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水污染情況及監測方法簡述
(1) 污染源煙塵(粉塵)在線監測儀 用於在線監測污染源煙塵、工藝粉塵排放量(濃度或總量),包括測量相關參數:流量、O2、含濕量、溫度等,是實現污染源排放總量監測的必備監測儀器。 (2) 煙氣SO2、NOx在線監測儀 用於在線監測煙氣中SO2、NOx含量,通過流量測量,實現總量監測。 (3) 環境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 該系統用於空氣質量周報、日報監測,主要監測項目有:SO2、NOx、CO、O3、PM10等。 (4) 酸雨自動采樣器 自動採集降水樣品,以便測定降水的pH值。 (5) PM10采樣器 用於採集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μm以下的顆粒物。 (6) 固定和攜帶型機動車尾氣監測儀 用於測定機動車排放尾氣中CH、CO等含量。 2、污染源和環境水質監測儀器: (1) 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 污染物排放的總量監測要求濃度與流量同步連續監測,在線測流和比例采樣是總量監測的基本技術手段,對於重點污染源還需要配備在線監測儀器。 (2) 流量計 用於規范化的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線連續監測儀器。 (3) 自動采樣器 用於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時間比例兩種方式的在線自動采樣裝置。 (4) 在線監測儀器 用於工業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線測分析儀器。監測主要項目有:COD、TOC、UV、NH4+-N、NO3-N、氰化物、揮發酚、礦物油、pH等,應具有自動校正和自動沖洗管路功能。 (5) 環境水質自動監測儀器 用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標的在線自動監測儀器。水質自動監測項目分為水質常規五參數和其它項目,水質常規五參數包括溫度、pH、溶解氧(DO)、電導率和濁度,其它項目包括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及氨氮(NH3-N)。 (6) 總有機碳(TOC)測定儀 總有機碳(TOC)是反應水體有機物含量的指標,可用於污染源或地表水的監測。 3、攜帶型現場應急監測儀器 攜帶型現場應急監測儀器,用於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監測,其主要特點為小型、便於攜帶及快速監測。 (1) 攜帶型分光光度計 用於現場監測的攜帶型分光光度計,測試組件一般包括氰化物、氨氮、酚類、苯胺類、砷、汞及鋇等毒性強的項目。 (2) 小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 用於現場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的小型攜帶型儀器,主要監測項目有CO、Cl2、H2S、SO2及可燃氣監測等。 (3) 簡易快速檢測管 用於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檢測水中或空氣中有害成分的現場用簡易裝置,主要監測項目有CO、Cl2、H2S、SO2、可燃氣、氨氮、酚、六價鉻、氟、硫化物及COD等。 4、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監測儀器 (1) 全向寬頻場強儀 用於測量某頻率范圍內的綜合電磁場強。 (2) 頻譜儀 用於測量不同頻率電磁輻射的場強及譜分布。 (3) 工頻場強儀 用於測量50HZ工頻電磁場強度。 (4) 大面積屏柵電離室α譜儀 測量環境介質中α放射性核素的濃度。 (5) 全身計數器 用於監測職業工作者或公眾的全身污染情況。 (6) 環境輻射劑量率儀 用於監測環境貫穿輻射水平。 四、重點研究的環境監測儀器和環境標准樣品 1、環境遙感監測系統。用於監測大范圍的環境污染狀況與生態環境狀況。如監測河上、海上溢油;監測各排污口排污狀況;遠距離監測污染源煙塵、煙氣排放情況以及發生赤潮的面積、程度等。實現環境預報監測。 2、有機污染物自動連續監測系統。 3、光化學煙霧監測系統。 4、有機物環境標准樣品(①揮發性鹵代烴混合標樣,②揮發性芳香烴混合標樣,③多環芳烴混合標樣,④苯胺類混合標樣,⑤酞酸酯類混合標樣,⑥有機磷農葯混合標樣,⑦有機氯農葯混合標樣,⑧含N、含P的有機農葯混合標樣,⑨半揮發性有機物混合標樣,⑩揮發性有機物混合標樣)等。 5、PM2.5采樣器。 五、 發展環境監測儀器的政策措施 1、發展環境監測儀器及其設備是實現監測技術現代化,為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准確信息的重要保證,國家鼓勵研製開發和生產國家所需的監測儀器設備。 2、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的開發和生產的宏觀引導,加強對環境監測技術、監測儀器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適時制訂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政策,明確環境監測的的需求和方向,指導和規范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 3、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的標准化工作。環境監測儀器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物質基礎,為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准確、可比,應加強環境監測儀器標準的制訂工作。將環境監測儀器標准納入環境保護標准體系,與環境監測規范、環境分析、檢測方法的制訂工作統一規劃,協調進行。通過制訂統一的標准引導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進步。 