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霉中氨基酸代謝
眾所周知,大多數木霉能夠利用多種復雜化合物作為氮源來生長,因此,木霉應該具有同化相應化合物的酶類。在銨離子作為氮源時,許多木霉例如哈茨木霉(T.harzianum)、深綠木霉(T.atroviride)、橘綠木霉(T.citrinoviride)、綠色木霉(T.viride)、綠木霉(T.virens)和康寧木霉(T.koningii)的兩種同化氨的關鍵酶保持很高水平,分別是谷氨醯胺合成酶和NADPH-谷氨酸脫氫酶(Ahmad et al.,1995)。哈茨木霉(T.harzianum)和深綠木霉(T.atroviride)含有單一的陰離子型谷氨醯胺合成酶、NADPH-谷氨酸脫氫酶、丙氨酸轉氨酶,以及天門冬氨酸轉氨酶的兩種同工酶(Ahmad et al.,1995)。酪氨酸誘導型的酪氨酸轉氨酶在綠色木霉(T.viride)中也有發現(Echetebu,1982),該酶將氨基轉移到a-酮戊二酸上。一種推斷性氨基酸透過酶的編碼基因曾經從哈茨木霉(T.harzianum)克隆得到(Vasseur et al.,1995)。
跟大多數真菌一樣,木霉含有一些L-氨基酸氧化酶(Smirnova et al.,1989),最近從哈茨木霉(T.harzianum)的細胞外蛋白質中分離獲得一種L-氨基酸氧化酶(Th-LAAO),可以與細菌或真菌細胞壁蛋白相互作用導致菌體死亡。Th-LAAO 導致細菌膜通透性和H2O2的產生,是TH-LAAO的抗菌活性的機制(Yang et al.,2011a,2011b;2012)。目前,木霉中一些特定的L-氨基酸氧化酶也被分離並進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鑒定,例如L-亮氨酸-a-氧化酶(Smirnova et al.,1987a,1987b),L-蛋氨酸氧化酶(Smirnova et al.,1988),L-苯丙氨酸-a-氧化酶(Smirnova et al.,1988),以及L-賴氨酸-a-氧化酶(Kusak-abe et al.,1980;Hu et al.,1994;Weber et al.,1994;Smirnova et al.,2009;Arinbasa-rova et al.,2012 a,2012b;Pokrovsky et al.,2013)。對L-賴氨酸-a-氧化酶的研究比較詳細,因為它在體外具有顯著的抗增殖活性,在體內抗腫瘤治療中起有效作用(Kusakabe et al.,1980,1988;Pokrovsky et al.,2013)。Selinheimo等(2006)利用同源性序列搜索,在絲狀真菌里氏木霉(T.reesei)中發現一個新的木霉酪氨酸酶基因tyr2,這是第一次報道的分泌型真菌酪氨酸酶。里氏木霉(T.reesei)TYR2 對L-酪氨酸和L-多巴都有活性,表現出廣泛的底物特異性。里氏木霉TRY2 被報道能夠氧化多種肽與蛋白結合氨基酸,Westerholm-Parvinen等(2007)將TYR2在畢赤酵母中進行表達,並利用同位素標記對其理化性質進行了研究。El-Sayed(2009)描述了一種利用固態發酵在康寧木霉(T.koningii)中生產L-谷氨醯胺酶的方法。
谷氨酸脫羧酶(GAD;EC4.1.1.15)是生物催化 L-谷氨酸的 a-羧基脫羧反應生成GABA的唯一酶,廣泛分布於從單細胞生物到哺乳動物的各種有機體活細胞中。在真菌中分生孢子、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中均有GAD,主要存在於分生孢子中(
谷氨酸脫羧酶GAD已經被分離純化,並且被證明在分生孢子培養基中表達(Hao etal.,1991,1993)。Kumar等(2000)在黑麴黴(A.niger)菌絲體中發現GABA旁路。在綠色木霉(T.viride)中 GAD 活性受發育的調控並且在非分生孢子突變體中不存在(
