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治理廢水的建議書》作文400字
尊敬的校領導:
你們好!我是六年級二班的一名同學。最近我看到校門口多了一些小版商權販,我們的同學上學、放學和下課都會雲集在那些小商販的地方去買零食或者玩具,買完的塑料袋隨手一扔校園便又多了一處污點。
現在我在校園里散步總能看到一些被人丟棄的塑料袋他們「隨風飄舞」,有的掛在樹上、有的落在草坪上、樓頂上,既不美觀又污染環境,「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所以,我建議:
1、組織同學參加一些和保護環境有關的活動,讓同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通過老師的講述、觀看電影、閱讀關於環保的書籍等各種途徑,讓同學們意識到破壞環境的結果。
3、對環境保護這個問題加以關注,並制定好獎懲制度,讓同學積極參加保護環境的活動。
4、在學校通過廣播、雜志、貼畫等方式進行宣傳,同學知道污染環境是可恥的。
希望校領導能在百忙之中看看我這個小學的建議。
六年級:XX
2010年10月25日
❷ 關於污染治理的作文300字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汽車的不斷增多,排放的廢氣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或許,幾年後的子孫後代、幾百年後的大家,或許會因為大氣污染而死亡.現在,地球上每一年都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因為飲用了受到污染的水而死亡,如果這樣延續下去,地球在幾萬年後豈不是變得光禿禿、像月球一樣了?
據科學家的統計,每一年,每一月都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樹木因為廢氣污染而枯萎.百分之八十多對我們有益的細菌死亡,大家或許會覺得很誇張,但這是事實.其次還有受到污染的廢水、廢氣等.人類有錯嗎?
我多麼希望大家能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事物,每一隻動物,每一隻有益的細菌,因為,很有可能,在幾萬年後的今天,他們都沒有了.
動物對人類發起了警告;
細菌對人類發起了警告;
每一條無辜的生命對我們發起了警告.
「人類,不要再害你自己,不要再害死我們了吧!」
你好,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❸ 如何治理污水作文以寫詩的格式
建議先看看詩經簡介,了解詩經的思想與內容。縮小范圍,確定自己想寫的內容。然後選讀《詩經》中相關篇目。每個人思想都不同,建議在了解《詩經》的基礎上寫作~
❹ 作文以環境保護為話題採用對比論證的議論文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人類的母親。我們依賴它,探索它。這個蔚藍色的星球多麼美麗,但我們要知道:地球只有一個!
遺憾的是,許多人對於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卻視而不見,繼續為所欲為,妄顧地球家園的安危。環境科學家曲格平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唯有變革,才能拯救人類的命運,也唯有變革,才能使我們的子孫後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裡面的「變革」就是指環保。說得很對,所以如今有許多人拿著標語在街上喊空口號,卻沒有見過多的行動。難道這樣污染就會好轉嗎?不!
看,我們城市裡的河流的河水發黑發臭;排成長龍的汽車放出大量的廢氣;成片的綠地變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鳥叫聲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再這樣下去,中國將繼續貧乏水資源,空氣將變得愈來愈渾濁,本世紀將有10%的鳥類物種消失。上述的事情,我們人類是罪魁禍首!
人人皆知: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氣,凈化空氣,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必要的條件。但是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去亂砍濫伐樹木,造成了過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嚴重的破壞,綠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們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就我們平時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費數十畝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樹木除了可以做傢具和建築材料外,似乎沒有任何價值。難道還有人不懂樹木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嗎 我們居住面積已經很小了,如果再這樣下去,可能連我們唯一的土地都失去。還有,我們的母親河——黃河近年來河床和含沙量不斷增高,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幾條江河之一。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黃河從我們手中枯竭,因而有許多環境學者紛紛研究治理黃河污染的方案,試圖改善黃河的水質。但如果沒有我們的共同參與,我們這個生命的搖籃——黃河將會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們再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大自然將會給予我們懲罰。那些特大的洪水剝奪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還有由於溫室效應,南極北極的冰川融化導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沒了沿海地區,經濟損失慘重。難道這不是最好的證明嗎
我的家鄉廣寧是靠竹海生態旅遊來發展經濟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環境惡亂不堪,讓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態游是我們廣寧發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壞了,怎能長出茂盛的枝葉、開出美麗的花兒呢
讓我們善待人類、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過《保護環境可做的100件事》這篇文章。其實,我們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樹節栽一盆花、種一棵樹;保護野生動物,是生態得到平衡;珍惜水資源,不要向江河傾倒垃圾;當環保小衛士,利用每個綠色紀念日宣傳環保意識,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泥土永芬芳…… 這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為何不願意實踐呢?