4、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的監督管理,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權威性的技術中介機構,對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和質量狀況進行檢測,並向社會公布。對在環境監測中用於執法監測的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實行「准入」制度。 5、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創新工作,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急需的監測技術的科研投入,把環境監測技術的開發列入環境科研重點領域。藉助國家各種扶持政策,推進環境監測儀器的產業化和技術升級。 6、促進監測儀器科研與生產結合,鼓勵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採取多種方式開展技術合作,加快環境監測技術的成果轉化。 7、走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的道路。對我國目前生產技術落後,國外已有先進的成套技術的監測儀器,鼓勵引進國外的關鍵技術,合資生產,再逐步實現國產化。 8、利用市場調控手段,促進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的重新組合,逐步改變監測儀器生產技術薄弱、投資分散、低水平重復、市場競爭力低的狀況,實現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形成一批監測儀器生產的骨幹企業。 9、根據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規劃,制訂環境監測工作的相應法規,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區域性的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的自動化網路系統。通過組織實施環境監測自動化網路建設的示範工程,帶動自動化環境監測網路系統的形成。擴大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市場需求。 附:環境監測儀器分類 附件: 環境監測儀器分類 按使用領域環境監測用主要儀器設備分以下幾類: 1、空氣質量與污染源廢氣監測專用儀器: TSP采樣器(大、中流量) PM10采樣器(大、中流量)* PM2.5采樣器** 粗(PM2.5-10)細(PM〈2.5)顆粒物雙道采樣器 空氣顆粒物分級采樣器 粉塵采樣器 酸雨自動采樣器* 氣體采樣器 氣體監測儀(SO2、NOx、CO、O3、HCl、Cl2、CH等) 環境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 煙塵采樣器 煙氣采樣器 煙塵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煙氣SO2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煙氣NOx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煙氣參數O2、濕度、壓力、流速等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區域(如機場、交通干線、工業區)及重點污染源(如電廠、冶煉廠、建材廠的煙囪)連續監測系統**汽車尾氣監測儀* 光化學煙霧監測系統** 2、環境水質與污水監測專用儀器: 水質采樣器 污水采樣器 COD測定儀 BOD5測定儀 油份濃度儀 溶解氧測定儀 色度計 濁度計 鹽度計 總有機碳(TOC)測定儀* 總氮測定儀 總磷測定儀 氨測定儀 氰化物測定儀 游離氯測定儀 環境水質的自動監測系統* 污水測流和在線連續監測系統* 有機污染物自動連續監測系統** 3、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器: 攜帶型氣相色譜儀(帶PID檢測器,可在野外現場監測大部分有機污染物) 車載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可用於土壤、固廢現場金屬污染調查) 車載式GC_MS儀 攜帶型分光光度計* 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器(Cl2、CO、可燃氣、CH4、苯系物等)* 報警裝置(CO、CH4、Cl2、H2S、汽油泄漏等) 簡易快速檢測管* 快速BOD測定儀 攜帶型溶解氧測定儀 流動監測車 4、其它要素監測儀器 雜訊監測儀 雜訊自動監測系統 振動監測儀 場強儀* 全向寬頻場強儀* 寬頻電磁場強儀* 工頻場強儀* 大面積屏柵電離室α譜儀* 全身計數器* 環境輻射劑量率儀* 生態環境的遙感遙測系統 環保治理設施、監測儀器運行狀態監視儀 5、實驗室通用分析儀器及其設備 (1) 光學類儀器: 可見分光光度計 紫外分光光度計 熒光分光光度計 火焰光度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原子熒光光度計 等離子發射光譜儀 X-射線熒光光譜儀 (2) 電化學儀器: pH計 離子計 電位計 示波極譜儀 陽極溶出儀 庫侖儀 電位滴定儀 電導儀 (3) 色譜類儀器 離
❷ 現場檢查檢查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時主要採取哪些措施收集固定證據