有關木霉合成氨基酸的研究有限。有一例研究是關於咪唑甘油磷酸脫氫酶編碼基因的工作,該酶參與組氨酸的生物合成,通過釀酒酵母(S.cerevisiae)遺傳互補,從哈茨木霉(T.harzianum)克隆到了其編碼基因,並用作遺傳轉化標記(Goldman et al.,1992a)。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某些菌株能夠過量產生某些氨基酸,木霉能夠將DL硫代脯氨酸的72%(w/w)轉化為L-半胱氨酸(Meiji Seika Kaisha Ltd.,1982)。Pitt等(1981)對黃綠木霉(T.aureoviride)在連續培養時的總氨基酸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谷氨酸和丙氨酸是胞內含量最為豐富的氨基酸種類(60~100及43~135μmoles/g乾重,介於0.06~0.20/h)。但同時發現甘氨酸、精氨酸和鳥氨酸也是主要的氨基酸種類(5~9μmoles/g乾重)。大多數其他氨基酸的含量一般為1~3μmoles/g乾重,生長速度快時,這些氨基酸的含量也較高(Pitt et al.,1981)。
② 人吃了綠色木霉 有什麼危害嗎
你好:容易誘發呼吸道系統和皮膚方面的多種疾病。食用菌木霉的危害性危害症狀木霉的主要生物特徵為其菌絲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內即可達到生理成熟,然後即生出綠色霉層,即其孢子層。當基料被侵染後,菌絲階段不易察覺,直到出現霉層時才能引起注意;起初只是點狀或斑塊狀,當條件合適或食用菌菌絲不很健壯時,很快發展為片狀,直至污染整個菌袋或料床,若不及時採取措施,菇棚內短時間即可成一片綠色,其孢子飛揚,周邊棚牆上也將附著大量木霉孢子,給以後的生產留下嚴重隱患。
祝你健康
③ 木霉氨基酸及功能
蛋白質是生命功能的主要載體,而氨基酸是蛋白質的構件分子。木霉中的氨基酸可以通過縮氨酸作用產生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片段,還可以由兩個氨基酸水解產生具有抗生性的二酮哌嗪等氨基酸衍生物。
谷氨酸(Glu)是真核細胞中主要含氮細胞成分,是粗糙脈孢菌(Neurospora crassa)分生孢子的主要成分(Schmit et al.,1975)。在真菌中,Glu 代謝的一些方面已經被報道。例如,粗糙脈孢菌(N.crassa)和綠色木霉(T.viride)中,Glu通過Q-氨基丁酸旁路在分生孢子萌發中起重要作用(Schmit et al.,1975;Strigáˇcová et al.,2001)。谷氨酸脫羧發生在液體培養、空中生長和產孢的綠色木霉(T.viride)的指數生長期(Strigáˇcová et al.,2001)。而且,Glu作為深綠木霉(T.atroviride)的唯一碳源時,發生培養基鹼性化(Hõlker et al.,1999)。Pokorny等(2004)測定了綠色木霉(T.viride)在蔗糖和谷氨酸中生長的菌絲體中U-14C標記的谷氨酸的攝取,發現以谷氨酸作為唯一碳源時,生物質產量約降低5倍。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種非蛋白質組成的天然氨基酸,為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一種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降血壓、利尿、鎮痛安神、改善腦機能、增進腦活力、促進長期記憶、營養神經細胞、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等。GABA在神經系統的作用已被確認了幾十年,與非神經興奮組織和微生物相比,GABA在神經系統的研究是神經科學家的焦點。GABA代謝涉及原核和真核細胞代謝的各個方面。在細菌中,一些證據表明,GABA代謝參與酸性環境中的細胞內pH值調節(Castanie-Cornet et al.,1999;Ma et al.,2002)。GABA旁路也參與多胺的降解(Shaibe et al.,1985;Schneider et al.,2002)。植物可以通過GABA代謝的變化響應損傷、冷脅迫和真菌侵染(Reddy,2001;Solomon et al.,2002)。它還參與植物的發育、分化和繁殖(Gallego et al.,1995;Chen et al.,1994;Ma,2003;Yang,2003)。GABA在絲狀真菌中的作用還沒有被深入研究,在一些真菌中的數據也較分散。在粗糙脈孢菌(N.crassa)中,在乾燥的分生孢子中GABA濃度較低,但隨著分生孢子的萌發,GABA開始形成,谷氨酸脫羧酶(GAD)被激活(Schmit et al.,1975;Christensen et al.,1980)。Kaliňák等(2008)研究發現,在蔗糖中生長的綠色木霉(T.viride)提取物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按照年齡依賴方式減少。