現在,地球的生態環境加劇惡化,環保警世鍾已經敲響了。讓我們齊齊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創立一個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讓人類與自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吧
❺ 用對比手法描寫河治理前後的變化的作文
小河清澈,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我們這座小城的懷抱中,為我們的家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一群群小魚兒在河中盡情地游來游去。一條小魚游到中間,其它小魚都遊了過來,像在討論著什麼。正在這時一大群魚兒都散開了,只留下一條魚兒。猜得出來,它們是在玩捉迷藏。小河邊長滿了青草,青青的、綠綠的,如同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河岸上的綠化更是引人注目,碧綠的草地的盛開著美麗的鮮花,有紅的、黃的、紫的……嫵媚動人的垂柳有的像身披綠發的少女,有的像身穿綠衣的戰士,還有的像在水裡洗衣的仙女。樹上的葉子碧綠碧綠的宛如仙女灑下了一串串細長的寶珠。月光下的護城河又是一番風景。一陣風吹過,河水盪漾著,像小朋友玩皮地向河中灑下一條條銀魚兒,一會兒向東,一會兒西,真是美不勝受。
❻ 污水治理的奧秘作文
今天,學校的科技節開幕了。今年的主題是環保,就是低碳生活、節能減排。
說起環境保護,我不禁想起了《讀者》上的一篇我認為很好的文章——《萊茵河為何總是清的》。德國萊茵河素來以清澈聞名。在德國境內,萊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企業3000多家,它們所產生的污水絕不在少量,可萊茵河的水為什麼總是那麼清呢?
在許多國家看來,污水處理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需要采購大量設備、儀器,還要長期配備工人、電力、物力等,負擔自然不小。然而,對於德國企業來說,處理污水並不意味著增加成本,而是一項有收益的產業投資。以德國杜伊斯堡為例,有三家大型企業合建了一個污水處理廠,使之成為一家獨立的股份制企業,再由政府派人、出錢來監督管理。原本應由三家企業各自承擔的污水處理系統,現在變成了三家共同承擔。如果附近有新企業成立,政府便會建議他們挖一條管道把污水排進那三家企業合建的污水處理廠就行了,雖然這家企業要交一筆不菲的費用,但與建設污水處理系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這就是污水處理廠可以產生的效益。同樣,這座城市53萬人口的生活污水也排進這家污水處理廠,每位市民根據各自使用量繳納50%的污水處理費。對於這項有明確用途且為數不多的費用,全德國無人反對。這項費用也是污水處理廠的利潤。再加上那些處理干凈的水又會被循環利用,或以低價出售給企業和庄園,這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萊茵河的水為什麼總是清的了,也不難理解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為什麼總是「污不忍睹」了!人為利死,鳥為食亡。人總喜歡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在我國,企業認為建設、運營污水處理系統很費人力、物力、財力,是企業的一個負擔,再說亂排污水又不會被罰或罰得很少,誰還會做污水處理的「傻事」。於是有些企業的污水處理設備只是做做樣子,只有上面來檢查時才會開啟,檢查組走了就關停,污水照樣亂排。而德國企業認為污水處理是有利可圖的,所以非常樂意做,以致於德國政府只能暫停審批建設新的污水處理廠。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打罰出來的。我認為污水處理也一樣。如果我們能學習德國人的做法,使污水處理從企業的負擔變成利潤,結果將會發生根本改變。因為只罰不獎未必有效果,只有獎罰並用才能出現良好效果。
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別人身上,而是在源頭自身,改變自己的同時,世界也隨之改變。今天的日記請讓我用杜伊斯堡市市長的話來結束:
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著要增加某些人的負擔,顯然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們提倡但不依靠人們主動去做公益事業,也不施壓力逼迫人們去做,而是用我們的智慧去規劃和部署,讓公益事業也成為一種盈利事業,從而實現真正的公益。
你好,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❼ 保護環境的作文1000字(將現在的環境和以前的環境做對比)
地球是人類之家,大自然是同我們生死相依的朋友。但是許多人卻在給我們的"家"穿"巫衣","醜化"我們的這位朋友
曾經聽過電視上報道,被人們稱之為"世界第一大佛"的樂山大佛面前,昔日是清澈透明的河水,由於附近工廠長期往河裡排放污水,現在那裡已是一條散發臭氣的河流了。瞧!連一個五歲的小男孩都捂著鼻子叫道:"太臟了、太臭了!"而這,不是一個個別的、特殊的例子。電視上,大報小報,雜志上都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報道。難道這些廠家們就願意在這樣骯臟的一個共同大家庭里生活嗎?我看他們自己的小家就沒有這么"臟"吧!排放的污水不僅使河水變濁了,使我們的飲水資源遭受破壞,同時,也使魚兒們無法生存下去,長此以往,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飯桌上恐怕就沒有"魚"這個名詞了呀!