環境監察大隊的工作職能:1、依法對轄區內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況實行現場監督、檢查、並參與處理。2、貫徹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3、依據主管環境保護部門的委託,依法對轄區內單位或個人執行環境保護法規的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並按規定進行處理。4、負責污水、廢氣、固體廢棄物、雜訊等超標排污費和排污費的徵收工作。5、負責排污費財務管理和排污費財務、統計報表的編報匯審工作。6、參與環境污染事故、糾紛的調查處理。7、參與污染治理項目年度計劃的編制。負責該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8、承擔主管部門或上級環境保護部門委託的其它工作任務。三、環境監察工作程序(一)污染源監察工作程序l、計劃管理(1)、按廢水、廢氣、雜訊、固廢等分列轄區內重點、一般污染源名錄,建立檔案;(2)、按規定進行現場監督檢查。2、現場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生產規模、生產工藝、地理位置、污染物排放強度、污染源治理情況是否發生重大變化,是否相關環保手續。(1)、正常:填寫檢查記錄;(2)、異常:檢查人員現場取證製作現場檢查(勘察)記錄和詢問筆錄,必要時,進行相關的聲、像取證,並填寫檢查記錄,按環保行政處罰工作程序執行。3、復查對異常情況按規定期限進行復查。檢查處理意見(結果)的落實情況。4、總結歸檔(1)、所有檢查記錄、材料分別存入相應企業檔案;(2)、每季度終了10日內總結季度監察情況、註明發現的問題和處理建議匯總上報大隊領導;(3)、年終總結全年監督檢查情況。(二)污染防治設施監察工作程序1、分類歸檔(1)、現場監察室負責對轄區內廢水、廢氣、雜訊、固體廢物等驗收合格的污染防治設施分列名錄,登記編號,建立設施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企業的基本情況,污染防治設施的名稱、型號,設計處理能力,實際處理能力,處理率和處理效果,處理費用,驗收(改造)日期等。(2)、每月對每台(套)污染防治設施的檢查不少於2次。2、現場檢查檢查內容:檢查企業生產情況:污染源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設施運行記錄、監測記錄和設施管理人員崗位執行情況;各項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規范情況;設施需暫時停運、拆除、閑置、關閉、改建、擴建的,排污口需改變原設置位置或增減的,是否相關環保手續;設施停運或拆除期間採取的達標排放相應措施執行情況。(1)、正常:填寫檢查記錄;(2)、異常:視情處理。(1)超標排放:監測報告結果移交排污費徵收管理科徵收超標排污費,建議限期治理、限產限排、停產治理,同時執行《環境監察行政處罰程序》;(2)設施運行不正常,擅自停運、拆除、閑置、關閉、擅自增加和改變污染物排放口或未按規定設立規范化的污染物排放口及計量監控裝置的,執行《環境監察行政處罰程序》;(3)檢查人員現場取證要製作現場檢查(勘察)記錄和詢問筆錄,必要時進行相關的聲、像取證,並填寫檢查記錄,按環保行政處罰工作程序執行。3、復查對異常情況按規定期限進行復查。檢查處理意見(結果)的落實情況。4、審批管理設施需暫時停運、拆除、閑置、關閉、改建、擴建的,排污口需改變原設置位置或增減的,必須向范縣環保局提出書面申請。縣局可根據具體情況徵求大隊意見後,立刻或限時。5、總結歸檔(1)、所有檢查記錄、材料分別存入相應設施檔案;(2)、每季度終了10日內總結季度環境監察情況、註明發現的問題和處理建議匯總上報大隊領導;(3)、年終總結全年監督檢查情況,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率、處理率和達標率。(三)建設項目「三同時」監察工作程序1、建立檔案(1)、登記轄區內審批的建設項目單位;(2)、對有「三同時」的建設項目逐項建立檔案。2、現場檢查檢查內容:聽取建設單位的建設項目進展情況匯報,並現場檢查核實有關情況。對有「三同時」審批意見的建設項目,未投入生產或使用的,檢查污染防治設施主體工程是否同時施工;試生產期間的,檢查污染防治設施是否建成並投入試運行,同時還要檢查運行效果:已投入正常生產使用的,檢查是否有驗收手續.污染防治設施是否同時建成並投入使用。對沒有相關環保手續的,屬於異常。(1)、正常:填寫檢查記錄;(2)、異常:檢查人員現場取證製作現場檢查(勘察)記錄和詢問筆錄,必要時進行相關的聲、像取證,並填寫檢查記錄,按環保行政處罰工作程序執行。3、復查對異常情況按規定期限進行復查。檢查處理意見(結果)的落實情況。4、總結歸檔(1)、所有檢查記錄、材料分別存入相應檔案;(2)、每季度終了10日內總結季度環境監察情況、註明發現的問題和處理建議匯總上報大隊領導和項目審批機關;(3)、對違法事實清楚以及存在較嚴重問題的應及時上報大隊領導和縣局相關室。(四)限期治理項目監察工作程序l、建立檔案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市政府文件要求,建立轄區內限期治理項目、停產治理項目和關停項目名錄,並逐項建立檔案。2、現場檢查檢查內吞:限期治理項目在規定的期限內治理進展情況、是否治理到位、是否通過驗收,未通過驗收的是否停產治理;停產治理項目是否停產到位,有無未經同意擅自生產現象;關停項目是否關停到位,相關生產設備是否拆除到位,有無擅自生產現象。(1)、正常:填寫檢查記錄;(2)、異常:檢查人員現場取證製作現場勘察記錄和詢問筆錄,必要時進行相關的聲、像取證,並填寫檢查記錄,按環保行政處罰工作程序執行。3、復查對異常情況按規定期限進行復查,檢查處理結果的落實情況。4、總結歸檔(1)、所有檢查記錄、材料分別存入相應檔案:(2)、每季度終了10日內總結季度監察情況、註明發現的問題和處理建議匯總上報大隊和縣局相關室:(3)、對違法事實清楚以及存在較嚴重問題的應及時上報支隊領導和縣局相關室。
❸ 廢水排放環保監測報告
檢驗報告
TEST REPORT
編號:
項目名稱:
環境檢測
委託單位:
檢驗類別:
委託檢測
······················環境監測站
聲 明
一、本報告須經編制人、審核人及簽發人簽字,加蓋本站檢測專用章和計量認證章後方可生效;
二、對委託單位自行採集的樣品,僅對送檢樣品檢測數據負責。不對樣品來源負責。無法復現的樣品,不受理申訴。
三、本站對報告真實性、合法性、適用性、科學性負責。
四、用戶對本報告提供的檢測數據若有異議,可在收到本報告15日內,向本站提出申訴。申訴採用來訪、來電、來信、電子郵件的方式均可,超過申訴期限,概不受理。
五、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本報告;任何對本報告未經授權之塗改、偽造、變更及不當使用均屬違法,其責任人將承擔相關法律及經濟責任,我站保留對上述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六、我站對本報告的檢測數據保守秘密。
