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工廠污水環保查出沒達標,是承包人的責任嗎
嚴格來說,應該是法人代表的責任。當然具體負責的生產口,相關的管理口都脫不了責任。
⑵ 環保問題欺上瞞下為何必須追究個人責任
對於環境污染,是真刀真槍地治理,還是虛與委蛇地做些表面文章,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執政態度。近日,中央環保督察對江蘇泰州市泰興市進行「回頭看」,發現兩年前交辦處置的一處化工廢料填埋點的大量化工廢料,絲毫未動就宣布完成整改;另一處污泥堆放點不減反增,從2萬多噸增至約4萬噸。
可是,這個世界本沒有後悔葯可吃。可見,環保這種事,要動就要動真格的,不能給弄虛作假者留下空子可鑽,這一回,環保督察是動了真格,不僅要聽當地政府的整改匯報,而且親自到現場察看,有頭有尾,堵上了造假的漏洞。可以肯定的是,督察不動真格,一些地方政府有的是辦法讓督察變成走過場,形同虛設。
而更重要的恐怕還是釐清責任。在這兩起事件中,雖然新聞反復強調是當地政府的責任,但究竟是誰作出了這樣的決策,是誰一手導演了這一出瞞天過海的好戲,還得查清楚了。不能簡單地以集體責任來代替個人責任,集體責任要追究,個人責任也要追究,最忌諱的是權責不分,一筆糊塗賬,做決定的人卻不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這起事件中,最讓人無法接受的還是究竟誰該為污染買單的事。因為持續時間比較長,治理成本高,目前看來,這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筆爛賬,而很有可能最後是地方財政在買單。可是,這樣一來,反正花的是國家的錢,又怎麼能觸動他們的靈魂?作出瞞報決策的人除了要承擔瀆職的責任,難道就不該為因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如果治污所花費的資金,哪怕只有一小部分落在個人頭上,他們又怎麼敢輕易下這個決策。
來源:錢江晚報
⑶ 我在塗料廠里上班,這個廠廢水亂排放,我作為廠里的管理人員,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會有環保部門找你責任,他們會找企業法人,基本就是老闆,讓法人交罰款等,老闆交了罰款之後應該不會放過你吧 ,你估計獎金什麼的不要想了,等老闆的數落吧
⑷ 關於環保的責任文章
曾幾何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曾幾何時,偉大詩人喬治·鉑金·斯莫里斯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樵夫,別砍那棵樹。」指引著幾代人參與環保,美化環境。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參與環保,我的責任」這個嚴峻而又緊迫的命題,如今重又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就在我們享受著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與滿足時,洪水泛濫,山體滑坡,水土流失,大氣污染,水資源缺乏等消息的報告,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給了我們當頭一擊。這是怎樣的一種打擊啊?我們正經歷嚴峻的考驗,保護環境,保護環境 ,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就這么簡單嗎? 對,就這么簡單!請記住:你與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涌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在你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飲水機、復印紙、公文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環保了嗎?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校園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參與環保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
參與環保,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環保,以參與環保為榮、破壞生態為恥,拋棄「家大業大, 破壞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破壞 ,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 參與環保,從我做起,就是要在日常中體現。在殘酷競爭的市場中,我們是創業者,奮斗者,而不是享樂者,逍遙者,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保護環境當成戰勝困難的助推器,把保護環境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參與環保,從我做起,就是要在思路上開拓進取。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才是硬道理。每個人都來獻計獻策,圍繞生產和管理的薄弱環節,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創造。