工廠越辦越大了,不僅排出的污水嚴重污染了原本潔凈的河水,煙囪里放出的有毒氣體散發到空中,使我們現在所吸入的,已不再是新鮮空氣,而都是受到了污染的氣體呀!這些"濃煙"直升入高空,還使我們的臭氧層受到破滅,出現了臭氧層空洞。西藏地處青藏高原,那裡被稱為"世界屋脊",然而那裡卻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些盲童,他們原來也有明亮的大眼睛,可是後來由於紅腫,慢慢地雙目失明了。大家一定會問:怎麼會這樣子呢?兇手是誰?是隱形殺手--紫外線,是臭氧層空洞造成的。"幕後指使者"就是那一股股"濃煙",那一家家排放有毒氣體的大小工廠,而歸根到底是我們人類自己呀!如果再不採取環保措施,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說到這里,也許有的人會認為,保護環境是那些大工廠大老闆們的事情,與我們這些小市民毫無相干,那就錯了。現在日趨嚴重的"白色污染"不就在我們身邊嗎?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餐具、日用品都是一次性的,目的是為了干凈些。可是當我們扔掉這些一次性物品時有沒有想到,剛剛認為是易干凈的物品,隨這一扔將變成"白色污染"的根源,成為一堆垃圾 隨處可見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袋、礦泉水瓶、快餐盒、易拉罐 在光禿禿的水泥大道上,讓人看了都覺得刺眼,可能有的人會說:"叫清潔工來打掃不就得了,何必大驚小怪呢?"可是,有很多人卻認為這樣隨手亂扔完事,很方便,要是這樣,一掃一扔,就是再多的清潔工來也沒有用啊!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必須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時時注意環境保護。有時在清明時節,山上有很多樹木被燒毀,不就是因為老百姓的環境意識不夠強嗎?幾年前長江沿岸的特大洪水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是由於我們人類所造成的。濫砍濫伐那是因為人們只注重了眼前的利益,而沒有想到這將會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洪澇災害,沙漠面積也會不斷擴大,同時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失去了它們的家園,正要遭受"滅頂之災",一個個排上了珍惜保護動物的名單。大自然在以各種各樣的信號,給我們吹響了警笛了。人們,不要在執迷不悟了。
我看過這樣一幅畫,畫中窒息的人們正在呼吸著那有限的新鮮空氣。盡管他們擁有高樓大廈,生活富裕,但卻被滾滾濃煙包圍著。這幅畫給人們敲響了一個警鍾:人們,保護環境吧!再不採取措施,人類將會自食其果,付出沉重代價的。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重新建設一個綠色地球吧!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造福子孫,為了地球上的萬物。
❽ 寫一篇關於污水的作文大全
今天,學校的科技節開幕了。今年的主題是環保,就是低碳生活、節能減排。
說起環境保護,我不禁想起了《讀者》上的一篇我認為很好的文章——《萊茵河為何總是清的》。德國萊茵河素來以清澈聞名。在德國境內,萊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企業3000多家,它們所產生的污水絕不在少量,可萊茵河的水為什麼總是那麼清呢?
在許多國家看來,污水處理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需要采購大量設備、儀器,還要長期配備工人、電力、物力等,負擔自然不小。然而,對於德國企業來說,處理污水並不意味著增加成本,而是一項有收益的產業投資。以德國杜伊斯堡為例,有三家大型企業合建了一個污水處理廠,使之成為一家獨立的股份制企業,再由政府派人、出錢來監督管理。原本應由三家企業各自承擔的污水處理系統,現在變成了三家共同承擔。如果附近有新企業成立,政府便會建議他們挖一條管道把污水排進那三家企業合建的污水處理廠就行了,雖然這家企業要交一筆不菲的費用,但與建設污水處理系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這就是污水處理廠可以產生的效益。同樣,這座城市53萬人口的生活污水也排進這家污水處理廠,每位市民根據各自使用量繳納50%的污水處理費。對於這項有明確用途且為數不多的費用,全德國無人反對。這項費用也是污水處理廠的利潤。再加上那些處理干凈的水又會被循環利用,或以低價出售給企業和庄園,這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萊茵河的水為什麼總是清的了,也不難理解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為什麼總是「污不忍睹」了!人為利死,鳥為食亡。人總喜歡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在我國,企業認為建設、運營污水處理系統很費人力、物力、財力,是企業的一個負擔,再說亂排污水又不會被罰或罰得很少,誰還會做污水處理的「傻事」。於是有些企業的污水處理設備只是做做樣子,只有上面來檢查時才會開啟,檢查組走了就關停,污水照樣亂排。而德國企業認為污水處理是有利可圖的,所以非常樂意做,以致於德國政府只能暫停審批建設新的污水處理廠。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打罰出來的。我認為污水處理也一樣。如果我們能學習德國人的做法,使污水處理從企業的負擔變成利潤,結果將會發生根本改變。因為只罰不獎未必有效果,只有獎罰並用才能出現良好效果。
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別人身上,而是在源頭自身,改變自己的同時,世界也隨之改變。今天的日記請讓我用杜伊斯堡市市長的話來結束:
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著要增加某些人的負擔,顯然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們提倡但不依靠人們主動去做公益事業,也不施壓力逼迫人們去做,而是用我們的智慧去規劃和部署,讓公益事業也成為一種盈利事業,從而實現真正的公益。
❾ 五年級污水處理作文
參觀污水處理廠
以前總是聽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在說「參觀污水處理廠版「後的想法權,所以參觀污水處理廠就成為我長久以來的願望.