地址:
郵政編碼:
電話:
傳真:
電子郵件:
第1頁 共7頁
委託
單位
名稱
聯 系 人
地址
聯系電話
檢測單位
采(送)樣人
樣品類別
廢氣、廢水、廠界雜訊
采樣日期
2012.02.29
檢測周期
2012.02.29-03.05
檢測目的
了解廢氣、廢水和廠界雜訊排放情況
檢測類別
委託檢測
檢測內容
廢氣:顆粒物;廢水:pH、COD、SS、動植物油、氨氮、總磷;廠界雜訊
檢驗依據
見附件1
檢測儀器
TH-880F微電腦煙塵平行采樣儀、AWA-6228雜訊統計分析儀、 TAS-990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AL104梅特勒電子天平、 PXS-270pH計、TU-1810DPC紫外-分光光度計、OIL460系列紅外分光測油儀
檢驗結論
檢測結果見下頁。
由檢測結果可知,所測總排口9:50廢水中 pH、SS、動植物油濃度值均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三級標准,COD濃度值不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三級標准,總磷濃度值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43-2010)表1中C級標准限值要求,氨氮濃度值不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43-2010)表1中C級標准限值要求;所測總排口11:00廢水中 pH、SS、動植物油濃度值均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三級標准,COD濃度值不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三級標准,氨氮、總磷濃度均不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43-2010)表1中C級標准限值要求;所測總排口12:30廢水中 pH、SS、COD、動植物油濃度值均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表4三級標准,總磷濃度值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43-2010)表1中C級標准限值要求,氨氮濃度值不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43-2010)表1中C級標准限值要求;清洗廢水不作判定。所測廠界4個點位的晝間、夜間雜訊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GB12348-2008)表1中3類聲環境功能區雜訊排放限值要求;所測兩個廢氣排口污染物中顆粒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速率均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16297-1996)表2 二級標准限值要求;所測食堂排口食堂油煙符合《飲食業油煙排放標准》(GB 18483-2001)限值要求。
編制:
審核:
簽發:
檢測報告專用章
簽發日期 年 月 日
廢水檢測結果統計表 第2頁共7頁
樣品名稱
檢 測 結 果(pH值單位無量綱,其餘單位為mg/L)
采樣時間
檢測項目
檢測值
排放限值
評價
總排口
9:50
pH值
7.96
6~9
達標
COD
595
500
不達標
SS
208
400
達標
氨氮
33.4
25
不達標
總磷
4.03
5
達標
動植物油
17.8
100
達標
總排口
11:00
pH值
8.78
6~9
達標
COD
679
500
不達標
SS
221
400
達標
氨氮
45.6
25
不達標
總磷
7.20
5
不達標
動植物油
10.5
100
達標
總排口
12:30
pH值
8.28
6~9
達標
COD
478
500
達標
SS
145
400
達標
氨氮
48.4
25
不達標
總磷
4.96
5
達標
動植物油
3.57
100
達標
清洗廢液
12:30
pH值
8.54
/
/
COD
1.28×105
/
/
氨氮
8.75
/
/
總磷
2.13
/
/
以
下
空
白
廢氣檢測結果統計表 第3頁共7頁
排氣筒高度
5m
建設時間
02年
生產負荷
>75%
所在功能區
II類區
檢測地點
檢測項目
檢 測 結 果
最高允許
排放濃度(mg/m3)
最高允許
排放速率(kg/h)
評價
排放濃度(mg/m3)
排放速率(kg/h)
成型車間排口
顆粒物
2.46
0.017
120
0.39
達標
以
下
空
白
廢氣檢測結果統計表 第4頁共7頁
排氣筒高度
3m
建設時間
02年
生產負荷
>75%
所在功能區
II類區
檢測地點
檢測項目
檢 測 結 果
最高允許
排放濃度(mg/m3)
最高允許
排放速率(kg/h)
評價
排放濃度(mg/m3)
排放速率(kg/h)
沖壓模具車間排口
顆粒物
2.18
0.016
120
0.14
達標
以
下
空
白
食堂油煙檢測結果統計表 第5頁共7頁
檢測地點
檢測項目
檢 測 結 果
最高允許
排放濃度(mg/m3)
最高允許
排放速率(kg/h)
評價
排放濃度(mg/m3)
排放速率(kg/h)
食堂排口
食堂油煙
1.32
/
2.0
/
達標
以
下
空
白
廠界雜訊檢測結果統計表 第6頁共7頁
所屬功能區
3類聲環境功能區
測量時間
晝間:2012.02.29 10:40—10:50 夜間:2012.02.29 22:20—22:30
環境條件
陰,風速3.6m/s
測試工況
正常生產
測點號
測點
位置
主要
雜訊源
測點距聲源距離(m)
測定值dB(A)
標准限值 dB(A)
評價
晝
夜
晝
夜
1#
廠界東
風機
30
63.3
54.1
65
55
達標
2#
廠界南
風機
20
64.8
54.6
65
55
達標
3#
廠界西
食堂風機
30
61.2
52.9
65
55
達標
4#
廠界北
風機
20
59.7
51.7
65
55
達標
以
下
空
白
檢
測
點
位
示
意
圖
第7頁共7頁
附件1