當真菌被轉移到不含糖的培養基中時 GABA 也從菌絲體中消失。與簡青黴(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和構巢麴黴(A.nilans)的菌絲體相比,木霉在培養過程中GABA的水平有相似的發展。結果表明,GABA旁路不僅在真菌中是活躍的,而且受發育調控。在紅褐肉座菌(H.jecorina)即里氏木霉(T.reesei)中GABA可以像其他氨基酸一樣被利用(Drunina et al.,2006)。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代謝和代謝組學研究表明,在厭氧條件下或谷氨酸積累的情況下 GABA 含量升高(Panagiotou et al.,2005a,2005b)。GAD在釀酒酵母(S.cerevisiae)中的異源表達和缺失表明,產生GABA的酶在防禦細胞氧化中起重要作用(Coleman et al.,2001)。以上數據表明真菌中GABA代謝也參與代謝的多個領域。
④ 綠色木霉(T.viride)
T.viride成功構建的突變株系大多由物理、化學誘變獲得。李忠玲等(2011)對T.viride A10進行硫酸二乙酯(DES)和微波誘變。DES處理50min可造成95%的致死率,通過反復誘變,他們篩選10株透明圈較大的菌株進行復篩,並且測試FPA酶活力,篩選了酶活最高的DES8作為最優的突變菌株。通過微波誘變,在90s反復誘變的情況下,測試篩選菌株的FPA酶活力,篩選得到WB8的酶活較高,而且比DES8提高了14.88%,cmC酶活力提高了42.37%,為優秀的突變菌株。兩株突變體的遺傳穩定性均良好。
陳光等(2011)成功地利用快中子對T.virideAS313711的輻照誘變高纖維素酶活性的突變體菌株。快中子具有電離密度大、能量高的特點,可在生物體內產生較高密度的次級電離,造成細胞核遺傳物質DNA的合成延遲,細胞分裂受阻,進而產生染色體畸變和基因型突變,是對遺傳物質的直接作用。他們研究了不同劑量下,快中子對T.viride孢子致死率和遺傳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輻照劑量在016~418Gy范圍內時T.viride的致死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輻照劑量為112~214Gy時,T.viride的致死率可達70.10%~80.10%,大於418Gy時,致死率接近100%。突變體後代經過選擇性剛果紅培養基初篩,液體發酵復篩,獲得了一株正突變菌株Fn10-1,該突變體是在輻照劑量112Gy時誘變的。其產纖維素酶的CMC酶活為91414U/mL,FPA酶活為633163U/mL,比出發菌株分別提高了30~40倍。經過6世代後,突變菌株的酶活性無較大變化且能穩定遺傳。研究表明,快中子突變可突破原有基因庫的限制,誘發新基因或新基因組合,為木霉育種的良好的物理誘變因素。
Wang等(2009)分析了紫外誘變產生的T.viride菌株T100-14b-葡萄糖苷酶產生和供應在細胞內和細胞外水平上的特徵。研究在三種實驗條件下進行:①發酵過程中將pH值固定在4.8;②發酵過程中添加1mg/mL的2-脫氧葡萄糖;③不固定pH值亦不添加2-脫氧葡萄糖(對照)。研究在培養的不同階段(分別為24h,48h,72h,96h和120h後)通過酶活性檢測和電鏡免疫金標簽分析,得到如下結果。在pH值恆定為4.8的條件下,24h內獲得到了高密度免疫金標簽顆粒、最高胞內酶活性、所有酶活性和特殊酶活性。72h後,體外的和總酶活力稍有波動,但胞外最高酶活力水平仍比對照高2.7倍。相對的,在發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2-脫氧核糖後,β-葡萄糖苷酶總活性和分泌量在培養96h時達到高峰值,其最高分泌活性比對照提升了2.05倍。此外,在pH值控制和添加2-脫氧核糖後,β-葡萄糖苷酶的分泌比率(分泌β-葡萄糖苷酶最高值/總活性最高值)幾乎提升到了與真菌纖維素酶相持的水平。
Shafique等(2011)為了篩選纖維素酶高產菌株,分別採用了物理和化學誘導方法對本土T.viride菌株FCBP-142進行突變體選育,兩種方法分別為紫外輻照和乙基甲磺酸誘導突變。紫外照射後,在178株突變體後代中,81個誘導株系在瓊脂平板上具有較大面積的菌圈,其中Tv-UV-5.6達到了87IU/mL,相對的母本菌株為53IU/mL。乙基甲磺酸處理後,產生纖維素酶活最高的突變子Tv-Ch-4.3顯示了相對於親本異常高水平的酶活性(122.66IU/mL)。研究者又進行了穩定遺傳突變子的RAPD-PCR分析,比較每個突變子與母本菌株在擴增條帶大小和豐富度上的不同。分析得到的系統樹圖顯示,突變體Tv-Ch-4.3和Tv-Ch-5.5可歸為一類,而Tv-UV-5.6和Tv-UV-5.9最相近。而且,五個突變子與其母本菌株有75%的條帶相似度。
