有限公司的AR系列產品;
南京藍深公司QXB系列產品;
2
射流式潛水曝氣機
0.5-8kgO2/hr
2-4m
利用水射器原理,以反應池中的污水為介質,經水泵加壓,高速通過喉管,形成負壓,吸入空氣,並與污水充分混合,經擴散管噴出。也可採用設在反應池外的乾式泵結合水射器工作的方式
台灣川源股份有限公司的GR系列;廣州綠藍環保公司QPJ系列產品;南京藍深公司QSB系列產品;
3
立軸式推流式曝氣機
7.5-24kgO2/hr
3-6m
曝氣機*浮筒浮在水面上,驅動軸與水面垂直,驅動軸帶動葉輪高速旋轉在葉輪前部中心區產生較強的負壓,將空氣從空心主軸吸入紊流室,攪動後擴散到污水中
浙江諸暨宏宇環保設備廠O2BG型設備;
4
斜軸式推流式曝氣機
5-30kgO2/hr
1-5.5m
原理同3,只是驅動軸與水面呈0-45°的夾角,在具有曝氣功能的同時,也具有推流的作用。
上海明智環保公司代理的美國AIRE-O2系列產品;浙江諸暨宏宇環保設備廠O2JBG型設備;
上表中1、2類設備為潛水電機,具有結構緊湊、安裝方便、噪音小、曝氣效率高等優點,只是潛水電機對設備加工能力及設備自保護能力要求較高。而3、4類電機在水面上,運行安全,壽命相對較長,但噪音較1、2稍大,安裝需要拉索,不太美觀。
在很多情況下,曝氣機都是首選設備。在近年來興建的小型污水廠中,上述四類曝氣機都被廣為採用。但相對於鼓風曝氣動力效率較低。
脫水機
一般可採用帶式脫水機。因為國產設備較過關,設備費用不高,不必連續運行。雖然衛生條件較差,但也可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改善,如強制通風或後面提到的除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採用離心脫水機,以改善工作環境,減少加葯量。
除臭措施
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的同時,會產生的具有異味的副產品。臭氣的主要成份是硫化氫(H2S)、氨、四硫醇類等,主要來自腐化污水和污泥。H2S在空氣中會有一部分氧化成為SO2,一般空氣中30%的SO2是由H2S轉化過來的。這些臭氣難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為了減少臭氣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很多要求比較嚴格的小型污水處理廠內,設置了生物除臭措施。常用的方法有:化學吸收法、生物法、土壤法三大類。
(1)化學吸收法是通過化學葯劑(主要是鹼液)吸收空氣中的H2S等污染物。脫臭裝置由脫臭罐各及再生塔組成。罐體直徑與高度之比一般為:1:5左右,臭氣由通風設備收集,通過風道從罐體下部進入脫臭罐。用濃度為2%-3%的碳酸鈉溶液作為臭氣吸收劑。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耐沖擊負荷能力強;缺點是葯劑需定期更換,運行費用較高。
(2)生物法是通過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來降解空氣中的臭味,生物膜生長、成熟並達到生物降解能力過程是一個生物培養的過程。生物膜中微生物需要的養料來自於污水中有機物,對於污水處理廠一般採用原污水對填料進行噴淋。除臭罐空池停留時間為1-3min(可視臭氣濃度變化),進氣流速2-3m/s。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加強管理的情況下,處理效果良好,運行費用很低(相對於其它兩種方法),缺點是:處理效果受進氣濃度影響,不太穩定,對於噴淋污水中有機物濃度有一定要求。
(3)土壤脫臭法是將氣體收集後通過管道輸入脫臭池底部並擴散於其中的土壤內(土壤以天然土、腐植土為宜),臭氣在通過土壤過程中受土壤顆粒表面吸附作用,多種致臭物質被截留。經過一段時間,在土壤顆粒表面可逐漸培養出針對致臭物質的微生物,並可不斷將致臭物質分解,完成脫臭。同時,土壤脫臭池表面可天然生長或人工栽植花草,形成良好的環境效果。土壤脫臭的優點是投資少,運行費用低,且可與廠區綠化結合,無任何副產品產生。缺點是易受地下水及冬天低氣溫的影響,除臭效果一般
⑼ 城市污水處理廠能達到一級A標準的工藝,處理量7萬噸/日
神馬意思,畢業設計是要新建一個排放標准為一級A的污水廠?
要達到一級A不是生化內段就可以容解決的,一定要上深度處理段也就是三級處理。
整個流程就是一級物理段+二級生化段+三級深度處理段。
深度處理么,濾池很多啦,設計手冊上有滴。
那麼二級處理段選神馬工藝就看你自己進水水質,佔地面積,經濟性了。
我倒是推薦氧化溝,脫氮效果比其他兩個都好,污泥濃度也比較高,運行也穩定一點。
A/A/O脫氮效果很差,CAST出水表面上可以設計成連續的,但是實際上是很難連續的,並且流量波動很大,總之對深度處理段有一定影響。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