廠界雜訊:《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GB12348-2008)
顆粒物:《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1996)
pH:《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GB/T6920-1986)
SS:《水質 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GB/T11901-1989)
COD:《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GB/T11914-1989)
氨氮:《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
總磷:《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
動植物油:《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 紅外光度法》(GB/T16488-1996)
食堂油煙:《飲食業油煙排放標准》(GB 18483-2001)
❹ 污水的五項檢測項目
要看你是什麼污水,對著排放標准來確認檢測指標,像電鍍廢水就不止5項指標。
❺ 環保局水質監測是在總排放口測嗎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
(1996年5月20日,國家環保局 環監[1996]470號)
第一章 總 則
1.1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國家《環境保護圖形標志》標准、國家環境保護局《關於開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要求》。
1.2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是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目的是為了促進排污單位加強經營管理和污染治理,加大環境監理執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調、一收費」的職責,逐步實現污染物排放的科學化,定量化管理。
1.3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應遵循便於採集樣品,便於計量監測,便於日常現場監督檢查的原則。
1.4 本《要求》適用於一切排污單位排污口的規范化整治。
第二章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范圍
2.1 一切向環境排放污染物(廢水、廢氣、固體廢物、雜訊)的排污單位的排放口(點、源),均需進行規范化整治。
2.2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可分步進行。試點期間的整治范圍應不少於轄區內已開征排污費單位的50%,並應遵循以下四項原則(2.3—2.6)。
2.3 以整治污水排污口為主,兼顧整治廢氣、固體廢物、雜訊排放口(點、源)。
2.4 以整治重點污染源為主。對列入國家和省、市級重點排污單位的排污口首先進行整治。
2.5 以整治列入總量控制指標的12種污染物(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化學耗氧量、石油類、氰化物、砷、汞、鉛、六價鉻和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污口為主。
2.6 為體現試點的原則,要分別選擇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規范、不同隸屬關系的排污單位的排污口進行整治。
第三章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
3.1 污水排放口的整治
3.1.1 合理確定污水排放口位置。
3.1.2 按照《污染源監測技術規范》設置采樣點。如:工廠總排放口、排放一類污染物的車間排放口,污水處理設施的進水和出水口等。
3.1.3 應設置規范的、便於測量流量、流速的測流段。
3.1.4 列入重點整治的污水排放口應安裝流量計。
3.1.5 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裝三角堰、矩形堰、測流槽等測流裝置或其他計量裝置。
3.2 廢氣排放口的整治
3.2.1 有組織排放的廢氣。對其排氣筒數量、高度和泄漏情況進行整治。
3.2.2 排氣筒應設置便於采樣、監測的采樣口。采樣口的設置應符合《污染源監測技術規范》要求。
3.2.3 采樣口位置無法滿足「規范」要求的,其監測孔位置由當地環境監測部門確認。
3.2.4 無組織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的,應加裝引風裝置,進行收集、處理,並設置采樣點。
3.3 固體廢物貯存、堆放場的整治
3.3.1 一般固體廢物應設置專用貯存、維放場地。易造成二次揚塵的貯存、堆放場地,應採取不定時噴灑等防治措施。
3.3.2 有毒有害固體廢物等危險廢物,應設置專用堆放場地,並必須有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防治措施。
3.3.3 臨時性固體廢物貯存、堆放場也應根據情況,進行相應整治。
3.4 固定雜訊排放源的整治
3.4.1 凡廠界雜訊超出功能區環境雜訊標准要求的,其雜訊源均應進行整治。
3.4.2 根據不同雜訊源情況,可採取減振降噪,吸聲處理降噪、隔聲處理降噪等措施,使其達到功能區標准要求。
3.4.3 在固定雜訊源廠界雜訊敏感、且對外界影響最大處設置該雜訊源的監測點。
第四章 排污口立標、建檔要求
4.1 排污口立標要求
4.1.1 一切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和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必須實行規范化整治,按照國家標准《環境保護圖形標志》(GB15562.1—1995)(GB15562.2—1995)的規定,設置與之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