T.viride的ATMT轉化系統也已成功建立。孫虎等(2011a)通過農桿菌介導的T-DNA轉化突變體系的建立,成功轉化了綠木霉ZBS6,共獲得368個突變體,轉化效率達90%以上。他們通過PCR和Southern雜交分子鑒定及遺傳穩定性檢測確定了T-DNA插入獲得的突變體可以穩定遺傳,單拷貝插入率達到了80%。進一步以小麥全蝕病病原菌為供試病原菌進行了室內生防能力測定,篩選了2個具有明顯生防作用的突變體,分別為T79和T124。
⑤ 木霉治理重金屬污染
木霉具有超強的生存能力,可抵抗各種有機污染和重金屬,且生產成本低,吸附量大。篩選對重金屬尤其是復合重金屬耐受性和去除率高的木黴菌株,應用於重金屬污染治理,經濟有效。
Morales-Barrera在2006年首次報道了在氣升式生物反應器中分批培養木霉,對高濃度的鉻(Ⅵ)廢水進行處理,結果表明,在這種反應器中,木霉對高濃度的鉻(Ⅵ)具有非凡的去除能力。鉻(Ⅵ)起始濃度分別為1.3mm,1.6mm時,木霉分別培養30h和80h能完全將其去除,濃度為1.94mm時,木霉培養超過160h也不能將其完全去除,但是,對鉻(Ⅵ)的總去除率很高,達到94.3%。
高永東(2008)利用耐受和吸附重金屬鎘效果較好的木霉突變株P6和H6與油菜聯合使用,在上海市崇明區現代農業園區(上海健綠花菜專業合作社,鋅、鎘、銅為輕度污染)進行了田間試驗(試驗面積為5畝)。木霉修復劑施用劑量為15kg/畝,木霉施用與油菜播種同時進行,試驗期間油菜播種兩茬,取樣兩次,採收時計算產量。檢測油菜幼苗鮮重、株高,植株體內鋅、鎘、銅、汞含量。通過大田試驗表明,與對照相比,木黴菌修復劑能明顯促進油菜生長,能促進油菜幼苗對鋅、鎘、銅的吸附。
智利Alhué地區受金屬礦開采排放的污水污染嚴重,研究者在該地區選擇49m2的農田進行木霉修復試驗。商品化的木霉制劑施用後30d,70d,90d取樣,檢測土壤中各項指標,發現木霉能在高溫、乾旱及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土壤中定殖、存活,由起始濃度670 cells/g土壤,30d時濃度為22000 cells/g土壤,40d時濃度為20000 cells/g土壤,90天時仍有19000 cells/g土壤;並能改善土壤的結構(pH、磷、鈉、鈣、鎂等),但重金屬(鋅、錳、鐵、銅)依然存留在土壤中,且濃度很高(Estudio,2010)。
木霉對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對於水體中的重金屬,直接利用菌絲體進行吸附,菌絲固定化後,可對吸附的重金屬進行解吸,使生物修復劑能重復利用,經濟有效。但是吸附過程受外界因素及吸附劑本身的特性影響較大,如pH、溫度、吸附時間、吸附劑粒徑、水體中重金屬的濃度等,所以要進行系統的試驗,確定最佳吸附條件。木霉對土壤中重金屬的去除,一般是與能耐受、吸附重金屬的植物聯合應用,以達到改善土壤質量,促進植物對金屬的吸附,通過收割植物,使土壤中重金屬濃度降低。這種方法費用低,操作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耐受菌株篩選、影響因素等方面,木霉與重金屬結合反應的機理,反應的動力學及熱力學特性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開發新型的、方法簡單的處理工藝及反應器,以滿足越來越嚴重的重金屬污染治理需求。
結語
木黴菌為好氧性絲狀真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大多數的木黴菌菌株具有較強的超寄生能力,能夠存在於植物殘體和土壤組織內,並且與植物互作,促進植物生長,抑制病害發生或者調控重金屬污染作用。
在重金屬污染場所分離到的對重金屬耐受性高、去除率高的木黴菌株,通過研究其最佳降解條件,可直接用於重金屬污水處理,或與植物/微生物聯合用於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是一種費用低、簡單可操控的技術,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