參與環保,從我做起,就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蒲松齡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城中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只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就一定會找到參與環保的途徑。現在,我驚喜地發現,長明燈熄滅了;電腦幾天不關消失了;沒有人隨地吐痰了;復印紙的背面又在廢物利用了,污水橫流越來越少了,樹木砍伐越來越少了…… 現在我也終於明白:參與環保,我的責任。一切,都是那麼的值得!豐澤區教育局局長賴輝煌說過: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凡只一步之遙,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偉人。
是啊,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⑸ 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你認為自己能做出哪些貢獻寫三條
①參加環保相關宣傳;②不亂排污水亂倒垃圾;③多學習環保相關知識;④節約使用資源,如少喝瓶裝水少用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等;⑤發現破壞環境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⑹ 公民在環境保護中有什麼責任
摘要:公眾的參與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條件。作者闡述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規模、科學技術以及人們享有更好物質生活條件的慾望等因素對中國環境的重要影響。提出,環境保護不僅是政府和環保專家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應該強調公民的參與和公眾的參與。
關鍵詞:環境保護 現狀 對策 公民參與
公眾的參與,是做好環境保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我本人是一個民間團體一自然之友的會長,也是它的發起人。這是一個純粹的、完全獨立的NGO,非政府組織。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對公眾進行教育,教育公眾認識到,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在環境保護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責任。
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特別強調要讓公眾認識到我們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是多麼嚴重。應該說,這是中國幾千歷史上環境問題最嚴重的時刻。如果我們現在做的不好,可能在幾十年以後,情況要比現在還要嚴重。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的人口從來沒有象今天這么多。在我們的歷史上,一直到17世紀中葉,我們的人口沒有超過1億。在我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漢代人口2000萬~5000萬之間,唐代不過8000萬。我們中國人口只是到了17世紀乾隆時期才第一次穩定地超過了1億。然後到了20世紀初葉的時候,我們的人口達到了4億。到了20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5億多一點。然而在最近的50年,我們的人口從5億多一點,一下子到了將近13億。這就是我們所有環境問題的基礎。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有這么大量的人口,這么大的人口規模,她的環境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是毫無疑問的。
由於人口眾多,中國的人均資源從未象現在這么少。我們現在人均的耕地只有1畝1分,比聯合國糧農組織所規定的3畝的危險線低一半還要多。至於我們的水,我們的森林,這兩天會上大家都說的很多,我就不重復。我們13億人口就靠這一點資源維持著,它所造成的困難狀況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在這樣大量的人口和這樣少的人均資源的情況下,我們的經濟活動規模歷史上從來沒有象現在這么大。當然經濟活動規模大是我們的成就,我們的GDP每年以將近10%的速度在增長,甚至於有幾年超過了兩位數。這幾年當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困難的時候,我們的GDP增長率仍然能夠達到7%~8 %,這是我們國家的重大成就。但是我想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GDP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都是要靠我們資源、我們的能源和我們排放的污染物來支撐的。所以我們的經濟活動規模越大,我們在環境上的支出,我們在環境上的負擔也就越大。這么大規模的經濟活動,而且我們的經濟活動還在繼續增長,我們的人口也在繼續增長,那麼對我們的環境所造成的負擔也會越來越重。