4.1.2 開展排放口(源)和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規范化整治的單位,必須使用由國家環境保護局統一定點製作和監制的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
4.1.3 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設置位置應距污染物排放口(源)及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或采樣點較近且醒目處,並能長久保留,其中:雜訊排放源標志牌應設置在距選定監測點較近且醒目處。設置高度一般為: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上緣距離地面2米。
4.1.4 重點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或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以設置立式標志牌為主;一般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或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可根據情況分別選擇設置立式或平面固定式標志牌。
4.1.5 一般性污染物排放口(源)或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設置提示性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
排放劇毒、致癌物及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物質的排放口(源)或危險廢物貯存、處置場,設置警告性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
4.1.6 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的輔助標志上,需要填寫的欄目,應由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組織填寫,要求字跡工整,字的顏色與標志牌顏色要總體協調。
4.2 排污口建檔要求
4.2.1 各級環保部門和排污單位均需使用由國家環境保護局統一印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規范化排污口標志登記證》,並按要求認真填寫有關內容。
4.2.2 登記證與標志牌配套使用,由各地環境保護部門簽發給有關排污單位。登記證的一覽表中的標志牌編號及登記卡上標志牌的編號應與標志牌輔助標志上的編號相一致。編號形式統一規定如下:
污水WS-×××× 雜訊ZS-×××××
廢氣FQ-×××× 固體廢物GF-×××××
編號的前兩個字母為類別代號,後五位為排污口順序編號。排污口的順序編號數字由各地環境保護部門自行規定。
4.2.3 各地環境保護部門根據登記證的內容建立排污口管理檔案,如:排污單位名稱,排污口性質及編號,排污口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種類、數量、濃度,排放去向,立標情況,設施運行情況及整改意見等。
4.3 排污口環境保護設施管理要求
4.3.1 規范化整治排污口的有關設施(如:計量裝置、標志牌等)屬環境保護設施,各地環境保護部門應按照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監督管理規定,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排污單位應將環境保護設施納入本單位設備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
4.3.2 排污單位應選派責任心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兼、專職人員對排污口進行管理,做到責任明確、獎罰分明。
第五章 附 則
5.1 各試點省、市可根據本《要求》,制定當地排污口規范化整治的具體技術規范。
❻ 污水的五項檢測項目是什麼
PH值檢測
SS項檢測
氨氮檢測
BOD檢測
COD檢測
❼ 水資源污染的監測
(1)無機污染的監測
被無機鹽污染的水,由於離子濃度增高,使其電阻率降低。一般來說,地下電阻率與介質孔隙的連通性、孔隙中是否有液體以及液體的電阻率有關。如果孔隙的大小和連通性基本不變,而液體的電阻率只和污染有關,用電法就可以確定污染的范圍和程度,通過電測深和時間域電磁法可以確定污染的垂向分布,而通過電剖面法和頻率域電磁法可以確定污染的橫向范圍,用電(磁)測量比只用鑽探成本低、效率高。此外,電(磁)測井也是一種輔助手段。
應用地面電法監測污染的基本條件是:污染水與非污染水電阻率有明顯差別,埋藏不太深,污染水體有一定的厚度,地表物質電性比較均勻。工作時可先用電測深或時域電磁法確定污染水體頂底板深度,然後按一定系統進行固定極距的電剖面或固定裝置和頻率的頻域電磁測量。電法一般都要與少量監測井互相配合,解釋時利用地質、鑽探和其他地球物理資料。對工礦廢水污染的監測是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對工礦廢水進行污染監測有許多成功的實例。
圖9.1用電法監測工廠廢水對岩溶的加速作用
工廠的廢水排入地下,不僅污染水源,而且在某些地區還加速地下岩溶的發育過程。例如在蘇聯的奧卡河沿岸有一個大的化工廠生產硫酸,酸性廢水滲入地下,溶蝕了石膏質的岩石,在這些岩石中形成了岩溶洞穴,老洞穴不斷加大、新洞穴不斷出現,連續成地下通道,沿著這些通道,溶解的物質流入奧卡河,造成河水污染。通過地面電法測量和河水電阻率測量可以圈定岩溶水的通道位置,並且評價岩溶作用隨時間的變化。從圖9.1中時間t1和t2兩次觀測的視電阻率曲線可以看出,低電阻率的范圍加寬,是溶洞變寬的結果。河水電阻率測量表明,被溶解物質的流入量明顯增加(低電阻率面積擴大)。通過上述測量確定了廢水污染的范圍和程度,以便採取必要的措施。