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集中於實驗室內,真正的示範推廣很少,而且沒有相應的治理參考標准,因此還需要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使重金屬污染的木霉修復早日得到推廣應用並規模化。
⑥ 什麼是綠色木霉
木黴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粘孢菌類,是一類普遍存在的真菌。綠色木霉是木黴菌中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一種, 目前在工業、農業和環境科學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綠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常腐生於木材、種子及植物殘體上。綠色木霉能產生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纖維素酶、幾丁質酶、木聚糖酶等。綠色木霉是所產纖維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產生的纖維素酶的降解作用, 目前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外對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同時,綠色木霉又是一種資源豐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⑦ 木霉有何特徵怎樣防治
木霉(Trichoderma spp.)又名綠霉,為害銀耳的主要是綠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viride)、粉綠木霉(T.glaucum)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長梗木霉(T.longibrachiatum),是競爭性雜菌之一。
(1)形態特徵
木黴菌絲生長濃密,初期呈白色斑塊,逐步會產生淺綠色孢子。菌落中央為深綠色,向外逐漸變淺,邊緣呈白色;後期變為深黃綠色、深綠色,會使培養基全部變成墨綠色。菌絲有隔膜,向上伸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再分成兩個相對的側枝,最後形成梗。小梗頂端有成簇的分生孢子。兩種木霉形態見圖27。
圖27 木霉
1.綠色木霉 2.康氏木霉
(2)發生與危害
木黴菌為競爭性雜菌,又是寄生性的病原菌。它既能寄生於銀耳的菌絲和子實體,又有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木黴菌絲接觸寄主菌絲後,能把寄主的菌絲纏繞,切斷;還會分泌毒素,使培養基變黃消解。木黴菌適於在15~30℃溫度和偏酸性的環境中生長。常發生在銀耳菌種和栽培袋的培養基內,也侵染在子實體上。它與銀耳爭奪養分和生存空間。受其侵染後,養分被破壞,嚴重的使培養基全部變成墨綠色,發臭變軟,導致整批菌袋腐爛;子實體受其侵染後發生霉爛,給栽培者帶來嚴重損失。
(3)防治方法
注意清除培養室內外病菌滋生源,凈化環境,杜絕污染源;培養基滅菌必須徹底,接種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菌袋堆疊要防止高溫,定期翻堆檢查;出耳階段防止噴水過量,注意耳房通風換氣。如在菌種培養基上發現綠色木霉時,這些菌種應立即淘汰。如在菌袋料面發現綠黴菌,可用5%石炭酸混合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溶液等葯劑注射於受害部位;污染面較大的採取套袋,重新進行滅菌、接種。幼耳階段發現被害,可用75%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溶液局部噴灑受害處。成耳期發現被害時,提前採收,避免擴大污染。
⑧ 靈芝綠色木霉頻發,靈芝綠色木霉危害是什麼
綠色木霉是產生頻率和傷害水平最大的,在靈芝種植的每個環節均可產生,可以說破壞性、毀滅性的病蟲害和黴菌,比較嚴重危害著靈芝的生產量和品質,是靈芝種植中病蟲害預防的關鍵,下邊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靈芝綠色木霉預防方式吧!