許多專家都估計,中國的人口最多不能超過16億,如果人口超過16億,對於中國來講,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災難。我不是一個文學家,我不寫科學幻想小說.這個所謂不可逆轉的災難是什麼概念,我現在也想像不出來。但是我想大家聽到這個名詞叫作不可逆轉的災難,都會感覺到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事情。
在這么大的人口,這么稀少的人均資源,這么大規模的經濟活動的情況下,我們的科學技術力量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象現在這么強,這當然也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成就,一個窮困、落後、挨打的國家,現在我們有這么強大的技術力量,例如原子彈,以及改造大自然的力量。但是,科學技術是一面雙刃刀。我們如果掌握得好,它可以幫助我們改造自然、造福人類,但是如果稍有不慎,科學技術同樣也可以傷害我們自己,比如說臭氧空洞。在我們已知的單項的、人為的環境災難中間,象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書故,象印度的坡帕爾農葯廠的毒氣泄露,都是科學技術掌握不慎的結果。所以對於科學技術,我們不能夠盲目地認為只要科學技術發展就一定是好事,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我們必須慎重地使用科學技術,使它真正地造福於人類,而對人類不產生有害的影響。
除了上面講的四點,人口、資源、經濟活動規模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之外,還有一點將對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就是人們對更好的物質生活享受的慾望從來沒有象今天這么強烈。每個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都希望自己很快地富起來。鄧小平同志說:「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有多少人都希望做先富起來的這一部分人,沒有人說我願意等著,我願做那後富的,只要有條件我們都願意先富起來。那麼13億人都想富起來,而且都想享有更多的物質生活條件,這樣一種壓力,對我們的環境,會造成多麼大的負擔。當然人們希望有更好的物質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我想所有在座的包括我自己都不是希望日子越來越苦,都希望日子越過越好,這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這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擴大內需、擴大我們的市場所必需的一個條件。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所有這些,最後都是要有成本的,這成本就是我們的資源、我們的環境和我們所承受的污染排放。污染在它的生產過程中要排放,所有的工廠、造紙廠、發電廠都要排放,在我們的消費過程中仍然要排放。我常常舉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們買的那些商品、包裝品,我們享受了商品以後,那個包裝品就成為廢物就要扔掉,就變成了污染,就變成了垃圾。所以我說在中國這樣一個條件下,我們環境問題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今天這么嚴峻,這一點我覺得應該讓廣大的老百姓明白。物質生活享受是有一定限度,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大自然就不可能給我們以相應的回報,我們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我今天講的這個題目叫做環境保護與公民責任,那麼後一部分就講到,做為一個普通公民,特別是象我做的這個工作,是專門面對公民的,面對普通老百姓的,那麼老百姓就會問,我們可以做什麼?
在我們國家,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一想到環境問題,總是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這是專家的責任,如果空氣不好沙塵暴就說政府沒有把這個事情做好,環保局沒有把這個事情搞好,專家怎麼不想出辦法來,治理沙漠。他們沒有想到,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普通公民,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是有責任的。