礦山和油田廢水也是水資源的重要污染源,例如在美國有成千上萬口已經廢棄的、封閉不好的油氣井,由於二次回採而使產油層產生過壓,這些井會使注入油田的鹵水沿鑽孔向上運移而進入淺部的飲用水含水層。在俄克拉荷馬州林肯縣產油的普魯砂層附近曾利用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來圈定鹵水的污染。從 20 世紀 30 年代就開始從普魯砂層採油,從 50 年代開始注入鹵水來提高回採率。瓦穆薩組是該區飲水的主要水源層,淡水層的底部深度變化於 40 ~ 135m 之間,固溶物總量低於 500mg/L。1979 年所打的試驗井表明在油田上含水層的鹵水含量異常高。在該區選出的一些部位按一定網格開展了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圖 9. 2 是一口廢井附近典型的視電阻率擬剖面,它表明深部的良導物質向地表運移,其他一些測線上也檢測到另外一些污染體。根據地球物理結果所打的兩口試驗井的 Br/Cl 比值表明,瓦穆薩組的污染源確實是普魯砂層的鹵水。
圖 9. 2 廢注水井附近的視電阻率等值線圖
(2)有機污染的監測
地下水有機污染的種類較多,其物性特徵不盡相同,探測難度較大。來自煉油廠、化肥廠、制葯廠等排放的廢液多為有機污染,它們在自然環境下不易降解,化學需氧量(COD)、總有機碳(TOD)等指標較高。多數情況下有機污染物與水是非混溶的。輕非水相液體污染物(LNPAL)集中在地下水的表層,而重非水相液體(DNPAL)污染物集中在地下水的底部,這使地下水不同程度地混雜了有機雜質,引起地下水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上的變化。這樣可以根據不同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選取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
20世紀90年代加拿大和美國的學者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開展了一項針對乙烯(C2Cl4)的試驗研究。乙烯用於服裝乾洗和金屬清洗,僅1986年美國就生產乙烯12×108L。乙烯的特點是密度大,在水中下沉,不太受地下水橫向流動的影響。雖然乙烯的溶解度(200mg/L)低,但仍然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水標准(0.01mg/L)高幾個數量級,每排放1L乙烯最終可污染1000×104L的地下水。試驗場地面積9m×9m,周圍用鋼板打入地下,穿過3.3m厚的地表含水層進入下伏半隔水層,有效地隔斷場地內外的水力聯系。通過鑽孔向場地內注入770L乙烯,在圍繞注入孔的9個監測孔內進行中子、密度和感應測井,還定期測地面和井地電阻率。探地雷達工作頻率200MHz,300MHz,500MHz,900MHz,沿測線進行測量。地球物理監測開始於注液前幾天,注液延續了3d,注液後觀測38d,第一個星期每8h觀測一次,以後時間逐漸加長。隨後採用表面活化劑清除乙烯,再監測清除的過程。在中子測井曲線上,由於氯俘獲中子,出現明顯的負峰,如圖9.3(a)所示,從電阻率異常的變化上則可以看出乙烯隨時間的運移,如圖9.3(b)所示。探地雷達測量表明,注入的乙烯先在注入點下1m深左右的界面上匯聚,然後沿該界面向兩側擴散。
圖9.3注乙烯後參數變化
地面加油站儲油罐和地下儲油設施普遍存在腐蝕和泄漏現象,難以發現。北京、沈陽、西安、成都均發生過此類事故。發生在北京地區某加油站的一次漏油事故中,由於污染區面積較大,致使自來水廠停水和地下施工停工。國外此類事故更多,據報道美國對21萬個加油站調查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建設的加油站幾乎都有滲漏,其中1.8萬個已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油氣滲漏的檢測技術較多,其中烴類檢測技術(油離烴)、探地雷達技術,能現場實時給出檢測結果,且快速、方便;吸收烴乙烷、熒光光譜法探測精度高、結果可靠。圖9.4和圖9.5分別是北京市某加油站滲漏污染范圍的游離烴CH4和吸附烴C2H4檢測效果圖。
圖9.4北京某加油站滲漏污染范圍的游離烴CH4檢測效果圖
圖9.5北京某加油站滲漏污染范圍的吸附烴C2H4檢測效果圖
石油污染頗為常見,已有許多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測石油污染的實例。例如利用探地雷達探測石油污染、用常規的直流電法和電磁法有可能探測石油污染。石油進入地下介質的孔隙系統後可使其電阻率明顯增高。研究人員利用地面低頻電磁或電阻率成像方法追索到幾十至幾百米深處的石油污染。例如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城的Carlswell空軍基地,利用鑽孔EM測量數據作出地下電阻率三維分布圖像,推斷出石油污染的位置,據此所打的鑽孔證實了高阻區域與油污染吻合。
圖9.6屏蔽體法的室內試驗和數學模擬結果
浮在潛水面上的高阻油層對電法測量來說會產生屏蔽作用,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屏蔽體」法(SB)。屏蔽體法是一種井地電法,一個供電電極置於污染層之下,用於確定污染層的范圍。室內模擬和數學模擬的結果如圖9.6所示。圖(a)為室內測得石油污染帶上的電位值V(mV);圖(b)為數學模擬計算的電位值V(mV);圖(c)為數學模擬計算的電位梯度ΔV(mV/m)。室內模擬在電解質槽內進行,數學模擬採用有限元法。在野外試驗中採用了電測深和屏蔽法兩種方法,其目的是確定石油污染的范圍,污染層厚度0.2m,深5.7m,賦存於7m厚的第四系礫-砂沉積中,下伏不滲透的白堊系沉積。電測深AB/2最大為50m,在AB/2=15m時沿一些測線出現了電阻率的升高,為污染帶的響應,但最高異常值僅達背景值的15%,難於斷定污染帶的橫向范圍,而屏蔽法顯示了污染帶的范圍比電測深要清晰得多,地球物理野外測量結果已被監測孔證實。
澳大利亞CoffeyPartners公司曾提出,用探地雷達和低頻電磁法探測石油污染有一定的困難,只有頻率在30kHz~5MHz間的電磁波法效果最好。當頻率為1.2MHz時,通過土壤和風化岩石的最大探測深度約30m。在南澳的一個大型柴油機車加油站發現在終端泵站和加油點之間有明顯漏油。開始用EM31電磁儀作剖面測量和探地雷達探測均未奏效,後改用GRC-2儀器作無線電波剖面法,其垂直發射線圈和水平接收線圈沿剖面移動,兩者保持零耦合狀態,測量垂直磁場強度,線圈距在工作期間保持不變。結果在柴油污染范圍內測出明顯垂直磁場強度低值異常,並經鑽探和槽探證實。