今天是一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也是實現我夢想的一天.下午4:30我們向污水處理廠出發了,我們步行來到了夢寐以求的目的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了參觀污水處理廠的大門,差點把門給擠破了.
開始參觀了,第一個墜入我眼簾的是由許多彎鉤組成的細隔層,彎鉤不停地上下滾動,以至水流中的塑料袋等雜物被鉤去.第二個參觀的是停留沉沙池,只見池上漂浮著無數個顆粒狀的物體,在與停留沉沙池隔著一層隔離網的下面冒出了一股股被除去臟物但仍然渾濁的水流.此時此刻我們激動極了,不由自主地奔向另一個目的地.
這是一個一望無際的大型水池,遠遠看去只是一片渾濁污水.我走進一瞧,才知道原來是許多的泥沙在水中起舞.繼續前進,一條如瀑布般的急流在一瞬間就與下面的水池容為了一體.再向前走,一路上我在想:接下來的景象是什麼?它壯觀嗎?想著想著就到了,」叮咚叮咚」這是什麼聲音,我環顧四周發現了許多的清泉,那水清澈透明,如同一面鏡子.
渾濁不堪的生活污水經過參觀污水處理廠的處理竟能變成清水,這真是太神奇了!
❿ 作文題目中有 污水垃圾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於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當進入環境的廢物濃度或有害於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總量超過環境自凈的能力,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費,使可用資源作為廢物排入環境而造成危害。環境污染不僅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而且能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引起生物體遺傳物質的變化。長期接觸環境中的致癌因素還可引起惡性腫瘤,稱為環境(性)癌。環境污染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態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液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按污染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生產污染和生活污染,前者又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圍又可分為全球性污染、區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等。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森林銳減直接導致了全球六大生態危機。
一、綠洲淪為荒漠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而且每年仍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達110多個,10億人口受到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二、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壞導致的最直接最嚴重的後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把地表徑流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減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滲透力更強,一般為每小時250毫米,超過了一般降水的強度。一場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於森林的嚴重破壞,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劇。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嚴重侵蝕,每年約有600多億噸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億噸。全球地力衰退和養分缺乏的耕地面積已達29.9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23%。
三、乾旱缺水嚴重
森林被譽為「綠色的海洋」、「看不見的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約1000立方米,l萬公頃森林的蓄水量即相當於1000萬立方米庫容的水庫。由於森林銳減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嚴重水荒。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20多億人飲用水緊缺。預計今後30年內,全球約有2/3的人口處於缺水狀況。
四、洪澇災害頻發
水災與旱災是一對「孿生子」。破壞森林,必然導致無雨則旱,有雨則澇。大量事實說明,森林有很強的截留降水、調節徑流和減輕澇災的功能。森林憑借它龐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葉層和發達的根系,能夠起到良好的調節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庫淤積。這兩個作用削弱後,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濫。
五、物種紛紛滅絕
科學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積減少10%,能繼續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種就將減少一半。地球上有500萬至5000萬種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棲息繁衍。由於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現有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聯合國預測,1990—2000年每年可能失去了1.5萬至5萬個物種。目前,地球上的物種已消失了25%,還有20%—30%存在滅絕的危險。
六、溫室效應加劇
近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過去110多年裡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到21世紀中期將達到600毫升/立方米。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每公頃森林平均每生產10噸干物質,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
從這六大生態危機可以看出,破壞森林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科學家們斷言,假如森林從地球上消失,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全球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許多地區的風速將增加60%至80%;同時將伴生許多生態問題和生產問題,人類將無法生存。目前,森林銳減導致的一系列生態危機,已經構成了對人類的嚴重威脅。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鹼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據估計,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約為230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噸/年。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層土壤喪失。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
水庫淤積,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濫成災。
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災害,危及工礦交通設施安全。
惡化生態環境。20世紀30~60年代,人們對於水土流失災害的認識還停留在對土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後,開始聯繫到人類整個環境所受的影響,包括沉澱物的污染,生態環境的惡化等。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並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續治理,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