我只講幾個很簡單的例子,這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間遇到的例子。比如說沙塵暴,大家知道沙塵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西北部的草原的退化,草原的沙化。草原沙化當然原因很多,也有大自然的原因。但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度放牧。牧民們為什麼要過度放牧,因為他們要多生產羊肉、畜產品、羊毛等等,消費者是誰,消費者就是我們,當我們在大街上吃烤羊肉串吃涮羊肉的時候,對於沙塵暴,你可以說你跟沙塵暴一點關系都沒有嗎?我做大學生的時代,一年未必能有一次機會去吃涮羊肉。但現在,24小時任何一條胡同,任何一個小飯鋪,吃涮羊肉還不容易。可是大家想想,北京的羊肉供應量一年要增加多少。我去年到赤峰去種樹,我問赤峰的縣長,我說你們每年出境的羊肉解放初期是多少?現在是多少?他說解放初期我們根本沒有出境的羊肉,我們的羊肉就是牧民自己吃的,現在每年30萬頭,草原能不退化嗎?草原還那麼大。大概解放初期在內蒙古平均是將近80畝草場1頭羊,現在是不到8畝1頭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草場能不退化嗎。我的意思不是說為了保護草場,為了不要沙塵暴,咱們現在抵制涮羊肉,咱們都不吃涮羊肉了。我們都抵制涮羊肉,我們的牧民怎麼辦,我們的牧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比如說,我們能不能有新的辦法來圈養牛羊,而不讓它們放養在草場上,這樣既能夠增加牛羊的頭數,又可以保護草原。能不能想出這樣的辦法,科學家們能不能試驗出這樣的辦法。
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水已經缺乏到何種程度。北京兩大水庫:一個官廳、一個密雲。官廳水庫已經在1997年退出了北京的供水系統。為什麼?因為官廳水庫的上游就是桑甘河流域,由於鄉鎮企業的發展和沿途的中小城鎮的發展,使得水體嚴重污染,以至於不能作為生活用水的來源。但是現在比起30年前或40年前,30年前在座的各位家裡不大可能有洗衣機,現在洗衣機家家都有。當我剛剛從大學畢業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我是沒有條件在自己家裡洗澡的,洗澡要到公共澡堂去。現在家家都有熱水器,洗個淋浴還不容易。但是,大家想一想,由於我們這種衛生條件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每個人的人均用水量增加了多少。我在家裡做過試驗,用手洗衣服和用洗衣機洗衣服,用水量大概差3倍。凡是家庭主婦過去用手洗衣服都知道,洗衣機特別費水,自動地嘩嘩往洗衣機裡面放水。那麼我們北京本來是個缺水的城市,由於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就大增。當然,我也同樣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大家都放棄,跑到大街上去上公廁,都不洗澡,都不洗衣服。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我們生活水平的每一種提高,都意味著我們的環境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我們能不能盡可能地節約,減少我們的消費,減少我們的浪費。比如說我在家裡面,就把洗衣機用過的水全用塑料桶存起來,
沖馬桶。這應該是可以做到的。這樣我們老倆口可以在洗衣機用過一次之後,可以在兩天之內基本上不用馬桶水箱的水。我只是舉個例子,就說明,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我們不是說對環境保護,什麼事情都無能為力,一切事情都等著政府來決定。我們作為消費者自己是有責任的。
我們作為一個民間環保團體,總是給市民講這個道理,給大學生講這個道理。我給大學生講,你們在浴室里洗澡的時候,你們頭上噴頭噴出的清水是北京寶貴的資源,北京是個缺水的城市。你們洗完了澡,從你們腳底下流出去的就是污水,就是污染,就要處理。你們想沒想過,你們少洗1分鍾的澡,少開1分鍾的龍頭,就可以節約1分鍾的水,減少一點污染。這就是我們公民的責任。
在講到環境保護的時候,應該特別要強調公民的參與、公眾的參與。我們「自然之友」深信:如果中國
人的心靈沒有綠化,那麼中國也不可能有一個光明的綠色的未來。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⑺ 污水處理廠敢隨意排污,你認為是誰的責任
我覺得責任在於相關部門。
一、相關部門沒有起到監管的作用,所以污水處理廠才會將污水隨意排放。看過這個個新聞的相關報道,這家污水處理廠將污水收回來以後並沒有運用相關的機器將污水進行處理,而是直接倒在一條小溝裡面,導致污水流入農田,損害植物,並且到處一片臭氣熏天的樣子。
作為一個污水處理廠,他沒有做好他本應該做的事情。他表面上將污水拉回來污水處理廠,可結果呢,他是將這些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溝里。這種行為就是欺騙大眾,這種行為也很可笑,一個污水處理敢這么明目張膽的干這些事情,也不知道是哪些人給他們的勇氣。
污水隨意排放的事情不僅污染了水源,也給周圍的植物造型了影響,更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希望這種事情曝光以後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讓他們能夠意識到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性,也希望這類的事情能夠有所減少。
你覺得污水亂排放這件事情責任在於誰呢?
⑻ 污水處理廠污水溢出,相關人員應當承受什麼法律責任
處理來廠負大部分責任,源根據環境保護法,廠方因不可抗力以外的原因導致污染物泄出,嚴重且人為的,廠方可能責令整改,包括民事賠償,十分嚴重的,負責人要負刑事責任,如果當地環境管理局處理不當,不及時,也會收處理
⑼ 誰來守住污水處理的責任底線
《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4287-2012)(下稱「新標准」)已於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據悉,新標准出台是為解決紡織印染行業產能過於集中、局部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環境承受能力的問題,通過加嚴標准,遏制集中處理造成的集中污染,同時響應國家對紡織業大幅度節能減排的要求。