總之,地下水有機污染濃度較低,物理化學性質上的變化較小,監測難度大,必須採用高解析度、高密度的方法以及應用地球物理的綜合解釋方法技術。
(3)地下水污染路徑的動態監測
以河北滄州為例。河北滄州地處濱海平原,該區以沖積-湖積的粉細砂鬆散岩層為主,並夾有多層海積層。自上而下共有五組含水層,且咸、淡水交替出現,地下水含氟量較高(2~7mg/L),地下水補、經、排條件差,地下水循環交替作用緩慢,垂向補給逐漸被側向補給所代替。由於集中開采地下水,使得滄州地下水失衡而形成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圖9.7)。
圖9.7滄州漏斗Q2含水組水位下降剖面圖
滄州漏斗的形成給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地下水嚴重污染。由於漏斗的形成,加速了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使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時稠密的機井給地表(淺層)污水、鹹水和淡水層形成的污染通道,使所利用的含水層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用直流電法和探地雷達,在地面監(遙)測地下水漏斗的動態變化、監測地面上工業和生活污水向漏斗遷移的路徑,從污染源和污染路徑上卡住污染物對地下水的污染。
(4)井中多個含水層之間交叉污染的監測
已經廢棄的工業用井和供水用井,以及一些設計得不適當的監測井穿過多個含水帶,使得地下水流系統「短路」。如果其中有的含水層已被污染,便會產生水層之間的交叉污染。美國地質調查所和美國環境保護署合作在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三疊紀斯托克頓組地層中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了廢棄井中多個含水層之間的交叉污染,測量了井內的垂向水流,取樣並分析了井中的液體。所使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井徑測井、液體電阻率測井、液體溫度測井、自然伽馬測井和單點電阻測井。在16個鑽孔的45~143之間進行,用以劃分岩性、地層,圈定了含水裂隙和井液垂向運移帶,測量了垂向液流,確定了井液的運移方向和速度。
(5)地表水污染治理中的地球物理工作
在杭州西湖換水過程中曾經成功地應用了地球物理方法。西湖由於常年污染,湖水的水質和透明度日益變差,市政府決定開鑿隧道引錢塘江水更換西湖湖水。為了解江水進入西湖的運移和分布情況、換水的進度和效果,利用電阻率法在換水過程中及其前後進行了動態和靜態觀測(圖9.8)。
在換水之前對江水和湖水的電阻率進行了測量,江水的電阻率變化范圍為81~93Ω·m,平均為88Ω·m。西湖由五個相互連通的湖泊組成,其中電阻率最低的變化范圍為55~60Ω·m,平均為57Ω·m,最高的變化范圍為69.5~75Ω·m,平均為72Ω·m。這是利用電阻率法監測換水過程的基礎。水電阻率觀測比例尺為1∶5000,線距200~400m,整個湖面均勻發布20條測線。觀測儀器為測井全自動記錄儀,安裝在電瓶驅動船上,用七心電纜連接電源、探測器和自動記錄儀。探測器為井液流體電極系,固定在水深約70cm處,換水期間每天沿各測線連續探測水的電阻率一次。根據觀測結果,可以得出江水進入西湖後逐日的擴散范圍、水流的主要方向,指導了換水工作的進行。同時發現了一些原來未發現的污染源。
(6)地下水污染防護中的地球物理工作
地球物理方法也可用來監測有機化合物污染的治理過程。美國能源部執行了一項「非乾旱區土壤和地下水易揮發有機化合物綜合示範計劃(VOC-NAS)」,向地下注入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作為新陳代謝的碳源,以繁殖一種微生物,使三氯乙烯降解。混合物注入地下後,在運移的途徑上,由於置換了地層水,使電阻率升高,因而可以通過地下(井間)電阻率層析使運移的途徑成像。電阻率層析是在5個鑽孔之間進行的,每一孔內有21個電極,從地面到61m深度等距發布,兩孔之間的地面有4個電極。結果發現,注入氣體流動途徑為復雜的三維通道網,有些通道延伸到距注入井30m以外,這些通道在幾個月過程中並不穩定,不斷有新通道出現,氣體注入通道的電阻率隨時間而增大。影響微生物繁殖的其他因素還包括大氣降水和來自地表的水溶養分。所以,在另一組試驗中,水從地面滲入地下並作出滲入前和滲入過程中某一瞬間電阻率差值的圖像,這些圖像表明,水的入滲也是限於具有三維結構的狹窄通道,水流受地層滲透率變化(砂和泥的分布)的控制,不過水流通道隨時間的變化小。這些通道在圖像上表現為低阻帶。
圖9.8西湖初次換水混合流推進圖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提出一種不盡相同的治理方案,並在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場地進行了試驗。該場地也被揮發性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為了治理污染,打了兩口水平井,由潛水面以下的井注入空氣,而由上面的另一口井抽取污染物,當空氣通過地下孔隙時溶解揮發性污染物,再被上面的井抽出。空氣在地下的分布會直接影響治理的范圍並且影響如何對注入氣流進行調節。因此,桑迪亞實驗室利用監測井井間地震數據,根據注入氣體飽和度變化引起的地震波速變化了解空氣的分布。為能提高解析度,選用井間地震層析成像方法,既減少近地表雜訊的影響及與近地表物質有關的衰減,又使震源和檢波器更接近目標,減少高頻波的能量損耗,高頻波波長短而具有更高的空間解析度。為此,在空氣注入前後都作了S波和P波層析。S波震源為頻率掃描氣動可控震源,用井中三分量檢波器。震源和檢波孔相距27.4m,孔內測點垂向距離1m。
捷克的一家發電廠也進行過類似的監測,他們為了檢查粉煤灰堆放池的施工質量,在未敷設防滲層之前先在池底埋設若干條平行長導線作為檢測用的供電電極,然後在其上敷設防滲層。施工結束後向池內放水,將設置在防滲層下的長導線作為供電線路的一個極,另外一個極置於無窮遠,在小船上用單電位電極進行測量,在池邊用經緯儀測量定位。如果測到高電位異常,即為防滲層破漏處,發現率為94%。