靈芝綠色木霉形狀特點
綠色木霉是菌絲苗條沒有顏色,具隔開,多發枝。分生孢子梗從菌絲的枝條上長出,對生或共生,一般有2~3次發枝,著生分生孢子的小梗瓶形或錐形。分生孢子多見球形,孢壁具小疣突,綠色或藍綠色。在PDA培養液上菌體初為白絮狀物,後為暗綠色。
適度增加接種量,可使靈芝菌絲以較大優勢快速攻佔底盤,降低黴菌的環境污染,具有以菇抗菌的功效。
確保塑造房間內具備適合的微氣候,把好菌絲塑造關,操縱25℃上下的溫度和60~70%的環境濕度,留意通風換氣,堅決杜絕高溫高低溫,造就靈芝菌絲生長的最適合自然環境標准,推動靈芝菌絲迅速生長,快速攻佔全部料面。
靈芝原基長出後,要立即拔掉棉塞或開袋,以防原基毀壞而感染綠色木黴菌。搞好隔熱保溫保濕補水工作中,與此同時提升通風和給予一定的陽光照射,促進原基健康地成長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完善後立即採收。
⑨ 綠色木霉的詳細介紹。。。急急急。。。
木黴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粘孢菌類,是一類普遍存在的真菌。綠色木霉是木黴菌中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一種, 目前在工業、農業和環境科學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綠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常腐生於木材、種子及植物殘體上。綠色木霉能產生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纖維素酶、幾丁質酶、木聚糖酶等。綠色木霉是所產纖維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產生的纖維素酶的降解作用, 目前日益受到重視,國內外對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同時,綠色木霉又是一種資源豐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機制有以下幾種:產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這是木黴菌作為拮抗菌最重要的機制;溶菌作用;競爭作用。
⑩ 綠色木霉對靈芝栽培有什麼為害如何防治
在靈芝栽培中綠色木霉是發生頻率和為害程度最高的,在靈芝栽培的各個階段均可發生。綠色木霉可以和栽培的靈芝菌絲競爭養料,消耗養分,也可以分泌毒素破壞靈芝菌絲的細胞質,抑制靈芝菌絲的生長,嚴重影響著靈芝的產量和質量,是靈芝栽培中病害防治的重點。污染初期表現不明顯,中後期逐漸由白變綠,雜菌菌絲密集,產生綠色粉狀物,靈芝菌絲逐漸死亡,整根菌木或菌袋會被污染,剖開可見空隙處有綠色粉狀物。
防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嚴格選料。培養料要求新鮮、無霉變,用前要曝曬數天。滅菌要求徹底。接種嚴格無菌操作。保證培養室內具有適宜的小氣候,溫度控制在25℃左右,60%~70%的濕度,注意通風換氣,創造靈芝菌絲生長的最適宜環境條件。特別注意出芝階段的培養管理工作,加強早期防治。定期檢查生長情況,一旦發現污染,應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綠色木霉的生長、蔓延。菌絲體生長階段若發現料面有綠色木霉污染,可採用石灰水擦洗患處,或用石灰漿封殺;如子實體感染綠色木霉,應及時摘除,以防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