然而,新標准實施近兩年後,依然有大批印染企業不能達到間接排放標准。馬軍指出,對印染行業來說,直接的挑戰在於資金投入、土地空間和改造時間困難。
首先,改造升級耗資巨大。以紹興為例,在2012年納管COD濃度要求500mg/L時,紹興市、柯橋區印染企業在預處理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已達30.4億元。紹興市環保局稱,為達到新標200mg/L的納管濃度要求,所需的設施升級新增投入就高達50億元以上,平均每家企業新增2000萬元。
其次,土地空間緊缺。《報告》指出,由於紡織印染行業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高、可生化性差,要達到納管排放要求,需在當前處理設施基礎上增加葯劑投放和停留時間,或新建深度處理裝置,這些都要求建設更多的處理設施。「然而,不少印染企業提出,受征地指標或工業園規劃的限制,它們缺少土地空間用於預處理設施改造。」馬軍表示。
再次,改造時間有限。馬軍透露,新標准於2012年10月19日發布,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現有企業執行的是過渡性排放限值,以便企業升級改造;自2015年1月1日起,現有企業與新建企業統一執行更嚴格新標准。「部分省市最新季度監督性監測結果顯示,在過渡期較寬松標准下,現有企業達標情況仍不容樂觀。這說明企業用於改造時間十分有限,現有企業的升級壓力很大。」馬軍表示。
而更大的爭論在於,廢水納管排入集中處理設施的印染企業,是否應該為其間接排放承擔責任。部分紡織業內人士認為,既然印染企業與污水處理廠簽有合同,那麼納管標准就不該如此嚴格,而達標排放也應完全是污水處理廠的責任。
集中治理或導致「集中污染」
集中處理是指城市或工業園區通過市政排水管網,將區域內污染源(包括工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產生的廢水進行收集並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的模式。這種模式既節省環保投資,提高處理效率,又可採用先進工藝,進行現代化管理,因此有顯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有利於城市規劃和產業整合。
但《報告》顯示,大批工業污水處理廠的排放不能達到標准,變成了集中「污染源」。根據中國水污染地圖資料庫統計,2008~2013年,各地先後建成的3622家污水處理廠的違規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江蘇、浙江問題更為嚴重。
在存在超標排放記錄的污水處理廠中,相當一批都接納工業廢水,部分污水處理廠甚至是以接納工業廢水為主。「工業廢水通常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成份復雜、可生化性差的特點,而不少地區把處理廠當『泔水』,各種類型的污水不加選擇全部接納,從而『消化不良』,污水處理效率大大降低,最終出現廢水排放超標情況。」馬軍指出。
2013年12月4日,由IPE、綠色江南等7家環保組織發布的綠色選擇紡織3期報告曾記錄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存在的超標排放情況。然而時至今日,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根據IPE污染地圖資料庫收錄的監管記錄,在2013~2014年多次監督性監測報告中,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屢次出現超標排放情況。
「一企一管」應調整為「一企一監管」
在集中處理模式下,排污者和治理者的權利義務關系是:排污企業按照約定向污水處理企業輸送符合預處理標準的污水,污水集中處理企業按照約定的收費標准對排污企業輸送的污水有償進行代處理。
「若排污企業將符合要求的污水輸送至集中處理企業後產生環境問題,由集中處理方自行負責,該情況下污染集中處理企業在的過錯造成了環境污染損害,環境責任只能由其自身承擔;若環境損害在集中處理企業無過錯的情況下發生,污染企業應該和集中處理企業一起承擔連帶環境責任,並按照約定的分擔份額進行責任分擔。」馬軍指出。
11月5日,環保部開始就提高工業園區印染廢水間接排放預處理標准徵求意見,即單一紡織染整工業園區內的排入集中處理設施的企業執行COD500mg/L、BOD150mg/L的排放限值。「雖然限值被放鬆了,但對於企業排放的監控依然不能少。」馬軍透露。修改單編制說明中強調,企業要對一般污染物進行預處理,預處理達到的間接排放標准需要根據廢水水質、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與排水要求,以及技術、經濟、土地和管理等因素綜合確定。
慶幸的是,目前部分地區也在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管力度。「江蘇省環保廳針對污水集中處理存在的問題,正在將之前的『一企一管』調整為『一企一監管』,『一企一管』意味確保每家納管企業確實將污水排入集中處理廠,但由於對預處理常常沒有嚴格要求,印染化工等復雜行業廢水的混合排入,容易對處理工藝產生嚴重影響。『一企一監管』意味對每家企業納管排放進行監管,嚴格要求每家排污企業按照預處理標准達標排放,以此減輕集中處理設施的處理負擔,提高達標排放率。」馬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